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導演有哪些

紐西蘭導演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12 11:20:00

1. 魔戒的電影是誰導演的

中文名: 彼得·傑克遜

英文名: Peter Jackson

性 別: 男

生 日: 1961-10-31

角 色:編劇,導演,演員

出生於紐西蘭的惠靈頓(Wellington),他的童年是在惠靈頓北部的普克烏阿·貝(Pukerua Bay)小鎮渡過的。小時候他就有豐富的想像力,經常痴迷於恐怖與幻想。1969年的聖誕節,8歲的他,從父母哪得到了一架照相機。在一些學校里朋友的幫助下,開始拍攝自己的「電影」。17歲輟學後,他又迷戀上了魔幻鬼怪,開始痴迷於經典魔幻小說《指環王》。不久,傑克遜在當地一家報社找到了一份工作,所得的薪水使他可以買一架自己的16MM攝影機,繼續他的電影夢。
彼得-傑克遜與弗朗西絲-沃爾什於1987年結婚,並有兩個孩子:比利(Billy)和凱蒂(Katie)。沃爾什從維多利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了文學創作,她先後與傑克遜合作過《對付弱者》、《群屍玩過界》、《罪孽天使》、《恐怖幽靈》、《被遺忘的影片》等影片,幾乎涵蓋了傑克遜所有的執導影片,是他忠實的合作夥伴。她還以《罪孽天使》一片與傑克遜共同榮獲1995年第67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彼得·傑克遜1961年10月出生於紐西蘭惠靈頓,從五六歲開始,他就是個忠實的電視迷,8歲的時候,因為怪物片《金剛》的影響,他開始迷上電影特效,那時候,他的理想就是當個出色的特效師。

1978年,彼得·傑克遜離開學校,「撲」向了電影行業。他到紐西蘭最著名的FilmVnit電影公司去應聘,但沒有被錄取。他便去了惠靈頓的一家報社沖洗照片,一干就是七年。

這七年中,彼得·傑克遜的錢一點沒糟蹋,都投入到了拍電影上。1987年,彼得·傑克遜製作出他的首部長片《宇宙怪客》(Bad Taste,又名《壞品位》)。《宇宙怪客》是一部科幻片,講述一個海邊小鎮發生的怪事。有一天這個小鎮的所有居民都消失了,原來有一群外星暴徒來到了這里,解決他們的快餐店材料短缺問題——漢堡包里夾的人肉沒有了。到了《宇宙怪客》的製作後期,由於資金短缺,彼得·傑克遜無奈之下把半成品拿給紐西蘭國家電影局的領導觀看。彼得·傑克遜的電影技巧沒有經過任何正規學院的培訓,完全是依靠觀賞大量的影片自學而成,沒想到電影局的領導們很喜歡自學成才的他,出錢幫他完成了後期製作,還將《宇宙怪客》送到了1988年的戛納影展。

《宇宙怪客》使彼得·傑克遜成了紐西蘭最有名的獨立導演,1989年,彼得籌到了一筆錢,拍攝了《對付弱者》(Meet The Feebles)。這是一部真人與木偶合作的電影,講述女河馬明星和動物演員的故事,觀眾對這部片子的評價是:近乎歇斯底里的搞笑片。

《對付弱者》的票房不錯,這使彼得·傑克遜有了報仇的資本,當FilmVnit電影公司解體破產時,彼得將它買下,出了一口惡氣(《指環王2:雙塔奇兵》就是在這家公司完成剪輯的)。

1992年,恐怖片影迷心目中的經典《群屍玩過界》(Braindead)誕生了,彼得·傑克遜在這部片子里玩了個痛快。

1994年,彼得·傑克遜拍攝的《夢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獲得了威尼斯影展銀獅獎。雖然該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是一部寫實片,但彼得·傑克遜依然不肯浪費他的幻想天分,以大量的手提攝影以及外景,來對應主人公的幻想世界。

1997年,彼得·傑克遜為好萊塢拍攝了《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s)。在這部影片中,彼得一邊拿著美國人的三千萬美金,一邊對美國人諷刺挖苦:片中的殺人狂之所以在死後還要化為厲鬼繼續殺人,是因為想打破被俄國人保持的殺人紀錄。

彼得·傑克遜是托爾金的書迷,自然想把《指環王》搬上銀幕,他首先找到米拉麥克斯,可負責人不同意拍三部,他們只願意出兩部的錢。彼得·傑克遜拿著米拉麥克斯提供的18個月前期製作的錢忙活起來,可這時公司又提出只拍一部。彼得·傑克遜對此不能接受,米拉麥克斯於是決定讓約翰·梅登(《莎翁情史》的導演)接手。

彼得·傑克遜一邊抗議米拉麥克斯的做法,一邊尋找投資公司,想把他們的錢還上。他利用現有資源(花的還是米拉麥克斯的錢)拍攝了一部25分鍾的短片。這次的運氣不好,好萊塢的大部分公司聽完他的設想,連放映短片的機會都沒給。最後,彼得·傑克遜找到了新線公司。

新線的老闆鮑伯·沙伊爾早就喜歡彼得·傑克遜的電影,對彼得表示出強烈的合作意向。彼得·傑克遜假裝有很多公司想和他合作,磨蹭了一周,才讓新線的高層們看短片。看完短片,鮑伯·沙伊爾說:「合作沒有問題,可是我不明白,原著不是三本書嗎?為什麼只拍兩集?三集不是更好嗎?」

就這樣,彼得獲得了這個珍貴的機會。

三部曲拍完,雖然彼得·傑克遜犯了不少和原著相沖的毛病,但是他贏得了99%指環迷的愛戴,並因此贏得了全球無數影迷的頂禮膜拜。

2005年,他又翻拍了影響自己走上電影道路的《金剛》,同樣引起一片叫好聲。

演員作品

Long and Short of It, The (2003)

