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夜鸚鵡是什麼

紐西蘭夜鸚鵡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19 08:06:18

『壹』 紐西蘭特有動物

kivi鳥(奇異鳥,幾維鳥——就是奇異果那個奇異。音譯的)。 http://ke..com/view/229456.htm這是網路的網址。 答案補充 還有帝企鵝 和短翅水鳥——一種不會飛的鳥,藍色羽毛,紅嘴。該鳥承載二百年前被認為已經滅絕。有個名叫傑弗里·奧貝爾的人不知疲倦的尋找,結果於1948年在紐西蘭下完地徐遙遠的默奇森山發現了大約250隻短翅水鳥。短翅水鳥現在仍是一種稀少而瀕危的鳥類。

剛才說的kivi鳥,動物園里就有。那個網址就是介紹。 答案補充 很抱歉,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我沒研究過生物···
只是因為紐西蘭跟我的很有淵源所以才知道的。

『貳』 鴞鸚鵡的特點

鴞鸚鵡,學名:Strigops habroptila,是一種紐西蘭特有的鸚鵡品種。這種鳥的拉丁文名翻譯過來,意思是「貓頭鷹臉軟羽毛」。就像名字一樣,這種鸚鵡確實有一身柔軟的羽毛和圓盤狀的面孔,上面長著細細的絨毛,看著就像貓頭鷹。所以人們也叫它貓頭鷹鸚鵡或者夜鸚鵡。
1 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
鴞鸚鵡不能飛行。它短短的翅膀不是用來飛,而是用以保持身體平衡和支撐身體。由於不需要飛翔,所以它們的羽毛非常柔軟,不像其它飛行鳥類有堅硬強健的羽毛。
2 即使它們無法飛行 還是有辦法
鴞鸚鵡的腿十分強壯,是步行和攀爬的好工具。鴞鸚鵡在地面行走的步姿類似於慢跑,它們還會爬上高樹,用他們的翅膀滑翔。
3 鴞鸚鵡受到驚嚇會全身不動
鴞鸚鵡的防禦機制之一是當危險靠近時全身保持不動以融入背景,混淆天敵的視線。這招只對靠視覺捕獵的天敵有用,比如鷹。但是對於依靠嗅覺捕獵的哺乳類掠食者,這招就不太管用。4 鴞鸚鵡是夜行動物
鴞鸚鵡白天在樹上或地面棲息,只有夜晚來臨他們的活動才變得積極。
5 鴞鸚鵡聞著很香
鴞鸚鵡有非常發達的嗅覺,對於夜間活動的習性很有幫助。他們身上有一種果香或蜜糖的氣味。這有助於鴞鸚鵡在森林裡尋找同伴,但是不巧的是,哺乳動物掠食者也喜歡這種味道。
6 很友善
毛利人和早期歐洲定居者都將鴞鸚鵡作為寵物飼養。即使是野生鴞鸚鵡也會接近人類,他們會爬上人身上用嘴巴輕碰你。鳥類學家英國人George Edward Grey 1845年首次描述了這種動物, 他說他的寵物鴞鸚鵡對他和朋友的舉止比起鳥,不如說像一隻狗。
7 瀕臨絕種
鴞鸚鵡的生存問題開始於毛利人,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和一起到來的老鼠、貓和白鼬等天敵更是將鴞鸚鵡的生存空間逼到了絕境。20世紀80年代紐西蘭保育部開始了一項對鴞鸚鵡的恢復計劃。包括收集鴞鸚鵡並將其遷往沒有天敵的幾座島上,設立投食站,甚至人工孵化鳥蛋和人工喂養小鳥。紐西蘭的這一舉動扭轉了鴞鸚鵡滅絕的命運,但是鴞鸚鵡並沒有脫離滅絕的危險。2012年初,野生鴞鸚鵡數量為126隻。
8 可能是最長壽的鳥類
鴞鸚鵡的壽命很長,雄性鴞鸚鵡4歲後才開始繁殖,雌鳥要等到6歲左右。他們的壽命可以超過90年。
9 鴞鸚鵡很強壯
不像其它鳥類,鴞鸚鵡可以在體內儲存大量脂肪。鴞鸚鵡也是世界上最重的鳥類:約24英寸高(61厘米),重約4-9磅(1.8公斤-4.1公斤)。
10 雄鳥用歌聲和舞蹈向雌鳥求愛
每到交配季節,雄性鴞鸚鵡會步行4英里(6.4公里)到一處特定舞台,所有雄鳥將在這里決一高下,看誰能吸引雌鳥的眼球。為了吸引雌鳥,雄鳥發出響亮的低頻聲,可以傳播到3英里外(4.8公里)。20-30聲低鳴後,雄鳥會換成高亢的鳴叫。每晚這種高低鳴叫會持續八個小時,在2-4個月的繁殖季,雄鳥每晚都會這樣叫。

