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有多少佛教徒

新加坡有多少佛教徒

發布時間: 2022-10-29 01:36:23

㈠ 世界上佛教人口最多的國家

世界上佛教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按比例來說泰國有百分之九十四的人信佛,按信仰人數來說最多的是中國。

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在最近30年來的發展最為迅速,信仰者人數也最多。有18%的人為佛教信仰者,這就意味著中國有約1.85億的佛教信仰者。

但是,在這些佛教信徒中,只有1.7%的人是「三皈依」的信徒,也就是說只有1730萬人是正式皈依的佛教信仰者。因此,從報告所列舉的數據來看,在當代中國五大宗教中,佛教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最為廣泛,正式皈依的信徒也最多。

(1)新加坡有多少佛教徒擴展閱讀:

到2050年,中國將繼續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佛教人口。1910年,研究人員報告說,佛教有大約1.38億人,主要集中在亞洲各地。到2010年,這一數字已達到約4.95億,亞洲以外的人口規模更大。

印度雖是佛教發源地,卻只有百分之二的人信佛,中國寺廟眾多,但是基督教和無神論者瓜分著人口比例,信佛的在中國大陸有百分之十八。

社會學家預測,到2030年,全球佛教人口將增加到5.11億,但在接下來的20年裡將出現下降。研究人員聲稱,到2050年,人口將恢復到目前的水平。

預計這一下降是因為佛教婦女的出生率很低,而且人口老齡化不會被年輕一代所取代。這一變化意味著,考慮到全球人口的增長,目前約為7%的全球佛教徒比例將在2050年下降到只有5%。然而,在一些國家,人口預計將繼續增長。

㈡ 新加坡佛教的新加坡佛教與中國淵源

新加坡的佛教與中國廣東、福建等地的漢傳佛教甚有淵源。西元一八九八年,由中國前來弘法的賢慧、會輝和轉道等諸師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一座寺院——蓮山雙林寺,漢傳佛教正式紮根立足。一九二六年,圓瑛大師和太虛大師相繼赴新加坡弘法,受戒聽講者數千人,於是開始有「新加坡佛教會」、「中華佛教會」和「青年佛教會」等組織的設立。四十年代末,從中國大陸前來星島的僧侶增多,隨著移民人數不斷增加,逐漸形成閩派和粵派兩大系,分別屬於凈土和禪兩大宗門。五十年代期間,新加坡的佛教主要受到台灣佛教界的影響,兩地的僧侶往來密切,很多新加坡的僧侶都在台灣的佛寺出家或擔任過住持。
六十年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的佛教界針對青年們不了解佛教,宗教觀念日益淡薄的情況,展開「佛教青年運動」。他們開辦各種佛教星期學校,編寫和出版大量的佛教書刊,成立「新加坡佛教青年會」、佛學研究團體,這股青年運動一直持續到七十年代。佛教界為了鼓勵社會大眾關心佛教,還舉辦有佛教徵文大賽。一九八一年,新加坡舉行主題為「依法生活」的法會,泰國和台灣的僧伽也參加了這次活動。一九八三年,新加坡舉辦「佛教文化史展」,有二十多個佛教文化團體和寺院參與展出,得到新聞界的熱烈支持,報紙、電台、電視台都給予詳細報導。
新加坡的面積雖然只有七百一十四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三分之二,但是境內寺廟林立,屬於北傳的寺院有一百五十所。其中,雙林寺既是該國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叢林。毘盧寺於六十年代修建,香火鼎盛,寺內供養毘盧遮那佛。報恩寺是新加坡僑領李俊承居士為報答父母恩而修建的佛寺。光明山普覺寺是新加坡僧界領袖宏船法師的道場,也是新加坡最興隆的道場。自度庵是著名的女眾道場。其他的佛寺還很多,形成「兩巷一庵,一街三寺」的特殊景象。新加坡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約有二十餘所,他們分別由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和越南的佛教徒管理。
一九五一年,新加坡成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新加坡分會」,畢俊輝居士曾長期擔任領導人,並擔任過世佛聯的副主席。一九五六年,成立「世界佛學社」,一九六六年,成立「新加坡佛教僧伽聯合會」,他們都是各族佛教徒的聯合組織,在該國很有影響力。其他組織有印度「摩訶菩提會新加坡分會」、「新加坡佛教聯盟」、「佛教青年聯合會」、「新加坡錫蘭佛教會」、「中華佛教會」、「佛教居士林」、「英文佛教會」等。發行的佛教刊物有《佛教聯盟時事通訊》、《南洋佛教》和《佛友資訊》等。
在教育方面,從六十年代開始,致力於佛教教育的普及化,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教育。先後有靈峰菩提學院、彌陀學校、新加坡女子佛學院等佛教教育機構成立。近年來,新加坡佛教界與中國大陸佛教界的交流頻仍,各佛教團體經常率領代表團前往參訪。