Making the Movie (2002)

Quest for the Ring (2001)

Passage to Middle-earth: Making of 'Lord of the Rings', A (2001)

被遺忘的影片 Forgotten Silver (1995)

宇宙怪客 Bad Taste (1987)

導演作品

金剛 King Kong (2005)

魔戒3:王者歸來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魔戒2:雙塔奇兵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

指環王:護戒使者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The (2001)

神通鬼大 The Frighteners (1996)

被遺忘的影片 Forgotten Silver (1995)

夢幻天堂 Heavenly Creatures (1994)

新空房禁地 Braindead (1993)

瘋狂肥寶綜藝秀 Meet the Feebles (1990)

宇宙怪客 Bad Taste (1987)

編劇作品

金剛 King Kong (2005)

魔戒3:王者歸來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魔戒2:雙塔奇兵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

指環王:護戒使者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The (2001)

神通鬼大 The Frighteners (1996)

被遺忘的影片 Forgotten Silver (1995)

夢幻天堂 Heavenly Creatures (1994)

新空房禁地 Braindead (1993)

瘋狂肥寶綜藝秀 Meet the Feebles (1990)

宇宙怪客 Bad Taste (1987)

2. 電影指環王的導演是誰哪個國家的人

姓名:Peter Jackson 譯名:彼得-傑克遜 生日:1961年10月31日 國家:紐西蘭 職業:導演 彼得-傑克遜是80年代和90年代紐西蘭電影界頗有聲望的導演

3. 電影達人請進。。。

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為「電影奇才」一點也不為過,這位以史詩片《辛德勒名單》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大導演,他的知名度卻以《大白鯊》、《E.T.》、《侏羅紀公園》等著名的商業娛樂片為更多的電影迷們所知
代表作:《大白鯊》、《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失落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
所獲獎項 :1998年,《拯救大兵雷恩》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5年,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3年,《辛德勒名單》獲美國奧斯 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86年,獲美國影藝學院頒發歐文塔爾波格成就獎

從個人特點來講

詹姆斯卡梅隆個性就有點格格不入了,但是能力並不能被這一點缺點所掩蓋。
他喜歡富有創意的劇本、完美的特技、鮮活的人物以及在他後面的電影中頻頻出現的女性英雄。
《星球大戰》就不用多說了
在他的多數電影裡面似乎喜歡有一個壯漢,從史泰龍到施瓦辛格。
他淋漓盡致的做出自己理解的表現
還有《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在電影史上可謂是毀譽參半,既有大肆吹捧者,也有極力貶低者,但卻忠實地保持了詹姆斯·卡梅隆電影的一貫風格,情節扣人心弦,特技出神入化。

在每一篇詳盡描述詹姆斯·卡梅隆生平的文章里,幾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惡名昭著」這個詞——沒錯,他在拍攝地是個苟求、專橫的「暴君」;在家庭中是個不會體貼並且見異思遷的丈夫;在好萊塢同行看來,卡梅隆是一個偏執狂和燒錢的機器。然而在很多普通影迷眼裡,這些指責完全無關緊要,它們不是雞蛋里挑骨頭就是出於嫉妒的惡意攻擊,世界上只有一個詹姆斯·卡梅隆,那就是大英雄詹姆斯·卡梅隆、大天才詹姆斯·卡梅隆、無以倫比,無所不能的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無疑,詹姆斯·卡梅隆是二十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曾經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拍攝過一部世界上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數目的紀錄,並且每一部影片都為以後的電影樹立了技術的標桿。在說起詹姆斯·卡梅隆的時候,人們不免要提到另一位傑出的商業片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能跟這位二十世紀的電影巨人相提並論,本身就說明了卡梅隆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下面關於卡梅隆生平和作品的敘述中,筆者也不免要將他和斯皮爾伯格進行一些饒有趣味的比較。

生於洛杉磯,小時候最喜歡玩模型火車,還有一個喜愛的游戲就是自己築一個小火山,最後再把它摧毀來玩一個火山噴發。長大當了導演,他終於可以讓兒時的夢在銀幕上變成現實了。作為一個年輕的導演,邁克爾·貝是拍MTV和廣告起家的,他的電影作品並不太多,所以他不會放棄每一部可以讓他過炸癮的機會。以動作片當家的好萊塢,向來不缺獨當一面的動作片大導演,遠到早些年拍《終結者》、《泰坦尼克》的詹姆斯·卡梅隆;近到以《指環王》系列打響的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以及來自香港的「外援」吳宇森,都是些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大腕級動作片導演。而說到支撐起美國電影票房半壁江山的動作片,著名的動作片導演邁克爾·貝則是不可不提的人物。
1995年的《絕地戰警》全美票房6500萬,低成本高票房,為邁克爾貝打響了第一炮
1996年的《勇闖奪命島》全球票房3.4億,這是邁克爾貝事業的第一個顛峰.
1998年的《世界末日》全球票房5.5億,這是邁克爾貝最成功一部電影,甚至在全球票房上贏了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拯救大兵瑞恩將近一個億.
2001年的《珍珠港》全球票房:4.5億,該片只能不能完全算是失敗,只能算是中規中距
2003年的《絕地戰警2》全球票房:2.5億,該片延續了第一部的成功,邁克爾貝在該片中處理動作場面也有過人之處,但該片的投資也遠遠高於第一部,這樣的票房收入,也讓傑瑞布洛克海默和邁克爾貝的合作走到了盡頭
2005年的《逃出克隆島》投資1.3億,全美票房僅為3000萬,江郎才盡的邁克爾貝已經在徹底失控,這是他加盟夢工廠的第一部影片,卻以票房和評論的雙敗收場.
2006年的《變形金剛真人版》這部夢工廠2006年的重頭戲,原定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擔任製片,邁克爾但任導演的,但《逃出克隆島》的失敗,不得不讓夢工廠重新考慮這樣的投資是否值得.(2006)

