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新加坡如何成為智慧國家
Ⅰ 想成為AI人才的學生出國留學新加坡好在哪如何評價新加坡留學條件
我已經提交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碩士——人工智慧專業所需的相關申請資料,這門專業的新一輪申請渠道在今年1月1日至3月15日期間開放,還沒提交申請的同學記得把資料提交到新國大的研究生入學申請系統上。
之所以會選擇留學新加坡,除了新加坡安全性高、教育資源豐富等因素之外,更是因為這個國家不僅把自己打造成了「花園城市國家」,甚至沖頂全球最安全、最智慧國家矩陣。作為最早推行智慧化國家之一的新加坡,非常重視AI人才培養:Element AI《2019年全球AI人才報告》調查顯示,新加坡AI人才領先於大多數國家,每10萬人就有5位AI會議作者。而我申請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同樣十分重視人工智慧人才對於當今時代的重要性,除了正在將現有的互動和數字媒體研究所轉型為智能系統研究所之外,計算機學院所開設的計算機碩士——人工智慧專業能夠把我們培養成專業的AI人才。
通過新國大的官網以及研究生項目官方公眾號NUS Masters Programmes發布的課程介紹,我發現計算機碩士——人工智慧專業通過開設包含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在內的緊跟時代發展的專業課程,能夠教會我智能系統的計算基礎和原理,我可以掌握包含計算機視覺、機器人技術在內的AI主要應用領域的最新技術。此外,這門專業可以讓我從授課、論文兩個結構中選擇1種來完成學業,我目前的打算是選擇與一名教員密切合作,完成一篇為期一年的研究性論文。
Ⅱ 有誰文采較好 又對新加坡有所了解 幫忙寫個100多字關於新加坡一些介紹 , 我想放在ppt的開頭
新加坡(Singapore/Singapura)是舉世聞名的花園國家,整個國家經過精心規劃,宛如一座精緻的大花園,放眼過去,處處繁華似錦,綠草如茵,連續數年被聯合國環境開發署評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
新加坡目前是亞太地區僅次於日本的第二發達國家,人均GDP已居世界前5位,為亞太的金融、貿易、旅遊、高科技中心。新加坡的自由港地位、世界級的基礎設施、完善的法制、良好的治安、優美的環境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投資及人才,國家整體競爭力名列世界第三位。
新加坡屬英聯邦國家,語言以英文為主,英語是政府、學校、公司等社會各階層的通用語言,是亞洲唯一的英語國家。而作為占人口80%的華人,其母語—華文也被很好保存。因此,一般上新加坡人都具備雙語能力,這在當今世界全球化,日益頻繁的東西文化、經貿交流中顯得左右逢源。
作為缺乏自然資源的島國,新加坡主要依賴優秀的人力資源,知識創新來推動本國的經濟、文化發展。而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根本途徑。因此,精明的新加坡政府異常重視教育,從幼兒學前教育到中小學再到大學、科研機構,政府都投入巨資加以扶持,務必使其在硬、軟體上達到世界一流,並採取開放、國際化的教育政策,網路世界各地人才、學子,為其所用,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的風氣。目前新加坡已發展成為充滿活力的智慧島國,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教育中心和知識創新中心。
