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校長祖籍哪裡
⑴ 美國十位五星上將祖籍都是哪是哪個國家的移民比如艾森豪威爾的祖籍是德國
1.約翰·約瑟夫·潘興
約翰·約瑟夫·潘興(John Joseph Pershing),綽號:黑桃傑克,生卒年:1860.9.13—1948.7.15。出生地:密蘇里州林恩縣拉克利德鎮,逝世地: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華耳特里德醫院,安葬地: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阿靈頓國家公墓;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美國歐洲遠征軍司令、陸軍參謀長,軍銜:陸軍超級五星上將(General of the Armies);夫人:華倫;參戰經歷:1898年入侵古巴,1916年入侵墨西哥,1918年聖米耶勒戰役等;著作:《我在世界大戰中的經歷》、《最後的報告》;名言:「這場戰爭是以無私無畏的英勇不屈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進行的,這種精神是取得最終勝利所必須的。」
2.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生卒年:1880.12.31—1959.10.16;出生地:賓夕法尼亞州尤寧頓鎮,逝世地:弗吉尼亞州沃爾特-里德醫院,安葬地:弗吉尼亞州邁爾堡;學校: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職務:陸軍參謀長、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軍銜:陸軍五星上將(General of theArmy);夫人:伊莉沙白-科爾斯-卡特、凱瑟琳-布朗;著作:《馬歇爾報告》;名言:「真正的偉大的將領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戰斗,戰役無非是一系列克服的困難而已。一個真正的將領不論困難如何艱苦,都能夠展現才華,轉敗為勝。」
3.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gur),生卒年:1880.1.26——1964.4.3;出生地:阿肯色州小石城,逝世地:加里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瓦爾特-里德陸軍醫療中心,安葬地:德克薩斯州小石城;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西點軍校校長、駐菲美軍總司令、太平洋西南戰區司令、太平洋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軍銜:陸軍五星上將(Gemeral Of the Army);夫人:路易斯-布魯克斯、瓊-費爾克洛斯;著作:《往事的回憶》。
4.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Dwightd Danid Eisenhower),生卒年:1890.10.14—1969.3.28;出生地:德克薩斯州丹尼森市,逝世地:堪薩斯州葛底斯堡弗農山農場,安葬地:堪薩斯州阿比林城;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歐洲盟軍遠征軍總司令、陸軍參謀長、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美國第34屆總統;軍銜:陸軍五星上將(Gemeral Of the Army);夫人:瑪麗-吉瓦尼-杜德;著作:《遠征歐洲》、《受命變革》、《締造和平》、《悠閑的話》;名言:「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與他們見解不同的人都稱作共產黨的極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們其餘的人都是殘酷的貪財牟利之徒的極右分子。」
5.亨利·哈利·阿諾德
亨利·哈利·阿諾德(Henry Harley Arnold),綽號:快樂的阿諾德,生卒年:1886.6.25—1950.1.15;出生地:賓夕法尼亞州格拉得溫,逝世地:加里福尼亞州索諾瑪市,安葬地:加里福尼亞州索諾瑪市;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陸軍航空兵司令、陸軍副總參謀長、陸軍航空隊司令;軍銜:空軍五星上將(General of the Air Force);夫人:埃利諾-A-普爾;著作:《全球使命》、《空戰》;名言:「卓越的研究工作是保衛國家安全所需的空軍的第一要素。」
6威廉·丹尼爾·萊希
威廉·丹尼爾·萊希(Willian Daniel Leahy),生卒年:1875.5.6—1959.7.20;出生地:艾奧瓦州漢普頓市,逝世地:馬里蘭州貝賽斯達市,安葬地:馬里蘭州貝賽斯達市;學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職務:海軍作戰部長、武裝部隊總司令參謀長、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軍銜:海軍五星上將(Fleer Admiral);著作:《身臨其境》。
7.歐內斯特·約瑟夫·金
歐內斯特·約瑟夫·金(Ernest Joseph King),生卒年:1878.11.23—1956.6.25;出生地:俄亥俄州洛雷恩市,逝世地:新罕布希爾州朴茨茅斯市;安葬地:新罕布希爾州朴茨茅斯市;學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職務:大西洋艦隊司令、海軍總司令、海軍作戰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英美聯合司令部成員;軍銜:海軍五星上將(Fleet Admiral);夫人:瑪蒂;著作《1941—1945年戰爭中的美國海軍(向海軍部隊的正式報告)》、《金*海軍五星上將》;名言:「通向勝利的道路是漫長的,日子將是艱苦的。我們要盡已所有作出最大的努力。我們必須盡快擁有大批軍艦和飛機,然後我們大舉反擊,最終贏得勝利。」
8.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Chester Williaam Limitz),生卒年:1885.2.24—1966.2.24;出生地:德克薩斯州弗雷德里克堡;逝世地:加里福尼亞州伯克利市;安葬地:加里福尼亞州伯克利國家公墓;學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職務:海軍人事局局長、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兼太平洋戰區總司令、海軍作戰部長;軍銜:海軍五星上將(Fleet Admiral);夫人:凱瑟琳-弗里曼;著作:《海上力量:海軍史》、《太平洋的勝利:海軍的抗日戰爭》;名言:「我不贊成先發制人的戰爭。我相信只要存在任何成功的希望,就必須運用外交手段。和平是可以獲得的,只要我們具有勇氣、耐心和才智。」
