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說英語
1. 新加坡是個亞洲國家可為什麼又講英語 又講漢語呢
來到新加坡,不能不提她有趣的語言現象。雖然華人佔新加坡人口約76%,由於歷史上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的關系,新加坡政府過去曾一直把馬來語定為新加坡國語,而在公共場合,都可以看到或聽到英語、中文、馬來語和泰米爾語等多語種的標識和廣播。近年來,為更好融入全球化經濟中並適應新的發展態勢,新加坡政府把英語作為通用商業用語(business language) 的同時, 還鼓勵各族裔都學習自己的本族語(native language)。由於新加坡是 曾是 英國殖民地,英語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加坡獨立後,英語仍作為各族裔交流的通用語言,而新加坡的大中小學教育都是用英語教學的,因此,在新加坡,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不過,大部分新加坡人講的並非世人所熟悉的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而是非常獨特的新加坡式英語 (Singlish)。如果你用英文跟新加坡人交談,就會感受到新加坡式的英語 (Singlish)特有的語言現象:某些輔音尾音的省略,某些母音和輔音發音的改變,重音以及語調的變位,動詞人稱與時態的『中文化』,混合著中文(主要是閩南話和廣東話)和馬來語的語法思維的表達。例如新加坡英語里常聽到的:
No good lah.
Steady lah.
See first.
Aiyah!
You want beer or not?
Can!
I go yesterday.
不少在標准英語裡面作為語法錯誤的個案,在新加坡式英語裡面卻經常使用(例如忽略動詞人稱和時態的變化等);不少在標准英語裡面作為不太禮貌或者不太恰當的表達方式(例如在詢問別人意見的時候在句末加上 or not?),在 新加坡式英語裡面也是屢見不鮮。不過從更廣義的角度來講,作為國際性語言的英語,早已超越了英美加澳等國所使用的母語--英語的范疇,當今的英語也結合各地的語言和文化而衍生出各種不同的變體(例如印度式英語、馬來英語、南非英語等),而新加坡式英語就是其中的一種。
與此同時,在同新加坡華人用中文交談中,同樣會發覺,他們的中文表達也同樣少不了英語的思維,並且經常都會夾雜著一整段的新加坡式英語。如果與香港比較會發現非常有趣的現象。新加坡和香港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語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兩者都是以華人為社會的主體,都是英語教學,兩地的人都能說流利的英語。相比之下,大部分香港人日常生活交流大多都用中文(廣東話),雖然也夾帶不少英語,但大多都限於單個詞,而香港中英文相互之間的影響與痕跡沒有新加坡的深;而很多新加坡人的日常交流已經是用英語,其中不少新一代的華裔已經只說英文了,而新加坡華人用中文交過程中夾雜的英語表達已不限於單個詞彙了,而是一整段話。'中文英說'在某種程度上可是算得上是形象的描述了。
無怪乎很多報導都說新加坡華人中英文都說,不過中英文都說得不好。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新加坡都不算是一個理想之地。畢竟無論是夾雜英語思維的中文還是新加坡式的英文,都不是中英文學習者的目標。其實語言本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和載體,只要雙方都能相互領會,誰是標准,誰是權威已不再重要。只是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學習大部分人都能聽懂或者都很容易聽懂的『標准英語』或『標准中文』就顯得很有意義了。不過,從語言現象研究和鍛煉或提高語言聽力的角度來講,新加坡倒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很多人都不難發覺,在新加坡與人交談、辦事或者接受服務,在很多情況下使用英語所受到的『待遇』,要比使用中文的好一些。如果你能說標準的或者比較地道的英語,那麼所獲得的『尊重』也會更多。
由此想起一位長期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士對當下新加坡新一代華人的的描述與分析:『剪不斷,理還亂』。
