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綠辣椒叫什麼名字

新加坡綠辣椒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2-10-09 12:40:35

㈠ 像燈籠的綠色的不辣的那種辣椒叫什麼椒

你問的那種叫甜椒,又叫燈籠椒.其餘的請看下面介紹

辣椒趣話

辣椒,人人皆知,但對其歷史淵源則未必都知道,現在就來嘮上一嘮。
辣椒的祖籍在南美洲蓋亞那卡晏島的熱帶雨林中,古稱「卡晏辣椒」,是正宗的「辣椒之鄉」;不過最早栽種的卻是印第安人。在墨西哥的拉瓦坎谷遺址中,曾發現化石辣椒,後在秘魯沿海一帶遺址中,也發現過化石椒。史傳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辣椒也隨之遠離故土,先於公元1493年傳入西班牙、匈牙利;公元1542年又隨葡萄牙傳教士到達印度、土耳其;公元1548年又進入英國;到16世紀中葉時已傳遍整個中歐地區。不過歐洲人雖見到艷麗鮮紅之果,但多作盆景點綴欣賞,而不知道如何食用。
我國最早記載辣椒的書籍,得首推明萬曆初高濂的《遵生八盞·燕閑清賞箋·卷下·草花譜》。書中說:「番椒叢生白花,子儼似禿筆狀,味辣,色紅,甚可觀,子可種。」又有馬歡撰寫的著名游記《瀛崖勝覽》中載道:「蘇門答剌者,其地依山則種椒園,花黃子白,其實初青,老則紅。」原來馬歡是鄭和出使南洋隨身通譯,是他們從海路引傳到中華大地落戶的;還有明·湯顯祖著的《牡丹亭》中記述了園中賞花時,曾精美絕妙的贊頌過「辣椒花」。同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上也較細膩的記載稱辣椒為「番椒」;另一本由清初《花鏡》中記述:「番椒,一名海瘋藤,俗名辣茄……叢生白花,秋深結子……其味最辣。」難怪蒲松齡在《農桑經》中依照植物學分類的特點將「番椒」列入花譜。此外,在很多古籍中對辣椒的芳名雅號稱謂真不少:諸如胡地椒、海椒、辣子、辣角等等。不少於10餘種。
在清乾隆御膳中就配有「辣椒」,到了嘉慶年間已育出一種狀似小牛角的「牛角椒」;還有其椒尖向上的「朝天椒」;道光年間一本《遵義府志》,精闢地記載它是「園蔬要品,每味不離。」後來人們經過選培,又分離出尖圓大小種種辣椒。在著名植物學家吳俊芳的《植物名實圖考》中敘述的美侖美奐,尤為細膩:有長細狀似牛角名「牛角海椒」;細如小筆尖,叢結仰者曰「纂椒」;還有扁圓色黃或紅,味淡者為「柿椒」……;還有《種植新書》上也詳細敘述到:「種類有大小之分、遲早之別,至以種名,不能屈指以數。」可見我國辣椒品種之多正是精彩紛呈,居世界榜首。按分類定了名的不下700多個(全球有 7,000多種)。不過有名的要算「四大椒鄉」—河北望都、河南永城、山西代縣、山東耀縣;享有聲望的,則諸如雲南思茅的「涮椒」,只要於湯里涮一下,即成了一鍋辣湯,足見其辣性之厲害,幾乎可與匈牙利一種辣椒,咬上一口竟辣得半天合不攏嘴,同稱「辣椒之王」。還有安徽的「顏集線椒」品味純正,個大肉厚,色亮,所含辣椒素、紅色素,遠高於頗負盛名的日本「三纓椒」,成為廣交會的搶手貨;湖南攸縣皇圖嶺所產的一種辣椒,既辣又甜,食後餘味滿口,被國際友人稱為「全紅如火,油潤光滑,香辣可口」;其他如四川什邡縣的「�紅椒」,宜賓江安的「�椒」,湖南衡陽的「七星椒」,陝西「大椒」,山東「雛椒」,山西的「柿子椒」,河南洛陽「洛椒」等,真是名品很多,舉不勝舉。
當今世界消費辣椒的最大市場,得算斯里蘭卡,幾乎是全國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蔬食,年進口量在1�6萬噸以上。而外銷辣椒最多的國家,當推匈牙利。饒有趣味的是世界各國食椒之法頗多,像美洲、大洋洲和西歐一些國家,喜食微辣之椒;而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則以辣為主;韓國、朝鮮和印度等國則有「嗜辣」食俗;像墨西哥、泰國則食椒尤為奇特,只要有菜餚,絕不可無椒;墨西哥人更視椒為「三大食品」之一。甚至飲酒時,要以一種特產的「小辣椒」作飲酒佳餚,方可開懷痛飲,連五六歲孩子都愛吃,真是「無椒不成菜,無辣不成味。」不過世人最為奇異的要算美國西南部的人民用椒釀酒,一種「茄拉攀諾」白酒就是,喝後竟能開胃、強身、健脾、增食提神。在美國新墨西哥洲哈契鎮,每年的10月里都要舉行聞名全美的「辣椒節」。
