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開雲南奕棧在什麼地方
㈠ 【雲南麗江】拉市海重走千年茶馬古道 體驗馬幫生活
【雲南麗江】拉市海重走千年茶馬古道 體驗馬幫生活 圖/文西蘭
如今,茶馬古道上馬蹄印仍歷歷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橋仍屹立在風雨中,彷彿在遙憶著那一片歷史的風景。馬蹄踏出了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文化最神秘的古道。
抵達雲南的第一天早晨,在麗江古城走走停停,一邊慵懶地享受著久違的陽光,一邊計劃著接下來的行程。接下來的幾天,大理、香格里拉、瀘沽湖是計劃中必到的地方。第一天,麗江古城和束河古鎮,行程有些單調,時間太過充足,想去傳說中的茶馬古道走走。
當地人介紹說拉市海就是重走茶馬古道的好方,而且離得很近。拿起手機迅速搜索一番,於是在幾分鍾內決定,下午去拉市海。
接我的司機熱情禮貌,早早地電話告知碰面的時間地點和車牌號,拉市海之行就這樣迅速地出行。接我的司機叫阿虎,皮膚黝黑,是正宗的納西族人,車前面放置著一隻金燦燦的大老虎,也許正是他名字的象徵。
車上就我一個人。一路上,他詳細地給我介紹麗江的民俗風情,也會給我解說這一路會遇到的風景,還會教我說難懂的納西話,時不時會哼幾句當地的歌謠。將近年底,正是這里殺年豬的日子,他說他今天的晚餐就是吃殺豬飯。一路陽光燦爛,空氣清涼,玉龍雪山時不時出現在視野。暢快的心情不言而喻。
不得不提的是,車里正放著麗江小倩的《一瞬間》,清澈而安靜的歌聲讓人著迷。沒來麗江之前就聽強子提起過,麗江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放這首歌,這首歌在這邊幾乎無人不知。果真,這么多年過去,景色依舊,歌聲依舊。
車窗外,納西族小巧精緻的房屋零零散散地散落在山腳下,房屋四周都被滿滿的田地包圍。
孤單的馬在田間覓食,這場景總讓人想起馬致遠的」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這句詩。
路上依稀可以看到不少馬幫,還有零零散散的馬兒掉在外面,曬著太陽。阿虎告訴我前面不遠就是拉市海了。
趁還沒有到目的地,先補充下常識:茶馬古道在滇、川、藏三角地區以茶馬互市而形成的古道,沉澱著兩千多年的古富歷史,是大西南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紐帶。
茶馬古道有兩條:其一是由西雙版納、普洱經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等地到西藏,再進入印度;其二是從成都經理塘、巴塘到西藏。兩條線路是茶馬古道的幹道和動脈。
所謂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地道的馬幫之路。曾經,成千上萬的馬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風餐露宿,漫長艱險,用清脆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寧靜,開辟出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歷盡歲月滄桑一千餘年。今天我走的茶馬古道,只不過是其中一小段。
騎行之前先填飽肚子,茶馬古道一路有特別的馬幫飯。馬幫飯,顧名思義,就是過去馬幫人的伙食。這是一頓雞肉火鍋,裡面夾雜了些白菜,土豆,豆皮,蘿卜之類的素菜。味道很淡,並沒有平時在餐館的可口。想起當年,馬幫人艱難地行走在這條道上,風餐露宿,能夠有得吃已經是很大的福分了。得知足呀。
拉市海周圍大大小小的馬場有五六十個,馬場也都差不多,走的線路差不多,主要區別是沿途景點的不同,如果只是純粹想騎騎馬感受茶馬古道的話,選擇什麼馬場並不是那麼關鍵啦,我的是拉市海南堯里紅軍馬場,有點像紅軍隊伍的小分隊,有木有?
