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100年前紐西蘭什麼樣子

100年前紐西蘭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 2023-08-18 15:27:04

A. 紐西蘭的由來

紐西蘭的由來:

10世紀,來自庫克群島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亞航海家乘坐獨木舟來到紐西蘭。到12世紀,全國受青睞的地區已分布了許多定居點;1350年起,毛利人在紐西蘭定居。

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後英國向紐西蘭大批移民並宣布佔領。

1840年2月6日,英國迫使毛利人族長簽訂《威坦哲條約》,1856年,紐西蘭成為英國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為自治區,到了1947年完全獨立。

(1)100年前紐西蘭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紐西蘭國家概況:

國名:紐西蘭(New Zealand)。

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

首都:惠靈頓(Wellington),市區人口20.3萬、大區人口約50萬(2015年11月)。平均氣溫夏季16℃左右,冬季8℃左右。

簡況: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相距1600公里。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南、北兩島被庫克海峽相隔。全境多山,山地和丘陵佔全國面積的75%以上,平原狹小。河流短而湍急,航運不便,但水利資源豐富。

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南島的庫克峰海拔3754米,為全國最高峰。海岸線長約1.5萬公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夏季20℃左右,冬季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0-1500毫米。

1350年起,毛利人在紐西蘭定居。1642年荷蘭航海者在紐西蘭登陸。1769年至1777年,英國庫克船長先後5次到紐西蘭。此後英國向紐西蘭大批移民並宣布佔領。1840年2月6日,英國迫使毛利人族長簽訂《威坦哲條約》,紐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

1907年獨立,成為英國自治領,政治、經濟、外交受英國控制。1947年成為主權國家,同時為英聯邦成員。

B. 紐西蘭在哪裡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北島、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湯加相望。首都惠靈頓以及最大城市奧克蘭均位於北島。

紐西蘭屬於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澳大利亞東南方約1600公里處,介於南極洲和赤道之間,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北鄰新喀里多尼亞、湯加、斐濟。

(2)100年前紐西蘭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紐西蘭共有14個國家公園、3個海洋公園、3項世界遺產,其中1項為雙重遺產。

國家公園:

北島:艾格蒙特國家公園、烏雷威拉國家公園、東加里羅國家公園、旺加努伊國家公園。

南島:阿貝爾·塔斯曼國家公園、亞瑟隘口國家公園、庫克山國家公園、峽灣國家公園、卡胡朗吉國家公園、阿斯派靈山國家公園、尼爾森湖國家公園、帕帕羅瓦國家公園、西區國家公園。

斯圖爾特島:雷奇歐拉國家公園

紐西蘭最美麗的地方是島嶼灣,那裡主要城市有:派西亞,拉塞爾和懷唐伊。拉塞爾曾經是紐西蘭的第一個首都,派西亞屬於島嶼灣中間位置,有更多的酒店。

懷唐伊,1840年,毛利人和歐洲人在懷唐伊的條約屋共同簽署了《懷唐伊條約》。這所房子至今仍屹立在開闊、祥和的公園之內。

這里的其他重要景點有雕梁畫棟的毛利會堂、毛利人最大的戰舟、旅遊中心和藝術館。懷唐伊在紐西蘭人心目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對紐西蘭歷史和文化感興趣的遊客「必到」之處。

C. 紐西蘭歷史上的人口

1840年,紐西蘭 毛利人口為十萬人,大約二千名歐洲定居者.

到1880年代,紐西蘭人口增加到五十萬.

1950年紐西蘭人口 1,908,310

342. 779萬(1991年3月統計)。歐洲移民 後裔佔73. 8%,毛利人佔15. 2%,其他民族佔12. 9%。 華僑和華裔2萬餘人(1991年10月統計)。出生率 1. 7%,死亡率0. 8%,自然增長率3. 1%(1989一年)。通 用英語,毛利人講毛利語。70環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 士折

1997年全國人口達到376萬。具體分布如下:
全國總人口:376萬
其中北島: 294萬
南島: 92萬

388.05萬(2001年12月)。歐洲移民後裔佔78.8%,毛利人佔14.5%,亞裔佔6.7%。75% 的人口居住在北島。奧克蘭地區的人口佔全國總人口30.7%。首都惠靈頓地區的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1%。奧克蘭市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有居民 377382人;南島克賴斯特徹奇市有居民322188人,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毛利語。通用英語,毛利人講毛利語。居民大都信奉基督新教 和天主教。