一方面,新加坡是一個奇跡。新加坡人把一個沒有腹地和自然資源匱乏的小島用幾十年時間建成了一個具有高效行政體制的法治社會和經濟奇跡,繼承並發展了英國的文官制度與精英政治,建立起重商主義和實用主義的社會主要價值觀。的確,新一代新加坡人具有足以引以為豪甚至傲視群雄的資本,而表現出自己與其他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與眾不同,甚至『脫亞入歐』。另一方面,面對經濟全球化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中國)的飛速發展而自身優勢的逐漸喪失而感到憂慮。『在津津樂道於享受豐裕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又不得不面對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尷尬。豐裕的物質生活的背後是工作的艱辛,多元文化的生活卻不能帶來更多的好的藝術作品。面對同屬華語世界的香港、台灣乃至中國內地,新加坡人文蘊底的薄弱更是顯而易見。』
早期從中國漂洋過海到新加坡『討生計』的祖輩們,作為『過番客』還有『落葉歸根』的強烈願望,到後來新加坡獨立後建設國家的父輩們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轉變,再到現在新一代新加坡華人中國色彩的完全消除以及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優越感,對於他們來講,中國已是一個屬於他們祖輩故鄉的遙遠國度。的確,這本來無可厚非,再也正常不過了。雖然文化上講屬於同根同源,但事實上的差異與缺乏真正認同還是很明顯的。當以一口流利的新加坡式英語應對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同時,又要為『搭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順風車』而重新努力尋找華語文化傳統上的淵源,從而避免在新一輪經濟大潮中自身優勢的喪失及被邊緣化。個中的現象與原因,真的很值得人去深思。
2. 新加坡人為什麼說英語
雖然說新加坡有77%的華人,但是只有400萬華人
=
=
馬來西亞只有25%的華人,但馬來西亞華人有600多萬華人
所以搞清楚喔!我們的華人不比新加坡少
=
=而且我們馬來西亞比新加坡更注重華文教育,新加坡的華人都用英文為主
3. 新加坡都會說英語和漢語嗎
不是的。大多數新加坡人會講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和不怎麼標準的英語。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英語,包括華人。新加坡主要是馬來人,印度人和華人。主要語言是英語,閩南語,華語(就是中國的普通話),印度語,馬來語。
新加坡華人基本上都是中國政治歷史上某一特殊時期過去的,以南方一帶為主,所以華人普遍使用閩南語,那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普通話。使用繁體字為主。因為新加坡的政治和經濟需要,所以官方語言為英語。
(3)新加坡為什麼說英語擴展閱讀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53.5萬,其中337.5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2.7萬個「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有約163萬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
其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總人口561萬(2017年6月),公民和永久居民396萬。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類發展指數為0.901。
4. 新加坡的華人為什麼都說英語
因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啦
5. 在新加坡都說英文嗎
不是的~要看你周圍的人~新加坡人一般都是先說英語,但有時也說華語,他們的華語並不是很好,有些人只會說福建話。但是溝通一般都不會有困難,新加坡人群很雜~有新加坡華人,馬來人,中國人,尼泊爾人,菲律賓人,馬來西亞人,泰國。越南,這些人是最多的,新加坡的華人和馬來西亞人一般都會說華語,其實新加坡人講話通常是華語和英語參雜在一起,一兩個月一般都會適應的。我身邊的朋友好多都會講華語。他們和廣東人說普通話一樣。
6. 新加坡人說英語嗎