『叄』 鸚鵡是屬於那一種鳥類

科屬分類: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鸚形目。

『肆』 世界上稀有動物都有哪些

動物界有著我們熟悉而陌生的各種動物,由於分布地域不同,所以很多我們的不曾見過,由於性格等多種原因,很多野生動物和人類都保持著足夠距離,雖然有些物種非常繁榮,但是還有部分物種在世界各地以及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為了給其它動物更好的生活空間,人類是時候應該反省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全球瀕危物種。

遠東豹

它是生活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型貓科動物,是北方寒冷地區就體型而言僅次於東北虎的貓科動物,和大部分貓科動物一樣它平時單獨活動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和野兔、野豬都在它的食譜上,遠東豹最大個體130千克,擁有更加厚實的皮毛和強壯的四肢,遠東豹在世界上的野生數量分布已僅剩40隻左右,瀕臨滅絕,造成它們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破壞、偷獵者的猖獗、以及人類打量捕食食草性動物使它們食物變少等原因導致,屬於全球極度瀕危的大型貓科動物,目前僅分布在俄羅斯和中國境內。


華南虎

作為兇猛的大型貓科動物,野生的華南虎已經滅絕,現在只有在華南虎保護基地才能見到它的身影,不過令人可惜的是,它們沒有了曾經的野性,雖然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試圖恢復它的野外生存能力,但效果都非常低微。作為曾經遍布中國南方大部分區域的華南虎也只由於人類的打量捕食導致消失,這種美麗的大貓已經沒有它的容身之地,相對其它動物而言,一隻老虎的生存至少需要70平方公里的森林,還需要各種素食性動物的生存才能生存下去。


蘇門答臘犀牛

這是一種現存最小的犀牛,平均體重僅為700千克,最大個體也只有1100千克,作為獨居動物,蘇門答臘犀牛身上有著紅色的皮毛,它們主要生活在雨林和沼澤地帶,它們性格比較溫和,個體之間也不會因為領地的爭奪而發生戰斗等行為,每天以新鮮樹葉、水果、嫩芽為食,一天下來足足可以吃掉50千克的食物,不過它們是犀牛中最吵的,幾乎每時每刻都會發出聲音,該物種由於人類捕殺已經成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全球數量只有200餘頭左右。

『伍』 紐西蘭特有動物

Kiwi鳥,音譯為基維鳥。是紐西蘭特有的無翼鳥。珍貴程度相當於中國的大熊貓。紐西蘭人都稱自己是kiwi,可見kiwi鳥在紐西蘭受重視的程度。除了kiwi鳥以外,紐西蘭還有數不勝數的特有動物,除了樓上說的沙螽,紐西蘭大蜥蜴,還有塔卡黑秧雞
(takahe)、威卡秧雞
(weka),夜鸚鵡
(owl
parrot),鴞鸚鵡
(kakapo),南秧雞(ruru),赫克托海豚等等

『陸』 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是什麼

鴞鸚鵡
(毛利語: kākāpō,夜鸚鵡的意思),學名:Strigops habroptila(命名來自希臘語,strigos,strix一詞的屬格:鴞;ops:面孔; habros:柔軟的, ptilon:羽毛;全名解作擁有如鴞形目面孔、及羽毛柔軟的雀鳥),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是紐西蘭的特有種。
它面上有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排列,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須,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腳,翅膀及相對地短的尾巴。它的不同習性使它成為一種相當獨特的品種-它是世上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體型冠絕同類、夜行性、草食性,表現出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基礎代謝率緩慢,雄性不負責照顧幼小,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實行求偶場交配製度的鸚鵡。有研究指它也可能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
從它的解剖結構中得知,它象徵了部分鳥類進化的趨勢——降落於海島後,擁有豐富的食物及極少的天敵,飛行能力並不符合熱力學的效益,因而造成翅膀肌肉退化,胸骨上的龍骨消失,體型變得壯碩強健。
現時鴞鸚鵡是極危品種,全球數目僅餘下91頭,而這些鴞鸚鵡均已被人發現及命名。
鴞鸚鵡的祖先在史前時代就移居紐西蘭。在沒有哺乳類獵食者的情況下,它們失去了飛行能力。自玻里尼西亞及歐洲殖民者引入如貓、鼠及鼬等生物後,鴞鸚鵡的數目開始大幅下降。打從1890年開始就有保育措施,但大部分均未見成效,直至1980年正式實行的全國性鴞鸚鵡復育計劃。2005年11月,全紐西蘭餘下的鴞鸚鵡僅在四個無捕獵者的地區活動並得到嚴密監管,包括茂伊島、喬基島、科德菲什島及安克島。而在紐西蘭南面峽灣區的兩個島嶼,雷索盧申島及塞克勒特里島上,大規模的海島復育活動正在進行,以提供一個合適的生境予鴞鸚鵡居住。
不同類型的鴞鸚鵡保育活動使這物種變得相當有名。近年為數甚多的書籍及紀錄片均展示了鴞鸚鵡所面臨的困境及危機。其中最早期的包括在1962年,自然學家傑洛德·杜瑞爾應BBC之邀製作了一輯名為《雙雙入叢林》的紀錄片。BBC自然歷史系列也曾選中鴞鸚鵡並由在大衛·艾登堡主持的《飛禽傳》中介紹鴞鸚鵡。馬克·卡沃汀與道格拉斯·亞當斯合撰的《最後一眼》一書中也介紹了這種鳥類。
與其他雀鳥一樣,鴞鸚鵡在紐西蘭土著毛利人心中占同樣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出現在他們不同的傳說及民間傳奇之中。
外觀描述
鴞鸚鵡是一種肥大而渾圓的鸚鵡;雄性成熟期時體長可達60厘米,重2至4公斤,不能飛,有一對相對短的翅膀,並缺少了鳥類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其翅膀不足以使它飛行,而只作為一般平衡,或在樹上跳下時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撐作用。正因為此,鴞鸚鵡不像其他鳥類要保持輕盈的身體,它們多會於體內儲存大量脂肪,使他們的體重冠絕同類。鴞鸚鵡表面的羽毛有多種色彩,除了微黃及如苔蘚般的綠色作為主色外,羽毛上也有黑至深棕色的條紋,這種保護色使它們能在天然植被下得以隱藏自己。事實上不同個體的色彩、色調及斑駁的花紋可有極大的差異性——某些博物館收藏的標本就是全身披上黃色的。胸部及兩脅均是黃綠色配上黃色條紋,在腹部、尾下、頸部及面部上黃色依然突出,並有綠色條紋及小量斑駁的棕灰色。由於它們無須應付飛行時所要求的強度及剛度,因此羽毛是令人出其的柔軟,並得到habroptila(中譯柔軟的羽毛)這個種加詞去形容。
鴞鸚鵡面上纖細的羽毛組成了引人注目的面盤,這種鴞形目面上常見的特徵使來自歐洲的移民稱它們為"owl parrot"(中譯:鴞鸚鵡)。他們的鳥嘴旁被靈敏的羽須或小鬍子所包圍,用以在低頭前進時感受地面情況並引領它們。
上鳥喙除了上半部是藍灰色外,其餘部分主要是乳白色,眼睛則是深棕。鴞鸚鵡的腿大而粗壯、鱗狀,並與其他鸚鵡一樣是對趾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它們的爪子比起其他鸚鵡為大,以方便在樹枝間攀爬。尾巴常在地面上拖行前進,因此尾巴末端的羽毛有被磨損的痕跡。