㈢ 介紹新加坡

很久以前,新加坡原地名為淡馬錫,也就是水鎮的意思。後來,有一個來自印尼蘇門答臘的王子航海經過淡馬錫,誤認一隻老虎為獅子,就將淡馬錫改名為新加坡,在印度語(當時,東南亞一帶信號奉印度教)中,新加坡的意思是獅城。
英國為了抗衡荷蘭在東南亞的勢力,派萊福士找尋一個港口基地。在1819年,萊福士與隨從登入新加坡,從此改變了新加坡的歷史。

十九世紀,英國發展新加坡為一個港口與 貿易城市,新加坡處在中國與印度(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之間,也因為港口與貿易帶來了各地移民,其中以中國人最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以新加坡為基地試與日軍抗衡,結果英軍大敗,日本以少勝多,佔領了新加坡三年八個月。新加坡人終於意識到只有獨立才可生存。在1965年,經過許多風風雨雨,新加坡在李光 耀的帶領下終於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國。之後,新加坡也從一個貿易港口國改造成為一個以工業為主要經濟支柱,服務業和貿易為副的經濟強國。

歷史上最早有關新加坡的記載是在公元3世紀。當時中國人把新加坡稱為蒲羅中(意為「半島尾端的島嶼」)。當時,人們對新加坡知之甚少。這一事實卻掩蓋了新加坡多姿多彩的過去。到了14世紀。新加坡已成為強大的Sri Vijayan帝國的一部分,人們稱之為淡馬錫 (Temasek)(意即「海城」)。

這一名稱與第3世紀的稱謂同樣貼切。長期以來,不斷有中國帆船、印度船、 阿拉伯獨桅帆船、葡萄牙戰艦和武吉士人的縱帆船造訪座落在馬來半島南端、作為航海必經之地的新加坡。

在14世紀,這個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小島獲得了一個新名字--新加坡拉 (「Singa Pura」)或獅子城(「Lion City」)。根據傳說,一位來訪的 Sri Vijayan王子在這里看見了一頭野獸,把它誤認為一頭獅子,由此產生了今天的新加坡名稱。此後,英國人為這個新加坡故事又增添了重要的一筆。 18世紀,他們急需一個戰略性的「中轉站」以便為日益強大的帝國艦隊提供維修、補給和保護,從而遏止荷蘭人在這一地區的擴張。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就是以這政治背景塑造新加坡為一個貿易站。新加坡的自由貿易政策吸引了亞洲各地,甚至美國和中東的商人。到 1824年,即現代新加坡成立 5年之後,當地人口已從 150人猛增至 10,000人。

1832年,新加坡成為檳城、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峽植民地的行政中心。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以及電報和蒸汽船的發明加強了新加坡作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的重要性。

14世紀,新加坡捲入了暹邏(現泰國)和爪哇的Majapahit帝國爭奪馬來半島的斗爭中,因此其領土成為了戰場的一部分。

5個世紀後,新加坡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盡管它曾被認為是固若金湯的堡壘,但還是於 1942年被日本人佔領。戰後,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隨著民族主義情緒的不斷增長,自治政府在 1959年成立。 1965年 8月9日,新加坡獲得獨立。

