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的鸚鵡多少斤

紐西蘭的鸚鵡多少斤

發布時間: 2022-04-29 13:28:34

㈠ 世界上最大的鸚鵡

藍紫金剛鸚鵡是全世界最大的鸚鵡,它美麗的外表及巨大的體型使得它特別引人注目,它與綠翅金剛鸚鵡一樣,體型雖大但是卻有著非常友善近人的性格,也是因為它不凡的外貌,有許多被盜捕交易至寵物市場中,加上棲地破壞與巢穴不足,野外的藍紫金剛鸚鵡只剩3000隻左右,復育及保護野外的數量是現今最重要的工作。

體長:100cm-107cm(40-42吋)

分布:主要的族群分布在巴西北部,在玻利維亞的東部及巴拉圭北部也曾發現其蹤跡。

整體概述:

喜愛活動於開闊的樹林里,避開終年潮濕的森林,愛棲息於有豐富核果的棕櫚樹林中,通常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很少發現落單的藍紫金剛獨自活動,它們配偶間的關系對彼此非常忠實,約於7月或12月時進入繁殖季節,通常一窩有2顆蛋,但通常只有一隻會存活,原因在於親鳥只盡力照顧第一隻孵出的幼鳥,後來孵出的小藍紫金剛無法和自己的兄弟或姊妹爭食物,所以常死於脫水、體重下降等因素,而且有百分之四十 的蛋會被烏鴉、犀鳥(巨嘴鳥)和一些森林中的哺乳動物所吃掉,更使它們的數量無法上升,幼鳥約與父母親生活半年至一年後會離開親鳥,藍紫金剛鸚鵡約於7歲時會組成家庭,然後繁殖。

農業、畜牧業的過度開發嚴重破壞了棲息地,盜捕鸚鵡的人覬覦它們的高價位,而每年造成許多的藍紫金剛不幸死亡,但是造成數量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有百分之95是因為棲息地破壞而衍生出的巢穴嚴重不足,這些種種的因素使得野外藍紫金剛鸚鵡面臨絕種的危機,現今有許多國際性的組織都致力於藍紫金剛鸚鵡的保育工作,希望這些努力可使這些美麗 的大型鸚鵡永遠翱翔於它們無邊無際的天空;籠養的藍紫金剛鸚鵡有時很吵雜,強而有力的巨喙啃咬力非常強勁,有時連牢固的籠舍都會被它毀壞,破壞力非常強,須提供厚實的樹枝供它們啃咬,好奇心很強,很快能適應新環境與主人,適應環境後即非常健壯,繁殖期外可與大型金剛鸚鵡飼養在一起;華盛頓公約附錄一之 一級保育類鸚鵡。

繁殖:

野外的藍紫金剛鸚鵡繁殖相當緩慢,通常3、4年只成功扶養一隻後代長大,現今許多人工飼養的藍紫金剛鸚鵡都是70年代後期及80年代時由野外捕捉的野生鳥,繁殖期間領域性會變的很強且有攻擊性,它們所需要平均窩卵數為2顆,通常第1顆生下後母鳥即開始孵蛋,孵化期約需26-28天,幼鳥生長的速度很快,幼鳥約在3個月大時羽毛長成,但是在大型金剛鸚鵡來說,但是人工繁殖的藍紫金剛鸚鵡繁殖難度不是很高,也比一些大型金剛鸚鵡來的多產一些。

我國體形最大的鸚鵡——大紫胸鸚鵡
大紫胸鸚鵡又叫大緋胸鸚鵡,是中型鳥類,體長35一50厘米,體重204—290克。雄鳥頭部及頸側紫灰色,額及臉沾紫藍色或紫綠色;前額沿嘴基有一條窄的黑帶,兩端沿眼先向後延伸至兩眼,較為獨特。下嘴兩側各有一寬的黑紋,沿頰下部斜伸至頸側。頦部黑色,並與兩側黑紋連為一體。後頸、肩部、背部、腰部和尾上覆羽為輝綠色,尤以 部最為鮮亮。尾羽中央為藍色,兩側為綠色,而且越近外側尾羽上的藍色越少。各尾羽或多或少具有黃褐色內緣和羽端。頦部黑色,自頦部的黑斑以下為葡萄紫色,有的還沾有紫藍色,是它與其他鸚鵡相區別的最明顯的特徵。肛周、尾下覆羽及覆腿羽綠色。雌鳥的羽色和雄鳥大致相似,但中央尾羽較短,額部沒有藍色,耳覆羽後具褐粉紅色帶斑。虹膜黃白色。雄鳥上嘴為珊瑚紅色,雌鳥上嘴為黑色,雄鳥和雌鳥的下嘴均為黑色,腳灰綠黃色。