人們為何如此青睞辣椒呢?實乃其營養豐富以及獨含不同於蔥姜蒜的一種香辛物質——「8-甲基-6癸烯酸的草基胺」,而能發揮作用的重要成分—「CHON」,所組成的有芳香性辣味物,食之大有辣味感。烹飪上屬為「熱」與「火」之辣味,有類似胡椒和花椒之性。饒有趣的是,烹調上全仰仗其特有的「辣椒鹼類」——辣椒鹼、二氫辣椒鹼,乃屬「辛辣」成分;而其辣椒紅素(C 40H 56O 3)、番茄紅素及辣椒玉色素(C 46H 56 O4),則又屬辛醯香莢蘭胺色素。惟其最具神奇之處,在於化學性極穩定,酸、熱、鹼均不會受到絲毫破壞,無怪川菜「麻辣豆腐」、滇菜「過橋米線」和陝食「羊肉泡饃」等,食後都會感到回味無窮;特別還含有隱黃素和檸檬酸等物質,食之會刺激唾液和胃腺分泌,使人食慾大增,而所含的「辛辣素」有著刺激心臟加快跳動,能大大加速血液的循環,有活血和助暖去寒之功效。
尤其值得推崇的是辣椒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科學測得100 g鮮品中含胡蘿卜素11�2 g,糖3�2 g,脂肪0�14 g,硫胺素 2�2 g,核黃素0�01 mg,抗壞血酸10�86 mg,磷2�74 g,熱量7�2千卡,其中獨占鰲頭的要算抗壞血酸(Vc)了,與一般蔬菜相比雄居首位,高出番茄9倍,比茄子則多上35倍。難怪祖國醫學認為辣椒具「性大熱,味辛入脾、胃經。」故有溫中、散寒、除濕、開胃增食、發汗諸功效。古今常用來療胃寒痛、瀉痢、風濕性關節炎等。研究又發現還有一定的防癌功效:原來食後被悄悄輸送之肝臟後,迅即被轉變成一種特殊化合物,於是對危及人體細胞引起致癌魔鬼「自由基」,就會一古腦被吸收掉,以保安然無恙。還有「獨樹一幟」的奇功,則常食椒可抑制體內脂肪積累,可謂肥胖者的佳葯良菜。此外,辣椒還有抗菌殺蟲作用,國內外都有報導,而研究最為顯著的,要算祖國台大醫學院臨床研究證實:所含的辣椒素獨有對「凝血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焦」和「釋放」,有著抑制的神奇作用,真是功壓群蔬。古代還有用它來治療「瘧疾」的典故:那是在古醫籍《本草綱目拾遺》上曾記述道:「有一小僕暑月食冷水,卧陰地,至秋瘧發,百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椒……又用以煎粥食,未幾,瘧自愈。」可見其熱性甚佳,這樣從中又導出凡陰虛有熱者、眼有炎症者均需忌食,氣管炎咳嗽者應禁食。
辣椒,人人皆知,但對其歷史淵源則未必都知道,現在就來嘮上一嘮。
辣椒的祖籍在南美洲蓋亞那卡晏島的熱帶雨林中,古稱「卡晏辣椒」,是正宗的「辣椒之鄉」;不過最早栽種的卻是印第安人。在墨西哥的拉瓦坎谷遺址中,曾發現化石辣椒,後在秘魯沿海一帶遺址中,也發現過化石椒。史傳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辣椒也隨之遠離故土,先於公元1493年傳入西班牙、匈牙利;公元1542年又隨葡萄牙傳教士到達印度、土耳其;公元1548年又進入英國;到16世紀中葉時已傳遍整個中歐地區。不過歐洲人雖見到艷麗鮮紅之果,但多作盆景點綴欣賞,而不知道如何食用。
我國最早記載辣椒的書籍,得首推明萬曆初高濂的《遵生八盞·燕閑清賞箋·卷下·草花譜》。書中說:「番椒叢生白花,子儼似禿筆狀,味辣,色紅,甚可觀,子可種。」又有馬歡撰寫的著名游記《瀛崖勝覽》中載道:「蘇門答剌者,其地依山則種椒園,花黃子白,其實初青,老則紅。」原來馬歡是鄭和出使南洋隨身通譯,是他們從海路引傳到中華大地落戶的;還有明·湯顯祖著的《牡丹亭》中記述了園中賞花時,曾精美絕妙的贊頌過「辣椒花」。同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上也較細膩的記載稱辣椒為「番椒」;另一本由清初《花鏡》中記述:「番椒,一名海瘋藤,俗名辣茄……叢生白花,秋深結子……其味最辣。」難怪蒲松齡在《農桑經》中依照植物學分類的特點將「番椒」列入花譜。此外,在很多古籍中對辣椒的芳名雅號稱謂真不少:諸如胡地椒、海椒、辣子、辣角等等。不少於10餘種。
