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一家三餐吃什麼

新加坡一家三餐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17 19:30:27

1. 在新加坡的一日三餐怎樣

呵呵,大約3新幣左右就可以買到一份盒飯,如果自己做飯的話,會更省一些

2. 新加坡人說什麼語言主要吃什麼食物

新加坡人的習俗及在新的生活常識
新加坡位於赤道以北136公里。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氣候濕熱,晝夜溫差小,同東南亞其它國家相比,無明顯的旱季、雨季,當地一般將11~1月稱為雨季。雖說是雨季,也並不是每天都下雨,即使是雨季以外的時期,也有時會下1~2個小時雨。

新加坡所有的水管里的生水都可以直接飲用。當然,由於各人對生水的敏感程度不同,也有不服水者,肚子好的人最好還是飲用礦泉水。

新加坡的電壓與中國通用。

新加坡貨幣為稱為新幣或坡幣S$;輔幣單位為新加坡分,1元等於10角, 10角等於10分。紙幣種類:$1, $2, $5, $10, $20, $50, $100, $500, $1000, $10000, 1分,5分,1角,2角,5角。人民幣可以直接去到有官方兌換標記的銀行或錢庄按當天牌價兌換。新加坡海關對於攜帶入境的外幣沒有最高金額的限制。

新加坡的通訊電話,市內電話3分鍾1角。請注意硬幣專用電話只能使用1角的硬幣。用磁卡電話或飯店客房內的電話可以直接撥打國際長途,名叫:IDD。IDD長途台為001,掛中國的時候,需加國別號「86」,然後是地區號,例如:給北京(010)-1234-5678 掛電話時,為「001+86+010+1234-5678」。價格:平日 0700hrs~2100hrs,周六、日 0700hrs~1300hrs,6秒鍾2角2分。其他時間:6秒鍾2角。現在,許多人都使用IP電話卡,與中國通電話每分鍾只需1元多人民幣。由中國帶去的手機裝上新加坡入網的SIM卡即可使用。

在新加坡逛商店注意櫥窗上貼有紅色魚尾獅標志的商店為旅遊促進局和消協推薦商店,可放心購物,但新加坡物價較貴。商店營業時間:周一到周六上午10:00至晚21:00,星期天不關門。大商場的價格是固定的,一般商場可講價。在小商場購物別忘了索要發票,發現商品質量問題可憑票退換。

在新加坡必須隨時注意保持環境衛生,隨地吐痰、棄物要受千元懲罰;在明令禁煙場所要遵守規定。在新加坡大酒店的某些場合,如搬行李、打掃房間應付1-2元小費。

新加坡與中國在同一經線上,與北京時間無時差。

新加坡習俗禁忌
握手寒暄 由於長期受英國的影響,新加坡已經西方化,人們見面和分手時都要握手。首次不要貿然登門拜訪主人,應預先約好時間。在介紹時,通常應稱呼人家「某先生」(Mr.)、「某太太」(Mrs.)、「某小姐」(Miss),這適用於新加坡所有的民族。在他人自己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可以直呼其名,否則最好按照規矩以姓相稱。如果要求使用其頭銜,則宜照辦。 如果你參加社交聚會,人們將把你介紹給每個人,但介紹得很快,當從他們面前走過時,不用和他們握手。

吸煙須知 在新加坡,人們是很不贊成吸煙。在電梯里、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內,特別是政府辦公大樓內,法律規定嚴禁吸煙,違者罰款500新元。要吸煙最好徵得對方同意。

衣著服飾 新加坡的氣候受海洋和緯度的影響,氣溫高,濕度大,每天氣溫在25°C~34°C之間,因此夏季穿輕質料子的服裝最為適宜。工作時人們普遍穿便服,下班後可穿T恤衫和細斜紋布褲,僅在正式的宴會上才必須穿西裝,系領帶,女士們則要穿晚禮服,也令主人家覺得受到尊重。

招待應酬 招待的方式通常是請吃晚飯或午餐。當地人一般不會邀請初次見面的客人吃飯,然而主人對來訪者有所了解後,便可舉行正式宴會,並在席間洽談業務。同樣,來訪者也不應急於請客,經常不斷的會見將使雙方更為接近,到那時互相宴請也為時不晚。只要不是公事宴會,客人可揩同妻子出席。

宴請新加坡客戶,須注意他們的口味。新加坡人喜歡清淡,愛微甜味道,主食以米飯為主,欣賞熘魚片、炸板蝦、香酥雞、番茄白菜卷、雞絲豌豆、手抓羊肉等風味菜餚。他們愛喝啤酒、東北葡萄酒等飲料,對中國粵菜也十分喜歡。與印度人或馬來人吃飯時,注意不要用左手。

朋友和同事之間經常不事先約定就互相走訪,但是如果你和主人家不太熟悉,應先打電話。無論如何,不要在進餐時間之前拜訪,這樣會使別人感到他們不得不請你留下來吃飯。

如果你去別人家吃晚飯,飯後要幫著做清潔工作,盡管主人通常不要你幫忙。

饋贈送禮 無論去什麼地方,沒有必要攜帶禮物,在新加坡商人之間沒有贈送禮物的習慣,但人們很珍惜公司的紀念品。有時新加坡主人會邀請外國人到自己家裡吃飯,客人如能帶一份禮物(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鮮花),女主人將會很欣賞。新加坡人認為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品的做法是不禮貌的,因此,當你告辭時見到禮物仍原封不動地擱在一邊,千萬別見怪。

