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構成什麼
1. 新加坡的政府部門有哪些
◆總檢察署
Attorney-General's
Chambers ◆審計署
Auditor
General's Office ◆內閣
The Cabinet
◆總統府
Istana
◆司法部
Judiciary
◆交通部
Ministry of
Transport ◆社會發展及體育部
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ports ◆國防部
Ministry of
Defence
◆教育部
Ministry of
Ecation ◆財政部
Ministry of
Finance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衛生部
Ministry of
Health
◆內政部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新聞通訊及藝術部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 ◆人力部
Ministry of
Manpower ◆律政部
Ministry of Law
◆國家發展部
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環境及水源部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貿易及工業部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stry ◆國會
Parliament
◆總理公署
Prime Minister's
Office
2. 有關新加坡的。
根據新加坡的憲法,新加坡實行的是議會制(內閣制)政府。國家機構三權分立,總統由直接民選產生,為國家元首。國會議員也是選舉產生,總理從國會多數黨中產生,其領導的內閣擁有行政權,並由獨立的公共服務委員會管理公務員的聘用以及處分。總理從議員中選出內閣部長。
在過去的40多年中,人民行動黨一直是唯一的執政黨,在議會中也鮮少有能夠形成監督力量的反對黨。外界普遍認為,人民行動黨對反對黨以及異議分子的打擊是毫不留情的,包括在選舉前重新劃分選區、運用行政資源以及訴諸法律行動等。但同時不容否認的是,人民行動黨確實在新加坡民眾中擁有很高威望,在建國後的歷次選舉中該黨的總得票率從未低於60%。
有些西方國家指責人民行動黨主宰了新加坡主要的政治舞台,因為國會成員絕大多數都是該黨黨員,三任總理李光耀,吳作棟與李顯龍也都是人民行動黨黨員。雖然國會的構成來自選舉結果,但要把新加坡政治視作民主舞台並不具太大的說服力。新加坡即便是實行選舉制度,也有些人認為新加坡政府體制似乎更接近一黨執政而不是民主政治。
一般認為,新加坡言論自由的空間自1965年獨立之後就一直受到壓制,雖然近年來為鼓勵創意產業的發展以及展現更開明的政府態度,已經在這方面有所放鬆。有些人認為,人民行動黨政府通過政府持股的方式間接控制了該國兩大媒體集團,反對聲音也因為種種限制很難通過其他私人出版機構出版其著作或發表言論。外國媒體對新加坡政府的批評往往會導致誹謗官司,或被限制在新加坡的發行量。此外,個人或民間組織也被禁止自行安裝衛星天線接收器,所有外國電視節目都可被審查。政府也對網路進行管制,具體管制情況不詳,不過封鎖的網站類型多為一些色情網站。
人民的行動自由並沒有受到太大限制,但當局對一切集會活動都非常關注。在新加坡,只要達到一定數量的戶外集會都必須向警方備案。新加坡的內部安全局擁有非常大的許可權,被殖民地時期留下來的內部安全法授權可在必要時無限期拘留任何被懷疑可能對種族和諧與社會穩定造成威脅的人士,並可以在不經審訊的情況下扣押多年。有些人認為,這部法律在人民行動黨政府對付共產黨的時候被濫用。
此外新加坡的高壓管制還表現在對日常行為的監督上:口香糖被禁止在新加坡境內銷售(醫療用口香糖除外);隨地扔垃圾、使用廁所後未沖水、在公眾地方吸煙、亂過馬路(不在指定的過路處過馬路,如不利用天橋或隧道過馬路)、地鐵上喝水或進食都會導致高額罰款或強制勞役,如罰在公眾地方掃街;當地傳媒記者會拍照被罰人士,被罰人士的「洋相」會刊登在第二天的報章的頭條。該國還擁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嚴格的禁毒法律,攜帶毒品入境或藏毒作販賣用途的主要刑罰為絞刑(在當地,藏有15克以上海洛英可判繯首死刑)。此外對於成人男性犯罪者(16歲以上50歲以下)還可使用笞刑處罰。不過雖然大多數外國人無法理解這些嚴厲的刑法,大多數新加坡人卻認為重罰可有效遏止犯罪或破壞性行為。
新加坡是除摩納哥、澳門和香港以外,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和地區,目前常住人口超過400萬人,其中25%以上是外國公民。在本國公民中,四分之三的人口是新加坡華人,也是除中國大陸及台灣以外,全球華人人口佔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之一。其他民族包括有馬來人(約14%)、印度裔(8%),另有少部分歐亞混血人口。
新加坡本土華人多為中國廣東或福建沿海移民的後裔。其中口操福建話(閩南語)的福建移民占過半數,也成為閩南原鄉及台灣以外,另一個閩南語大宗使用區。其次為潮州人、廣府人、客家人、海南人等,近年來也有少數中國大陸新移民涌進的趨勢。然而,在近來推廣華語(普通話)的趨勢下,華人逐漸放棄其母語。另一方面,印度裔以坦米爾語為主語,馬來人使用馬來語。
