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加坡經濟如何
⑴ 新加坡近況如何呀經濟危機對它有影響嗎
新加坡現在的情況不是很樂觀。由於經濟危機嚴重影響世界各國,世界各國的進出口貿易尤其明顯。而港口業務是新加坡的一大支柱產業。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過往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的馬六甲海峽的國際海運船隻大幅減少。因此,經濟危機對新加坡具有很大的影響。
⑵ 新加坡經濟狀況
1.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匱乏。
2.經濟簡史
新國坡國土小, 人口少, 資源缺乏, 國內市場有限。但是其地處馬來半島南端, 馬六 甲海峽南口, 地理位置優越。因此, 從英屬殖民地時代起, 新加坡就成為一個國際都市, 起著中轉貿易和鄰近地區商業中心的作用, 並從此不斷繁榮發展,1965年新加坡 脫離馬來西亞聯邦, 在李光耀總理強有力的統治下, 開始推行一系列針對本國現狀的經濟發展戰略,新加坡從實際出發, 實行全方位開放, 努力把本國經濟融合在世界經 濟之中, 積極參加國際分工, 充分利用外國資源、市場、技術和資金以發展本國經濟。
新加坡政府從1961年起根據不同時期國內國際情況,制定了各階段的五年發展目標,從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各階段情況如下:
第一階段(1961-1965):為了改變過去單一依賴轉口貿易的狀況, 並解決殖民統治留下 的嚴重失業問題, 著手發展進口替代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當時新加坡人口為180萬人, 失業的就有20萬人,經過5年的努力, 創造了1.7萬個就業機會。
第二階段(1966-1975):這是奠定基礎的十年。為了進一步使依靠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經濟轉變, 著力發展製造業, 引進電子產品, 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十年中使製造業的產值從4.3億新元增加到35億新元, 每年遞增26%;同時期, 基礎設施 建設展開,機場、港口、道路相繼建成或得到改善, 公共住宅開始大規模興建,此階段基本解決了失業問題, 同時基本具備吸引外資的條件, 外國投資設廠開始增加。
第三階段(1976-1980):此階段是經濟起飛階段。大力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 以電子行 業為先導, 開始大量生產電腦,提倡科研與經濟結合, 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製造業繼續發展, 其就業人數由21萬增加到36萬,同時加快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使軟、硬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為大規模引進外資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四階段(1981-1985):著力引進高新技術, 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降低生產成本, 增強 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第五階段(1986-):擴大引進高新技術、鼓勵跨國公司與本地中小企業掛鉤。為了引進投資、技術和專業管理人員, 將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由原來的33%減為10%, 同時鼓勵外 國人在新加坡辦學校、醫院, 便於他們長期居住。
3.經濟概況
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政府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向是:以服務業為發展中心,加速經濟國際化、自由化高科技化。為進一步發展經濟,近年來,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園藝種植、家禽飼養、水產和蔬菜種植,農業擁有可耕地面積5900公頃, 占國土面積的9.5%。糧食全部靠進口, 80%的蔬菜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種植一些傳統的熱帶經濟作物等。
(2).工業概況
自從1965年從馬來聯邦脫離後, 工業化推動了新加坡的經濟轉型。主要有製造業, 包 括煉油、石化、修造船、電子電器、紡織、交通設備等部門。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電子工業是增長最快的部門, 但面臨著其他亞洲國家的競爭。政府正致力於提高生產率, 以在低成本、高技術領域保持競爭優勢。
(3).服務業概況
新加坡服務業發達, 隨著東南亞經濟的發展, 還將進一步增長。金融業是最大的服務 業部門, 在過去幾年裡增長很快。旅遊業發達, 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1995年來新的旅遊者近714萬人。主要來自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台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6年):1326億新元(約合941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6年):7.0%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5835新加坡元
通貨膨脹率(1996年):1.4%
失業率(1996年):2%
當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2月31日晚發表新年獻詞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新加坡經濟目前已陷入衰退,2008年增長率僅為1.5%,低於政府預期的2.5%,而2009年新加坡經濟仍有可能進一步下滑。
李顯龍說,與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相比,此次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因此在應對上將更加困難。作為一個小型的開放經濟體,新加坡此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出口、旅遊及更廣泛的經濟領域都受到了影響。
他指出,2009年的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很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事情不會在一夜之間就發生轉變。新加坡人必須為艱辛的2009年,特別是前半年做好准備。更多公司將被迫縮小規模,未來幾個月將可能出現更多裁員。
李顯龍說,經濟衰退並不意味著沒有機遇。在金融風暴中,新加坡必須繼續尋求新的增長機會,確保新加坡能在經濟衰退結束後更加強大。新加坡政府已對此次經濟風暴迅速作出了反應,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就業問題,要使人們保住自己的工作,並通過再培訓,幫助已失業的人重新找到工作。
他最後表示,僅有政府的幫助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呼籲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此次經濟危機。
此次來勢兇猛的金融風暴使新加坡2008年以來不得不連續4次調低了2008及200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其中200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被降至負增長1%至增長2%之間
