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多元文化社會如何構建

紐西蘭多元文化社會如何構建

發布時間: 2022-05-02 21:41:25

Ⅰ 用什麼樣的社會學理論可以解釋澳大利亞是多元文化社會(要英文的Reference)

澳大利亞是由許多來自不同民族背景的人組成的國家。她是一個寬容和包容的社會。文化的多樣性已成為其民族特性的檢驗標准,澳大利亞擁有管理和發展多元文化的專門政府機構,澳大利亞聯邦移民、多元文化和土著事務部(the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nd Indigenous Affairs)。

一、 多元文化的背景

根據1997年的人口普查統計資料,23%的澳大利亞人出生於海外。其中,6.2%出生於歐洲,5.3%出生於亞洲,2.3%出生於大洋洲,1.2%出生於中東和北非,還有不到2%的人出生於其他地區。在1830萬的總人口中,有350萬或18%左右的人為第2代澳大利亞人。文化及種族的多樣性是澳大利亞寶貴的國家財富,因而得到了歷屆政府的支持和鼓勵。政府還制定了有關政策確保這種多樣性成為澳洲社會的一種積極力量,從而使澳大利亞人繼續由共同的價值觀、目標和願望聯合在一起。

二、多元文化政策

"多元文化"這個詞描繪了當今澳大利亞文化和種族的多樣性。澳大利亞政府繼續支持1989年《關於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亞國家議程》中的原則,這些原則清楚地闡明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政府實行多元文化的基礎。 3項主要權利是:表達和分享我們各自文化傳統的權利;享受同等待遇和幾會的權利。以及開發和使用我們的技能和才能的權利。3項主要義務是:為澳大利亞作出最大程度的貢獻;接受澳大利亞社會的基本結構和准則;在表達自身文化和信仰的同時,接受他人也享有同等權利。這些權利和義務平等適用於所有澳大利亞人,不管他們是土著人、安格魯-克爾特人或來自非英語國家背景的人,也不管他們是出生在澳大利亞還是海外。澳大利亞有著令人羨慕的國際聲譽;她是一個種族寬容和多元文化的國家。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政策源於處理大量移民來到澳洲所產生的問題的需要。許多移民的母語不是英語。

三、移民政策的演變

1. 同化階段(1901年至60年代中期)

同化政策的理論基礎源於所謂的"白澳"政策。這個階段傾向於吸收英國移民,同時也接納其他移民,但他們必須拋棄自己的文化和語言,接受主體人口的同化以便很快得跟他們一樣。這個政策大力排斥非澳洲移民。
而第二次世界大站後,它已無法抗拒人們態度的轉變。澳大利亞人越來越意識到在與亞洲國家的關系中,不僅僅是"我們如何看待他們"的問題,"他們如何看待我們"也同樣重要。

2. 融合階段(60年代中期至1972年)

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在1966年有效地終止了"白澳"政策,允許"傑出的"非歐洲裔人士移民澳大利亞。新的融合政策還認識到大量移民,尤其那些母語為非英語的移民,在澳大利亞定居生活時經歷著許多的困難。因此,他們需要更多直接的援助。這個政策還認識到種族組織在幫助移民重新安居過程中的重要作用。70年代早期,政府提供給移民的援助費用和福利有了很大增長。

3. 多元文化階段(1972年起)

到1973年,"多元文化"這個詞已經提了出來,少數民族紛紛成立全國性的組織,在主體文化中提倡他們的語言和傳統。1979年,澳大利亞多元文化事務學院成立,它的宗旨是提高人們對文化多樣性的認識,增強澳洲社會的凝聚力,促進理解與寬容。1987年,這個學院被總理和內閣部的多元文化事務辦公室所取代。從此,它被吸收進了移民和多元文化事務部。

1989年,多元文化事務顧問委員會所進行的廣泛的社區咨詢和提供的建議使政府制定出《關於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亞國家議程》。這個議程曾得到並將繼續得到兩黨的政治支持。1994年委員會對該議程進行了回顧和修改,發現很多內容已經實現,因而提出了進一步的建議。

1997年6月30日,政府宣布新的全國多元文化顧問委員會成立。這個委員會的第一項任務便是擬一份報告,就今後十年的政策及實施綱要提出建議,旨在確保文化的多樣性成為維護澳洲統一的力量。該委員會於1997年12月發布了一份關於多元文化政策的討論文件,預期委員會將在1999年初向政府提交報告。

四、澳大利亞國籍

今天的澳大利亞人包括來自許多不同文化的人們。他們自豪地把澳洲作為自己的家園,自豪地記住並分享他們的傳統和根。澳大利亞文化和語言的多樣化可為澳大利亞商業提供競爭上的優勢,那些與主要移民來源國做出口生意的尤為受惠。