Ⅲ 西方媒體為什麼不敢罵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
西方媒體為什麼不敢罵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
全世界都在注目新加坡。雖然李光耀過世的假消息一時間鋪天蓋地,但新加坡總理公署及時辟謠,表示老爺子依然在醫院,情況不容樂觀。
這位堪稱20世紀最重要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政治家,把一個小小的城市國家,治理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一,和各大國倚重的重要政治力量,李光耀的智慧不得不令人佩服。
俠客島(ID:xiake_island)想起了十個月前推送過的一篇舊文,談了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如何對付不懷好意的西方媒體的具體做法。從這些與西方媒體的過招中,可以見到李光耀的智慧和性格。
舊文重溫,一起祈福這位三十多年前引導中國認識世界的老爺子。
如果我們不站起來回應外國媒體的抨擊,新加坡人民,尤其是記者和學者們,便會相信自己的領袖不敢辯駁或辯不過人家而不尊重我們。
——李光耀
如果你常讀國際新聞(包括大環球時報!),對於新加坡這個國家恐怕印象會不錯。花園城市,經濟發達,金融中心,街道干凈,人民生活幸福,官員清廉……總而言之就是,一個高大上的國家。
如果你英文夠好,即使翻遍西方主流媒體,恐怕也找不出幾篇批評新加坡的文章。
問題是,新加坡真的好到沒有缺陷了?西方媒體那麼擅長質疑政府,怎麼會放過這樣一個「有民主,無自由」的國家?總理一當30多年,過了幾年換兒子繼續當,這么一說,看上去和朝鮮差別也沒想像中那麼大嘛。
其實,媒體對於新加坡的批評,非不想也,乃不敢也。之所以不敢,是因為李光耀從他執政起,就開始了和媒體孜孜不倦的斗爭。而劍橋大學畢業,在英國拿到律師執照的他,從來不靠嘴巴斗爭,而是在法庭上、禁令中,讓媒體付出慘痛代價。
真的,和李光耀比起來,那些和他打過架的媒體,只能用「太年輕,太簡單,有時還有點幼稚」來形容。
掌控國內媒體
要知道,自新加坡1965年建國之後,從來沒有反對派對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動黨有過任何威脅,在議會的80多個席位里,反對派好的年頭也只能拿2、3個。總理嘛,李光耀當了31年,交給了手下親信繼續當,過了幾年兒子李顯龍接任……
把政治對手都收拾的服服帖帖,遑論散兵游勇的媒體。
李光耀旗幟鮮明地表示,他根本就不信「新聞freedom」那一套。在1959年第一屆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大選前,面對仇視該黨的英文大報《海峽時報》,李光耀公開威脅說,如果贏下大選,「必會跟他們算這筆賬」,「《海峽時報》編輯部人員將會抱頭鼠竄,跑到吉隆坡去,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結果呢?30多年後,李光耀不無得意的回憶道,「我們在大選中告捷。《海峽》的東主和高級編輯一並遷移到吉隆坡」。1965年,該報遷回新加坡後,轉而支持行動黨,但李光耀「並未因此而對它稍微敬重」。
那時候新加坡亂啊,離花園城市、金融中心還有差不多一百年的距離,街道是臭的,河是臭的,甚至整個GDP的20%,竟然都來自英國駐軍。各種各樣的政治派別都在暗流涌動,通過控制媒體來傳播觀點,這在二戰之後的國際格局中,是一種後殖民主義和現代主義摻雜的復雜狀況……如果你讓我說人話,那就是新加坡有很多「美分黨」。
