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的治國之道是什麼

新加坡的治國之道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4 09:32:23

㈠ 新加坡精神是什麼

原文出處】浙江學刊
【 作 者 】朱春珠
【 年 份 】200203
【分 類 號】G2
【分 類 名】思想政治教育
【原刊地名】杭州
【原刊期號】200203
【原刊頁號】183~185
【作者簡介】朱春珠,女,1970年生,浙江財經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杭州 310012
【內容提要】分析和借鑒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關於德治與法治相結合,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相結合,主體性、獨立性和穩定性以及包容性、層次性、遞進性等特點,對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摘 要 題】海外縱覽
【 正 文 】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蕞爾島國。幾十年來,她不僅創造出了一個令世人驚羨的經濟奇跡,而且還創造出令世人起而效仿的「新加坡精神文明」。它的鮮明特色體現在:

一、德治與法治相結合

德治與法治相結合是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所奉行的一貫政策和主張。其中,德治是基礎。「德」治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德」育人,即通過對國民進行以儒家倫理為主的東方價值觀的教育,使廣大人民具有愛國、敬業的優良品格,使國家公職人員樹立起勤政廉能的優秀品質。概括地體現為「十六字」的新加坡精神,即敬業樂群、勤勞進取、廉潔奉公、講求效率。二是選「德」人治國,國家公職人員提倡應由有道德的精英人物擔任,這樣的政府才能成為廉能政府,才有感召力。

在德治的過程中,通常貫徹的是以「教育」為主的方針。但教育並不是萬能的,再加上人們的道德修養不可能一般齊,思想覺悟不可能一般高,通過教育不可能取得成效的情況下,必然要求實行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新加坡將思想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兩者緊密結合,運用法制手段對各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懲罰,以此來約束人們的社會規范和行為。

為此,新加坡建立了一整套健全和完備的法律。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個人的言談舉止,衣食住行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據不完全統計,新加坡現有各種法律和法規達383種。其中,罰款在新加坡最為著名,其名目之多,數額之大,執行之堅決,恐怕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以及過馬路闖紅燈,上廁所未沖水等等,都要受到數額不等的罰款,少則20新元(如過馬路闖紅燈),多則高達1000新元(如隨地吐痰、上廁所未沖水都要罰1000新元);使新加坡成為名副其實的「罰款國」,難怪有人驚呼:「新加坡是個不自由的國家!」

新加坡能有今日之清潔、干凈及花園城市之美譽,確實是以剝奪少數人的自由為代價,而換來的則是大多數人的舒適和幸福!

法律,也是促進一個國家發展的關鍵之一。「法治」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求社會要具有健全完備的法律;另一方面,要求制定出來的法律能夠得到徹底的執行。執行法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新加坡的法律之所以能得到很好的實行,一是公民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二是靠了一大批公正廉明、鐵面無私,素質好的政府官員。他們一改過去習以為常的「情、理、法」的行為邏輯而為「法、理、情」,從而維護了法律的尊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制化也成為新加坡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相結合

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相結合,使理論具有實際可操作性是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新加坡在關於國民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形成了以國家意識為主線,以儒家倫理為核心,以培養共同價值觀為目的的理論體系,脈絡十分清晰。在貫徹以學校為思想道德建設為主渠道的同時,又充分發揮家庭、社會的系統功能,並輔之以各種群眾性運動,來推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新加坡十分重視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學校看作是青少年思想建設的主戰場,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首先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稱他們是「道德精神和社會精神的支撐人」,他們應當受到社會的尊敬,並把知識與道德作為選擇教師的兩個最重要的條件。其次,新加坡貫徹「以德育人」,必須從小抓起,從小學一年級到中學四年級必須開設思想品德課。在教育部開設的《儒家倫理》課中,明確提出了開設《儒家倫理》課的目的:

1.培養學生具有儒家倫理的價值觀念,成為有理想而又有道德修養的人;

2.使學生認識華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和文化,認識自己的根源;

3.培養學生積極的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將來能過有意義的生活;