澳大利亞國籍是澳大利亞民族特性的基石。它包含這樣一個概念,即所有澳大利亞公民,無論其背景如何,均在澳大利亞享有完整與平等的社會成員資格,包括所有的法律和政治責任以及與之相應的權利。國籍將所有的澳大利亞人聯結在一起,無論是澳洲的傳統移民,第一代移民,還是早期移民的後代。澳大利亞豐富的文化遺產源自所有這些人的貢獻。在包容的民族精神的基礎上,澳大利亞成為一個獨特的、多元文化的社會。

澳大利亞國籍委員會,一個獨立的全國顧問機構,於1998年8月成立。該委員會就當今有關澳大利亞國籍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如何提高社會對澳大利亞國籍重要性的認識等方面的問題,向政府提供建議。委員會由廣泛代表澳大利亞社會各界的人士組成。

移民和難民通常在澳洲作為永久居民居住滿兩年後方有資格申請的品行,會說並懂基礎英語,充分了解作為澳大利亞公民的權利和責任。所有澳大利亞公民必須參加選舉並可以申請公職或為政府工作。澳大利亞政府鼓勵符合條件的永久居民假如澳大利亞國籍,擁有澳大利亞國籍者可以免簽前往包括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新加坡、紐西蘭、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在內的50多個國家。

五、澳大利亞的移民特徵

移民使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最具生機和活力的國家。這意味著將100多種語言引入澳大利亞生活。它還使社區語言學校、民族傳播媒介和工廠企業有了增加,宗教和文化活動多樣化,出現了更多種類的食品、餐館、時尚、藝術和建築。過去50年裡移居到澳大利亞的移民,現已被列入國家商業、工業、科研及各種專門職業最為成功的領導者的行列。

第一批澳大利亞移民是從歐洲運來的罪犯。1788年起,約16萬名囚犯及刑事系統的官員被用船運到了這里。從18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自由移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19世紀20年代,來自英國的自由移民有了顯著增長。早期移民浪潮在1851至1860年達到高峰,每年有5萬人抵達。在這個淘金時代,中國移民是除英國人之外最大的群體。

兩次世界大戰也影響了澳大利亞的移民計劃,安置戰後難民及年青人是澳大利亞移民史上的重要章節。在過去50年中,來自150多個國家的近560萬移民把澳大利亞當成了他們的家。這些人中,約290萬為男性,270萬為女性。

移民通過消費、擴大商業和增加政府支出影響著澳大利亞經濟的"需求"方。同時,通過移民引進的勞動力、技能、資金、發展的新行業,移民對科技所作出的貢獻以及通過對國際商業市場的了解而增加的經濟多樣化,也影響著澳大利亞經濟的"供應"方。

六、移民政策

澳大利亞有2個獨立的移民計劃。在這2個移民計劃下,人們可移民澳大利亞;或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居澳時獲得澳大利亞永久居留權。移民計劃分為兩大類-技術組和家庭組。技術組的申請人根據可使其在澳大利亞勞動力市場有效發揮作用的特點或根據其經商能力、在澳投資及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進行選擇。2001-2002年度,共有45500個名額被分配給技術組,主要是技術移民、投資移民和傑出人才移民。

家庭組申請人的選擇基於直系家庭成員的擔保。家庭組中最多的是澳大利亞公民和永久居民的配偶和未婚夫/妻。2001-2002年度,共有37900個名額被分配給家庭組,主要是配偶移民、父母移民、子女移民、最後一名親屬移民。

根據《1958年移民法》和移民條例,移民計劃的每一類都有具體的標准。這個計劃是全球性的且不帶有任何種族歧視色彩。這意味著一個申請人的國籍、種族、性別、膚色或宗教信仰不會影響對他的評估。

澳大利亞政府在繼續辦理家庭團聚移民的同時,致力於將移民計劃的重點逐漸轉到技術移民上來。

擁有學歷和相關工作經驗的人移民澳大利亞解決了某些專門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擴充了澳大利亞勞動大軍,提高了其技術水平,使之更具"可僱傭性"。

移民計劃家庭組的設置反映了聯邦政府對作為基本組成部分的家庭的繼續支持。這個組分成幾個類別。一旦該組某類簽證計劃達到指標,該財政年度便不再簽發這一類簽證。

七、人道移民計劃

人道移民是指由聯合國難民署指定接收的海外難民和其他需要人道援助的人士。它包括遭受嚴重歧視以至人權受到嚴重侵犯的人和不能或不願返國且與澳大利亞有密切聯系的難民。1998-99年度,這部分的名額佔了12000個,優先給予來自前南斯拉夫共和國、中東和非洲的人士。1998-99年度,有4000個名額被分配給難民。