對於這些「美分黨」,李光耀基本就沒客氣,連嚇唬帶談話,進入他視野的基本都被擊退。就這樣,他還不滿意,決定從制度上毀掉持不同意見媒體存在的可能。
1977年,新加坡通過立法,禁止任何人或受其任命者持有報刊超過3%的普通股權。這個誇張的比例,自然會導致報紙沒有任何人可以說了算,也沒有任何資本可以掌控之。除此之外,還設立了特別股票「管理股」,部長有權決定哪些股東可以獲得管理股。
誰獲得了管理股?精明的李光耀,把它們分給了本地的四大銀行,這些純粹利益驅動的第三方,才沒有興趣理會「西方新聞freedom」這回事,讓他們當股東,和讓政府當股東區別不大……
「西方制度容許富裕的報業巨子決定選民每天該閱讀些什麼,我卻不吃那一套」。李光耀根本沒打算掩飾。
馴服西方媒體
對付國內媒體只是小試牛刀,馴服來自西方的主流媒體,才顯示出了李光耀的過人之處。
作為一個英文是官方語言之一的國家,吸引了大量西方投資的國家,曾經一貧如洗被馬來西亞趕出了家門後不知怎麼辦的國家,西方媒體以為,新加坡又是他們遇見過的那種後殖民地。於是,批評報道紛至沓來,針對李光耀這個長期執政者的批評也不少。
律師出身的李光耀,在1986年決定,對涉及新加坡內政的外國報刊,執行限制銷量或發行量的法令。這裡面有著一個劍橋一等畢業生的精明:首先,這些報紙沒有被封禁,而是減少了銷量,至於減少到多少,那呵呵;其次,你做涉及新加坡政治的報道也沒關系,只要你願意原文照登我的答復信,那還是好同志,只是,你敢登嗎;再次,銷量給你砍下來是沒錯,但是我沒說讀者不能復印你們的文章啊,所以你們的閱讀量有可能還是很高的嘛。
第一個撞槍口的是著名的《時代》周刊。在報道了一名反對黨議員的新聞後,李光耀的新聞秘書去信更正報道中不符事實之處,當然啦,人家沒登。然後《時代》的銷量被從18000本一路砍到2000本。8個月後,答復信原文照登。
《時代》雜志「聽話技能」get。此後,很多西方媒體都get了這項技能,比如《經濟學人》、一些主流通訊社等等,有好幾家還付出了數十萬美金的學費。
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是《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犯的事就按下不表,總之呢,新加坡政府1987年把它的銷量從5000減到了400,然後一向愛對他國表示遺憾的美國國務院就表示了遺憾。
有政府撐腰,《華爾街日報》本該舒服點,但李光耀可不是吃素的,對美國國務院也表示了他的遺憾,於是對方沒再插嘴。
隨後,《華爾街日報》表示,願意「犧牲賣報收入」,拯救那些想讀本報而不可得的讀者,免費為其派送。道德感爆棚有沒有?李光耀也來了個道德感爆棚的回復:可以,但報紙上不能有廣告,以證明動機純良。
《華爾街日報》灰溜溜的表示不接受,辯駁說這樣會造成額外的開支和時間安排的問題。李光耀立刻在道德爆棚基礎上,將人類道德提到了新的標桿:新加坡政府來出你們額外開支的一半。
該報拒絕後,再未回應。
最為精彩的則是李光耀大戰《泰晤士報》。那是1990年,該報一位記者發文指責李光耀本人,說他治國不當,「瘋狂地決意阻止任何人在他的王國里違抗他」。既然指向了他本人,那自然要親自應戰,於是寫信給這位叫萊文的記者,邀請他在倫敦來場「現場直播的電視辯論」。
對方第一波認慫的理由是,沒有電視台會感興趣。李光耀怎麼會讓這種事發生呢,他早就聯系了BBC的主席,答應騰出半小時給這場辯論。
對方第二波認慫的理由是,你在報紙上被罵的就應該通過《泰晤士報》作出回應,不能換媒介啊。於是李光耀立即去信表示,你不能跟我當面對質真遺憾啊,《泰晤士報》沒登。
於是李光耀買了《獨立報》買下半個版的廣告位,把這封信等了出來,並在BBC接受采訪說,「在我的國家,提出指責的人如果不肯面對他所抨擊的對象,就什麼都不必說了。」
那個記者就真的再也沒寫過任何關於李光耀或者新加坡的文章呢!
