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怎麼沒有獎牌
⑴ 哪些國家在亞運會上沒得過獎牌
只有不丹沒有獲得過獎牌
[2006年多哈]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中國 165 88 63 316
2 韓國 58 53 82 193
3 日本 50 71 77 198
4 哈薩克 23 19 43 85
5 泰國 13 15 26 54
6 伊朗 11 15 22 48
7 烏茲別克 11 14 14 39
8 印度 10 18 26 54
9 卡達 9 12 11 32
10 中華台北 9 10 27 46
11 馬來西亞 8 17 17 42
12 新加坡 8 7 12 27
13 沙烏地阿拉伯 8 0 6 14
14 巴林 7 10 4 21
15 中國香港 6 12 10 28
16 朝鮮 6 9 16 31
17 科威特 6 5 2 13
18 菲律賓 4 6 9 19
19 越南 3 13 7 23
20 阿聯酋 3 4 3 10
21 蒙古 2 5 8 15
22 印尼 2 3 15 20
23 敘利亞 2 1 3 6
24 塔吉克 2 0 2 4
25 約旦 1 3 4 8
26 黎巴嫩 1 0 2 3
27 緬甸 0 4 7 11
28 吉爾吉斯斯坦 0 2 6 8
29 伊拉克 0 2 1 3
30 中國澳門 0 1 6 7
31 巴基斯坦 0 1 3 4
32 斯里蘭卡 0 1 2 3
33 土庫曼 0 1 0 1
33 寮國 0 1 0 1
35 尼泊爾 0 0 3 3
36 阿富汗 0 0 1 1
36 孟加拉國 0 0 1 1
36 葉門 0 0 1 1
[2002年釜山]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中國 150 84 74 308
2 韓國 96 80 84 260
3 日本 44 74 72 190
4 哈薩克 20 26 30 76
5 烏茲別克 15 12 24 51
6 泰國 14 19 10 43
7 中華台北 10 17 25 52
8 印度 10 12 13 35
9 朝鮮 9 11 13 33
10 伊朗 8 14 14 36
11 沙烏地阿拉伯 7 1 1 9
12 馬來西亞 6 8 16 30
13 新加坡 5 2 10 17
14 印尼 4 7 12 23
15 越南 4 7 7 18
15 中國香港 4 6 11 21
16 卡達 4 5 8 17
16 菲律賓 3 7 16 26
17 汶萊 3 2 2 7
18 吉爾吉斯斯坦 2 4 6 12
19 科威特 2 1 5 8
20 斯里蘭卡 2 1 3 6
21 巴基斯坦 1 6 6 13
22 緬甸 1 5 6 12
23 土庫曼 1 2 1 4
24 蒙古 1 1 12 14
25 黎巴嫩 1 0 0 1
26 塔吉克 0 2 4 6
27 澳門 0 2 2 4
28 阿聯酋 0 2 1 3
29 孟加拉國 0 1 0 1
30 敘利亞 0 0 3 3
31 尼泊爾 0 0 3 3
32 寮國 0 0 2 2
33 約旦 0 0 2 2
33 阿富汗 0 0 1 1
35 葉門 0 0 1 1
36 汶萊達魯薩蘭 0 0 1 1
36 巴勒斯坦 0 0 1 1
[1998年曼谷]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中國 129 78 67 274
2 韓國 65 46 53 164
3 日本 52 61 68 181
4 哈薩克 25 24 30 79
5 烏茲別克 24 26 40 90
6 泰國 19 17 41 77
7 中華台北 10 11 13 34
8 印度 7 14 12 33
9 朝鮮 7 11 17 35
10 伊朗 6 22 12 40
11 沙烏地阿拉伯 6 10 11 27
12 馬來西亞 5 10 14 29
13 新加坡 5 6 6 17
14 印尼 4 6 4 14
15 越南 3 0 3 6
16 中國香港 2 4 9 15
17 卡達 2 3 9 14
18 菲律賓 2 3 3 8
19 汶萊 2 2 10 14
20 吉爾吉斯斯坦 1 6 4 11