4.幫助學生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相應地,還編寫了《儒家倫理》教材,同時增進了一些中國古代著名的典故和道德故事,如「孔融讓梨」、「愚公移山」、《勸學》等等,把一些深奧、艱澀難懂的倫理道德化為通俗易懂的讀物,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向學生灌輸各種必要的道德價值和道德觀念。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1994年開始,《儒家倫理》被《好公民》課所取代,由此不斷充實和提高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在重視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與道德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在學校要求小學生參加每天的升旗儀式,並唱國歌;平時,要求學生自己打掃衛生,中學生必須負責清掃自己學校的廁所等等。另外,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開展的「忠誠周」、「禮貌月」、「敬老周」等的各項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在道德實踐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不僅如此,新加坡還十分強調加強全民的思想道德品質,實現道德教育與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並舉,通過開展各種群眾性的創建活動,進行社會總動員,在社會上形成自覺加強道德建設的良好的風氣,促進國民思想道德建設,增強社會凝聚力和責任感,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據新加坡國會交通與新聞委員會黃海博士的統計,新加坡每年開展的全國性運動約有20多個,最常見的有:禮貌運動、推廣華語運動、生產力運動、國民意識周、敬老周、勞動力周、華族文化月、馬來族文化月等等。在開展各種活動的過程中,李光耀及新加坡政府力戒嘩眾取寵,講求實際效果,注重形式與內容相結合,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國民的基本道德素質和文明禮貌程度。結果不僅提高了國民的整體素質,而且奠定了新加坡社會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投資環境,也促進新加坡經濟的穩定發展,使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共同向前發展。

三、主體性、獨立性、穩定性相結合

儒家倫理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理論形成的思想基礎,在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成為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

如果說李光耀及其政府從建國初就開始提倡「生存之本」——東方價值觀,在大力弘揚東方各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是以不自覺的形式傾向於對華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保持和弘揚的話,那麼從八十年代末開始的那場「文化再生運動」則真正是以主觀、自覺的形式,把儒家倫理推向整個新加坡社會,推向整個新加坡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使之能夠統攝人心,抵禦西方腐朽價值觀的侵蝕,使新加坡政府如願以償,度過了那場「西化」危機。九十年代,共同價值觀的確立,則表明儒家倫理在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主體性作用的同時,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設又進一步獨立、穩定地向前發展了。

這種相對獨立和穩定的特點,使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獨樹一幟。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交流、沖擊和碰撞的過程中,不被別人所同化,而是使國內各民族互相學習,互相融匯。這種同化,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同化。

總之,在這種富有激烈的競爭性,又間雜著進攻性或滲透性的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中,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保持了自身發展的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這不能不說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特色。

四、包容性、層次性、遞進性

吸收一切東西方文明的精華,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理論的精髓。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新加坡以寬闊的胸懷,接受、容納東西方各類文化,使東西方文明在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消化、吸收、取長補短,形成獨特的新加坡精神文明。

包容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徵,具體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西方現代科學技術與東方傳統文化、價值觀並行不悖。當今新加坡社會廣泛流行的東西方文化或價值觀有以下三種:(1)華人價值觀(即儒家價值觀)。這是新加坡社會佔主流的東方傳統文化或價值觀,佔新加坡人口77%的華人,他們所擁有的華族價值觀,一方面是自小在家庭由父母灌輸而形成的;另一方面是在60年代以後,在學校受華文教育熏陶的結果。(2)英國社會價值觀。新加坡受英國統治大約150年,承襲了英國政治制度和社會價值觀。(3)以美國人、歐洲人和日本人為主的外國投資者的工作作風和價值觀。這是1959年人民行動黨執政後,為迅速實現工業化而積極鼓勵並接受投資的結果。第二、宗教、種族之間互相寬容、和平共處。以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為主的東方人和西方人居住在一個密集的城市裡,長期生活在一個國家中,相安無事,各自保留有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誰也不吃掉誰,誰也不融化誰。第三、多元語言、多元文化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人們稱新加坡社會是一個「兼存東西方、匯合百家文、流傳萬國語、容納各宗教」的社會,這樣說確實不過分。在這種民族文化大薈萃的有利環境中,新加坡的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可以廣征博引,吸取各類文明的營養和精華,從而豐富和升華本民族的文明,使新加坡精神文明既顯民族性,又不失世界性。

層次性和遞進性的特點,則體現了新加坡精神文明發展的內在規律。從新加坡精神文明發展的歷程來看,不同階段、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各不相同:

20世紀五十年代,新加坡社會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政府的目標是要改變貧窮的政治面貌。六十年代,在克服失業和捉摸不定的情況下,目標是建立一個剛強勇猛的社會。七十年代,目標是要創造一個舒適的自然環境和一個清潔翠綠的城市。八十年代的目標是要創造一個新加坡人相互關心、彼此照顧的愉快社會。九十年代,要使新加坡成為一個「經濟發達而且又有文化素養」的卓越社會。

