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在新加坡獨立前做什麼職位
⑴ 李光耀簡歷祖籍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癸亥年)—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華人,新加坡前總理(開國元首)、新加坡最高領導人,曾任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
新加坡萊佛士學院畢業。1954年11月參與創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 曾任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立法議會(1965年12月改稱國會)議員、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總理、總理公署高級部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名譽理事長、內閣資政(總理公署)。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內閣,標志一個時代的終結。
2015年3月23日凌晨3時18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1歲。
⑵ 新加坡的最高領導職位名稱是什麼需要6個()
新加坡的政府組織形式從建國初期是基本上照搬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因為新加坡是一個英聯邦的國家。新加坡的政府應該有總統(president),總理(primeminister)及其內閣(cabinet)組成。總理由總統任命,並享有真正意義的實權。李光耀是新加坡的第一任總理,而後他退休後就成了國務資政(SeniorMinister國務資政也就在此時產生),實際上折射出的是李光耀名義上退休實際上垂憐的本質。新加坡的第二任總理是吳作棟,在吳作棟退休之後,李光耀的國務資政的位置就應該讓出來,於是李光耀又成了內閣資政(MinisterMentor,直譯就是總理的老師),吳作棟就成了國務資政。李光耀是新加坡歷史上目前為止唯一的內閣資政。新加坡現任總理是李顯龍,現任總統是納丹。除了這些領導人之外,剩下的就是內閣的議員了。現任新加坡的議員請參照圖片:
⑶ 李光耀傳簡介 李光耀個人簡介
1、本書全面記錄了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波瀾壯闊的一生。政治場上的斗爭,經濟浪潮的搏擊,艱險經歷中的強大意志,過人的膽識偉人的魄力,都將在字里行間中一一呈現,閱讀此書,猶如與李光耀先生當面詳談,不經意間直入這個偉大而傳奇人物的內心世界。
2、李光耀,生於1923年9月16日,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為新加坡前任總理,曾任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2011年5月14日,他宣布退出新加坡內閣。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世界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3、他曾力挽狂瀾,年僅36歲時便領導新加坡走向獨立。在隨後40年的新加坡總理生涯中,他又大刀闊斧,主導新加坡的轉型,在其任內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讓新加坡的經濟取得了西方式的成功。今天的新加坡政府以高效率、廉潔而聞名,人民生活水平較其他亞洲國家高出許多。
⑷ 曾經僅僅只是一名小律師的李光耀,他究竟是如何成為新加坡總統的
李光耀是法律專業畢業,他一生都法律有著解不開的緣分,在他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之下當上了新加坡的總統。李光耀看到只有登上政治上的巔峰才能拯救整個國家,於是他決定放棄法律,投身於政治界。沒有太多的經驗的李光耀,憑借著自己多年的努力, 最後當上了新加坡的總統,李光耀被尊為新加坡的“國父”, 其強有力的領導和政治才能廣受尊敬 ,也是新加坡崛起的重要人物,使新加坡轉型為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李光耀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力。在他逝世的時候,很多的國家也都進行了慰問,潘基文說李光耀是亞洲的一個傳奇人物,為新加坡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隨著新加坡的崛起以及新的經濟形勢的變化, 新加坡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和李光耀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⑸ 請問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做總理時對新加坡有什麼貢獻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出生) 新加坡前總理、現任內閣資政,是新加坡政壇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對新加坡的貢獻
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其任內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今天的新加坡的政府以高效、廉潔而聞名,人民生活水平較其他亞洲國家為高。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但是留任內閣資政至今。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的批評不加理會,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