只要是以新加坡英語為標准,新加坡學生的英語成績可以提升得很高。這樣學校就可以調配更多資源在其他科目上,學生也可以把省下來時間和精力,用來學習母語和其他科目」。
文章全文如下:
最近,讀到兩位語言學家關於英語的教導、學習和使用的看法。一位是中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教授桂詩春,另一位是英國朴茨茅斯大學語言和地區問題研究學院的馬里奧•薩拉切尼博士(Dr
Mario Saraceni)。
桂詩春教授近日在接受廣州《新快報》專訪時,對中國當前瘋狂的英語熱表示憂慮,認為家長過早地把幼兒送去學英語,不僅不會達到目的,反而可能導致母語能力的下降,而在中國的語言環境下,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反反復復,也會學成「夾生飯」。
原籍義大利的薩拉切尼博士則在最新一期的語言學期刊《變化中的英語》(Changing
English)中,公開呼籲學習英語的外國人不應採用「女王英語」,同時敦促英國教師不要教外國學生說「女王英語」。
先談中國的問題。最近這些年,中國人學英語的瘋狂程度,可以說是已經不能用瘋狂這兩個字來形容了。這股熱潮,不僅造就了李陽那樣的「瘋狂英語」產業,還逼得一些英語能力不過關的大學生走上自我毀滅之路。尤有甚者,不少家長因為擔心孩子若不從小打好英語基礎,長大後可能「落後於人」,紛紛從幼兒階段狠抓英語。於是乎,把三四歲的幼兒送去英語補習班的有之,要求幼兒園強化英語課程的有之。
從理論上說,這些家長會這樣做也沒錯,因為人們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就是在孩童時代。問題是,中國並沒有英語環境,那些幼兒除了在幼兒園或補習班上英語課以外,在家裡沒有機會使用英語,在學校里跟老師同學交流也不講英語,跟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親人及鄰居交流更不可能用英語。即使是電視節目,也是普通話為主,頂多加上當地的方言,如果是少數民族地區則是本民族的語言,唯獨沒有英語。所以即使那些幼兒在幼兒園或英語補習班的英語成績都能考到特優,也會因為無法「學而時習之」,最終學了也等於白學。
對於中國當前的瘋狂學英語現象,持高度否定態度的桂詩春教授坦率地說:「現在很多家長都早早就讓孩子去學外語,反而忽略了中文的學習,這完全是一種思想錯位,其結果是導致孩子語文能力的直接下降。語文能力是學生的最根本的能力,它和理解能力有關,語文能力低下,連各科的文字題都看不懂,還怎樣提高學生的整體教育水平?」
我國的情況正好與中國相反,因為我國有相對而言可謂良好的英語環境,反而是母語環境是越來越不好。可是,為什麼這些年來,我國學生不僅母語水平下降,連英語水平也在下降呢?母語水平下降不奇怪,因為自1980年代以後,我國已經沒有純粹意義上的華校,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主要教學語言是英語,英語作為家庭用語和社會用語的比重也越來越大。既然如此,學生的英語水平應該跟著水漲船高,越來越好才是,為什麼反而下降了呢?按照鄙人的粗淺想法,關鍵就在於我們的英語環境跟學生在學校里學的和考試時考的課堂英語,並不完全一致。
英語是國際語言,它一來有早年的大英帝國和現在的美國的軟硬實力做後盾,也跟英語自身的易學特色有關。相對於法語、德語等其他印歐語系的語言,英文被認為較不嚴謹。
英語的不嚴謹,使之很容易被「污染」,再加上國際化的幅度和速度,也就促成了英語的在地化。一種是英語系國家之間的在地化,如美國英語、澳大利亞英語等,除了語法沒有什麼改變之外,詞彙和語音都有了不同於英國標准英語(即「女王英語」)的變化;另一種是非英語系國家或地區的在地化,最早也最著名的就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洋涇浜英語」,而最著名的例句就是「long
time no see」,但現在也已經登堂入室,升格成為標准英語的詞彙了。
英語在地化是一個普遍現象,全世界都如此,新加坡也不例外,而我國的在地化英語,就是所謂的新加坡英語,也就是Singlish。這才是新加坡的英語環境!最近有調查顯示,有高達61%的新加坡家庭用語的英語,但是相關調查並沒有說明這當中有多少是講標准英語的家庭,又有多少是講新加坡英語的家庭。不過,我敢相當肯定地說,講新加坡英語的家庭肯定會比講標准英語的家庭來得多,而且是很多。
新加坡人日常交際的英語是新加坡英語,並非標准英語。這就難怪學生們的英語水平不斷下降了。以我的大兒子為例,他和老師、同學、朋友之間的交流,不管是通電話、寫電郵、發SMS,甚至跟我互通手機簡訊、在facebook上留言,用的都是英語,幾乎沒有用華語(除了做作業),可是他的英語測驗、考試等等,每次都是險過剃頭!