餐桌禮儀 新加坡華人在飯館里吃飯時,常用筷子和瓷匙。如果外國人需要,飯店會提供餐叉和湯匙,但一個外國旅客如能使用或試著使用筷子,將會被認為是恭敬的表現。有時用手指幫忙是允許的,尤其是在吃雞或其他禽類時。馬來人和印度人可能用右手代替筷子,用芭蕉葉代替盤子。當採用馬來人和印度人的方式吃飯時,應向主人請教或模仿他的做法。 用餐時不要把筷子放在碗或裝菜的盤子上,不用時,也不要交叉擺放,應放在托架、醬油碟或放骨片的盤子上。如有海員、漁夫或其他愛好劃船者同席,不要把盤子里吃了一半的魚翻轉過來,因為那將預示翻船,要把魚骨移開,從上面吃到下面。

交談忌諱 在社交性的談話中,切忌議論政治得失、種族磨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況等,但可交流旅行方面的經驗,也可談論所到過的國家的各種見聞。好的交談話題是當地的風味食品、餐館、受有歡迎的旅遊地區和主人一方的商業成就。

在新加坡,公開表露幽默感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不是所有的笑料都能為人們所欣賞,因此在不太了解別人之前,最好少開玩笑。

新加坡嚴忌說「恭喜發財」,他們將「財」理解為「不義之財」或「為富不仁」,說「恭喜發財」被認為是對別人的侮辱和嘲罵。

舉止禁忌 用食指指人,用緊握的拳頭打在另一隻張開的掌心上,或緊握拳頭,把拇指插入食指和中指之間,均被認為是極端無禮的動作。雙手不要隨便叉腰,因為那是生氣的表示。

新年禁忌 新年期間不掃地,不洗頭,否則好運會被掃掉洗掉;不要打破屋裡的東西,尤其是不要打破鏡子,因為那將預示著家庭的分裂或發生其他不幸的事;不穿舊衣,不用針和剪刀,它們會帶來壞運氣。

數字禁忌 新加坡人認為「4」、「6」、「7」、「13」、「37」和「69」是消極的數字,他們最討厭「7」,平時盡量避免這個數字。

色彩禁忌 新加坡人視黑色為倒霉、厄運之色,紫色也不受歡迎。他們偏愛紅色,視紅色為庄嚴、熱烈、刺激、興奮、勇敢和寬宏之象徵。他們也歡迎藍色和綠色。

圖案禁忌 新加坡禁止在商品包裝上使用如來佛的圖像,也不準使用宗教用語。忌諱豬、烏龜的圖案。

3. 新加坡留學生在新加坡的一日三餐怎樣

在新加坡留學的學生住宿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學生公寓,位置通常會很緊缺,所以需要您提前申請,費用大約在S$200-S$500/月;另一種是校外公寓,費用通常在S$350-S$500之間,比如幾個學生在一起合租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或是政府組屋,由房東將他的房子其中的一間出租出去,這兩種方式的費用基本上都可以控制在S$500之內。房子是相對比較好找的,可以在獅城論壇的網站上進行查詢,其中有很多房主或欲求合租的人發布相關信息,所以找到適合滿意的房子並不難。
在新加坡,你可以充分體驗現代交通的快捷與便利。按照人口密度來講,新加坡的密度很高,但是在地鐵和公車上,人的流量從來都不是很大,而且他們的交通都實現了自動化管理,買張車卡您就可以隨便刷卡乘坐了,而且不用擔心堵車。車上和地鐵的冷氣隨時都有,是那種讓人感覺很舒服的冷氣。新加坡的公交、地鐵的車廂里,很少有人大聲說話,大家都保持一種安安靜靜的狀態,有的人在閉目養神,有的人在默默看書,即使是很熟悉的朋友,也不會在車廂里大聲聊天。
在新加坡的飲食一日三餐的花費並不是很高,基本上每天10新幣就足夠,學生所就讀的餐廳都會提供營養豐富各種口味的飯菜。
如果去新加坡讀政府的理工學院,每年的學費根據專業不同會有所不同,通常在人民幣十萬元左右,享受政府津貼後的學費是人民幣三萬左右,生活費每年基本在5萬人民幣左右;政府學院是允許打工的,學生假期打工可以賺足日常的生活費用。
萬和留學可提供免費咨詢

4. 在新加坡一日三餐(標志的能吃飽)需要多少新幣,一碗面多錢

學校里的會便宜(我是EASB的),一碗面最便宜的2塊5新,貴一點的話5塊差不多。但是外面就貴,食閣的話,省著點吃在5到8新,但是想吃好的就要多貴有多貴。
還有飯量因人而異,還有點個飲料或者水什麼的,一天十幾,20新我覺得勉強夠吧

5. 東西方習俗習慣

一.東方國家習俗禮儀

1.日本

日本幾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數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還保留濃厚的我國唐代的禮儀和風俗。

日本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問候,脫帽鞠躬,表示誠懇、可親。初次見面,向對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較熟悉的人就主動握手,甚至擁抱。遇到女賓,女方主動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談話,應到休息室或房間交談。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煙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煙,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著打扮,平時穿著大方整潔。在正式場合一般穿禮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氣炎熱的時候,不隨便脫衣服,如果需要脫衣服,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場合,只穿背心或赤腳被認為是失禮的行為。