帶領我的趕馬人是一名納西小夥子,穿戴著納西族的傳統服飾,個子不高,古銅色的皮膚,眼睛清澈純潔得竟沒有任何雜質。他牽著一匹壯碩的棕馬到我跟前,並教我怎麼踏上馬背,怎麼防止馬失蹄。
他牽著馬,一步又一步帶著我走進茶馬古道。邊走邊教我怎麼在馬背上平穩安全地行走。古道上來回的痕跡,留下了馬蹄印,深深淺淺落在路上。
這里的馬被稱作滇馬,俗稱矮腳馬,別看名字這么普通,矮腳馬的特徵就是穩健耐力長,適合山路險路。善於走山路,而且有著超乎尋常的耐力。每匹馬可以挑起200—300斤的貨品。在過去,矮腳馬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運輸工具。
終於,我也成了一名地道的馬幫人,踏上了那條夢寐已久的千年茶馬古道,彷彿頃刻間穿越了時間的隧道,變成了一名風餐露宿的馬幫人,去尋覓遺落在茶馬古道的種種迴音。
一路上很幽靜,山路逼仄而崎嶇不平,兩邊樹木叢生,時不時會打著衣服吱吱作響。趕馬的納西族小伙時不時哼起了納西小曲,我雖然沒聽懂,但從歡快的節奏里,依然能聽出他愉悅的心情。
可以想像過去的馬幫人,在這逼仄的山路,在這寂靜無聲的空山,要在這嶙峋的馬背上度過漫長而孤單的日子。必定要用小曲兒或為發泄落寞的情緒,或為自己壯膽,或為打發時間。這一支支曲子,是這條古道上唱不完的歌。
在古道上是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用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寧靜,開辟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
聆聽著馬脖子上的鈴鐺響聲,以及「嘚嘚」的馬蹄聲,一會兒崎嶇山路,一會兒羊腸小道,一會兒溪水細流,在崇山峻嶺中的馬道上穿梭。昔日的茶馬古道,經過歲月的洗滌和時間的沖刷,顯得滄桑和深沉。那些山路上面踩出深深淺淺的腳窩,每隻都是一個故事。
透過馬道上一串串深淺不一的馬蹄印,我彷彿感受到歲月的利刀鐫刻在石板路上重重疊疊的滄桑我想,這里的每一寸泥土都有汗跡,每一塊山石都有體溫,每一枚草尖都凝結著茶馬的氣息。
青草荊棘覆蓋了馬幫人命運的悲憫,光陰流逝讓歷史的遺跡與我們相距甚遠,然而在記憶的想像中,依舊能嚼出茶鹽那清苦咸澀的味道。
昔日的馬幫早已不再,古道亦沉寂多時。如今,各地遊客紛至沓來,使塵封的記憶在歷史的殘垣中斷斷續續刨出,在若隱若現的時光背影里,一種遠古的尊貴和久遠的文明撲面而來,更讓遙遠的歲月令人多出些許感慨來。
到了中途,騎馬將近一個小時,人也累了,馬也要歇歇了。下馬休息,山間建有些許簡陋的木屋,木屋內有幾個當地伙夫用柴禾煮飯,他們煮的就是所謂的馬幫餐,還提供免費的茶喝。天南海北的遊客,在這里休息,大家相互聊天,氣氛相當好。遊客會對當地的一些情況好奇,相互詢問了解。
攀談中,伙夫告訴我們,納西古村家家養馬,一般都有三匹以上,將之排號供遊客乘坐,收入全村均分。納西古村不存在貧富差距,但所有收入均來源於旅遊業,旺季還好,淡季不得而知。有點像革命年代吃大鍋飯的味道。
途中休息,馬夫幫我拍照,欲要跳起來,可惜沒有抓拍到,就這樣傻傻的。
再來一個不跳的。
伙夫是納西人,給我們講著很多納西人有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納西人的男人很幸福,每天帶孩子洗衣服,每個男人都會琴棋書畫煙酒茶。而納西女人卻是社會的主要勞動力,殺豬宰羊都是她們的活。伙夫點燃一支煙,深深的吸了一口。他摸出一根煙遞給我,我的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表示不抽。「我們納西族女孩必須學會抽煙,男人不會抽煙喝酒會被人笑話。」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別人的眼裡看似奇怪的風俗,卻已經深深印刻在每一個納西族人的血液里。