相信我兒子的情況並不是特例,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新加坡人用來交際,包括維系各族人民感情的英語,是摻雜了英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還有各種方言詞彙的Singlish。在這樣的英語環境下長大的新加坡孩童,讓他們去學習標准英語,其實就跟學習一門新的外語差不多。
這個問題,恰恰就是薩拉切尼博士關注的重點。他認為,世界各地的英語使用者「切斷英語與其在英國的專制中心之間心理上的臍帶至關重要」,同時主張各地的英語教師應該根據當地的環境教授英語。至於使用英語的心態,也「並不是為了接近英語的『發源地』,也不是為了向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核心圈子的所謂優越性謙恭地表示敬意」。
倘若教育當局承認新加坡的英語環境的特點,同時認為這位英國語言學家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不妨考慮讓孩子們在做作業或考試時,特別是作文和會話的時候,多以新加坡英語為評分標准,少跟標准英語或「女王英語」打交道。至於說擔心他們不能掌握標准英語而無法跟外國人溝通,那大可放心,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自然會根據其使用英語的情況去學習各種各樣的專業英語,如商業英語、醫學英語等等。
基本可以斷定,只要是以新加坡英語為標准,我國學生的英語成績可以提升得很高。
7. 新加坡為何講英語
http://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News?aid=56886418&fromType=vampire
這篇文章講述了新加坡為什麼華人居多,卻仍然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在新加坡最好會講英文,要不然各方面都會很吃虧。
8. 新加坡為什麼講中文和英語
最重要的是新加坡人通常在日常生活中說中文,而媒體諸如報紙,雜志,電視用的是英文
9. 新加坡人是說英文的嗎
首先讓我引用某中國人在我國生活的經驗,他說:到了新加坡才知道,新加坡人一般都能說3種語言以上的。
我國早期是英國殖民地,傳統的語言政策是以英語為主,多數土生新加坡人深受英語教育影響,因此,一般都以英語為交談的語言。我國雖然是以華族占居多數,沿襲傳統,我國的國語為馬來語,華語和淡米爾語為官方語言,但以英語為主要的行政商業語言,也是我國各族群溝通的用語。
我國華族基本上還會說華語,由於社會環境和教育體制,年輕一輩,多數用英語交談。老一輩的國人,還有保留講方言的習慣。方言也融入我國其他族群的用語,自具本地特色。
修正網友的說法,泰國語只是泰國人使用,不是我國的社會用語,並不常用。
10. 新加坡說漢語的多還是說英語的多
來到新加坡,才發現華語沒有想像中的強大。所到之處的信息指示都是英語,措手不及的我在問路、咨詢上都遇到不少麻煩。華語和英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一同被列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而新加坡的國歌只有一個版本,那就是「國語」——馬來語版本。現在新加坡,以漢語為母語的家庭越來越少,學校也不重視母語教育。政府和各大企業都以使用英語為主,人們為了謀出路,自然重英語,輕母語,使英語一家獨大。
在新加坡,只懂漢語的人只能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流,無法進入上層社會,而只會「國語」馬來語的人則連在這個以馬來語為國語的國家中連日常生活交流恐怕都會很成問題了。
新加坡的語言政策可以分為英國殖民時期的「獨尊英語、放開其他」、獨立前後的「獨尊英語、多語並重」和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多語並存、英語獨尊」三個發展階段。目前其語言政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重國內各種族語言文化之閫的差異.以多語政策來謀求文化傳承、民族和諧與政治穩定;以英語的通用來掌握學習西方先進科技的利器,推動經濟繁榮和國際溝通,冀求建立對國家的忠心和認同。
在這樣的語言政策的制約和影響下,英語是實際上的國語.是社會的頂層語言,也是各種族之間的通用語言。
而在我看來,除了全球化下的英語普及,導致華語不強的更重要原因是新加坡華人主要來自福建廣東,語言以閩南語系、廣東話和客家話為主,國語本來就缺乏群眾基礎。由於政府只鼓勵講標准華語(類似中國的普通話),方言基本上只有在上了年紀的人和商販等中使用,已慢慢流失,這就使得華語毫無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