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彰德小學如何
① 2022年安陽市小學劃分區域
如下:
1、人民大道小學
劃分區域:人民大道以南,西起金豪花園東側,東至人民大道六巷;南部與燈塔路小學劃分以新市民街為界,包括康樂花園舊樓8號樓;人民大道路北包括液壓件廠部分。
2、自由路小學
劃分區域:濱南路洹以南,紅旗路以西,人民大道以北,京廣鐵路以東的區域。
3、永安街小學
劃分區域:紅旗路以東,人民大道以北,洹濱南路以南,東風路以西的區域。
4、健康路小學
劃分區域:人民大道以南,紅旗路以西,解放路以北,彰德路以東的區域,包括健康路東段區域,金豪花園,金水花園。
5、燈塔路小學
區域劃分:紅旗路以東,解放路以北,東工路以西的北關區行政區內的區域,與人民大道小學劃分以新市民街為界。
6、安陽橋小學
區域劃分:洹濱北路以北,腫瘤醫院以東,陵園路以南,東風北路以西的區域。
7、豆腐營小學(盤庚小學)
區域劃分:洹濱南路以南,平原路以西,東風路以東,清流村以北的區域,與永安東街小學劃分以清流村、三醫院、萬金渠為界。
8、翰林小學
劃分區域:朝霞路以東,洹濱南路以南,人民大道以北,光明路以西的區域,另包含恆大綠洲小區。
以上就是為各位家長們整理的北關區部分代表性小學區域劃分,隨著區域的不斷推進,信息還會有所更新,請各位家長們要實時關注,以市教委最新公布為准哦。
② 安陽哪個婚介所不錯啊,辦實事,介紹一下
現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有婚介所,這已是一個完整的行業,屬於中介服務業,世界各國都有。又鑒於中國社會老中青各年齡層,各職業界的單身群體很大,未婚離婚失偶朋友都多。有廣大的市場需要,也不乏多重選擇面。
最短平快的方法:首先網路搜索一下當地婚介所,或114台問詢。了解概況後,再選幾家做個實地考查,只要創辦年月較久,收費適中,性價比還好的品牌婚介所,一般都可信可靠,成功率也不低。在大型品牌婚介所您可普遍撒網,謹慎篩選,目標定位。總之祝心想事成,早日夢圓!
③ 紂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怎麼殷墟遺址在安陽
最初我也曾認為杜預說得對,可對比神話影視、 歷史 文獻。我發現「紂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縣,怎麼殷墟遺址在安陽?」這真是一個燒腦的問題,這不僅是一個神話與 歷史 相矛盾的問題,更是 歷史 與 歷史 相矛盾的地方。
倒不是杜預把殷墟說成殷虛,因為左丘明記錄的也是殷虛,其實這里的殷虛是通假字,通假的字正是殷墟。我們還是從商紂王的朝歌說起吧,這裡面也有很多顛覆你觀念的真相。很多人知道朝歌這個地方,還都是得益於大型古典神話連續劇《封神榜》。
不過,《封神榜》犯了一個發音的錯誤,這個錯誤倒不像把」耄耋(maodie)」說成「耄耋(mao)」那麼嚴重,但依然不能讓淇縣人民接受。
不過之前最不能接受的應該是浚縣人民,而現在最不能接受的是鶴壁開發區的人民。這個問題就連《封神榜》里的演員都把朝歌(zhaoge(朝歌(chaoge)。
《封神榜》這部電視劇影響很大,很多人都把朝歌(chaoge)當成了正宗發音。淇縣人民不能接受的是,朝歌就是淇縣的古稱,在漢太祖時還設立了朝歌縣,朝歌被定為朝歌之前就是沬邑。
那為什麼之前為什麼浚(xun)縣人民不能接受呢?朝歌的確是淇縣的古稱,但商紂王的宮殿,尤其是「天子死社稷」地——鹿台並沒有在淇縣,而在浚縣。
漢高祖劉邦在河南省鶴壁市還成立了一個縣叫黎陽縣,黎陽是什麼意思呢?很明顯是黎明的太陽。而朝歌又是什麼意思呢?大抵是對著朝陽而歌唱。
據《淇濱文史資料》考證,商紂王的殉國地鹿台就在今天的鶴壁市淇濱開發區鉅橋鎮劉寨社區、王寨社區之間。
鹿台其實是個錯別字,其正確用字則為廩台。廩生是廩膳生員,廩台其實就是商紂王的糧倉。明朝「嘉靖七年歲次」的石碑記載的今天鉅橋鎮唐庄社區原名為宮堂村,這里的宮堂就是商紂王的宮殿所在地。然而,個人認為在今天浚縣衛賢鎮前後公堂才是真正的商紂王的宮殿所在地。
公堂村本為宮堂村,宮堂是宮議堂的簡稱。我私下認為,前公堂當為前宮堂,是商紂王的辦公所在地;後公堂應是後宮堂,是商紂王寢殿後宮所在地。
既然宮殿都在浚縣,浚縣人民不能接受「朝歌」的錯誤發音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在2008年之前,不要說劉寨、王寨就是整個鉅橋鎮也都是屬於浚縣,甚至來說,淇濱區的主體在2005年原本就是浚縣的大賚店鎮。
另外,我們一直以來有個誤區,商紂王的說法並不正確。這里,我特別想補充的是,盡管我前邊多次提到商紂王,但准確的說法應該是殷紂王。也是我們經常說的是殷墟而不是商墟,商朝從盤庚時期就改國號為殷了。可不是盤庚愛遷都,他的老祖先都愛遷都!