茶馬驛站沿路向上,到達制高點,向下遠眺,呈現在眼前遼闊的湖便是拉市海。水天一色,青山隱隱,白雲悠悠,飛鳥偶爾劃破天界線,一聲幽遠鳴叫,迴音寥寥。
經過納西古村民居,低矮的房屋,灰瓦白牆,藏在大山深處,四周都圍起來,有點像四合院。馬背上拍照很不方便,怕馬突然失蹄,更擔心相機會出問題,拍得很少,效果也就湊合看看了。
納西古村普通人家的房子。飛檐翹角,黑瓦灰磚,門口的大紅燈籠特別耀眼。
冬日的陽光透過乾枯的果樹照下來,給安靜的小村莊增添了幾絲暖意。
走出納西古村,馬背上的體驗也算是結束了。下了馬,不小心轉到了馬的身後,馬夫趕緊把我拉開了,並告訴我站在馬身後會讓他受驚。
下了馬,喝一杯胖金妹親手泡的茶,聽她講講茶馬古道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納西族的故事,才對納西族這個民族有了更深層的了解。納西男人原來是以胖為美,以黑為貴。怪不得,這一路見到的都是皮膚黝黑,身體健碩的小伙兒。
雪山白毫,似乎玉龍雪山的顏色。喝了這杯茶,也該心滿意足返程了。
返程的路上,一隊馬從遠處浩浩盪盪地走過來。一路鞭影,一串蹄聲,蕭蕭風塵,喚醒晨煙,抹過殘陽,載著時光的車輪,碾著歲月的坎坷,踏著生命的節奏,蜿蜒成一條歷史的軌跡,書寫出一部曠古的傳奇。
㈡ 雲南驛火車站和高鐵站是同一個站嗎
高鐵時代的來臨,許多之前就已經有的低速列車車站已經沒法滿足鐵路發展的需要,因此很多省市都已選擇一個地理環境較好的地方重新再建一座可以運行高速列車的火車站(高鐵站)。一些地方把高鐵站與火車站區分開來,這些不同的車站為了與原來的車站區別,車站一般都會繼續使用城市名稱+車站所在城市的方位來為新建的車站命名,一些地方會以東西南北區分開高鐵站、火車站。因而目前的高鐵站與火車站有可能會在同一站,也有可能沒在同一個車站。雲南驛站暫時沒有收錄高鐵班次,可能不是同一個站,請再次確認。除此之外,還有動車班次有7個班次,如D8703、D3856、D3934、D3953、D8665等。查看更多班次《雲南驛站班次信息》。
雲南驛站,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點擊導航。
大理還有其它高鐵火車站點:大理站、鶴慶站、巍山站、祥雲站、雲南驛站。
㈢ 請問誰知道雲南的來歷
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張騫出使西域回到長安,據大夏(今阿富汗)有從身毒(今印度)運來、蜀地出產的柞布和筇杖斷定,其間必有道路可行,即後來的蜀身毒道。漢武帝隨即遣使到西南夷(今雲南及鄰近地區)四處尋求道路。其中的一批使臣王然於、柏始昌、呂越人等到達滇池地區居留一年多的時間,在「滇」部落的首領嘗羌的幫助下尋找西去的道路,後在今祥雲縣西境九鼎山和紅崖坡一帶(雲南驛以西約三十公里)受到「昆明」等部落的阻撓,望昆明池(今洱海)和彩雲而返。是為「彩雲南現」的典故。 對「西南夷」地區的深入了解,加強了漢武帝大舉開發「西南夷」、打通蜀身毒道的決心。公元前120年(元狩三年),漢武帝以夢中「彩雲南現」、預示開拓「西南夷」的天降祥瑞,作為最高國務會議的決策,並在長安城西南開鑿「昆明池」,「以習水戰」,准備出兵「西南夷」地區。這就是後來孫髯翁撰昆明大觀樓長聯中「漢習樓船」 的典故,也是歷代都城包括北京城「昆明池」的來歷。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漢武帝征發巴蜀地區的士卒,先征服滇池東北面的勞浸、靡莫等部落,大兵臨滇,滇王降伏。漢廷以滇王故地為中心,設置益州郡(郡治滇池縣,今昆明市晉寧縣),轄包括雲南縣在內的24縣,均在今雲南境內。郡縣制度的推行,推動了雲南各族的社會發展,帶來了內地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文化和生產關系。雲南一詞開始了兩千多年作為地理名詞和行政區劃名稱的歷史。雲南驛也因雲南縣故地成為最早叫雲南的地方,是為「雲南之源」,當地人稱「小雲南」。 