地理位置·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東經 103° 38′至東經 104°6′,北緯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是進出東南亞的門戶。

人文·

盡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卻是其成功的支柱。這個國家缺乏自然資源,但她勤勞、樂觀、開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榮。

新加坡有400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里。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語言·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氣候·

新加坡地處熱帶,相對來說,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氣候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 23和 31攝氏度之間,溫差很小。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那些討厭炎熱陽光的人也不會因此受罪,因為新加坡幾乎所有的商店、旅館、辦公樓以及飯館都裝有空調設備。

新加坡一年到頭都有雨水,不過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對來說,比較乾燥是在6月到8月。

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氣溫:攝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熱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對濕度:84.3%;
每日平均濕度:60%到90%。

新加坡有兩個不同的季候風季節,從12月到翌年3月吹東北季候風,相當潮濕;6月到9月則吹西南季候風,最為乾燥。這兩個季風期,間隔著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1月到12月。在季候風交替月里,地面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形成下午至傍晚時分,全島經常會有陣雨及雷雨。

宗教·

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一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興都廟成為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的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興都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於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會,專門負責馬里安曼、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西凡和維拉米瑪達拉曼等興都廟的行政與管理工作。這些興都廟都屬於基金會的。基金會也主辦一些大節日慶祝活動,如大寶森節、蹈火節和九夜祈禱節。
印度族也設有印度人咨詢委員會,對有關印度宗教和習俗,以及影響印度族社區的一般福利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

基督教
天主教會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萊佛士發現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過境的傳教士通過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穩健成長並開辦了數間學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會就開辦了第一間男校,這間學校後來成為著名的聖約瑟書院。聖約瑟書院建於1852年,由拉薩爾修士主理。兩年後,修女會在維多利亞街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聖嬰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祿六世頒令新加坡成為另一個主教區,不再隸屬以前的馬六甲一柔佛主教區。在1977年7月26日簽署的協議下,澳門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會管轄權移交給新加坡主教。這項協議於1981年5月27日獲得羅馬教廷的批准。當這道教令於1981年6月26日頒布後,就在7月1日生效,此後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就直接由羅馬教廷管轄。
新加坡共有3O間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會管理20所小學、17所中學、一所大學先修班和一所初級學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也開辦安微尼亞山醫院、雅西西慈懷病院、5間老人院和一間兒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會
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4個月,他把一塊土地贈送給倫敦宣教會。5個月後,第一位傳教士抵達新加坡。在最初的數十年裡,一些不同的團體,對新加坡的基督教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它們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馬六甲的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以及印度與中國的基督徒移民。神學院與聖經學院也隨著成立。

錫克教徒
新加坡共有16個注冊的錫克教和錫克社團組織;以及7間錫克廟。錫克人成立的錫克人咨詢委員會;專門向政府提供有關錫克教與習俗,以及錫克社區一般福利的意見。
錫克人的重要節日,主要是紀念幾個錫克古魯的誕辰,以及慶祝卡爾沙教團的紀念日。

其他宗教
新加坡推行宗教自由與寬容,各種宗教信仰追隨者都可在這里立足。猶太教在新加坡有兩個會堂,還有少數的襖教徒及耆那教徒,但沒有廟宇。

㈣ 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國家是哪個國

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泰國、緬甸、柬埔寨、不丹
佛教信仰人數佔大多數的國家:斯里蘭卡、蒙古、寮國、越南、新加坡。
佛教徒較多的國家:中國、朝鮮、韓國、日本

㈤ 新加坡的宗教文化是什麼樣的

‍‍‍‍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一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

