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人在新加坡的生活
1. 新加坡有哪些名人
黃麟根 (1931-1983)
新加坡政界領導人。祖籍廣東,生於檳榔嶼。在當地受英文中小學教育。1953年獲馬來西亞大學文學學士,1955年獲碩士,195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返回新加坡,在新加坡大學任教。1967年起任萊佛士學院歷史系講座教授。1964年至1967年,任人民行動黨外交局主任,兼任常駐聯合國代表。1968年獲新加坡政府頒發的公共服務獎章,同年當選國會議員。1970年起任內政部長。以研究馬來西亞錫礦業及華人私會黨問題著稱,著有《1914年以前之馬來西亞錫礦業》等。
黃根成 (1946年生)
新加坡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新加坡大學畢業,獲文科榮譽學位。後獲英國倫敦大學商學院商業研究碩士學位。曾在勞工部和國防部任職10年。後任跨國公司惠普電子廠人事經理,兼任歐南中學執行理事會主席和防務與民眾聯系咨詢理事會理事。1984年12月當選國會議員。1985年先後任內政部兼社區發展部政務部長、全國交通工會聯合會顧問。1986年先後任社會發展部代部長兼交通及新聞部政務部長、人民行動黨青年團團委委員、人民行動黨中央候補委員。1987年先後任社會發展部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人民行動黨總部宣會發展部部長。同年9月,隨李光耀訪問中國。傳委員會委員、人民行動黨國會領袖。1988年出任外交部兼社。
娛樂明顯有孫燕姿、阿杜、何耀姍、陳潔儀、範文芳……
2. 人傑地靈的小島,鼓浪嶼有哪些名人
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走走,最近這句話在網路上還有平時生活中很是流行,那馬不妨來廈門走走在,雖比不上春城昆明也沒有北國風光的大雪紛飛,但在 鼓浪嶼文化 中這里有著許多的名人還有就是那有著歷史刻印的鄭成功紀念館,美輪美奐的名人蠟像館和那古典優美的鋼琴博物館。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個小小的地方都有哪些名人吧。
林文慶
林文慶字夢琴,原籍福建海澄,1869年10月18日(清同治八年九月十四日)生於新加坡的一個華僑家庭。父親林天堯,當時是鴉片種植園的助理管理人員。林文慶10歲喪母,16歲喪父,是由祖父母撫養成人的。他童年入福建會館附設書院,讀四書五經。後考入官立英文學校,不久升入萊佛士書院學習。1887年,因學習成績優異,獲得英女皇獎學金,入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1892年獲得醫學內科學士和外科碩士學位。
以後,香港大學又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林文慶雖受英國教育,但對漢語也有較深的造詣,並熟諳閩、粵方言。他還精通馬來語、泰米爾語、日語等,被譽為「語言天才」林文慶是個傳奇式的歷史人物,一生多姿多彩。
他是一代名醫,又是勇於開拓的企業家;是雄辯滔滔的立法議員,也是移風易俗的社會改革家和教育家;是忠實的新加坡國民,不知疲倦地為僑居地華人請命,又是赤誠的民族主義者,始終心繫故國,支持中國的維新變法並投身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我國辛亥革命史上和新加坡華人史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林祖密
林祖密(1878~1925年),原名資鏗,字季商,祖籍平和,出生於台灣霧峰林姓望族。中日甲午戰爭,日軍進犯台灣時,隨父母內渡祖國大陸,擇居於鼓浪嶼。其間,一度返回台灣處理財產,未幾,重回鼓浪嶼。
他愛國愛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漳屬南靖等縣山洪為患,幾十萬災民流離失所,嗷嗷待哺,他聞訊後,即籌措5萬銀元,購米分批運到漳州一帶發賑。以往,閩南鄉間常有械鬥情事發生,死傷慘重。光緒三十四年四月,他向興泉永道道台建議設立「弭斗總會」,力圖消弭械鬥。對促進家鄉的經濟發展,他更是不遺餘力。
