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哪個民族統治
『壹』 新加坡的民族是什麼
新加坡共和國通稱新加坡,舊稱為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以新柔長堤與第二通道等橋梁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比如裕廊島、德光島、烏敏島和聖淘沙等。
自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在40餘年內迅速轉變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宗教、多元語言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自然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是全球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並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截至2013年,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和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工業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在重工業方面,主要包括了區內最大的煉油中心、化工、造船、電子、生物制葯和機械等,擁有著名的裕廊工業區。新加坡在綠化和保潔方面的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的美稱。
http://ke..com/link?url=3V7w2Gz6odR14LDRe4dhh-XJpDpv6YPtJbjszHkuP1AW-uQPJVcCeaUIxFiJP2Je
『貳』 新加坡這個國家是怎樣建國的有多少個民族
新加坡古稱淡馬錫,8世紀建國,當時稱「Singapura」,1350年遭印尼爪哇一王國侵略,18~19世紀為馬來亞柔佛... 1965年8月9日獨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李光耀為總理。
『叄』 新加坡以前是哪個國家統治的
國家簡史:傳說在遠古時代,亞歷山大大帝的後裔烏塔馬王子在海上航行時,船被暴風雨刮到現在的新加坡島上,在島上,王子看到一頭怪獸,渾身赤紅色,頭部的毛黑亮,胸前還有一撮白毛。隨行人員告訴王子這是獅子,王子便把這個不知名的小島稱為"新加普拉",也就是獅子的意思,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新加坡古稱"單馬錫",18到19世紀是馬來西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9世紀時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成為英國在亞洲的重要貿易港口和軍事要塞。1942到1945年,被日本統治,並淪為日本的直轄殖民地。1956年6月成立自治邦,實行內部自治。1963年9月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在李光耀的帶領下,脫離馬來西亞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肆』 新加坡到底是一個什麼體制的國家,是民主國家還是獨裁國家,這亞洲真亂
議會制共和制
根據憲法,新加坡是一個類似於英國的單一制、議會民主制國家.
國家元首
新加坡的政治體制追隨的是英國的威斯敏斯特體系,因此總統是國家元首,只擁有象徵性的權力。在1991年以前,總統由議會任命。1991年憲法修改後,總統由民選產生,任期6年。修正後的憲法也賦予總統更多的許可權,包括否決所有可能危及國家安全或種族和諧的政府法案,在總理的推薦下任命內閣官員和部門首長,以及啟動腐敗調查程序。但是總統在採取這些行動前必須首先咨詢總統顧問理事會(Council of Presidential Advisers)的意見。
新加坡歷史上的首次總統民主直選於1993年8月28日舉行,當選者為王鼎昌。現任總統塞拉潘·納丹是於1999年經選舉上台的第六任總統。
總統顧問理事會是1991年憲法修正案所建立的機構,憲法明確規定,總統在動用任何權力之前必須首先咨詢該理事會的意見。該理事會由6名成員組成,其中2名由總統本人任命,2人由總理推薦任命,1名由最高大法官推薦任命,還有一人由主管公務員的公共服務委員會主席推薦任命。現任總統顧問理事會主席沈基文是淡馬錫控股的董事,他在總統無法行使元首職責時代理元首行使職責。在總統顧問理事會主席也不能代理元首職責時,由國會議長代理行使。
議會
新加坡擁有一個一院制的議會,其中大多數成員由平均5年一次的民主直接選舉產生。議會與總統構成了完整的新加坡立法機構。議會中的多數黨黨魁將獲總統任命為政府總理,然後再由總理推薦內閣部長和部門首長,經總統任命後組成內閣與政府。政府對議會負責,並接受議會的監督與質詢。一屆議會(以及政府)的任期最長為5年,但是總理可決定提前解散議會,舉行大選。大選必須在議會解散後的3個月內舉行。