在日本,「先生」的稱呼,只用來稱呼教師、醫生、年長者、上級或有特殊貢獻的人,如果對一般人稱「先生」,會讓他們感到難堪。

和日本人談論茶道,是非常受歡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來修心養性、進行交際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藝,是一種講究禮儀、陶冶情操的民間習俗。

他們喝茶不直接把茶葉放進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瓏的茶壺里。倒的時候,用一個小過濾網防止茶葉進入杯里。而且總以半杯為敬,一般不再續茶。這常使喝慣大杯茶的中國人總覺得難以解渴。

不管家裡還是餐館里,坐位都有等級,一般聽從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較重視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他們在商務談判中十分注意維護對方的面子,同時希望對方也這樣做。

贈送禮品時,非常注重階層或等級,因此不要給他們贈送太昂貴的禮品,以免他們為此而誤認為你的身份比他們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費,如果拿不準,就不給。付小費把錢放在信封里或用紙巾包裹著,日本人認為收現鈔是一件很難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綠色,認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圖案,認為是妖花;忌「9」、「4」等數字。贈送禮品的時候,不要贈數字為「9」的禮物,因為日語里「9」的讀音和「苦」一樣。「4」的發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時,要避開4層樓4號房間4號餐桌等。日本商人還忌諱「2月」、「8月」,因為這是營業淡季。另外,討厭金銀眼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對中國的紹興酒、茅台酒非常感興趣。不吃松花蛋。用筷子很講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還有「忌八筷」的習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時,還忌用同一雙筷子讓大家依次夾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飯里。

把書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給日本人,是受歡迎的。我們中國人喜歡把印章的邊緣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蒼勁。如果這樣送給日本朋友,對方就會不高興了,他們認為這種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2.韓國

韓國是單一的民族朝鮮族,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1/3。

韓國人講究禮貌,待客熱情。見面時,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飲料或大麥茶招待客人,有時候還加上適量的糖和淡奶。這些茶點客人必須接受。

韓國人初次見面時,經常交換名片。韓國很多人養成了通報姓氏習慣,並和「先生」等敬稱聯用。韓國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韓國人業務洽談,往往在旅館的咖啡室或附近類似的地方舉行。大多數辦公室都有一套會客用的舒適的傢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關系之前,舉止合乎禮儀是至關重要的。韓國人注重服飾,男子穿西服、系領帶。

如果邀請去韓國人家裡做客,按習慣要帶一束鮮花或一份小禮物,用雙手奉上。不要當著贈送者的面把禮物打開。進到室內,要把鞋子脫掉留在門口。

韓國的農歷節日和我國差不多,也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韓國人以米飯為主食,早餐也習慣吃米飯,不吃粥。還喜歡吃辣椒、泡菜,吃燒烤的時候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調味品。湯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時候湯里放豬肉、牛肉、狗肉、雞肉燒煮,有時候也簡單地倒些醬油、加點豆芽。韓國人還對邊吃飯邊談話非常反感。

韓國人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場所不大聲說笑。特別是女性在笑的時候還用手帕捂著嘴,防止出聲失禮。在韓國,婦女十分尊重男子,雙方見面的時候,女性總會先向男性行鞠躬禮、致意問候。男女同座的時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座,女性在下座。

韓國人對「4」非常反感。許多樓房的編號嚴忌出現「4」字;醫院,軍隊絕不用「4」字編號。韓國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時候,主人總是以1、3、5、7的數字單位來敬酒、敬茶、布菜,並忌諱力用雙數停杯罷盞。

3.新加坡
"新加坡總人口華人佔76.9%。華裔多信奉佛教,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為官方語言。

新加坡人十分講究禮貌禮節,服務質量很高。新加坡華裔在禮儀方面和我國相似,而且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傳統,比如兩人見面時,相互作揖。通常的見面禮節是鞠躬、握手。印度血統人仍保持印度的禮節和習俗,婦女額頭上點著檀香紅點。男人扎白色腰帶,見面時合十致意。馬來血統、巴基斯坦血統的人按伊斯蘭教的禮節行事。

華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誠。他們喜歡在室內誦經,誦經的時候不可以被打擾。

在新加坡隨地吐痰、扔棄物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4.泰國

泰國華裔泰人有300多萬,佛教為國教。

泰國人的待人接物,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朋友相見,雙手合十、互致問候。晚輩向長輩行禮時,雙手合十舉過前額,長輩也要合十回禮。年紀大或地位高的人還禮時,雙手不必高過前胸。行合十禮時。雙手舉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泰國人也行跪拜禮,但要在特定場合,平民、貴官在拜見國王和國王近親的時候行跪拜禮。國王拜見高僧的時候要下跪。兒子出家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把東西扔給別人是不禮貌行為。從坐著的人們面前走過時,要略微躬身,表示禮貌。

