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如何蓬勃發展

新加坡如何蓬勃發展

發布時間: 2022-01-25 08:19:28

Ⅰ 新加坡是怎麼成功的

1992年新加坡實現經濟騰飛1965年8月9日,李光耀正式宣布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這時的新加坡地狹人多、人口密集,既無豐富的自然資源,也無雄厚的經濟基礎,經濟結構畸形單一。以李光耀為首的新加坡政府面對殘酷的現實毫不氣餒,發揮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的條件,以務實的態度,分析國內狀況和國際形勢,積極引進外資,制訂出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首先採取「進口替代戰略」,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初步建立了工業化基礎;第二,適時地轉向「出口導向戰略」,實現了經濟起飛;第三,審時度勢,調整、深化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工業;而後,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集中發展服務業。終於,新加坡從一隻弱小無援的小蝦成功地變成亞洲的一條蛟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成為新興的工業化國家。

Ⅱ 從地理位置和港灣情況,說說新加坡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有利條件:
一是地理位置: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東端,地理位置優越。
新加坡位於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馬六甲海峽,居於溝通亞洲與大洋洲、亞洲與歐洲和非洲的交通要道,連接了印度洋與太平洋。這裏海上交通發達,運輸量巨大,對新加坡經濟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為新加坡帶來高額收入。

二是港灣情況:新加坡港港闊水深,風平浪靜,屬於天然良港。
新加坡海岸線曲折、屬於赤道無風帶、風力較小,屬於優良的避風港,港口建造條件優越

不利條件: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資源不足,本國市場狹小。

Ⅲ 新加坡是如何發展歷程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梵文意為獅子城,又因國土小如星斗,故稱星洲、星島。新加坡國土總面積618平方千米,人口約有270萬,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這4369人。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1965年獨立後,立足本國實際,因地制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究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發揮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個有利因素,成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領土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在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同印度尼西亞相望,海峽長105千米,寬1.7千米,扼守著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 新加坡地狹人稠,資源貧乏,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國際航運、航空和貿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億噸以上,居世界前列,國際航空客運周轉量僅次於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為基礎,從鄰國大量進口各類初級產品,匯總、分級、包裝後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轉口貿易和航運業為主體的獨特經濟類型。 2、工業和技術服務中心 新加坡四面環海,以煉油和造船為核心的工業部門具有世界意義。全國建有五大煉油廠,年加工能力達4290萬噸,成品油出口額僅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造船業為傳統的優勢部門,不僅能修造繁多的各項船舶,還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鑽井平台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工業以製造業為中心轉向技木密集型部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電視傳真設備、按鈕式電話、光纖光纜、電腦化列車控制系統等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近年來,發展重點又轉向新科技園地的建設上,大力培養科技人才,發展尖端技術,以適應改革工業結構的需求。 3、投資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訊,政局的穩定,國民素質較高等特點,使外國資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經濟的騰飛。同時,各國銀行雲集新加坡,銀行總數僅次於倫敦、紐約和香港,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 就自然和歷史文化條件而言,新加坡並不具備發展旅遊業的突出優勢,但利用其適中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美化城市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簡化出入境手續,開展各種旅遊「外交」活功,從而吸引大量外國遊客旅遊及大批國際會議在新加坡召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新加坡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總之,新加坡利用本國特殊的地理條件,揚長避短,引進和運用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生產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一成功道路不僅為類似新加坡這樣的島國提供了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當然,由於新加坡在許多方面對外國依賴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

新加坡如何做到一代人發展到發達國家

不好意思,我想糾正一下而已;
新加坡不是發達國家,而是發展中國家。
新加坡確實在發展中國家之列屬於較發達的,但發達國家所要承擔的國際社會義務是完全不同的。許多國家雖然經濟發達,卻不願承認自己是發達國家;因為承擔義務必須投入相當大的財力、物力。
用一句俗話來概括:政府都是賊精賊精的,呵呵!

Ⅳ 二戰後新加波如何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經濟的.

二戰之後新加坡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這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
1945年~1962年 新加坡事實上是馬來亞聯邦(馬來西亞)的一個自治領,不是獨立國家。再加上當時馬來西亞國內政局混亂,共產黨人武裝活動頻繁,尤其是對新加坡的威脅很大,由此,新加坡從1948年,為了防範共產黨人的威脅,進入了長達12年的緊急狀態。這些政局的動盪,使得新加坡在這個時期經濟並沒有發展起來,雖然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真正的發展是得益於獨立後。1963年,新加坡的獨立後,為了應對周邊國家的潛在威脅,大力發展經濟,這其中,地理位置是新加坡的巨大優勢。
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最東端,扼守海峽要道。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因而新加坡就利用商船往來的優勢,大力發展國際貿易,以海運,金融,國際貿易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經濟。
60年代,70年代時候,歐美發達國也正在向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新加坡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其便利,成為了西方國家競先投資的主要對象,新加坡抓住機會,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取得飛速發展。
此外我還想多說點和地理位置關系不大的:新加坡非常注重人們的素質的提高,政府重視教育和培養人才,注重提高人民素質,這也就提升了國家的競爭力。
純手打的,給個最佳吧,謝謝。

Ⅵ 新加坡是如何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的

新加坡先利用其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港口業,然後利用其教育優勢,充分培養金融人才,做金融服務業。