9.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綽號:蠻牛,生卒年:1882.10.30—1959.8.16;出生地:新澤西州伊莉沙白市;逝世地:加里福尼亞州舊金山市;安葬地:加里福尼亞州舊金山市;學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職務:太平洋艦隊航母特混艦隊司令、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第3艦隊司令;軍銜:海軍五星上將(Fleet Admiral);夫人:弗朗西絲-庫克-格蘭迪;著作:《哈爾西海軍上將的故事》。
10.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1893.2.12——1981)1950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15年在西點軍校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任步兵學校校長,後任步兵師師長。1943年任美國第二軍軍長,在突尼西亞和西西里作戰。1944年任駐西歐美國第一集團軍司令。1944年8月任駐歐洲第十二集團軍群司令。1947——1949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49年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1953年卸任。
⑵ 紐西蘭教育的特色是什麼
第一,獨特的紐西蘭中學後教育體系具有創新性。與很多國家相比,紐西蘭中學後教育體系覆蓋面廣,受教育者水平跨度大,不僅涵蓋了通過證書、學歷、學位(學士、碩士、博士)的教育,還包括行業培訓、崗前培訓和成人及社區教育,共有 10個水平層次。這一廣義的教育使中學後教育體系成為各種教育機構的集合,形成了頂層設計優化的生態教育系統。該體系建立在國際化水準的基礎上,既繼承了歐美教育體系的優點,又有紐西蘭根據其國家自身實際的改革創新,是國際化與本土化結合的成功典範,其特色在於:一是與國際接軌的對外開放性和保持自身特色的內部活躍性的完美結合;二是在有限的資源環境范圍內提供了國家需要、市場需要和學生需要的系統教育,使紐西蘭教育發展與國家經濟社會環境發展協調一致;三是該體系是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體系,因其考慮到了各種水平、各種年齡人群的終生教育,構建了學習型和創新型社會,尤其是特別重視少數民族教育如毛利人和太平洋島民的教育和毛利傳統文化發掘和保護,促進了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四是該體系使精英大學教育體系擴展到中學後大眾教育體系,與國際大眾教育體系有效接軌。 該系統是教育改革適應經濟改革的創新之舉和產物。紐西蘭今天的企業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出口型和服務型企業,服務業中旅遊成為主要產業,目前新興的產業主要是生物技術、信息和通訊技術、動漫設計及製作,這四個領域成為國家經濟新的增長點。國家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其教育改革與其宏觀經濟改革緊密聯系,教育的發展引領和適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第二,紐西蘭教育改革使紐西蘭教育從感性發展階段進入理性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後期,紐西蘭國家教育政策隨著教育改革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 1990年開始,改革重點在鼓勵私有力量積極參與並形成教育市場競爭;從 2000年開始繼續保持市場競爭,但重點更多轉移到政府宏觀導向,使中學後教育更多
地與紐西蘭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政府通過政策導向、制度設計使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緊密。經過兩個十年的改革,其教育已從感性發展階段到理性發展階段,已從數量擴張階段到質量保障階段。新世紀新一輪改革從 2006年開始,中學後教育體系及政策沒有根本改變,現行的政策力求使體系相對穩定。 紐西蘭國家戰略目標通過戰略管理有效地實現。紐西蘭政府通過科學設置組織機構、建立資金支持系統及質量評價系統,從而保證了國家承擔起對教育的責任,同時保證了教育承擔對國家、社會、企業、市場及學生的責任,並使得教育質量和水平得到保障。 第三,先進的紐西蘭大學教育使大學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和文化傳承的輻射源。其先進體現在辦學理念先進,辦學方向明確,辦學定位準確,辦學特色鮮明,大學發揮完善的功能,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實現大學自治。大學提供先進的內部管理服務。紐西蘭的大學教育由紐西蘭大學校長委員會管理協調。大學校長委員會由紐西蘭8所公立大學的校長組成,下面有設備管理、國際政策、學生管理、學位項目、圖書館、人力資源、信息技術、規劃、研究、獎學金及毛利等11個專門委員會負責大學的不同方面的管理。這11個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分別來自於8所大學相關的部門主任、經理或負責相關方面工作的副校長。此外,大學校長委員會專門建立了紐西蘭大學學術審計署,對紐西蘭大學的教育質量進行評定。學術審計署雖然隸屬於大學校長委員會,但是由專業注冊人員組成,獨立於大學校長委員會之外運行,不受大學校長委員會影響,保證其工作的客觀和中立。11個專門委員會給大學校長委員會提供不同方面的專業建議,大學校長委員會對各
大學的管理和辦學提供指導性意見。 大學的管理和辦學提供指導性意見。
⑶ 校長名字
南開大學歷任校長 張伯苓(1876-1951),1919年至1948年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張伯苓,名壽春,以字行,漢族,1876年4月5日生於天津。南開大學創辦人,親任校長30年。1937年日軍炸毀南開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昆明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與梅貽琦、蔣夢麟共同擔任聯大常務委員,並先後擔任保定高等學堂總教習、清華學校教務長、直隸女子師范校長、北京師范大學董事、齊魯大學董事長、東北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及國民參政會副議長、考試院院長等職。
