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與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有哪些
① 去紐西蘭還要注意些什麼 當地風俗習慣有沒有與中國的一些習慣有沖突的地方(就是文化沖突)
非常對立並且直接的沖突基本上沒有.但文化差異是肯定的.總的來說不要太囂張,不要到處露財.另外要懂得尊重當地的文化和習慣,就可以了.不用太擔心.當地人基本上還是非常友善的.
② 中國和紐西蘭的教育差異
眾所周知,西方國家主要對孩子進行開放式的教育,與國內的教育方式大相徑庭,因此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國際化的教育而選擇留學。紐西蘭留學顧問了解到,最近關於紐西蘭華裔家長對待孩子教斗讓育問題成了討論的焦點,梅西大學研究員呼籲華裔家長參與當地的教育方式。
兒童心理發展成紐西蘭關注焦點
梅西大學研究員Angcla Macmarlane說,兒童心理發展問題,現在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這項調查主要在尋找三種不同教育方式。長期以來,寬松的教育方式、普通的教育方式、嚴格的教育方式這三種不同教育方式,對不同族裔的文化教育背景,養育下一代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Macmarlane還說,我們尋訪了華裔家長如何解決自己孩子與Kiwi孩子之間的矛盾時,發現目前學術界這項還是空白,我們還沒有中國家長參與在這個調查之中。很希望有中國家長的參與、但目前還沒有華裔家長的參與。這項由梅西大學牽頭的調查,將對12-16歲的100名兒童進行圖表及表格式調查。我們希望華裔家長能參與找到如何解決華裔傳統教育與西方文化教育的平衡點。
中新教育體制的差異
1.教學理念:中國的教育方式表現為老師在上面教,學生在下面聽,有時候甚至是要背單字、片語等。而被視為全球最佳之一的紐西蘭的教學制度,則鼓勵學生們廣泛參與,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老師通常會指導。老師在學生們學習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協助,以取代講台上的長篇大論,並採用所有鼓勵的措施,對於學生的反應非常重視。
2.教學氛圍:紐西蘭的教育制度決定了學習大多是在輕松的氣氛下進行的,而中國學生在最初普遍不太能適應。學生們感覺紐西蘭的老師沒有像中國老師那樣給學生壓力。紐西蘭的教育著重培養學生在課余時間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公眾圖書館及互聯網上廣泛地收集學習資料。
3.教學方式:紐西蘭的教學方法與中國有很多不同,教師不會像中國教師那樣事無具細地一一交待和解釋,而是更靈活、生動地引導式授課,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許多中國學生在剛開始時對此往往表現出不習慣和不理解,甚至有的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授課進度,這些都是正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將習慣這樣的教學方式。
紐西蘭教育體制,延續英國的優秀傳統喚此教育,再加上富有創意的改革空鏈局,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制之一。這樣的教育開放式的教育方式更能全面開發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留學360紐西蘭留學顧問表示,若選擇留學紐西蘭家長應積極配合當地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實現國際化教育。
③ 紐西蘭與中國文化差異有哪些
在中國的禮儀中,都是很注重待客之道,這一點在飲食文化中更容易體現出來。在中國,上門做客吃飯,是不需要准備什麼的,盡管坐著等親戚朋友忙活,就可以享受得到一頓豐盛的晚餐了。
不過這是在我們中國,如果你被紐西蘭的朋友邀請去做客,千萬不要這個樣子,否則會把臉丟到國外去了。
而且,紐西蘭人的時間觀念在國際上是出了名的強。在約會之前,雙方都要提前商量,並且確定一個時間以便准時赴約。參加宴會時,客人通常會早到幾分鍾。但21點之後,就不要再打擾紐西蘭人了,因為此時的紐西蘭人已經進入休息時間了。
④ 紐西蘭歷史與中國歷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紐西蘭於1856年成為英國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為自治區,到了1947年完全獨立。
紐西蘭5000萬年來一直無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紀,才有來自庫克群島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亞航海家乘坐獨木舟來到紐西蘭。到公元十二世紀,全國受青睞的地區已分布了許多定居點;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揚松·塔斯曼在一次遠洋冒險中於1642年發現紐西蘭的西海岸區,但在企圖登陸時遭到毛利人的攻擊而迅速離去,但他以荷蘭一個地區的名字命名這塊土地為(Nieuw Zeeland),他繪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區的地圖,但並未在此登陸;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
到1840年,紐西蘭估計毛利人口為10萬人,大約2000名歐洲定居者(毛利人稱其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區,紐西蘭那時沒有全國政府或全國領導人,毛利人和白人團體請求英國提供某些保護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國王室在島嶼灣的懷唐伊鎮簽署了《懷唐伊條約》,該條約使紐西蘭成為王室屬的一個殖民地,這個條約被認為是紐西蘭的建國文件,該條約使早期開拓者有權在紐西蘭定居並允諾毛利人按其意願繼續擁有他們的土地、森林和漁業,該條約說明毛利人將對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決定,並答應建立一個政府,使全體人民過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該條約亦確立了紐西蘭人享有英國公民的權利,該條約目前仍然是「現行文」,並且是紐西蘭涉及民族關系方面很具爭議的話題。 此條約簽屬後,更多的人開始來到紐西蘭並在這里定居,多數人去南部島定居,因為那裡的土地適合耕作,在奧塔哥和西海岸地區還發現了金礦。
自本世紀以來,來北島居住的人還是多於南部,到1890年代,全國人口增加到五十萬,並開始建設鐵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農場已經成為紐西蘭經濟的支柱,1893年,紐西蘭成為第一個賦予婦女選舉權的國家,當時,英國仍然是紐西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經常被喻為「家鄉」,成千上萬的紐西蘭人代表英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18年,有一半的參戰者死於戰爭或在戰爭中負傷。1935年,紐西蘭選出工黨政府,該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時工作制以及國家撥款的衛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紐西蘭再次派出軍隊,大約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齣過作戰,戰爭結束後,對紐西蘭的農產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業迅速增長,工業空前繁榮。
由於對進口(特別是石油)和對肉類、奶製品和羊毛出口的長期依賴,紐西蘭的經濟在1970年代和1980年帶開始惡化,1970年代初期,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以後,紐西蘭失去其傳統的出口市場,隨後即出現失業和社會問題;1980年代中後期,工黨政府開始進行新的貨幣政策、工業解除限制、取消津貼以及將許多政府部門私有化等大范圍的改革,自此經濟開始逐漸好轉,失業人數開始下降。從90年代後期開始紐西蘭經歷了持續的經濟增長,失業率到3.5%的歷史新低。
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大同小異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只是我們現在丟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