李光耀的一句話講的頗為語重心長:「如果我們不站起來回應外國媒體的抨擊,新加坡人民,尤其是記者和學者們,便會相信自己的領袖不敢辯駁或辯不過人家而不尊重我們」。
西方歷史上曾經形成報刊的四種理論,其中的自 由 報刊理論到今天依然對世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在面對這些媒體的時候,基本沒有還手之力,只好隔空開罵,收效甚微。
站在東方一個小國的李光耀,歷經半世紀國家飄零,發展之艱辛,早就形成了強大的內心。與那些只會對罵的國家不同的是,接受過西方專業法律訓練的他,能把這些問題轉化成具體的法律問題,也能在道德上,通過鑽研對方的缺點,有的放矢。
李光耀說,報刊的擁有者和記者們,不具有想登什麼就登什麼的許可權,因為與新加坡的部長們不同,他們不是民選的。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具有對政治指手畫腳的權利。
同樣面臨不懷好意的西方媒體,中國不妨從李光耀應對策略中尋找一些智慧。
文/司徒格子
Ⅳ 新加坡為何能成為教育界的第一
新加坡是一個面積不大、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所以新加坡人深知教育才應該是本國的第一資源,這也是新加坡成為亞洲教育楷模的重要原因。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的一項教育素質全球排名中,新加坡連續兩年名列榜首。
這項報告號稱全球最大規模的教育排行榜,針對72個國家的540000名15歲學生進行調查,考察重點傾向於科學、閱讀、數學和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OECD教育主管曾表示,排名的用意是讓更多國家,可以比較自己與世界領先國家之間的差距,而新加坡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很高的識字率,表明這對教育發展作用巨大。
在新加坡,每個孩子都可接受至少十年的國民教育:六年小學教育以及四年中學教育。
全方面的教育體制
新加坡中小學除了注重課本知識的教授,道德教育、創意訓練及獨立的思考方式,也是新加坡國民教育的重點。
作為教育水平最高和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富有彈性,不僅從英國教育體系中繼承了符合本國情況的部分,並將多元化的文化元素融入基礎教育之中。
同時,注重人格的培養,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個人潛能。
多元化的語言教育
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國家,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的是雙語教育政策英語為共同必修語言,各民族的學生需學習母語。同事根據學生民族和語言,配置不同的課程及適應的教材。
在小學階段,學生可以根據本身的母語、數學和科學程度選修適合自己的學科課程。
中學三年級,學生至少要選修一門其他課程,以適應將來修讀文科、理科、商科或工藝科。
推廣信息科技教育
為打造智慧國家,新加坡教育部大力推廣信息科技教育,從中小學開始強調計算機技術尤其是編程能力的重要性。
現階段已經有部分學校開設了編程與程序設計的課程,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修。
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推出的「CODE@SG」計劃,就是通過一系列活動鼓勵學生學習電腦編程和計算思維,藉此啟發年輕人對科技和數碼媒體的興趣,培養未來的科技專才。
Ⅳ 新加坡政府在哪一年公布了「iN2025」戰略
2014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的10年計劃。這份計劃是之前「智能城市2015」計劃的升級版。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中國區副司長劉本瑋告訴本報記者,「這是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藍圖,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個智慧國。」
Ⅵ 新加坡新電子系統顧問有限公司實力如何,可以做智能化專項設計嗎
新加坡新電子系統顧問有限公司(NES),1994年成立於新加坡共和國,2003年成立中國區服務中心,公司成立17年來,一直專業從事建築智能化(弱電)領域服務,公司致力於成為綠色智能建築顧問設計服務提供商,主要從事智慧城市整體規劃、建築智能化與建築節能服務,包括建築智能化及建築節能方案咨詢、規劃設計、相關軟體的定製開發與技術支持服務,在LEED認證和國家級數字社區示範工程申報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公司立足珠三角,覆蓋華中,輻射全國,力爭做到全國高端智能建築服務領跑者。
新加坡新電子系統顧問有限公司和中南建築設計院、廣東重工建築設計院合作,成立了專業的智能化設計研究所,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智能化設計及顧問工作,包含專項智能化設計和深化設計。同時還可以提供建築節能服務。
Ⅶ 新加坡政府在哪一年公布了"in2025"戰略
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個智慧國
2014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的10年計劃,「這是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藍圖。這份計劃是之前「智能城市2015」計劃的升級版。
Ⅷ 新加坡靠什麼實現「智慧國家2025」計劃
新加坡靠什麼實現「智慧國家2025」計劃
成立於1965年8月9日的新加坡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面積只有716.1平方公里。正是這個年輕的國家最先描繪出智慧國家戰略。