21 科威特 1 5 12 18
22 斯里蘭卡 1 5 11 17
23 巴基斯坦 1 0 1 2
24 緬甸 0 3 3 6
25 土庫曼 0 3 2 5
26 蒙古 0 2 4 6
27 黎巴嫩 0 1 3 4
28 塔吉克 0 1 1 2
29 中國澳門 0 1 0 1
30 阿聯酋 0 0 1 1
31 孟加拉國 0 0 1 1
32 敘利亞 0 0 1 1
33 尼泊爾 0 0 1 1
[1994年廣島]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中國 125 83 58 266
2 日本 64 75 79 218
3 韓國 63 56 64 183
4 哈薩克 25 26 26 77
5 烏茲別克 10 11 19 40
6 伊朗 9 9 8 26
7 中華台北 7 12 24 43
8 印度 4 3 15 22
9 馬來西亞 4 2 13 19
10 卡達 4 1 15 20
11 印度尼西亞 3 12 11 26
12 泰國 3 9 13 25
13 敘利亞 3 3 1 7
14 菲律賓 3 2 8 13
15 科威特 3 1 5 9
16 沙烏地阿拉伯 1 3 5 9
17 土庫曼 1 3 3 7
18 蒙古 1 2 6 9
19 新加坡 1 1 5 7
20 越南 1 2 0 3
21 英屬香港 0 5 7 12
22 巴基斯坦 0 4 6 10
23 吉爾吉斯斯坦 0 4 5 9
24 約旦 0 2 2 4
25 阿聯酋 0 1 3 4
26 葡屬澳門 0 1 1 2
27 斯里蘭卡 0 1 1 2
28 孟加拉國 0 1 0 1
29 汶萊 0 0 2 2
30 緬甸 0 0 2 2
31 尼泊爾 0 0 2 2
32 塔吉克 0 0 2 2
[1990年北京]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中國 183 107 51 341
2 韓國 54 54 73 181
3 日本 38 60 76 174
4 朝鮮 12 31 39 82
5 伊朗 4 6 8 18
6 巴基斯坦 4 1 7 12
7 印尼 3 6 21 30
8 卡達 3 2 1 6
9 泰國 2 7 8 17
10 馬來西亞 2 2 4 8
11 印度 1 8 14 23
12 蒙古 1 7 9 17
13 菲律賓 1 2 7 10
14 敘利亞 1 0 2 3
15 阿曼 1 0 0 1
16 中華台北 0 10 21 31
17 英屬香港 0 2 5 7
18 斯里蘭卡 0 2 1 3
19 新加坡 0 1 4 5
20 孟加拉國 0 1 0 1
21 緬甸 0 0 1 1
22 寮國 0 0 1 1
23 葡屬澳門 0 0 1 1
24 尼泊爾 0 0 1 1
25 沙烏地阿拉伯 0 0 1 1
[1986年漢城]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中國 94 82 46 222
2 韓國 93 55 76 224
3 日本 58 76 77 211
4 伊朗 6 6 10 26
5 印度 5 9 23 37
6 菲律賓 4 5 9 18
7 泰國 3 10 13 26
8 巴基斯坦 2 3 4 9
9 印尼 1 5 4 10
10 英屬香港 1 1 3 5
11 卡達 1 0 3 4
12 黎巴嫩 1 0 1 2
13 巴林 1 0 1 2
14 馬來西亞 0 5 5 10
15 伊拉克 0 5 2 7
16 約旦 0 3 1 4
17 科威特 0 1 7 8
18 新加坡 0 1 4 5
19 沙烏地阿拉伯 0 1 0 1
20 尼泊爾 0 0 8 8
21 孟加拉國 0 0 1 1
22 阿曼 0 0 1 1
[1982年新德里]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中國 61 51 41 153
2 日本 57 52 44 153
3 韓國 28 28 37 93
4 朝鮮 17 19 20 56
5 印度 13 19 25 57
6 印尼 4 4 7 15
7 伊朗 4 4 4 12
8 巴基斯坦 3 3 5 11
9 蒙古 3 3 1 7
10 菲律賓 2 3 9 14