除雲南縣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沿襲雲南郡的設置 公元225年(建興三年),吳蜀恢復聯盟,蜀魏也相安無事,諸葛亮在南中諸郡叛亂將近三年之後,下決心親征南中。這就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七擒孟獲」、安定南中的故事。南中叛亂的迅速平定進一步鞏固了蜀國的立國基礎,諸葛亮把南中五郡調整為七郡,其中從建寧郡(原益州郡)中劃出弄棟(今姚安),從永昌郡劃出葉榆(今大理)、邪龍(今巍山)、雲南(今祥雲)三縣,從越西郡中劃出遂久(今麗江)、姑復(今永勝)和青蛉(今大姚)三縣,合七縣設立新郡—雲南郡(郡治雲南縣,今雲南驛),以南中大姓呂凱為雲南郡太守。是為雲南一詞繼雲南縣之後作為更高一級行政區劃的名稱。 公元271年(泰始七年),晉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寧、雲南、永昌和興古)從益州(成都)分劃出來,設立寧州。公元279年,晉滅吳統一全國後,寧州成為全國19個州之一,也使雲南地區單獨成為中央直轄的一個大行政區。 唐代雲南地區為地方政權南詔國控制,同唐王朝時戰時和,同吐蕃也是時和時戰,都對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保持唐詔聯盟,共拒吐蕃,是當時的長期國策。唐詔天寶戰爭,是天寶盛世結束和唐王朝衰落的標志。雲南驛北控成都,東制昆明,為咽喉要地,南詔國先後在這里設置了雲南節度使、城、賧、州等軍政機構。 宋代雲南地區為地方政權大理國控制,沿襲前代在雲南驛的軍政設置。宋王朝為了抵禦北方的遼、金、西夏和蒙古,在西南地區開展茶馬互市,設立榷場,以內地的茶葉、布匹等物資換取戰馬,滇西地區能負重、用於運輸的雲南小種馬尤其受到歡迎。茶馬古道貿易和運輸的興起造就了雲南驛此後一千多年的商業繁榮。 公元794年(貞元十年)袁滋代表唐王朝冊封南詔王異牟尋,記錄了到達雲南城時的盛況。 茶馬古道的起源於唐代,宋代達到鼎盛,以宋代交易量最大的兩種大宗商品——西藏輸入的茶葉,內地輸入的馬匹而得名。後世泛指滇川藏之間或者中國西南和東南亞、南亞之間的馬幫運輸路線。 雲南省是雲南行中書省或雲南行省的簡稱,始於元代。 1253年(宋寶佑元年、元憲宗三年),忽必烈帥大軍抵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破大理城(是為元跨革囊的典故)。次年,破押赤城(今昆明)擒大理國王段興智。1256年(元憲宗六年),大理國王段興智獻給蒙哥大理地圖,並為蒙古在雲南的統治和繼續平定大理各部出謀劃策。蒙哥大喜,命段氏為大理總管(終元之世,段氏世襲大理總管,傳11世。這也是金庸武俠小說段王爺故事的來歷)。元庭遂平定雲南,後在大理國行政區劃的基礎上,建立19個萬戶府,下設千戶、百戶,實行蒙古貴族的軍事統治,為後來建立雲南行省奠定了基礎。 1273年(至元十年),忽必烈為了改變雲南長期得不到穩定的局面,在親信大臣中挑選了回回人賽典赤詹思丁主持雲南行政,要他以「謹厚」的方針,把雲南的局勢穩定下來。1274年(至元十一年),賽典赤來到雲南著手建立行省,並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以信且日為大理總管。 1276年(至元十三年),賽典赤把軍事統治時期的萬戶、千戶和百戶,改為路、府、州、縣,正式建立雲南行中書省,並把行政中心從大理遷到中慶(今昆明)。1279年(至元十六年)賽典赤詹思丁死於任上,次年忽必烈調其子納速剌丁為雲南行中書省右丞。 1284年納速剌丁升任平章政事後,進一步集中行省軍政權力,完善行政、軍事和司法,同時「開雲南驛路」,「馳道路之禁,通民往來」,實行軍民屯田,發展經濟文化。是為雲南全省驛傳系統完備和雲南驛現存驛站之始,而雲南驛地處交通要沖,成為了一個較大規模的驛站,派駐有蒙古和色目軍隊保護。 至此,「雲南」正式成為我國中央直轄、行省一級的行政區劃名稱和地理名詞,歷經元明清三朝,直到今天