澳大利亞政府承諾確保所有澳大利亞人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機會,消除民族、種族、文化、宗教、語言、性別或出生地的障礙。這將不僅強化澳洲包容的社會特性,而且幫助澳大利亞人建立一種生活方式,吸引具有澳洲未來所需技能和才能的人。

八、種族寬容

1996年10月30日,約翰·霍華德總理動議了一份關於種族寬容的議會報告,要求眾議院:

重申它將致力於使所有澳大利亞人,不管其種族、膚色、信仰和出身如何,享有同等權利和同樣受到尊重;

重申它將維護一個對種族、膚色、信仰和出身完全沒有歧視的移民政策;

重申它將致力於在改變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極大的社會經濟劣勢的過程中同他們進行和解;

重申它將致力於維護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多元文化、寬容和開放的社會,這個社會將由對國家壓倒一切的奉獻、它的民主制度和價值觀聯合在一起;

公開指責與我們的社會和我們所希望的社會格格不入的種族不寬容行為。

Ⅱ 紐西蘭有什麼特色

紐西蘭的特色紐西蘭的「環太平洋」料理風格。受到歐洲、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玻利尼西亞、日本和越南的影響。全國各地的咖啡館和餐廳都提供這種結合各地特色的料理。

紐西蘭全國總人口為491萬(2019年1月)。其中,歐洲移民後裔佔74%,毛利人佔15%,亞裔佔12%,太平洋島國裔佔7%(部分為多元族裔認同)。官方語言為英語、毛利語。48.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紐西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四季溫差不大,植物生長十分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9%,天然牧場或農場占國土面積的一半。廣袤的森林和牧場使紐西蘭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紐西蘭水力資源豐富,全國80%的電力為水力發電。森林面積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9%,生態環境非常好。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

Ⅲ 怎樣讓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實現文化同化

強調主體文化,淡化一切次體成分。如同漢武罷黜百家一樣,只有主體作為基礎,才能允許次體在其上生長。

共同的外部威脅能建立內部的團結「我們」和「他們」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沖突雙方同時面臨困境,需要一起面對來自外部的威時,友善的行為就會出現。明確的外部威脅會使我們的群體歸屬感高漲。

哪怕僅僅是想像群體滅絕都可以讓一個群體因為恐懼而更加團結。因此在政治問題上,領導人常常會刻意創造出一個假象的敵人來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3)紐西蘭多元文化社會如何構建擴展閱讀

超級目標會促進合作另一個增強內部凝聚力的方法是制定一個需要兩個群體的所有成員團結起來,共同合作的超級目標。通過共同完成超級目標,沖突雙方的敵意會直線下降,友誼在兩個團體之間蔓延開來。

協同分工對分解小群體,建立一個新的,更具包容性的群體尤其有用。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成功的合作才能夠增強兩個群體之間的吸引力。如果任務失敗,沖突雙方都會把失敗的責任推卸到對方身上,從而讓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強調主體文化,淡化一切次體成分。如同漢武罷黜百家一樣,只有主體作為基礎,才能允許次體在其上生長。

Ⅳ 如何認識多元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

所謂文化多元化就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在繼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基礎上,兼收並蓄其他國家或民族的優秀文化,從而形成以本國或民族文化為主,外來文化為輔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和諧社會氛圍。多元共存是指各種文化都有平等的生存權利和發展空間,互相之間應該平等共處、和諧發展。它是文化多元化的價值追求和基本特徵,也是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內在要求。多元文化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重要資源,它可以造福於子孫後代。在世界范圍內,各民族各地區的傳統文化多姿多彩,構成了獨具魅力的人文風景。因此,文化多元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民族文化帶來一定沖擊,但總的來說,文化多元化有利於世界民族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Ⅳ 紐西蘭的國家核心價值觀