11 伊拉克 2 3 4 9
12 泰國 1 5 4 10
13 科威特 1 3 3 7
14 敘利亞 1 1 1 3
15 馬來西亞 1 0 3 4
16 新加坡 1 0 2 3
17 阿富汗 0 1 0 1
18 黎巴嫩 0 0 1 1
19 巴林 0 0 1 1
20 英屬香港 0 0 1 1
21 卡達 0 0 1 1
22 越南 0 0 1 1
[1978年曼谷]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日本 70 58 49 177
2 中國 51 55 45 151
3 韓國 18 20 31 69
4 朝鮮 15 13 15 43
5 泰國 11 11 20 42
6 印度 11 11 6 28
7 印尼 8 7 18 33
8 巴基斯坦 4 4 9 17
9 菲律賓 4 4 6 14
10 伊拉克 2 4 6 12
11 新加坡 2 1 4 7
12 馬來西亞 2 1 3 6
13 蒙古 1 3 5 9
14 黎巴嫩 1 1 0 2
15 敘利亞 1 0 0 1
16 緬甸 0 3 3 6
17 英屬香港 0 2 3 5
18 斯里蘭卡 0 0 2 2
19 科威特 0 0 1 1
[1974年德黑蘭]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日本 74 47 23 144
2 韓國 18 13 23 54
3 泰國 9 17 13 39
4 伊朗 9 7 7 23
5 印度 6 9 10 25
6 以色列 6 6 5 17
7 馬來西亞 4 6 6 16
8 緬甸 3 2 7 12
9 印尼 2 5 17 24
10 錫蘭 2 2 0 4
11 菲律賓 1 9 12 22
12 中國台北 1 5 12 18
13 巴基斯坦 1 2 7 10
14 新加坡 0 6 9 15
15 柬埔寨王國 0 2 3 5
16 越南 0 0 2 2
[1970年曼谷]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日本 74 47 23 144
2 韓國 18 13 23 54
3 泰國 9 17 13 39
4 伊朗 9 7 7 23
5 印度 6 9 10 25
6 以色列 6 6 5 17
7 馬來西亞 4 6 6 16
8 緬甸 3 2 7 12
9 印尼 2 5 17 24
10 錫蘭 2 2 0 4
11 菲律賓 1 9 12 22
12 中國台北 1 5 12 18
13 巴基斯坦 1 2 7 10
14 新加坡 0 6 9 15
15 柬埔寨王國 0 2 3 5
16 越南 0 0 2 2
[1966年曼谷]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日本 74 47 23 144
2 韓國 18 13 23 54
3 泰國 9 17 13 39
4 伊朗 9 7 7 23
5 印度 6 9 10 25
6 以色列 6 6 5 17
7 馬來西亞 4 6 6 16
8 緬甸 3 2 7 12
9 印尼 2 5 17 24
10 錫蘭 2 2 0 4
11 菲律賓 1 9 12 22
12 中國台北 1 5 12 18
13 巴基斯坦 1 2 7 10
14 新加坡 0 6 9 15
15 柬埔寨王國 0 2 3 5
16 越南 0 0 2 2
[1962年雅加達]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日本 73 65 23 152
2 印度 10 13 10 33
3 印尼 9 12 27 48
4 菲律賓 7 4 16 27
5 韓國 4 9 10 23
6 巴基斯坦 3 4 4 11
7 泰國 2 5 5 12
8 馬來西亞 2 3 5 10
9 緬甸 2 1 7 10
10 新加坡 1 0 1 2
11 錫蘭 0 1 2 3
12 英屬香港 0 0 1 1
[1958年東京]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日本 67 41 30 138
2 菲律賓 8 19 21 48
3 韓國 8 7 12 27
4 中國台北 6 9 10 25