由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軌跡。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設僅僅局限於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而且還致力於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改造和建設。讓國民生活在一個清結優美的環境中,並以此作為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一個標志,這也是新加坡政府順乎民情,合乎民意的一個政策目標。可見,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始終與社會政治、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與社會的發展協調一致。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並非完美無缺,有待我們作進一步研究。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突出成就就在於她較為成功地運用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儒家倫理思想。從某種程度上說,正像許多學者所說的是「儒教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進行文化改良的一種形式和結果。新加坡吸取了儒家倫理中的一些合理內核,對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一些消極後果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再者,從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復興和發展的過程上來看,人們的認識也並非完全一致。另外,對於李光耀的治國之道,也並不是人人稱道的。有人批評他是個「孔子」式的統治人物,搞「家長式」的專制。「新加坡推崇和復興儒家思想的原因——實在於覺得儒家文化有利於『國家霸權』的家長式控制以至專制,以及反對和抑制人民的民主要求」等等。也有的人說,如果長此下去,新加坡就會變成一個僵化的國家。目前,新加坡的一些青年也強烈要求發揚民主,現任總理吳作棟表示要進一步開放民主。可見,新加坡在民主等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做得還是很不夠的。

總之,探討和研究新加坡精神文明的特點,吸取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成果,對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能夠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㈡ 新加坡是一個小國 為什麼在世界上有這么 高的評價和這么高的地位

新加坡發展快有多方面
老一代新加坡人勤奮
新加坡政府統一,政府非常強勢,推廣政策非常容易執行,如果像我國台灣省一樣藍綠斗,那政府想做什麼都非常慢,這屆政府制定的政策被下屆全盤否定, 政策效率低下.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非常好,馬六甲海峽的咽喉被新加坡扼在手裡.中國大部分的石油都是過馬六甲的,出口歐洲的貨物也是過馬六甲的.還有日本韓國都基本和中國一樣. 中國日本韓國去澳洲或者歐洲中東,印度去澳洲,澳洲要去歐洲中東飛機都要經過新加坡中轉. 這就是汶萊沒有辦法和新加坡比的了!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各個民族和宗教的利益協調,保證各民族和各宗教團體非常融洽的生活在一起.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就沒有辦法保證這一點,他們歧視其他民族和宗教.
新加坡和美國的關系非常好,所以得到很多經濟利益,這一點也很重要,美國人給東南亞國家一點定單,東南亞國家就能靠著這些生活. 全世界人勞動生產產品,來給美國人消費. 美國人只是告訴別的國家,美國欠他們多少美圓. 但是美國這些債是不用還的,哪個敢來追債? 哈哈
新加坡因為以華人為主,說華語.經濟發展的快,所以我們很多中國人從小就非常喜歡新加坡,嚮往新加坡. 就像中國人出國旅遊,一定要到各個國家的唐人街走走.明明知道那裡的東西國內都有,國內更便宜,但是大家都喜歡去看看. 新加坡其實就是東南亞的大唐人街.我們中國人都喜歡這個漂亮的國家漂亮的"唐人街".
其實新加坡在世界上的地位並不算高,她只是在東盟里算是比較有影響的國家.因為東盟一個比一個窮! ^_^ 就好比瑞士在世界上也算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國家,但是瑞士生在歐洲,周圍都是強國,在歐洲瑞士有什麼影響力? 另外一個好比汶萊也在東南亞國家經濟也非常好,但是在世界上有名嗎?就是在東南亞也只是個富國而已.影響力非常小.
我今天在聽廣播的時候在聽播音員播即時匯率變化,說了新元對美圓,馬來西亞令吉,泰國銖,日圓,韓元,越南盾,印度尼西亞,汶萊澳元.等國家貨幣的匯率 ,我一直等 對人民幣匯率, 最後我非常失望的是,沒聽到! 這也許只是一個小問題, 但是這還是讓我聯想到新加坡對中國的態度.是敵是友.
我們國人都非常喜歡新加坡,但是新加坡人沒有像中國人那樣喜歡中國.新加坡喜歡報道別的國家的負面新聞,也是因為中國大,所以很多中國的負面新聞一定要上新加坡的報紙,當然新加坡的主流報紙海峽時報算是正規不怎麼亂寫,但是在新加坡有些報紙專門以攻擊中國政府為己任!!!!!!!!!新加坡政府並不 干涉.
說多了

㈢ 新加坡被譽為了什麼具體在哪裡特點是神馬

新加坡馬來語是「獅子城」之意,所以也叫「獅城」。華僑稱其為星洲。
新加坡由於地處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扼守太平洋與印度洋通航要道,素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是國際海運交通中心之一。
要說是特點么,我認為最集中的只有2條,一條是「小」,小到什麼程度?其面積僅相當於上海市的徐匯區那麼大!另一條是:特別會算計!新加坡的美麗和經濟建設成就都是調查、研究、規劃、總結提高等「算計」出來的,以至於新加坡的高等教育裡面,與「算計」相關的學科都很發達,例如:設計、規劃、金融、物流、管理等等等等!