早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水師學堂,接受西方近代科學知識。服務海軍期間,親歷帝國主義列強侵佔中國領土和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決心教育救國,創辦新式教育,遂棄戎從教,在天津嚴修家館教授西學。以後,積極仿學日本、美國教育,倡辦新式學校,聯合嚴修等地方著名人士捐輸財力,先後創辦私立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子中學和南開小學等。1936年在四川重慶成立南渝中學(後改名重慶南開中學),主掌上述系列學校之校務,使南開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第一個成功的範例,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傑出人才。
張伯苓始終堅持愛國主義辦學思想和實踐,強調「德育為萬事之本」,德、智、體、美四育並進,手訂「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校訓,教育學生「盡心為公,努力增能」,培養愛國為公、服務社會的人才。反對照搬歐美教育制度,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教育思想結合中國實際,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模式作出重要的貢獻。
張伯苓以倡導愛國教育和重視學校體育,為教育界所欽敬,積極推進全民健身和全國競賽活動。建國前歷任各屆全國運動會總裁判長,因教育成就卓著,先後被授予國家獎賞及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校名譽博士。
1951年2月23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75歲。1986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聯合舉行張伯苓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題詞:「績著南開,教澤廣布」,彭真題詞:「興辦學校,改革封建落後教育的民主主義愛國教育家」。南開大學敬塑張伯苓銅像,以資永懷。
何廉(1895-1975),湖南邵陽人,1948年出任南開大學代理校長,著名經濟學家。
1919年赴美留學,耶魯大學博士。1926年回國任南開大學商科財政系和統計學教授。翌年,以「研究社會經濟以促進本國學術的進步」為宗旨,成立南開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後改名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1931年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積極推進經濟學教學「中國化」,主張「教學與研究相輔而行」,率先倡導開展中國社會經濟的研究,帶領並組織研究人員研究中國物價統計,編制並公開發表各類物價和生活指數,受到國內外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同時,領導了對山東、河北向東北移民問題的研究。何廉被譽為「在國內最早引入市場指數之調查者」和「我國最早重視農業的經濟學家」。
30年代後期,轉入國民政府行政院任職,繼續主持和關心南開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前後,積極參與南開大學復校工作。1947年赴美,任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所訪問學者,後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75年病逝於紐約。
楊石先(1897-1985),男,1949年至1950年任南開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1957年至1969年、1979年至1981年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蒙古族,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1897年1月8日生於杭州(祖籍安徽懷寧)。1910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18年和1929年兩次赴美留學,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和耶魯大學攻讀化學,1931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受聘於南開大學,歷任南開大學教務長、校長、名譽校長;曾當選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化學部主任,國家科委化學組組長,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全國科協副主席,天津市科協主席等職。1953年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曾任民進天津市主委。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楊石先教授長期從事有機化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培育了一大批科學人才,其中10餘人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農葯化學和有機磷化學研究領域,先後發表了《有機磷殺蟲劑的研究》(1-8),以及有關植物刺激劑、殺菌劑研究的學術論文40餘篇,研製了殺蟲劑久效磷、除草劑燕麥敵、殺菌劑、葉枯凈等十幾種新農葯;並著有《有機磷化學進展》,譯有《國外農葯進展》等專著,為我國農葯科學發展進行了開拓性工作。
楊石先教授長期擔任學校行政領導工作。建國後,為南開大學的改造、調整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辦學指導思想上,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強調基礎理論教育,較早提出高等學校應擔負教學、科研雙重任務。1962年在南開大學親自創建了我國高等學校中第一個化學研究機構──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重視學校的行政管理和辦學條件的建設。在他的領導下,南開大學成為我國教育和科研體系中一支重要力量。
