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為什麼發表南海

紐西蘭為什麼發表南海

發布時間: 2022-05-10 23:17:47

㈠ 越南又雙叒叕發涉聲明了什麼

3月16日電,據越通社15日報道,應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的邀請,3月14日至18日,越南政府總理阮春福偕夫人及越南高級代表團對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和出席東盟-澳大利亞特別峰會。3月15日,雙方發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澳大利亞聯邦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中國南海新聞網觀察到,與其他3份聲明不同的是,越南和澳大利亞的這份聲明中提到了「對南海局勢表示擔憂」,並強調了「東盟引導」的作用以及盡早達成東盟與中國之間更具約束力、符合國際法的《南海行為准則》的重要性。

㈡ 紐西蘭的軍事

紐西蘭四周向海洋的獨特環境以及對澳大利亞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合作關系,使其並未直接面對外來的軍事威脅,故以恐怖主義為國家和區域安全為最大挑戰,冷戰後紐西蘭重新檢討國防武力的架構、行動與能力,並賦予紐西蘭國防武力的主要任務:「確保紐西蘭能抵禦外部威脅,維護紐西蘭的主權利益-包含專屬經濟區的利益;使紐西蘭於利益所在的戰略區域能對突發事件采適切行動。」該國國防軍的特質為軍政、軍令二元化,國防部長與三軍司令屬於軍政系統,國防軍司令屬於軍令系統,直接承接國防大臣之命指派聯合部隊執行作戰任務。
紐西蘭總督為武裝部隊總司令,名義上的最高統帥。國防部長在國防軍司令協助下行使對軍隊的實際控制權。國防軍司令是國防部長的首席軍事顧問,也是三軍參謀長委員會主席。國防部秘書長是國防部首席文職顧問,負責研提防務政策建議、裝備采購和維修更新等。1951年同澳大利亞和美國簽訂《澳新美安全條約》。1984年,工黨執政後採取反核立場,紐西蘭議會於1987年通過《紐西蘭無核區、裁軍和軍備控製法案》,禁止美國核艦艇訪新,美國因而中止雙邊防務合作。與澳大利亞簽有防務合作協定和《進一步密切防務關系協定》,同東盟和南太島國簽有軍隊互助計劃,與英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於1971年簽署《五國聯防安排》,五國於1997年在南海進行簽約後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2008年國家黨執政後,著手調整國防政策。2010年11月,紐西蘭政府發布13年來首份《國防白皮書》。該白皮書規劃了未來25年國防戰略藍圖,明確紐西蘭國防軍主要任務是:保護紐西蘭領土及太平洋島國地區安全,與澳大利亞共同應對本地區突發事件;保持並增強在臨近地區的作戰能力,為維護亞洲和更大范圍的穩定作貢獻;保持與主要夥伴協同行動的能力;在維持貿易通道開放、保護海洋資源、實施人道主義救助及減災等方面發揮作用。
紐西蘭於1972年底取消徵兵制,實行志願兵役制。截至2013年6月,新國防軍共有13723人,包括陸軍6614人,空軍2835人,海軍2378人,其中常規部隊8590人,預備役2317人,文職人員2816人。2013/2014財年軍費預算為28.74億新元,同比下降0.8%。紐西蘭國防軍司令是理查德·里斯·瓊斯(Richard Rhys Jones)中將。(資料來源:紐西蘭國防部)

㈢ 對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分析鄭和下西洋為何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太監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史稱鄭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蘇州瀏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世。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也是唯一的東方人。他更早狄亞士57年遠赴非洲。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美洲和紐西蘭
「西洋」即今汶萊以西的海域,包括中國南海及印度洋。(以上資料采自網路)
但是鄭和下西洋主要以政治目的為首要目的,所以帶了2萬多人一路耀武揚威而哥倫布最多的一次也就帶了1500人,而鄭和是穆斯林其個人目的是為了到麥加朝聖。哥倫布及其支持者西班牙是為了通商。所以鄭和七下西洋之後就沒有了下文,因為從主觀方面明朝政府沒有想要與其他國家合作或者通商所謂天朝上國,客觀方面中國缺乏對外部世界的了解,連近在咫尺的日本都不知道其實際統治者在名義上還有天皇。所以除了在航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對中國歷史沒有較大影響,而且耗資巨大所以從此以後就沒有類似情況發生。而哥倫布則與之相反,所以他在西方歷史中站有重要的一席地位