議會議長在議會首次召集開會後選舉產生,當總統和總統顧問理事會主席均因故無法行使國家元首職責時,將由議會議長代為行使職責。
現有的議會共有94名議員,其中包括84名選區議員(Constituency Member of Parliament)、1名非選區議員(Non-Constituency Member of Parliament)以及9名官委議員(Nominated Member of Parliament)。由於長期以來人民行動黨主宰了議會,1991年修正後的憲法規定,議會內必須有至少3名反對黨議員,如反對黨議員未達法定人數,必須由政府委任得票最高的反對黨議員進入議會(見下)。
目前在94名議員中,只有3名反對黨議員,其中2人是單一選區議員,另一人則是政府根據選舉法律所委任的得票第三高的反對黨候選人。批評者認為人民行動黨擁有了議會的絕對主導權,使得權力制衡受到破壞,反對黨根本無法發揮監督作用。但是新加坡政府則指出,絕大多數的人民行動黨議員都是直選產生,而且法律已經努力保障議會中有反對黨的聲音存在。
內閣
內閣成員由總理從政府部門首長中選出,內閣由總理負責,設2名副總理。1991年李光耀下台後設內閣資政,由李光耀擔任;2004年吳作棟下台後,李光耀繼續留在內閣內擔任內閣資政,而吳作棟則出任國務資政。國務資政與內閣資政的位階高於副總理。由於現任總理李顯龍是內閣資政、前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之長子,兩人同在內閣中工作也引起許多人的批評。
內閣成員同時也是議會議員,其中多名內閣成員兼任多職(如李顯龍擔任總理,兼任財政部長)。
『伍』 新加坡原屬於哪個國家
新加坡原來屬於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1965年獨立。
8世紀新加坡屬室利佛逝;14世紀始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8-19世紀屬柔佛王國。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侵佔;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新加坡共和國,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拓展資料:
1819年,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42年日軍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與星洲,日本戰敗後,1945年9月,英軍回到了新加坡,1959年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
『陸』 新加坡包含哪些民族
新加坡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民,除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四個主要種族外,還有其他少數民族,被稱為「世界人種博覽館」。其中,華人人口占總人口的75%,馬來人人口占總人口的15%。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據為553.5萬人,其中337.5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52.7萬人屬於「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相當多,約163萬人。外來移民的不斷湧入,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語言、文化、風俗與節慶。異族通婚及融合不僅造就了新加坡社會的多元化,更賦予了它豐富多彩的文化。兼容並蓄的文化為新加坡增添了無限的魅力。
(一)華族
華人的祖先移民新加坡有悠久的歷史。據中國古籍記載,在唐、宋時期,已有中國人到新加坡從事經貿活動,其中不少人已定居於當地。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末的信訶補羅王國時期,新加坡的經濟極為鼎盛,從各方來的商賈不可勝數。元朝政府不僅承認該國,並與之互派使節,兩國人民貿易往來甚密,定居新加坡的華人與日俱增。中華文化習俗也深深地影響著新加坡的生活形態,如歡欣的農歷新年,祭奠先人的清明節和傳統祭祖普度的中元節等。
峇峇娘惹(或稱海峽華人/僑生)是指15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淡馬錫(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移民和馬來女性所生的後裔,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這些唐、宋、明後裔的生活、文化和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而形成了不同於中土文化的娘惹文化。華人不但加速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還帶來了豐富的華族舞蹈文化。
華族舞蹈