泰國人非常重視頭部,認為頭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觸摸泰國人的頭部,認為是極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頭,認為小孩一定會生病;睡覺忌諱頭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徵死亡。忌諱用紅筆簽名,因為人死後是用紅筆把姓氏寫在棺材上。腳被認為是低下的,忌把腳伸到別人跟前,也不能把東西踢給別人,不然都是失禮。忌諱用腳踢門,否則會受到人們指責。就坐時,最忌諱翹腿。把鞋底對著別人,被認為是把別人踩在腳底下,是一種侮辱性的舉止;婦女就坐時,雙腿要靠攏,否則會被認為沒有教養。當著泰國人的面,不要踩門檻,他們認為門檻下住著神靈。在泰國,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親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過於親近。喜歡紅色、黃色,忌諱褐色。

習慣用顏色表示星期。如紅色是星期日,紫紅色為星期六,淡藍色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綠色為星期三,粉紅色是星期二,黃色是星期一。

5.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素稱「千島之國」,8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

印尼人初次見面都要交換名片。由於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他們在拿東西給人家或者向別人拿東西的時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左手是拿「不幹凈」的東西。很少喝烈性酒。

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

在印尼,進行裸體太陽浴是非法的,和他們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

和別人談話或進別人家裡都要摘下太陽鏡。拜訪印尼商人時要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裡鋪著地毯,那你在進屋前要把鞋脫掉。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

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進入寺廟必須在腰間束腰帶。

印尼人愛吃大米飯和中國菜,早餐一般吃西餐,愛喝紅茶、葡萄酒、香檳酒、汽水等。副食愛吃牛、羊、魚、雞之類的肉和內臟。

印尼人忌諱夜間吹口哨,認為它會招來游盪的幽靈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東西給他們。忌諱吃豬肉食品,忌飲烈性酒,不愛吃海參,也不吃帶骨帶汁的菜和魚肚等。

6.印度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二.西方國家習俗禮儀

1.美國

美國80%以上是歐洲移民的後裔,華裔約100萬。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猶太教和東正教。

美國人一般性情開朗、樂於交際、不拘禮節。第一次見面不一定行握手禮,有時只是笑一笑,說一聲「Hi」或「Hello」就算有禮了。握手的時候習慣握得緊,眼要正視對方,微弓身,認為這樣才算是禮貌的舉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國人都喜歡斯文。在告別的時候,也只是向大家揮揮手或者說聲「再見」、「明天見」。但如果別人向他們致禮,他們也用相應的禮節,比如握手、點頭、擁抱、行注目禮等。在美國如果有客人夜間來訪,主人穿著睡衣接待客人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當被邀請去老朋友家做客時,應該預備小禮物;在朋友家做客時,打長途電話要經過主人同意,離開的時候,要留下電話費。

在美國,如果要登門拜訪,必須先打電話約好;名片一般不送給別人,只是在雙方想保持聯系時才送;當著美國人的面想抽煙,必須問對方是否介意,不能隨心所欲。

一般樂於在自己家裡宴請客人,而不習慣在餐館請客。不喜歡清蒸和紅燴菜餚。不喜歡過燙過熱的菜餚,喜歡少鹽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為好。喜歡喝可口可樂、啤酒、冰水、礦泉水、威士忌、白蘭地等。不喜歡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認為這是不禮貌的。喜愛中國的蘇菜、川菜、粵菜。

昵愛白色,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偏愛黃色,認為是和諧的象徵;喜歡藍色和紅色,認為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他們喜歡白貓,認為白貓可以給人帶來運氣。

美國人對握手時目視其它地方很反感。認為這是傲慢和不禮貌的表示。忌諱向婦女贈送香水、衣物和化妝用品。美國婦女因有化妝的習慣,所以他們不歡迎服務人員送香巾擦臉。

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因為Negro主要是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要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彌對他的蔑視。

忌諱別人沖他伸舌頭。認為這種舉止是污辱人的動作。他們討厭蝙蝠,認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徵。忌諱數字「13」、「星期五」等日。忌諱問個人收入和財產情況,忌諱問婦女婚否、年齡以及服飾價格等私事。忌諱黑色。認為黑色是肅穆的象徵,是喪葬用的色彩。特別忌諱贈禮帶有你公司標志的便宜禮物。因為這有義務做廣告的嫌疑。

2.加拿大

加拿大大部分是英法等國家移民的後裔。土著人佔5%、華裔佔1.2%,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加拿大人因受歐洲移民的影響,他們的禮貌禮節和英法兩國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著裝以歐式為主。上班的時間,他們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參加社交活動時往往要穿禮服或時裝。在休閑場合則講究自由穿著,只要自我感覺良好即可。握手被認為是一種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見面和臨別時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復握手。公務時間,加拿大人很注意個人儀表和衛生。所以,他們希望客人也能這樣。

他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進晚餐的習慣。受到這種邀請應當理解為是主人主動顯示友好之意。如果被邀到別人家做客,明智的選擇是給主人送點鮮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們是與葬禮聯系在一起的。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國家為自豪,反對和美國作言過其實的比較。談到肯定成績的事例並對加拿大人民及其國家給予好評是最受歡迎的。

加拿大人對法式菜餚比較偏愛,並以麵包、牛肉、雞肉、土豆、西紅柿等物為日常之食。從總體上講他們以肉食為主,特別愛吃乳酪和黃油。加拿大人重視晚餐。飲食上講究菜餚的營養和質量,注重菜餚的鮮和嫩。口味一般不喜在太咸,偏愛甜味。一般以米飯為主食。對煎、烤、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喜愛中國的蘇菜、滬菜、魯菜。習慣飯後喝咖啡和吃水果。忌諱吃各種動物內臟,不愛吃肥肉。

