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多少人被驅逐
① 馬來西亞為何會將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
新加坡這雖然小,但在中國卻有極高的知名度。無論是以華人為主的國民給我們帶來的天然親近感,還是雖只有彈丸之地卻有著極為發達的經濟,亦或是其地處馬六甲海峽戰略要地,卻幾度反華的所作所為,都使新加坡在中國名聲極大。

李光耀
馬來西亞的華人也不例外,除了將新加坡化為“李家坡”的李光耀,位於馬來西亞的華人還有一支主要政黨馬華公會,這兩支政黨由於同屬華人政黨,因此,他們都將馬來西亞的華人視為最大的票倉,而兩黨的矛盾也由此產生。
也因此,當馬來西亞國會最終提交是否將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時。馬華公會不但沒有阻撓,反而投出了贊成票。最終,在這些華人政黨的支持下,再加上印尼的挑撥離間和新加坡發生暴亂,最終,以巫統為首的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絕對優勢,將新加坡驅逐出了馬來西亞。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屠殺了多少新加坡人
日本的官方數字是5000人,可是新加坡華社給出的數字是10萬人。戰後的審訊中的證據提出的數字是約25,000人至50,000人左右。
③ 新加坡為何不回歸中國
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於1965年正式獨立。是亞洲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人口560多萬,當然並不全是華人,其中華人佔75%,馬來人佔13%,印度人佔10%。
關於新加坡華人的歷史最早得追溯到中國的宋朝時期,由於宋朝工商業萌芽的興起,宋人開始有大量商船去南洋做生意,於是印尼群島開始有華人定居。宋末由於蒙古鐵騎南侵,使得大量漢人往南洋遷徙,躲避戰亂,求得生存。這一次遷徙導致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區開始有大量華人的身影。
元朝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漢人低等,南人最低等。所以許多人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被迫流亡。
明朝朱元璋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建立屬於漢人的王朝,可惜朱元璋實行封閉鎖國的政策,內修長城,對外禁海。朱元璋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太孫朱允炆,然而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不服,於是起兵造反,攻陷南京奪取了帝位,這就是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攻陷南京後,朱允炆卻莫名的失蹤了。國內找不到朱允炆,於是朱棣派身邊的太監鄭和下西洋去尋找,由此開啟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輝煌歷程。
鄭和下西洋內在目的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單純為這一個目的興師動眾率兩萬大軍去尋找,文武百官肯定會反對。因此有了一個掩人耳目的目的,建立朝貢制度。明朝在朱元璋三十年的管理下,國力漸漸強盛起來。朝貢制度也是歷來強大王朝的證明,比如唐朝就是萬國來朝。
可惜朝貢制度是一種虛榮的面子制度,朝貢制度是指周邊的國家遠處的國家,你只要承認我天朝是萬國之國,遵我天朝為宗主,就和你建立一種朝貢制度,你每年得向我進貢,但是你進貢我一分我的回饋十分,以此經濟援助小國才稱為朝貢制度。朝貢制度對小國的好處是直接經濟幫助,對宗主國的好處是帶來通商貿易的繁榮,並最終受益。可惜明朝對外禁海,嚴禁各種通商貿易,這就使得朝貢制度入不敷出,沒多久這種制度就不散而終!