紐西蘭作為坐落於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島國家,其世界一流教育體制在全球享有盛譽,特別是該國在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對我國進一步優化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一、紐西蘭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歷史演進
英國學者Halstead認為,「價值觀是對行為提供普遍指導和作為制定決策,或者對信念、行動進行評價……的參照點,是人們據此而採取行動的一些原則、基本的信念、理想、標准或生活態度」。[1](P65)而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中居統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個社會必須長期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准則。紐西蘭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演變過程,既有其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根基,又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現實基礎。
以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為主線的核心價值觀多元化教育形成時期。1840年2月,英國王室與毛利人之間簽訂了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促使紐西蘭建立了英國法律體系,確認了毛利人其土地和文化的擁有權,使這種獨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這一條約文本雖然至今仍存在較多爭議,卻使紐西蘭教育的發展過程充滿了張力,受到殖民宗主國英國教育制度和本土毛利民族傳習教育的雙重影響。1877年,英屬殖民地紐西蘭發布第一部教育法,規定實行免費、義務和世俗的教育,在宗教學校、毛利學校之外設立了公立學校,並且公立學校將宗教課列為必修課程。自1907年紐西蘭獨立到二次大戰期間,所有學校普遍實施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培養具有英國傳統紳士風范和紐西蘭國家觀念的公民,其中,毛利學校還注重傳習毛利民族文化傳統及其特有的價值觀。
價值相對主義影響下核心價值觀教育主導權向個體自我選擇轉移的時期。20世紀60年代以來,紐西蘭受價值相對主義理論的影響,認為學校價值觀教育應該保持中立的立場,沒有責任和必要對個體施加價值觀影響,每個個體應根據自己的生存境遇與價值志趣,選擇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與生存方式。1986年紐西蘭國家課程委員會發布的大綱指出:道德價值是紐西蘭文化整體的一部分,基督精神建構了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傳統的基礎,巫術則是毛利民族傳統的基礎,兩者都相互作用於紐西蘭社會生活和人民的全部態度和關系。1988年紐西蘭教育部發布了新課程方案,對價值觀教育做了系統規定。其中,價值觀教育必須遵循五條基本原則:一是以學生為中心;二是促進文化認同感,三是促進平等;四是致力於教育的均衡和綜合化;五是發展承擔責任的能力。同時,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倡導七種核心價值觀:一是尊重他人的尊嚴和幸福;二是關心和分享;三是誠實;四是寬恕;五是同情心;六是堅忍不拔;七是自尊。
以基礎價值觀教育為引領,主動重構紐西蘭學校在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體性。20世紀90年代以來,面對20世紀60年代後由於價值相對主義影響下的紐西蘭學校內核心價值觀教育因強調個體的自我選擇與自我評判導致一定程度的失范和無序,紐西蘭教育部門和研究者開始全面反思並評判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創新重構指向及其途徑。1993年,鑒於紐西蘭主流社會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紐西蘭基金會提議在全國學校范圍內對學生進行基礎價值觀的教育。1996年,紐西蘭基金會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依據學校和家長對未來學生品質的期望,制定了一項基礎價值觀教育計劃,並明確提出應教育學生具有以下八種價值觀:追求卓越,創新與好奇,多樣化,尊重他人,公正,團結合作,關心環境,誠實正直。2007年,紐西蘭教育部發布了新課程實施方案,推進基礎價值觀教育,並詳細解釋了基礎價值觀的每個要點。例如,「創新」為「保持好奇心,批判性、創造性和反思性的思維」,「生態可持續性」被定義為「保持對環境和諧的關心,誠實而有責任心」。[2](P32)同時,新課程實施方案強調必須將尊重他人的尊嚴和幸福、關心和分享、誠實、寬恕、同情心、堅忍不拔、自尊等基礎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各門課程教學中,要求教師在各門課程的教學當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價值分析判斷能力,鼓勵他們做出符合道德規范的價值觀和行為選擇,亦即培養學生具有一種價值判斷能力和實踐能力。2011年,紐西蘭《國家安全體系報告》將「捍衛價值觀」列為國家安全的一部分,使其提升到與民主體制、公共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
紐西蘭基礎價值觀教育是對價值相對主義的深刻反思,它建立在四個理論前提之上:一是生活中存在一些絕對的價值規范,它不會因人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諸如偷盜、欺騙、撒謊等行為是錯誤的;二是存在一些基礎的價值觀念,指導並約束著人們的行為;三是對於個體出於某種理由而表現出的相應行為,可以做出基本的對錯評判;四是人並不是生來就有理智與道德上的是非對錯之分,如果任其好惡去行動的話,那人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錯誤,而有些錯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基礎價值觀教育目的就在於形成全社會普遍認同的美德,同時,努力保證個體的行為不至於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危害。
二、紐西蘭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認同機理
紐西蘭自建國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以來,雖然在價值觀教育的行為主體認識上曾經有過變化和轉移,但是其作為一個多元文化、多種族群、多種社會形態、多種宗教生活並存的移民國家,其社會經濟的長期持續發展、國家社會秩序的長期穩定和諧、國民素質教育的較高美譽度,無一不在證明著紐西蘭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實用性。具體而言,紐西蘭的價值觀教育確立了一種連續、普遍和廣泛適用的價值觀念,既適用於個體生活,又適用於社會生活;既適用於家庭教育,又適用於學校教育,其實現途徑和方式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設計與本國國情充分有機結合,在平等與包容中構建分層有序的多元化教育體系。紐西蘭人在建國之初,就在《威坦哲條約》(即1840年英國與毛利人族長簽訂的共處和約)中明確指出:致力於通過紐西蘭的雙重文化傳統來履行《威坦哲條約》中對道德教育的規定。1986年國家課程委員會發布的大綱進一步明確規定:「道德價值是紐西蘭文化整體的一部分,基督精神建構了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傳統的基礎,巫術則是毛利民族傳統的基礎,兩者都相互作用於紐西蘭社會生活和人民的全部態度和關系。」[3](P14)根據以上精神,紐西蘭所有小學都可進行這兩種文化教育,可採用兩種不同教學語言,傳授相應價值觀,不因某類特殊人群的價值觀凌駕於其他價值觀之上,盡可能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學會包容他者、包容他人不同的文化傳統。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多重價值觀的認同往往也容易帶來國家公民意識的認同混亂和削弱,因此,紐西蘭人在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層級上做出明確而有序的規定:小學階段的多元化傳統價值觀傳授不適用於中學,根據紐西蘭教育法,中學是統一的,是沒有教派性的,中學階段的核心價值觀傳授必須回到基礎價值觀教育中來。
二是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和方式的多樣化和生活化,充分考慮受眾的可接受度和教育實踐的有效性。紐西蘭學校德育在幾百年發展過程中,尤其是戰後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充分考慮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區傳統受眾的差異化教育需求,形成自身教育途徑和方式多樣化和生活化的主要特徵。如在教育方式上古今融合、兼容並蓄,倡導多元化德育,既保留英國古典德育和毛利人德育的傳統方式,同時又有現代色彩,吸收和融匯了環太平洋國家學校德育的許多新理論和新方法。