李光耀在新加坡有很高威望,在國際上也享有美譽,多位政壇名人如柴契爾夫人、基辛格對他廉明、高效率的政府表示贊賞。但是也有很多西方輿論指責新加坡沒有足夠的自由,政治上並不民主。李光耀本人的兩個兒子都在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大兒子李顯龍現任總理,小兒子李顯揚則是最大國有企業新加坡電信的總裁。李顯龍的妻子何晶在2002年出任政府的資金管理公司淡馬錫控股的董事後,著名的財經媒體Bloomberg發表文章影射該項任命是「為滿足李氏家族利益或某種與嘉惠李氏家族利益有關的腐敗動機」,遭到李光耀的駁斥並被控告。李光耀最終勝訴,但是此類批評依然存在。
2004年9月,李光耀之子李顯龍接任總理後,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再度發表文章,指責新加坡政治中存在的裙帶關系。李光耀威脅訴助法律,但後該雜志刊登了公開的道歉信與賠償。但是新加坡的反對黨指《經濟學人》因在新加坡設有地區總部,因此新加坡的法律對此有司法管轄權,才迫使《經濟學人》道歉。
在打擊政敵方面李光耀也毫不手軟,自獨立後就一直有效的《國內安全法》授予政府在必要時不經審判就無限期拘禁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士,一些早年的共產黨領導人就因該法被拘禁長達20多年。此外他還經常以司法手段打壓反對的聲音,許多反對派因此被迫退出政壇或移民別國。
此外,還有很多國際媒體指責李光耀是個不折不扣的精英主義者, 因為他曾倡導大學畢業的女性應該與受同一教育水平的男子結婚,以保證他們的下一代也能擁有較高的智商。這項政治宣傳終因國內過大的反對聲音(主要是來自這 群選擇獨身的高學歷女性)而作罷,李光耀本人卻依然堅持其立場正確,並在其自傳中引用劍橋大學教授的研究為佐證支持自己的看法。
在新加坡國內,雖然反對的聲音一直存在,卻始終不是主流。大多數新加坡人卻還是尊重他對國家,尤其是在經濟上的貢獻。
⑹ 李光耀簡介
李光耀,GCMG,CH(Lee Kuan Yew),新加坡華人,為新加坡前任總理、曾任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內閣,標志一個時代的終結。
http://ke..com/view/7341.htm
⑺ 李光耀做了多少年總理
到1990年11月為止,李光耀一直是新加坡唯一的總理。如果把作為任州總理(當時還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的時間也計算在內,那麼,他在這個崗位上共任職31年。如從該國獨立之日算起,也有整整的25年。
⑻ 請詳細介紹李光耀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出生於新加坡一個說英語的華人家庭,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13歲時考入當地頂尖的英校萊佛士書院,1940年考入萊佛士學院,日軍佔領新加坡後中斷學業,戰爭結束後赴英國留學,在倫敦經濟學院學習時受到導師拉斯基的社會主義理論影響,逐漸展現反殖民統治傾向,但李光耀之後一直以反共產主義者著稱,
在倫敦經濟學院學習一年後,李光耀轉到劍橋大學攻讀法律,1949年畢業,隨後取得律師資格。同年他與前萊佛士書院的同學柯玉芝結婚。1950年李光耀在英國加入了一個由當地東南亞人組成的以爭取馬來亞獨立為目標的團體「馬來亞論壇」,當年8月回到新加坡,從事律師工作。1952年因為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而名聲大噪,在工會中建立群眾基礎,為以後從政鋪下了良好的基石。
1954年10月,李光耀與一些從英國回來的華人、當地受華文教育的左派學生和工會領袖成立人民行動黨,參加次年舉行的首次選舉。這次選舉中李光耀本人順利當選立法議院議員,開始與新加坡的共產黨合作爭取獨立。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在自治政府的首次選舉中人民行動黨成為立法議院第一大黨,李光耀出任總理,此後李光耀一直希望能夠與馬來亞合並成立「大馬來西亞」,以取得正式的獨立,同時也可以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最後還可以鏟除在當地日漸得勢的共產黨活動。
1961年李光耀為首的反共份子與黨內的親共份子決裂,李光耀堅持新加坡應與馬來亞合並。1963年7月,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政府達成協議,雙方正式合並。合並後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李光耀主導的新加坡政府採取行動,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共產黨高層。
但是合並後很快聯邦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就在經濟等多項政策上發生嚴重分歧,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政府指責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試圖推行「種族沙文主義」,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待遇,並煽動新加坡的馬來人反對當地華人政府,這最終導致了新加坡在1965年8月退出馬來西亞聯邦。
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其任內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今天的新加坡的政府以高效、廉潔而聞名,人民生活水平較其他亞洲國家為高。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但是留任內閣資政至今。此外,根據2003年首次披露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董事會,李光耀其實卸任總理後就一直擔任著該公司的董事長職務。該公司負責管理新加坡的政府外匯儲備,卻一直是該國最神秘的公司。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的批評不加理會,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