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加坡蓮花建築沒人罵
⑴ 新加坡 建築
不知道你說的具體是什麼,下面說的是新加坡的建築風格
新加坡整個國家70%的是華人,還有一部分的印度人,之前又屬於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另外由於新加坡曾經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已久,也曾經被日本佔領了一段時間,所以新加坡的建造是融會了多國的風格。英式的優雅、日本的含蓄、中式的端莊、馬來西亞式的斑斕都在這里交匯。你在新加坡中游覽,有時候會給你周遊列國的錯覺。
而新加坡近來的經濟發展高速發展,人才的高度集中,也使得新加坡在保留一些傳統建築風格中,交雜了後現代的設計理念。所以,時空交錯的錯覺,也常常出現。
新加坡店屋的「美」不單來自它們設計上的特色,還包括了它們的社會價值。
建築物其實跟一個地方的文化、氣候和歷史有密切的關系。欣賞新加坡建築,不只是式樣、美不美的問題。社會背景,以及我們的回憶都是包括在建築物裡面的。
早期的新加坡,大部分市區內的老百姓都住在店屋內。店屋的設計,其實跟多元種族社會有著一定的關系。
在一所店屋裡,我們會看見西方建築物的影子,當中也可以有中國建築的構件,甚至同時可以看到一些馬來建築風格…… 就好像我們的語言,混合、摻雜了很多不同的風格。」
至於店屋常見的五腳基、百葉窗和天井,它們都具備了實用功能。
新加坡天氣炎熱,日間太陽猛烈,有時又會下起傾盆大雨。店屋前的五腳基就正好為行人遮風擋雨。至於百葉窗和天井,它們都有通風的作用。店屋裡面又深又長,如果沒有在中間再開窗來取光、通風的話,住在裡面的居民根本沒有法子感到舒適。
店屋表面上看起來雖然美觀,但卻無法解決人民真正的店屋問題。很多時候,店屋一層裡面就住上了七、八戶人家,衛生水準並不理想。
為了改善當年的居住環境,英國殖民政府於1927年成立了新加坡改良信託局,並開始建造以現代主義為主的新型住宅。
現代主義建築強調形式跟功能的配合,建築物不可以有無謂的裝飾。(當時的)新的建築美學就是要用簡潔的方法來表達美感,擺脫過時的建築式樣的束縛,強調實用性。它們雖然沒有裝飾,但是建築師利用了如弧形樓梯這些實用的建設,為建築物賦予美感,同時也不失實用價值。
式樣簡朴的60年代建屋局初期店屋,藏著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雖然它們外觀統一,但是真的提高了人民的居住環境。它的美在於它的務實。因為(建屋發展局)資金有限、又要建得快、建得多,能給人民帶來衛生、清潔的居住環境,這已經是一幅很漂亮的圖畫。
店屋的美來自它跟附近環境的關系。他說,很多店屋區都有很妥善的規劃,鄰里內有各種設施,為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方便。
七、八十年代開始,後現代主義崛起,後現代建築師對於現代主義的觀點和風格有所懷疑,他們覺得建築物可以採用裝飾、具象徵性,而且要跟現有環境互相配合。也許建築師受到後現代主義的影響,店屋也有了具地方色彩的裝飾。
此外,建築師也在屋頂下工夫,令店屋看起來高低有致。建築和建築之間的空間也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增設一些休息角落和涼亭等設施,以及在園景的設計上也下工夫,使環境更加怡人。這些改變,使每個店屋區都各有特色。
上個世紀前期,只有社會精英住得起私人住宅,不然就是無家的浪人席地而眠。就新加坡而言,最早的私人住宅住戶是英殖民地官員,後來社會冒起的富商及精英,也開始仿建殖民地風格的私人別墅,如1926年建成的「翠玉樓」,是「文藝復興熱帶別墅」典型風格;1930年建成的虎豹樓是「熱帶裝飾派」風格。
曾受峇厘島建築風格影響
50年代的私人住宅建築師覺得應該以功能主導,形式其次。建築師以木材建成線條干凈的現代化國際風格住宅,如1962年建成的明才園住宅。七八十年代的建築師如林少偉,則關注住宅的「人性」因素,建成一系列白屋「凱恩泰樓」。
從80年代後期開始,不管是新加坡或以外的建築師,這時都清楚意識到建築必須配合熱帶氣候而建,大量利用東南亞傳統建築的材料(如木材)與結構(如開放、通風),間中含蓄地融合其他地方建築風格的影響。代表例子是:1991年由建築師林少偉設計的「王屋」、貝德馬爾設計的「民東園屋」等等。
從這看出,峇厘島傳統建築風格對新加坡私人住宅影響深遠,包括低矮住宅、屋檐、木板、石牆等,連裝潢風格都很類似。
這以後,建築師把傳統建築元素含蓄地隱藏於背後,注入更多的現代化色彩,包括:白牆、玻璃、鋁質材料。如:1997年的「Eu House二號」,在天然自然園景中可具現代感。換句話說,峇厘色彩變淡了。