忌諱「13」、「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星期五」是災難的象徵。

3.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95%的居民是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華裔和華僑約20萬,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猶太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澳大利亞人辦事認真爽快,喜歡直截了當,待人誠懇,熱情,見面時喜歡熱烈握手,稱呼名字。樂於結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見如故。他們崇尚友善,並謙遜禮讓,重視公共道德,組織紀律強,時間觀念強,赴約准時並珍惜時間。女性比較保守,接觸時要謹慎。做客可以贈送葡萄酒和鮮花。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和英國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熏魚、牛肉等。當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亞人食量比較大,啤酒是最受歡迎的飲料,其中達爾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聞名。

往往是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第的捷徑之一。所以如果拒絕的話,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

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的習慣。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所以要避免在這天和他們邀約。

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澳大利亞人喜歡體育活動,游泳和日光浴是人們的僻好,如果有誰不會游泳,還會成為眾人嘲諷的對象。

和澳大利亞人談論跑馬,是非常受歡迎的話題。

4.英國

英國英格蘭人佔80%以上。其餘是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等。居民絕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國是紳士之國,講究文明禮貌,注重修養。同時也要求別人對自己有禮貌。注意衣著打扮,什麼場合穿什麼服飾都有一定慣例。見面時對尊長、上級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稱,並在對方姓名前面加上職稱、銜稱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稱呼。親友和熟人之間常用呢稱。初次相識的人相互握手,微笑並說:「您好!」在大庭廣眾之下,人們一般不行擁抱禮,男女之間除熱戀情侶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國人不輕易動感情或表態。他們認為誇誇其談是缺乏教養的,認為自吹自擂是低級趣味的。人們交往時常用「請」、「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即使家庭成員間也一樣。

英國的「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被稱為是國菜。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雞蛋加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上桌時,還要另配些單煮的青菜,即為「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們是以午餐為正餐。闊綽人家則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點和晚餐)。

不願意吃帶粘汁的菜餚;忌用味精調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歡太咸,愛甜、酸、微辣味,對燒、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喜歡中國的京菜、川菜、粵菜。

他們普遍喜愛喝茶,尤為婦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幾乎成為英國人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即使遇上開會,有的也要暫時休會而飲「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鮮檸檬,加點糖、再倒茶製成奶茶或檸檬茶。如果先倒茶後倒牛奶會被認為缺乏教養。他們還喜歡喝威士忌、蘇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檳酒,有時還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間不勸酒。

對英國人稱呼「英國人」是不願意接受的。因為「英國人」原意是「英格蘭人」,而你接待的賓客,可能是英格蘭人、威爾士人或北愛爾蘭人,而「不列顛」這個稱呼則能讓所有的英國人都能感到滿意。

忌諱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飾圖案和商品裝潢。他們認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鳥、禍鳥,連孔雀開屏也被認為是自我吹噓和炫耀。忌諱「13」這個數字。還忌諱「3」這個數字,忌諱用同一根火柴給第3個人點煙。和英國人坐著談話忌諱兩腿張得過寬,更不能蹺起二郎腿。如果站著談話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諱當著他們的面耳語和拍打肩背,忌諱有人用手捂著嘴看著他們笑,認為這是嘲笑人的舉止。忌諱送人百合花,他們認為百合花意味著死亡。

5.法國

法國法蘭西人約佔94%,絕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

法國人熱情開朗,初次見面就能親熱交談,而且滔滔不絕。法國人講究服飾美,特別是婦女穿得非常時尚,特別喜歡使用化妝品,光口紅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愛打扮的婦女。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公開行親吻禮的國家,也是使用親吻禮頻率最多的國家。和法國人約會必須事先約定時間,准時赴約是有禮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鮮花給法國人也是很好的禮品。法國人在公共場所不能有懶散動作,不能大聲喧嘩。

法國的烹調世界聞名,用料講究,花色品種繁多,口味特點香濃味原、鮮嫩味美、注重色、形和營養。法國人烹調時用酒比較重,肉類菜燒得不太熟,如水鴨三、四分熟就行。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蠣一般都喜歡生吃。配料喜歡用蒜、丁香、香草、洋蔥、芹菜、胡蘿卜等。他們不吃辣的食品。

法國人忌諱黃色的花,認為是不忠誠的表現。忌諱黑桃圖案,認為不吉祥;忌諱墨綠色,因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納粹軍服是墨綠色;忌諱仙鶴圖案,認為是蠢漢和淫婦的象徵。不送香水或化妝品給戀人、親屬之外的女人,因為這些他們認為象徵著過分親熱或是圖謀不軌。

6.德國

德國絕大多數都是德意志人。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約佔一半,另外有46%的人信奉天主教。

德國人德國人紀律嚴明,講究信譽,極端自尊,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愛好音樂。

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

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也可以。和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您」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德國人對發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作「新納粹」分子。德國少女的發式多為短發或披肩發,燙發的婦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德國人注意衣著打扮,外出時候必須穿戴整齊、清潔;見面打招呼必須稱頭銜,不直呼名字;約會准時,時間觀念強;待人熱情、好客、態度誠實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婦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側,女士離開和返回飯桌時,男子要站起來以示禮貌;請德國人進餐,事先必須安排好。和他們交談最好談原野風光,個人的業余愛好多為體育活動。接電話要首先告訴對方自己的姓名。

