紐西蘭毛利文化有多少年
『壹』 「毛利文化」是紐西蘭古老文化的代表,你對紐西蘭的毛利文化有哪些了解
「毛利文化」是紐西蘭古老文化的代表,你對紐西蘭的毛利文化有哪些了解?
1.毛利人是紐西蘭的原住民。
2.在紐西蘭,你總會感受到毛利文化的存在。毛利人是天生的藝術家。毛利文化是紐西蘭特別重視保護的純天然文化。依據人類學家的研究,毛利人原本是亞洲的居民。他們在公元3世紀穿越海洋,遷移到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亞群島。
6.毛利人男女都能夠唱歌。男子舞蹈更震撼。他們所跳的「哈卡」,是驍勇善戰的場面。在太平洋島國論壇會議開幕式上,數十名身材魁梧的毛利人手持神器,像勇敢的戰士一樣,在廣闊的草原上跳著「哈卡」舞。武士們都是赤裸上身,胸口、背部和手臂上都有醒目的紋身,給人一種威勢的感覺。落幕的時候,排到論壇領袖面前的武士們,再次瞠目結舌。這一次,不是表述「頑強」和「堅毅」,而是對各國領導人表明熱烈歡迎。
7.與在其他國家地位遭受擠壓或同化的少數民族不同,毛利人在紐西蘭有著很大的話語權,他們的文化儲存完好。傳統語言毛利語甚至被我國法律承認。真的很少見。
『貳』 求毛利人的飲食、風俗習慣和服飾 有點特色的 毛利人平常吃什麼穿什麼有什麼節日
毛利人約於1000年前由太平洋中部、即傳說中的哈瓦基乘木筏遷徙到紐西蘭,並從此定居下來。如果時光倒退1000年,你就會在南太平洋上看到這樣一幅奇妙的景象:7條長長的獨木舟上,坐滿褐色皮膚、臉上和身上刺滿彩色花紋、胸前掛著奇特木雕的青年男女,他們興奮地將船向同一方向劃去。順著他們劃向望去,海洋盡頭的天空中,似乎有一片形狀獨特的雲彩在飄盪。當他們真正看清這片「雲彩」時,才發現那不是雲彩,而是一片新大陸上的雪山之巔。這片新大陸就是今天位於大洋洲的島國——紐西蘭。那些「奇裝異服」的褐色人種就是最早發現紐西蘭的「毛利人」。所以紐西蘭最早的名字叫「奧蒂羅」,這當然是毛利語,意思就是「白雲綿綿的土地」。
你好!
如今,1000多年過去了,毛利人依然保留著當年風俗習慣,他們身上依然有色彩斑斕的紋身,他們生活中依然充滿造型怪異的木雕。在紐西蘭,你時刻都能從這些紋身和木雕中感受到毛利文化的存在,感受到一個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生活。今天,生活於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繼承了毛利族的傳統文化。他們對族人聚首的時刻,如葬禮尤為重視,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會面的難得時刻,總是千方百計回鄉團聚。說毛利人一旦離開人世,便會與祖先會合,並憑著他們賜給的力量,賦予子孫精神力量與指引。毛利人極重視他們的傳家寶物,如權杖、綠玉項鏈等,深信它們蘊藏著祖先的靈氣。他們會將這些家傳之寶傳給世代子孫。過去,毛利人與他們居住的環境有極密切的關系,並創造及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如有關森林之神和大海之神的傳說等。
毛利人是天生的藝術家,尤其對音樂和舞蹈有獨到之處。從傳教士那裡學習贊美歌的旋律和和聲,再經過巧妙的運用,發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樂。和夏威夷草裙舞類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羅托魯阿毛利人居住地伴以毛利音樂進行表演外,在紐西蘭的節日慶典上,也是主要保留節目。傳統歌曲、舞蹈的流傳,成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40年,毛利人和英國皇室在紐西蘭懷唐伊鎮簽訂了《懷唐伊條約》,奠定了毛利人與新移民之間的合作關系,為毛利人和非毛利人共同居住在紐西蘭提供了依據。《懷唐伊條約》的簽訂,保留了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資源的擁有權,使這種獨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現在成為紐西蘭一大旅遊特色。
除了音樂和舞蹈外,在美術方面,毛利人也具有風格鮮明的文化特徵。毛利人的手工藝術作品,與澳洲土著人的作品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說明在他們的天性中,都富有藝術創造能力。作品樸素、自然,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思想與追求,沒有一絲一毫的矯飾。其中,木雕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品。無論是獨木舟上的雕刻,城鎮、村寨人口處的雕刻,還是集會場所門前及周圍的雕刻等,皆充分顯示了毛利人將雕刻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這種木雕品已成為贈送友人的最佳禮物。
走在紐西蘭的大街上,你可以看到身材粗壯的大漢胸前用紅線掛著一塊黑色的木牌,那也是常見的毛利人手工木雕。別以為那隻是個小小的裝飾品,由此卻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沒有文字的毛利人呢。那時,他們為了使自己民族的歷史得以代代相傳,最初只是用口頭傳說,後來就在木頭上雕刻各種象形的記號來記錄。由於木雕在毛利文化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幾乎有毛利人的地方,就隨處可見大到四五米高、小到可以掛在胸前的各種木雕製品。
在許多毛利人聚居的地方,都設有專門的木雕學院。在這里受過專門培訓的學員,分散到各地再去教其他的毛利人。羅托魯阿毛利人文化村,門口一座用毛利人木雕製成的紅色大門,令人過目難忘。那個高高在上、張開大嘴、吐出舌頭人像,與毛利人的迎賓儀式上吐舌頭的習俗同出一轍,最早產生於毛利人認為見到野獸時做出這種鬼臉,可以嚇退野獸,保護自己。後來這種形式演化到毛利人見到陌生人也要吐舌頭、做鬼臉,這種絕無僅有的會客方式,顯然成了毛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你在這種有點嚇人的面容面前不被嚇退,毛利人馬上會把你當作他們的朋友,用歡快的歌舞歡迎你。多麼奇特的交友方式!