紐西蘭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國,總人口為4054200人(2004年),居民以歐裔白人為主,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0%,土著毛利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5%。

2004年紐西蘭人口數據

據紐西蘭統計局最新的統計,紐西蘭人口在最近一年增長了1.3%,人口總數達4,060,900。其中北島人口占紐西蘭全部人口的76%。奧克蘭仍然是紐西蘭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

統計表明,截止到今年6月的一年中,大多數地區的人口增長率都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移民人數的下降。到今年6月份,海外凈移民為22,000人,自然增長人口(出生人口數減去死亡人口數)為29,800;而截止到2003年6月的一年中,海外凈移民為42,500人,自然增長

人口為27,500。

TASMAN地區的人口增長了2.6%,是紐西蘭人口增長最多的地區,截止到2004年6月,這個地區的人口是45,800,自2003年6月以來增加了1,150人。繼TASMAN之後,增長率排行依次是:奧克蘭為2%,NELSON為1.9%,CANTERBURY為1.5%,BAYOFPLENTY和MARLBOROUGH為1.4%。低於全國平均增長率的地區有:惠靈頓為1.2%,WAIKATO和OTAGO為1.1%,HAWKE』SBAY為0.4%。(李承文)

2010年11月紐西蘭全國人口

紐西蘭全國人口已達438萬 去年一年移民數目超過1萬人
11月16日報道援引NewstalkZB紐西蘭人口數目持續增長,據估算已達438萬人。

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九月以來,紐西蘭人口數目增長率上漲1.1個百分點。

自然增長人口(即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數目)數目為35,400人。

新移民數目為13,900人。

D. 紐西蘭的歷史

波利尼西亞定居者約在公元十世紀來最先來到紐西蘭(毛利國名為長白雲之鄉Aotearoa)。到公元十二世紀,全國受青睞的地區已分布了許多定居點;1642年, 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發現了長白雲之鄉,並以荷蘭一個地區的名字命名這塊土地為Nieuw Zeeland,他繪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區的地圖,但並未在此登陸;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

到1840年,估計毛利人口為十萬人,大約二千名歐洲定居者(毛利人稱其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區,紐西蘭那時沒有全國政府或全國領導人,毛利人和白人團體請求英國提供某些保護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國王室在島嶼灣的懷唐伊鎮簽署了《懷唐伊(Waitanyi)條約》,該條約使紐西蘭成為王室屬的一個殖民地,這個條約被認為是紐西蘭的建國文件,該條約使早期開拓者有權在紐西蘭定居並允諾毛利人按其意願繼續擁有他們的土地、森林和漁業,該條約說明毛利人將對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決定,並答應建立一個政府,使全體人民過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該條約亦確立了紐西蘭人享有英國公民的權利,該條約目前仍然是"現行文",並且是紐西蘭涉及民族關系方面很具爭議的話題。

此條約簽屬後,更多的人開始來到紐西蘭並在這里定居,多數人去南部島定居,因為那裡的土地適合耕作,在奧塔哥和西海岸地區還發現了金礦,然而,自本世紀以來,來北島居住的人還是多於南部,到1980年代,全國人口增加到五十萬,並開始建設鐵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農場已經成為紐西蘭經濟的支柱,1893年,紐西蘭成為第一個賦予婦女選舉權的國家,當時,英國仍然是紐西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經常被喻為"家鄉",成千上萬的紐西蘭人代表英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18年,有一半的參戰者死於戰爭或在戰爭中負傷。

1935年,紐西蘭選出工黨政府,該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時工作制以及國家撥款的衛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紐西蘭再次派出軍隊,大約全國人口的百分只十齣過作戰,戰爭結束後,對紐西蘭的農產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業迅速增長,工業空前繁榮。