在授課類型上宗教與德育合璧,保守與開放並存,從單純宗教教育向世俗德育演變過程中,使宗教和世俗德育課共處,既開宗教課,又設現代德育課;有宗教教育的盲從保守性,又有大膽貼近生活創新開放的特點;既受宗主國影響,又順應本國經濟發展要求,大膽開放,吸收各種適合紐西蘭德育的新東西。在德育形式上活潑多樣、內容豐富,適合兒童發展需要,許多讀物和教科書圖文並茂且又有很強的德育作用,深受兒童喜愛。紐西蘭重視學校德育,且不拘古老傳統,不搞文化專制,倡導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多元化德育,兼容並蓄各種有益的理論和方法,值得我國學習借鑒。
三是始終把教師教育水平的提升作為實現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推進的重要保障。紐西蘭政府指出,校長和學校的主要負責人應該在學校教學中起關鍵作用,他們應該成為落實基礎價值觀計劃的帶頭人,對該計劃的實施應投以極大的熱情和支持。[4](P75)同時,要堅持文學作品在基礎價值觀教育計劃中的核心地位,因為文學作品不像單純的道德說教,只是將一些道德觀念強行灌輸到學生大腦中去,而是能以一種心靈交流的方式打動學生,使學生在情緒感染中凈化自己的心靈。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基礎價值觀教育計劃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要遵從三個主要教學原則:主動教育原則,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告訴學生這八項基礎價值觀的重要性,通過設計具體場景來讓學生理解這些價值觀;後果教育原則,在教學前首先要向學生講述相應的行為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後果,從內心接受法則對他們行為的約束性;三步決策原則,教育工作者要讓學生學會在做每一項選擇時,都要充分考慮選擇行為所造成的影響。
四是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個人生存能力提升有機結合。紐西蘭人認為,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雖然不是一項單純使個體獲得生存能力的生存教育計劃,但卻是一切生存能力計劃存在的基礎。[5]因此,在紐西蘭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該類教育並不是簡單作為意識形態教育來體現,而是非常重視學校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時一定要把受眾個體的生存能力和今後工作生活際遇和適應能力的提升作為一項基礎性內容來傳授。如在2007年的教學新大綱中專門在核心價值教育體系中劃定了社會生存能力、數學、健康與幸福、創造性與審美能力等多個相互關聯作用著的教育領域,作為新課程的結合點,並且鼓勵教師和學校在價值觀教育與個人生存能力提高相結合的范圍內,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德育教學實踐。[6]三、紐西蘭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經驗和啟示
紐西蘭核心價值觀教育雖然經歷了一些曲折,走過了一些彎路,但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我國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頗有參考價值。
首先,我國應進一步強調並突出認識學校教育特別是中小學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鑒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除學校外,目前我國出現了黨政宣傳部門、社區街道、各類培訓機構等多重主體一起開展宣傳教育的局面。這種多重主體共同推進,對於深入持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同時,也因此導致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的層級關系不清楚,淡化了主次關系,屏蔽部分主體的特殊作用和功能。而從紐西蘭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相關教育實踐得失情況看,無論社會可以給予個體多少有用的知識,學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是絕對無法取代的。因此,學校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作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這一認識,必須進一步強調和強化。
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學校道德教育中的基礎性、主導性和權威性必須堅持維護不動搖。紐西蘭政府把「捍衛價值觀」列為國家安全的一部分,並在20世紀90年代後旗幟鮮明地提出並要求把基礎價值觀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搞價值相對主義,也不能搞價值中立,必須旗幟鮮明地構建核心價值觀,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學校道德教育中的基礎性、主導性和權威性。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優秀傳統價值觀與現代進步價值觀的融合,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核心價值觀導向,並將這種導向貫穿於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在核心價值觀培育方面,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負有責任,但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個人道德教育與社會核心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個人道德教育需要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而社會核心價值觀最終也要通過個體道德實踐來體現。因此,我們要摒棄價值中立的做法,明確將公認的主流價值觀「灌輸」給學生;要反對價值觀教育的形式主義,強調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和按價值觀行動。價值觀教育是價值引導和價值創造的過程,因此學校必須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第三,始終堅持與我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這一具體的歷史傳統國情相結合,多元化、多樣態創新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和方法。紐西蘭在價值觀教育中,非常重視不同種族之間的教育及文化傳承、發展。紐西蘭各族群之所以長期能夠和諧相處,與紐西蘭價值觀教育從19世紀建國伊始就一直堅持在平等、尊重與公平基礎上兼顧歐洲移民與毛利人文化教育傳統的保持,同時積極吸收借鑒世界性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面向不同年齡段學生需求和受知特點,多元化、多樣態完善優化核心價值教育體系有著密切的因果聯系。我國自秦漢以來,就一直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歷史發展長河中都在價值觀教育中積累了主旨相同、形態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教育傳統,是我國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於進一步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教育多元化體系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值得借鑒和珍惜。
第四,在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設計中,教師教育的靈活性、嚴謹性和規范性同等重要。從紐西蘭的具體經驗看,其價值觀教育在學校開展過程中非常重視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並把專門建設一批價值觀教育的骨幹教師力量作為能否具體落實教育實踐的重要環節來抓。同時對於價值觀教育課程內容如何設計、教學教法如何開展、如何基於學生受知特點來實現師生教學互動、如何規定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等內容,根據課程教學需要有很明確的任務邊界和規范內容。而比照目前我們國內的學校核心價值觀教學,在如何加強師資力量配置,如何在實際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途徑實現規范性、嚴謹性和靈活性三者的有機統一,還需要根據實踐做出規定和示範。