10多年間,曾投入三四十萬元資金,相繼在龍溪(今漳州和龍海)、南靖、華安、漳平、龍岩等地購買大片荒山、荒地,創辦墾牧公司、林場。疏浚河流險灘,開辟航道,建設輕便鐵路,開採煤礦等農林、工礦實業和公用事業,利國利民。
民國初年,他前往在鼓浪嶼的日本領事館辦理注銷日本籍民手續,同時呈請北京國民政府內務部准予恢復中國國籍。
林爾嘉
林爾嘉是民國年間在閩台兩地負有聲望的人物之一。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其先祖林應寅自福建龍溪縣白石堡吉上社(今屆龍海市)遷居台灣,以家學淵源,開館授徒。他的曾祖林平侯,改行經營拓荒墾殖業,並兼營工商業、航運業,富甲一方。林平侯商而優則仕,一度生育五個兒子,分為五房,長子國棟,房號」飲記」,次子國仁號「水記」,三子國華號「本記」,四子國英號「思記」,五子國芳號「源記」,將五個兒子的房號串連起來,就是「飲水本思源」,寓意深遠。其中三房國華和五房國芳,重視祭祖,共設祭祀公業,以三房和五房的房號「本記」、「源記」台稱為「林本源祭祀公業」,這是後來人們以「林本源」代表林家的來歷。
林爾嘉愛好圍棋,追求高雅的文化享受。1913年.他選址鼓浪嶼港仔後興建「菽庄花園」。園中有一勝景題名「小板橋」,寄託他對台灣故土和先人的深摯懷念。每逢中秋佳節,菽庄花園高朋滿座,盡是鴻儒碩學,騷人墨客,放歌吟詠,樂在其中。又出版《閩中金石略》、《鷺江名勝詩鈔》以及呂世宜著述的《古今文字通釋》等書,名之為《菽庄叢書》,為保存地方文獻作出一定貢獻。
許斐平
許斐平(1952~2001.11.27)中央樂團旅美鋼琴家。生於廈門鼓浪嶼。被認為是中國鋼琴界少數的幾個天才之一。6歲時在鼓浪嶼三一堂舉行公開演出。8歲前往上海隨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范繼森學習鋼琴。次年開始在上海有了演出活動。「文革」後,成為中央音樂學院的首席鋼琴獨奏。
1979年獲得獎學金進入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次年轉入著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他的教授認為他是20年來茱莉亞音樂學院最有成就的學生。1983年,獲鋼琴界最悠久的賽事—魯賓斯坦國際鋼琴賽金獎,這也是繼劉詩昆之後,20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鋼琴家。1989年,進入華盛頓肯尼迪中心演出,這意味著他進入世界一流鋼琴家行列。《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稱他為「鋼琴界的國際之星」。2001年11月27日晚,他在乘車從哈爾濱去往齊齊哈爾的高速公路上不幸車禍身亡。
【結束語】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如陳仲義、舒婷、黃奕住、馬約翰、林語堂、殷承宗、林巧雅等等這里不僅有名人而且在鼓浪嶼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都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
3. 新加坡有哪些當代名人偉人
新加坡知名人物很多,當代的知名人物,比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哈莉瑪總統,還有一個在新加坡、東南亞,亞洲都很知名的慈善家,他是一個華人慈善家,卓順發太平紳士。自己也可以去網路。
4. 新加坡偉人有哪些
新加坡偉人還沒有,只能算名人。
黃麟根 (1931-1983)新加坡政界領導人。祖籍廣東,生於檳榔嶼。在當地受英文中小學教育。1953年獲馬來西亞大學文學學士,1955年獲碩士,195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返回新加坡,在新加坡大學任教。1967年起任萊佛士學院歷史系講座教授。1964年至1967年,任人民行動黨外交局主任,兼任常駐聯合國代表。1968年獲新加坡政府頒發的公共服務獎章,同年當選國會議員。1970年起任內政部長。以研究馬來西亞錫礦業及華人私會黨問題著稱,著有《1914年以前之馬來西亞錫礦業》等。