㈣ 誰能介紹一下「雲南驛」!
我可以介紹一番的: 最早叫雲南的地方 茶馬古道重鎮 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鎮 《塵封的歲月,游歷雲南驛》視頻播出 普通話 新浪開心享樂游: http://bn.sina.com.cn/vogue/2007-01-05/10392703.html 粵語 網易潮流假期: http://travel.163.com/06/1123/13/30KAO5IT00061MOC.html 雲南驛古鎮,屬漢代雲南縣和魏晉雲南郡的故地,因元明清三代設置雲南驛而得名。是「彩雲之南」的故里,也是最早最早叫雲南的地方。 雲南驛古鎮今為祥雲縣雲南驛鎮雲南驛行政村,屬歷史文化保護區和雲南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鎮,也是原生態文化體驗旅遊的風景名勝區。 雲南驛是古今交通要沖和軍事重鎮,扼滇西門戶,西臨大理,北達成都,東聯昆明,南走夷方,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至今仍有長達1720米的古代驛道以及居民傳統社區得以完整留存。 從公元前二世紀到上世紀初年,在長達22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先後歷經縣、郡、節度使、州、賧、城和驛站的設置,並一直以雲南作為地名,見證了無數的滄桑巨變。 二次大戰期間,對中國生死攸關、舉世聞名的駝峰航線、滇緬公路、中印輸油管和古老的驛道都奇跡般的在雲南驛這個彈丸之地匯集,使這里成為盟軍在遠東最重要的戰略反攻基地。雲南驛古鎮也因此載入西方的史冊。 今天,當年的那些浴血奮戰早已灰飛煙滅,歲歲榮枯的青綠掩蓋了昔日的傷痕,雲南驛古鎮也已經重歸千年的靜謐。但我們仍在講述這段依然光芒萬丈的歷史,因為保存昨天是為了明天,紀念永遠是人類通往未來的橋梁。 我上個月進行「雲南驛」之旅。這個在雲南歷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的村落依然保持著它特有的古樸風韻,歷史的遺跡在向遊人訴說著一個個屬於它們自己的故事。出飯店場口就是一塊木製的路牌「滇湎公路」,看起來是新的,但道路卻已經班駁,處處顯示著古老的痕跡。在路牌的西北方,有幾處矮樹集成的小面積地方,阿朋哥說那是「機窩」,二戰時藏飛機的地方,看起來很不顯眼。 入口處是一牌坊,和電視里看過的眾多古時牌坊一樣,木製結構,檐下寫有「雲南驛」字樣。跨過牌坊,便好似到了另一個時代,錯落有致的黑瓦、白牆,間或有幾間用黃土糊出來的更早年房屋,屋檐下掛滿了黃燦燦的玉米。中間是一條石塊結成的小路,朝著這些土屋建築深處蜿蜒,這就是傳說已久的「茶馬古道」。路中間是一溜的條石,是專供馬匹行走所用,已被磨得發亮,深深地記錄了它年代的久遠。屋前正曬著太陽的老金花,穿著白族服裝,悠閑自得;天空藍得純粹,間或縹緲而過的白雲霧似的化在空中。古時的驛站風情便在這些人、屋、路、天、雲的映襯下,絲絲扣扣地潛入了內心深出,鼻息間充滿了歷史的味道,似乎是一不小心就跌入了那個駝鈴聲聲的年代。 一路往裡,參觀到了馬店,知道在馬店裡秉承的是「少說多做」原則,所以叫小二服務用「鈴」拉;馬幫住宿費用計馬數,不計人數;頭馬頭上懸戴鏡子,脖子上掛著鈴鐺,用來提醒轉角後面的另一幫馬幫小心慎行,避免撞隊。 二戰時期美國飛虎隊的舊址也在這悠悠古巷中,陳列著美國大兵們使用過的鋼盔、碗、勺子、西餐盆等一切生活用品,還看到了當時軍用的發報機和發電機,士兵們的簽名和鋼盔羅列,還有當時的駝峰航線圖。照片里的美國士兵和他們的飛機,飛機頭畫成了齒牙咧嘴的鯊魚(不知道當時是處於何種意圖)。據說,當時當地百姓因遠離大海,並不認識鯊魚,只知道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是老虎,而這些個「老虎」又會飛,所以稱之為「會飛的老虎」,後加以簡略,就成了今天的「飛虎隊」。當時,就在這大理,開了很多西餐廳、歌舞廳,當時有「小香港」之稱。 在雲南驛里走,無處不流淌著屬於那個年代底蘊和文化。