㈣ 比英國富也比英國大的紐西蘭,為何在國際上卻沒有什麼存在感

紐西蘭,是最遠離世界中心的發達國家。它的人均GDP要比英國高,可謂富得流油,土地面積也比英國大,但相對英國在世界上的高曝光率,又富又大的紐西蘭,卻名不見經傳,低調得很。紐西蘭之所以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存在感,主要是因為:人口太少,政府低調,鄰居強大,國民不來事。

4、國民不來事

有些國家,出名是因為往往是因為國民為搞事,表現突出。例如2010年的世界盃,巴拉圭乳神胸夾手機,讓巴拉圭在全世界爆紅,人盡皆知。但紐西蘭國民完全沒有搞事的特性,這么多年,沒有一個紐西蘭人可以讓大家記得。

㈤ 紐西蘭克馬德克群島以南海域發生5.9級地震,地震成因是怎樣的

紐西蘭的克馬德克群島在南海領域發生了5.9級的地震,震源深度達到了50千米。而地震產生的原因我們都知道是由於地殼板塊運動所導致的。

我們居住在地球上,感覺自己是靜止的站立在地球表面,所以我們很多人也認為地球是不動的,但其實地球一直是在無休止的做著自轉和公轉,那麼就相當於地球裡面的內部物質也一直在做著運動,或者說在不停的進行翻譯,所以說作為地球表面的外殼地殼或者說是岩石圈也一直在慢慢的運動,慢慢的演變。


那麼很多人經常聽說哪個地區發生了幾點幾級的地震,其實這里的震級就代表著地震本身的強弱也間接的表明了這一次地殼運動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地震分為很多等級,比如說一級地震二級地震目前能夠檢測到最高的地震是8.9級,之所以最高的地震是8.9級,是因為地窖所釋放出來的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只要在7級以及7級以上的地震就被稱為了大地震,而這一類的地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最大的災難能夠使馬路斷裂,樓房倒塌。

㈥ 波瀾壯闊的太平洋,是被哪個國家的人發現的

假如有誰說某人發現太平洋,肯定難以置信。太平洋就清楚的標明在地圖上,難道還要誰去發現不成?這一命題本身就沒有意義嘛。然而,太平洋真的被發現過,而且這一發現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



過去,由於海水的阻隔,人們看不到海底,在高科技的幫助下,人們才了解到散落在赤道太平洋上的海島是海山、海嶺或者洋中脊露出海平面的部分。如果從海底算起,許多海島都有數千米之高,也就是說,人們是在數千米高的山巔上生活著的。因為有了海水,讓這不可思議的情景成為了可能。