最能淋漓盡致發揮毛利人木雕藝術才華的地方無疑是在獨木舟上。與太平洋諸島上的土著居民一樣,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以獨木舟為重要交通工具,並最早創造出了這種獨特的海上運輸工具——獨木舟。造型豐富、多種用途的獨木舟,反映了海洋民族的生活智慧和卓越的航海技術,以及強勁有力的海洋文化。
毛利族等土著居民以廣袤的太平洋為自己的耕地,駕著獨木舟從事生產,並往來於各島嶼之間。這種獨木舟的式樣有多種多樣,大小也各異:有的船舷處附有邊架,兩邊都有邊架的獨木舟,稱雙邊架獨木舟;一側附有邊架的,稱單邊架獨木舟有的在兩條獨木舟上並鋪一塊寬闊的甲板,為大型獨木舟,它可以增加負載;有的是僅能坐幾個人的小巧靈活的小獨木舟;有的則長達15米,可搭乘50人左右,為遠洋獨木舟。比較考究的獨木舟,往往在船首、船尾、船舷甚至船槳上都雕刻美麗的裝飾圖案。至於作戰用的獨木舟,則要更寬更長些,有的可長達30米,雕刻也更加精美。
他們也把獨木舟作為殉葬珍品,這種獨木舟的體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獨木舟上的人物形象與真人等高,但貌似魔鬼,猙獰恐怖。而且人體上的重要器官,如眼睛、牙齒和生殖器的表現都極度誇張。古代毛利人相信人死後還存在靈魂,把這種布滿雕刻圖案的獨木舟放人死者墓穴中,又稱作「靈魂之舟」。雕刻此種木雕品是其他地區所罕見的,作為一種原始美術品,它為我們了解和認識古代大洲土著民族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形象資料。
在國際友誼博物館就收藏著一定數量的出自紐西蘭毛利族藝人之手的藝術品,它們是作為國際友好交往的禮品來到中國的。如1974年紐西蘭毛利族訪華團團長威爾遜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的毛利人木雕像,以巧妙的裝飾變型和富於幻想的手法,刻畫了一個毛利人祖先的形象。它瞪眼伸舌,形象怪異,以螺鈿嵌於眼部,更增添了幾分生動。又如1984年紐西蘭毛利族訪華團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木雕嵌螺鈿五槳船模型,玲瓏秀氣,表現獨木舟的造型,是毛利人海洋文化的直接反映。船體狹長,設有五槳,船舷上半部刻著規則的、連續性的蛇形圖案,蛇眼以螺鈿代之。船首加附鳥首裝飾,這是代表圖騰祖先的雕刻物,賴以保護航海的安全。船尾雕刻的裝飾物,也有圖騰的含義。
毛利人的藝術,是一種可以引起人們靈魂深處共鳴的藝術,是一種自然的聲音。在提倡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通過接觸這種獨特的文化藝術,我們可以觸摸到一種完全不同的歷史,可以感受到一種跨越地域的、原始的、粗獷的美,從而了解、學習更多的人類文化精華。
『叄』 紐西蘭的歷史
波利尼西亞定居者約在公元十世紀來最先來到紐西蘭(毛利國名為長白雲之鄉Aotearoa)。到公元十二世紀,全國受青睞的地區已分布了許多定居點;1642年, 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發現了長白雲之鄉,並以荷蘭一個地區的名字命名這塊土地為Nieuw Zeeland,他繪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區的地圖,但並未在此登陸;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
到1840年,估計毛利人口為十萬人,大約二千名歐洲定居者(毛利人稱其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區,紐西蘭那時沒有全國政府或全國領導人,毛利人和白人團體請求英國提供某些保護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國王室在島嶼灣的懷唐伊鎮簽署了《懷唐伊(Waitanyi)條約》,該條約使紐西蘭成為王室屬的一個殖民地,這個條約被認為是紐西蘭的建國文件,該條約使早期開拓者有權在紐西蘭定居並允諾毛利人按其意願繼續擁有他們的土地、森林和漁業,該條約說明毛利人將對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決定,並答應建立一個政府,使全體人民過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該條約亦確立了紐西蘭人享有英國公民的權利,該條約目前仍然是"現行文",並且是紐西蘭涉及民族關系方面很具爭議的話題。