德國人最愛吃豬肉,其次才能輪到牛肉。以豬肉製成的各種香腸,令德國人百吃不厭。忌諱吃核桃。

如果同時喝啤酒和葡萄酒,要先喝啤酒,然後再喝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被認為是十分無禮的。

在德國,薔薇專用於悼亡,不可以隨便送人。忌諱茶色、紅色、深藍色。

服飾和其它商品包裝上忌用納粹標志。

7.義大利

義大利主要是義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

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爾維!(祝你健康)」。另外,當著別人打噴嚏或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和討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馬上對旁邊的人表示「對不起」。

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在正式場合,穿著十分講究。見面禮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對長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稱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榮譽職稱;和義大利人談話要注意分寸,一般談論工作、新聞、足球;不要談論政治和美國橄欖球。

義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燴水果、喝酸牛奶的習慣。酒特別是葡萄酒是義大利人離不開的飲料,不論男女幾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時,也要摻上一些酒。

義大利人忌諱菊花。

8.俄羅斯

俄羅斯主要是俄羅斯人,東正教是主要宗教。

俄羅斯人性格開朗、豪放、集體觀念強。他們和人見面,大都行握手禮,擁抱禮也為他們常施的一種禮節。他們還有施吻禮的習慣,但對不同人員,在不同場合,所施的吻禮也有一定的區別:一般對朋友之間,或長輩對晚輩之間,以吻面頰者為多,不過長輩對晚輩以吻額為更親切和慈愛;男子對特別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行吻手禮,以示謙恭和崇敬。吻唇禮一般只是在夫婦或情侶間流行。

主人給客人吃麵包和鹽,是最殷勤的表示。一般對晚餐要求較簡單,對早、午餐較重視。用餐時間都習慣拖得很長。樂於品嘗不同風味的菜餚,菜餚喜歡熟透和酥爛。非常喜歡中餐。

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氣;而對親友往往則用「你」字相稱,認為這樣顯得隨便,同時還表示出對親友的親熱和友好。外出時,十分注重儀容儀表,衣扣要扣得完整,總習慣衣冠楚楚。男子外出活動時,一定要把鬍子刮凈;赴約要准時;在社交場合,處處表現尊重女性。

和俄羅斯人說話,要坦誠相見,不能在背後議論其他人,更不能說他們小氣;對婦女要十分尊重,忌諱問年齡和服飾價格等。

俄羅斯人不吃海參、海蟄、墨魚、木耳。偏愛「7」,認為「7」預兆會辦事成功,「7」還可以給人們帶來美滿和幸福。他們普通對紅色昵愛。人們都把紅色視為美麗和吉祥的象徵。應邀去俄羅斯人家裡作客時可帶上鮮花或烈性酒,送藝術品或圖書作禮品是受歡迎的。女主人對來訪客人帶給她的單數鮮花是很歡迎的;男主人則喜歡高莖、艷麗的大花。

決不能在街上丟棄任何東西,連一張過期的電影票也不行。這種行為有損俄羅斯的整潔,而且是違規的。

對鹽十分崇拜,並視鹽為珍寶和祭祀用的供品。認為鹽具有驅邪除災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鹽罐,或是將鹽撒在地上,便認為是家庭不和的預兆。為了擺脫凶兆,他們總習慣將打翻在地的鹽拾起來撒在自己的頭上。

認為兔子是一種怯弱的動物,如果從自己眼前跑過,那便是一種不祥的兆頭。忌諱黑色,認為黑色是喪葬的代表色。因此,對黑貓更為厭惡,並視黑貓從自己面前跑走是不幸的象徵。

他們重視文化教育,喜歡藝術品和藝術欣賞。所以,和他們談論藝術是個很受歡迎的話題。

6. 新加坡那邊吃什麼才能體會當地的風情

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和諧共存的國家,這里的美食包容性也很強,既有南洋風情濃郁的馬來美食,也有下南洋華人帶來的中國美食,還有印度族裔的印度美食。當然,因為是多元文化國家,受天氣、地理等因素的影響,飲食文化也是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的,比如新加坡的華人飲食文化就或多或少沾染了馬來風情。

新加坡有很多著名的餐館,不過我更推薦到當地的巴剎去尋找美食,巴剎是新加坡人中午就餐的地方,部分人的晚餐也會在這里解決。

新加坡巴剎的熟食中心包容了幾乎所有本地美食,在這里,你還能買到價格低廉但口感絲毫不比連鎖品牌店差的咖啡和飲品。如果說到有什麼本地美食是必品嘗的,我的建議是以下幾個:

3.新加坡炒粿條

潮汕移民帶過去的一種美食,和河粉有點像,配料一般是雞蛋,蝦仁,臘腸,魚餅,豆芽,韭菜和大蒜。

7. 新加坡人喜歡吃什麼

新加坡的酒樓、餐廳及美食中心遍布全島,無論是當地美食或世界各地佳餚,都令人大快朵頤,名副其實是吃的天堂。新加坡不但美食佳餚多彩多姿,就連吃的地方也各有特色。

這里有小販擺攤賣食的美食中心、格調高雅的五星餐廳、美國速食店、日本料理店、中國餐廳以及鬧哄哄的露天小吃。

其中,美食中心(HawkerCentre)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這兒的商店大多是早期沿街叫賣的攤販,供應便宜美味的道地風味小吃,而整潔的環境讓食客享受美食,也兼顧衛生。