鄭和七下西洋到馬來西亞地區時,為了和當地人建立朝貢制度,他不僅不幫助當地華人,而且還應當地人要求,把華人領袖陳祖義活捉並帶回國斬殺。
沒多久後荷蘭殖民者達到這里後,當地華人一方面由於失去庇佑,不得不依附荷蘭殖民者以求得生存;另一方也是由於華人的聰明,勤奮,有能力管理大農場,能為荷蘭人帶來財富而受善待。荷蘭人在當地建立了一個社會等級制度,歐洲人位於社會的最高等級、華人和阿拉伯裔是第二等級,土著是社會第三等級。這使得當地土著對華人是有仇視的心理,並為以後反華埋下了禍根。
由於明朝的禁海,使得許多的遠洋貿易和漁民失去飯碗,於是大批人建立自己的軍隊,企圖突破明朝海防。比如汪直、徐海等人,都是當時的明朝人被迫做了海盜,帶領日寇沖犯海防。而一些商販為了尋找商機,開啟了大批移民南洋的熱潮。華人移民潮也就發生在荷蘭殖民的早中期。
後來英國殖民者也來爭奪這塊土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地區被英國殖民者佔領。二戰時期日本迅速打敗歐洲殖民者,從而佔領了東印度群島。二戰後日本宣布投降,新加坡地區再次淪為英國殖民地。此後經過數年奮斗,新加坡取得較大的自治權,1959年新加坡進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後來馬來亞首相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並於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然而合並後的馬來西亞在政治上兩地發生重大沖突。
馬來西亞首相叫東姑,他很害怕李光耀的華人政黨取代馬來人政黨,成為了馬來西亞的執政黨,這對馬來人非常不利。馬來人當然清楚華人的厲害,團結、勤勞、聰明、能幹,當時馬來西亞的大商人大部分都是新加坡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的經濟實際上很大一部分是由華人掌控,不僅僅是新加坡的華人,也包括馬來西亞本國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的厲害是很清楚的。所以在1965年,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宣布,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就這樣被迫獨立了。
獨立後的新加坡為何沒有選擇回歸祖國呢?
其一,早在荷蘭殖民時期,1740年的時候,華人人口佔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地區一半。華人人數日益增長,經濟力量日益強大,成為了荷蘭人的對手,最後導致了華人大屠殺事件。大量的華人慘遭殺害,於是一些華人選擇回到祖國,然而當時的清朝卻並不承認這些華人是中國人,在外受迫害,回國又無望。使得大量的華人逃往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地區,所以新加坡地區所聚集的華人是遠多於其他族人的。
其二,當時的新加坡當時連飲用水都需要馬來西亞供應,它哪裡有條件獨立呢?然而新加坡在19世紀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貿易增長了八倍。一戰結束後,英國也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早在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隨著蒸汽船的發展也因此不斷學習到先進的知識,並作為歐亞船隻重要的停泊港口依靠稅收提升著本國的經濟實力。
也就是說,西方的先進工業實力更是新加坡嚮往。而當時的中國是處於社會主義時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對新加坡並沒有太大幫助。而且西方的經濟、政治、科教、文化已經對新加坡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回歸祖國走向社會主義幾乎不可能。
其三,新加坡宜居繁榮的社會環境。由於新加坡自身環境較好,而且這里的治安秩序也非常完善,所以新加坡也是一個承擔著全世界很多人希望的理想居所。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
新加坡不僅適合宜居,而且法律完善,治安穩定,對外貿易友好。因此能吸引大量的商業人士前往這里大顯身手。如果新加坡回歸祖國,那麼他們將作為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面臨著重新調整已成型的法律秩序的壓力。
在這種種條件的因素下,新加坡獨立後,並未選擇回歸祖國。而且獨立後的新加坡,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但是新加坡仍然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
雖然新加坡並未回歸祖國懷抱,但是其中國人特有勤奮、團結等基因卻從未有過斷離。或許我們無法再做家人,但卻能成為攜手並進的兄弟。