在清乾隆御膳中就配有「辣椒」,到了嘉慶年間已育出一種狀似小牛角的「牛角椒」;還有其椒尖向上的「朝天椒」;道光年間一本《遵義府志》,精闢地記載它是「園蔬要品,每味不離。」後來人們經過選培,又分離出尖圓大小種種辣椒。在著名植物學家吳俊芳的《植物名實圖考》中敘述的美侖美奐,尤為細膩:有長細狀似牛角名「牛角海椒」;細如小筆尖,叢結仰者曰「纂椒」;還有扁圓色黃或紅,味淡者為「柿椒」……;還有《種植新書》上也詳細敘述到:「種類有大小之分、遲早之別,至以種名,不能屈指以數。」可見我國辣椒品種之多正是精彩紛呈,居世界榜首。按分類定了名的不下700多個(全球有 7,000多種)。不過有名的要算「四大椒鄉」—河北望都、河南永城、山西代縣、山東耀縣;享有聲望的,則諸如雲南思茅的「涮椒」,只要於湯里涮一下,即成了一鍋辣湯,足見其辣性之厲害,幾乎可與匈牙利一種辣椒,咬上一口竟辣得半天合不攏嘴,同稱「辣椒之王」。還有安徽的「顏集線椒」品味純正,個大肉厚,色亮,所含辣椒素、紅色素,遠高於頗負盛名的日本「三纓椒」,成為廣交會的搶手貨;湖南攸縣皇圖嶺所產的一種辣椒,既辣又甜,食後餘味滿口,被國際友人稱為「全紅如火,油潤光滑,香辣可口」;其他如四川什邡縣的「�紅椒」,宜賓江安的「�椒」,湖南衡陽的「七星椒」,陝西「大椒」,山東「雛椒」,山西的「柿子椒」,河南洛陽「洛椒」等,真是名品很多,舉不勝舉。
當今世界消費辣椒的最大市場,得算斯里蘭卡,幾乎是全國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蔬食,年進口量在1�6萬噸以上。而外銷辣椒最多的國家,當推匈牙利。饒有趣味的是世界各國食椒之法頗多,像美洲、大洋洲和西歐一些國家,喜食微辣之椒;而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則以辣為主;韓國、朝鮮和印度等國則有「嗜辣」食俗;像墨西哥、泰國則食椒尤為奇特,只要有菜餚,絕不可無椒;墨西哥人更視椒為「三大食品」之一。甚至飲酒時,要以一種特產的「小辣椒」作飲酒佳餚,方可開懷痛飲,連五六歲孩子都愛吃,真是「無椒不成菜,無辣不成味。」不過世人最為奇異的要算美國西南部的人民用椒釀酒,一種「茄拉攀諾」白酒就是,喝後竟能開胃、強身、健脾、增食提神。在美國新墨西哥洲哈契鎮,每年的10月里都要舉行聞名全美的「辣椒節」。
人們為何如此青睞辣椒呢?實乃其營養豐富以及獨含不同於蔥姜蒜的一種香辛物質——「8-甲基-6癸烯酸的草基胺」,而能發揮作用的重要成分—「CHON」,所組成的有芳香性辣味物,食之大有辣味感。烹飪上屬為「熱」與「火」之辣味,有類似胡椒和花椒之性。饒有趣的是,烹調上全仰仗其特有的「辣椒鹼類」——辣椒鹼、二氫辣椒鹼,乃屬「辛辣」成分;而其辣椒紅素(C 40H 56O 3)、番茄紅素及辣椒玉色素(C 46H 56 O4),則又屬辛醯香莢蘭胺色素。惟其最具神奇之處,在於化學性極穩定,酸、熱、鹼均不會受到絲毫破壞,無怪川菜「麻辣豆腐」、滇菜「過橋米線」和陝食「羊肉泡饃」等,食後都會感到回味無窮;特別還含有隱黃素和檸檬酸等物質,食之會刺激唾液和胃腺分泌,使人食慾大增,而所含的「辛辣素」有著刺激心臟加快跳動,能大大加速血液的循環,有活血和助暖去寒之功效。
尤其值得推崇的是辣椒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科學測得100 g鮮品中含胡蘿卜素11�2 g,糖3�2 g,脂肪0�14 g,硫胺素 2�2 g,核黃素0�01 mg,抗壞血酸10�86 mg,磷2�74 g,熱量7�2千卡,其中獨占鰲頭的要算抗壞血酸(Vc)了,與一般蔬菜相比雄居首位,高出番茄9倍,比茄子則多上35倍。難怪祖國醫學認為辣椒具「性大熱,味辛入脾、胃經。」故有溫中、散寒、除濕、開胃增食、發汗諸功效。古今常用來療胃寒痛、瀉痢、風濕性關節炎等。研究又發現還有一定的防癌功效:原來食後被悄悄輸送之肝臟後,迅即被轉變成一種特殊化合物,於是對危及人體細胞引起致癌魔鬼「自由基」,就會一古腦被吸收掉,以保安然無恙。還有「獨樹一幟」的奇功,則常食椒可抑制體內脂肪積累,可謂肥胖者的佳葯良菜。此外,辣椒還有抗菌殺蟲作用,國內外都有報導,而研究最為顯著的,要算祖國台大醫學院臨床研究證實:所含的辣椒素獨有對「凝血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焦」和「釋放」,有著抑制的神奇作用,真是功壓群蔬。古代還有用它來治療「瘧疾」的典故:那是在古醫籍《本草綱目拾遺》上曾記述道:「有一小僕暑月食冷水,卧陰地,至秋瘧發,百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椒……又用以煎粥食,未幾,瘧自愈。」可見其熱性甚佳,這樣從中又導出凡陰虛有熱者、眼有炎症者均需忌食,氣管炎咳嗽者應禁食。