Ⅵ 您認為什麼是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幫助同化的最佳方式

既然作為一個多元社會,那麼在這樣子的大環境下,就不應該去想著去同化其他的文化,最主要的想法其實是應該想著如何去包容其他的文化這就足以證明了在這種文化的宣傳古城中,其實是不太會對其他的文化造成很嚴重的沖擊性的,這也是一個包容的過程。這個包融的過程可以列舉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去,就比方說有的家庭在早上的時候習慣吃包子,豆漿,油條等食物,而有的家庭他們喜歡在自己早餐的時候吃麵包和牛奶,這是不同文化不同習慣的結果,而這個樣子的結果,我們都應當去尊重去遵從。

Ⅶ 什麼是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幫助同化的最佳方式

作為一個多元社會,不應該去想著去同化其他的文化,最主要的想法其實是應該想著如何去包容其他的文化。因為既然是多元社會,那麼各種東西就應該是多元的,而不是嘗試去同化對方。

多元文化指在人類社會越來越復雜化,信息流通越來發達的情況下,文化的更新轉型也日益加快,各種文化的發展均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新的文化也將層出不窮。

我們在現代復雜的社會結構下,必然需求各種不同的文化服務於社會的發展,這些文化服務於社會的發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復雜社會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相關結論:

多元文化主義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是與特定時代下社會的巨大變化,包括家庭、婚姻、宗教、教育和種族關系等領域的新變化甚至與國際大背景緊密相關。多元文化主義是對這些變化的理論回應,也是代表了當前國際學術界的文化研究傾向。

存在有一個核心的美國文化,但此文化的內涵也不斷地發生變化充實。這種移民文化的發展過程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這也是多元與一元的關系。新移民的到來往往對原有存在的社會產生沖擊,導致社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經過長期的沖突和融合,新的一輪又形成,如此循環往復。

Ⅷ 紐西蘭的風土人情是怎樣的

紐西蘭人見面和告別均行握手禮,習慣的握手方式是緊緊握手,目光直接接觸,男士應等候婦女先伸出手來。鞠躬和昂首也是他們的通用禮節。初次見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稱呼姓氏,並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識之後,互相直呼其名。

紐西蘭人的時間觀念較強,約會須事先商定,准時赴約。客人可以提前幾分鍾到達,以示對主人的尊敬。交談以氣候、體育運動、國內外政治、旅遊等為話題。

避免談及個人私事、宗教、種族等問題。會客一般在辦公室里進行。應邀到紐西蘭人家裡作客,可送給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禮物不可過多,不可昂貴。