臧伯平(1913-),男,漢族,又名臧樹棠,河北省唐縣人,1978年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早年就學於保定第二師范、北京民國大學國文系。歷任唐縣縣委書記、靈壽縣縣長、第四專員公署專員、石家莊市市長。建國後先後擔任河北省建設廳廳長、中央第二機械工業部七局局長、北京航空學院黨委第二書記,1964年調任南開大學黨委書記,1978年任南開大學校長,1979年任教育部副部長,並連續兩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臧伯平長期擔任高等學校黨政領導工作,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潛心研究高等教育理論,熟悉高校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管理經驗。工作作風扎實,密切聯系群眾,關心師生職工生活,強調教師教書育人和師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擔任教育部副部長期間,為推進全國職工教育、民族教育,以及建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作出了貢獻。
臧伯平工作之餘,先後發表長篇小說《破曉風雲》、詩集《步塵小集》、回憶錄《七月風暴》和《足痕》等作品。
滕維藻(1917-2008),男,漢族,著名世界經濟學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教授,世界經濟博士導師。1981年10月至1986年1月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1917年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阜寧縣。1942年從浙江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考入西南聯大研究院南開商科研究所經濟學部,1944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46年受聘南開大學任教至今,歷任金融貿易系主任、經濟研究所所長、副教務長、副校長、代理黨委書記、校長。現任南開大學顧問、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國經濟學會會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經濟組召集人等職務,並曾被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聘請為跨國公司委員會高級顧問,是我國被選擔任該職的第一位專家。
滕維藻教授長期從事世界經濟和跨國公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40年代,發表了多篇評介西方金融演說和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文章。60年代開創學校大洋洲經濟研究,為我國研究外國經濟填補了一項空白。此後,編撰《美元霸權地位的垮台》、《日本經濟畸形發展》、《澳大利亞經濟》、《跨國公司剖析》等著作。
滕維藻教授擔任南開大學校長期間,為把學校工作重點轉移到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把學校辦成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學校恢復和新建了一批國家急需和薄弱、短缺專業,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層次培養高級人才和科學研究的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授予滕維藻教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母國光(1931-),男,漢族,1986年1月至1995年8月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著名光學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教授,光學儀器博士生導師。1931年生於遼寧錦西,195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物理系,留校任教。曾任南開大學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和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應用光學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中國計量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大學國際聯合會常務理事、國際光學委員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等職;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任校長期間,在保持和發揚南開傳統優勢和特色的同時,強調遵循教育自身規律,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學校整體水平和辦學效益,提出「社會主義為方向,學科建設為龍頭,深化改革為途徑,提高質量為目的」的工作思路,學校的教育質量和綜合實力明顯提高,各項事業有較大發展,為使南開大學接近和達到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母國光教授長期從事光學和應用光學的科研和教學,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取得重大成果10餘項,主要代表著作《光學》。他的白光光學處理、光學模式識別、彩色膠片的檔案存貯、黑白片作彩色攝影、假彩色編碼及光學神經網路等研究得到國家級獎多項和國際光學界的普遍承認。
1988年獲日本國立命館大學名譽理學博士,1990年和1991年先後當選為美國光學工程學會的Fellow,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授予母國光教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侯自新(1941-),男,出生於中國天津市。1967年南開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畢業,南開大學數學教授,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名譽博士。1995年至2006年5月任南開大學校長。
侯自新教授曾任南開大學數學系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中國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市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九屆-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天津市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高等院校數學研究與高等人才培養中心主任、中國老教授協會副會長、天津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