商朝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可從建國以來,商朝就成為了「流浪王朝」。
他們從番開始遷,陸續從商丘(亳)遷到鄭州(囂),後來又一路向北走到了安陽。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安陽是安陽西,可不是後來的殷而是相(地名)。根據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在《西京賦》的記載,商(殷)朝前後遷都了13次,王國維將這前八後五的遷都地方逐一考證。
五遷:中丁遷都於隞(今河南滎陽北敖山南);河亶甲遷都於相(今河南安陽市西),祖乙遷都於邢(今河北邢台);南庚遷都於奄(今山東曲阜舊城東),盤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西北)。
商朝君主愛遷都,也並不是什麼世界那麼大,他想去看看的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安全、為了發展。
商王朝自盤庚至紂的都城。公元前1298年(前1319【1046+273】),盤庚從奄遷移到了老家的老家商丘,可沒多久就又遷到了北蒙。
北遷的過程很曲折,貴族都不願意,這次遷都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躲避自然災害,同時也是為了強化對貴族的控制。奄就是後來孔子的老家曲阜,而北蒙(今河南安陽市西北小屯村)就在今天的安陽,被盤庚改為殷,同時也將國號改為殷。這就有意思了,殷王朝的就是殷,這就和新加坡的首都是新加坡城一樣有趣。
魏國的《竹書紀年》說的是盤庚自從遷都到安陽到殷紂王自焚,這273年都沒有遷都。可您一想,不對呀。《封神榜》里明明記載殷紂王的首都是朝歌呀!
《封神榜》是神話電視劇,最初源自於明朝隆慶、萬曆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也叫《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別看又是神話電視劇,又是神話小說,但說的朝歌是首都也不算太大的錯誤。
這《商周列國全傳》話本最早在南宋時已形成,話本再不靠譜,也不至於編造首都吧。更何況,把朝歌定為首都,古典文獻都有記載。第一段,我不是說了嗎?杜甫的祖先杜預還說朝歌就是殷墟呢!真相是什麼呢?
其實,將朝歌定為殷朝的都城帝辛(殷紂王)並不是第一人。《史記正義》似乎和《竹書紀年》很過去,後者說二百多年沒遷都,前者說盤庚的侄子一代明君殷高宗(經常訛稱為商高宗)的武丁(婦好的老公)就在南邊的沬邑設立都城,還被稱為武丁城,這武丁城就是後來的朝歌城。
不過武丁很快又遷回北蒙,然後武乙、文丁、帝乙、帝辛也都一次又一次地遷過來,還把沬邑改為沬都。殷紂王還對沬都進行舊城改造大升級,其規模很大,已經毗鄰了城西的朝歌山。熱愛遊山玩水的殷紂王,在山上俯視沬都,向陽而歌,遂將沬都改為朝歌。
朝歌是殷朝的都城,後來成為了廢墟,稱之為殷墟也說得過去。我們經常所說的殷墟一般都是河南五陽(包括縣級有十五陽)之北的安陽。
如果沒有《封神榜》電視劇,也許有太多太多的人只知道殷朝的首都是安陽,殷墟是安陽,而不知道朝歌也是都城的事兒。那麼問題來了,安陽與鶴壁市開發區南邊(不能狹義地理解為淇縣)哪個是正宗的殷墟?或者換句話來說,安陽與鶴壁市開發區南邊哪個才是殷朝的首都呢?莫非殷朝有兩個首都嗎?
殷朝何止有兩個首都,人家有四個首都好不好?正宗的首都就是安陽,安陽是名副其實的首都,而包括鶴壁南部在內的三個首都,只能算行宮陪都。
熟悉 歷史 的都知道,我們 歷史 有兩京制、三都制、五京制什麼的?其實發源最早的還屬於殷朝(商朝)。在殷朝晚年設立四都,分別是國都安陽、陪都朝歌、陪都沙丘、陪都邯鄲。而這種「合縱」一條線的四都制,正是殷紂王的首創,而這可不是我亂說的是。有史冊記載為證。
很明顯從 歷史 的記載上來看,朝歌的「存在感」、「出鏡率」很明顯高於邯鄲還有沙丘,由此可以看出朝歌的地位。也就是說這陪都也是有等級的,也是要分個一二三等的。
如果按陪都尤其是第一陪都來說,杜預所說的是殷墟是朝歌也不錯,畢竟朝歌不僅是殷朝的地方而且還是第一陪都嘛!倘若把殷墟定位真正的、唯一的、正式的國度的外,那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安陽。
朝歌和安陽的關系像極了今天的斯里蘭卡、德國等國家的首都和行政中心(陪都)。斯里蘭卡的首都是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其行政駐地卻在科倫坡。德國的首都是柏林,但他的政府所在地卻是波恩。
「殷人之屢遷,前八而後五」
東漢張衡《西京賦》謂, 「殷人之屢遷,前八而後五」 。說的是成湯代夏前的商先公曾有八次遷都, 即《史記·殷本紀》所謂的「自契至湯八遷」, 殷人稱之為先公時期;成湯代夏後的各代商王曾有五次遷都。「 後五」即《尚書·盤庚》篇中的「先王有服,恪謹天命,滋擾不常寧,不常厥邑,於今五邦」。
關於「八遷」契居番,王國維先生進行了考證 :契居番,是遷。昭明居遷砥石,是二遷。昭明於遷商,是三遷。相土東遷泰山下,後復歸商丘,是四遷,五遷。殷候(上甲微)遷於殷,又復歸商丘,是六遷,七遷。至湯始居亳,從先王居,則為「八遷」 。
「後五」則一般認為: 仲丁遷於隞,河亶甲遷於相,祖乙遷於邢,南庚遷於奄,但盤庚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 故此,「至紂王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都徙」,故商又可稱為殷或殷商。
由此可見,商朝的都城其實是很多的,但是最出名的只有三個。就是一開始商湯所建立的都城「亳」——成湯故里,再就是商王盤庚所建立的「殷」——安陽殷墟,最後是紂王所建立的「朝歌」——亡國之都。
殷墟的都城地位(一)從文獻資料來看
在迄今所見到的古代文獻中,涉及盤庚遷殷地望的最早記載,當推古本《竹書紀年》,但因簡牘散佚,各家所引又不盡相同。
從這些不盡相同的記載中,大體可以肯定,盤庚所遷之殷在北蒙,地在鄴南三四十里處。由以上記載來看,「殷」的地望當在今安陽一帶。