紐西蘭人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人民生活比較悠閑。開放的市場和豐富的商品給不同的階層的人以很大的選擇餘地,但從總的消費水平來講,紐西蘭人追求商品的高檔化,購物趨向名牌、時新。

紐西蘭人性格拘謹,即使觀看電影,也往往男女分場觀看。對酒類限制很嚴,經特許售酒的餐館,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館,客人必須買一份正餐,才准許喝一杯。

民俗:

紐西蘭400萬人口中約15%是毛利後裔,或屬於某個部落。毛利人藉由華卡帕帕(whakapapa,系譜圖)可追溯到乘著瓦卡(waka,獨木舟)橫渡遼闊的太平洋而來的祖先。

毛利人有著豐富又活潑的文化,保留了他們長久以來與精神和自然世界的連結。他們以自己特別的「米希」(mihi,問候)方式透過來傳承自己的家世。

毛利人在米希中說出他們的「芒加」(maunga,山)、「阿瓦」(awa,河)、「瑪雷」(malae,會堂)、「瓦卡」、「尹維」(iwi,部落)和「提布那」(tipuna,重要的祖先)的名字。

毛利人有一種獨特的舞蹈,被稱為「哈卡」(Haka),這種舞蹈來源於古毛利土著武士的站舞,男女舞蹈的具體方式有所不同。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在每次開場比賽前,總是集體表演這種舞蹈,用以鼓舞士氣。

(8)紐西蘭多元文化社會如何構建擴展閱讀:

節日:

元旦(NewYear'sDay):1月1日

元旦次日(Day afterNew Year』s Day):1月2日

懷唐伊日(Waitangi Day):2月6日

受難節(Good Friday):4月2日

復活節(Easter day):4月4日

澳新軍團日(ANZAC Day):4月25日

女王誕辰日(Queen's Birthday):6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勞動節(Labour Day):1月的第四個星期一

聖誕節(Christmas Day):12月25日

節禮日(Boxing Day):12月26日

注意:每個地區還有不同的周年慶,比如惠靈頓周年紀念日(Wellington Anniversary Day)距1月22日最近的一個星期一。

Ⅸ 紐西蘭的社會

紐西蘭國立中小學實行免費教育,入學年齡為5歲;對6~15歲青少年進行義務教育。2002年政府發布《兒童早期教育戰略》,加強兒童早期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主要大學包括:奧克蘭大學、奧克蘭理工大學、懷卡託大學、維多利亞大學、坎特伯雷大學、梅西大學、奧塔哥大學、林肯大學。主要赴紐西蘭留學生來源國有中國(包括香港)、韓國、日本、印度等。 幼兒教育 不是義務教育,而是在嬰幼兒上學前的照顧,早期幼兒教育服務包括幼兒園、托兒所、游樂中心、家庭日托、兒童看護中心及社區游樂園。 中小學教育 在紐西蘭,6至16歲的孩子都必須接受小學、中學和高中義務教育,全國有66萬中小學生就讀於2,800多所國立中小學,政府每年對中小學教育的投入達20億紐西蘭元,紐西蘭的大多數孩子5歲開始上學,19歲以前在公立學校(政府撥款)上學為免費教育,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有殘疾、學習和行為障礙)年齡延長到二十一歲,公立學校由紐西蘭政府提供經費並且遍布紐西蘭各地。 高等教育 上完中學的學生可以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和培訓,這可以在理工學院、教育學院、大學和私立培訓機構進行,學生需要為他們的高等教育繳納學費。大約800多家私立培訓機構提供范圍廣泛的學習計劃,其中的某些課程可獲得全國學歷認可。 著名學府 紐西蘭共有八所國立大學,19所國立理工學院。(圖表參考資料來源: ) 大學名單所在城市奧克蘭大學(TheUniversityofAuckland)奧克蘭奧克蘭理工大學()奧克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惠靈頓梅西大學(MasseyUniversity)北帕莫斯頓、奧克蘭、惠靈頓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ofCanterbury)基督城(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201-300段第21位)林肯大學(LincolnUniversity)基督城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ofOtago)達尼丁懷卡託大學(TheUniversityofWaikato)哈密爾頓奧拉克理工學院(AorakiPolytechnic)提馬魯市、在阿什伯頓、奧瑪魯、基督城﹑達尼丁設有分校。普倫蒂灣理工學院(BayofPlentyPolytechnic,Tauranga)陶朗加基督城理工學院(,Christchurch)主校園位於南島的基督城(Christchurch)。其他大學:
東部理工學院、馬努卡理工學院、納爾森理工學院、紐西蘭北陸理工學院、奧塔哥理工學院、南方理工學院、泰普提尼理工學院、泰拉威帝理工學院、泰爾福德農業理工學院、UNITEC國立理工學院、國立聯合理工學院、懷阿里奇理工學院、懷卡托理工學院、惠靈頓理工學院、國立西方理工學院、維特利亞國立理工學院 紐西蘭廣播電台遍及全國,共190多家,多數為商業電台。除紐西蘭廣播公司為國有外,其餘電台分屬廣播網(The Radio Network)和媒體工廠(MediaWorks)兩大廣播網路。前者主要股東為澳大利亞地方報業集團(APN)公司,後者原為澳大利亞鐵橋資本公司(Ironbridge Capital)控股,2013年6月因負債嚴重進入破產接管程序,由澳大利亞柯達曼薩(KordaMentha)公司接管。政府資助成立了一些反映多元文化的公益性電台。
紐西蘭電台:前身為1925年成立的公共廣播電台,1955年改建為國有公司。下轄國家廣播電台調頻電台以及中波、短波電台。國家台24小時播音,重點播發時事和國內政治新聞,覆蓋96%國土。國際短波電台對太平洋島國播出。首席執行官彼得·卡瓦納(Peter Cavanagh )。
紐西蘭電視台:1962年正式開播,原由紐西蘭廣播公司統管,1988年8月成為獨立的國營企業。下設電視一台、電視二台等6個頻道。主要播放新聞、體育、科教、影視等節目。用戶約有112.6萬,覆蓋全國,收視率達70%。董事局主席約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
電視三台:紐西蘭唯一一家私人電視台,由媒體工廠公司控股。1989年11月開播,以新聞、電視劇為主,覆蓋面為全國人口的98%。首席執行官保羅·馬厄(Paul Maher)。
紐西蘭毛利電視台:2004年3月28日正式開播。首席執行官吉姆·馬瑟(Jim Mather)。