㈥ 新加坡佛教的新加坡佛教現代概況

於今日,佛教在新加坡有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二大系統,故泰國、錫蘭式之佛寺與僧人,及華人引入之華式佛教並存。當地大小寺廟約數百間,較古老而具規模者有新加坡雙林寺、普覺禪寺、普陀寺等,其中以普覺寺為新加坡最早之十方叢林;新建而氣派巍峨者有毗盧寺、福海禪院等;精緻之佛院則有妙音覺苑、苦樂庵等。當地僧尼約有數百人。曾在當地弘法之華籍知名僧尼,除圓瑛大師、太虛大師外,尚有轉道、轉岸、轉逢、達明、道階、本道、慈航、法舫、廣洽、宏船、慧僧、演本、演培、續明、廣義、常凱、智華、妙燈、松年、志航、印實等。而歸依之信徒約在十萬以上。信眾之中,未剃發而過出家生活之女性頗多。
新加坡佛教總會乃當地目前較有組織、有力量之佛教會,由李俊承居士邀集僧俗四眾所組成,系新加坡佛教推行教務之最高機構,於教內外之改進與福利工作頗有建樹。中華佛教會則為太虛大師所創設,負責會務者多為在家居士,目前每周定期舉行念佛會。英文佛教會乃為受英語教育之佛徒共修聆法之場所,為華僧法樂所創辦。佛教居士林每周定期舉行修行、弘法等活動,林友千餘人,於社會慈善事業頗多表現。此外,南洋大學、新加坡大學均有佛學會之組織,以及中英文佛教青年會,時有演講、佛學研究等活動。又世界佛教徒聯誼會(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亦在新加坡設立分會。此外,新加坡佛教僧伽聯合會、新加坡佛教福利協會等,亦為當地重要佛教機構。
有關當地之僧伽教育,有新加坡女子佛學院之設置,為僧伽教育之先聲。至於社會教育方面,佛教總會設有菩提小學,龍山寺等諸山寺院設有彌陀小學。另有寺院附設之佛經流通處,及南洋佛學書局,亦皆發揮了佛教文化之推展功能。[新加坡的佛教(演培,菩提樹雜志第三八五期)]

㈦ 佛教信徒多嗎有多少主要在哪

全世界佛教徒,大約四億人。
西藏、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泰國、尼泊爾、馬來西亞、緬甸、韓國、日本等等這些地區,信佛的人群比例較高,占總人口的60%以上。
中國內地,因為文革對宗教的破壞,至今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多,信佛人士比例不高。

㈧ 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是哪個

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道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道教有「三清」-- 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靈寶天尊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為最高天神。道教天師道從創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將其中「道」和「德」作為基本的信仰。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興都廟成為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的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興都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於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會,專門負責馬里安曼、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西凡和維拉米瑪達拉曼等興都廟的行政與管理工作。這些興都廟都屬於基金會的。基金會也主辦一些大節日慶祝活動,如大寶森節、蹈火節和九夜祈禱節。 印度族也設有印度人咨詢委員會,對有關印度宗教和習俗,以及影響印度族社區的一般福利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
天主教會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萊佛士發現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過境的傳教士通過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穩健成長並開辦了數間學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會就開辦了第一間男校,這間學校後來成為著名的聖約瑟書院。聖約瑟書院建於1852年,由拉薩爾修士主理。兩年後,修女會在維多利亞街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聖嬰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祿六世頒令新加坡成為另一個主教區,不再隸屬以前的馬六甲一柔佛主教區。在1977年7月26日簽署的協議下,澳門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會管轄權移交給新加坡主教。這項協議於1981年5月27日獲得羅馬教廷的批准。當這道教令於1981年6月26日頒布後,就在7月1日生效,此後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就直接由羅馬教廷管轄。 新加坡共有30間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會管理20所小學、17所中學、一所大學先修班和一所初級學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也開辦安微尼亞山醫院、雅西西慈懷病院、5間老人院和一間兒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會
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4個月,他把一塊土地贈送給倫敦宣教會。5個月後,第一位傳教士抵達新加坡。在最初的數十年裡,一些不同的團體,對新加坡的基督教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它們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馬六甲的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以及印度與中國的基督徒移民。神學院與聖經學院也隨著成立。