另外,安陽一帶發現了大量甲骨卜辭,這些卜辭基本上均與商王及王室生活相關,內容涉及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年代從武丁一直延續到帝乙、帝辛時期, 這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這里可能就是當時的政治中心所在地。
(二)從考古發掘來看
1.殷墟具有都城要素
從目前的考古發掘成果來看,殷墟的現今范圍 ,東界大致為京廣鐵路一線,北界在家莊、小營至秋口一線,西界以安陽鋼鐵公司西牆的南北延伸線為界(北辛庄以西),南界為戚家莊、劉家莊一線(大致以萬金渠為界), 包括重點區、一般區和外圍區三部分。
從以上資料分析來看,殷墟具有都城的要素。因此, 安陽殷墟遺址應為都城遺址。
2.殷墟作為都城的時問
就現階段殷墟考古情況來看, 殷墟很有可能從盤庚時期開始建設, 殷墟文化中存在著早於武丁的文化遺存,包括甲骨文、宮殿基址、墓葬及出土器物等。而殷墟都城的下限,則和《竹書紀年》記載的「更不徙都」比較一致, 直到到帝辛滅亡之時。
殷墟文化的發展趨勢,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連續發展的 ,其中三、四期多連續使用,帝乙、帝辛時期的遺址面積大、分布也最廣,居住遺址內的窖穴、灰坑密集,這說明殷末時期,在安陽一帶居住的人口非常稠密,並沒有政治中心遷移後出現的衰落、中斷現象
朝歌的政治地位據古本《竹書紀年》記載, 「紂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 。則在帝辛時期,至少有朝歌、邯鄲、沙丘三個離宮。《括地誌》雲: 「紂都朝歌在衛州東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妹邑,殷王武丁始都之。」 這里明言朝歌原本為「妹邑」,可能本來是一個聚落,離宮是商王武丁始建的。
發展到商代末年,朝歌的政治地位越來越凸顯。武丁之後,妹邑儼然為一重要的政治中心。
從以上說法來看,庚丁、武乙、帝乙三王都曾遷都,且遷往同一地方——河北,即朝歌。這里的「徙」更像是商王往返於朝歌與另一政治中心之間,可 以看出朝歌已經逐漸超越了一般離宮,其政治地位越來越重要。
除了指明某王「徙」往朝歌之外,古代文獻還有不少記載,確切指明朝歌為「都」或「殷虛」。
這就可見朝歌的政治中心地位。也正由於朝歌在紂時的政治地位非常重要, 於是古文獻才有朝歌為「紂都」的記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朝歌的政治地位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 興建之初,朝歌是作為離宮之一而存在的,到了商代末期,朝歌地位超越一般離宮,甚至被稱為「紂都」,成為商政權的政治中心。
殷墟與朝歌之間的關系1.安陽殷墟與朝歌同在王畿之內
在殷墟卜辭中,有「商」「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的說法。其中,占卜「王其人於商」的最多,這里的「商」似應指國都。此外,《尚書·多士》記載周公告誡殷貴族的言辭也有「天邑商」的說法: 「今爾又日:夏迪簡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予一人惟聽用德,肆予敢求爾於天邑商?」 對此,羅振玉、王國維將「大邑商」解釋為「王畿」。
同時根據《戰國策·魏策一》中記載 「殷紂之國」的范圍:「左孟門,右漳、釜,前帶河,後被山。」 這里的「殷紂之國」,應是指商代的王畿,孟門是今河南省輝縣以西太行山的一個重要關隘,也就是說,晚商的王畿左有太行山,右有漳水、釜水,前有黃河,後有山嶺,四面都有天險。 可以推測「大邑商」或「天邑商」的范圍比較廣闊,安陽殷墟在王畿中心地帶,而朝歌在王畿的南部,安陽殷墟和朝歌同在王畿之內。
2.安陽殷墟與朝歌的政治職能不同
根據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記載,在安陽出土的甲骨文中,帝乙、帝辛時期的卜人有六個,其中,第二個人到第四個人都有都有周祭卜辭。這說明,在帝乙、帝辛時期,安陽殷墟還是存在國家祭祀活動的。 安陽殷墟是一直作為主都存在的,它與朝歌有不同的職能,大體說來,安陽殷墟應該主要是國王和貴族的宗廟所在,而朝歌主要是軍事重鎮及田獵、游樂所在,特別是它的軍事基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越到商代末年,越顯得重要。 以牧野之戰為例,武王伐紂就是大戰於此。紂王兵敗,朝歌立即失守,由於前衛軍事重鎮失守、主要軍事力量潰敗,作為都城的安陽殷墟也就不戰而滅了,整個商王朝的統治也就宣告結束。
成湯之故居——亳
當然除此之外,晚商的政治中心除了殷墟和朝歌之外,還有毫,即「成湯之故居」文獻上有晚商時期的商王居「亳」的記載:
這座都城,與安陽殷墟相比較,可能只能是陪都至於盤庚所設這一陪都的具體地位如何,由於文獻資料匱缺,很難論定。 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的「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復去毫,徙河北」 ,則似乎可以說明武乙時期再一次放棄了湯毫,由此反推,應該可以認定在盤庚與武乙之間的時期,湯毫應為商王朝的政治中心之一。
結語:晚商的都城體系應該是多個政治中心同時存在的體系,包括:殷或殷墟(即現在的安陽殷墟)、朝歌、成湯之故居。 這幾個政治中心之間的關系推斷如下:安陽殷墟是都城,是主要的政治中心;朝歌是晚商後期的政治中心之一,開始時為離宮,在商代末年,由於帝乙、帝辛的長期居留,是否發展為城市無從界定,但朝歌的政治地位可能已上升成為主要政治中心,被文獻稱為「紂都」,與此同時期的安陽則具有較強的宗教意義;成湯之故居則可能是晚商前期盤庚至武乙時期的陪都。
因為安陽是武丁及其以後商朝宗教祭祀之重地,所以大量文物資料均出土於此,而朝歌很可能是紂王時期才成為商朝帝都的,因而考古發現相對較少,兩者並不矛盾。
理由主要如下:
對於安陽殷墟就是商朝都城的這一結論,其實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受到中外很多分學者質疑了。
首先,如果安陽小屯村真的是都城,為何至今沒有發現任何城牆的痕跡 ?商朝人是樹敵頗多,四處征戰的民族,最重要的都城沒有任何城牆護衛,怎麼可能?!
其次,在殷墟遺址中,所有出土的甲骨卜辭都是商王武丁以後的,如果盤庚真的遷都於此,為何沒有任何關於他的痕跡 ?
