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如何處理高空拋物

新加坡如何處理高空拋物

發布時間: 2022-10-24 02:17:07

⑴ 高空拋物怎麼處罰

故意高空拋物的,警察應及時到現場處理,記錄相關情況,並對事情進行調查走訪安撫,並予以回訪。警察在接到高空墜物投訴或事件報案時,立即進行調查,迅速辨認拋物方向、樓層號碼、位置,設法尋找違例者。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⑵ 國外對高空墜物的處罰是什麼

我們大家都知道高空墜物,高空墜物的現象其實是很普遍的,每一個地區肯定都會有高空墜物的發生,我們國家是這樣那麼外國也肯定是這樣。對於高空墜物每一個國家肯定是都有一定的處罰的。那麼國外對高空墜物方面的處分是什麼? 對於高空拋物這種陋習,道德約束始終是軟性的,想要引起人們對此種行為的足夠重視,最好是有剛性的手段———制度保障。這方面,國外有眾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 日本:從小就教育強調嚴禁亂扔垃圾。日本是一個高樓林立、人口密度極大的國家,禁止高空拋物的教育非常嚴格。日本人從小在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中就強調嚴禁亂扔垃圾,人為高空拋物致人傷害或死亡的事件極少。日本民 法規 定,有關建築物的附屬物如玻璃等(非人為故意)落下致人傷害或死亡,建築物的佔有者對被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是佔有者對損害的發生採取了必要的注意義務,建築物所有人應對被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香港:在香港,高空拋物主要依據《簡易程序治罪條例》進行處理。 該法規定「如有人自建築物掉下任何東西,或容許任何東西自建築物墜下,以致對在公眾地方之內或附近的人造成危險或損傷者,則掉下該東西或容許該東西墜下的人,即屬犯罪,可處罰款一萬港幣及監禁6個月。如在任何建築物或其部分進行興建、修葺或粉飾工程的過程中,有人自該建築物掉下任何東西,或容許任何東西自該建築物墜下,以致對公眾地方之內或附近的人造成危險或損傷者,則該地盤的主要承建商以及進行有關興建、修葺或粉飾工程的承建商,即屬犯罪,可處罰款5萬港幣及監禁1年。」香港房屋署將高空拋物行為分為兩類:一是對公眾衛生造成損害的物件(如紙巾、衛生巾、水、垃圾及熟食等),另一種是可能引致他們死亡或受傷的物件(如木板、玻璃瓶、菜刀等)。對於這兩類行為分別有詳細的處罰辦法。房屋署還於2003年成立了「偵查高空擲物特別任務隊」,聘請3名警察在不同案發地點巡邏及部署。特別任務隊成立18個月來,利用攝像機、望遠鏡及夜視望遠鏡,在空置單位內不分晝夜監視,搜集 證據 ,共偵破12宗高空擲物案。 新加坡:新加坡法律對高空擲物行為予以明確法律認定,只要對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的行為,都必須予以約束和 管制 。新加坡有關部門還專門制定了相關法規,高樓拋物肇事者不僅要坐牢、罰款,而且根據情節的輕重,新加坡國家建屋局還可按原來的售房價格或建屋局規定的價格強行收購肇事家庭的住宅。 美國:在美國,高空拋物屬於 侵權法 范疇。在「高空墜物」案件中,美國法官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叫「注意義務」(Duty of Care)。法官們認為,如果一個人由於過失或疏忽而沒有盡到「注意義務」導致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他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按照紐約州的法律,業主對某些由於自然或天氣等情況導致的侵權事故是免責的,如業主不需要為棲居在建築物旁樹木上的黃蜂蜇傷人承擔責任,也不需要為建築物旁人行道上自然結成的冰導致行人滑倒而承擔責任。但是,如果因為過失或疏忽而使得從其屋頂流下的水在人行道上結成冰而造成人員傷亡,那麼就可能要承擔相關責任了,更不用說掉下其他致命的物件了。 對於 國外對高空墜物 的處罰問題我們是可以從國外的高空墜物方面的法律規定當中找到相應的答案,我們可以看出國外的處罰力度是比我們的國家處罰力度要大的多的,所以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國家這方面的法律規定其實還是不完善不健全的,但是今後肯定會逐漸的進行完善。