大紫胸鸚鵡

據專家考證,我國歷史上鸚鵡的種類及其分布的變遷是十分巨大的,就分布的緯度來說,已經從北緯39度南南移到北緯31度。從分布的地區來說,就在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以前,黃土高原西部的蘭州、賀蘭山、隴山到黃河中游的陝西,都尚有鸚鵡棲息,而現在這些地區的鸚鵡則均早已絕滅;另外長江流域從雲南東北部、貴州西北部、四川盆地,以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南部和浙江東部等地,在清朝初年以前,也都有鸚鵡棲息,後來也於清朝中葉以後絕跡。大紫胸鸚鵡目前僅棲息在我國廣西、四川、西藏東部和雲南等地區,分布的范圍也比從前大大地縮小,數量更是十分稀少。大紫胸鸚鵡在國外也僅見於印度北部。

我國鸚鵡分布范圍的歷史變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國氣候和森林分布的歷史變遷的結果。我國的鸚鵡均屬於森林鳥類,主要營樹棲生活,由於我國古時候北方氣候比較暖熱,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的分布范圍也較為廣闊,在黃土高原西部、長江上游、雲南西北部、貴州西北部、湖南西南部和安徽南部等地,都生長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所以鸚鵡在我國的分布區域遠比現在大得多。隨著北方氣候趨於寒冷,特別是從清朝乾隆年間以後,上述地區的森林不斷遭到破壞,無疑也使鸚鵡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條件,從而也導致這些地區的鸚鵡也隨著逐漸絕跡。

大紫胸鸚鵡為留鳥,棲息於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地闊葉林、混交林和針葉林中,尤以2000一3000米左右的闊葉林和混交林較為常見。常呈30—50隻的大群活動。飛行急速,常邊飛邊發出粗厲而嘈雜的叫聲。其聲似「嘎一嘎一嘎」。主要以樹木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特別是松樹球果、板栗、青岡、桃核等堅果,以及漿果和穀物等。

繁殖期為5一7月,其他繁殖狀況目前尚不清楚。

大紫胸鸚鵡是國內體形最大的一種鸚鵡。羽色艷麗,姿態優美,善於仿效人語。

㈡ 請介紹紐西蘭地理特徵

1.自然環境
有長白雲之鄉(The 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美譽的紐西蘭屬於大洋洲,位於太平洋南部,澳大利亞東南方約1,600公里處,介於南極洲和赤道之間,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北鄰新喀里多尼亞、湯加、斐濟,在南緯34度至47度之間。紐西蘭由北島、南島、斯圖爾特島及其附近一些小島組成,面積27萬多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12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900公里。紐西蘭素以「綠色」著稱。雖然境內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總面積75%以上,但這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不大,植物生長十分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9%,天然牧場或農場占國土面積的一半。廣袤的森林和牧場使紐西蘭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紐西蘭水力資源豐富,全國80%的電力為水力發電。森林面積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9%,生態環境非常好。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北島第一峰魯阿佩胡火山高2797米,火山上有紐西蘭最大的湖泊陶波湖,面積616平方公里。南島橫跨南緯40°~47°,島上有全國第一峰庫克山。阿爾卑斯山中的弗朗茨·約瑟夫冰川和福克斯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山外有一系列冰川湖,其中特阿腦湖面積342平方公里,是紐西蘭第二大湖。蘇瑟蘭瀑布,落差580米,居世界前列。 森林覆蓋率:31%(2005年統計) 二氧化碳(CO2)排放量:31,570.33708千公噸(2004年統計) 使用改良水資源的人口比例:97%(1995年統計)