各類美食
中式美食
粵菜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中國菜,以清淡及推陳出新聞名,從簡單的叉燒面到精心製作的上湯魚翅或脆皮乳豬,都令人食慾大增。新加坡的許多餐館在午餐時推出粵式點心,以蒸或炸的點心為特色,頗受歡迎。除了粵菜,其他有名的中國菜還有北京填鴨、上海鱔魚、潮洲鹵鴨、海南雞飯、客家釀豆腐與辛辣的四川菜。

印度美食
新加坡的印度人大多來自印度南部,但是新加坡的印度食物卻包羅了印度各地的風味,例如咖哩魚頭、喀什米爾腌味、旁遮普佳餚及印度式回教美食。值得一試的是新加坡的印度廚師融合中國菜與馬來菜所創制的rojak(涼拌菜)與meegoreng(炒麵)。

馬來/印尼美食
涼拌菜如rojak、gadogado都是受歡迎的美食,satay(沙爹)烤肉串則是最受當地人喜愛的食物,一串串腌好的牛肉、羊肉或雞肉在火炭上烤熟後,再沾上花生及椰漿調制而成的沙爹醬,非常美味。雖然馬來西亞和印尼是傳統香料的盛產地,但是並非每道菜都是辛辣的,還是有許多清爽的選擇。

娘惹美食
娘惹指的是過去居住在新加坡、麻六甲及檳榔嶼的土生華人女性,由於土生華人是早期馬來人與華人通婚的後代,因此娘惹食物融合了馬來族與華族的烹調特色,從口味方面來說,娘惹是最特別、最精緻的傳統佳餚之一。一些娘惹麵食,例如湯汁混合椰漿的laksa(拉沙),以及攙以酸辣湯汁的meesiam(馬來炒米粉),都是一般美食中心常見的小吃。

海鮮
新加坡附近熱帶水域的海產豐富,品質鮮美,龍蝦、螃蟹、蝦、貽貝、蚝、墨魚及各種海產都是上桌的好菜,海鮮的受到歡迎也使一些餐廳只專賣各種海鮮。一般而言,東海岸一帶的海鮮餐廳收費較市區的許多餐館便宜。菜色中最受歡迎的可說是辣椒蟹,這是將肥美的螃蟹連肉帶殼加上茄汁及辣椒一起拌炒,口味令人回味無窮。

中式素食
中國人很少是絕對的素食主義者,(除非他們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但絕大多數人相信偶爾吃吃素食有益健康。傳統上,評監素食廚師手藝的好壞在於他做出來的菜色與真實的各色肉類,如雞、鴨、魚、肉等的相似程度,具創意的新加坡廚師甚至可以用麵筋做成酸醋咖哩魚。由於中國人不喜吃生菜沙拉,多數中國素食餐館均以各種淡煮蔬菜、鹵菜和各色豆類菜餚來吸引客人。近來,廚師不再以肉類替代品式的菜色來滿足客人,而紛紛研究各種不同烹調方式,改以蔬菜之天然風味和營養保存來取勝。

印度式素食
無疑地,印度式素食為世上變化最繁多也最受肯定的美食之一。由於印度人大多數均為素食者,所以在菜色研究上也最花心思,麵包、米食、豆類、湯、混合蔬菜、沙拉、點心和甜食,無不匠心獨具,風味奇佳。大多數新加坡的素食館中均以鐵制餐具盛食,有些則以新鮮的香蕉葉代替,如您不習慣用手抓食(用右手只是種風俗),使用叉子湯匙也絕無問題。用餐搭配的飲料有Rasam(據信可幫助消化),啦西(Lassi,以水稀釋過的冰優酪乳,飲時可加入少許鹽或糖)。而酥脆的帕帕丹(Pappadams)是以扁豆製成的薄餅,為主要的副食。吃膩了米飯,風味特殊的都賽(Dosai),一種如紙般薄,以米和扁豆做成的餅是不錯的嘗試。

其他亞洲美食
新加坡共有30多家日本料理,讓顧客在富有日本情調的氣氛中享用日本傳統美食;以香辣為特色的泰國美食也日漸受歡迎,許多餐館都設有泰國餐。其他受歡迎的亞洲佳餚尚有越南、台灣及韓國傳統美食。

西式美食
新加坡是個國際大都會,西式美食自不可少,無論是快餐店、普通小吃店或是氣派豪華的巴黎餐廳,所供應的食物都令人大呼過癮。此外,在新加坡也可以嘗到墨西哥、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奧地利、中東、蘇聯及美國等國家的佳餚。

水果
街上的水果攤、小吃攤、市場和商店擺滿各式各樣水果,色彩鮮麗引人垂涎。果汁也是個很好的選擇,大多數小吃中心均供應新鮮果汁,如單純的蘋果汁、柳橙或胡蘿卜,不妨也試試鳳梨汁加楊桃、或什錦水果汁等創新口味。以下即介紹一些新加坡的特產水果。