參考文件:

新加坡是一個美麗的島國,一個繁榮的大都會。因為市容美麗清潔,被人們譽為「花園城市」。新加坡位於馬來西亞半島南端,與馬來西亞僅一水之隔,東西分別毗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地理位置處於東南亞的交匯處。新加坡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
十四世紀,新加坡是強大的斯里佛室帝國的領土,被稱為「淡馬錫」或海城。據說,有一位斯里佛室帝國的王子在島上看到一隻野獸,他誤認為是獅子,因此就把「淡馬錫」改名為「新加坡拉」,意即「獅城」。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爵士來到新加坡,他發現這是一個具有良好停泊環境的天然港口,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確是發展貿易的理想口岸。於是,他在此地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從此新加坡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隨後的幾十年裡,大量移民從中國、印尼、馬來西亞和印度湧入,使新加坡更加興旺。1965年,新加坡正式成為獨立國家。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奮斗,新加坡已成為亞洲發達的新興工業化國家之一。
新加坡政府廉潔、精英治國、勤奮高效、法制健全、政治穩定、種族和諧、人民安居樂業。政府推行自由貿易,不斷引進人才,積極發展科技、教育和經濟,加上新加坡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新加坡在短短數十年裡迅速崛起。新加坡不但擁有優良的深水港口和現代化的國際機場,也有先進的通訊設施和健全的金融制度;新加坡有如詩如畫的旅遊景點,也有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新加坡有美侖美奐的購物場所,也有設施完善的組屋區;新加坡還有四通八達的交通服務和各種各樣的美食、娛樂。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時代的來臨,新加坡也力求走在世界高科技的前端。
新加坡古時候被稱為「海城」,相傳13世紀的時候,蘇門答臘島巴鄰旁的王子到「海城」游歷時,看見一頭怪獸,隨從們大叫「獅子」(獅子的馬來語言為「Singa」),於是王子將此島改名為「Singapore」(「pore」是「都市」的意思)。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這個小島正發生這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東南亞的商業明珠、並成為了亞洲主要的金融,電子,旅遊,貿易,航空及海事貨運中心。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是進出東南亞的主要門戶,並連續十餘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
人文地理

盡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卻是其成功的支柱。這個國家缺乏自然資源,但她勤勞、樂觀、開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榮。
新加坡人口400萬,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
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樞紐,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尋覓更好的生活,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移民紛紛到來。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語 言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氣候環境
新加坡地處熱帶,相對來說,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氣候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 23和 31攝氏度之間,溫差很小。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那些討厭炎熱陽光的人也不會因此受罪,因為新加坡所有的商店、旅館、辦公樓以及飯館都裝有空調設備。 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氣溫:攝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熱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對濕度:84.3%
每日平均濕度:60%到90%

㈣ 李光耀治國的策略是什麼

精英主義是李光耀治國的重要觀點和策略之一。他堅信人才是新加坡成功的關鍵,特別是新加坡這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小國,假如不以發掘人才為重,把有潛力的人放在適當的位置,新加坡將會有麻煩。他花了十幾年的時間,苦心經營,培養政治上的梯隊,順利完成接班工作。此外,又重視把工作素質和道德品質兼備的人分配到政府部門和法定機構,並大力培養、扶植科技、教育人才。歡迎世界人才定居新加坡,極力搜羅栽培精英人才。贊揚外來人才對新加坡的貢獻,吸納移民解決人才荒,並同私人部門爭搶人才。

作為一個多元語言與多元文化的社會,新加坡各民族之間能成功和諧相處,主要是政府平等對待各種文化所產生的作用。李光耀在新加坡人的文化與價值觀問題上,注重東方傳統的價值觀念,認為儒家思想對解決現代諸問題有極大幫助,他還強調語文與溝通思想的重要關系。在教育上,李光耀的雙語政策,確保了新加坡人能以英語作為各族的共同溝通語,又能同時掌握母語。李的政府積極推行講華語運動,加強華人社會的凝聚力,用華語傳授傳統道德觀念,如儒家思想,恪守五倫奉養父母,維持三代同堂,重視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藉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對於新加坡社會的穩定起了重要作用。