2.氣候
紐西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季節與北半球相反。紐西蘭的12月至2月為夏天,6月至8月為冬天。夏季平均氣溫25℃,冬季10℃,全年溫差一般不超過15℃。各地年平均降雨量為400~1200毫米。
環境
紐西蘭約於一億年前與大陸分離,從而使許多原始的動植物得以在孤立的環境中存活和演化。除了獨特的植物和動物之外,這里還有地形多變的壯麗自然景觀。紐西蘭從岡瓦納古陸(Gondwanaland)分離之後,這些原始的物種便在這塊獨立的土地上演化和繁衍,著名紐西蘭
的自然學家大衛·貝拉米(David Bellamy)稱這里是「摩亞方舟」(Moa's Ark),此名稱來自紐西蘭所特有的巨大步行鳥「摩亞」(moa,又名恐鳥),但現在已絕種。自從人類開始在紐西蘭定居以來,短短1000多年的時間已經使許多原生物種消失,但近年來紐西蘭政府加大了自然保護的力度,情況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保護措施包括消滅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有害生物、建立了13座國家公園、3座海洋公園、數百座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區、1個海洋與濕地保護網路,以及保護特別的河流與湖泊。紐西蘭總計約有30%的國土為保護區。另外,像kakapo鸚鵡、垂耳鴉、幾維鳥和大蜥蜴等珍稀與瀕危物種的研究和管理計劃也開始執行。

3.植物
雖然經過人類1000多年的砍伐,紐西蘭仍有四分之一的國土仍是茂密的森林――大部份位於高原地區。這些地區大都屬於國家公園和森林公園,禁止開發,您可以盡情享受其中的野趣。紐西蘭森林的特點是溫和、常綠的雨林,其中有巨大的樹蕨、藤類和附生植物――看起來很符合一般叢林的模樣。巨大的貝殼杉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之一,目前生長在相對較小的北島凹地與科羅曼德爾半島。

4.動物
紐西蘭的奇異鳥
紐西蘭是罕見鳥類的天堂。最著名的是不會飛的奇異鳥,紐西蘭的非正式國家標志。其它不會飛的鳥還有威卡秧雞(weka)及瀕臨滅絕的kakapo鸚鵡(即鴞鸚鵡),這是全世界最大的鸚鵡,它只能爬到低矮的灌木或較小的樹上。另一種奇特的鳥類是好奇心很重的啄羊鸚鵡(原生高地鸚鵡),這種鸚鵡會飛,以不怕人類和大膽的個性而聞名。

紐西蘭自身沒有多少陸地哺乳動物:沒有老虎、沒有狼、也沒有其他食肉動物,僅有少數的小蝙蝠和青蛙。人類涉足之前,這里的森林是鳥兒的天堂。就在500萬年前,體形碩大的哈斯特巨鷹一度是紐西蘭鳥類的統治者。哈斯特巨鷹是一種巨大的猛禽,翼展幾達3米。它能從空中攻擊恐鳥,先用銳利的爪子把恐鳥(一種紐西蘭無翼大鳥,現已滅絕,高度是人的兩倍)擊倒,再撕食其肉。
哈斯特巨鷹3米多的翼展或許並不驚人,但其18公斤(40磅)的體重則超過生活在今天的任何一種鷹,因此哈斯特巨鷹堪稱史上最大的鷹。

㈢ 鸚鵡的資料

【物種名稱】鸚鵡
【中文別名】鸚哥
【拉丁學名】Paittacide
【英文名稱】Parrot
【科屬分類】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鸚形目
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情侶鸚鵡。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最美麗和最獨特的鸚鵡。其中澳洲的虎皮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等是人們最熟悉的鸚鵡。紐西蘭的鴞鸚鵡是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大型鸚鵡,而紐西蘭的啄羊鸚鵡則進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傾向,啄羊鸚鵡也是分布最高的鸚鵡之一。大洋洲種類繁多的吸蜜鸚鵡則屬於最美麗的鳥類,比如斐濟的藍冠吸蜜鸚鵡。鸚鵡是人們喜歡飼養的寵物,其野生種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脅,很多種類都成為了瀕危物種。鳥類學家已確定我們這個星球上我國原產的鸚鵡只有6種,全部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鸚鵡大多色彩絢麗,音域高亢,那獨具特色的鉤喙使人們很容易識別這些美麗的鳥兒。它們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棲息在林中樹枝上,自築巢或以樹洞為巢,食漿果、堅果、種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鸚鵡,這種生活在稀木灌叢中的鳥兒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淋淋,所以當地的紐西蘭牧民也稱其為啄羊鸚鵡。