由於對進口(特別是石油)和對肉類、奶製品和羊毛出口的長期依賴,紐西蘭的經濟在1970年代和1980年帶開始惡化,1970年代初期,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以後,紐西蘭失去其傳統的出口市場,隨後即出現失業和社會問題;1980年代中後期,工黨政府開始進行新的貨幣政策、工業解除限制、取消津貼以及將許多政府部門私有化等大范圍的改革,自此經濟開始逐漸好轉,失業人數開始下降。

E. 紐西蘭介紹

紐西蘭,又譯紐西蘭,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國家,政治體制實行君主立憲制混合英國式議會民主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湯加相望。首都惠靈頓以及最大城市奧克蘭均位於北島。

14世紀時毛利人在此定居,1642年後,荷蘭人和英國人先後到此。184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7年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47年獲得完全自主,成為主權國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

紐西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全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世界銀行將紐西蘭列為世界上最方便營商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成功地從以農業為主,轉型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化自由市場經濟。

(5)100年前紐西蘭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紐西蘭的文化傳統:

1、飲食

紐西蘭的「環太平洋」料理風格受到歐洲、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玻利尼西亞、日本和越南的影響。全國各地的咖啡館和餐廳都提供這種結合各地特色的料理。想品嘗地道的紐西蘭風格,可點羊肉、豬肉、鹿肉、鮭魚、小龍蝦、布拉夫牡蠣、鮑魚、貽貝、扇貝、甘薯、奇異果和樹番茄(tamalillo)等烹制的菜品。

2、藝術

紐西蘭的藝術與文化得自於各個種族,產生了結合毛利人、歐洲人、亞洲人和大洋洲人的特質。紐西蘭的藝術圈反映了這種融合。紐西蘭最有價值的繪畫中,有些是由查爾斯·高第(Czarles Goldie)於19世紀所畫的毛利人畫像。

3、文學

有許多紐西蘭作家將毛利文化與傳說寫進英文文學作品中。凱莉·胡姆(Keli Hulme)以極具創意的小說《The Bone People》而獲得權威的布克文學獎的肯定。

4、語言

官方語言:紐西蘭官方規定了三種官方語言,分別是英語、毛利語、紐西蘭手語。毛利語(Maori):毛利人從太平洋諸島來到紐西蘭之後,語音變化很少。基本上各地的人都可以溝通無礙。毛利語是紐西蘭土著毛利人的語言,也是紐西蘭的三種官方語言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紐西蘭

F. 紐西蘭有多少年歷史

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紐西蘭於1856年成為英國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為自治區,到了1947年完全獨立。 紐西蘭5000萬年來一直無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紀,才有來自庫克群島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亞航海家乘坐獨木舟來到紐西蘭。到公元十二世紀,全國受青睞的地區已分布了許多定居點;
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揚松·塔斯曼在一次遠洋冒險中於1642年發現紐西蘭的西海岸區,但在企圖登陸時遭到毛利人的攻擊而迅速離去,但他以荷蘭一個地區的名字命名這塊土地為(Nieuw Zeeland)。
他繪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區的地圖,但並未在此登陸;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