侯自新教授多年從事李群、李代數及齊性空間微分幾何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研究解決了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數學問題,如:明確給出了實半單李代數的Weyl群的結構,完滿地解決了這個長期未能解決的課題;對半單齊性流形上凱勒結構及仿凱勒結構問題的研究也做出重要貢獻。已在《中國科學》、《Journal of Algebra》等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被美國、德國的「數學評論」聘為評論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李群及其表示理論」的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學天元基金學術領導小組、第十屆數理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已先後培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二十餘人。
侯自新教授於1990年、1998年先後獲得國家教委(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獲天津市中青年授銜專家—李群專家稱號,2000年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獲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名譽博士學位。2005年獲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南開大學現任校長 饒子和,男,漢族,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常委、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聯合會(IUPAB)理事會執行理事。主要從事與重要病毒和腫瘤相關的蛋白質結構、功能以及創新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申請專利8項。因在線粒體膜蛋白復合物Ⅱ的三維精細結構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榮獲「陳嘉庚科學獎」;又因在SARS基礎研究中的卓越貢獻而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最高獎——「的里雅斯特科學獎(Trieste Science Prize)」。
1950年9月出生於江蘇南京,197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82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1989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1992年任牛津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研究員,1996年任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實驗室主任,1999年任清華大學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研究所所長,2000年任清華大學「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200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3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2004年兼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2006年5月26日起接替侯自新任南開大學校長,2006年12月19日被聘為天津國際生物醫葯聯合研究院首任院長。
主要學術成就:在《Nature》上發表了SIV-MA的晶體結構,首次提出HIV及其家族分子的裝配模型;在《Cell》上發表了H Factor Ⅸ EGF-like Domain與Ca++結合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結果,揭示了該復合物的生物學機理;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成功地解析出第一個SARS病毒的蛋白質-3CLPRO及其與抑制劑復合物的晶體結構,為抗SARS葯物的發現奠定了重要的結構基礎,論文在《PNAS》上發表。其研究組已經系統地表達出200餘個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蛋白質,解析出50多個重要蛋白質的結構。
⑷ 馬里蘭大學的華裔校長
馬里蘭大學誕生首位華裔校長 窮小子靠教育變命運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創校138年來首位華裔校長誕生,來自中國上海的陸道逵將於2010年11月1日就任,領導這個美國的旗艦大學。
這個校長是經過四個半月在整個美國搜索,從400位候選人中挑選的。在最後階段,需要19位遴選委員會成員無異議才能通過任命,陸道逵就是這樣脫穎而出獲得任命的。學校日前為陸道逵舉辦歡迎宴會。陸道逵說,教育成就人才,正是在美國接受教育,才能使他從一個窮小子變為大學校長。半個世紀前,他踏上美國第一步時,英語不流利,身上只有200美元,經過不斷努力有了今天的成績。他作為一校之長,也要為更多人能受更好的教育盡力。
歡迎會上,陸道逵說自己很激動,同時強調,一所好大學,不是用美麗的校園和經典的建築來判斷的,大學最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的素質。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教師的奉獻、忠誠,良好的學習環境都很吸引他。他將與新同事一起打拚,追求卓越。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日前發布消息說,陸道逵擔任校長是非常正確的,他豐富的經驗和在教育領域取得的成績,足以證明他在教學、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能力。陸道逵在美國高校有30年的從業經驗。他從2008年擔任愛荷華州大學執行副校長,愛大有11個學院、超過3萬名學生,僱用教職員近4900人,年度營運預算28億美元。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在全美乃至世界都是公認為學術科研中心之一。該校13個學院擁有37000名在校學生,超過5000名員工,2010年財政年度研究經費達到5億美元。該校在馬里蘭州大學系統12所大學中規模最大。