㈦ 人們常說的地理大發現是指

地理大發現是指15~17世紀,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它是地理學發展史中的重大事件。應該說,任何一個文明民族的代表人物首次到達地球表面某個前所未知的部分,或者確定了地表各已知部分之間的空間聯系,因而加深人類對地球地理特徵的科學認識,促進了地理學的發展,均可以稱為地理發現。在十五世紀之前,只有南極洲這樣的無人居住的大陸和某些島嶼、海域為人類所未知。而居住著未開化民族的陸地和島嶼,則只對「文明民族」而言是前所未知的。從各文明古國的產生到十五世紀的漫長時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發源地以外的廣大區域已完成了許多發現,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1409年,湮沒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學指南》被譯為拉丁文後,大地球形說廣泛傳播。但是古代學者沒有可能直接驗證地球的形狀,也很少可能精確地測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陸地的分布。15~17世紀,由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美洲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產生飛躍。這些事件被通稱為地理大發現。在西歐,葡萄牙首先發起了大規模的航海探險活動。15世紀早期,航海家亨利親王創辦地理研究機構,為取得黃金、象牙和奴隸,組織了多次非洲西岸的探險活動,先後發現了馬德拉島、維德角群島,並從直布羅陀沿非洲西海岸到達幾內亞灣。1473年,葡萄牙船隻駛過赤道,後達到剛果河口;1487年,迪亞斯的探險隊到達非洲南端,發現好望角,並進入印度洋;1497年,以達迦馬為首的船隊沿迪亞斯航線繼續向前,經非洲東岸的莫三比克、肯亞,於1498年到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開辟了從大西洋繞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線,從而打破了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航路的局面。葡萄牙通過新航路,壟斷了歐洲對東亞、南亞的貿易,成為海上強國。與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同時,西班牙統治者也極力從事海外擴張。哥倫布發現美洲,就是這種擴張的最重要收獲。哥倫布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哥倫布的西航計劃得到西班牙國王和王後的支持。1492年,他攜帶著西班牙國王和王後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船隊從帕洛斯港出發,經加那利群島後向西航行,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和古巴、海地等島。但是,哥倫布誤以為巴哈馬群島是印度的轄地,把當地土著居民稱為印第安人,並誤認為古巴是中國的一個省。1493~1496、1498~1500和1502~1504年,哥倫布又進行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航行,先後發現了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牙買加、特立尼達等島嶼,以及由宏都拉斯到巴拿馬的海岸。第三次航行中在帕里亞灣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哥倫布至死也沒意識到,他發現的這些地方並非中國和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後來,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到達美洲,才認識到這是一個新大陸。在人們認識到大西洋西岸的陸地並非亞洲,而是一個新大陸後,人們的地理視野擴大了。1513年,西班牙探險家巴爾鮑亞越過巴拿馬地峽,看到了西南面的大海,他把這片海域稱為「南海」(今太平洋)。為了到達亞洲,人們努力尋找溝通大西洋和「南海」的海峽,或者象好望角那樣的地角。基於這種願望,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開始了新的航海探險活動。麥哲倫曾經參加葡萄牙遠征隊,到過非洲、印度、蘇門答臘、爪哇、班達群島和馬六甲海峽等地。他相信大地球形說。1519年麥哲倫率船隊,從西班牙的桑盧卡爾港出發,經加那利群島,到達南美東岸以後,即沿海南下,在南美大陸和火地島之間,穿過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峽,進入「南海」。起初向西北,後轉向西航。船隊在航行中從未遇到風暴,即把該海域稱為太平洋。1521年船隊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與當地土著人的沖突中被殺。1522年麥哲倫船隊剩下的「維多利亞」號返回桑盧卡爾港,完成環球航行。發現新大陸後,歐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佔據。荷蘭、英國等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並探險世界其他地區。16世紀,荷蘭的巴倫支為探尋一條由北方通向中國和印度的航線,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先後發現熊島、斯匹次卑爾根島,並到達新地島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島;17世紀初,英國的哈得遜曾屢次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中國的航路;斯霍特於1616年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蘭的塔斯曼於1642~1643年環航澳大利亞,發現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擴大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並進行了一些有關洋流、風系等的科學考察以及島嶼和陸地的實測工作。到了18世紀,庫克的海洋探險已屬於科學考察的范疇。14、15世紀時,歐洲各國已有資本主義萌芽。15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等,迫切要求向海外尋找市場和原料出產地。但是奧斯曼帝國牢固控制了東西方貿易通道,從地中海經埃及出紅海,向印度洋的航路又在阿拉伯人手中。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為了擴展商業和殖民活動,積極鼓勵航海事業,開辟新航路。這是促成地理大發現的主要原因。其次,歐洲商人和航海家對黃金的貪欲是促成地理大發現的另一原因。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位於歐洲突出於大西洋中的地區,地理位置也有利於航海業的發展。地理大發現引起了人們思想上的變革,對地球科學的進步和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都起了很大促進作用。古代學者關於大地球形的猜測,通過地理大發現,特別是環球航行得到了證實,宗教迷信關於地球形狀的種種說法最終被否定;證明了地球上存在著一個統一的世界大洋,海洋與陸地相比較,海洋占據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推動了全球海洋和陸地的考察研究;促進了地球科學的進步,也促進了天文學、航海學、天氣預報學的發展及造船技術等科學技術的近代化過程;促進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和世界市場的出現,開始了殖民掠奪,同時也促進了西歐各國經濟的發展。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9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2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5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1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3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2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8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