G. 毛利人當時為什麼要帶老鼠去紐西蘭

南半球大西洋東部島國紐西蘭,是世界上最早迎來新的一天的國家,領土面積與英國相仿,是我國台灣島的7倍。港台人按音譯稱其紐西蘭,荷蘭語紐西蘭的意思為「新的海中陸地」,最先登陸的島民毛利人則稱這里為「長長的白雲之鄉」。毛利人的這個美麗而浪漫的稱謂,我覺得最為貼切。
在紐西蘭的日子裡,我們先從南島的基督城向南,又從北島的惠靈頓向北,在這修長的島國南下北上,馬不停蹄,「雲游」的城鎮甚多,考察的范圍甚廣,那綠色的草原、廣袤的山野、澄澈的湖水、燦爛的星空,無不令人洗心革面,雪山皚皚、河水滔滔、鷗鳥翻飛……藍天白雲更是如影隨形。這么一個處處田園牧歌、約30%國土為保護區的既現代、又天然的國度,在1000年前,還鮮有人跡,在200年前還沒有國家。
大約在公元1100年,一個叫庫彼的波利尼西亞航海者發現了紐西蘭,他的妻子把這里取名為「長長的白雲之鄉」,回到波利尼西亞後,向人們描述了這塊美妙的土地,但直到1350年,作為波利尼西亞人的一支毛利人,由於家鄉食物的匱乏而開始移民紐西蘭,他們的獨木舟船隊浩浩盪盪,在北島羅托魯瓦附近的東海岸登陸,然後逐漸移居內陸。
羅托魯瓦是一個重鎮,熱泉噴涌,地熱資源豐富,幾乎家家有溫泉可泡。想必當年毛利人也是由此而樂不思蜀。在十八世紀,紐西蘭的毛利人約有十幾萬,他們與世隔絕,有自己的語言,無國家的概念,能歌善舞,醉心藝術,工於雕刻、編織等。在羅托魯瓦你能目睹毛利婦女嫻熟的劍麻搓繩手藝,也能欣賞他們美妙的歌舞表演,有趣的是,據維多利亞大學科學家進行的基因分析,毛利人的祖先應當源自中國,可謂「本是同根生」呀。
1642年,荷蘭探險家阿爾貝塔斯曼乘兩條船從爪哇、印尼南行探險,意外地抵達紐西蘭,成為第一個發現這塊土地的歐洲人,只是因為北島毛利人的抗拒而未登陸。記得我們的飛機在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之間的海域經過時,飛行圖顯示:塔斯曼海,就是以這位探險家的名字命名的。
1769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在考察澳大利亞之前,也發現了紐西蘭,經與毛利人溝通,登上了陸地,便成為第一踏足紐西蘭的歐洲人。庫克船長在紐西蘭人的心目中,可謂舉足輕重,很多地方都能見到他的塑像,全國最高的、海拔3764米的山峰,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庫克峰。
1840年,英國總督赫伯森從悉尼來到紐西蘭,與毛利人談判,在當年的2月6日,簽署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件——《懷唐義條約》,以後,紐西蘭便將2月6日定為國慶節。因為,這一天,英國人在紐西蘭的統治地位得以確定,大規模移民由此開始。在我們所經城市的顯要位置,幾乎都能見到記載最初定居者名字的紀念碑。

奇特的活化石——三眼楔齒蜥
出於本職和愛好,出訪之前,我查閱了有關資料,得知在1.5億年前,南半球的紐西蘭,尚與南極、南美、非洲、澳大利亞連在一塊,組成岡瓦納古陸,以後才逐漸分離,由於紐西蘭獨立於其他陸地,在世界上所有動物區系中,屬於最古老的一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有中生代末期的動物類群。
同時,紐西蘭也是一個相當貧乏的動物區,本地的哺乳動物,除了兩種蝙蝠外,一無所有。兩棲爬行類,少的可憐,蛇根本沒有,但一種名為三眼楔齒蜥的爬行動物,卻格外引人注目。
由於在紐西蘭這塊土地上,沒有三眼楔齒蜥的捕食天敵,它們悠哉悠哉地生活,默默地延續著,從恐龍時代一直走到今天,堪為侏羅紀時代的孑遺物種——活化石。近幾百年以來因人類登陸,肆意捕殺,並帶來了老鼠,使這種動物在主島上滅絕殆盡。
維多利亞大學生物系蘇珊女士讓我們看摸她養的一隻活的三眼楔齒蜥,它是一隻一尺多長、渾身覆鱗的、文文靜靜的,約有17歲齡的雄性動物,但還未進入成年。三眼楔齒蜥的壽命可達百年,20歲才進入性成熟期。
它們的低調、緩慢、深居簡出的生存策略,正是它們得以長久延續的關鍵。它的名字叫三眼,可為什麼看不見呢?一問蘇珊女士才知,它的確有個「顱頂眼」但並非真正是能看東西的眼睛。
甭管怎樣,能與這來自恐龍時代的神奇生靈做親密接觸,也算開眼了,但願三眼楔齒蜥,永遠成為這個世外桃源的活神仙。