黃根成 (1946年生)新加坡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新加坡大學畢業,獲文科榮譽學位。後獲英國倫敦大學商學院商業研究碩士學位。曾在勞工部和國防部任職10年。後任跨國公司惠普電子廠人事經理,兼任歐南中學執行理事會主席和防務與民眾聯系咨詢理事會理事。1984年12月當選國會議員。1985年先後任內政部兼社區發展部政務部長、全國交通工會聯合會顧問。1986年先後任社會發展部代部長兼交通及新聞部政務部長、人民行動黨青年團團委委員、人民行動黨中央候補委員。1987年先後任社會發展部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人民行動黨總部宣會發展部部長。同年9月,隨李光耀訪問中國。傳委員會委員、人民行動黨國會領袖。1988年出任外交部兼社。
5. 新加坡的名人里,除了政界精英和娛樂圈名人外還有哪些名人
體育名人:李佳薇、馮天薇、王越古、孫蓓蓓等。
■ 代表歌手:孫燕姿、林俊傑、阿杜、Olivia Ong(王儷婷)、By2、黃靖倫、許美靜、蔡淳佳、蔡健雅、陳潔儀、潘嘉麗等。
■ 詞曲家:李偲菘、李偉菘、梁文福、許環良、李迪文、陳佳明等。
6. 新加坡知名慈善家名人有哪些
新加坡知名人物有陳金鍾、伍廷芳、林文慶、林義順、陳楚楠、林可勝等,他們其中有企業家,教育家等,在這其中有位擁有超高人氣的知名人物,那麼今天的跟隨記者的腳步來了解一位新加坡知名慈善家卓順發太平紳士。
卓順發
2020年1月15日,同根同夢·2020華人春節聯歡晚會在北京隆重舉辦。晚會緊扣時代主旋律,突出文化內涵,為祖國獻上誠摯祝福,為國際華人獻上文化大團圓,晚會現場頒發了「華人楷模·金鼎獎」、「華人楷模·2019年度人物獎」等七項獎章。頒獎環節見證了世界華人對社會的貢獻與成就,傳遞著正能量。新加坡善濟醫社執行義務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榮獲「華人楷模2019年度人物獎和慈善領袖獎榮譽稱號」。慈善領袖獎榮譽稱號為感謝世界華人對慈善事業的影響力和領導力以及奉獻與付出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主持人趙寶樂現場采訪卓順發先生,他分享說:「很高興看到祖國繁榮,希望中國強大,世界和平!願自己身體健康,照顧家庭,照顧更多的人。他表示:善知識,集合在一起,光明正道,發揮正能量,天下無私,天下為公,就是太平盛世,和諧社會。
那卓順發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卓順發不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更是一名心中懷有大愛的慈善家。因為他受過苦,知道受苦的滋味,所以樂善好施,積極奉獻。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2級特大地震。卓順發得知此次地震極為嚴重,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更有數以萬計的人已經失去了生命。此時,卓順發坐不住了,正義感和社會使命感驅使著他一定要做些什麼!他和幾位好友迅速發起了華人在海外的第一場賑災義演。這場「讓愛川流不息」的電視募捐活動,僅僅花了四天時間籌備,募捐到了4700萬元人民幣的善款,創下了新加坡電視募捐的最高紀錄! 他不僅努力發動新加坡社會各界踴躍捐款,還親自幾經周折到了四川,協助重建了七所中新友誼小學,修建雙柏村馬坪石橋,讓無數歷經了磨難的孩子們回到了校園。四川災後重建之後,他還和企業家們多次結伴前往災區,多年來為災區學生舉辦多次的大型慶祝六一兒童節活動,還籌劃了新加坡全美世界集團「世界同窗計劃」,讓災區每年都有幾十個師生能到新加坡進行文化教育與交流。買股份建基金全心全力致力慈善事業。其實,卓順發的公益之路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他堅持為文禮社區的低收入家庭、樂齡人士主辦和贊助春節分發紅包午宴活動,超過八千位樂齡人士因此受惠。他也主辦《慈行孝義感獅城》大型演唱會,免費邀請6000多位樂齡人士欣賞演出並分派禮包。卓順發提倡弘揚孝道、培育孝心、尊重和回饋,十多年來動員了上萬名義工在全島分發40多萬朵手工康乃馨。
2018年4月24日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先生從哈莉瑪總統手中接獲太平紳士委任狀,肯定了他在慈善、專業、公共社會領域的顯著貢獻。