⑶ 高空拋物應該怎麼處罰呢

高空拋物物的危害如何認定,如果能夠認定具體侵權人,則可能觸犯刑法,構成故意傷害罪。具體侵權人難以認定的,除非能夠證明不是侵權人,否則可能的侵權人應當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因投擲墜物、從建築物上扔下的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落下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責任,具體侵權人難以認定的,可能造成損害的建築物使用人應當賠償,但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除外。

高空拋物是一種高度危險的行為,嚴重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人民合法權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情節嚴重的,以高空拋物罪追究刑事責任。

⑷ 公共場所吸煙屢禁不止,該如何懲罰才合適

其實現在在很多的公共場所,都已經有禁止吸煙的標識,但是我們會發現還是會有一些人約束能力不夠,他們還會觸碰這些道德的底線。

大家都明白吸二手煙對身體的危害有多麼的大,只能說處罰的還不夠嚴格。很多人覺得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抓到之後邊過重的去處罰,就一定會徹底的使這種行為所嚴格把控,但是我覺得一味的處罰,似乎不能夠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這是一個人基本的素質。

雖然被提倡了很多年,但是只有在今年的時候真正的被上綱上線,從上海實行垃圾分類之後,全國各個地方開始爭先效仿垃圾分類,這也是一個素質提升的表現,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重視。




⑸ 高空拋物的處理流程

法律分析:(1)在發生高空墜物後,有關管理人員要立即趕到現場,確定墜物造成的危害情況。如有傷者,要立即送往醫院或撥打急救電話;如造成財物損壞,要保護現場、拍照取證並通知相關人員。(2)盡快確定墜落物來源。(3)確定墜落物來源後,及時協調受損/受害人員與責任人協商處理。(4)事後應檢查和確保在恰當位置張貼「請勿高空拋物」的標識,並通過多種宣傳方式,使業主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條 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二從建築物或者其他高空拋擲物品,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⑹ 【急急急】請問外國對於高空向下亂拋擲雜物是怎麼進行處分的呢國內呢請詳細點給講解

對於高空拋物這種陋習,道德約束始終是軟性的,想要引起人們對此種行為的足夠重視,最好是有剛性的手段———制度保障。這方面,國外有眾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 日本:從小就教育強調嚴禁亂扔垃圾。日本是一個高樓林立、人口密度極大的國家,禁止高空拋物的教育非常嚴格。日本人從小在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中就強調嚴禁亂扔垃圾,人為高空拋物致人傷害或死亡的事件極少。日本民法規定,有關建築物的附屬物如玻璃等(非人為故意)落下致人傷害或死亡,建築物的佔有者對被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是佔有者對損害的發生採取了必要的注意義務,建築物所有人應對被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香港:在香港,高空拋物主要依據《簡易程序治罪條例》進行處理。該法規定「如有人自建築物掉下任何東西,或容許任何東西自建築物墜下,以致對在公眾地方之內或附近的人造成危險或損傷者,則掉下該東西或容許該東西墜下的人,即屬犯罪,可處罰款一萬港幣及監禁6個月。如在任何建築物或其部分進行興建、修葺或粉飾工程的過程中,有人自該建築物掉下任何東西,或容許任何東西自該建築物墜下,以致對公眾地方之內或附近的人造成危險或損傷者,則該地盤的主要承建商以及進行有關興建、修葺或粉飾工程的承建商,即屬犯罪,可處罰款5萬港幣及監禁1年。」香港房屋署將高空拋物行為分為兩類:一是對公眾衛生造成損害的物件(如紙巾、衛生巾、水、垃圾及熟食等),另一種是可能引致他們死亡或受傷的物件(如木板、玻璃瓶、菜刀等)。對於這兩類行為分別有詳細的處罰辦法。房屋署還於2003年成立了「偵查高空擲物特別任務隊」,聘請3名警察在不同案發地點巡邏及部署。特別任務隊成立18個月來,利用攝像機、望遠鏡及夜視望遠鏡,在空置單位內不分晝夜監視,搜集證據,共偵破12宗高空擲物案。
新加坡:新加坡法律對高空擲物行為予以明確法律認定,只要對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的行為,都必須予以約束和管制。新加坡有關部門還專門制定了相關法規,高樓拋物肇事者不僅要坐牢、罰款,而且根據情節的輕重,新加坡國家建屋局還可按原來的售房價格或建屋局規定的價格強行收購肇事家庭的住宅。
美國:在美國,高空拋物屬於侵權法范疇。在「高空墜物」案件中,美國法官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叫「注意義務」(Duty of Care)。法官們認為,如果一個人由於過失或疏忽而沒有盡到「注意義務」導致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他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按照紐約州的法律,業主對某些由於自然或天氣等情況導致的侵權事故是免責的,如業主不需要為棲居在建築物旁樹木上的黃蜂蜇傷人承擔責任,也不需要為建築物旁人行道上自然結成的冰導致行人滑倒而承擔責任。但是,如果因為過失或疏忽而使得從其屋頂流下的水在人行道上結成冰而造成人員傷亡,那麼就可能要承擔相關責任了,更不用說掉下其他致命的物件了。
中國的現在只是停留教育上