幾維鳥,紐西蘭人的象徵
在古老的紐西蘭的南北兩島上,因為沒有走獸和蛇,鳥類不必逃避,地麵食物豐富,飛翔能力逐漸退化。這里分布著很多本地特有的鳥類,而且,不少是無翼鳥,因此,紐西蘭有無翼鳥故鄉的稱號,但大多無翼鳥在近幾百年人類登陸後滅絕了,僅恐鳥滅絕的就有15種。
紐西蘭唯一保存下來的無翼鳥,就是著名的幾維鳥。港台譯為奇異鳥,又名鷸鴕。當然,在英語中是直接叫幾維,不叫鳥。 成年幾維體重約2000克,但是,蛋的重量達500克,幾乎是體重的四分之一,按照這個相對比例,世界上再沒有什麼鳥能產下比幾維更大的蛋了。從絕對值比較,幾維的蛋,遠不如象鳥、恐鳥的大,甚至不如鴕鳥、鴯鶓的大。幾維的另一形態特徵是喙部修長,喙部即為鳥嘴,幾維的嘴長超過腿長,嘴端有鼻孔,無翼、無尾。
幾維共有三種:北島中部的普通棕幾維、南島西北的大斑幾維、卡皮提島的小斑幾維。
幾維在紐西蘭人的生活中,觸目皆是,有銀行的名字叫幾維的,紐西蘭的兩角與一元的錢幣上一面印的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頭像,另一面便是幾維。幾維是紐西蘭的國鳥,紐西蘭人更是坦然地以幾維自稱。記得我在紐西蘭時,正趕上電視里直播奧運籃球賽事,中國隊對紐西蘭隊,可人家播音員不稱本國球員為紐西蘭隊,而是簡稱幾維。
在我看來,從紐西蘭的這種特有珍禽的身上所表現出的與世無爭、不事張揚、既務實又悠閑的性情來比喻紐西蘭人,倒也貼切。但也有一件事卻多少令我有點耿耿於懷,那就是,紐西蘭人把從我們中國引種去的獼猴桃稱為幾維果。

百年獼猴桃,他鄉奇異果
在紐西蘭考察的日子裡,我們吃的最多、也是最愛吃的水果,就是獼猴桃。獼猴桃原來只產於中國,不是像有些人以為是獼猴愛吃的桃,它是因果皮覆毛,貌似獼猴而得名。獼猴桃味美價廉,營養豐富,可惜,在這里被「幾維人」稱為幾維果,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100年前,紐西蘭的一位叫伊莎貝爾的女校長,到中國湖北宜昌看望她的姐姐,並把中國獼猴桃種子帶回了紐西蘭。經過當地園藝專家亞歷山大的悉心培育,第一棵紐西蘭獼猴桃——幾維果誕生了。之所以叫幾維果,他們自有一番道理:色澤棕黃,毛短而少,頂部的把酷似「鳥嘴」,活脫脫一個果中幾維,所以,在紐西蘭,獼猴桃的英語便是幾維果。
這樣,原產中國的獼猴桃,經過百年耕耘,在氣候及溫濕度適宜的紐西蘭,不僅紮下了根,而且獨占鰲頭,且又風靡了世界。