再者,在遺址區內,也沒發現街道、宮城等大型遺址, 這與都城的性質完全不符;並且,如果說發現婦好墓的地方屬於王宮,那麼,一國之後為何不葬在皇陵,而是埋葬宮中,而且獨此一例,實在解釋不通。
如上所述,殷墟遺址是否為帝都確實存在很多疑點,那麼,如果它不是都城所在,又是何地呢?
我們都知道,商朝人非常重視祭祀與占卜,因此,他們很可能在帝都附近,擇一風水寶地,作為王室的陵墓區,同時也兼任祭祀祖先、神靈的重要場所。這也就能解釋為何此處會發現如此大量的甲骨卜辭,婦好等商朝統治階層的墓葬也會在此發現。
此類例子也有很多,比如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幾代帝王都選擇雍地(今寶雞鳳翔縣)為重要的祭祀場所, 在這里,考古學家不但發現了大型祭壇,祭祀坑,也發現宮殿群(可能是帝王行宮)。
而秦都咸陽/漢長安城距離鳳翔縣都不算近,超過150公里,約為安陽殷墟到淇縣朝歌距離(約80公里)的一倍!
可見,商朝帝王把王陵和祭祀場所建在王都以外的地區是很有可能的。
文獻中對此有明確記載,比如《史記·周本紀》有:
《帝王本紀》也有:
此後的大量史書也都記載了朝歌是武丁或者帝乙之後商朝的都城。
另外,從 牧野之戰的位置 (朝歌以南), 商紂王死於朝歌 ,以及商朝滅亡後 周人把主要善後工作也放在朝歌 等史實都可以看出,朝歌必為商朝末年的都城。有很多學者也表示,朝歌自武丁朝開始應該一直作為商朝的軍事重鎮而存在,帝辛繼位後,為了向東南開拓,遂遷都於此。
故宮在北京,皇帝陵園在十三陵,或許幾千年後會有傻子專家發現十三陵的廢墟並宣布十三陵為北京城遺址。話說當初淇縣歸安陽管轄所以編 歷史 時淇縣不敢反駁,明明淇縣是古朝歌,古都名號卻被安陽搶走。而現在 歷史 又在重復上演,明明古朝歌鹿台寺在淇縣城西大水頭村,卻被鶴壁市在淇河北岸人造一鹿台,還有專家胡說高村淇水關大門朝南,現在淇濱區才是古朝歌,沒了天理,淇縣無論從地理到文代都很獨特,先說地理,三面環水,幾千年前淇縣山清水秀,淇河和滄河都是水量很大的河,只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水量都很充沛,是淇縣天然的護城河,淇河和滄河在淇縣東南交匯並入黃河,幾千年過去了黃河無數次改道,唯一不變的是古老的淇河, 歷史 水路才是交通要路,詩經上大量的詩都是歌唱淇河的,再說風俗文化,淇縣境內和外圍大量古地名都源於殷商文化,南有牧野,比干廟,北有羑里城,境內有紂王殿村,古鷹犬城,淇水關,城內有三個海子,摘星台,鹿台閣,折脛河等等,淇縣的文化還有更獨特的,南邊衛輝,北邊安陽湯陰說話語言都帶的音,比如說孩子,筷子,椅子,都讀孩的,筷的,椅的偏偏中間的淇縣從來不說孩的,筷的,而是孩子,筷子,椅子。就象北京的京腔京味一樣。淇縣是古朝歌本來無疑,但被以前的安陽說古都是安陽,鶴壁說朝歌是鶴壁一樣,被爭來搶去
看到有懷疑河南安陽的殷墟不是商朝都城,忍不住來答一波。其實,在清末民初時,懷疑朝歌是否為商紂王都城倒是大有人在,而安陽殷墟作為商朝都城的觀點幾乎是牢不可破的。但隨著後來研究的深入,開始有人質疑,「盤庚遷殷」的「殷」指的是安陽小屯村的殷墟嗎?
先來說說為什麼殷墟在安陽。「殷墟」一般解釋為「商的都城殷的廢墟」。據說公元前14世紀末,盤庚帶著他的臣民從山東的曲阜來到了河南的洹河邊,並建都於此。殷墟發現王陵及宮殿基址後,在王國維的《說殷》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從此,安陽的殷墟作為「盤庚遷殷」中的殷基本上被確定了下來。很多通史中也是將安陽的殷墟看作是商王朝都城。
反對者質疑的依據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①《竹書紀年》中有盤庚徙殷至紂之滅,273年未遷都,這樣來說,盤庚遷都的地方就應該是朝歌。
②安陽小屯村發現的甲骨文中尚未發現盤庚時期的卜辭。
③遺址規模不夠大,與偃師商城比差得太多了。並且在小屯村的殷墟遺址沒有發現城牆遺址。
據此推斷殷墟遺址很有可能只是單純的王陵而非都城。所以「盤庚遷殷」的「殷」指的並不是殷墟。
這里想說一下,在殷墟也發現了80多座的建築基址,並不是只有王陵,此外,雖然沒有發現城牆遺址,但卻發現了壕溝,二者的作用也是差不多的。
那麼,反對者認為盤庚是把都城遷到了哪呢?有說遷都偃師的,有認為盤庚遷都鄭州的,還有認為盤庚曾遷了2次。
實際上根據文獻中的記載,不同時期的商王曾多次遷都,有說遷都5次的,有說共遷了8次的。比如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亶甲「自囂遷於相」、南庚「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等等,至於著名的朝歌,據說很有可能是武丁(婦好的丈夫)遷都於此的,當時稱之為「沫」。《史記》中有:「紂都朝歌,在衛州城東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沫邑,殷王武丁始都也。」
商朝從商湯到商紂王經歷了31個商王,前後將近600年。期間遷都頻繁,一座都城可能興了廢、廢了興也不是不可能。在殷墟也並未發現商紂王墓,所以,朝歌肯定是商紂王的都城。而殷墟,確實是有很多人認為它很可能僅僅是商王朝的王陵。
甲骨文明確記載,商朝的首都叫「大邑商」,即今天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
商朝是中國 歷史 上唯一的一個首都不見城牆的中央王朝 那麼怎樣保衛首都呢?就是在首都周圍建衛星城,形成城市群。本題中提到的朝歌就是衛星城,衛星城有好幾個,所以朝歌既不是首都也不是陪都。
大邑商周圍打獵的地方叫「殷原」,商朝人把自己的國家叫商朝,從來不叫殷朝。周武王滅商後,把商朝叫殷朝,把商朝人叫殷人。用「殷原」的「殷」指代首都大邑商,實際上是對商朝首都的污衊,就像今天把某一個城市稱為「大屯子」。
商紂王是商王最後一位人皇,都城再朝歌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淇縣,要說為什麼殷墟再安陽。
那就要回到商湯時期,商朝祖先是契,契是唐堯的弟弟。
而契則受封於商,而契的受封地就是今天的商丘, 史料中記載自契到商湯八遷, 商湯所在的商地是夏朝的方國,因夏桀殘暴,商湯所在的商國開始崛起,再鳴條之戰後打敗了夏朝將夏桀流放到了南巢。
商湯因建立了商朝,再他去世後得到了商太祖的廟號,不過商湯的兒子由於早逝沒能登基,故而商湯的孫子外丙即位,居住再商丘,外丙死後仲壬即位居住再商丘。
外丙死後太甲即位,不過也有 伊尹放太甲於桐的說法,太甲即位二十年後去世,太甲去世沃丁即位,沃丁居住再毫。
沃丁去世後小庚即位,居住再毫(今商丘),小甲、雍已、大戊都在毫即位,大戊時期因商道復興,太戊因此也被後人稱之為商中宗。
太戊之後仲丁由毫(商丘)遷至囂(鄭州西北地區)仲丁之後外壬也在囂即位,河亶即位後將都城由囂遷至相(今河南安陽西部)。
河亶甲去世祖乙即位,將都城由相(安陽西部)遷至耿,(耿另一說為邢,邢的地名為今天的河北邢台),還有兩種說法是一個是山西,一個是河南溫縣,存在爭議,祖乙又將都城從耿遷至庇(山東鄆城,范縣東南部)。
祖幸、沃甲、祖丁、南庚國都都在庇,南庚三年由庇遷於奄(山東曲皋),盤庚再奄即位,十四年將國都遷於北蒙(今安陽小屯村)