創造現代美感的居住空間
擁抱現代、後現代是90年代後期建築師的心態。這方面的代表作是:1997年建成的「Lem House」及1998年建成的莫里路(Morley Road House)私人住宅,都由林少偉繪測公司建築師莫瑋瑋設計。尤其後者,建築看來那麼現代,結構與內涵卻屬於中國蘇州庭院風格,住屋空間環繞中央庭院展開,創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董元美在1997年設計的「溫莎園村」,更加突破,住宅是由散在不同地方的建築組成,透明的玻璃窗與有蓋走廊,讓屋主遠眺欣賞美景。
即使是傳統店屋,建築師也賦予現代精神。最具代表性的是「翡翠山路62號」,外殼雖完整保留土生華人建築風格框架,內在結構與精神卻完全現代化、都市化,感覺像座劇院。難怪建築師黃文森認為,「生活就是舞台」。
⑵ 蓮花寺與少林寺相隔不遠,為何一個名聲鼎沸另一個卻無人問津
少林寺和蓮花寺其實相距並不遠,但是說去少林寺的人很多,蓮花寺卻幾乎是無人問津。這是有其中的原因的,比如說少林寺馳名中外,比如說蓮花寺沒有什麼特別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故事,沒有特別吸引遊客的一些手段。
蓮花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能因為少林寺名聲大就忽略了蓮花寺。只不過在修砌方面在規模的大小方面可能和少林寺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說它仍然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旅行景點,只不過在少林寺的光環之下被掩蓋了很多很少有人去罷了。
⑶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國外工作,為什麼新加坡成為勞務者的首選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國外工作,為什麼新加坡成為勞務者的首選?
近年來,出國工作已成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伴隨著大家生活水平和質量標準的不斷提升,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到國外工作,而對很多人而言,選擇去哪一個項目和國家是一個問題。資本主義國家,如歐洲、美國、澳大利亞部分地區,但越發達的國家,福利工資待遇越高,相對於工人而言,標准非常嚴格,而新加坡相對來說沒那麼嚴格。那麼為什麼新加坡成為勞務者的首選呢?一起來看看吧。
1.一些技術工作簽證沒有語言要求
擁有新加坡技術工作簽證,你可以享受許多福利,例如完全免費公共性衛生防疫。與此同時,申請人的家庭主要成員可以一起前去新加坡,夫妻能夠合理合法工作,18歲以下的兒童可以免費進入公辦學校。享有本地福利。因為新加坡的高福利和高工資,它深深吸引很多勞動力工作並移民。
新加坡是受很多出國打工族歡迎的國家,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很好的國家能去選擇,好像去紐西蘭勞務公司,葡萄牙、波蘭、荷蘭這些許多發達的國家都是很不錯的。最熱門的並不等於是最合適你,做好選擇才是最重要的。那麼,如果你要到國外去工作,你會選擇新加坡嗎,為什麼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⑷ 新加坡有棟大樓就像積木搭在一起,其為何能獲得世界建築節獎呢
新加坡有棟大樓就像積木搭在一起,卻能獲得世界建築節獎的原因在於它的新奇和獨特,這樣的建築在之前從來是沒有的,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的固定涉及,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雖然能夠得獎,不過很多人卻表示這樣的大樓住得會讓人害怕,不過能夠存在,那麼安全性就是應該有保障的。
設計確實是唯美的,而且給人相當驚艷的感覺,但是卻始終害怕它會倒,可能因為思維的慣性吧。
⑸ 為什麼新加坡的房子這么便宜
在1947年,英國住房委員會報告說,新加坡93.8萬總人口中有72%居住在構成市中心的80平方公里內。1959年新加坡實現自治時,只有9%的新加坡人居住在公共住房中。今天,80%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建造的公寓里。住房和發展委員會(HDB)大約有100萬套公寓。