帶毛的定時炸彈——帚尾袋貂
沿東線南行,時而,與那條南島唯一的鐵道並行,時而,與驚濤拍岸的大海相望。我為了得到最佳觀光效果,坐在了人們認為乘車最危險的副司機的位置。坐在車的前排,可以隨時捕捉到一一映入眼簾的事物,特別是各種動物,分欄相圍的牛群羊群、穿著馬甲的馬、引自南美的駝羊、大規模圈養的赤鹿、貌似烏鴉的澳洲喜鵲、成雙成對的黑胸麻鴨(當時被我們直譯成天堂鴨)、妖艷紅嘴的黑天鵝,甚至追跑打鬧的野兔、碧空翱翔的雄鷹……
但最令人奇怪的是公路上,總能見到被汽車軋死的小動物,有兔、有鷹、有刺蝟,更多被軋死的就是「果子狸」。我感到疑惑,亞洲的果子狸怎麼會跑到這南半球的島國呢?如果紐西蘭有這么多的果子狸,鬧非典時,他們一定也大為緊張吧?怎麼沒聽說呢?從那些動物的遺骸看,臉不花,尾不長,不像果子狸,英語稱為「咆貅」。在奧克蘭博物館,了解到這種動物的來龍去脈。
原來,這是一種引自澳大利亞的袋貂科、帚尾袋貂的動物——帚尾袋貂。它體長32-58厘米,體重約2-5公斤,體色棕黑、有濃密的灰色絨毛,吻尖耳大,面目如狐,尾長而卷,尾後半部有掃帚狀的毛,因此得名。帚尾袋貂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東南、西南及塔斯馬尼亞島,是澳大利亞最普通的有袋動物,夜行為主,覓食各種植物果葉、捕捉昆蟲及小動物,白天隱身於樹洞、灌叢或兔穴之中。
最早的引入時間是1800年,也許是種群個體少,沒有成功。1858年,再次引入,獲得成功,1890-1900年期間,人們又做了努力,一下從澳大利亞及其塔斯馬尼亞引來200-300隻,多數放生於南島,少數放到北島南端惠靈頓稍北的一個地方。當時,人們之所以一再地往紐西蘭引進異地物種,完全是為了經濟目的,這種易活、易捕、對人無威脅的小野獸,被作為狩獵和毛皮動物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受到法律的保護。的確,我們在紐西蘭的一些商店也見到用袋貂毛織的襪子。甚至聽說,在南島西部,還有人吃這種動物。但是,無論是人吃,還是汽車軋,或獵搶打,都無法遏制帚尾袋貂的增長勢頭。如換成中國,它們的下場自然會同果子狸一樣了。
在人少資源多的紐西蘭,對帚尾袋貂的利用程度,遠沒有它們自身繁衍的快,這種繁殖力強盛的動物,在紐西蘭這塊沒有天敵控制的土地上,日益發展壯大,呈爆炸式增長,不到一個世紀,已遍及全國,達7000萬只,平均每個紐西蘭人攤17隻,而他們全國的羊才4000萬只,平均每人10隻,每隻帚尾袋貂一宿要吃300克植物的果葉,那麼,全紐西蘭每天約有3噸的植物會被帚尾袋貂吃掉了,不僅對植物,對牲口、對鹿產業是極大的威脅,它們還會吃掉和侵犯很多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帶來結核病等。請神容易送神難,人們當初「見其利而不見其弊」的行為,如今帶來了惡果,也被專家稱為「帶毛的定時炸彈」。

養鹿王國——紐西蘭
中國是世界上鹿的種類最豐富的國家,有約20種,佔世界之半;也是中醫葯文化傳承最悠久的國家,其中,鹿茸入葯,由來已久。紐西蘭的養鹿業,發展迅猛,已居世界之首。多年來,僅在從皇後鎮快到基督城的南島中線的沿途,路旁見到的赤鹿飼養種群就很大,數以萬計。
有一天,在南島南阿爾卑斯山腳下,我們在曾拍「指環王」的雪山草場前小憩後,便駛上一個叫林德峽谷的地方,這里立有一個石碑,上面註明,1871年,有人釋放了七頭赤鹿於此。看來,紐西蘭養鹿的歷史已經超過百年。
人們養鹿的目的,起初是狩獵,食肉和用皮張。以後,用鹿的頭角做客廳的裝飾,近年,取茸入葯,做保健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紐西蘭有廣闊的原野、充足的陽光,適度的雨量,牧草繁茂,加上鹿茸、鹿肉出口貿易的帶動,養鹿業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全紐西蘭的養鹿場達5000個以上,鹿的存欄數量達180萬頭,居世界第一。