『柒』 新加坡分民族么還是分什麼血統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居民的人種源流復雜,有亞洲、歐洲等五大洲源流,所以被稱為「世界人種博覽館」,但它的主要居民由中國血統、馬來血統和印度血統的人所組成。根據1993年年中預測,在全國287.38萬人口中,華人為222.86萬人,佔77.5%;馬來人為40.76萬人,佔14.2%;印度人為20.41萬人,佔7.1%;其他種族3.35萬人,佔1.2%。
1、華人
華人的祖先移民新加坡已有悠久的歷史。根據中國古籍的記載,在唐、宋時期,已有中國人到新加坡從事經貿活動,其中有的人已定居於當地。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末,信訶補羅王國時期,新加坡極為鼎盛,從各方來的商賈不可勝數。元朝政府不僅承認該國,與之互派使節,且兩國人民貿易往來甚密,定居新加坡的華僑日增。
中國人大量移居新加坡是19世紀中葉以後的事。1821?1931年的110年間,新加坡人口由4727人增加至55.77萬人,其中,華人由1159人增至41.86萬人,增長了360倍。直到1931年,在新加坡總人口中,入境移民佔了61%,在當地出生的人口僅佔39%。
目前,華人在新加坡經營的經濟活動和從事的職業幾乎無所不包。舉凡農漁業、製造業、建築業、採掘工業、水電公用事業、交通運輸與通訊業、批發與零售商業、對外貿易與餐旅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等,都有華人的資本與勞動。華人在當地各個經濟部門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是當地民族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戰後,特別是新加坡獨立以後,廣大的新加坡華僑都把新加坡作業自己的家鄉,在那裡落地生根,自願地選擇了新加坡的國籍,成為新加坡的公民,成為新加坡民族的組成部分。
2、馬來人
馬來人是新加坡的第二大民族。屬於蒙古人種,身材不甚高,膚包淡褐。
馬來人也不是新加坡的原住民。目前的馬來人大都是世世代代早已居住在新加坡的近現代馬來人(其中亦包括極小部分的原始馬來人)的後裔,其先人移殖到新加坡比華人、印度人早,有的已達幾十代。
馬來人的入境運動,按其時間的先後和出發地不同,大體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元前2500年至1000年間,原始馬來人的祖先從亞洲中部地區移入馬來半島。第二部分是公元7世紀以後到現在為止,從南面的印度尼西亞諸島(如蘇門答臘、爪哇等)移入,稱為近、現代馬來人。1830年前,馬來人是新加坡最大的民族。之後,其人數被華人超過,成為第二大民民族。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馬來人主要是從事農業,種植椰子、橡膠、胡椒、甘密、木薯、水果等作物,也在沿海捕魚。新加坡獨立後,他們大都參加當地經濟、文化教育等現代化建設,為新加坡的經濟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3、印度人
新加坡人口統計中的「印度人」,是包括具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這些南亞次大陸人種的血統並已取得新加坡國籍的人。其中,以印度人後裔為主體,所以行文上統稱「印度人」。它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民族。印度人何時開始移居新加坡不詳。12?14世紀「信訶補羅」王國就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印度人大量移往新加坡是19世紀20年代以後的事。因為這時印度及新加坡都淪為英國殖民地。印度是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英國用其宗主國的勢力,從擁有大量失業人口的印度尋找勞動力供應來源,把大量破產農民、士兵、犯人遷移到新、馬,從事開墾原始森林,興建港口、碼頭、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以及開辟種植園的苦役。於是,新加坡的印度人逐年增多:從1821年的132人增至1931年的5.08萬人,110年間增長了383.8倍。據1947年的人口調查,新加坡的印度人共有6.9萬人,其中,土生的印度人只佔36.3%,新入境的卻佔了63.7%。到1993年中,新加坡的印度人為20.41萬人,比1947年增長了195.8%。在19世紀以後進入新加坡的印度人,除了開墾叢林,在種植園做工外,還被役使去修建公路、港口、碼頭、橋梁等。到1900年,幾乎所有新加坡、馬來西來的鐵路,都是由印度人勞工修築的。隨著新加坡社會的發展進步,印度人受教育的機會增多,印度人已走進新加坡的各個經濟領域,不少人當了工程師、醫生、教員和律師,有的進入工、商、金融、建築行業界,有的躋身政界及軍警部門。印度人雖由若干個民族組成,但以來自南部印度的泰米爾人多最多,所以泰米爾語就成了印度人的代表語。在新加坡,既有泰米爾文小學,還有泰米爾文報紙等。
4、其他種族
在新加坡人口統計中,常列有「其他」一項,它包括了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大洋洲人、其他亞洲另家(如日本、泰國、菲律賓等)的人以及歐亞混血種人等等。當中,既有已取得新加坡公民權資格的,亦有純屬外僑的。1993年,「其他」一項的人口為3.35萬人,雖然佔新加坡總人口的1.2%,但這部分人大多是新加坡的大銀行家、大工廠主、商業企業主、跨國公司的負責人或代理人,他們在新加坡擁有的經濟實力遠遠超過其人數的比重。