5 巴基斯坦 6 5 4 15
6 印度 5 3 3 11
7 伊朗 4 6 6 16
8 越南 2 0 0 2
9 緬甸 2 0 0 2
10 新加坡 1 1 0 2
11 錫蘭 1 0 0 1
12 印尼 0 2 4 6
13 泰國 0 1 3 4
14 馬來西亞 0 0 2 2
15 以色列 0 0 3 3
16 英屬香港 0 0 1 1
[1954年馬尼拉]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日本 38 36 24 98
2 菲律賓 14 14 17 45
3 韓國 8 6 5 19
4 巴基斯坦 4 5 0 9
5 印度 4 4 5 14
6 中國台北 2 4 6 12
7 緬甸 2 0 2 4
8 以色列 2 0 1 3
9 新加坡 1 3 4 8
10 錫蘭 0 1 1 2
11 印尼 0 0 3 3
12 英屬香港 0 0 1 1
[1951年新德里]
排名 國家 金 銀 銅 總
1 日本 24 20 14 58
2 印度 15 18 19 51
3 伊朗 8 5 2 15
4 新加坡 4 6 2 12
5 菲律賓 3 5 7 15
6 錫蘭 0 1 0 1
7 印尼 0 0 5 5
8 緬甸 0 0 3 3
⑵ 為什麼新加波只獲得一面銀牌好像很隆重過中國奧運會
沒獲過獎牌,得一個當然高興死了啊!就像你從來沒有過什麼東西,渴望擁有,現在有了,難道你不興奮?!況且,有了一枚銀牌意味著一個很好的開始,說不定人家下次可以沖金,中國以前還不是有許海峰得第一塊金牌才有現在51塊得輝煌?!興奮慶祝是喜悅得表現,新加坡華人多,幫他們拿到銀牌得是中國人一點也不稀奇,況且,中國人在國外未他國破了歷史,驕傲得也是我們中國人,沒必要用嘲笑的語氣吧?!就像郎平帶著美國女排獲得亞軍,中國教練帶著美國體操選手肖恩獲得1金3銀一樣,證明得是我們中國人厲害!!
⑶ 2022年北京冬奧會新加坡拿到冠軍沒有
沒有。
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2月4日~2月20日舉行。獲得冠軍的國家共21個,其中:挪威以16金8銀13銅排在首位,德國以12金10銀5銅排在第二位,中國以9金4銀2銅排在第三位,美國以8金10銀7銅排在第四位,瑞典以8金5銀5銅排在第五位,荷蘭以8金5銀4銅排在第六位。中國代表隊首次進入獎牌榜前三名,創造了歷史。
⑷ 本屆亞運會哪些國家沒有獲得獎牌哪些沒有獲得金牌
完全獎牌榜|截止11月27日16:08
排名 國家/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數
1 中國 199 119 98 416
2 韓國 76 65 91 232
3 日本 48 74 94 216
4 伊朗 20 14 25 59
5 哈薩克 18 23 38 79
6 印度 14 17 33 64
7 中華台北 13 16 38 67
8 烏茲別克 11 22 23 56
9 泰國 11 9 32 52
10 馬來西亞 9 18 14 41
11 中國香港 8 15 17 40
12 朝鮮 6 10 20 36
13 沙烏地阿拉伯 5 3 5 13
14 巴林 5 0 4 9
15 印度尼西亞 4 9 13 26
16 新加坡 4 7 6 17
17 IOC(科威特選手以個人身份參賽) 4 6 1 11
18 卡達 4 5 7 16
19 菲律賓 3 4 9 16
20 巴基斯坦 3 2 3 8
21 蒙古 2 5 9 16
22 緬甸 2 5 3 10
23 約旦 2 2 2 6
24 越南 1 17 15 33
25 吉爾吉斯斯坦 1 2 2 5
26 中國澳門 1 1 4 6
27 孟加拉國 1 1 1 3
28 塔吉克 1 0 3 4
29 敘利亞 1 0 1 2
30 阿聯酋 0 4 1 5
31 阿富汗 0 2 1 3
32 黎巴嫩 0 1 2 3
32 伊拉克 0 1 2 3
34 寮國 0 0 2 2
35 阿曼 0 0 1 1
35 尼泊爾 0 0 1 1
總計 477 479 621 1577
http://match.yayun2010.sina.com.cn/asia2010/totalmedal.php
廣州亞運會一共45個國家和地區參賽
東亞