說起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知道的人不能算少,即便是不知道貝松的名字,恐怕也不會沒有看過他導演的影片《殺手萊昂》和《第五元素》。但是當我准備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在國內幾乎找不到關於他的任何背景材料。這種尷尬的局面還發生在他自己的國家法國:盡管貝松的聲望在國際影壇如日中天,在推崇藝術電影著稱的法國,呂克·貝松卻始終是個毀譽參半的孤獨的探索者,他甚至被說成是向好萊塢電影投降的反面典型。為此,苦悶的貝松常常要飄浮過海去好萊塢尋覓知音。

藍天碧海丁的少年夢

呂克·貝松1959年3月18日生於巴黎,幼年的理想是做一名潛水運動員和航海家。但是17歲時的一次潛水事故打破了他的童年夢想。貝松很快調整了自己人生的目標。決心做一名電影製片人,於是19歲那年來到美國洛杉磯,學習了3個月的電影製作課程。並開始拍攝一些試驗短片。1983年,貝松的電影處女作《最後的戰斗》問世,這部多次獲獎的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據說是23歲的他用3法郎六蘇拍成的。呂克·貝松似乎向世人證明了,在法國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找不到投資,依舊可以拍出與眾不同的電影。也正因如此,貝松曾經一度被奉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不管他樂意不樂意這一稱呼。 《地鐵》和《碧海藍天》為呂克·貝松在國內和國際贏得了聲譽。雖然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有點吝嗇地僅僅將「最佳錄音」和「最佳音樂」獎授予《碧海藍天》.但是貝松卻公開表示這部影片是其導演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作品。畢竟,這部作品傾注了貝松少年時的激情和夢想,貝松終於可以用他的攝影機捕捉他童年時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潛水員傑克最後葬身大海,更確切的說,那是他真正的生存,傑克莫不就是貝松理想中的化身?

80年代的法國有所謂BBC年輕導演之說,即專指Beinex、 Besson、 Carax(貝內克斯、貝松、卡拉克斯)這三位新銳導演盡管有很多相同與不同,但其最大的共同點卻是對藍色莫名其妙的偏愛。從貝內克斯1980年拍的《女歌星》開始,藍色就充滿了銀慕,卡拉卡斯則拍了《卑賤的血統》;而貝松的《碧海藍天》更是從片名到內容都藍色的調子。貝松苦心孤詣營造的對大海的嚮往和浪漫情懷自然是無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攝影恐怕令《鋼琴課》和《泰但尼克號》的導演也受益匪淺。

法蘭西孤獨的探索者

《尼基塔》與《殺手萊昂》是呂克·貝松由藝術影片向商業影片的成功過渡。《尼墓塔》講述了一個暴力團女成員是如何被改造為國家職業特工殺手的過程,其特工殺手的身份和她內心深處愛情和人性的萌動構成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而《殺手萊昂》講述 了一個渴望從善的殺手和一個渴望復仇從惡的女孩之間的故事。這部帶有藝術氣質的法國商業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國的電影學子們精精樂道的範例,其中的許多細節諸如萊昂身邊的那株綠色的植物和「記住永遠不要殺婦女和孩子」等精彩對白令人難忘。單憑那株綠色的植物,就不是好萊塢的編劇所能想到的。《殺手萊昂》奪得了當年凱撒獎最佳影片獎,貝松則榮獲最佳導演獎。自90年代以來,法國藝術電影的繁榮將法國商業電影推到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在法國以外的地方,拍藝術電影是靂要很大的勇氣的,因為你要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在法國則不同,如果一個電影藝術家要去拍迎合大眾口味的商業電影,似乎而要更大的勇氣。呂克·貝松就是這樣一位「不合時宜」的導演。

80年代中期,貝松拍攝了《地鐵》,《蕾海藍天》等藝術電影之後,被法國評論界稱為前途無限的年輕導演; 90年代貝松在拍攝了《殺手萊昂》、《第五元素》之後,卻受到了法國電影理論界的輕視。《第五元素》1997年在全球創下了2億7千萬美元的收益,名列當年世界電影的第三名,不管評論界如何評論這部電影,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法國導演眼中的未來世界,在電腦高科技與時空交錯的敘事中,帶給我們一絲不同於好萊塢大片的歷史和人文內涵。

呂克·貝松是當代法國電影影壇最受矚目而有爭議最大的導演。盡管《第五元素》在商業上的成功使得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高蒙公司的營業額翻了一翻,但是貝松在國內卻常常被說成是向好萊塢電影投降的反面典型。為此,苦悶的貝松常常要飄浮過海去好萊塢尋覓知音。影片《第五元素》集科幻、驚險和打鬥於一身,是歐洲有史以來第一部成本高達近一億美元的英語對白影片,顯示了法國電影人復興本國和歐洲電影業的決心和勇氣,影片萊獲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真故事內容本是呂克·貝松在16歲時就開始構思,當時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剛剛問世,顯然貝松的想像和構思與之相比還很不成熟。

事隔20年之後,貝松依舊念念不忘少年時代的構想,經過20年的籌劃.該劇本具備了貝松前五部故事片的基本要素。雖然有評論認為《第五元素》似乎更像是一部法國未來主義的滑稽笑劇,認為不過是視覺效果做得好,但是1997年在第50屆夏納電影節開幕式上作為開幕影片放映的時候,這部表現人類未來23世紀的科幻片還是引起了轟動。影片中,布魯斯·威利斯扮演的主人公駕駛著他的那輛抗地球引力的黃色出租汽車飛越紐約城市上空的鏡頭,與盧卡斯的星際字宙飛船相比毫不遜色。當年那個看著《星球大戰》長大的貝松,20年後終於和盧卡斯站到了一起。