盤庚之後的小辛、小丁、武丁、祖庚、祖甲、馮辛、庚丁、武乙國都都是在殷(安陽),武乙三年將國都遷至於河北。
文丁即位後將國都沬(河南朝歌)歸於殷都,文丁死後帝乙即位國都再安陽,帝乙死後帝辛即位(就是商紂王)紂王將國都遷至朝歌,朝歌也稱了商朝最後的國都。
安陽殷墟則是盤庚、武丁在這里定都,武丁的王後就是婦好,婦好也是 歷史 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女將軍,這就是安陽殷墟婦好墓的由來。
商朝一直在來回遷都直到盤庚在位時才將國都穩定下來。
封神榜里比干被摘心走到衛輝比干廟死去的,看似故事,其實你去實地看看就知道了,其實就是一腳油門幾分鍾的事,比干廟離朝歌城摘星台特別近,離朝陽宮,酒池肉林,鹿台,雲夢山,古靈山等都特別近 ,其實就是在宮殿里幹部受了重型,返家途中不治身亡,當時沒有 汽車 也就是抬著或板車拉著,因為當時 社會 牲畜拉車是非常奢侈的事,估計連車都沒有,何況是落難官員。古書山海經里記載的衛州東北,就是朝歌。至於殷墟那是宗廟或陵墓,因為深埋地下所以保存的較好。包括周圍的在衛輝古城出土的著名古書典籍竹書紀年,中國編年史就是以它修訂糾偏的。
商朝應該是歷朝歷代中遷都最多的一個朝代了。戰國時期的古籍 《世本·居篇》記載,商朝「先八後五」遷都,意思是成湯滅夏之前八次遷都,滅夏之後五次遷都。
商朝的武乙在此建陪都,稱為朝歌。武王克殷時,帝辛在朝歌郊外的牧野迎戰而被擊敗,商朝滅亡。周成王平定三監之亂,把原殷商王畿地區一分為三:北部為鄴,南部為衛,東部為鄘(浚,拼音:Xùn)。康叔被封於衛國,定都於朝歌城數百年。漢代置朝歌縣;西晉八王之亂中朝歌仍扮演一定角色;元代置淇州;明代改為淇縣。
就幾十公里距離,當時的國都很大,商朝比周朝先進繁華的多。商朝實際是中國文明一個頂峰,周朝突然沒落了,到了漢朝中期才又恢復到商朝那種文明程度,然後到三國又突然沒落,一直到唐朝才又恢復到商朝那種水準。
④ 安陽文博源小學是私立還是民辦
是公辦學校。
安陽文博源小學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東工路,學生在學校能夠受到良好的、正規的教育,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獲得比較主動、充分、和諧的發展。
安陽,河南省地級市,古稱殷、鄴城、鄴郡、相州、彰德府等,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東接濮陽,西臨長治,南接鶴壁、新鄉,北臨邯鄲,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
⑤ 和平劃片一二三比較
和平區小學劃片分析
和平區分三大學片區,有八所六年一學位的小學,分別是:
和平中心小學、岳陽道小學、昆明路小學、天津市實驗小學、鞍山道小學、萬全道小學、二南開小學、耀華小學。
也就是說,這八所小學所對應的招生范圍內,六年內只享有一次同校對口入學機會。和平區的這些小學中,除了四所民辦小學,分別是天津市萬科實驗模範小學、天津市曉曉鋼琴藝術學校、天津市三毛藝術學校、天津市逸陽梅江灣國際學校。其他的15所小學全部是公辦學校,我們來看看這些公辦小學的劃片范圍:
1、和平區耀華小學
耀華小學國際公寓社區;崇仁里社區;泰來里社區(部分);樹德里社區;湖南路社區(部分);安樂村社區(部分)
2、和平區勸業場小學
勸業場小學濱西社區;花園路社區;兆豐路社區部分(長春到單號一側至濱江道);
3、和平區鞍山道小學
鞍山道小學南京路社區;新疆路社區;寧夏路社區;靜園社區和南門外大街393號除外;林泉社區
4、和平區萬全小學
萬全小學新世界花園社區;食品街社區;大都會社區;裕德里社區;福方里社區;福厚西里社區;懷遠里社區;新典居;新雅居
5、和平區哈密道小學
蒙古路社區;百貨大樓社區;新津社區;福明社區
6、和平區建物街小學現更名為萬全第二小學
建物街小學懷遠里社區居委會;福厚西里社區居委會;福方里社區局委會;新雅居;華門明築小區
7、和平區實驗小學
實驗小學原居委會:益壽里居委會;尚友里居委會;化萌東里居委會
8、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
岳陽道小學福林里社區(部分);華萌南里社區;育文坊社區;合作里社區;文化里社區;原安樂村居委會;原團結里居委會
9、和平區中心小學
和平中心小學世昌里居委會;昆明路居委會;光華巷居委會;兆豐路居委會;天興里居委會;二十五所居委會;西寧道居委會;寶祥里居委會
10、和平區新星小學
香榭里居委會、文化村居委會、競業里居委會、海光寺居委會、天新里居委會、綿陽道居委會、隨遷子女
11、和平區西康路小學
西康路小學新興北里;新興南里;衛津路;衛華里;朝陽里;興河裡;永豐里;津中里;土山花園;碧雲里;觀雲里
12、和平區昆明路小學
昆明路小學現犀地居委會;原:友誼里居委會、樂民里居委會、花園西里居委會、金泉里居委會;設計里居委會;新建村居委會
13、和平區二十中附小
泰安道社區、澳門路社區、開封道社區、湖南路社區 涉及樓盤: "泰安道:浙江路1-11、2-10,建設路73-89、72-82,湖北路10-18、21、33-51,新華路231-233,南京路80-94,煙台道1-39(單)、泰安道8-64、5-19,曲阜道76-90,四川路1-7,安徽路2-6、青島道7-13、五湖裡2-20、濟南道1-4、江夏里 開封道:解放北路169-247、144-212(175),大沽北路159-295、台兒庄路41、42,浙江路2-44、13-33、12-44(18),建設路91-99、84-116,彰德道1-9、2-14、小朱南北胡同、南京路66-78、泰安道1-3、2-6,曲阜道1-85、開封道1-69、2-54,徐州道2-82、養和里、先農里、聚富里、崇德里、安善里、富厚里、竹蕭里、聚慶里、明源里、開封里、三才里、青雲里、吉慶里 湖南路:河北路223-267、成都道1-23,新華路180-210(濟厚里)(仁安里)、重慶道12-42、洛陽道4-34(31)、河新里、友善里、南海里、惠安里、尚友村、南海路1號、和安里、水健里、泉山裡、謙受里 澳門路:湖北路24、55、57,鄭州道2-36、1-25-31,澳門路1-2122(單雙)、新三多里1-4門、貴厚路1門、2門(甲,乙),洛陽道1、3、5、7、9、11,馬場道 香港大樓8-52、睦南道1-29、6-28,重慶道1-47、香港路1-21、2-22(平靜里),齊樂里(同樂里)1-15、新華路245-261、紹余里1-2,福進里1-14、慶雲里1-25、雲峰樓甲、乙門,老三多里2-3號、安康里1-7"
14、和平區新華南路小學
山益里居委會;同樂里居委會;新華南路居委會;義生里居委會;三盛里居委會
15、和平區四平東道小學
四平東道小學長春道居委會;承德道居委會;解放路居委會;大同道居委會;達文里居委會
政策方面,一般來說,除了因為學校設立分校,或者說搬遷以外,這些學校的劃片范圍很少發生變化。如果想買學區房,查一下這個學校五年的劃片,看過去五年哪些小區是從來沒有變過,也就是俗稱的"鐵片",這一點非常重要。
⑥ 安陽市哪些中學好
【安陽市第一中學】