此條約簽屬後,更多的人開始來到紐西蘭並在這里定居,多數人去南部島定居,因為那裡的土地適合耕作,在奧塔哥和西海岸地區還發現了金礦,然而,自本世紀以來,來北島居住的人還是多於南部,到1980年代,全國人口增加到五十萬,並開始建設鐵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農場已經成為紐西蘭經濟的支柱,1893年,紐西蘭成為第一個賦予婦女選舉權的國家,當時,英國仍然是紐西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經常被喻為"家鄉",成千上萬的紐西蘭人代表英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18年,有一半的參戰者死於戰爭或在戰爭中負傷。
1935年,紐西蘭選出工黨政府,該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時工作制以及國家撥款的衛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紐西蘭再次派出軍隊,大約全國人口的百分只十齣過作戰,戰爭結束後,對紐西蘭的農產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業迅速增長,工業空前繁榮。
由於對進口(特別是石油)和對肉類、奶製品和羊毛出口的長期依賴,紐西蘭的經濟在1970年代和1980年帶開始惡化,1970年代初期,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以後,紐西蘭失去其傳統的出口市場,隨後即出現失業和社會問題;1980年代中後期,工黨政府開始進行新的貨幣政策、工業解除限制、取消津貼以及將許多政府部門私有化等大范圍的改革,自此經濟開始逐漸好轉,失業人數開始下降。
『肆』 毛利人的習俗有那些
毛利人的傳統見面禮節,是與尊貴的客人碰鼻,即雙方鼻尖互相觸碰二三次,以表示對客人的友好和祝願。
歡迎儀式上,毛利人除了載歌載舞外,還會遵照傳統,對客人們吐舌頭、瞪眼睛、扮鬼臉。據說,這樣既可以驅邪避災,還可以察看來人是敵是友。
毛利人各族要戰爭前他們就先跳一種樹戰威脅的舞名字叫「哈卡」(Haka)。哈卡的目的是表示他們勇士要開始宣戰或把敵人嚇怕和趕走。
(4)紐西蘭毛利文化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毛利人種族歷史:根據他們毛利長子的傳說,在公元800年的時候,有一位人叫庫佩(Kuрe)愛上個村人的妻子,然後有一天他就把她丈夫殺死。庫佩怕那村莊的人發現後會報仇,他就准備好他的生活用品,准備離開那個島。
劃船好幾個晝夜後庫佩終於遇見一片很陌生的新地,這個特別大的陸地上有很長的一片白雲,所以庫佩就稱這地為「阿提呵羅啊」 (Aotearoa),英文為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意思就是「長白雲之鄉」 。
庫佩他就劃船回到他家鄉跟他村的各位報告說這一大塊新的島無人居,土地肥沃,而且有一種特殊的巨鳥後來被稱為「墨阿」。
初期的時期只有一些島民到「啊提呵羅啊」專門來尋找與打獵這個「墨阿」巨鳥,他們一邊點火燒森林,一邊打獵,所以這種「墨阿」巨鳥在幾百年後歐洲人發現紐西蘭時,早就絕種消失了。
在南島的西海岸有一位女青年發現了一種綠玉他們稱為「軟玉」(Pounamu)。這是被毛利人視為聖物的材料,許多人形像,尠配件,武器等都用這種玉石製成的。
十四世紀,僻居南太平洋的毛利人,開啟了紐西蘭 文明史。數百年來他們發展出嚴謹的部落制度,階級制度。在西方文明尚未到達之前,毛利一直生活在他們傳統社會形態之中。
『伍』 紐西蘭毛利人神秘的文化
現在有很多人想去紐西蘭留學,而紐西蘭的毛利人是一個神秘的民族,今天就和的我一起來了解一下紐西蘭毛利人神秘的文化吧!