走向世界的呂克·貝松

早在《碧海藍天》中,呂克·貝松就顯示出他對大製作和宏大場面的迷戀與追求。從《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開始,貝松日漸游離他過去所從屬的那種電影形態,將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不僅在類型方式上玩盡花招,還在製作成本上不斷升級,這也許就是貝松在本國遭到非議的主要原因。而此時的好萊塢也開始在世界各國招兵買馬,其首選就是吳宇森和呂克·貝松。貝松法國式的浪漫風情以及吳宇森東方味的英雄情結倍受好萊塢的青睬與模仿。貝松最終用《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證明了娛樂大片不是好萊塢的專利,法國人不僅能製造低成本、小製作的藝術電影,還能生產在全球盈利的商業巨片,一個法國人可以在美國的地盤上「與他們相抗衡。今天的貝松似乎成了成功的榜樣,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將他看作和斯皮爾伯格同一類型的商業片大導演,但是殊不知貝松能夠走到今天。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作為第一部高成本的歐洲影片,《第五元素》1997年夏天在影院公映的時候,開始票房並不令人樂觀,看慣了藝術影片的法國觀眾和受到好萊塢商業大片熏陶的美國觀眾並不抱有太多的興趣。影評人的反映也是貶大子褒,影片最為致命之處還在於它高達1億美元的巨額成本。但是奇跡出現了,《第五元素》居然克服了它的先天不足和不祥預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在幾個主要西方國家廣泛放映,影片是大賺了一筆,但是評論界對貝松和這部影片的依舊低調處理。

呂克·貝松並不因為這些評價動搖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要拍一部法國人和美國人都叫好的影片。他的《聖女貞德》選取了歷史和現實,民族和國際的恰當交融,拍完之後好評人潮。聖女貞德是法國人心目中的女神,她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一曲不朽的傳說。有關聖女貞德的,視作品不計其數,可是只有三部影片值得在電影史上留下一筆,他們分別是:德萊葉導演的為電影默片時代劃上精彩句號的《聖女貞德受難記》;布萊松導演的極度忠實於宗教情節和原審判材料的《聖女貞德受難》:呂克·貝松耗時三年拍攝的史詩性巨片《聖女貞德》。

布萊松的《聖女貞德受騅》僅僅截取了貞德受審和走向火刑架的一段史實,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宗教信念和歷史的真實瞬間。而呂克,貝松的《聖女貞德》則展示了波瀾壯闊的英法百年戰爭和貞德作為一個少女和法蘭西戰士的浪漫情懷。和布萊松一樣,呂克,貝松也是注國影壇一位孤獨的探索者,也許這是這兩位不同時代的法國導演的唯一相同之處。也許正是這唯一的相同,才使得他們同樣偏愛貞德這個歷史人物,只不過他們詮釋歷史人物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呂克·貝松的導演手記里我們看到貝松對貞德的評價:、貞德是我們的先祖,在她的信念和純真之間捕捉到的東西,又在她的時代失去,正像我們在自己的時代所失去的一樣,」貝松在這部影片中表達了自己對於這段歷史的獨到思考:「難道人類的思想必得沿著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發現隱藏在邪惡背後的善良嗎?」

呂克·貝松這位影壇孤獨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業巨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歷史和生命的終極認識,觸摸到他作為一名法蘭西戰士的心路歷程。無論是《碧海藍天》中的傑克,是《殺手萊昂》中的殺手,還是《聖女貞德》中貞德,我們都會感到:這就是呂克·貝松。