中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台灣、日本、朝鮮、韓國、蒙古
東南亞
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東帝汶、越南
南亞
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
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西亞
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巴勒斯坦、卡達、敘利亞、阿聯酋、葉門
沒有獲得獎牌的
汶萊、柬埔寨、巴勒斯坦、土庫曼、東帝汶、不丹、馬爾地夫、斯里蘭卡、葉門
沒有獲得金牌的
汶萊、柬埔寨、巴勒斯坦、土庫曼、東帝汶、不丹、馬爾地夫、斯里蘭卡、葉門、 阿聯酋、阿富汗、黎巴嫩、伊拉克 、寮國、阿曼、尼泊爾
⑸ 2010年新加坡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獎牌
北京時間2010年3月9日,國際奧委會公布了2010年新加坡青奧會的獎牌樣式,在這個獎牌的正面,燃動的火焰、五環和慶祝的隊員成為獎牌的主題元素。另外,為青奧會不設立官方獎牌榜。
⑹ nepcs有獎牌嗎
沒有獎牌。
nepcs只有證書,沒有獎牌,該獲獎證書是全國二等獎。
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簡稱NEPCS)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英語學科競賽,是我國基礎外語教育的重要獎勵機制之一,是面向全國中學生舉辦的綜合性英語能力競賽,該比賽頒發的獲獎證書是全國性質的。
⑺ 哪個國家沒有在奧運會獲得獎牌
聖多美與普林西比、列支敦斯登、摩爾多瓦、美屬薩摩亞、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還沒有在歷屆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的國家和地區有75個。還沒有獲得過金牌的國家和地區有116個。
獎牌歷史:
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以來,奧運會的種種獎勵,特別是獎牌,已經歷了多次的變化。
1978年奧運會章程正式制定之前,對獎牌的製作並未作出具體規定。根據1978年制定的奧運章程規定,奧運會獎牌的直徑不得小於60毫米,厚度不得小於3毫米,金、銀牌必須用純度為92.5%的銀子製作,金牌至少要鍍金6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奧運會獎牌
⑻ 第十六屆亞運會金牌榜有些國家怎麼一枚金牌也沒有
有些國家並不是來拿獎的,他們只是想利用這次比賽來了解自己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以更好的完善。並且他們的目標都指向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
⑼ 為什麼台灣,新加坡,香港,韓國都沒有諾貝爾獎
香港有啊,發明光纖電纜的,就是被譽為「光纖之父」的華人科學家高錕。
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博伊爾·史密斯。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將獲得今年物理學獎一半的獎金,共500萬瑞典克朗(約合70萬美元);博伊爾和史密斯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感測器,將分享今年物理學獎另一半獎金。
⑽ 金牌獎金制度
體育總局副局長:國家將獎勵金牌選手每人35萬,各國獎勵奧運冠軍 新加坡最大方獎50萬歐元
阿富汗慶祝首枚奧運獎牌 總統下令獎勵房子
各國獎勵運動員形式五花八門 吃喝住行全囊括
各國針對奪牌獎勵不一 42國賞金總額突破2億
國家獎金牌選手35萬 ,各個國家奧運會金牌獎金都是多少錢?