毛利文化的起源和風俗可追溯到其祖先移民來紐西蘭之前的謎樣年代。
毛利人是阿奧提亞羅亞(Aotearoa,即紐西蘭)的「大地原居民」(tangata whenua),其文化是紐西蘭生活模式的一個組成部份。
傳統上,毛利人都是工藝精湛的藝術家,向以編織及雕刻馳譽世界。他們也是出色的獵人、漁夫、園藝家和戰士,到了18世紀末,歐洲人才陸續來到紐西蘭,最初是捕捉鯨和海豹的人,接著便是傳教士和移民。
家族(Whanau)
家族觀念是毛利社會結構的中心思想,是指家族本身及其繁衍的大家庭,也是組成一個帆襪舉部落分支(hapū)的成份,而一個部落分支正是組成一個部族(iwi)的成份。即使今時今日,相比非毛利人來說,毛利人較喜歡以大家庭形式生活在一起,顯示了傳統生活模式的持續重要性。然而,隨著都市化的影響,毛利人口之中也出現了不少小型的核心家庭。現時大約有20%的毛利人以大家庭形式住在同一屋檐下,半數都是三代同堂的。
毛利文化的其它重要元素
音樂和舞蹈是毛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份,他們十分喜愛歌曲(waiata)和傳統舞蹈(kapa haka)。而且,毛利文化是透過音樂、歌曲、雕刻品、編織技術、其它手工藝、說故事及宗族譜(whakapapa)代代相傳的。
毛利藝術的力量和美妙也體現於建築雕刻之上,例如有雕刻的會堂(whakairo);也有些體現於各種「寶物」(taonga):包括木、骨和綠玉石(pounamu)。
雕刻和編織工藝當然是與傳統生活模式息息相關,也是基於實際需要,因為,毛利族並沒有文字,他們的歷史和宗族譜便靠會堂或房屋(marae)上的雕刻(whakairo)記錄下來。例如,在有雕刻的會堂(whare whakairo)前面的雕刻已記載著這房屋的歷史,其頂端的雕像乃代表其祖先。
毛利人的衣料、繩子及斗篷,多用亞麻及其它天然纖維來編織。堅硬的紐西蘭翡翠(pounamu,又叫綠玉石)原本是用來造武器及雕刻工具的。天然的木材則是用來雕刻神聖物像、裝飾會堂(wharenui)及製作獨木舟的。許多現代手工藝品店都有出售這些傳統工藝品,而且備受歡迎。
毛利人的文化十分豐富和多姿多彩,是因為他們與大自然別具關連,其居住環境正是海洋、河流、湖泊和森林。對紐西蘭來說,毛利文化是一個活的寶庫,而且原始又獨特。
透過了解他們的宗族譜(whakapapa),便可追溯到他們的家族祖先當年是劃獨木舟橫越偌大的太平洋遠渡而來的。
這些家族史依然採用口述方式流傳,當遊客來到會堂或參加聚會(hui)時,將予舉行一個歡迎儀式,並由演說者介紹他們所屬的山嶺(maunga)、河流(awa)、獨木舟(waka)、部族(iwi)及特別的祖先(tlpuna)。
所有來紐西蘭的遊客都有許多機會親身體驗毛利文化,其中以北島羅托魯瓦地熱區的文化活動最著名,包括品嘗用燙熱石頭在坑中烹調食物的石頭火鍋(hangi)、參觀會堂(marae)、接受歡迎儀式(pōwhiri),並欣賞舞蹈(kapa haka);然後浸溫泉和舒緩身心。
傳統舞蹈(haka):紐西蘭的象徵
這里說的傳統舞蹈主要是指戰士舞(haka),由於紐西蘭國家欖球隊馳譽國內外,他們每逢應戰前都會跳Ke Mate,令毛利戰士舞也非常普及。傳統毛利舞蹈有不同的形式,也有許多個別的戰士舞,但始終以Ka Mate最著名。
Ke Mate戰士舞其實是借著舞蹈講述著名毛利酋長Te Rauparaha的故事,他態碧曾被敵人擄獲,最初他以為自己死定了,後來逃走成功,自然很是高興,當中有著情緒的起伏。所謂「毛人」(hairy person),其實是指那些幫他隱暪並令他成功擺脫追捕者的人士,於是向他們致意。
歌詞的意思如下:
Ka mate! Ka mate! Ka ora! Ka ora! 我死!我死!我生!我生!
Ka mate! Ka mate! Ka ora! Ka ora! 我好隱死!我死!我生!我生!
Tenei te tangata p ūhuruhuru 這是毛人
Nana nei i tiki mai whakawhiti te ra 他已令太陽再次照亮
A hapane! A kaupane! 踏上一步,又踏上一步
A hapane! A kaupane 踏上一步,又踏上一步
Whiti te ra! Hi! 太陽照遍大地了!