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1951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由於父親患病不能工作,由母親負擔養家的重擔,生活十分清苦。中學剛畢業時父親就去世了,全賴母親在工地抬石子負擔家計,他也只能打消了去台灣學建築或是美術的升學夢。此時吳宇森就讀於一家教會學校,精讀了許多神學、歷史、哲學、美術著作。吳宇森中學時代經常從課堂上溜出來跑到電影院去看電影,他最喜歡的是好萊塢的黑幫片,西部片以及黃金時期的歌舞片。這些電影的共同點是畫面都充滿了動感。吳宇森最崇拜的導演是法國暴力導演皮埃爾·邁爾維勒,此人的作品在暴力中透著濃郁的人情味。但對吳宇森影響最大的人卻是拍過《野人幫》的山姆·派金帕,可以說,吳宇森電影中對慢鏡的運用以及讓角色在聖歌中進行搏命激戰的處理方式都是山姆電影語言的發揚光大。
1971年,吳宇森到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張徹的作品在當時的電影市場中橫行無阻,吳宇森從中也學到了許多專業技巧,用吳宇森的話說,「把張徹電影中的刀換成槍,那麼就會很象我的《英雄本色》了。」在張徹身邊兩年後,吳宇森開始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過客》。此片的武術指導就是今日香港影壇的大哥成龍,當時兩人都是影壇小輩,所以《過客》也沒有產生什麼反響。之後他到嘉禾擔任導演長達十年(1973-1983)。在這十年間他拍了許多完全討好市場的喜劇,1973年他導演了《鐵漢柔情》,之後他又拍了不少的低成本的電影,如《女子跆拳群英會》(1976)、《帝女花》(1976)、《少林門》 (1976)等,後他又執導了《發錢寒》(1977)、《大煞星與小妹頭》(1978)、《哈�夜歸人》(1978)、豪俠(1979)、《滑稽時代》(1980)、八彩林亞珍(1982)等喜劇電影。這段時期被他自己稱作「喜劇的十年」。
1983年他從嘉禾到新藝城後,事業沉入谷底,被外放到台灣沉潛了將近三年。然而他也因禍得福在台灣交了許多好朋友,也見識到台灣演藝圈中迥異於香港的濃郁的人情味。在1985年《笑匠》票房慘敗後他隻身回到香港,加入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在70年代末,他曾受聘於中國電影工作室做製片助理和劇本檢查員。在這期間美國的新生代導演薩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庫伯力克給了他很多靈感,他們作品中的暴力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八十年代中期,吳宇森的電影生涯停滯不前。1986年在徐克的幫助下,成功執導了《英雄本色》,該片奠定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以至後來的《英雄本色2》(1987)和《喋血雙雄》(1989)都沿襲了這一風格。
《英雄本色》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豐碑。在創作此片時,吳宇森豪氣必現,多年來在影壇積郁已久的失意與報復盡透每一個畫面,其精細的分流與流暢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來仍無可挑剔。這部大場面、高質量的作品震撼了所有觀眾和影人。這部片子還為香港電影發現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曉東、潘恆生、張國榮以及當年同樣失意影壇,被稱做「票房毒葯」的周潤發。吳宇森是進行了一次賭博,然而他贏了,一群失意、蟄伏的男人征服了命運,相互迸發出了無比耀眼的光芒!
1989年的《喋血雙雄》也許是吳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至今,吳宇森還沒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創造出的意境:無法用任何東西來衡量的友情,惺惺相惜的江湖兄弟和各自不可動搖的做人原則。吳宇森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決戰,可以代表暴力美學的精髓:燭光中映出的聖母像,背景中掠過的白鴿,一對最不應成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執行著自己心目中的正義。正象吳宇森所說:「這是我最想用鏡頭來表達出的東西,哲學式的電影,騎士般的主角,也表達了我心中的理想。」
《喋血雙雄》後,吳宇森因意見不合脫離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自組公司拍攝了《喋血街頭》、《縱橫四海》、《辣手神探》等動作片。
1993年環球電影公司投資請吳宇森執導尚格雲頓主演的《終極標靶》。雖然《終極標靶》推出後洛杉磯時報把吳宇森做為頭版人物,影片拷貝賣了1600個,但這是一部變了味的吳宇森電影。影片中雖然也有聖歌中飛舞的白鴿,但卻少了那份一貫的詩意,它更象一部尚格雲頓的動作片。事實上,吳宇森電影中的武打戲在香港導演中連中等都算不上,所以當影片面世後為了適應尚格雲頓的影迷,環球公司又派一名「資深動作片剪接專家」對影片進行了重新剪接。因此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終極標靶》並不是真正的吳宇森電影。
1996年,他接手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斷箭》。《斷箭》最吸引人的就是飾演奸角的約翰·特拉沃爾塔模仿周潤發的每一個動作,從玩世不恭的笑容到吸煙姿勢,都極具神韻。同時,吳宇森設計的動作戲和各種細節令人應接不暇。本片是吳宇森第一次按照美國電影的套路大展拳腳,此時他已真正把握了好萊塢動作片的命脈。
1997年的《變臉》是吳宇森電影事業的另一個高峰。吳宇森在片中找到了東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種「人道精神」和「家庭觀念」,並著重刻畫了女性角色的剛強和溫柔,這一點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觀眾的認可,許多從不看動作片的女觀眾亦著迷於這部電影。與以往處理人物的風格一樣,該片的主人公亦處於正邪之間。片中約翰·特拉沃爾塔與尼古拉斯·凱奇,本來一個代表善、一個代表惡,但經過交換面孔後他們基本上成了同一個人的兩種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節是有時候有些事情壞人會比好人處理得更好,譬如後來凱奇換了特拉沃爾塔的臉之後,給了他太太真正的浪漫,還教會他女兒怎樣保護自己。吳宇森在片中充分發揮了凱奇和特拉沃爾塔的表演天才,他讓觀眾在看到兩大演技巨星的眼神變化時感受到他們心理的轉變。吳宇森對兩大巨星的駕馭顯示了大師級的風范,凱奇和特拉沃爾塔事後對此都五體投地,他們認為吳宇森給他們設計的戲實現了他們扮酷的夢想。而這顯然不是恭維。投資高達一億美元的《變臉》被美國影評人們認為是「最具吳宇森風格」的作品,並一舉奪得七月份美國電影票房冠軍,同 時也為吳宇森帶來了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
他通常被稱為「暴力美學大師」,實際上他的電影在暴力這層外衣下,著重的是描寫人物之間的情誼,以及人與時代關系,對現實社會的一種迷茫,但是最好還是積極的,他善於借物抒情,寓情於物,像在他電影里經常出現的「白鴿」,」教堂」都是美好的象徵。

4. 外國導演的介紹!要詳細的!謝謝!