(●排名按照金牌獎金由多至少順序 ●貨幣單位:人民幣)
新加坡:500萬元
新加坡可謂最大方的國家,為每枚金牌開出了5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新加坡歷史上唯一的獎牌來自1960年羅馬奧運會,當時一名舉重運動員奪得一枚銀牌。為了打破「金牌荒」,該國開出的獎勵也睥睨群雄,他們更願意花掉這筆錢,而不希望變成無人領取的支票。
希臘:190萬元
希臘與時俱進地放棄了為冠軍頒發花環的傳統,而代之以現金,並且金額走在各國前列。在北京奧運會上奪牌的金、銀、銅牌得主分別可獲190萬元、130萬元和70萬元。獲牌選手還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公務員職位,並有幾個廣告合同。
韓國:85萬
韓國男子體操是他們最有希望沖擊奧運金牌的項目,從1991年至今的世界錦標賽上韓國人在該項目上取得過4枚金牌,遺憾的是總是無緣奧運金牌。韓國體操協會將85萬元的奪冠獎金很精準地開到這個項目的戶頭上,並且明確表示雙杠項目上的梁泰榮和金大恩就是最有力的沖擊者。
黑山共和國:60萬元
這個人口只有70萬的巴爾干國家是2007年才加入奧委會的,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為金牌懸賞60萬,國民人均捐出1元錢就夠了,雖然奪金希望不大,也算全民參與。
哥倫比亞:56萬元
哥倫比亞總統烏里韋親自為奧運獎牌得主定獎金,該國選手在去年舉行的第十五屆泛美運動會上,名列獎牌榜第六位,一舉跨入拉美體育強國行列。為了進一步刺激運動員的積極性,哥政府對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得主的獎金幅度提高了15倍!將由原定的1000萬比索(約3.7萬元)提高到1.5億比索(約56 萬元)。
保加利亞:54萬元
保加利亞國家青年與體育署為冠、亞、季軍分別開出54萬元、40萬元和27萬元的高額獎金,這筆錢將由保加利亞奧運代表團的總贊助商——保加利亞第一投資銀行提供。另外,統一保加利亞銀行則為獲得北京奧運會獎牌的保加利亞賽艇運動員提供最高27萬元的獎金。
俄羅斯:35萬元
奧運金牌大戶俄羅斯為了尋找昔日的榮耀不惜巨資,為金、銀、銅牌選手分別開出35萬元、21萬元和14萬元的獎金,運動員所在的地方政府還將提供住房、獎金、汽車。雖然絕對獎金額不算很高,但是俄羅斯運動員都是拿牌的高手,俄羅斯政府的負擔應該是最重的。
馬來西亞:33萬元
馬來西亞目前為北京奧運會金牌得主設定的獎金數額為33萬元,外加退役津貼。
日本:19萬元
日本政府對奧運選手的獎勵並不算非常大方。金牌得主只有19萬元,銀牌和銅牌得主分別是12.5萬元和6.3萬元。與該國人均26.6萬元的年收入比較起來,這份奧運獎金真是輕如鴻毛。
美國:17.7萬元
金牌大鱷美國在發放獎金的力度上並不慷慨,其對金牌得主的官方獎勵僅為17.7萬元。不過,運動員也大可不必計較這些,因為在這個商業化高度發達和造星業高度發達的國度,他們完全可以在商場中「以豐補歉」。
德國:15萬元
嚴謹的德國人在碰到數字的時候只會更嚴謹。為了維護健康的財務狀況,他們不敢輕易開巨獎的口子,正如該國的足球甲級聯賽,其俱樂部的財務狀況是歐洲最好的,比賽的觀賞性則是歐洲五大聯賽中最差的。對於奧運金牌選手,他們也只肯給15萬元。
加拿大:14萬元
如果不是2010年冬奧會在溫哥華舉行,加拿大人還不習慣為奧運獎牌得主頒獎,這次他們破天荒地為金、銀、銅牌分別開出14萬元、10萬元和7 萬元,也算是在本土迎來奧運聖火之前嘗試新的激勵機制。加拿大奧委會主席邁·錢伯斯日前在渥太華宣布,旨在為奧運會獎牌得主提供獎金的傑出運動員基金會成立,加拿大從北京奧運會開始首次為奧運會獎牌得主發獎金。
澳大利亞:13.5萬