Ⅶ 新加坡如何實現經濟高速發展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馬六甲海峽東口,赤道以北137公里,面積682.7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島和60餘個小島組成,總人口401.7萬,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萬,華族人口約佔77%。新加坡屬熱帶雨林氣候,常年炎熱,沒有台風、地震等自然災害,是一個難得的天然良港。

作為一個城市島國,新加坡沒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資源。1965年獨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臨一連串的內憂外患。對此,新加坡政府審時度勢,採取了走「工業化道路」的正確經濟發展路線。其經濟發展經歷了由獨立初期時的勞動密集型工業,逐步過渡到具有高附加價值的資本、技術密集型工業和高科技產業,進而發展到目前的信息產業等知識密集型經濟。從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開始逐步擺脫了僅僅依靠轉口貿易維持生計的局面,國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在1965年後的37年間(截止到2000年),新加坡經濟平均增長8%以上。2002年人均GDP為37401新元(約合20887美元)。如今,新加坡已發展成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運輸中心和國際貿易中轉站,世界電子產品重要製造中心和第三大煉油中心。

在面對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特別是遭遇今年全球經濟普遍衰退的情況下,新加坡為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提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思路,歸納起來,可稱三大戰略,既「高科技戰略」、「中國戰略」和「擴大腹地戰略」。

Ⅷ 新加坡是怎樣利用地理優勢來發展本國經濟,從而使其成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極其優越,地處馬六甲海峽東口,處在太平洋與印度洋的航運要道上,扼守「十字路口」的交通「咽喉」,加上其港口條件非常好,因此大力發展航運業和對外貿易,成為了東南亞各國貿易集散地,物產轉口中心,是僅次於香港的自由貿易港;新加坡還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發揮本國技術優勢,大力發展煉油業、船舶修造業、電子工業等新興工業;新加坡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城市島國,熱帶風光優美,城市環境潔凈,所以還大力發展旅遊業,成為世界「花園城市」.

Ⅸ 新加坡是怎麼開始發展的

新加坡不大,國土面積僅618平方公里,人口卻有217萬(1992年數據)。既無礦山又無農田;幾條小河最長的也不過15公里,而且無魚可捕,利用價值極小;飲水要靠馬來西亞提供。所以,當新加坡在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時,許多政治家和經濟學家都預言,沒有資源、沒有市場的新加坡將很難生存下去。然而,李光耀卻不氣餒。一上台便和他的同僚們分析新加坡的地理環境和當時的世界形勢。他們在仔細地研究了瑞士和以色列這兩個在人口和面積上與新加坡相似的小國經驗後,得出的結論卻相當樂觀:新加坡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又是天然的良港,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完全可以實現繁榮和強大。

當然,李光耀政府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加坡工業落後,僅限於對轉口產品的初級加工工業和為港口服務的機械、車船修理等小型工業,經過二次大戰日本侵略者的破壞,整個新加坡滿目瘡痍。

新加坡面臨幾乎沒有工業又缺乏發展條件而且人口密度高的困境,新成立的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解決就業問題。只有解決了就業,人民的收入才有保障,人民的生計才有著落;只有解決了人民生計,社會才能得以穩定,經濟發展才有保證。而要求得經濟的長足發展,則必須改變殖民的、畸形的經濟結構。由單一型經濟發展成多元化經濟結構。在這種認識下,李光耀政府推行以迅速實行工業化為主要內容,以多元化經濟為目標的經濟發展戰略。

1959—1967年為第一階段,經濟處於恢復階段。新加坡政府以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進口替代」工業為重點,以此來改變單純依賴於轉口貿易的畸形經濟結構,發展多元化的國民經濟,並藉以解決就業問題。

1968—1979年為第二階段,經濟處於擴張階段:新加坡由「進口替代」轉向發展出口工業化時期,也是新加坡經濟的起飛時期。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迫使新加坡政府在經濟發展戰略方向上作出新的選擇,實行「出口導向」方針,即利用外部經濟力量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以此帶動外貿、交通、通訊、金融等行業,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到1979年,李光耀執政已是第20個年頭。在工業化迅速發展的推動下,新加坡的國民經濟結構起了根本性變化。新加坡城市也從一個落後的殖民地都市變成了一個人均國民收入達8291新元,僅次於日本的聞名遐邇的新興工業國家。

1979—1986年是第三階段,經濟處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時期。7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處於滯脹狀態,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也競相走上工業化道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原有優勢逐漸喪失。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下,如果繼續以大量勞動密集型工業存在下去,勢必處於不利地位。審時度勢,新加坡必須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1979年7月,新加坡政府提出了為期10年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鼓勵發展技術集約型工業,採用先進技術以提高工業企業的技術層次,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對此,李光耀充滿信心,他認定:「新加坡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一定會成功。」

1980年是新加坡經濟發展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05億美元,人均收入達4600美元,這時新加坡經濟已被世界確認為戰後亞洲經濟奇跡之一。1981年新加坡政府根據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十年經濟發展計劃」,新加坡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雖然有石油危機的沖擊,新加坡經濟仍取得一定的進展,並且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出現經濟衰退時,新加坡的發展是首屈一指的。

Ⅹ 新加坡是如何迅速發展的

1、新加坡在1970年的時候開始發展經濟,10年時間就發展起來了.
2、在80年代的時候,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之一.
3、新加坡靠高科技,高技術水平的人才,港口和金融發展起來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1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5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8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6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5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