1,宮崎駿

宮崎駿,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日本動畫師、動畫製作人、漫畫家、動畫導演、動畫編劇。畢業於日本東京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

2,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1946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美籍猶太裔導演、編劇、製片人。1974年,完成了個人首部電影長片《橫沖直撞大逃亡》。

3,詹姆斯·卡梅隆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1954年8月16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好萊塢電影導演、編劇。1981年,執導首部電影《食人魚2繁殖》。

3,彼得·傑克遜

彼得·傑克遜,1961年10月31日出生於紐西蘭首都惠靈頓。導演、編劇、製作人。1987年,推出了第一部電影作品《宇宙怪客》;1989年,監制並編導了人偶喜劇片《瘋狂肥寶綜藝秀》;1992年,編導了黑色幽默恐怖片《群屍玩過界》。

4,昆汀·塔倫蒂諾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1963年3月27日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美國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1985年,撰寫了個人首個劇本《船長prechfuzz和鳳尾魚強盜》。1986年,拍攝了短片處女作《我最好朋友的生日》。1992年,執導了犯罪驚悚電影《落水狗》。

5,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1939年4月7日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家族為義大利移民。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

大學讀於霍夫斯特拉大學戲劇藝術系,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獲電影碩士學位。1962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作品《The Bellboy and the Playgirls》。

5. 世界最偉大的20位導演排行榜

TOP1: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於1946年12月18日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猶太人血統,電影導演、編劇和電影製作人。

代表作品:《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侏羅紀公園》、《林肯》等。

TOP2: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1956年加入美國國籍,並保留了英國國籍。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尤其擅長拍攝驚悚懸疑片,電影懸念大師

代表作:《蝴蝶夢》、《驚魂記》、《西北偏北》等。

TOP3:

丁·斯科塞斯( Martin Scorsese ),1942年11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導演、編劇,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系。

代表作《雨果》、《紐約黑幫》、《好傢伙》等。

TOP4: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美國著名電影導演,1928出生於美國紐約。

代表作:《洛麗塔》、《2001太空漫遊》、《斯巴達克斯》等。

TOP5: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1937年11月30日生於英國諾薩布蘭,英國導演、製作人。

代表作:《角鬥士》、《決斗的人》、《末路狂花》等。

TOP6:

黑澤明,日本電影編劇、導演、監制人。1910年生於日本東京都荏原郡。

代表作:《羅生門》、《七武士》等。

TOP7:

彼得·傑克遜,1961年10月31日出生於紐西蘭,電影導演。

代表作:《金剛》、《指環王系類》、《霍比特人系列》等。

TOP8: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1963年3月27日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挪克斯維爾,美國後現代主義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

代表作:《低俗小說》、《無恥混蛋》、《殺死比爾系列》等。

TOP9:

奧遜·威爾斯(英語:Orson Welles;1915年5月6日—1985年10月10日),生於美國威斯康辛,逝世於洛杉磯,是集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等多種角色於一身的電影天才。為編劇,他寫了42個劇本;作為導演,他執導了近40部影片。

代表作:《公民凱恩》等。

TOP10:

伍迪·艾倫,本名艾倫·斯圖爾特·康尼斯堡(Allen Stewart Konigsberg),1935年12月1日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喜劇演員、作家、音樂家與劇作家。艾倫獨具風格的電影,范疇橫跨戲劇、脫線性喜劇。艾倫也以他速度飛快的電影拍攝過程與數量繁多的電影作品而見長。艾倫的電影常包辦編劇、導演,有時甚至自己上陣演出。靈感方面,艾倫則汲取自文學、性、哲學、心理學、古希臘、猶太身份、歐洲電影,以及他的出生地與一生的居所:紐約市。

代表作:《午夜巴黎》、《漢娜姐妹》、《愛與罪》等。



TOP11: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30年5月31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美國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

代表作:《百萬美元寶貝》、《不可饒恕》等。

TOP12:

大衛·利恩爵士,CBE(英語:Sir David Lean,1908年3月25日-1991年4月16日)是英國電影導演、電影大師,電影以氣勢磅礴,劇情動人著稱。

代表作:《相見恨晚》、《遠大前程》等。

TOP13:

喬爾·科恩與其弟伊桑·科恩的「科恩兄弟」組合在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獨立影壇都幾乎是無往不利的金字招牌,也是所有演員期望與之合作的對象之一。哥哥喬爾生於1954年11月29日,弟弟伊桑生於1957年9月21日,都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Minnesota)的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由於他們作品的編劇、製片及導演都是兩人共同合作完成,故被稱為「科恩兄弟」。

代表作:《冷血暴》、《巴頓分科》、《金錢帝國》等。

TOP14:

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好萊塢電影導演、編劇。1997年,他執導的電影《泰坦尼克號》取得了18.4億美元的票房,打破全球影史票房紀錄[1] ;該片在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11個獎項,詹姆斯·卡梅隆亦憑借該片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2009年12月,他執導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映,該片全球總票房超過27億美元,再次打破了由他自己保持的全球影史票房紀錄

代表作:《終結者系列》、《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第一滴血》、《食人魚系類》等。

TOP15: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1939年4月7日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 ,家族為義大利移民。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大學讀於霍夫斯特拉大學戲劇藝術系,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獲電影碩士學位。

代表作:《教父》、《現代啟示錄》、《對話》等。

TOP16: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1946年9月15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導演、編劇、製作人。

代表作:《刺殺肯尼迪》、《生於七月四日》、《野戰排》等。

TOP17:

賽爾喬·萊翁內( Sergio Leone,1929年1月3日——1989年4月30日),出生於義大利羅馬,編劇,導演,演員。

代表作:《荒野大嫖客》、《美國往事》等。

TOP18:

約翰·福特(John Ford,1894年2月1日-1973年8月31日)至1966年共拍攝140多部影片,是影史最多產的導演之一,他的創作最能體現勇敢開拓的美國精神,因此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約翰·福特是有史以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獎最多的電影導演,也是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首位得主。

代表作:《蓬門今始為君開》、《告密者》等。

TOP19:

比利·懷爾德(1906年6月22日-2002年3月27日)是一位猶太裔的美國導演、製作人與編劇家,是美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比利·懷爾德曾經兩度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共入圍奧斯卡獎21個獎項,其中有8次是最佳導演獎。比利·懷爾德於2002年因肺炎而於加州洛杉磯逝世,埋葬在西木區的西木村紀念公園公墓

代表作:《失去的周末》、《日落大道》等。

TOP20:

山姆·派金帕(1925年-1984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中部城市弗雷斯諾的美國動作片大師,被譽為暴力美學電影的開山鼻主,其執導的電影永遠充滿著令大家不安的暴力和與之相對應的深層次反向思維。山姆·派金帕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是做為編劇和電視西部類型片導演開始自己的拍攝生涯的。

代表作:《日落黃沙》、《牛郎血淚美人恩》等。

6. 導演 Peter Jackson是哪國人

姓名:Peter Jackson
譯名:彼得-傑克遜
生日:1961年10月31日
國家:紐西蘭
職業:導演
彼得-傑克遜是80年代和90年代紐西蘭電影界頗有聲望的導演,年齡不大,卻留著滿臉的胡須。他自小就夢想著自己能拍攝一部影片,隨著編導的《群屍玩過界》(「Braindead」)、《罪孽天使》(「Heavenly Creatures」)等影片受到世人的肯定,他也成了為數不多的贏得主流媒體尊重的恐怖片導演之一。他的早期作品以恐怖成份居多,但也不乏幽默搞笑,擅長使用電腦特技呈現出奇特的視覺效果。美煥絕倫的《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推出,令世人震嘆,使這位魔幻導演的事業邁上了一個新的輝煌天地。

彼得-傑克遜,1961年10月31日出生於紐西蘭的惠靈頓(Wellington),他的童年是在惠靈頓北部的普克烏阿-貝(Pukerua Bay)小鎮渡過的。小時候他就有豐富的想像力,經常痴迷於恐怖與幻想。1969年的聖誕節,8歲的他,從父母哪得到了一架照相機。在一些學校里朋友的幫助下,開始拍攝自己的「電影」。17歲輟學後,他又迷戀上了魔幻鬼怪,開始痴迷於經典魔幻小說《指環王》。不久,傑克遜在當地一家報社找到了一份工作,所得的薪水使他可以買一架自己的16MM攝影機,繼續他的電影夢。

1983年,這個初出茅廬的「導演」拍攝了一部10分鍾的處女作《陽光下的熾熱》(「Roast of the Day」)。之後,傑克遜在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協助下,1987年終於推出了他的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科幻喜劇片《宇宙怪客》(「Bad Taste」)。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外星人到地球來找人類的肉體,把它弄到外層空間去開快餐館。影片情節怪異,雖然許多人可能會對這部影片嗤之以鼻,但是他的這部處女作不僅十分搞笑,而且是基於通俗文化和普通習俗的一個創舉。這部75分鍾的小製作影片,歷經三年多的拍攝,最後還是在紐西蘭電影委員會(New Zealand Film Commissio)的一個同情者的資助下,才得已完成。創業之艱辛,何人體會?

傑克遜接下來的一部作品是1989年自編自導的人偶片《對付弱者》(「Meet the Feebles」),並不是很成功,被人描述成是木偶片《大青蛙布偶秀》(「The Muppet Show」)的恐怖版。命運與他的處女作差不多,只能算做是練手之作。1992年,傑克遜致力於創作那部事先並不看好的恐怖片《群屍玩過界》(「Braindead」,在美稱之為「Dead Alive」),沒曾想傑克遜將此片拍成了90年代最過癮的黑色幽默恐怖片,成為他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年青人的母親被鼠猴(Rat Monkey)咬傷後,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吃人惡魔,兇殘地獵吃朋友、鄰居,最後演變成了僵屍群殺,場面相當血腥。這是一部最過分、最離奇、最變態、最無人性的經典僵屍片,輕而易舉地超越了影史上所有同類恐怖影片,被紐約每日新聞報(New York Daily News)稱為"迄今為止最血腥的影片"。這部影片在世界各影展上先後獲得了法國阿沃里亞茲電影節(Avoriaz)等16項國際電影大獎,傑克遜也因此獲得了「恐怖大師」的稱號,成為好萊塢十大恐怖片導演,由此受了大製片廠商的賞識。1993年,傑克遜與幾位紐西蘭導演和製片人成立了後來在《泰坦尼克號》(「Titanic」)和《指環王》中大顯身手的維塔(Weta)特技公司,他的名下還擁有溫紐特影片公司(WingNut Films)和惠靈頓「三尺六」片場(Three Foot Six)。

毫無疑問,傑克遜已在血腥恐怖片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也在恐怖片影迷們的心中佔有了重要一席之地。但是,接著他卻完全改變了執導風格。1994年,傑克遜與長期的合作夥伴及生活伴侶弗朗西絲-沃爾什(Frances Walsh)歷時一年創作了懸疑犯罪片《罪孽天使》,並親自執導此片。影片是基於紐西蘭現實生活中朱麗葉-休姆(Juliet Hulme,凱特-溫斯萊特飾,Kate Winslet)和波林-帕克(Pauline Parker,梅拉尼-林斯基飾,Melanie Lynskey)發生於50年代的一宗轟動殺母案,描述了二位少女充滿幻想的青春情懷和失控的同性戀情,而導致其中一位謀殺其母親的悲劇故事,具有強烈的黑色幽默色彩。在這部影片中,傑克遜不像他以前執導的一些作品,而是充分表現出了仁慈的一面,並沒有去指責她們的行為,或讓她們為自己的行動道歉,只是反映出這二個少女真實、富有同情心的人性一面。同時,他還充分展示了他的標志性特點,將他喜愛的恐怖元素混合入帶奇幻色彩的特技效果,把二少女的作愛場景處理得詭異、有如行雲流水,體現了獨特的攝影技巧。此片成為彼得-傑克遜事業的分水嶺,不僅捧紅了凱特-溫斯萊特,也使他獲得了許多國際大獎,包括1994第5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獅獎,以及1995年第67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繼《罪孽天使》之後,傑克遜又回到了他恐怖喜劇的老路上。1996年,漸有名氣的傑克遜被好萊塢環球影業公司(Universal Studios)挖去,編劇、拍攝了一部好萊塢恐怖片《恐怖幽靈》(「The Frighteners」),加拿大明星邁克爾-J.福克斯(Michael J. Fox)在劇中飾演一個靈魂偵探弗蘭克,自稱能與靈魂對話,在他的兩個鬼魂朋友的幫助下,靠驅鬼騙錢為生。這是一部融合詭譎、驚悚和幽默於一身的黑色喜劇片,傑克遜在片中製作了500個特效鏡頭,展現了絕佳的電腦特效和動畫技巧,視覺效果驚人,曾獲1996年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國際電影節最佳視覺效果獎及最佳影片的提名。同年,他還推出了自己編劇和執導的影片《被遺忘的影片》(「Forgotten Silver」),這是一部關於被人們遺忘的紐西蘭電影製作和發明家科林-麥肯齊(Colin McKenzie)的紀錄片,曾獲得葡萄牙國際幻想電影節(Fantasporto)觀眾評選獎。隨後彼得-傑克遜「銷聲匿跡」了幾年。