㈨ 現在全球有多少人信佛

世 界 佛 教 人 口 7億 有 約
截止2010年12月30日:世界佛教人口7億有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主要排名如下:
01: 中 國 (總人口) 13.7億.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18%. 佛教信眾2億4660萬
02: 越 南(總人口)870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80%. 佛教信眾6960萬.
03: 泰 國 (總人口) 667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94%. 佛教信眾6269萬.
04: 日 本(總人口)1.28億.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44.8%. 佛教信眾5734萬.
05: 緬 甸(總人口)570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89%. 佛教信眾5073萬.
06: 印 度(總人口) 12億.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 2.4%. 佛教信眾 2880萬
07:斯里蘭卡 (總人口) 2065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76.7%. 佛教信眾1583萬.
08: 柬埔寨(總人口) 148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93%. 佛教信眾1376萬.
09: 中國台灣(總人口)230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55%. 佛教信眾1265萬
10: 韓 國 (總人口)500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22.5%. 佛教信眾1125萬.
11: 老 撾 (總人口) 60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92%. 佛教信眾552萬.
12: 馬來西亞(總人口)287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19%. 佛教信眾545萬.
13: 印 尼(總人口)2.38億.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1.9% . 佛教信眾452萬.
14:美 國(總人口) 3億.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1.4%. 佛教信眾420萬
15:中國香港(總人口) 70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42%. 佛教信眾294萬.
16:菲律賓 (總人口) 900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3%. 佛教信眾270萬.
17:尼泊爾(總人口)2800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7.8%. 佛教信眾218萬.
18: 蒙 古(總人口) 268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80%. 佛教信眾214萬
19:新加坡 (總人口) 508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32.5%. 佛教信眾164萬.
20: 俄羅斯(總人口) 1.4億.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0.8%. 佛教信眾112萬.
附錄A:不 丹 (總人口)69萬. 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75%. 佛教信眾51萬.
B:孟加拉國 (總人口) 1.47億.佛教信眾占總人口的0.6%. 佛教信眾88萬.
以上22個地區的佛教人口合計6億0305萬. 主要分布---如下三區:
東 亞{佛教信眾}3億3292萬{中國.中國台灣.日本.中國香港. 韓國.蒙古}
南 亞 {佛教信眾} 4820萬 {印度.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
東南亞{佛教信眾} 2億1661萬{泰國.寮國.緬甸.越南.新加坡.大馬.菲律賓.印尼.柬埔寨}