人們喜愛這些美麗的飛禽,為它們發行郵票,建立網站,組織保育協會,設定保護區。甚至把它們作為智慧的象徵。在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它被奉為國鳥,這個國家的國徽上是一隻名叫"西色羅"的金剛鸚鵡,它是這個中美洲島國獨立自強的象徵。 鸚鵡聰明伶俐,善於學習,經訓練後可表演許多新奇有趣的節目,是各種馬戲團、公園和動物園中不可多得的鳥類"表演藝術家",深受大眾喜愛。它們可以學會各種技藝如:銜小旗、接食、騎自行車、拉車、翻跟斗等等。 鸚鵡與人類的文明發展息息相關,它們也是人們最好的夥伴和朋友。在長期的馴養過程中,鸚鵡帶給人們不少的歡樂。

㈣ 曾統治熱帶雨林的巨型鸚鵡是怎樣走向滅亡的

目前科學家的推測是,很可能是當時的氣候變化,而不是其他物種的入侵,在大約1200萬至1300萬年之間,當時的全球氣溫變化很大,並且急劇下降。慢慢地,這個地方的亞熱帶雨林變成了溫帶雨林,然而,溫度的變化導致了整個森林中植物數量的不斷減少,因此鳥類的數量逐漸減少,最終食物變得越來越稀缺,這導致了這種鳥類的滅絕。

這些鳥有一些特別之處,那就是它們不能在天空自由飛翔,但它們當時是紐西蘭亞熱帶雨林的統治者,古生物學家這次在紐西蘭的一個化石遺址中發現了這種巨大的化石果實,而且經過研究,他們發現這種巨大的腿骨非常大而且非常結實,從巨大的腿骨化石可以推斷出這只曾經生活在這個地區的古鳥,甚至可以重約15鎊磅,或超過7公斤。


關於曾統治熱帶雨林的巨型鸚鵡是怎樣走向滅亡的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㈤ 小鸚鵡的體重是多少

很多種類的鸚鵡經過訓話可以做到學語說話,但是能力有差異,體重也不等,個別虎皮品類也有說話的可能性和概率,具體重量從1兩左右到3斤半左右的不等,不是絕對的。范圍可以從30克-3500克不等,以千克為單位的話,0.03千克-3.5千克。

㈥ 鸚鵡的特點


太平洋鸚鵡(詳情介紹)

我們對鸚鵡的認識,大多是來自於電視劇上以及新聞上,對鸚鵡學語能力的好奇從而產生飼養的念頭,那麼在我們心中能說會道的鸚鵡還有哪些特點呢?

鳥是人類的朋友,鸚鵡指鸚形目眾多艷麗、愛叫的鳥。它們以其美麗無比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更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這些屬於鸚形目的飛禽,分布在溫、亞熱、熱帶的廣大地域。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鸚形目有鸚鵡科與鳳頭鸚鵡科兩科,種類非常繁多,有82屬358種,是鳥類最大的科之一。

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身長可達100cm,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維亞和巴西。雖然在某些地區常見,但人們為盈利而大量誘捕,已使它們面臨嚴重威脅。最小的是生活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一帶的藍冠短尾鸚鵡 ,身長僅有12cm,這些鸚鵡攜帶巢材的方式很特別,不是用那彎而有力的喙,而是將巢材塞進很短的尾羽中,同類的其他的情侶鸚鵡,也是用這種方式攜材築巢的。侏鸚鵡屬有6種,全長都在10厘米以內。6種僅見於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這是鸚形目中最小的。