新加坡住房成功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新加坡居住區經過精心設計,採用混合收入住房,每個住房都可以享受高質量的公共交通和教育,還擁有著名的新加坡小販中心,所有收入階層和種族在這里都可以聚會,社交,娛樂和用餐,共同享用美味且價格適中的食物。增強了階級的溝通,使執行政策的難度大大減少。
⑹ 新家坡建築累嗎
不累。因為如下:
建築工去新加坡有優勢:
做了這么久的勞務,很多人都會覺得新加坡的收費高,不包吃,而且還要去新加坡政府指定的考場去考試,都在猶豫。我想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去新加坡的優勢:
一、第一次去新加坡,收費也要在兩萬塊錢左右,比起中東或南非的小國家幾千到一萬多點的收費會高一些,但是,眾所周知,新加坡的治安與環境,還有無障礙的語言,都會在工作之餘給您帶來另一種享受。
二、有關新加坡的考試問題,新加坡費用之所以高,是因為每個去新加坡的建築工人都要考試,每個人要交到政府一個指標報名費,2000/人,指定考場培訓費3000/人,這是每個人必須交的。但這筆錢不白交,當考試合格後,政府頒發給每個人一個證書,這個證書保證您在50歲之前隨時都可以去新加坡,而且再也不需要培訓考試,費用也只收機票錢,待遇也比第一次去能高出來一半,並且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到達新加坡。一次性投資,終身受益。
三、關於吃的問題,新加坡工地都是供住不供吃,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吃很貴,新加坡政府也知道這個問題,但為什麼還是不供吃呢,肯定是有合理的解釋的。所以,每個工地都配備伙食,
費用從工資中扣,一個月大概在500到750人民幣之間,很便宜的也很合理的。
四、現在,世界各國不穩定因素越來越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利比亞戰亂,戰爭與不可抗力的因素,這個是沒有任何賠償的。在新加坡,比如你簽的是兩年的合同,你就一定是保證你在那邊兩年。這個,在任何國家都是沒有保障的。
五、去中東也好,去南非也好,我們派去的都是工地現場,期限都是根據現場的工期來定,可能幾個月,可能一年多,而新加坡,都是派去指定的建築公司,建築公司是常年有活的,這個是有保障的。而且我們做的是新加坡本土的公司,一切待遇和福利都是按政府標准執行的,如有任何不符,是受新加坡法律保護的。新加坡的法律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是會鞭刑的。
⑺ 新加坡自己幾乎沒有任何資源,為何新加坡的綠色建築可以做得那麼好
每一個國家要先發展,要想立足,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產業,處在熱帶地區的新加坡,資源消耗巨大,而且自身幾乎沒有任何資源,水、電、氣等嚴重依賴進口。為了增強對有限資源得合理利用,一方面也是發展旅遊業,新加坡政府不惜一切代價,打造了綠色天堂。
我國的話可以投資鼓勵,但是到底而言,國情不一樣,整體採納也是不存在的。
⑻ 為什麼新加坡基本上都是華僑的後代
新加坡的居民多是華僑的後代,是因為在很多年以前,中國沿海一帶的省份,包括海南省、福建省以及廣東省的居民,就曾經移民到了新加坡。
網路上關於新加坡的介紹里,能夠追溯到的關於移民的歷史就是在中國的元朝時期。元朝時曾經派人去尋找大象,當時有外來的中國人告訴他們,那裡已經有中國人居住了。而這個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新加坡。
之所以現在新加坡那麼多華僑,大概是當年去的中國人比較多,繁衍了幾代下來,差不多就成為新加坡人口裡的中流砥柱了。
⑼ 新加坡人為什麼忌諱7
新加坡人認為「4」、「6」、「7」、「13」、「37」和「69」是消極的數字,他們最討厭「7」,平時盡量避免這個數字。
⑽ 新加坡成為很多精英人士的首選移民國家之一,為什麼成功人士都想去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一個熱帶的城市兼國家,這里的經濟發展水平就非常高的到這里生活,會有更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很多人想要在這里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