㈡ 新加坡美食有哪些

印度煎餅

外酥內軟的印度煎餅每次品嘗都十分過癮。南印度圓面餅,由加了酥油(印度澄清黃油)面團飛拋拉伸製成,通常搭配魚或羊肉咖喱享用。Roti在印度語中意為「面餅」,而prata或paratha意為「扁平的」。一些人認為這道美食是從印度旁遮普的煎餅做法演化而來,但是穿過新柔長堤到了馬來西亞,這種扁平的圓餅被稱為「roti canai」,有人認為它源於欽奈。無論它源自哪裡,印度煎餅都是適合全天任何時間享用的美味。雖然經典的印度煎餅為原味或加蛋,本地菜單現特別推出各種花式,如乳酪味、巧克力味、冰淇淋味,甚至還有榴槤味——既可作為主菜也可作為甜點。
叻沙

從檳城的羅望子風味叻沙到沙撈越類似咖喱的叻沙,新加坡的叻沙各種各樣。但是它們都沒有土生土長的加東叻沙有名。加東叻沙受住在加東地區的土生華人(海峽華人)啟發。它有色如火燒夕陽的香辣濃湯,以椰奶和蝦米入味,再澆上鮮蛤、蝦和炸魚餅等食材。其特徵在於它的米粉:粗粉被切成短條,用勺子即可輕松享用。有些攤位,吃叻沙時只會給勺子——根本不需要筷子。得益於特許經營和樂於進取的叻沙攤販對各種風味的借鑒,如此美味的加東叻沙從新加坡東部傳遍了全國各個角落。
咖喱魚頭