㈤ 新加坡位於中國什麼方向
新加坡在中國的南部,大概在雲南昆明的南邊。
新加坡的面積非常小,即使在世界地圖上看,也只能看到一個小點,因此很難找到。它在中國的南邊,靠近赤道,馬來西亞的南端,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東經 103° 38´至東經 104°6´,北緯 1°09´至 1°29´,與中國昆明經度相近。如下圖所示。
(5)新加坡人開雲南奕棧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8世紀新加坡屬室利佛逝;14世紀始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8-19世紀屬柔佛王國。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侵佔;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參考資料
網路-新加坡
㈥ 雲南驛的雲南驛
公元前109年由於該地是古道的咽喉要地,因此雲南縣的縣城設在雲南驛。從此該地進入西漢版圖。
1、蜀漢時增設雲南郡,郡址仍在雲南驛。
2、唐代時此地地南昭國與唐朝對峙的前沿軍事要害,南昭在此設置了第一個節度使。
3、宋代大理國時期,大理國王段氏在大理境內設十贖,雲南驛為雲南賧。
4、元代,元朝政府設置地中書省,從此「雲南」成為一省之稱並延續至今,當時在雲南驛設雲南州,又在此地設「馬站」。有驛馬五十匹。
5、明代雲南縣城從雲南驛遷往今天的祥雲縣城,從此結束了雲南驛從西漢到明朝初期長達1500年作為縣、郡、州、賧和節度使度土地的歷史。雲南驛僅僅作為驛站保留下來,該地的名稱也由此而來並一直沿長至今。
6、清代,雲南驛成為茶馬古道上最重要和最繁華的集散地。每天從雲南驛經過的大游目騁懷幫十三十起,大的馬幫有三百多匹馬,最小的馬幫也有五六匹馬。這些東來西往的馬幫往不馱運皮革和葯材,往西馱運茶葉,布匹、食鹽和百貨等。為供給這些的歇息恐嚇信空,雲南驛當時有二十多家園店最大的可接待三百多匹馬,一天供給幾千斤草料。這些馬店主要分布在古驛道的東西兩端,而在古驛道的中間商鋪林立,大多是為過往馬幫置辦各種貨物,所記載清代時林則徐到雲南處理大理杜文秀起義之事時住在雲南驛。
7、近代,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雲南驛成為中緬占區的重要軍事基地,興世聞名的滇緬公路由此通過。雲南驛機場是著名的駝峰航線的航空轉運站。是國民黨空軍第38站駐地和從杭州遷來的國民黨中央航空軍官學校校址。當時駐雲南驛美軍最高長官為上校因此這里也雲集了美軍軍人。盟軍軍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員,據說時艾經國前往雲南視察時也曾在此住過,那時古驛道上開設了眾多各地的口味的中、西餐廳,比如有名的西餐廳華美餐廳、紐約餐廳等。這里每天人來車往,熙熙攘攘,許多來華參戰的華國軍人不知道雲南,但都知道雲南驛。 1、雲南驛是當今唯一集中了馬幫運輸,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與航空運輸等各同時代運輸方式的地方,是人類交通發展史的活化石。雲南驛機場至今還保留著一條60多年前修建的遺產和許多當時美軍飛機停放的機窩以及當年修建機場時使用過的大石碾子。這里長達1公里的青石板鋪就的古驛道仍保存完好,古驛兩邊的古老心甘情願仍為今天已不多見的雲南漢族傳統的一門一窗一鋪台的式樣。