煮熟的鴨子不讓進,嚴防死守把國門
聽說紐西蘭的檢疫入關極其嚴格,我們也算是親有體會了。同行的北京自然博物館的楊博士給朋友捎了兩只北京烤鴨,入境時,被海關「截獲」,沒收?犘液醚畈┦砍鮮堤畋¨了入境卡,如果隱瞞不報,被查驗出來,至少罰款幾百美金,想來挺後怕。事實上更害怕的是紐西蘭。這個孤懸海外的島國,以養殖業、特別是畜牧業為生,如果帶入病疫,造成的危害將會是滅頂之災。還聽說,在2004奧運會上,紐西蘭的自行車選手烏爾莫剛剛得了金牌,頭上戴著橄欖樹的花環。紐西蘭農業部的官員就敏感地告誡:出於安全原因,其花環不得帶入國境,如果違背紐西蘭動植物進口限制的規定,偷偷帶進動植物,將受到巨額罰款乃至坐牢處罰。
其實,紐西蘭的入境檢查之所這么敏感、嚴格,是有道理的。建國不到200年的紐西蘭,的確從引入物種上得到了巨大實惠,像以上提到的獼猴桃、養鹿業,但也換來了沉痛的教訓,像帚尾袋貂的爆發、本地物種的喪失……紐西蘭到底引進了哪些物種?即紐西蘭的海外移民,除了人類,還有誰?人類及其動物移民大軍的遷入,究竟給紐西蘭的土著——本地特有動物造成了怎樣滅絕性的結局?
帶著這些疑問,我走訪了數家博物館,或用我寫的書交換,或直接索要相關資料。為什麼要在博物館,特別是有自然類的博物館,應該展示這類主題呢?我想,這就是科普的重要任務,它涉及國計民生,個人行為,生態安全,經濟穩定。終於,我在奧克蘭博物館得到了完整的答案,在一排排引進動物的標本前駐足,抄寫下一個個引入動物的名字,猶如受到了一次「生態地震」的震動和啟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異國他鄉,我就強烈感覺,應該把這些事件和故事介紹給我國的公眾,畢竟,我國的盲目引種狀況也同樣嚴峻。

中國與紐西蘭
在沒有到紐西蘭以前,我對這樣一個南半球國家,幾乎是一無所知,到了紐西蘭的基督城,才知道這里的「南極中心」是世界上與南極關系最密切的城市;紐西蘭是世界上最早迎來新一天的國家;紐西蘭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女權運動的國家之一;紐西蘭的「價值黨」是世界上最早的綠黨之一;紐西蘭還是個與中國關系源遠流長的國家。也許,有到過紐西蘭的人會說,紐西蘭與中國的關系不就是中餐館多、中國留學生多、中國遊客多、中國製造的商品多嗎?其實不然。
中國與紐西蘭雖遠隔重洋,可在地緣上同屬亞太地區,並有著漫長的交往史。早在1860年,就有華人移民紐西蘭,成為那裡早期的移民群體之一。
位於南島皇後鎮附近的一個叫箭鎮的地方,這里有一個中國村,但已經沒有任何中國人了。小河流淌,逝者如斯,訴說著早年的艱辛。一座座矮小的窩棚,類似一處土著人的遺址,通過解說牌得知,1886-1906年間,共有25名華工在這里採金。他們之中沒有女性,因此,也沒有後代,隨著一個個老死他鄉,最後一位熬到1920年,便結束了這段華工的海外辛酸史。
早年的華工,都受到當時紐西蘭政府極不公正的待遇。在漢米爾頓博物館有一個名為「野蠻的稅」的展覽,就是揭示早期華人移民被迫交納(每人100新幣)人頭稅的歷史。後來,紐西蘭政府對此給予了道歉。1874-1881年,共有5000名華人在紐西蘭打工,其中一半在南島奧塔戈省。達尼丁,便是該省一座因淘金而興盛起來的城市,曾有來自廣東的大批華人來此謀生,他們當時大多從事的是服務性的工作,開菜園、開餐館、開洗衣店,含辛茹苦。為了改善命運,他們把很大的希望都寄託在兒女身上。的確,很多老華僑的兒女都很爭氣,如今,不少當年老華僑的子孫,第三代、第四代,現在已經當上律師、醫生,成為紐西蘭社會的佼佼者。
中新友誼的歷史,也是可圈可點的。1937年,日軍侵華,中國政府向國際聯盟發出緊急呼籲,在多國會議上,紐西蘭代表威廉喬丹仗義執言,支持中國抗日,並與前蘇聯(當時只有這兩個國家站在中國的立場上)投了「國際聯合行動」的贊成票。
在抗日戰爭中,紐西蘭醫生凱瑟琳霍爾「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像白求恩一樣,在晉察冀邊區行醫,治病救人,捨生忘死,聶榮臻元帥曾特地為她題詞:「救死扶傷,忘我獻身,支持抗戰,青史永存」。
恐怕大家最熟悉的紐西蘭人,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路易愛黎(1897年12月2日-1987年12月27日)。1927年,他來到中國上海,從此留居中國。他一生致力於向國際社會宣傳、介紹中國,出版、翻譯大量中國的詩歌,撰寫了大批介紹中國的書籍,可謂著作等身,達63部之多,為中新友誼做出卓越貢獻。