神經脆弱的人看到鼓起的魚鰓和紅色肉汁包圍下凸起的魚眼時會感到不適。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它卻是秀色可餐的盛宴——常常佐以米飯,浸入噴香的咖喱一起享用。咖喱魚頭是新加坡獨有的菜式,是文化大熔爐的縮影。它融合了南印度典型的咖喱香料,是華族的一道美食。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版本的咖喱魚頭,咖喱的用量略有不同。有些人會加入羅望子汁來增加酸味,有些人則會加入椰奶獲得更綿密的口感。唯一的相似之處便是,辣肉汁中搖曳的肥美的紅鯛魚,以及秋葵和茄子等蔬菜的混合。
咖椰吐司

這道小點搭配一杯本地的「kopi」(咖啡)或「teh」(茶),堪稱完美;炭烤或香焗麵包片包裹著冷黃油碎和一大抹椰果和雞蛋製成的咖椰醬。有些人將這道烤三明治作為早餐,有些人則選擇為茶點享用。它更多地則是配上兩顆半生熟蛋、略加少許黑醬油和白鬍椒。美味的雞蛋與誘人的香酥甜咖椰吐司相得益彰,一層是入口即化的橄欖綠咖椰醬,一層是厚厚的黃油。
椰醬飯

將馬來語「椰漿飯 (nasi lemak)」翻譯成英語會得到「rich rice」。這里的「rich」不是富裕的意思,而是指令其美味絕倫的椰子奶油。這道菜擁有完美的混合風味:椰奶和香蘭葉浸透香米,佐以油炸魚或雞翅、「烏打 (otah)」(香辣烤魚脯)、炸「江魚仔」(本地鳳尾魚)、花生、雞蛋、黃瓜片,和「參峇醬」(辣椒醬)。它是一道深受馬來人推崇的豐盛美食,非馬來人也對它喜愛有加,有他們自己版本的椰漿飯。米飯不變,盡管有些米飯略帶香蘭葉的綠意清香,但是它們的區別之處在於配菜。

㈢ 綠色的這種辣椒叫什麼

綠色的不是辣椒,是黃秋葵。

㈣ 誰知道新加坡有種酸的綠色的辣椒叫什麼名字

是腌制的大辣椒,產自馬來西亞,個頭大但幾乎沒辣味。切成厚片後,泡在醋里,加少許糖和一點點的鹽,2天後便成了。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如您在新加坡點炒「河粉」,或在馬來西亞點「滑蛋河」,店家必定配上一小碟這種「青辣椒」。因為用了醋和糖,所以有酸甜味。小弟以前是做這個的。

㈤ 綠色的小米辣是什麼辣椒

1.小米椒是什麼辣椒 小米椒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吃到的朝天椒,小米椒看起來個頭非常的小,在沒有成熟的時候,顏色是綠色的,隨身出現的,成熟時候綠色加深,最後變成了紅色,

㈥ 細長綠色的辣椒叫什麼

細長綠色的辣椒叫「湘妃」。
「湘妃」是湖南湘研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一種辣椒。中熟線椒品種。生長勢較強,果實細長線形,青熟果淺綠色,成熟果鮮紅色,果實表面光亮,順直,果實硬度好,果皮薄,肉質脆,味辣,為鮮食辣椒品種。掛果力強,較抗炭疽病、疫病,耐病毒病,瘡痂病。
「湘妃」側枝少,莖節綠色,略帶紫,葉片小,葉色濃綠,始花節位11~12節,株高60厘米,植株開展度64.4厘米×64.4厘米。果實細長線形,青熟果淺綠色,成熟果鮮紅色,果長21.1厘米,果寬1.7厘米,肉厚0.2厘米,單果重20.8克左右,果實表面光亮,順直,果實硬度好,果皮薄,肉質脆,味辣,為鮮食辣椒品種。果實中Vc含量約145.0毫克/100克鮮重,含糖量3.5%,辣椒素含量0.14%,干物質含量14.7%。掛果力強,果實生長迅速,從開花至採收約22天。

㈦ 生菜包烤肉裡面放的綠色的辣椒是什麼辣椒

屬於大牛角型辣椒。口感微辣,果型大,色綠,抗病性好。青陽辣椒的特點:青陽辣椒的外形是綠色的長條辣椒,不是特別的辣,但是會有辣椒自帶的鮮味,做菜或者配菜都特別美味。青陽辣椒在韓國非常有名,在韓劇以及韓國綜藝節目...

㈧ 綠色的長得像柿子的辣椒叫什麼

燈籠椒又叫乳椒、加拿大椒、彩椒、甜椒、柿子椒。
燈籠椒為一年生茄科植物,原產加拿大,柿子椒是青椒的一種,因其有多種顏色,故名又叫「彩椒」。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