刺青(Ta Moko)
刺青是毛利族傳統的紋身藝術,通常刺在面上,其目的和用途都是十分神聖的,另一毛利語紋身(Kirituhi)則泛指皮膚上的藝術裝飾,沒有神聖意義。刺青的圖案與雕刻式樣有緊密的相關象徵意義,以前必須由族內神職人員的刺青專家(tohunga ta moko)執行,現在則由刺青藝術家來做。刺青對毛利人來說是「寶物」(taonga)之一,因此,每款刺青的設計都是一項知識產權,而且每個刺青都對受刺人本身有特殊意義,含有其祖先/部族的訊息,還有其家庭與部族的關連,以及在此等社會結構中的地位。所以,刺青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項歷史紀錄。
近年刺青藝術開始在阿奧提亞羅亞復興,同時也引起國際社會的興趣。2001年,Jillian White的短片《刺青》(Moko)曾於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放映,並獲好評。
正式的刺青要遵從一定的程序來安排,先要了解其重要含義,取得設計及形狀式樣後,要得到家人的支持,最後由長輩取決。真正進行刺青時是沒有1葯的,該是非常痛楚,而且可能歷時幾個月才完成。所以這是個人勇氣的表現,不適合膽小者。
毛利人與土地
在George Grey的管治時期(1845-53年),大英帝國的殖民政府向毛利人購買了許多土地,北島南部及南島的土地是最先購買的,因為這些地區較少毛利人居住,抗拒情況較少。事實上,有些北島的毛利人拒絕賣地,所以在1864-66年期間,殖民政府沒收了許多毛利人的土地。只有少數不合作的毛利人在1870及1880年代重新獲得分配土地。對土地被沒收了的毛利人來說,這是不可忘懷的委屈,因為失去了祖先的土地是非常嚴重的事。於是,紐西蘭政府自1987年起接受及處理沒收土地的索償。毛利人與土地──「大地之母」(Papatūanuku)有著一種非常強烈的精神連系,他們認為土地、土壤和水都是「寶物」(taonga),毛利人視他們自己是這項寶物(土地)的監護人(kaitiaki),因土地是當地人民(tangata whenua)的團結力量之源和身份依歸。
毛利人與海洋
紐西蘭四周環海,所以毛利人與海洋有著強烈的連系實不為奇。口述故事是毛利文化里的重要元素,而世代相傳阿奧提亞羅亞(紐西蘭)是半人半神Maui從海里釣上來的。北島(Te Ika a Maui)就是Maui釣上來的魚,成為了Maui、他的家庭和所有毛利人的家園,南島(Te Waka a Maui)是Maui的獨木舟,而南島南端的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則是Maui的船錨(Te Punga)。
根據傳說,毛利人的祖先原居於Hawaiiki,估計是在庫克群島(Cook Islands)或其附近。他們是劃獨木舟(waka)來的,第一艘到達的獨木舟是由Kupe帶領,並在北島北部登岸。
紐西蘭的原居民都是能乾的漁夫,而且會遵從釣魚的慣例。按慣例捕獲的海產(Kaimoana)是不可交易或出售的。
會堂(The Marae)
會堂(marae)是毛利文化(Maoritanga)概念的核心,是一個將毛利族價值觀和哲學重復肯定的地方。每一間會堂裡面的各種雕刻和裝飾性面板皆縷述著這家人歷代祖先的故事。
客人(manuhiri)到訪一間會堂時必須遵從一套儀式,簡單來說,是由一大群毛利人簇擁進入會堂的,帶頭的是女族人。然後,客人會接受一個歡迎儀式 (powhiri),接著要向主人致送禮物(koha)。請注意:在進入會堂入口(wharenui)之前必須脫鞋。
『陸』 簡述毛利人及其文化在紐西蘭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
毛利人是紐西蘭的少數民族。屬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使用毛利語,屬南島語系波利尼西亞語族。有新創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領袖,有祭司和巫師,禁忌甚多。相傳其祖先系10世紀後自波利尼西亞中部的社會群島遷來。後與當地土著美拉尼西亞人通婚,發生混合,因此在體質特徵上與其它波利尼西亞人略有不同。紐西蘭官方文獻證明,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從台灣遷出的原住民,毛利人參訪台灣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祖祠,發現門窗開的位置、建築樑柱等結構都和毛利人聚會所相同