滅絕,從紐西蘭恐鳥談起
在紐西蘭,面對碧水藍天,綠野山川,讓你時時會萌生那驚鴻一瞥的幻影,這么一個美麗安祥的大洋中的伊甸園,一隻只憨頭憨腦的、兩人高的大鳥,出現在遠遠的天邊,可是,一見到人,就匆匆掉頭,消失在人類世界的地平線……
恐鳥是澳洲最高的鳥,成鳥有兩個成人那麼高,體重達270公斤。800萬年前,恐鳥就已經生活在紐西蘭,曾一度繁盛,達25種之多,其蛋大如籃球,約十幾公斤重,一隻恐鳥的蛋,相當於100隻雞蛋。
1350年,毛利人劃著獨木舟來到紐西蘭,首批毛利人從北島一上岸,就見到一隻只又高又大的鳥走來晃去,嚇得他們恐懼萬分,慌忙逃回船上,所以,就給這些鳥起名「恐鳥」。
人類發現恐鳥之時,也是恐鳥將要遭殃之日。不久,這些波利尼西亞人手持長矛,陸續登島,屠殺恐鳥,取走鳥蛋,還將鼠、狗等動物引到紐西蘭這個原本潔凈的土地上,終於使這些大鳥滅絕了。北島恐鳥,17世紀滅絕,南島恐鳥約在1850年滅絕。
在毛利人墓穴雕刻中,人們發現一些奇怪的涉及到恐鳥的哀詩,面對紐西蘭的毛利文明漸為歐洲文明所取代,這些讖語可謂不幸言中:「哀哉,我們將因失去恐鳥而失落。」
從人類學角度看,毛利人對恐鳥的繾綣懷念之情,也折射出自然的生物多樣性對社會的文化多樣性,影響是多麼深刻。遺憾的是,滅絕意味著永遠。
在紐西蘭的一個畫廊,我曾見到這樣一幅畫,成群的家雞家兔家貓家狗家牛家羊的湧入,與此同時,一個個本土的動物——恐鳥、泰卡雞、垂耳鴉、笑貓頭鷹……流離失所,淡出畫面,走向絕種。
在紐西蘭,自從人類登陸以來就引發了紐西蘭生命世界的多米諾骨牌的連連倒塌。

H. 紐西蘭有什麼特色

紐西蘭的特色紐西蘭的「環太平洋」料理風格。受到歐洲、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玻利尼西亞、日本和越南的影響。全國各地的咖啡館和餐廳都提供這種結合各地特色的料理。

紐西蘭全國總人口為491萬(2019年1月)。其中,歐洲移民後裔佔74%,毛利人佔15%,亞裔佔12%,太平洋島國裔佔7%(部分為多元族裔認同)。官方語言為英語、毛利語。48.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紐西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四季溫差不大,植物生長十分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9%,天然牧場或農場占國土面積的一半。廣袤的森林和牧場使紐西蘭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紐西蘭水力資源豐富,全國80%的電力為水力發電。森林面積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9%,生態環境非常好。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

I. 紐西蘭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謝謝!

紐西蘭屬於獨立國家,並不屬於任何國家,位於南太平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曾被評為全球最清廉的國家。歷史上紐西蘭和澳大利亞一樣是都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但自1917年開始,紐西蘭宣布成為獨立的國家。但依然屬於聯邦國家,所以紐西蘭的國旗上還有象徵著英國的米字旗。

紐西蘭的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810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0%,其中630萬公頃為天然林,180萬公頃為棗猜轎人造林,主要產品有原木、圓木、木漿、紙及木板等。漁產豐富。

雖然經過人類1000多年的砍伐,紐西蘭仍有25%的國土仍是茂密的森林,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9%,大部分位於高原地區。

紐西蘭森林的特點是溫和、常綠的雨林,其中有巨大的樹蕨、藤類和附生植物――看起來很符合一般叢林的模樣。巨大的貝殼杉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之一,生長在相對較小的北島凹地與科羅曼德爾半島。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6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0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68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7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3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8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3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9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6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