另有【佛教信眾】在50萬---100萬之間的國家如:德國、法國、等國和【佛教信眾】在25萬---50萬之間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南非、荷蘭、等國以及【佛教信眾】在1萬---25萬之間的國家如:挪威、紐西蘭、等等共160多個國家的佛教數據{過於老舊}!因而不一 一列出!例如:澳大利亞:{根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調查數據:澳洲佛教人口從1996年的12萬人發展到2001年的35萬7813人,5年之內佛教人口增長近3倍,2001年至今已十年(今年2011年),依然高速發展的澳洲佛教最新的權威數據還未出台;澳洲如此、法國亦然;根據法國佛教聯盟多年以前的統計數據:法國全國佛教信眾77萬,近10年:同樣是高速發展的法國佛教未有權威的統計數據公開發布:據【法新社】報道:法國佛教徒和佛教支持者大約有500萬之多!{可是我們無法確認這500多萬里具體的佛教人口到底是150萬還是260萬!因為佛教居士大多數都比較和平低調不張揚、認為學佛是個人的私事、不喜歡刻意表白和炫耀!也不太喜歡去佛教協會或聯盟去注冊!因此在世界范圍內統計佛教人口都是統計出來的數字總是低於實際數字:如實際7000萬人,統計數據往往是5000萬人!}至於德國、英國等100多個國家也都是10年前甚至是20年前的數據!根本無法採用 ,以上如法國、澳大利亞等160多個國家老舊的佛教數據不能真實的反映最近5年當地佛教人口狀況:。綜上所述:若是把包括法國、荷蘭等等在內的160多個國家的2010年佛教信眾准確地統計出來再加上22個地區的6億0305萬:最終的世界佛教信眾 大約在7億左右!
【 特別說明:本人曾查找/搜索/收集/統計過約170多個國家的佛教人口數據 ,因收集到的數據不盡相同 ,做出來的結果也不同 ,搞成了好幾個版本! 就以法國數據+澳洲數據來說,我先是以多年以前的法國佛教聯盟的77萬佛教人口和澳洲2001年的佛教人口35萬相加統計,【如法國77萬+澳洲35萬=112萬,此為最低版】!再以法新社的500萬統計;【如法國500萬+澳洲180萬=680萬,此為最高版】雖然這兩個版本我統計出來但是我根本不採用,只放在一邊,兩個高低版本只作參考對比!然後我又估摸著用法國和澳洲的【法國100萬+澳洲50萬=150萬】【法國150萬+澳洲70萬=220萬】【法國200萬+澳洲100萬=300萬】共多個數據版本! 當我以此類推地用這樣的方法統計出世界佛教總人口的各種版本!數據最高的達8.7億【版】 ! 最低的僅 有6.4億【版】 ,兩者之間相差之巨大是可以預料到 的 ! 另有6.8億 版和7.3億版 ! 雖然搞的我頭暈腦脹的 ! 雖然無法確定哪個版本更准確一些 , 但是,我在比較靠譜的6.8億版和7.3億版中!用大約7億的平均數據來公布 ! 應該是此類統計中較為科學較為合理最為接近世界佛教人口的真實版本的數據!】
備註: 1:目前市面上所引用的世界佛教人口3億多的數據是25年前的老黃歷! 被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大英網路全書》等各權威辭書收錄並廣泛 沿用 至今;(現在已是2011年還有人在採用25年前的老數據!真逗!)。早在1981年:世界佛教信眾已達3億,遍布全球(其中我們中國就有1億佛教信眾,其餘2億佛教善信主要分布亞洲各地!
2: 印度佛教的復興之路:西元1891年,斯里蘭卡的達摩波羅居士前往印度朝聖;看到聖地的荒涼景象,心中無限的悲涼!當下發願:在佛陀的故鄉復興佛教!並創立了{摩訶菩提會},自此拉開了印度佛教復興的大幕!
60多年後的1955年,印度大約有60萬佛教信眾!1956年:印度政府舉辦了釋迦摩尼涅槃2500年大型國際性紀念活動! 籍此良機:印度新佛教復興運動的靈魂人物--- 出生於」賤民」而又留學於英美的」賤民」領袖:安貝德伽爾博士組織並率領50萬【印度教】」賤民」集體改宗,皈依佛門!轟動全印度!此次皈依佛門盛會的地點是在:南印度馬哈拉斯特邦的那格浦爾!皈依時間:1956年10月14日!至此印度佛教信眾一舉突破100萬人大關!
由於安貝德伽爾博士是印度首任司法部長;又是印度獨立憲法起草人之一!長期致力消除不平等的種姓制度,並成功通過立法廢除了不平等的」賤民」制度!在印度約1.8億的「賤民」中:擁有崇高的威望!在安貝博士的積極推廣宣揚下:印度佛教呈現高速發展態勢! 至1961年: 印度佛教信眾達325萬! 1980年印度佛教信眾突破500萬大關! 達到5554000人 !佛教人口占當時印度總人口的0.8%!經過30多年的快速而又不張揚的和平發展;印度佛教信眾悄悄突破2千萬大關、並且還在以原先的和平低調而又快速的發展法式向3千萬邁進!截止2010年12月:印度佛教信眾大約佔印度總人口的2.4%! 約為2880萬人!雖然這個數字相對印度12億人口來說:是那樣的微不足道!但是對於致力復興印度佛教的佛門弟子來說 ! 佛教人口能突破1000萬大關! 就足以消除印度佛教滅亡論所帶來的哀傷! 同時也很有力的證明印度佛教的復興已頗有成效! 印度佛教人口主要分布在古傑拉特邦、北方邦、馬哈拉斯特邦以及佛教聖地菩提伽耶!
印度第一大宗教是【印度教】:約有10億【印度教】教徒,印度第二大宗教是【伊斯蘭教】,約有1億3千萬;【佛教】和【基督教】以及【錫克教】在印度只能掛三排!另外:全球有三個【印度教】國家,分別是:印度、尼泊爾、模里西斯。