安陽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46年太行革命老區,原名「漳濱中學」,是一所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學校。安陽市第一中學是河南省重點中學。曾獲「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為人師表育人楷模先進集體」、「河南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1959年和1981年兩次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2004年又以優異成績被評為河南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2010年9月,該校成為北京大學「校長實名推薦學校」之一。2011年10月,該校又成為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學校。
【安陽市二中】
安陽市二中是一所有著80餘年輝煌歷史的名校。前身為1922年成立的「彰德中學」,1949年彰德中學和1929年成立的大公中學合並成立省立安第二中學。2005年被評為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安陽市實驗中學】
安陽市實驗中學的前身——安陽市第三初級中學,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高潮中應運而生。1958年全市中學統一排序更名為「安陽市第六中學」。1976年,被市定為「對外開放學校」。1988年9月1日,市政府為「安陽市實驗中學」掛牌。安陽市實驗中學連續多年保持了河南省中學管理先進學校,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市普通高、初中教育質量優秀單位,市區文明單位等。
此外還有:五中,八中也不錯
⑦ 寫安陽文峰塔的導游詞
安陽文峰塔又叫天寧寺塔,始建於後周文順二年(952年),是古城安陽的標志性建築,因其獨特傘狀建築而聞名於世。文峰塔最大的特點便是上大下小,整體為磚木結構,由下往上逐層增大,呈傘狀,這種形狀的古塔在中國僅此一例。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寫安陽文峰塔的 導游詞 ,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寫安陽文峰塔的導游詞1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安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游_。
安陽市位於中國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她西依太行山,東接華北平原,發源於太行山東麓的一道洹水從市區流過。地球儀上,安陽在東經113°37′至114°58′、北緯35°12′和36°22′之間,面積7354.11平方公里,與日本的東京、橫濱和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磯緯度十分相近。
安陽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集中,氣候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氣壓1001.5毫巴。全年降雨量為606.1毫米。安陽轄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滑縣、林州市五縣(市)以及文峰、北關、鐵西、郊區四區,現有人口518萬。其中,建城區面積6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4萬。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殷墟遙遙相對應、位於城市東南隅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也是24平方公里。
約公元前1300年,中國商代的第20位國王盤庚已經在此建都,至今安陽建城已有3300年的歷史。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就橫跨在剛剛發現的商代古城之中。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先秦時代,先民們就已經在這里創造了輝煌的農耕經濟,建成了雄踞世界東方的大都市。
寫安陽文峰塔的導游詞2
這是中國佛協主席趙朴初在登臨文峰塔後感慨良多而欣然題寫的詩篇。文峰塔(又名天寧寺塔),始建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至今已千年有餘。因其上大下小的獨特造型,為安陽人所津津樂道,常作為向外地人「炫耀」的談資。
文峰塔高38.65米,周長40米,壁厚2.5米,五層八面。七層蓮花座下依平台,卜承塔身。塔頂為高10米的塔剎,寬敞的塔頂平台可容納200餘人。這種平台、蓮座、遼式塔身、藏式塔剎的形制,世所罕見。再加上塔身下部8根盤龍柱之間極其精美的佛教 故事 浮雕 ,無怪乎歷代名人賢士登臨後贊嘆有加。塔西有湖,一橋居中。臨塔觀湖,似見虹卧碧水;當橋望塔,影如夢筆生華。若干文峰立交橋東眺,或有佛光普照、紫氣東來之意。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高大的文峰塔就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樣,微風吹過,塔角上的風鈴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音樂藝術,走到塔頂,整個城市的美景盡收眼底,亮麗的霓虹燈像星星一樣圍在月亮似的塔邊,陡峭的樓梯變成了一道風景線,美麗而又壯觀的文峰塔又沉沉的入睡了……
寫安陽文峰塔的導游詞3
各位親愛的遊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游,我姓王,你們可以叫我王導。
非常歡迎大家來到古都安陽,這里歷史悠久,風景優美,是甲骨文的發源地。還有許多名勝古跡:世界文明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文字博物館、岳飛廟……數不勝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一座美麗又奇特的古塔——文峰塔。
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已經有一千多歲了。雖然經歷了戰爭炮火的考驗,卻依然雄偉壯觀。
文峰塔的奇特之處在於別的塔是塔身大向上逐漸變小,而文峰塔卻是塔尖大,下面小。這奇妙的造型真令人贊嘆!