紐西蘭什麼鸚鵡最聰明

紐西蘭總計約有30%的國土為保護區。另外,像kakapo鸚鵡、垂耳鴉、幾維鳥和大蜥蜴等珍稀與瀕危物種的研究和管理計劃也開始執行。紐西蘭是罕見鳥類的天堂。最著名的是不會飛的奇異鳥,紐西蘭的非正式國家標志。其它不會飛的鳥還有威卡秧雞(weka)及瀕臨滅絕的kakapo鸚鵡(即鴞鸚鵡),這是全世界最大的鸚鵡,它只能爬到低矮的灌木或較小的樹上。另一種奇特的鳥類是好奇心很重的啄羊鸚鵡(原生高地鸚鵡),這種鸚鵡會飛,以不怕人類和大膽的個性而聞名。哈斯特巨鷹3米多的翼展或許並不驚人,但其18公斤(40磅)的體重則超過生活在今天的任何一種鷹,因此哈斯特巨鷹堪稱史上最大的鷹。十大湖泊北島Taupo,中文名陶波湖,風景區,面積623平方公里,最深163米,類型為火山湖南島Te Anau,面積348平方公里,最深417米,類型為冰川湖南島Wakatipu,面積289平方公里,最深380米,類型為冰川湖南島Te Waihora/Ellesmere,面積182平方公里,只有兩米深,因為這個是人為圍擋形成的湖南島Wanaka,中文名瓦納卡湖,風景名勝,面積180平方公里,最深311米,類型為冰川湖南島Manapouri,面積143平方公里,最深444米,冰川湖南島Hawea,面積138平方公里,最深384米,冰川湖南島Pukaiki,面積99平方公里,最深70米,冰川湖南島Tekapo,中文名提卡波湖,風景名勝,面積87平方公里,最深120米,冰川湖北島Rotorua,中文名羅托魯瓦湖,風景名勝,面積80平方公里,最深45米,火山湖

㈧ 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

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有大熊貓、華南虎、加灣鼠海豚西非低地大猩猩蘇門答臘犀牛等。我們要愛護動物,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讓更多物種能夠存活下來。


01、大熊貓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被譽為“中國國寶”,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因著長相可愛,還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的重點保護物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在20歲左右,但是圈養的生活環境下可以超過30歲,喜愛吃竹子。大熊貓胖胖的身體,憨憨的姿態,廣受大眾喜愛。

05、蘇門答臘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是雙角犀屬的唯一物種,該物種已經成為極度瀕危動物。蘇門答臘犀牛有紅棕色的長毛,是獨居動物,由於人類過度的捕殺和生存地被破壞,全球的數量已經非常少了,需要人類的保護。

㈨ 鸚鵡的資料

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嘴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多種情侶鸚鵡(love bird)。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最美麗和最獨特的鸚鵡。其中澳洲的虎皮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等是人們最熟悉的鸚鵡。紐西蘭的鴞鸚鵡是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大型鸚鵡,而紐西蘭的啄羊鸚鵡則進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傾向,啄羊鸚鵡也是分布最高的鸚鵡之一。大洋洲種類繁多的吸蜜鸚鵡則屬於最美麗的鳥類,比如斐濟的藍冠吸蜜鸚鵡。鸚鵡是人們喜歡飼養的寵物,其野生種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脅,很多種類都成為了瀕危物種。鳥類學家已確定我們這個星球上我國原產的鸚鵡只有6種,全部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鳥是人類的朋友,鸚鵡以其美麗無比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更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這些屬於非雀形目、鸚鵡科的飛禽,分布在溫、亞熱、熱帶的廣大地域。

鸚鵡大多色彩絢麗,音域高亢,那獨具特色的鉤喙使人們很容易識別這些美麗的鳥兒。

它們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棲息在林中樹枝上,自築巢或以樹洞為巢,食漿果、堅果、種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鸚鵡,這種生活在稀木灌叢中的鳥兒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淋淋,所以當地的紐西蘭牧民也稱其為啄羊鸚鵡。

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身長可達100cm,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維亞和巴西。雖然在某些地區常見,但人們為盈利而大量誘捕,已使它們面臨嚴重威脅。最小的是生活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一帶的藍冠短尾鸚鵡 ,身長僅有12cm,這些小精靈攜帶巢材的方式很特別,不是用那彎而有力的喙,而是將巢材塞進很短的尾羽中,同類的其他的情侶鸚鵡/url],也是用這種方式攜材築巢的。