3:澳門佛教發展狀況和香港高度相似!澳門50%的居民信奉佛教;無論香港澳門、還是台灣和大陸;佛教均為當地第一大宗教 !在港澳台三地、道教均為第二大宗教!在台灣幾十種宗教中,道教是唯一擁有百萬人口的宗教!佛教是唯一擁有千萬人口的宗教!其中,台灣道教人口高達400萬之多,約佔台灣總人口的18%,很高興看到道教健康快速的發展,祝福道教!
4: 日本80%的居民是神道教和佛教混合型信仰、以佛教為第一信仰並自認是佛教信眾而非神道教信眾的人口占日本總人口的(44.8%)、以神道教為第一信仰並自認是神道教信徒的占總人口的(49.6%)。
5: 美國5年前的佛教人口僅佔美國總人口的0.7%。近5年美國佛教發展有如火箭般的神速!大批大批白種人改信佛教,在美國400多萬佛教居士中,美國白人佔一半還多,美國全境有佛教寺院(/精舍/禪凈中心/等佛教道場)2000多座。其中紐約就有佛教道場寺院200多座!紐約佛教道場近半數集中在曼哈頓地區;紐約曼哈頓下東城一帶就有超過70處佛教道場!紐約皇後區的法拉盛一帶也有佛教道場22處!法鼓山紐約東初禪寺和紐約上州象岡道場在紐約華人居士中有很高的影響,佛光山紐約道場在白人中頗受歡迎!吸引了不少白種人學佛!而位於洛杉磯的西來寺不僅是全美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美國接引能力最為強大的佛教道場,吸引眾多的不了解佛教的美國居民認識佛教並信仰佛教!佛教三大系北傳佛教/藏傳佛教/以及南傳佛教在美國相互輝映榮耀著慈善、和平、尊重、平等、科學的佛教!另外:洛杉磯、紐約和舊金山是美國佛教人口最多的三大城市。
看到這里大家一定看累了,那就放鬆一下,我們一起稱念聖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6: 俄羅斯全國40%的佛教人口分部在圖 瓦、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共和國這三個地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聯邦 {卡爾梅克}共和國---這是 歐洲惟一信仰佛教的國家。領土面積是7萬6千 平方公里、人口36萬;全國65%以上的居民信奉藏傳佛教!是標準的佛教國家!
7: 【佛教高速發展的國家{佛教人口高速增長}】 過去十年{2001年--2010年}佛教在非佛教地區高速發展的國家分別如下:
01: 中 國. 02: 澳大利亞. 03: 美 國. 04: 印 度. 05: 法 國. 06: 紐西蘭. 07: 加 拿 大. 08: 巴 西. 09: 南 非. 10: 荷 蘭. 11: 英 國. 12: 阿 根 廷. 13: 菲律賓. 14: 智 利. 15: 德 國. 16: 巴拉圭. 17: 葡 萄 牙. 18: 瑞 士. 19: 奧地利. 20: 瑞 典.
8:阿彌陀佛! 佛教為第一大宗教的地區有5個: 分別如下
中 國 (18%)、 新 加 坡(32.5%)。
中國香港(42%).中國澳門 (50%). 中國台灣(55%).
阿彌陀佛! 佛教為第二大宗教的國家有5個:分別如下
日 本(44.8%). 韓 國(22.5%). 尼泊爾(7.8%).
馬來西亞(19%). 澳大利亞 (2001年為1.9%.).
阿彌陀佛! 世界佛教國家有8個:分別如下:
泰 國 ( 94% ) . 不 丹(75%). 緬 甸(89%). 柬 埔 寨 (93%).
蒙 古(80%).老 撾(92%). 越 南 ( 80%). 斯里蘭卡(76.7%).