2、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雲南驛於2003年12月1日被處人政府命名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又被祥雲縣政府列為歷史文化保護區,現在的雲南驛在古驛道上創於清初的最大馬店舊址里建立了《雲南馬幫文化博物館》和《二站中緬戰區交通史紀念館》,豐富的展品和再現的歷史場景使人們親身體驗從古至今交通發展的歷程。 雲南驛東距昆明約260公里,西距祥雲縣城約20公里。東西均有調整路邊拉,交通極為便利。從昆明出發沿楚大(楚雄――大理)高速公路在雲南驛(下庄)出口上320國道(原滇緬公路)前行10多公里即到雲南驛。從祥雲出發沿楚大高速公路到板橋/前所出口上320國道行10多公里也可到雲南驛。兩個出口處均有來往雲南驛的客運型硯車,到雲南驛票價均為人民幣2元。
雲南驛沿320國道邊有眾多的飯館和小型旅館可供遊客食宿。雲南驛歷史文化旅遊區門票價格人民幣40元(門票價格僅供參考)。
㈦ 新加坡靠近中國哪
新加坡在中國的南部,大概在雲南昆明的南邊。
新加坡的面積非常小,即使在世界地圖上看,也只能看到一個小點,因此很難找到。它在中國的南邊,靠近赤道,馬來西亞的南端,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東經 103° 38´至東經 104°6´,北緯 1°09´至 1°29´,與中國昆明經度相近。如下圖所示:
(7)新加坡人開雲南奕棧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8世紀新加坡屬室利佛逝;14世紀始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8-19世紀屬柔佛王國。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侵佔;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㈧ 在雲南境內有一顆耀眼的…………
別名:古雲南、小雲南
介紹:
在滇西高原與滇西橫斷山脈相交的雲南省祥雲縣是雲南之源,被稱為「古雲南」和「小雲南」。境內的雲南驛,至今仍保存著雲南省中「雲南」的原稱。祥雲是中原文化傳入雲南的橋頭堡,也稱古雲南,境內,有一顆鑲嵌在西南古絲綢之路上的耀眼的明珠———雲南驛。「雲南」二字正是源於此。
今天祥雲的「雲南驛」一名,保留了二千一百一十二年的歷史,「漢武帝無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彩雲現於白崖,遣使跡之至此,及置雲南縣。」自公元前122年至今的2000多年間,有史可考的「彩雲南現」不下10餘次,盛有「彩雲之鄉」的美譽。也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
雲南驛是我國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西漢時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雲南驛是境內最早的縣治駐地,在此設置了雲南縣;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置雲南郡,治理機構即設在雲南驛,雲南驛是雲南郡治與雲南縣治的同駐地,雲南驛作為蜀國南中七郡之一,為滇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58年;南詔時期,雲南驛為雲南賧所在地,並設置有軍事機構雲南節度;唐貞元年間,是雲南驛的鼎盛時期,唐武德四年(621年)至天寶九年(750年)的128年中,雲南驛為西宗州與宗居縣的州、縣治同駐地;元代,元和元年(806年)至憲宗五年(1255年)共449年,雲南驛一直是南詔國及大理諸國的雲南賧治駐地,政府在雲南驛設置雲南州,當時的雲南驛是滇西第二大治;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雲南縣治由雲南驛遷往洱海衛城南,另築新城於今祥雲縣城,結束了雲南驛從西漢至明初近1500年間作為行政管理機構縣、郡、州、賧或軍事管理機構節度所在地的歷史,民國7年(公元1918年),因省縣同名才改稱祥雲。