他們對族人聚首的時刻,如葬禮尤為重視,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會面的難得時刻,總趁機回鄉。說毛利人一旦離開人世,便會與祖先會合,並憑著他們賜給的力量,賦予子孫精神力量與指引。毛利人極重視他們的傳家寶物,如權杖、綠玉項鏈等,深信它們蘊藏著祖先的靈氣。他們會將這些家傳之寶傳給世代子孫。過去,毛利人與他們居住的環境有極密切的關系,並創造及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過傳統歌曲舞蹈流傳坊間,成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毛利人一般說來也已被其他紐西蘭人接受,雖然有些人在城市中找房子可能遇到困難,另一些人如果要和歐洲血統的紐西蘭人結婚,也許會遭到反對,但就絕大部分而言,偏見並不是根深柢固的。許多毛利人害怕文化優勢甚於歧視,總希望保持他們的毛利人特性。差不多所有毛利人都有一些歐洲祖先,某些認為他們自己是毛利人的人,實際上其歐洲祖先尤為突出。因此他們的特性與其說是遺傳學的,不如說是文化上的。
對於大多數毛利人而言,做毛利人意味著承認和尊敬他們的祖先,有對家庭土地的要求,有在他們祖先的村莊內被接納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people of the land)的權利。它意味著被接納為團體成員的資格,並和團體成員一道共同承認毛利人的獨特思想和行為方式。現在已經恢復了一些對毛利語(Maori language)的教學,1987年毛利語被規定為紐西蘭的一種官方語言。
在當代紐西蘭,許多毛利人的文化習俗仍被保存下來。一切毛利人的正式集會都伴隨著毛利語的演講、戰歌,正式接待賓客時都要互相以鼻子摩擦表示歡迎(稱為hongi),有時還舉行一種作為儀式的挑戰;在預先燒熱石頭的地爐上烹調食物。在毛利人村莊中用作開會和典禮中心的雕有圖案的房屋,仍在建築。
『柒』 紐西蘭 毛利文化
紐西蘭毛利人的文化 毛利文化的起源和風俗可追溯到其祖先移民來紐西蘭之前的謎樣年代。 毛利人是阿奧提亞羅亞的「大地原居民」,其文化是紐西蘭生活模式的一個組成部份。 傳統上,毛利人都是工藝精湛的藝術家,向以編織及雕刻馳譽世界。他們也是出色的獵人、漁夫、園藝家和戰士,到了18世紀末,歐洲人才陸續來到紐西蘭,最初是捕捉鯨和海豹的人,接著便是傳教士和移民。 家族觀念是毛利社會結構的中心思想,是指家族本身及其繁衍的大家庭,也是組成一個部落分支的成份,而一個部落分支正是組成一個部族的成份。即使今日,毛利人較喜歡以大家庭形式生活在一起,顯示了傳統生活模式的持續性。然而,隨著都市化的影響,毛利人口之中也出現了不少小型的核心家庭。 音樂和舞蹈是毛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份,他們十分喜愛歌曲和傳統舞蹈。而且,毛利文化是透過音樂、歌曲、雕刻品、編織技術、其它手工藝、說故事及宗族譜代代相傳的。 毛利藝術的力量和美妙也體現於建築雕刻之上,例如有雕刻的會堂;也有些體現於各種寶物包括木、骨和綠玉石。 雕刻和編織工藝當然是與傳統生活模式息息相關,也是基於實際需要,因為,毛利族並沒有文字,他們的歷史和宗族譜便靠會堂或房屋上的雕刻記錄下來。例如,在有雕刻的會堂前面的雕刻已記載著這房屋的歷史,其頂端的雕像乃代表其祖先。 毛利人的衣料、繩子及斗篷,多用亞麻及其它天然纖維來編織。堅硬的紐西蘭翡翠(又叫綠玉石)原本是用來造武器及雕刻工具的。 毛利人的文化十分豐富和多姿多彩,是因為他們與大自然別具關聯,其居住環境正是海洋、河流、湖泊和森林。 這里說的傳統舞蹈主要是指戰士舞,由於紐西蘭國家欖球隊馳譽國內外,他們每逢應戰前都會跳毛利戰士舞。 刺青是毛利族傳統的紋身藝術,通常刺在面上,其目的和用途都是十分神聖的,刺青的圖案與雕刻式樣有緊密的相關象徵意義,以前必須由族內神職人員的刺青專家執行,現在則由刺青藝術家來做。真正進行刺青時是沒有麻醉葯的,該是非常痛楚,而且可能歷時幾個月才完成。所以這是個人勇氣的表現,不適合膽小者。 毛利人與土地有著一種非常強烈的精神聯系,他們認為土地、土壤和水都是「寶物」,毛利人視他們自己是這項寶物(土地)的監護人,因土地是當地人民的團結力量之源和身份依歸。 紐西蘭四周環海,所以毛利人與海洋有著強烈的聯系。根據傳說,毛利人的祖先原居於庫克群島或其附近。他們是劃獨木舟來的,第一艘到達的獨木舟是由Kupe帶領,並在北島北部登岸。 紐西蘭的原居民都是能乾的漁夫,而且會遵從釣魚的慣例。按慣例捕獲的海產是不可交易或出售的。 2. 禱文:有一段禱文是主客雙方都要說的,以確保大家安全和儀式暢順。 3. 試探來意:傳統上主方要確定來人的意圖是友還是敵,所以會由這家人最敏捷和最強悍的戰士負責執行試探任務。 8. 禮物:是由客方送給主方的,並且是由客方的最後一個演說者放下的,顯示所有演說都已完成。傳統上,禮物是毛利人認為貴重的物品──綠玉石、鯨骨、斗篷或其它寶物,時至今日就會用金錢來代替,多寡輕重顯示來客的威望和聚會的重要性。 9. 碰鼻禮:這是傳統的打招呼方式,也是主客雙方的首次身體接觸,是雙方輕輕互碰鼻子和前額。 毛利文化不但沒有失傳,反而融入了現代生活,甚至越來越興旺。
『捌』 紐西蘭的毛利文化
紐西蘭400萬人口中約15%是毛利後裔,或是屬於某個部落。毛利人藉由華卡帕帕(whakapapa,系譜圖)可追溯到乘著瓦卡(waka,獨木舟)橫渡遼闊的太平洋而來的祖先。