8: 越南佛教人口雖然占越南總人口的絕大多數,但是基督宗教三大派系之一的天主教對越南的影響也超級巨大!因為越南曾經是基督宗教(天主教)法國的殖民地,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殖民統治下,天主教一直【慣性】地佔據越南各行各業的最高層,即使是到了2011年的今天,越南的天主教依然是越南主流社會很多高層人士的唯一信仰!占總人口約4%的300多萬越南天主教 教徒 ,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外交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力,並影響著當今越南的政治格局和軍事走向!{越南的情況比較 類似 【南非】,在黑人占絕大多數的南非,人口較少的白人卻掌控南非的經濟命脈並影響著南非的政治和軍事的走向。}
10:根據 IMF 2011年發布的2010年世界各國/地區人均GDP排名
根據IMF最新數據:得出以下經濟資料:
世界最貧窮的 佛 教 國家:緬 甸:人均702美元 世界排名157位
世界較貧窮的 基督教 國家:辛巴威:人均594美元 世界排名164位
世界最貧窮的 印度教 國家:尼 泊 爾:人均562美元 世界排名 167位
世界較貧窮的 伊斯蘭教國家:塞拉內昂:人均326美元 世界排名180位
世界較貧窮的 天主教 國家 :布 隆 迪:人均180美元 世界排名 184位
最貧窮的佛教國家緬甸2010年世界排名157位{IMF 2011年發布}人均是702美元!比緬甸還要貧窮的國家和地區多達70幾個!其中除了一個最貧窮的【印度教】國家尼泊爾2010年排名167位,人均562美元。還是剩餘70幾個極度貧窮的國家和地區,例如:在【基督教國家】中, 美國和英國確實蠻富裕,而辛巴威也不算太窮,還不算太窮的基督教國家辛巴威:人均594美元 世界排名164位 {IMF 2011年發布},比第一貧窮的佛教國家緬甸還要稍微貧窮落後一點,可見國家的貧窮與富裕和宗教信仰無關,那些說信仰佛教的國家就會貧窮,說信仰基督教國家就會富裕的言論很顯然是個謊言!因為還有很多基督教國家都很貧窮和極度貧窮!當然也有貧窮的 伊斯蘭教國家:塞拉內昂:人均326美元 世界排名180位;以及貧窮的天主教國家【蒲隆地】人均180美元 世界排名 184位!這些貧窮的鐵證,很好的說明了【國家的貧富與宗教信仰無關】!而我們中國世界排名第95位,人均4382美元,屬於【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和伊朗、泰國、同屬一檔!祝願那些貧窮的國家早日脫貧致富,因為無論是什麼宗教、什麼人種、什麼國家,大家都是地球人,地球人即使不能互相幫助那也應該互相尊重,而不應該歧視詆毀、不應該斗爭欺騙!正如弘一大師所雲

㈩ 哪個東南亞國家信仰佛教

信仰佛教的東南亞國家很多,佛教在東南亞主要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傳播於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區。
其中,泰國以佛教為國教,全國90%以上信仰佛教。佛教也為柬埔寨國教,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緬甸也以佛教為主,佛教徒約占總人口的80%以上。寮國的國教也是佛教,65%的寮國人信奉佛教,1961年寮國憲法規定佛教為國教。
另外,相隔不遠的南亞國家斯里蘭卡也是佛教為主的國家,信仰佛教的人口在70%以上。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