1998年8月,彼得-傑克遜再次出山,卻驚人地宣布他的下一個計劃是執導被稱為「世紀之書」的《指環王》。難怪傑克遜沒了聲息,原來他去改編少兒時的不解情緣----《指環王》。《指環王》三部曲:《護戒使者》(「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雙塔奇謀》(「The Two Towers」)、《王者歸來》(「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英國現代幻想小說泰斗、牛津大學文學教授J.R.R.托爾金(J.R.R.Tolkein)發表於50年代的經典魔幻小說,曾被譯成25鍾語言,風靡全球。

傑克遜和他的妻子兼老搭檔弗朗西絲-沃爾什經過3年的籌劃編寫,經時15個月的拍攝,終將這部「最應該拍成電影,但又根本無法拍成電影」魔幻經典的第一部《友誼之戒》異常華麗地搬上了大銀幕。影片描述了發生在史前虛擬的中土世界(Middle Earth)史詩般的善惡交鋒、超凡的英雄、神奇的物種和強大的黑暗勢力。故事范圍龐大,人物情節造型眾多。為了保持三部曲的一致性,甚至採用了寶利通公司(Polycom)先進的ViewStation群組視頻通信系統,來調度150多個不同場景的拍攝。新線公司也投入前期預算2億7千萬美元,保證主創人員的前後統一,使傑克遜成為影史上第一位同時執導3部大製作影片的導演,同時也開創了好萊塢歷史上首次連續三集電影同時開拍的紀錄。影片在景色純美的紐西蘭拍攝,一向以視覺見長的鬼才導演傑克遜,憑他那大膽的幻想風格和敏銳感覺,並結合了全新的電腦科技特效,將托爾金的那個充滿神秘夢幻色彩的史前中土世界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拍出了影史從未有過的視覺奇觀。

這部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一部影片,深得影迷好評,媒體一致稱贊「拍出了真感情、真色彩」,僅在北美就獲取了2億943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連續霸佔各國票房排行榜首位。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還為傑克遜頒發了電影製作特別成就獎,並先後獲取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第1屆美國電影協會最佳影片;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2001年十佳影片;英國學院電影獎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獎在內的5個獎項。更是一舉拿下了當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等13項提名,成為最佳影片強有力的爭奪者。三部曲的第二部《雙塔奇謀》和第三部《王者歸來》也分別於2002年及2003年公映。《王者歸來》更是讓彼得-傑克遜獲得第76屆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在內的11項大獎,平了當年《泰坦尼克》的紀錄。

彼得-傑克遜與弗朗西絲-沃爾什於1987年結婚,並有兩個孩子:比利(Billy)和凱蒂(Katie)。沃爾什從維多利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了文學創作,她先後與傑克遜合作過《對付弱者》、《群屍玩過界》、《罪孽天使》、《恐怖幽靈》、《被遺忘的影片》等影片,幾乎涵蓋了傑克遜所有的執導影片,是他忠實的合作夥伴。她還以《罪孽天使》一片與傑克遜共同榮獲1995年第67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7. 紐西蘭拍的代表是誰

每一個去過紐西蘭的人,都會對它念念不忘。

18年前的《指環王》3部曲,

讓它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那些取景地成為最熱門的旅行景點,

遊客們都想通過這些純凈雪山、湖泊

踏上尋找魔戒之旅

(Source:Aptamil)

正是因為那份純凈,作為2017澳新地區第一幼兒奶粉製造商的達能紐迪希亞自然也把奶源地選在了紐西蘭。(來源:根據Aztec澳大利亞超市葯房和紐西蘭超市2017年嬰幼兒配方奶粉全年零售終端數據銷售量。)

8. 美國版指環王即將開拍,它的主創團隊還有哪些作品

第一部指環王是由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指導的在01年的時候面向全世界,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甚至可以媲美當時最火熱的星球大戰。現在決定翻拍指環王的團隊不單單是簡單地從原有的劇情上面進行翻拍,而是要深度剖析整個指環王系列,他們團隊還創作了非常優秀的作品列如《權利的游戲》。

根據資料顯示,這部美劇的時間線會比托爾金的首部《指環王》要早,但不知道是不是會由《霍爾特人》開始講起。亞馬遜高層宣稱,該劇不會翻拍電影版的《指環王》的劇情,故事也不會完全從頭講起,但是觀眾們喜歡的角色都會出現,作者很期待這部劇的甘道夫帶來的魔法效果,還有精靈王子萊戈拉斯也會再一次迷倒一眾女影迷們。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2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1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6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2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4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3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9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