毛利人有著豐富又活潑的文化,保留了他們長久以來與精神和自然世界的連結。他們以自己特別的“米希”(mihi,問候)方式透過來傳承自己的家世。毛利人在米希中說出他們的“芒加”(maunga,山)、“阿瓦”(awa,河)、“瑪雷”(marae,會堂)、“瓦卡”、“尹維”(iwi,部落)和“提布那悶鍵”(tipuna,重要的祖先)的名字。
毛利人有一種獨特的舞蹈,被稱為“哈卡”(Haka),這種舞蹈來源於古毛利敗悉土著武士的站舞,男女舞蹈的具體方式有所不同。紐西蘭國家橄欖察罩乎球隊在每次開場比賽前,總是集體表演這種舞蹈,用以鼓舞士氣。
紐西蘭約四分之一的毛利人使用“蒂雷歐毛利語”(Te reo Mai)。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大約有一半不到二十五歲。這是種玻里尼西亞語言(類似其它大洋洲語,如夏威夷語和大溪地語),有一種獨特的詩感和音樂性。毛利語是紐西蘭的官方語言之一。
『玖』 毛利文化
毛利人約於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從傳說中的哈瓦基乘木筏遷徙至此,並從此定居。今天,生活於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繼承了毛利的傳統文化。他們對族人聚首的時刻,如葬禮尤為重視,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會面的難得時刻,總趁機回鄉。說毛利人一旦離開人世,便會與祖先會合,並憑著他們賜給的力量,賦予子孫精神力量與指引。毛利人極重視他們的傳家寶物,如權杖、綠玉項鏈等,深信它們蘊藏看祖先的靈氣。他們會將這些家傳之寶傳給世代子孫。過去,毛利人與他們居住的環境有極密切的關系,並創造及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過傳統歌曲舞蹈流傳坊間,成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懷唐伊條約》的簽訂,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資源的擁有權,使這種獨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現在成為紐西蘭一大旅遊特色。
在紐西蘭,你會時刻感覺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個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生活。同樣,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禮和紋面廣為我們所熟悉。
毛利人是天生的藝術家,尤其對音樂和舞蹈有獨到之處。從傳教士那裡學習贊美歌的旋律和和聲,再經過巧妙的運用,發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樂。和夏威夷草裙舞類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羅沱路亞以毛利音樂表演外,在紐西蘭的節日慶典上,也是主要的。
除了音樂和舞蹈外,在美術方面,木雕也表現了毛利的文化特徵,無論是獨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處的雕刻,集會場所前面及周圍的雕刻等,皆充分顯示了毛利人將雕刻藝術融入日產生活中。而目前這種木雕品已成為贈送他人的最佳禮物。
毛利人木雕工藝出眾,石雕手藝也不錯。最著名的是在紐西蘭綠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該綠石被毛利文化視為護身符,是非常珍貴的。
遊客可拜訪一戶毛利族會堂,觀賞毛利傳統迎客儀式。每一戶毛利會堂皆由家園的老樹沃卡巴巴(Whakapapa)所雕琢而成。
毛利人最早時是亞洲居民,三世紀時向南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遷徒。當歐洲人還在懷疑地球的彼端有沒有土地時,位於夏威夷南方的夏威基(Hawaiki)島民,已乘著木筏向南方探索,並在西元八五○年來到紐西蘭。第一批進駐的毛利人給這個杳無人煙的島嶼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長雲裊繞之島(Aotearoa)。
公元1200年,毛利人已分布在北島和南島的許多地方。他們從豐富的自然資源中獲取食物並有著簡單的貿易行為,所謂的「毛利文化」便日漸形成,並在口耳相傳的文化之下一代接一代地流傳下來。
公元1642年,第一個歐洲航海家來到這里,當時大多數的毛利人還生活在北島的溫暖地帶。荷蘭人阿貝爾‧特斯曼在這一年靠岸停泊,為這土地命名為Staten Landt,即為後來的紐西蘭。
1769年,英國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船長到達這個綠意盎然的島嶼,沿著海航行,並且與毛利人展開貿易活動,宣稱英國對這塊土地擁有主權,當時,毛利人在此已居住超過一千年以上了。