⑺ 高空拋物怎麼處罰

【法律分析】:高空拋物處理如下:

(一)無事故損失的處理

1、無事故損失的高空拋物,盡快找到肇事人,指出其肇事行為及其危害,及可能面臨的治安處罰,勸告其不要再犯。

2、對有過高空拋物行為的人,加強對其監督。

3、如無人目擊肇事者,則應及時清除墜落物,並在可能出現肇事者的相關樓層住戶中進行詢問與調查,同時宣傳高空拋物的危害及可能面臨的治安處罰,提高對此事的關注度。

4、對無事故損失高空墜物的投訴,及時到現場處理,記錄相關情況,並對事情進行調查走訪安撫,並予以回訪。

(二)發生損失的事故處理

1、高空墜物引起設備設施損壞

(1)秩序維護部人員接到高空墜物投訴或事件出現時,立即進行調查,迅速辨認拋物方向、樓層號碼、位置,設法尋找違例者。

(2)如有需要可向違例者發出警告,並報告警察。

(3)如果未能找出違例者,在有需要時通知所有業主,並指出該行為的嚴重性。

(4)派人看管好拋下的物品(證物),如所拋的物品砸壞公共設施、車輛等,應用線圈圍起來,並拍照存案。

(5)記錄一切詳情於日常管理記錄簿內。

2、高空墜物引起人員受傷

(1)通知救護車及公安機關(醫療急救電話:120 )。

(2)協助照顧傷者。

(3)設法尋找違例者或證人。

(4)封鎖保護事故現場,防止他人進入,等待公安人員到場。

(5)記錄一切有關資料於物業日常管理記錄簿內。

(6)報告公司總經理及呈交書面報告。

(7)協助賠償事宜的調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根據情節而定,情節較輕的按照治安管理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涉嫌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以及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⑻ 國內外究竟都是如何應對高空拋物的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向前,城市高樓林立,居民的住宅越來越舒適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的安全隱患也隨之浮出。

近年來國內小區高空墜物事件頻發,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然而事件發生後卻因很難准確找到真正的肇事人,導致後果無人承擔,給受害人造成二次傷害。

新加坡物價很高,很多百姓無法負擔買房的費用,都會選擇租住在政府的租屋中。而面對高空墜物,新加坡的懲罰就很嚴厲,如果被發現有安全隱患的住戶,將會扣除相應分數,累計扣除分數過高將會直接影響是否能正常租住房屋。如果發生了高空拋物事件,那麼當事人就會遭到嚴重懲罰,被永久禁止申請政府住房。對於一些有故意嫌疑的當事人,還會面臨刑事處罰。

懲罰不是目的,要想在安全優越的環境中生活,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希望以往的慘痛教訓能給大家帶來啟示,一起做好防止高空墜物的預防。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