⑶ 新加坡2020年經濟萎縮5.8%!想要快速復甦怎麼做才好
新加坡2020年經濟萎縮5.8%。想要更快的復甦經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控制疫情。這是因為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於全球的經濟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由於這種病毒具有高傳染性的性質,使得疫情的傳播性非常嚴重。這也間接的導致人們無法在日常生活當中開展相關的工作。因此對於經濟的貢獻而言,就會出現負增長的狀態。如果希望能夠盡快的恢復產業,並且達成相關的經濟指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控制好外部的疫情狀況。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時候,國家通過宏觀政策進行經濟上的調控,使得政策能夠更好的推進產業的復甦以及經濟的增長。
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想要盡快的恢復疫情的狀況,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控制疫情,然後通過各種宏觀經濟調控對企業進行有效的引導。
⑷ 新加坡經濟倒退了
新加坡因製造業疲軟以及股票市場低迷導致服務業動力減弱,新加坡經濟第二季度較一季度意外萎縮1.1%。
新加坡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經經季節調整後較前一季度增長9.4%。二季度製造業在一季度增長20.9%後萎縮6%。新加坡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1.9%,高於一季度的1.4%的增速,但仍低於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經濟學家的增長2.4%的預期。
據新家園網了解,在這份報告公布事,美元兌新加坡元匯率從周四的1.2697新元上漲至1.2714新元。
參考資料: http://money.65fun.com/caijingzixun/xinjiapocaijing/1573.html
⑸ 新加坡今年經濟如何
由於我國(新加坡)第三季度經濟增長表現強勁,因此,貿工部上調我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為4%。
⑹ 新加坡第二季度經濟同比下跌13.2%,該如何挽救
新加坡第二季度經濟同比下跌13.2%,其實很大程度是受全球性的疫情影響的,對於如何重新回到疫情前的狀態,首先應該等待疫情徹底過去,全球一起面對,應該將目光全部集中在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上,從根本上遏制疫情的影響,對於經濟的恢復,應該先暫時性的慢慢恢復,制定好恢復計劃,這就需要新加坡政府的支持,在大局上宏觀調控。新加坡的政府也應該會扶持服務業的企業應對資金、復工上的挑戰,並且盡可能保住當地人民的工作,減少失業率,讓人們至少有收入,防止人民的暴動。政府也應該將繼續推動企業的轉型工程,在目前的現狀下,幫助企業做出新的調整,進行新的運營模式。政府也應該將進一步幫助員工增加新的必要技能,改變年齡限制,共同面對疫情下的經濟復甦,挽救目前的局面。
⑺ 新加坡經濟2020年全年萎縮5.4%,經濟萎縮造成了什麼影響
新加坡經濟2020年全年萎縮5.4%,這個就是比他們預計的還要好一些,因為他們預期應該是萎縮5.8%,所以上下差不了太多,經濟萎縮主要就是因為第三產業服務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原來的通訊半導體業等等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主要就是第三產業服務業,娛樂行業,旅遊行業剛剛運輸等等這些影響比較大。
疫情對全球各個國家都有影響,新加坡當然也不例外,現在經濟萎縮在5%左右,應該就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很多老牌的發達國家都有經濟萎縮情況,比如英國德國,德國的汽車製造產業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英國的經濟發展也是比較萎縮,全境封鎖甚至給百姓的生活都帶來了一些困難,因為他們人口密度太大了,生活物資之類的也受影響。
⑻ 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發布,當地人均GDP在全球排名第幾
8月20日,《福布斯亞洲》(Forbes Asia)最新發布了新加坡50大富豪榜,前50位富豪總財富增長28%,達1670億美元,且排名前十的富豪中就有三位是中國新移民。
在2019年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名中,以GDP為3728.1億美元位居全球各國第12名。
按照新加坡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2019年新加坡全社會完成的名義GDP為5075.68億新加坡元,摺合3720.62億美元。按照略微超過570萬人口計算,新加坡的人均GDP接近6.53萬美元。
⑼ 新加坡2020年出入境人數下降80.6%,對新加坡經濟造成了什麼影響
新加坡的經濟已經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因為入境人數減少,讓他們的旅遊收入下降了很多。
⑽ 新加坡的經濟概況
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同時新加坡也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發達國家,國民所得至2013年為止已是遙遙領先東南亞周邊各國至少有六倍以上的差距,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計算,新加坡在全球最富有國家內名列第四。
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外貿總額是GDP的四倍。經濟長期高速增長,1960~1984年間GDP年均增長9%。1997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但並不嚴重。
2001年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經濟出現2%的負增長,陷入獨立之後最嚴重衰退。為刺激經濟發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識經濟轉型,並成立經濟重組委員會,全面檢討經濟發展政策,積極與世界主要經濟體商簽自由貿易協定。
2014年,新加坡GDP總計(國際匯率)為3080.5億美元,人均GDP(國際匯率)為56319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2.8%。
(10)今年新加坡經濟如何擴展閱讀
新加坡共和國為一城市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面,由新加坡島及其附近小島組成,地當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北與馬來半島隔1.2千米寬的柔佛海峽,有長堤相連,可通行汽車和火車,總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居民中華人佔77%,馬來人14%,印度人7.6%,其他民族1.4%。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馬來語為國語,英語為行政用語。
新加坡經濟以轉口貿易、金融、航運業為主,還有石油提煉、石油化學、建築、造船、紡織、橡膠、食品罐頭等工業。旅遊業也很發達。
財政主要靠轉口貿易維持。轉口石油、橡膠、錫、紡織品、植物油等,進口糧食、食品及生活用品。交通發達。行政中樞新加坡(市),是東南亞最大海港,附近國家所產的錫、橡膠、石油等大多經此轉運,也是聯系亞、歐、大洋洲的重要國際航空中心。有造船、橡膠、食品等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