選擇善濟因為慈悲;選擇接受因為放下;選擇承擔因為因緣;選擇付出因為感恩;選擇大愛因為生命。用平常心面對生命,用寬容心面對埋怨,用慈悲心面對人生,用感恩心面對生活,用大愛心面對世界,用同理心面對未來。慈善是一種真愛,它真誠、慈悲、感恩、光明,無價,是一種內涵、一種感動、一種學習、一種修身養性,充實生命的動力,體現生命的價值。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在於他多有錢,他擁有多少,權利有多大,名譽有多高;而是在於他為社會做了多少事,幫助了多少人,改變了多少人,多少人因為他,而得到幸福。
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那麼就決定它的寬度。在生活的過程中,每個發生、每個瓶頸去改變自己,去提升自己。讓自己過得更有意義,為世人造福。」
慈善是一種神聖的事業。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救助工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盡一份心力。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發揚人道主義精啊,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籌募慈善資金,開展安老、扶幼、助學、濟困等社會救助,扶助弱勢群體,促進社會的公平和進步。做公益活動其實不僅僅是在物質方面給人們什麼,最重要的是散播愛的氣氛,代表這個世界還有愛心,還有互相關懷及無條件貢獻的精神,將愛的氣氛散布在我們的星球上,提升這個世界的能量
7. 新加坡的名人故事
96歲船王的勵志創業故事,今身家21億美元
在全世界有海港的國家,幾乎都能看到KOTA字頭的集裝箱貨輪,它就是新加坡太平船務貨輪的標志。
成立於1967年的太平船務公司在全球運營50多條航線,200多艘貨輪穿梭10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港口,它在東南亞私營船務公司中排第一,全球集裝箱航運業中排第十四。
太平船務公司創始人張允中今年96歲,在2014年7月份發布的2014福布斯新加坡富豪50強榜單上,他以21億美元的身家排名12位。當然,他也是榜單上年齡最大的富豪。
年近半百始創業,逢天時地利 7年坐擁40多艘船舶
不久前,記者在新加坡拜訪了太平船務的創始人張允中和他的兒子、接班人張松聲。
96歲高齡的張允中先生一頭銀發,慈眉善目,記者很難將他與想像中47年劈波斬浪的「硬漢」聯系起來。
1918年,張允中出生於福建金門一個大戶人家。為躲避戰爭,他隨家人來到新加坡。初到異國,張允中先在堂叔的貿易行當學徒,後在舅父的商行里工作。
其間,因為經常用小船運輸貨物四處販賣,張允中接觸到了船務,開始研究如何經營船公司。後來,他跟人合夥買了一艘二手帆船,開始到印尼做「物物交換」的生意。第一次出海,他用白糖換回了橡膠,但接下來不是海軍封鎖海面就是遇上海盜,最後損失慘重。
直到1948年張允中加入泰興源,他的事業才開始轉入正軌。泰興源創立了祺福船務,張允中任總經理。但這家公司僅做代理業務,張允中向老闆建議購置船隻,以突破外國人的壟斷。在祺福船務,張允中幹了18年,幫助老闆將一個以1000美元起家的公司,發展壯大為有37艘船、資產近億美元的公司。
1967年,49歲的張允中與朋友及兩個弟弟合夥,用600萬新加坡元成立了太平船務有限公司,購置了3艘近洋船,冠名時都以KOTA開頭,在馬來文中意為「城市」。
現在來看,張允中的創業可謂既得「地利」,又逢「天時」。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東段,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被譽為「東方十字路口」,在此開辦公司,盡享「地利」,而於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百廢待興,正需要各種原材料開展國家建設,這給航運業帶來了絕好的發展機遇,逢此「天時」,張允中在7年間就擁有了40多艘船舶,初步奠定了行業地位。
大力開拓在華業務,2/3員工是中國人 公司通用漢語
航運業如同大海的波濤一樣,起伏難測。張允中的觀點是,海運波動性很大,「10年只有3年好」,要採取「穩健保守」的策略。只要投資不過大,發展不太快,即便市場走下坡,公司也能頂得住。