『捌』 新加坡人是什麼什麼民族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類發展指數為0.901。
『玖』 新加坡人的四大民族
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色為新加坡增添了無限的魅力。而不同文化並存成為密不可分的社會整體,更令人嘆為觀止。新加坡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民,除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四個主要種族外,還有其他少數民族。在新加坡可以駐足每個文化街區,感受最直接的民族文化。 新加坡的華人佔新加坡人口的74.1%,分成近10個不同的籍貫。他們大多數的祖先來自中國南方,主要是海南、福建和廣東省。新加坡的福建、潮州和海南籍貫總共佔新加坡華人的四分之三。其餘四分之一主要是廣東、客家籍貫以及其他籍貫。中國南部福建省方言族群是最早移民新加坡的華人族群。現在的福建籍貫的新加坡華人佔了總數的41%。潮州籍貫佔了約21%。而廣東籍貫的則佔新加坡華人總數的15%。客家籍貫佔11.4%,其餘主要是海南籍貫。
中華文化最能表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這種觀念在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中繼續保存。家祖宗舍的創立,可以維持鄉黨友愛的互助精神。華人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時髦的華裔新娘在婚禮中端出一隻小小的瓷製茶杯給新郎的父母,當公婆從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時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納到這個家庭。
峇峇娘惹(或稱海峽華人/僑生)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和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淡馬錫(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移民後裔。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數在唐宋時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沒有來源證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明朝移民後裔。這些唐宋明後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新加坡新傳媒8頻道在2008年末推出《小娘惹》作為台慶大戲,內容從30年代展開,橫跨70年,直到現代。此劇帶出古代足不出戶的娘惹們在家庭為了爭寵而產生一系列的明爭暗鬥,並以峇峇娘惹文化精緻地帶出整部劇的故事。 印度人是新加坡的第三大種族,佔新加坡人口的9.2%。有趣的是,今天的新加坡是海外印度人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大多數印度人是1819年後移民過來的。最早的移民者包括眾多短暫停留的工人、軍人和囚犯。最後形成印度群體是在20世紀中葉。新加坡的印度人幾乎來自印度所有主要種族,其中最大一部分來自印度南部。在新加坡的印度居民中有58%由源自泰米爾人祖先的印度人組成,少數印度人種包括馬拉亞利人、旁遮普人、信德人、古吉拉人等。
印度的文化與他們的宗教思想關系密切,無論文學、藝術、舞蹈,都含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儉朴,但對於廟宇的建築則非常講究,各種的雕塑都精緻無比。 印度人的婚禮在廟里伴著宗教的聖歌和禱告舉行,顯得十分肅穆。新娘身上包裹著一件掛滿珠寶的絲綢,丈夫則跪在她面前悄悄地在她的腳趾上套一枚戒指。婚禮的高潮是新娘戴上用茉莉花和蘭花編成的沉重的花環時,賓客們向新人身上拋灑花瓣,在芬芳的花香中,完成了隆重的結婚儀式。 歐亞人是新加坡最早的定居者之一,是殖民地時期歐洲人和當地人聯系生育的後代,他們用各種的獨特傳統創造了一個個混血族裔家庭。有些歐洲人是在20世紀20年代就從馬六甲、果阿、錫蘭、明古連、澳門和檳城來到新加坡。1849年首次正式用於英屬海峽殖民地記錄的「歐亞人」一詞包括本地基督徒、印度華裔英國人、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等組成的小種族。今天,新加坡有大約15000到30000歐亞人,占總人口的不到1%。多樣文化和不同背景相互交融,使他們形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小群體。大多數歐亞人以英語為第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