在住房方面,84%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由政府建造的組屋中,價格非常低廉,並且還可以高價再轉售給無權購買新組屋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或外國人士。組屋之外最多人居住的是共管式公寓(Condominium),屬於私人性質的住宅樓房,價格一般是政府組屋的四、五倍之多。此外還有少部分的排屋(即聯體別墅)或獨棟別墅。
新加坡憲法中列明馬來語為國語,但官方語言包括了英語、華語以及坦米爾語。政府機構與社群之間通用的語言是英語,學校也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早期的新加坡華人大多習慣使用不同的方言,但是經過80年代幾次由政府大規模主導的「講華語運動」後,絕大多數新一代的華人多習慣使用華語;此外新加坡政府對電視、電台的華語節目也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例如許多從台灣進口的閩南語電視連續劇和香港進口的粵語電視劇就必須用華語重新配音後才可播出,香港電影也一律得以華語配音後才可上映。
英語雖為新加坡通行的語言,但新加坡式的英語(Singlish)情況十分普遍。因此,新加坡政府又發起了「講正確英語運動」,鼓勵國民學說、多說以英美英語為標準的規范英語。
[編輯] 宗教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也因此匯集了世界上多種宗教。
86%的新加坡人有宗教信仰。
佛教:新加坡第一大宗教。約占人口的42.5%,信徒基本為華人。
伊斯蘭教:具有馬來或巴基斯坦血統的人民基本都是穆斯林,另外也有部分印度血統的回教徒。現全國共有穆斯林約34.8萬人,並建有清真寺約80座,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花蒂瑪清真寺和蘇丹清真寺。
基督新教與天主教:10歲以上信徒36.4萬人(佔14.6%), 有186座教堂[來源請求]。新加坡最早的教堂是禧街(Hill Street)的阿美利安教堂(Armenian Church)和聖安德烈路的聖安德烈教堂。
道教:占人口的8.5%,信徒基本上為華人。
印度教:有教徒8萬多人,基本上是印度裔。印度廟22座。
其他宗教人數較少,合計只有1.1萬餘人。錫克教是19世紀從印度傳入的,教徒主要是錫克族警察、看守人,有7間錫克廟。如奎因街(Queen Street)的錫克廟(Central Sikh Temple)。猶太教在新加坡有兩個會堂。拜火教沒有廟宇。新加坡雖然施行宗教自由政策,但對少數宗系,如耶和華見證人,仍有所禁制。
1965年後新加坡經濟成長迅速,是新興的已發展國家,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重工業主要包括了區內最大的煉油中心、化工、造船、電子和機械等,擁有著名的裕廊工業區(Jurong Instrial Park)。國際貿易和金融業在機場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此外,新加坡也是亞洲的區域教育樞紐,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和吸納不少人才。旅遊業也在總體經濟結構中占重要比重,遊客主要來自日本、大中華地區、歐美地區和東南亞其他國家。
早期的新加坡是眾多跨國公司在東南亞投資的首選地,得益於該國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以及較低的成本。但是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相繼發展,新加坡的這些優勢逐漸喪失,許多工業、製造業紛紛外遷。然而受限於自身環境以及全球經濟蕭條影響,2001年新加坡GDP負增長率達到2.2%,迫使政府開始考慮其他的發展道路。目前該國政府開始鼓勵私人創業以及依靠中國大陸及印度的崛起調整經濟結構,鼓勵企業到新興工業國家進行投資,但還未見成效。
新加坡的旅遊業也十分發達,本地僅每年接待的外國遊客便超過900萬人次,其中中國大陸遊客數量增長最為顯著,主要是由於政府減少中國公民簽證程序以及延長逗留時間所至。為進一步鼓勵旅遊業的發展,新加坡也非常重視廉價航空的發展趨勢,除了建立兩家私營的廉價航空公司外,也鼓勵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廉價航空公司將新加坡列為目的地之一,也表示願意降低樟宜國際機場的使用費用。
新加坡教育制度類似英式制度,除了各語文類科外,均以英語為媒介語言。一般修讀完十到十一年的中小學後能選擇到初級學院、高中或理工學院就讀,前兩者半數以上能升上國內大學。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學院與三所大專學府,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都是亞洲頗具盛名的學府。
新加坡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令該國成為亞洲的區域教育樞紐。
新加坡教育制度常被批評為過分依賴教材,扼制了有彈性的獨立思想空間。本土電影《小孩不笨》就很有效的抨擊其制度的弊病。
3. 新加坡有市長嗎它的政治架構是怎麼的