陸道逵出生於上海,幼年隨父母移民到秘魯首都利馬,並在那裡讀完高中。1961年,他一個人移民美國愛荷華州,並自己打工完成了學業。他先後取得了格林內爾學院的心理學學士學位、康奈爾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博士學位和耶魯大學法學院的博士。陸道逵已與妻子結婚25年,女兒正在讀大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創校150年來首位華裔校長陸道逵(Wallace Loh)18日表示,「為下一代預備未來、創造機會」是他接下馬大新職挑戰的主要原因。「我從窮小子到大學校長的故事,正是教育創造機會的明證」,他表示,在美國,這樣的故事可以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馬里蘭大學帕克校區(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18日舉辦盛大的歡迎會,正式介紹新校長陸道逵,陸道逵在馬大的首篇演說中表示,他在半個世紀前踏上美國土地時,「英語不靈光,身上只有200美元」,但這個國家為他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也為他鋪展未來。他有幸能走到今天,站在高等教育第一線,為學子鋪展未來。
陸道逵伉儷在馬大現任校長莫特(C. D. Mote)、馬大大學系統評議委員會主席肯德爾(Clifford Kendall)、馬大大學系統董事會主席柯文(William Kerwin)、國會眾院多數黨黨鞭侯耶爾(Steny Hoyer)及300多學生、教職員、校友的起立鼓掌聲中,步入會場。
「作為馬大人,我非常興奮」(I`m thrilled to be a Terp!),Terp是馬大的吉祥物,也是馬大的代表,陸道逵上台,二話不說,先用馬大人熟悉的語言拉近和台下的距離,立刻贏得全場掌聲。
陸道逵說,一個大學之偉大,不在校園的美麗,不在建築的雄偉,而是組成這個社群的「人」。馬大校友及師生樂於奉獻回饋、忠誠向心力、全面的學習環境,是馬大對他的吸引力。他承諾,將全力和馬大人一起打拚、追求卓越。
將於9月退休的莫特稱贊陸道逵是最理想的接班人;參與校長遴選的肯德爾則表示,四個半月來在全美搜索,陸道逵從400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尤其最後階段19位遴選委員會成員無異議通過任命,主因在於陸道逵無可挑剔的資歷。
曾任校長的柯文主持校長遴選工程,他說,陸道逵當過律師、法律教授、法學院院長、副校長,也參與州政府的政策擬定,每個階段從事的每個職位都有優異的表現,在候選人名單中,無人能出其右。
陸道逵從2008年擔任愛阿華州大執行副校長,愛大有11個學院、超過3萬名學生、僱用教職員近4900人,年度營運預算28億元,柯文說,馬大規模更勝一籌,陸道逵具有管理大校的經驗也是他出線的原因。
對於馬大創校150年來首位亞太裔背景校長,學生族裔多元的馬大校園普遍反映正面,歡迎會上也出現不少華裔學生,馬大亞美研究中心 (Asian American Studies program)更是全體師生出動,以行動歡迎這項新任命及陸道逵。
目前將升馬大生物工程系大三的謝開益是學生會幹部,也是校長遴選委員會唯一的大學部學生。謝開益說,他四歲隨家人移民紐西蘭,14歲赴美,新校長從中國、秘魯到隻身赴美求學的成長背景,讓他格外親切。他認為,陸道逵不僅有能力領航高等教育,深受多元文化洗禮的經歷也將能激勵不同出身、背景的學生。
馬大帕克校區在馬州大學系統12所州立大學中規模最大,學術研究、教學成就過去12年來在莫特領導下,已臻世界級水平,該校「美國新聞及世界報導」評選的全美最佳公立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20名,在Kiplinger的最上算公立大學前百大排行中,名列第8。陸道逵將從11月1日起上任,馬大校長年薪45萬元。
⑸ 紐西蘭的哪裡盛產奇異果
紐西蘭佳沛。
造假者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是對非紐西蘭產的奇異果改換國籍,標名產地是紐西蘭。這對那些只認產地,不認品牌的消費者有相當大的欺騙性。
2、是傍親戚。具體的做法是發揮智慧和想像力注冊一個商標,這個商標在顏色、圖形等盡可能的長得像正宗的「ZESPRI™」,這個真假標簽有時候真是長得好像兩兄弟,對於一些馬大哈的消費者來說具有很大的殺傷力。
對付前兩種作假方法,只要眼睛放大一點認准「ZESPRI™」這個商標這可以了。
最後一種直接「包裝」一下,貼假標簽使其搖身一變為「正宗」紐西蘭Zespri奇異果!過程極其簡單,只要將Zespri奇異果往假紐西蘭奇異果身上一貼,就難以分辨它是真是假了。
辨認真假標簽,就目前來說真假標簽用的材質是不一樣的。
假的用的是紙質的標簽,一撕就破,沒有延伸性,印刷粗糙,模糊不清。而真的就不一樣了,標簽印刷清晰,自然,用的材質是膠質的,具有很強的延展性,不會一撕就破,用點力拉標簽,標簽就會拉長而不會被撕裂。
⑹ 李百艷校長個人簡歷
李百艷,1970年生於黑龍江,祖籍山東萊陽。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語文教師、校長,浦東新區語文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青語會秘書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曾獲上海市和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近年來發表《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著眼點與四個立足點》《呼喚語文魅力的回歸》等論文及教學案例20餘篇,主編或參編語文教學用書5本,參與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教材的修訂及教學參考書的編寫,經常在各省市的學術會議或教研活動中執教觀摩課、研究課。致力於初中階段"魅力語文"的研究實踐,善於挖掘語文本體魅力,張揚學生主體魅力,課堂教學具有"情動辭發,富有感染力;契理應機,催生創造力"的鮮明特色。
⑺ 合肥工業大學的歷屆校長以及他們的簡介
歷任校長
1.畢仲翰:
任職時間1947年底至1948年
名汝藩,號晫西,壽縣開荒鄉人。
民國11 年畢業後回國,住上海,籌劃留歐活動,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年,又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23 年農歷四月七日,回壽縣奔喪被捕入獄,聲明脫離共產黨組織,方得釋放。次年8 月至民國26 年6 月,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電訊部作研究生,因學績優異,獲得馬可尼無線電工程學院碩士學位。
民國30 年回國後,在阜陽旅遷湘西中學(後改稱國立八中)任主任。同年8 月至民國35 年,任重慶國立中央工專教授、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兵工學校教授。
2.王際岩:
任職時間1951年11月至1953年2月