但是雲南驛的名稱卻一直保留了下來。從時間上來說,「雲南驛」最早將「雲南」作為地名,是雲南省省名的起源。 「雲南縣」一名改作「祥雲縣」以後,唯有「雲南驛」把「雲南」一名保留至今,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雲南驛站現雖已荒廢,但仍然保存了不少作為驛站時期的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由民居、商鋪、旅店、馬廄等組成的古樸城鎮風貌,古代絲綢茶馬驛道的道路遺跡,抗戰時期美國飛虎隊舊地及遺物等等。
㈨ 新加坡人口多少2022
新加坡人口數:594.3 萬人(2022年統計)
1,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國土面積724.4平方公里,人口570 萬,是一個城邦國家,境內無省市之分,由五個社區組成。GDP總計3500 億美元,人均GDP62000 美元。
3,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為1905年成立的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學校設有16所學院,境內有9所,其餘的分布在中國上海及北京、以色列、印度、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矽谷及生物谷等全球多個主要創業中心。有多位新加坡總統或者總理以及馬來西亞總理畢業於該校。
4,來過新加坡的朋友,都見過魚尾獅,嘴裡往外噴水,身上的320片魚鱗還是由光導纖維製成的,到了夜晚,便會不斷變換顏色。這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最初的這座雕像並不在現在的位置上,而是在離現址120米的安德遜橋旁邊的老魚尾獅公園,2002年9月15日搬遷到此。曾在2009年2月28日下午4點半左右,該雕像曾遭遇雷擊。
5,新加坡的房屋80%是由政府提供的福利房,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組屋,別一看是福利房就認為各方面不好,新加坡的組屋不管哪方面絲毫不差於國內的商品房,甚至會更好。當地組屋價格遠遠低於新加坡市場價,組屋的價格根據地段、配套環境不同,價格也不同,以淡濱尼為例,實用面積約60至70平方米,新房售價在28萬-33萬新幣左右。但在新加坡申請組屋需要滿足以下條件,1,年滿21周歲公民,2,月收入不能超過某個數值,意思就是不能是土豪,具體數值經常變化,3,不能有私人住宅,不能有兩套組屋。還有過戶需要5年以上等一些隨時更新的限制。
6,南洋理工大學校址前身是南洋大學校址,南洋大學是東南亞第一所中文大學,該校有楊振寧精英計劃和中國市長班。南洋理工大學建有雲南園、衛星2個校區,其中雲南園校區佔地200公頃。歌手孫燕姿、央視主持人沈冰畢業於該校。
7,新加坡樟宜機場通航日期1981年7月1日,屬軍民合用機場,該機場土地大部分是由填海造陸而來,機場內設有兒童游樂園、仙人掌花園、吸煙區等,該機場經常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目前與我國幾十個城市有直航。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個實里達機場。
㈩ 雲南昆明安寧市有一個叫什麼新加坡還是千家坡的地方、沒有聽清楚、好像說的方言
回答
雲南昆明安寧市有一個叫什麼新加坡還是千家坡的地方、沒有聽清楚、好像說的方言?
新加坡 地理 旅遊 安寧市 雲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