新加坡沒有市長。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國家,故無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規劃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它們分別為:中區社區(120萬人),東北社區(130萬人),西北社區(83萬人),東南社區(84萬人),西南社區(83萬人),由相應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簡稱社理會)管理。這5個社理會在2015年被重新分割為89個選區,當中包括13個單選區和16個集選區。
根據《新加坡憲法》,新加坡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名義元首,儲備國家第二把鑰匙,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6年。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有權否決政府財政預算和公共部門職位任命;可審查政府行使內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諧法令所賦予的權力以及調查貪污案件。總統顧問理事會受委向總統提供咨詢與建議。總統在行使某些職權,如主要公務員任命時,必須先徵求總統顧問理事會的意見。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議會稱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占國會議席多數的政黨組建政府。
4. 新加坡的政治體制是什麼樣的
新加坡政治體制:議會共和制。
根據《新加坡憲法》,新加坡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名義元首,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6年。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議會稱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占國會議席多數的政黨組建政府。
5. 新加坡政治體制 新加坡是什麼制度
根據新加坡共和國憲法,新加坡與英國殖民歷史淵源,法制深受英國影響,秉承英國西敏士議會民主制,是一個類似於英國的單一制,議會民主內閣制國家,國會為一院制的議會,與總統構成了完整的新加坡立法機構,議員每5年一次,是通過選民投票直選產生,為共和民主政體,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6年,通過民選產生,賦予憲法許可權。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黨魁為政府總理,組織內閣。
6. 新加坡的權力機構及其運作方式
沒有軍隊!只有政府和人民
7. 新加坡為什麼被稱為威權政治
新加坡立國於1965年,其創始人李光耀,自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他從心底里接受了英國的那套文化和政治體系。
李光耀是客家人,他從小又接受漢人的儒家文化教育,中華文化的一大統思想,深深印在他的腦海里。
基於上述兩種文化的交融,李光耀建立新加坡時,由於旁邊有馬來西亞的虎視眈眈,必須盡快的使新加坡從經濟上、從國防上強大起來。
多黨制的拖拉、紛亂,使行政效率比較低(印度就是個例子,與新加坡同屬英聯邦)。李光耀就是搞一黨專政,但又從經濟上、從行政上,又引入了英式的議會民主制度。使新加坡很快走上了經濟自由,行政清廉,欣欣向榮的道路,才有今天新加坡人均45000元美元的亞洲富國局面。
新加坡屬英聯邦,親近五眼聯盟的米國,很正常。小國家沒站好邊,如何面對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
GDP排在世界第三,人均GDP排在世界前列的日本,採取的政治制度,和新加坡很相似…
東亞民族的最佳社會管理模式應是賢能主義。
由於東亞人民主體性發育相對不充分,履行一人一票的民選政治,甚至於連做好個人自律,都有困難。因而東亞社會實行賢能治理有一定的必然。
在全社會奉法律為神聖之下,建立完善制度,由品德賢良、才幹能力突出的社會管理精英代民行使公權,公務員在社會上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實行高薪養廉,對其中腐敗弄權的害群之馬嚴懲不貸,以維護社會對公務員隊伍的信心。這基本上就是新加坡社會治理模式的主要特點。
新加坡自從馬來西亞分家獨立另過,一直都由人民行動黨一黨執政。該黨領導人先是李光耀,後是其子李顯龍或其心腹親信。權力一直集中在李家父子及其小圈子內打轉,說是家天下黨天下也不為過。
新加坡政府雖集權但不濫權,官吏勤政能政廉政。嚴刑峻法的統治風格,因治理尚稱做到官民一體守法公道,大體還能服眾。
新加坡居民主要由三大族群構成:約三分之二多為華人,土著馬來人,以及印裔。權力能在這三族群中適當分置(如實權的總理為華人,榮譽性的總統為馬來人,外交部長多是印裔),因而民族相處比較融洽。
新加坡的這一套治理模式保證了民眾的基本權益,照顧到了東亞政治的賢能傳統,使整個國家社會經濟人文發展在亞洲地區獨樹一幟,成績亮眼。其人均國民收入進入亞洲最高的行列,國雖小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一定話語權,其高等教育水平居於全球先進。
8. 新加坡政府組織架構由哪些架構
◆總檢察署
Attorney-General's
Chambers ◆審計署
Auditor
General's Office ◆內閣
The Cabinet
◆總統府
Istana
◆司法部
Judiciary
◆交通部