『柒』 剛孵出來的鸚鵡吃什麼

剛出生的鸚鵡應吃:

1、小米,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是有講究的!剛出生不久的小鸚鵡要把小米蒸一下,然後將煮熟的雞蛋黃跟小米混合(要盡量充分哈),然後放在通風的地方晾乾,把成團的都捏碎,然後就可以餵了

2、吃小蟲和小米,

3、穀子和蘇子麻子,小黃米。

早期的鳥類學家曾認為鴞鸚鵡與位於澳大利亞的地棲鸚鵡(外形相似,僅在受驚嚇時半滑行)及夜鸚鵡(異常神秘的一種夜行性鸚鵡)有關聯;也有指與紐西蘭的啄羊鸚鵡族中幾種鸚鵡有親連聯系 。但直至2005年一次ZW性別決定系統DNA序列研究中,才確定了鴞鸚鵡與啄羊鸚鵡族中的兩種現存鸚鵡,啄羊鸚鵡(Kea)和卡卡鸚鵡(Kākā)有親連關系。從分子數據分析中進一步指出兩種啄羊鸚鵡族的鸚鵡與單型種鴞鸚鵡均來自同一個祖先。

『捌』 世界上最稀有的鳥是什麼

美色食蟲鳴鳥,世界上只剩三隻,兩雌一雄

『玖』 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你知道是什麼鸚鵡嗎

鴞鸚鵡。

鴞鸚鵡,紐西蘭人稱為kakapo,這是當地獨有的毛利語,kaka的意思是鸚鵡,po就是夜的意思。鴞鸚鵡的臉盤酷似貓頭鷹,屬於夜行性的鸚鵡,全身不滿黃綠色的細點,是紐西蘭特有的品種。面上有面盤羽毛排列,有羽須,大而灰的喙,腿短、腳大,翅膀和較短的尾巴。同時鴞鸚鵡也是世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在體型方面和同類也有很大的區別。

鴞鸚鵡喜歡獨居,嗅覺系統較為完善。它們在覓食時能通過氣味來辨別食物的種類。鴞鸚鵡身上會發出特殊的香氣,不少人用麝香、果香以及蜜糖等味道來形容鴞鸚鵡身上的這種香氣。鴞鸚鵡的嗅覺系統和獨特的氣味也被當作是社群間比較獨特的生化傳遞訊息,但氣味也是掠食者搜索鴞鸚鵡的重要手段。鴞鸚鵡能夠發出多種多樣的叫聲。除了在求偶時發出刺耳的叫聲、嗥叫聲外,它們也發出嘶卡的聲音向同類說明自己的位置。

『拾』 關於紐西蘭的鳥

英文叫 Kiwi 鳥
結果紐西蘭當地人都被稱為 kiwi..(不是毛利人, 是當地白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3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2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1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7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2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4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3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0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