隨著人類文明的足跡的延伸,工業化程度的發展,這些美麗的鳥也同樣面臨生存環境的惡化,種群銳減,一些種類已經或接近絕滅。紐西蘭的鴞鸚鵡,是唯一一種夜行性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鸚鵡科鳥類。它們原來分布於紐西蘭南部、司圖爾特和其它島嶼,由於棲息地的老鼠和鼬而頻臨滅絕。以塔布堤島命名的塔布吸蜜鸚鵡 ,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這個小島上絕跡,人們顧及它的名實相符,只有新從庫克群島引進,但仍岌岌可危。這兩種鸚鵡的天敵是鼠和貓,而它們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延,少有天敵。是人類活動的蹤跡打破了這里的和平與寧靜,船把開拓者、旅行者送到這些島嶼上的同時也將鼠和貓送上了島。這些殺手吞吃鳥蛋和幼雛,讓它們陷入滅頂之災。無奈,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將倖存者遷往沒有天敵的島嶼,不再公知於眾。我們今後也只能在圖片和郵票上看到這些美麗的鸚鵡了。

鸚鵡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羽色艷麗。有華貴高雅的粉紅鳳頭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雄武多姿的金剛鸚鵡、塗了胭脂似的玄風雞尾鸚鵡、五彩繽紛的亞馬遜鸚鵡、小巧玲瓏的虎皮鸚鵡、奼紫嫣紅的折衷鸚鵡、形狀如鴿的非洲灰鸚鵡。泰國2001年發行了一套鸚鵡郵票,其中緋胸鸚鵡、花頭鸚鵡、紅領綠鸚鵡在我國境內都有野生種群,尤以緋胸鸚鵡為最,是馳名中外的籠鳥,主要產於我國四川省,也稱四川鸚鵡。

人們喜愛這些美麗的飛禽,為它們發行郵票,建立網站,組織保育協會,設定保護區。甚至把它們作為智慧的象徵。在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它被奉為國鳥,這個國家的國徽上是一隻名叫"西色羅"的金剛鸚鵡,它是這個中美洲島國獨立自強的象徵。

鸚鵡聰明伶俐,善於學習,經訓練後可表演許多新奇有趣的節目,是各種馬戲團、公園和動物園中不可多得的鳥類"表演藝術家",深受大眾喜愛。它們可以學會各種技藝如:銜小旗、接食、騎自行車、拉車、翻跟斗等等。

鸚鵡與人類的文明發展息息相關,它們也是人們最好的夥伴和朋友。在長期的馴養過程中,鸚鵡帶給人們不少的歡樂。人們對鸚鵡最為鍾愛的技能當屬效仿人言。事實上,它們的"口技"在鳥類中的確是十分超群的。這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模仿而已。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由於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因而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

在英國曾經舉行過一次別開生面的鸚鵡學話比賽,其中有一隻不起眼的非洲灰鸚鵡得了冠軍,當時揭開裝有這只鸚鵡的鳥籠罩時,灰鸚鵡瞧了瞧四周道:"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鸚鵡!",全場哄動。幾天後,興奮的主人請了許多貴賓到家中慶賀,籠罩一打開:"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鸚鵡!"全場嘩然。一心想自己聰明的鸚鵡會說:"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貴客!"而博得大家喝彩的主人十分狼狽。由此可見,鸚鵡學話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並且詞彙量也有限。"鸚鵡學舌"在人們的生活中引起的小故事,為人們茶餘飯後增添了許多談資和笑料。

我們喜歡這些美麗的鸚鵡,可以到鳥市和動物園去觀看已被馴化和人工繁衍的鳥兒。大家都有責任保護它們,不要去購買鳥類販子盜賣的野生鸚鵡。曾有報紙記載,從野生鳥類捕獲,長途返運,進入市場,到被人工馴養,其成活率是17∶1。如果有一天這些美麗的鳥兒都淪為鴞鸚鵡和塔布吸蜜鸚鵡的結局,或者乾脆從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消失,這是人類真正的悲哀