太平船務成立初期正逢其時,但不久後就爆發了石油危機,蘇伊士運河關閉,船舶無法通行。世界航運業陷入了不景氣階段,不少船公司倒閉。但此時的張允中卻與眾人背道而馳,他購置了一幢17層的商業大廈作為公司的總部,並大膽開拓新業務。
此時太平船務集中發展海外干散貨業務,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維系人脈。同時在低谷期低價購船,調整公司運力結構。當危機過去後,太平船務一下沖到了別人前面。
其實,如此高調的行事作風並不是張允中的經營慣例,他更多的是以「退讓」的姿態發起反擊。上世紀80年代初,航運業又迎來了低谷,張允中把公司的65艘船縮減為42艘,集中力量發展遠洋船和集裝箱船,運力反而增加了十多萬噸。
這位老船長的變通與敏銳,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體現得更加充分。2007年,張允中看到航運市場高峰期已持續數年,預感到航運低谷將近,於是放慢了發展腳步。公司在2007年縮減船隊規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公司「剎車」不買新船,正是放慢腳步讓太平船務降低了危機帶來的損失。
張允中高明的策略不單單體現在應對危機上,對於企業的發展,他的眼光更加獨到。張允中深知不能與跨國航運公司直接抗衡,於是轉而大力開發中國市場。太平船務是最早與中國開展合作的海外船公司之一,早在成立之初,太平船務就開展了中國業務。
如今在中國30多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中國業務已佔1/3,還有價值50億美元的80艘船在中國建造。
張允中的兒子張松聲16歲就隨父親的船到過中國,如今,公司在華業務繁忙,他一半時間在中國。公司2/3的員工是中國人,通用漢語。
8. 新加坡有哪些名人
新加坡名人有:李光耀、李顯龍、曾秋坤、韓勞達、水銘漳、曾淵滄、邱德拔、李光前、李成偉、黃祖耀、黃志祥、林文慶、陳六使、蔡健雅、孫燕姿、許美靜、陳潔儀、林俊傑、阿杜、、蔡淳佳、泳兒、、林湘萍、範文芳、立威廉、吳岱融、蔡瀾、蔡和平等。李連傑和鞏俐等國際紅星也加入新加坡籍。下面簡單介紹三位:
李光耀是新加坡重要的一位人物,他在政壇為新加坡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首先他對新加坡的獨立起到了很大作用,並在新加坡建國初期的民生、經濟方面推行了正確的政策,也使得新加坡能有一個較為穩定的發展速度,其次,在卸任新加坡總理一職後,對新加坡的政治發展也有自己的觀點,認為新加坡不能完全依賴於西方國家,不能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應當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進行發展。
孫燕姿,1978年7月23日出生於新加坡,華語流行女歌手 。2015年1月9日,孫燕姿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中獲得全國最佳女歌手獎,也是她第六次獲得該獎項。
林俊傑,1981年3月27日出生於新加坡,華語流行歌手、詞曲創作者、音樂製作人。主要成就:新加坡傑出青年 、第25屆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 、第15屆台灣金曲獎最佳新人 、25項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大獎 、22項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大獎 、22項中國TOP排行榜大獎 、19項台灣Hito流行音樂大獎 、17項新加坡詞曲版權協會大獎。
9. 2021年度新加坡名人排行榜有哪些
新加坡名人那就太多了,比如李顯龍總理,哈莉瑪總統,還有一位新加坡知名度非常高,一生為慈善奉獻的慈善家,那就是新加坡百年歷史慈善機構善濟醫社的卓順發太平紳士。
10. 新加坡的名人
李光耀、李顯龍、曾秋坤、韓勞達、水銘漳、曾淵滄、邱德拔、李光前、李成偉、黃祖耀、黃志祥、林文慶、陳六使、蔡健雅、孫燕姿、許美靜、陳潔儀、林俊傑、阿杜、Olivia Ong、蔡淳佳、泳兒、By2、林湘萍、範文芳、立威廉、吳岱融、蔡瀾、蔡和平等。近年李連傑和鞏俐等國際紅星也加入新加坡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