Ⅹ 多元文化社會的好處

1、發展趨勢;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呈現出多元和諧發展的局面。

2、多元文化社會里,由於每個人對各種文化都擁有自主選擇權,都擁有對各種文化自由選擇贊或貶的權利,並因此每個人都互相尊重,和而不同。那麼對多元文化就會產生一種共同認知,而自然帶進一種社會融合,即共和狀態。

3、民族融合;這樣,在美國文明初步形成階段(一般認為是1607——1783年前後近兩個世紀);盡管除土著印第安人外,還存在至少兩支以上的移民族裔,但這種多源移民結構的存在並無單元權利的呼聲的出現,融合是主流,由此形成了美利堅民族。

這種現象的存在固然是多元的規模(族裔少、數量少)與日後的不可同日而語,也是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密切的聯系。首先是區域分割使各個元呈各自獨立發展的狀態;其次各移民群體的共同任務是發展經濟,面臨最根本的任務與自然環境的生存斗爭。

因此,各族裔差異和利益沖突被最小化,共同利益召喚著他們共同努力,從而創建了一個全新的美利堅民族。

4、多元文化會讓一個國家的文化顯得充實豐富,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比如美國的洛杉磯,目前基本是華人的天下,隨處可見的華人,唐人街,華人超市,其實不僅僅是華人還有黑人,墨西哥人,

各種移民的種族,不同的種族在美國相遇磨合,融合發展,他們之間的交流可以看做是幾種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的縮影,可以促進文化間的交流合作,豐富文化內涵與人民的生活。

所以他們存在有一個核心的美國文化,但此文化的內涵也不斷地發生變化充實。這種移民文化的發展過程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這也是多元與一元的關系。

新移民的到來往往對原有存在的社會產生沖擊,導致社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經過長期的沖突和融合,新的一輪又形成,如此循環往復。多元文化雖有爭論但也顯示社會本身的進步,體現了各種族融合的成功。

(10)紐西蘭多元文化社會如何構建擴展閱讀:

結論:

1、從美國的移民歷史看,自民族形成之初始,一直存在多元和元與元的差異。最初階段,主流文化(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占絕對優勢的存在,其他處於非優勢地位的各元文化與主流文化的關系主要以和平共處為主,隨著時代的變化,元與元的差異性突現,族裔要求權利的呼聲逐漸高漲,並最後以多元文化主義的形式體現。

2、多元文化主義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是與特定時代下社會的巨大變化,包括家庭、婚姻、宗教、教育和種族關系等領域的新變化甚至與國際大背景緊密相關。多元文化主義是對這些變化的理論回應,也是代表了當前國際學術界的文化研究傾向。

3、存在有一個核心的美國文化,但此文化的內涵也不斷地發生變化充實。這種移民文化的發展過程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這也是多元與一元的關系。新移民的到來往往對原有存在的社會產生沖擊,導致社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經過長期的沖突和融合,新的一輪又形成,如此循環往復。

4、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出無疑具有積極的、進步的意義。多元文化主義的爭論也顯示社會本身的進步,體現了各種族融合的成功。

網路——多元文化

網路 ——世界多元文化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2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1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0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6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1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3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8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