Chiku
一種如奇異果大小的棕色水果,剝開薄薄的皮後,果肉甜而軟,散發一股梨似的清香。

榴連
廣受注目的水果,果皮堅硬、多剌呈綠色,外形有如足球般,味道極為特殊剌鼻。果肉柔軟而核大,味似帶著洋蔥味的蛋塔,多數亞洲人視其為水果之王,如於榴連盛產季,各處的水果攤和小吃中心皆可見其芳蹤。如您也想一試,最好請店家為您選擇已成熟者,以刀剖開後,細細品嘗其獨特之風味。

Duku
如高爾夫球般大小的季節性水果,淡褐色的果皮、白色果肉,甜中帶有如葡萄柚般的酸苦,只要用手輕壓頂端,皮即剝開可食。

Jackfruit
一種大型水果,有時可達25公斤重,如細剌般的果皮呈黃綠色,果肉有多個果室,果肉為金黃色,有細且長的果核。市面上也有商店只賣現成的果肉部分,果肉甜,而稍帶黏性,有股淡淡的芳香氣味。

玫 瑰 蘋 果
如梨般的小型水果,果皮有時呈粉紅或淡綠色,果肉如海綿般,多汁而無味,是故新加坡人喜愛沾以醬油或辣椒而食,口味獨特。

Langsat
為季節性水果,體積比Duku稍大,顏色和口味大同小異,Langsat果肉較為多汁而果皮稍帶黏性。

荔 技
原產於中國,現則由泰國進口,在暗紅棕色外皮內包里如珍珠般的白色果肉,甜而多汁使其頗受歡迎,為時令水果。

山 竹
為時令水果,果皮呈棕紫色,為多果室水果,果肉呈白色,果核稍具苦味。果肉多汁而極為甜美,果皮的汁若染上衣服,顏色不易褪去,食用時要小心。

紅 毛 丹
馬來語中意指「多毛」的水果,長毛艷紅的果皮包裹圓潤欲滴的白色果肉,果核呈棕色。多汁而甜,是極受歡迎的水果,盛產於六月和十二月。

Salak
一種印尼進口的奇特水果,棕色的果皮呈蛇皮般,果肉堅實呈乳白色,雖不常見,頗值得一嘗。

8. 世界各地其他國家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好象吃人能吃的東西

9. 去新加坡需要准備什麼 新加坡有什麼好吃的

准備 美食 新幣兌換 這篇攻略主要的還是和大家說說關於去新加坡要帶的東西,還有的就是貨幣兌換,加上推薦的三個比較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是可以去試試的,絕對是非常值的,現在去看看吧。

准備
衣物:去的時候溫州超級無敵冷,我們還要自己坐動車去杭州和國內導游團友集合,所以身上穿一雙厚衣服,帶短袖,帽子,防曬霜,墨鏡等。(最好是蓬鬆好壓縮的棉衣或羽絨服,節省箱子空間,我就拉了個21寸大概的!)

防過敏+護膚品+日常葯:民丹島在印尼,日常葯也要帶,在這里提醒易過敏,敏感肌的女同志們,補水面膜和緩解過敏的護膚品一定要帶

錢:我們每個人換了300美金(民丹島需要印尼盾自己去換1:2000,跟當地導游換1:1750。新加坡是新元,1新元=20人民幣)

充電寶,人多帶插板,插頭轉換器等等!

還有一點:這個旅程里說有浮潛,對於還處於相當原生態的民丹島,你要是特意買浮潛裝備就很沒必要了
美食
咖椰吐司

這個是新加坡的國民早餐了,也是可以作為茶點的,咖椰是由椰果和雞蛋做成的醬,之後和黃油一起抹在吐司上,早餐就好了,不要忘記了用吐司蘸取兩顆略加黑醬油和白鬍椒的半熟雞蛋,這樣味道會更好,這個時候加上咖啡就是最地道的吃法了,這個早餐大概5新幣(約24元)。

辣椒螃蟹

這道菜最絕了的就是這裡面的醬了,這個醬是用辣椒和番茄醬調制的,和螃蟹一起翻炒後,醬汁已經滲透到螃蟹裡面了,把蟹殼一剝開,醬汁乍湧出,便可享用鮮嫩緊實的蟹肉了,除了這個口味,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也有不少口味。

肉骨茶
新幣兌換
1、新幣的兌換最劃算的排列順序:國內換匯>華夏卡取現>當地換匯>機場換匯

2、在大家沒有華夏卡的時候,大家可以在國內換,出發前換好就好了,當地的匯率是沒有國內匯率劃算的,並且還要到處找可以換的位置,個人覺得費時費力。

3、在國內換錢的話,最好還是提前和銀行電話預約一下,要找一些大銀行,有小夥伴去廣大銀行兌換,但還是別人說只有1000新幣面額的,後來就去了中國銀行,但是當時中國銀行沒有現鈔,於是就只能預約第二天去拿了,大家在電話預約的時候可以問一下可不可以換成50新幣面額的,50或者100新幣的都行,都比較容易花。

4、兌換多少的新幣要看大家去多少天,想吃什麼,想玩什麼了,主要的還是看大家做的攻略夠不夠詳細,如果機票酒店還有門票都確定好了,6天5晚(純玩4天)不算購物一人開銷在400新幣(均為現金開銷,沒刷卡)。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