文峰塔共五層。每層都 雕刻 著精美的圖案,有彬彬如生的羅漢;有盛開的蓮花……把文峰塔打扮的既美麗又引人注目。每層的檐角上掛著鈴鐺,一陣微風吹來,鈴鐺就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大家聽,像不像一位仙女在彈琴。
看!在夕陽的照射下,文峰塔更加古色古香。請大家跟隨我登上塔頂,一起欣賞這城市的美景吧!
寫安陽文峰塔的導游詞4
人傑地靈,歷史 文化 積淀深厚,被譽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 早在2.5萬年前
。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率鄰部族遷徙到安陽,歷八代十二王,共255年。這一時期的商王朝疆域遼闊,國力空前強盛,開創了中國上古史的新紀元,也成為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世界青銅文明的重要代表。此後,相繼有三國時期的曹魏,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北朝時期的東魏、北齊等在此建都,殷都廢而鄴都起,鄴都衰而相州繼,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陽
。
安陽,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處,面積7413平方千米,人口542萬,轄1市5縣4區,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中國文字博物館、紅旗渠、袁世凱墓、曹操高陵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於殷(今安陽市郊小屯一帶),經八代十二王,歷時254年。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在這里出土。 這里流傳著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岳母刺字、韓陵定國寺等
名稱由來
北蒙——盤庚遷殷之前,安陽稱北蒙。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國王盤庚率領臣民從「奄」遷來北蒙。他們自稱為「商」。商朝滅亡以後,有人把他們稱為「殷」。
安陽——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變寧為安,其意相近。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 郡。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郡。
相州——公元401年,北魏在鄴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為名,是為相州名稱之始。鄴城仍屬相州治理。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鄴城被焚,鄴民全部遷至安陽。安陽遂稱相州,亦稱鄴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為彰德府。此為彰德府名稱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國初年。1913年,廢彰德府,復置安陽縣。1949年成立安陽市,隸屬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陽市為河南省直轄市。
城市面積
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0.9萬公頃、城市建成區面積83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安陽市轄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和5個縣,1個國家高新區,9個省級集聚區。
安陽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北關區 面積 59平方千米,人口 24.5萬。郵政編碼455001。區人民政府駐燈塔路。 文峰區 面積 179平方千米,人口 44.2萬。郵政編碼455000。區人民政府駐文明大道。 殷都區 面積 70平方千米,人口 24.3萬。郵政編碼455004。區人民政府駐梅東路北段。 龍安區 面積 236平方千米,人口 21.44萬。郵政編碼455001。區人民政府駐梅東路南段。 林州市 面積2046平方千米,人口 78.96萬。郵政編碼456550。
滑縣 面積1814平方千米,人口126.32萬。郵政編碼456400。縣人民政府駐道口鎮。
安陽縣 面積1202平方千米,人口 84.89萬。郵政編碼455000。縣人民政府駐安陽市北關區解放大道。
湯陰縣 面積 646平方千米,人口 43.07萬。郵政編碼4561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內黃縣 面積1161平方千米,人口 69.34萬。郵政編碼4563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人口
2010年11月1 日零時總人口5172834人,市區人口114676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3%,出生率10.49%,嬰兒死亡率11.28‰。安陽市屬少數民族雜散居地區,共有少數民族成份42個,少數民族6883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33%。轄區:轄4區、2市、3縣
安陽位置圖
鄉鎮:42個鎮、50個鄉
政府:安陽市人民政府位於東區,市長:張笑東
景區景點
世界文化遺產-殷墟博物院、人工天河-紅旗渠風景區、中原第一大宅—馬氏庄園、袁林、岳飛廟、羑里城、二帝陵、太行大峽谷、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 靈泉寺唐代雙塔、修定寺塔、文峰塔、明福寺塔、瓦崗寨遺址等。
特色餐飲
道口燒雞、老廟牛肉、安陽三熏、曹馬芝麻糖。
方小吃
扁粉菜、粉漿飯、燴菜、皮渣、血糕、內黃灌腸、關家酥燒餅。安陽血糕為著名風味小吃,用蕎麥面、豬血佐以 其它 配料蒸製成糕,然後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後食用。
土特產
內黃大棗、山楂、核桃、陽梨、板栗、大紅袍花椒等。
安陽位於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點,西倚巍峨險峻的太行山,東聯一望
無際的華北平原,是豫北區域性中心城市。現轄一市、四縣、四區和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誕生地。早在公元前1300多年,商王盤庚遷都於安陽殷都區小屯一帶,歷經八代十二
王255年之久,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這里出土問世了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在「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發現」評選中名居榜首。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詩句。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經發生在這里。毛澤_同志曾親臨岳飛故里湯陰,並視察殷墟和安陽老城,江澤_和胡錦_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也先後視察過安陽,並對古都安陽的建設與發展寄予了厚望。[1]