焦作礦業學院院長王際岩,1917年生,山東淄博人,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來學校前曾任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等職,1963年任院長。
3.孫宗溶:
任職時間1953年8月至1962年7月
孫宗溶,祖籍安徽太平縣仙源(今黃山市黃山區仙源鎮),1916年2月出生於蕪湖,1937年畢業於宣城高級師范學校,1938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939年1月任涇縣縣委青委書記;
1939年5月任宣城工委委員、書記;
1940年1月任中共宣城縣委書記;
1941年1月任皖南特委委員兼南(陵)蕪(湖)宣(城)中心縣委書記;
1942年8月先後任皖南特委委員、組織部長、宣傳部長;
1945年1月任南蕪縣委書記、南蕪總隊政委;
1945年10月任新四軍七師隨營學校訓練處副部長;
1946年3月任新四軍第四縱隊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
1946年12月調到華東局國區部;
1947年6月任皖南地委委員、皖南沿江工委書記兼沿江支隊政委;
1949年5月任中共皖南蕪(湖)當(塗)地委第二書記;
1950年3月任蕪湖市委副書記;
1952年5月任安徽省文教委員會副秘書長;
1953年4月任淮南煤專黨委書記、校長;
1955年5月任合肥礦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1958年9月任合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1956年至1963年為中共安徽省委委員;
1956年至1960年兼任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1962年9月任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
4.劉正文(代):
任職時間1963年9月至1969年11月
濕地專家 ,男,1963年1月生,理學博士,研究員,湖北黃岡人。專業及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學,湖泊生態學,環境科學。
5.趙一鳴:
任職時間1979年3月至1983年10月
原名趙雙起,曾用名朱繼臣,原籍山東,幼年隨家人逃荒到宿縣定居。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後,任宿東游擊總隊第二大隊教導員,宿東縣縣長。
解放後,歷任皖北行署勞動局局長、安徽省勞動局局長、蕪湖市市長、安徽省衛生廳廳長、合肥師范學院副院長、合肥工業大學校長等職務。
6.顧繩谷:
任職時間1981年3月至1987年6月
工業電氣自動化專家,合肥工業大學教授。
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3月經推薦和通過國家留蘇多門課程考試,同年10月被錄取入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專攻俄語與政治,
1956年11月被派往蘇聯列寧格勒礦業學院礦山電工教研室攻讀學位,1960年5月列寧格勒礦業學院礦山自動化研究生畢業,同時獲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
1960年5月回國被派回合肥工業大學負責籌建工程物理系.
1978年任合肥工業大學電機(今電氣)系主任,1978年9月被評為教授。
1979年8月至1987年6月,任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校長.
1987年7月至今,任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兼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3月12日9點30分在合肥逝世,享年84歲。
7.鄧志煜:
任職時間1987年6月至1991年6月
8.王成福:
任職時間1991年6月至1996年7月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任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校長,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任國家教育部高級職稱評定權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理事、國家科技評獎委員會委員等職。2000年至今任新華學院院長職務
9.陳心昭:
任職時間1996年4月至2004年1月
原合肥工業大學校長 。1986年2月加入九三學社,1965年5月參加工作,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及機械繫機械製造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博導。
10.徐樅巍:
任職時間2004年1月至今
男,漢族,1956年10月生,中共黨員,遼寧省大連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4年07月高中畢業後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上山下鄉,後到工廠當工人,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兵役。
1978年05月退伍到黑龍江省牡丹江稅務局任稅務專管員;
1978年10月考入北京航空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1982年07月畢業並留校任教。
1984年09月任北京航空學院團委書記。
1985年06月任北京航空學院黨委常委。
1987年09月在職攻讀碩士學位。
1990年12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其間受國家計委和國家教委委派在西藏工作半年。
1993年06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政辦公室主任。
1994年12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導師,(期間:2002.02-2003.01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3年12月——2015年07月任合肥工業大學校長。
⑻ 卓雅小學的校長簡介
校長: 梁祝
榮譽校長: 陳 斌
副校長: 陳海平
陳斌
Chen Bin , The Principal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
教育學碩士
政協南山區委員
深圳市民族團結促進會理事
Menber of Shenzhen Nanshan Branch of C.P.P.C.C Director of Shenzhen National United Front.