然而在毛利人的思想中,並沒有所謂的『土地所有權』,更無法認同歐洲人想要瓜分土地一事。為了平息沖突,英國政府與毛利酋長於一八四○年簽署『懷唐基條約』(Treaty of Waitangi)。
在進入二十世紀時,紐西蘭的毛利人減到四萬人左右,此時歐洲學者甚至認為,毛利人有可能像澳洲塔斯馬尼亞的原住民一樣,從此消失在歷史之中。
在歐裔執政者的懷柔政策下,現在毛利人約占紐西蘭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五,羅托魯瓦(Rotorua)是毛利人大規模集中的最大城,毛利社區及雙語學校林立,還有毛利電視節目。
土著文化
毛利人是白雲之鄉(Aotearoa)紐西蘭的土著居民,早在1000多年前,他們乘坐遠航獨木舟(waka hourua)離開自己的家鄉哈瓦基(Hawaiki)來到此地繁衍生息。現在,毛利人雖然只佔紐西蘭總人口的14% ,但其語言和文化卻對紐西蘭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
絢麗多彩的文化
毛利人的文化絢麗多彩,體現在他們對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的追求之中。傳統藝術包括:雕刻、編織、組舞(kapa haka)、講演(whaikorero)和紋身術等在全國各地歷久不衰。藝師們不僅繼承了祖先沿用數百年的技藝,更發展創造出了新的技和形式。毛利人的當代文化包括:藝術、電影、電視、詩歌、戲劇和嘻哈樂等。
體驗波華里(Powhiri)。
體驗紐西蘭土著居民毛利人的歡迎儀式-波華里(Powhiri)。
泰里歐毛利――毛利語
來到紐西蘭的遊客立刻就會注意到許多地名來自於毛利語。最初,遊客可能感到毛利語如同天書一樣,簡直不知道如何發音。事實上, 毛利語很有邏輯,發音方式很規則,這點與英語不同。
應該如何拼讀Onehunga、Whangamomona、Kahikatea和Nguru這幾個詞呢?
毛利語有5個母音: a、e、i、o、u (a音如car里的a、e音如egg里的e、i音如tee里的ee、u音如to里的o)。毛利語有8個與英語幾乎相同的輔音――h、k、m、n、p、r、t和w。還有2個與英語不同的輔音――wh和ng。許多毛利人會把wh念得像英語的f。而ng的音與英語song里的ng發音相似,但是在毛利語中,這個輔音可以放在字首。
Kia ora――您好!
如果遊客使用這句問候語向紐西蘭人打招呼,無論是毛利人還是白人, 都會愉快地回應。
Kia ora――您好
Kia ora tatou――大家好
Tena koe――向您問好(問候一個人)
Tena koutou――向大家問好
Haere mai――歡迎
Nau mai――歡迎
Kei te pehea koe――近來可好?
Kei te pai――好
Tino pai――很好
Haere ra――再見
Ka kite ano――下次再見(再見)
Hei konei ra――回頭見
毛利人的禮儀
毛利人是玻利尼亞人的一支,有著自己獨特的禮儀。欣賞毛利人禮儀的最佳場所是毛利人會場(marae)。紐西蘭的很多旅行社都會組織遊客到毛利人會場一睹風采。
歡迎儀式(Powhiri)
歡迎儀式(powhiri)以挑戰(wero)為序幕。由主人(tangata whenua)一方的勇士向客人(manuhiri)提出挑戰。這名勇士通常手持長矛(taiaha),會將一個象徵性的東西(通常是一段小樹枝)放到地上,客人應將樹枝撿起,以示自己為和平而來,不抱任何敵意。然後,主人一方的女士們(kuia)會為遠道而來的客人表演節目(karanga),通常是高聲呼喚或吟唱。來客中的女賓們在經男賓前方步入會場時應做出回應。
歡迎詞(Whaikorero)
進入毛利會場里的聚會廳(wharenui)後,迎接客人的將是友好的問候(mihimihi)和熱情洋溢的歡迎詞(whaikorero)。為了充分表達自己的真誠和友好,毛利人可能會演唱些迎賓歌曲(waiata)。通常,客人在向主人行以碰鼻禮儀(hongi)後,客人可以向主人(tangata whenua)贈送禮品(koha)。歡迎儀式結束後,主客一起入席進餐(kai)。
故事與傳說
毛利文化是一種充滿故事和傳說的口頭文化。根據毛利文化的創世說,原為一天的天父(Ranginui)和地母(Papatuanuku)被子女們活生生地分開之後,才有了天地之分。很多毛利人的雕刻與藝術作品都形象地描述了這場爭斗過程。
釣上一座島
毛伊(Maui)神話傳說中提到了紐西蘭的誕生。傳說上帝十分喜歡惡作劇。他掌管著太陽,使白日變得越來越長。然而,上帝最大的沽名釣譽之舉是聲稱自己釣上了北島,並稱之為毛伊之魚(Te Ika a Maui)。如果您在航空地圖上看一下北島的形狀,不難發現,北島的確很像一條魚。毛利人認為北島的最北端是魚尾,而威靈頓港(Wellington Harbour)是魚嘴。在傳說故事中,毛利人將南島稱作是毛伊的獨木舟(Maui's waka),斯圖爾特島(Rakiura)則是毛伊的錨(pu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