Ministry of
Transport ◆社會發展及體育部
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ports ◆國防部
Ministry of
Defence
◆教育部
Ministry of
Ecation ◆財政部
Ministry of
Finance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衛生部
Ministry of
Health
◆內政部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新聞通訊及藝術部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 ◆人力部
Ministry of
Manpower ◆律政部
Ministry of Law
◆國家發展部
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環境及水源部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貿易及工業部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stry ◆國會
Parliament
◆總理公署
Prime Minister's
Office
9. 新加坡的政黨制度是什麼
新加坡已注冊的政黨有24個。主要有:
(1)人民行動黨(The Peoples Action Party):執政黨。1954年11月由現任內閣資政李光耀等人發起成立,奉行既非資本主義、又非共產主義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想路線。人民行動黨綱領是維護種族和諧,樹立國民歸屬感;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確保國會擁有多元種族代表,努力建立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會。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至今一直保持執政黨地位。李光耀長期任該黨秘書長,1991年吳作棟總理接任秘書長至今。
(2)工人黨(The Workers Party):1957年11月創立。主張和平、非暴力的議會斗爭。1971年重新建立領導機構,提出廢除僱傭制,修改國內治安法,恢復言論和結社自由。近年來在群眾中影響有所擴大。在1991年、1997年和2001年大選中各獲1席。秘書長惹耶勒南(Jeyarepnan)。
(3)新加坡民主黨(Singapore Democratic Party):1980年7月成立。主張反對黨聯合起來,打破人民行動黨的一黨統治,積極爭取工人支持。在中、上層知識界有一定影響。在1991年大選中獲3個席位,在1997年大選中未獲席位。秘書長徐順全(Chee Soon Juan)。2001年大選中,民主黨和新加坡人民黨、國民團結黨和工人黨結成新加坡民主聯盟,人民黨秘書長詹時中和工人黨助理秘書長徐程強各獲1個席位。在過去的40多年中,人民行動黨一直是唯一的執政黨,在議會中也鮮少有能夠形成監督力量的反對黨。外界普遍認為,人民行動黨對反對黨以及異議分子的打擊是毫不留情的,包括在選舉前重新劃分選區、運用行政資源以及訴諸法律行動等。但同時不容否認的是,人民行動黨確實在新加坡民眾中擁有很高威望,在建國後的歷次選舉中該黨的總得票率從未低於65%。
【有關評論】
批評者認為人民行動黨擁有了議會的絕對主導權,使得權力制衡受到破壞,反對黨根本無法發揮監督作用。有些西方國家指責人民行動黨主宰了新加坡主要的政治舞台,因為國會成員絕大多數都是該黨黨員,三任總理李光耀,吳作棟與李顯龍也都是人民行動黨黨員。不過,由於國會的構成來自選舉結果,這些指責並不具太大的說服力,而且法律已經努力保障議會中有反對黨的聲音存在。不過,新加坡即便是實行選舉制度,也有些人認為新加坡政府體制似乎更接近專政統治而不是民主政治。
一般認為,新加坡言論自由的空間自1965年獨立之後就一直受到壓制,雖然近年來為鼓勵創意產業的發展以及展現更開明的政府態度,已經在這方面有所放鬆。有些人認為,人民行動黨政府通過政府持股的方式間接控制了該國兩大媒體集團,反對聲音也因為種種限制很難通過其他私人出版機構出版其著作或發表言論。外國媒體對新加坡政府的批評往往會導致誹謗官司,或被限制在新加坡的發行量。此外,個人或民間組織也被禁止自行安裝衛星天線接收器,所有外國電視節目都可被審查。政府也對網路進行管制,具體管制情況不詳,不過封鎖的網站多為色情網站。
人民的行動自由並沒有受到太大限制,但當局對一切集會活動都非常關注。在新加坡,只要達到一定數量的戶外集會都必須向警方備案。新加坡的內部安全局擁有非常大的許可權,被殖民地時期留下來的內部安全法授權可在必要時無限期拘留任何被懷疑可能對種族和諧與社會穩定造成威脅的人士,並可以在不經審訊的情況下扣押多年。有些人認為,這部法律在人民行動黨政府對付共產黨的時候被濫用。
此外新加坡的高壓管制還表現在對日常行為的監督上:口香糖被禁止在新加坡境內銷售(醫療用口香糖除外);隨地扔垃圾、使用廁所後未沖水、地鐵上喝水或進食都會導致高額罰款或強制勞役。該國還擁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嚴格的禁毒法律,攜帶毒品入境或藏毒作販賣用途的主要刑罰為絞刑。此外對於成人男性犯罪者還可使用笞刑處罰。不過雖然大多數外國人無法理解這些嚴厲的刑法,大多數新加坡人卻都認可以重罰來遏制犯罪或破壞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