㈩ 鴞鵡詳細資料,附圖。

鴞鵡 - 保護 鴞鵡 1994年4月,紐西蘭保護局著手將frondland西南部的白堊島作為鴞鵡的庇護所。保護人員首先做的工作是消滅島上的害獸白鼬,建立保護站,開辟13千米長的巡山道路。 2002年7月,20餘只鴞鸚鵡被轉移到了白堊島。此時正值紐西蘭的冬天,異地轉移、重新劃分活動范圍的過程對鴞鸚鵡而言真不是輕松之舉。所有新來白堊島的鴞鸚鵡體重在當年都減輕了,除了一隻適應性非常好的雄鴞鸚鵡外,其他鴞鸚鵡都得到了專門為它們特製的補充性食物。 成功的保護工作離不開可靠嚴謹的科學研究。科研工作包括鴞鸚鵡的異地轉移、佩戴無線電訊號發射器、對鴞鸚鵡交配繁殖的觀察記錄。鴞鸚鵡並非每年交配,而是隔2、3年等待當地某些特定樹木大量開花結果時才交配,據信這是為了滿足撫育後代所需的能量攝取需要。1980年年底,斯圖爾特島的鴞鸚鵡出現了求偶行為,次年3月,發現了孵化的小鸚鵡。這是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鴞鸚鵡的繁殖行為。 經過30年的悉心保護,鴞鸚鵡從最初的10餘只發展到現在的近百隻。由於鴞鸚鵡的壽命很長,如果保護措施得當,交配繁殖的幾率還是很大,科學家們對它們的前途命運依然充滿希望! 鴞鵡 - 生活環境的變遷 在人類踏足紐西蘭以前,紐西蘭除了3種蝙蝠之外,沒有其他任何陸生哺乳動物。鴞鵡依靠夜行和絕佳的保護色,安然無憂地生活在這片樂土上。那時的鴞鵡行蹤遍布南北雙島,數量不可勝數。1000年前,毛利人來到了紐西蘭,也帶來了狗和老鼠,從此開始了哺乳動物入侵紐西蘭的歷程,這種入侵隨著*+世紀歐洲殖民者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到來而加劇。貓、狗、鼬、貂登陸新大陸,不逢天敵對手,數量迅速擴增,以其堅爪利齒大肆游獵,對本土野生動物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毫無抵抗能力的鴞鵡自然也難逃其厄。到了19世紀早期,鴞鵡在毛利人聚居的、氣候溫暖的北島已經罕見蹤影,在南島也退守到西部的多山地帶,難以發現。有幸能觀察到鴞鵡的歐洲人則驚喜異常,認為這是所有鳥類中最為奇妙的一種。 鴞鵡 - 生活習性 鴞鵡主要生活在紐西蘭境內,紐西蘭是許多罕見鳥類生存的天堂.紐西蘭產的這種鸚鵡。是唯一一種夜行性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鸚鵡科鳥類。它們原來分布於紐西蘭南部、司圖爾特和其它島嶼,有柔軟的綠色和棕色條紋羽翼。翅膀雖然相當發達,但不善於飛翔。經常棲息在地穴里,夜間出來活動。 鴞鵡 - 生長繁殖 鴞鵡 差不多所有的鸚鵡都是白天活動,只有鴞鵡在夜間活動;迅敏的飛行是所有鸚鵡的特性,鴞鵡卻不會飛;鸚鵡一 般都成群活動,鴞鵡卻喜歡獨居;鸚鵡一般都很聒噪且引人注目鴞鵡卻異常隱秘無聲,有時必須動用經過特殊訓練的引導犬才能尋到它們;鸚鵡通常會形成親密而長久的伴侶關系,而雄性鴞鵡卻要聚集在「表演場」通過競爭取得交配權,交配完成,雌雄關系即告結束。 鴞鵡 - 種群現狀 這種胖胖的大綠鸚鵡全球不足百隻,是世界上最大、唯一不會飛的夜行鸚鵡。它們居住在人跡罕至、沒有害獸的偏遠島上,只有直升機可以到達。 19世紀晚期,紐西蘭政府已經意識到鴞鸚鵡等本地鳥類亟待保護。由於主島上入侵的食鳥動物其數量已然失控,鴞鵡已經淪為徹底的「生態難民」。若想保護,只能把它們轉移到沒有「害獸」的小海島。理查德·亨利是首批致力於保護鴞鵡的人之一。在搜索犬的幫助下,理查德費盡千辛萬苦,把200隻倖存於南島西部密林中的鴞鵡轉移到了南島西岸昏灣(DuskySound)中的決議島(ReolutionIsland)。決議島是紐西蘭建立的第一個對本土鳥類庇護所,被認為沒有害獸入侵,對鳥類安全。然而,在經過5年的辛勞後,理查德於1990年8月心碎地發現決議島上出現了白鼬,這些白鼬渡涉海灣,登陸上岸,使得這個本土鳥類的庇護所已不再安全。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2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1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0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6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1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3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8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