梁祝
卓雅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英美語言文學士 ,教育行政管理及課程與教學論雙研究生,中國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員。1995-1997年由國家教育部公派留學日本,在鳴門教育大學研究生院專攻教育行政管理研究生課程,之後又於2000年、2001年、2002、2011年四次由國家教育部、省、市選送到英國,俄羅斯、紐西蘭、美國進行研修學習。能熟練運用英語、日語兩國外語。為深圳市繼續教育特聘教師,省教壇明星,市學科帶頭人,國家級骨幹教師,第三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獲得者。
陳海平
陳海平 副校長,2000年大學畢業開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2004年在南山區華僑城小學擔任學校中層,參加過深圳市海培美國班學習,曾在澳門科技大學進修,2011年3月調任卓雅小學。
⑼ 譚詠麟祖籍是哪裡人
出生地點:香港籍貫:廣東新會
譚詠麟,香港著名歌星,1950年8月23日生於香港,自稱年年25歲,是粵語歌壇天皇巨星,樂壇尊稱譚校長。曾為失敗者樂隊(Loosers)成員,1973年,譚詠麟、鍾鎮濤、彭健新、陳友、葉智強五人組織成立了溫拿樂隊Wynners,譚詠麟任主音歌手,正是這支當時聲名顯赫的樂隊,為譚詠麟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溫拿的唱片,電影,電視節目以及演唱會風靡整個東南亞,並獲得無數獎項,即使在如今,隔五年就「浮出水面」一次的溫拿樂隊,仍擁有大批歌迷,每次演唱會,捧場者都十分可觀。單飛後,1979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反斗星》,當年赴台灣拍電影,1981年憑《假如我是真的》獲台灣金馬影帝,1982年返港,1984初到1985年初其間推出的三張唱片《霧之戀》《愛的根源》《愛情陷阱》,被譽為「愛情三部曲」,奠定其天皇巨星地位,連奪84~87年度四屆「最受歡迎男歌手」獎,1988年2月13日於1987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宣布退出有比賽性質的音樂比賽節目,之後繼續出唱片,並大力提攜和指點新人。 作為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神話,譚詠麟擁有很多無人能及的紀錄,溫拿樂隊時代就屢屢創造了白金唱片銷量的成績,1985年在紅館連開20場個人演唱會,1989年再次刷新紀錄創造連開38場音樂會的紀錄,而在94年舉行的香港大球場演唱會最為歌迷們津津樂道,其中的金曲如「講不出再見」常年占據卡拉OK廳點歌排行榜之首,他的高質和高產稱霸整個華語樂壇。幾十年來,香港歌壇風流人物無數,只有他是唯一一個可以橫跨70.80.90年代以及新世紀的天王巨星。【個人檔案】[編輯本段]中文名:譚詠麟英文名:Alan Tam出生日期:1950年8月23日星座:處女座出生地點:香港籍貫:廣東新會民族:漢族身高:1.71M體重:不斷變化家庭狀況:父母、五姊妹排行:老三小學讀的學校:北角官立學校、賽馬學校中學讀的學校:筲箕灣官立學校大學讀的學校:新加坡義安大專學歷:大專經濟系外號:金馬倫、風火倫、火窩倫、靚仔倫、幸運倫、飛仔倫、校長倫、譚校長第一張個人大碟:《反斗星》第一部電影:《大家樂》——溫拿樂隊集體拍攝第一部電視劇:《天虹》——香港無線電視TVB第一份工作:打字機推銷員白金唱片數目:十九張所屬唱片公司:寶麗金、環球樂隊經歷:Loosers(失敗者),Wynners(溫拿)會用的樂器:電子琴、諾仕MP3、傲普MP4、打擊器樂嗜好:球類、音樂心願:繼續做好本分譚詠麟之最最喜歡的衣服:義大利及日本Style的衣服最喜愛的食物:雲吞面、海南雞飯、日本菜、海蜇、雞粥、鮮蚝最喜愛的水果:芒果、橙最喜愛的動物:狗、老虎最喜愛的國家:日本最喜歡居住的地方:香港、夏威夷最希望去的地方:巴黎、紐西蘭、瑞士最喜歡的歌手:Michael Jackson(邁克爾·傑克遜); David Bowie;Cat Stevens;Joan Baez,;Shirley Bassey; The Beatles; Nat King Cole最喜歡的演員:Robert Redford;Clint Eastwood;周同攀;Faye Dunaway最難忘的事:1981年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1982年赴美演出;1984年4月28日一天獲六項音樂獎;1985年在香港完成20場個人演唱會;1989年再次刷新記錄連開38場演唱會。最喜歡的顏色:白、藍、黑、深最討厭的顏色:橙最喜歡的運動:足球、滑雪最喜歡的娛樂:足球最失望的事:踢足球沒有父親的水平最想做的事:與外星有接觸最不喜歡的事:戰爭
⑽ 董必武祖籍哪裡
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學堂,1910年畢業,獲清朝學部授予的拔貢學銜。後在黃州任教員。1911年參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4年考入日本東京「私立日本大學」學習法律,在日本加入孫中山創建的中華革命黨。1915年6月回國從事反袁活動,兩次被捕入獄。1916年出獄後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國,參加護法運動。1919年在上海參加了五四運動,後創辦武漢中學,教授國文。1920年秋在武漢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武漢小組代表。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領導籌建了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並任湖北省國民黨工作委員會主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2年回國,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工農檢察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