澳大利亞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排名第四位,但據最新的預測,他們有可能滑到法國、德國和英國之後。因此澳大利亞奧委會已經同意增加運動員的獎勵基金,他們希望在奧運會獎牌榜上不要低於第七位。新的獎金分配方案為:金牌13.5萬元、銀牌9萬元、銅牌4.5萬元,教練將獲得總數的四分之一。
蒙古:8萬元
蒙古對奧運金牌的嚮往已久,該國政府為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開出8萬元的獎金,亞軍、季軍分獲4萬元和2萬元。
從1984年國家體委給予奧運金牌獲得者6000元獎勵以來,國家對於奧運金牌以及其他獎牌獲得者的獎金數目就呈現水漲船高的局面,1988年漢城奧運會金牌獎金為1.5萬,1992年巴塞羅那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國家體委給金、銀、銅牌運動員的獎金是:5萬、3萬和2萬元。四年之後,2000年悉尼奧運會金牌的獎金就升到了8萬。2004年雅典奧運會是迄今為止獎金最高也是漲幅最大的一屆,國家體育總局給獎金為金牌20萬、銀牌12萬、銅牌8萬,而且都免收個人所得稅。
為了激勵中國健兒在奧運會上披金戴銀,為祖國贏得了巨大的榮譽同時,獲得金牌或其他獎牌的運動員的獎勵問題成了人們最關注的焦點。
奧運會的金牌爭奪日益激烈,各個項目金牌的含金量也有著明顯區別,以雅典奧運會為例,為了鼓勵賽出成績,在一些項目上贏得突破,單獨設立了巨額獎勵,比如田管中心從上屆起就建立了金牌得主獲得百萬巨獎的制度,這次的獎金得主是劉翔和邢慧娜。此前未在奧運會上獲得過一金的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也設立了100萬元巨獎,孟關良和楊文軍為國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他倆每人領取100萬元獎金。
「金牌一響,黃金萬兩」,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之際也是財源滾滾之時。除了國家體育總局對獲得獎牌的運動員有一定的獎勵之外,其他的獎勵可以分為兩塊:一是每名奪得獎牌的選手所屬的地方體育局或政府也會拿出相應的獎金重獎奧運英雄。二是地方企業、私企老闆對優秀運動員作出的獎金承諾。對於獲獎運動員來說真是獎中有獎,驚喜不斷。以湖北奧運冠軍為例,湖北省對高_、李婷頒發了獎金各為50萬元,省體育局獎給兩人各8萬,武漢市婦聯各獎勵40萬元。此外,雅典奧運會後,霍英東先生給金牌得主每人價值8萬美元的金罐。
有些運動員在獲得冠軍的第二天就得到了地方政府或企業家的允諾,將得到住房和其他形式的獎勵。比如,有山東私營企業家要送首金獲得者杜麗一套別墅,而目前她已接受淄博一家公司的邀請,出任其體育用品的形象代言人。遼寧的兩位老將王義夫和張寧,各自得到中華轎車一輛,其他獲得房產的則有郭晶晶、楊景輝、唐功紅等。不難看出,一些金牌運動員在上屆奧運會後,各類獎金平均數已經早早超過百萬之巨。
面對一年之後的2008奧運會,雖然目前國家還沒有全面出台獎勵辦法,但是為了鼓勵運動員多出成績,國家體育總局肯定會繼續推行重獎政策,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崔大林明確表示2008年奧運獎金不會低於雅典水平,除此之外國家還出台了奧運獎金免徵個稅的新政策,確保了獎金數額有增無減。網球管理中心為了鼓勵在2008奧運上有所突破,就已經制定了球員獎金再升15%的政策。除此之外,2000悉尼奧運會後,社會上掀起重獎奧運冠軍的風氣將在2008奧運之後達到巔峰,僅僅算上各種獎金和實物獎勵,2008奧運會上每一位奧運金牌得主獲得的獎勵估計將不會少於15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