㈤ 新加坡只是個城市,能打的過千島之國的印尼嗎

新加坡軍隊的數量不是很多,大部分還是政府強迫的兩年兵役,並不是很正規的軍隊,戰鬥力不強。加上國家太小,沒有戰略縱深,如果沒有他國干預的話,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打不過。

㈥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新加坡是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

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 。

(6)新加坡的治國之道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發展帶來的啟示

新加坡以「小國之軀」走出一條「大發展之道」,其中蘊涵了深刻的哲理。值得深刻領悟的是,李光耀帶領新加坡人民走出了一條符合新加坡國情的獨特的發展道路。

李光耀曾說,新加坡沒有刻板地模仿當時風靡一時的社會制度,而是堅持維護社會秩序、為人民提供教育、維持睦鄰友好關系、厲行法治、增強投資者信心。在他看來,只要堅持做到這幾點,國家就沒有道理不發展。

實踐證明,新加坡之路是成功的。李光耀創立的制度立國、人才強國之道,多有可圈可點之處。他曾說:「不論採用什麼制度,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實行這個制度的人的素質,因為他們將決定要建立一個怎麼樣的社會和怎麼樣使人民各盡所能。」

看重人才,吸引人才,讓「最優秀的人才做了最優秀的工作」,成為新加坡成功的秘訣之一。於是,作為世界上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原本很可能是個全球經濟打噴嚏就跟著感冒的國家,但卻每每憑借驚人的智慧顯示了強大的「免疫力」。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每一次全球或區域性的經濟危機沖擊都未能將新加坡擊倒。每一次全球性的產業轉型,新加坡又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總會在一些領域先走一步,處於領先地位。

從獨立初期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到高技術產業,從代加工到化工、煉油中心和金融中心,新加坡每一步都踩到點子上,踏在實處。

進入21世紀以來,新加坡繼續運用李光耀執政時期積累的經驗,與時俱進,堅持開放,不斷加強與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貿關系,鞏固了其在亞太和世界經濟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可以說,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為眾多正在發展道路上奮力前行的新興市場國家,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他的名字也將為世界所銘記。

㈦ 新加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有什麼特點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著名的自由貿易港,集中著世界一流的商品。

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

國土: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入、東南亞地區的中心,堪稱"亞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國國面積為626.4平方公里,城市面積占絕大部分,因而被稱為"城市國家"。

氣候:新加坡全部國土都位於北緯1度線內,距赤道不過137公里,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以最暖熱濕潤為特徵,全年溫度大約在24℃到32℃之間,晝夜溫溫差不大,降水量在2400毫米左右。10月至次年3月雨較多,4月至9月雨 量相對較少。

國家簡史:傳說在遠古時代,亞歷山大大帝的後裔烏塔馬王子在海上航行時,船被暴風雨刮到現在的新加坡島上,在島上,王子看到一頭怪獸,渾身赤紅色,頭部的毛黑亮,胸前還有一撮白毛。隨行人員告訴王子這是獅子,王子便把這個不知名的小島稱為"新加普拉",也就是獅子的意思,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㈧ 治國之道是什麼

治國之道很簡單兩種方法:以德治國必須為首位;其次是以法治國。以德治國會提高民族凝聚力創建和諧社會更容易,對於個別沒道德的則不得不用以法治理了

㈨ 新加坡的制度你了解多少呢

政治: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元首,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6年。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有權否決政府財政預算和公共部門職位任命;可審查政府行使內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諧法令所賦予的權力以及調查貪污案件。總統顧問理事會受委向總統提供咨詢與建議。總統在行使某些職權,如主要公務員任命時,必須先徵求總統顧問理事會的意見。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議會稱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占國會議席多數的政黨組建政府。

㈩ 新加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
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位置
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的民丹島和巴淡島等島嶼都有輪渡聯系。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8.3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准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地形
地勢起伏和緩,其西部和中部地區由丘陵地構成,大多數被樹林覆蓋,東部以及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地理最高點為武吉知馬,高163米。
水文
河流由於地形所限,都頗為短小,全島共有32條主要河流,河流有克蘭芝河、榜鵝河、實龍崗河等,最長的河道則是加冷河。大部分的河流都改造成蓄水池為居民提供飲用水源。
氣候
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6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7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