安陽旅遊資源豐富,賓館業、餐飲業、商業等旅遊服務設施齊全。現有殷墟博物苑、岳飛廟、天寧寺塔、修定寺塔、明福寺塔、小南海石窟、羑里城和靈泉寺石窟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全國愛國 教育 基地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8處。位於安陽湯陰縣的岳飛廟,歷來是岳飛後裔尋根朝敬的聖地,各地遊客不遠千里來此憑吊英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紅旗渠是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被國際友人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林慮山國際跳傘滑翔基地,因其鬼斧神工的天然地勢,每年都吸引國內外大批遊客和體育健兒來此觀光、比賽。新近發現的太行大峽谷、五龍洞原始森林風景秀麗、獨具特色,令中外遊客留戀忘返。安陽民風淳樸、熱情,習俗頗富古趣,有背閣、抬閣,高蹺、旱船、龍燈等眾多享譽全國的民間藝術絕技,有道口燒雞、老廟牛肉等品種豐富的地方小吃和特色食品。
安陽資源充足,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和礦產資源。東部平原是全國優質糧油棉生產基地,被譽為「豫北糧倉」。素有棗鄉之稱的內黃縣紅棗,面積和產量均為全國之冠,去年舉辦的「棗鄉文化節」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和投資者前來觀光和洽談。安陽年產原煤283萬噸,天然氣年輸氣量1億立方米,供水量42萬立方米。西部礦區煤炭、鐵礦石、石灰岩、大理石等資源有豐富的儲量。
位於安陽城南15公里,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國家監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所在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文王在此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推演為64卦,以此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提出了「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等富有樸素辯證法的哲理。《周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財富。
文明大道
西段:香洲名郡:3100、龍悅灣:2800。中段:巴黎春天:3200、城際雙座:2950、碧海雲天:2800。東段:理想城:3500。最東段:金柏灣:4000、御花園:3600。
總之,距離東區的市政府越近,房子是越貴的。
寫安陽文峰塔的導游詞5
大家好,今天我來帶領大家游覽文峰塔。
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獨特的塔,位於安陽市古城內西北隅,建於後周文順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因塔建於天寧寺內,故原名天寧寺塔。1720__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黃邦寧主持重新修建天寧寺和塔。他認為塔與南邊的孔廟(在今安陽市西大街小學校內)相呼應,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門橫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於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文峰塔位於安陽市古城內西北隅,高38.65米,周長40米,因塔建於天寧寺內,原名天寧寺塔;又因位於舊彰德府文廟東北方,作為代表當地「文風」的象徵,故又稱文峰塔。文峰塔建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文峰塔比較獨特。
那麼文峰塔到底獨特在何處呢?現在我們來遠觀文峰塔。大多數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漸縮小,而文峰塔之獨特,在於其一反常規,塔身上大而下小,呈傘狀,為國內外所罕見。
現在我帶領大家來走進文峰塔所在處——天寧寺。文峰塔的最下面是塔基,塔基上是一個圓形蓮花座,蓮瓣共七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為美麗。
圓形蓮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的最下層塔身較高,四周正面各有一門,其中正南面為真門,其他為假門。券門首額,有磚雕二龍戲珠圖像。八角均有巨龍環繞的盤龍柱。
關於文峰塔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呢!說:魯班和托塔天王打了個賭,托塔天王說:「你要能在一夜之間建出一座塔,我就稱你為王!」魯班說:「好呀!」魯班吩咐了兩個人,一個人建塔的上半部,一個人建塔的下半部。托塔天王看見塔馬上就要建好了,就放雞鳴叫。這時魯班著急了,便迅速把已經建好的塔的兩部分匆匆落在了一起,不料竟然落反了。沒辦法,雖然落反了,但仍然是座塔。托塔天王就這樣輸了,文峰塔也就隨之而成。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登塔游覽了!
寫安陽文峰塔的導游詞相關 文章 :
★ 安陽導游詞介紹3篇
★ 安陽導游詞5篇精選
★ 安陽旅遊導游詞
★ 安陽旅遊導游詞介紹範例
★ 安陽殷墟導游詞
★ 安陽袁林導游詞
★ 神秘的安陽殷墟的導游詞合集大全
★ 安陽殷墟博物館導游詞
★ 殷墟沿途的導游詞
⑧ 安陽北大街有小學嗎
有小學。
紅廟街小學和北門西小學。
北門西小學學區:彰德路中心線以東,解放大道中心線以南,北大街中心線以西,文峰北街中心線以北。紅廟街小學學區:北大街中心線以東,解放大道中心線以南,東風路中心線以西,文峰北街中心線以北。
⑨ 安陽市文博源小學是人民大道小學的分校嗎
安陽市文博源小學不是人民大道小學的分校。
安陽市文博源小學是人民大道小學主辦的「公辦民助」性質的學校,教師以人民大道小學教師為主。
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創建於1959年,佔地18918平方米。截止2019年4月17日,該校有特級教師2人,市名師10人,市學科帶頭人16人,市區骨幹教師36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 學校1984年被定為河南省重點小學,1988年被國家教委定為全國整體改革實驗校,1992年被定為中國名校。
(9)新加坡彰德小學如何擴展閱讀:
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訪問活動
1、台灣多元智慧教育集團蒞臨人民大道小學參觀訪問
台灣多元智慧教育集團總經理鄧立平一行,在原省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任子厚和鄭州市陽光少年成長營創辦人劉凇山的陪同下蒞臨該校參觀訪問。此次活動將會進一步加強豫台青少年交流,促進未來豫台之間在教育方面的多元化交流與合作,為兩岸增進友誼,共創和諧發展的美好未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北京市、鄭州市優秀校長、骨幹教師蒞臨該校調研、指導工作
由北京市基教所副所長張熙博士、程晗博士和該所學校發展研究室研究員朱懋勛等領導,率領的北京市19位小學名校長教育考察團蒞臨該校調研、指導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安陽網-市文博源小學同學到市人民大道小學了解學校歷史與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