良好的產業基礎
新加坡在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方面一直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其所擁有的裕廊工業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
充足的人才儲備和專門的管理機構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科教事業最為發達的國家,它的經濟競爭力在世界上連續四年排名第一。但是,新加坡沒有滿足現狀,而是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據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相關官員介紹,作為政府首席信息官,IDA不僅負責政府資訊通信總體規劃,還在資訊通信項目管理和各種系統執行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為政府制定IT標准、政策、指導方針和實施流程的監督,並且對重要資訊通信基礎設施進行安全管理。
健全的法律體系
據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相關官員介紹,新加坡一向注重加強信息化建設來推動國民信息素質的提高和數字鴻溝的消除。從1997年開始,新加坡啟動「Singaporeone」,鼓勵市民和政府上網,並以90%的家庭擁有CableModem以及ADSL寬頻網路作為目標。在注重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新加坡政府也十分重視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先後出台了《濫用計算機法》和《電子交易法》及相關指南。《濫用計算機法》於1993年出台,1998年進行了修訂。制定該法的目的,據介紹,一是為了應付日益嚴重的計算機犯罪及其嚴重後果,對其加重處罰。二是予以補充以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與該法配套,政府制定了《信息安全指南》和《電子認證安全指南》。《電子交易法》為電子交易提供了一個法律構架,將得到各國承認和有效解決電子糾紛。
Ⅸ 新加坡為什麼這么恨中國
這么多答案都是避重就輕
新加坡的經濟靠馬六甲海峽盤活
中國石油85%以上靠進口,來自非洲和中東的石油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中國的石油儲備(33天)遠低於國際標准(90天),如果石油進口被切斷(比如開戰敵方控制馬六甲海峽),那麼天下大亂
中國極大發展海軍勢力就是為了保證南海資源和海上石油進口,並且非常想通泰國的克拉運河,避開馬六甲海峽,一旦克拉運河通航,新加坡經濟將萬劫不復,這觸動別國利益的事人家能給你好臉色看么。
當然新加坡親美也是在東南亞立足的關鍵,既然親美,與中國自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利益、政治上的不調和。
Ⅹ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新加坡是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
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 。
(10)德媒新加坡如何成為智慧國家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發展帶來的啟示
新加坡以「小國之軀」走出一條「大發展之道」,其中蘊涵了深刻的哲理。值得深刻領悟的是,李光耀帶領新加坡人民走出了一條符合新加坡國情的獨特的發展道路。
李光耀曾說,新加坡沒有刻板地模仿當時風靡一時的社會制度,而是堅持維護社會秩序、為人民提供教育、維持睦鄰友好關系、厲行法治、增強投資者信心。在他看來,只要堅持做到這幾點,國家就沒有道理不發展。
實踐證明,新加坡之路是成功的。李光耀創立的制度立國、人才強國之道,多有可圈可點之處。他曾說:「不論採用什麼制度,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實行這個制度的人的素質,因為他們將決定要建立一個怎麼樣的社會和怎麼樣使人民各盡所能。」
看重人才,吸引人才,讓「最優秀的人才做了最優秀的工作」,成為新加坡成功的秘訣之一。於是,作為世界上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原本很可能是個全球經濟打噴嚏就跟著感冒的國家,但卻每每憑借驚人的智慧顯示了強大的「免疫力」。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每一次全球或區域性的經濟危機沖擊都未能將新加坡擊倒。每一次全球性的產業轉型,新加坡又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總會在一些領域先走一步,處於領先地位。
從獨立初期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到高技術產業,從代加工到化工、煉油中心和金融中心,新加坡每一步都踩到點子上,踏在實處。
進入21世紀以來,新加坡繼續運用李光耀執政時期積累的經驗,與時俱進,堅持開放,不斷加強與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貿關系,鞏固了其在亞太和世界經濟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可以說,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為眾多正在發展道路上奮力前行的新興市場國家,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他的名字也將為世界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