④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為什麼呢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美酒當前,人生在後,一切思量,皆在酒醒之後。沉溺於苦難過往,縱然再美的往後亦有所懈怠。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
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後來,李光耀一直在致力於促進馬來亞聯合邦合並成立馬來西亞。這一切的規劃,他儼然是已經提上行程,在一步步非常有計劃性的完成。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之中。這種行為,無疑是難堪的。李光耀本人對於新加坡的獨立,是如此提及的,他直言新加坡的獨立並非自願,而是被強加的。他也未曾預料到,自己會在四十來歲的年紀去承擔獨立管理一個國家的責任。
⑤ 新加坡簡介
新加坡,別稱獅城,通稱星國、新加坡或星加坡,是位於東南亞的城邦島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中南半島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新柔長堤與第二通道兩座橋梁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新加坡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所屬島嶼,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從新加坡獨立以來,大規模的填海已經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積,相等於增加了130平方公里。
⑥ 新加坡是怎麼獨立的
在1996年的時候,李光耀曾提出可以重新回到馬來西亞的懷抱,前提條件是只要馬來西亞平等對待華人,結果如此「簡單」的條件卻被馬來西亞所拒絕。當年,新加坡被迫離開馬來西亞,也與此有關,因為馬來西亞施行「馬來人至上」,害怕華人在馬來西亞壯大起來,所以直接把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給踢了出去。
原本掌握著新加坡的,是處處施行「馬來人優先」的巫統,然而李光耀所帶領的廣大華人群體力量,增長壯大的速度實在令巫統感到極大的不安,他們害怕有朝一日馬來西亞會成為華人的馬來西亞,馬來人會被邊緣化。
然而事實上,李光耀與其他絕大多數華人追求的,只是公平的對待,從未要求過什麼特別的對待,所以巫統的這種想法實在杞人憂天。然毫無疑問,這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想法,還是使得巫統非常忌憚李光耀,忌憚華人,忌憚新加坡,必須將其弄出去。
結語:當年新加坡的自立門庭,是被強加的原本,馬來西亞為了打壓新加坡與華人群體,不斷挑起各種事端,眼見沒什麼明顯效果之後,乾脆就直接背著新加坡進行了投票與議案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對於新加坡的驅逐,新加坡並不是主要要求的分家,而是被趕出去的。
而新加坡被趕出去的理由,也非常簡單,李光耀與廣大非馬來人族裔追求的是,建設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的馬來人想要的,只是一個「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⑦ 請問二戰新加坡戰役和馬來西亞戰役為什麼日軍傷亡只有幾千人
一是日本的海軍運送的是甲級師團,是日本戰鬥力最猛師團種類,日本的海軍當時世界第三,還有英軍本土當時風雨飄搖,根本不能進行有力的支援,遠征軍就那麼點,士氣也不高,殖民地軍人就別指望了(袁騰飛笑談吧,菲律賓軍人只會站著開槍,美國人沒教過怎麼趴著開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守軍能把日本打死打傷幾千人,很不錯了。
⑧ 馬來西亞為什麼驅逐新加坡
1965年獨立建國
⑨ 新加坡大屠殺的屠殺人數
關於被日軍「檢證」殺害的華人數目
多年來因統計上的困難,一直沒有確切的數字。1945年9月,英國隨軍記者博比·傑克遜認為人數達到5萬。同月11日,《星洲日報·總匯報》引用日本佔領馬來亞時期出版的《彼南日報》提供的數字,說「新加坡檢舉不良分子7萬餘人」。
日本歷史學家永三郎在他的《太平洋戰爭》一書中,引用了1942年出版的《朝日東亞年報》提供的資料,也說新加坡被甄別出的華僑有7萬名。1946年5月,英殖民政府市民咨詢局進行初步的登記,只查出2721名遇難者。在1947年3月10日開審的檢證案戰犯法庭上,控方只能根據登記所得,指控日軍屠殺了五千以上的華人。但咨詢局及華人團體都認為不止上述數目,由於「全家遭難或被難者原屬單身,或大人遇難只余童稚,均無從填報,或認為無甚用處,不欲填報」,實際遇害人數要比登記數目大得多。
柔佛州蘇丹醫生班德拉博士在遞交給遠東軍事法庭的書面證詞中就斷言:「我相信,在新加坡除去軍人外,有15萬以上的亞洲人被日本警察秘密處死或拷打致死」。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則極力壓低殺人數目,掩蓋罪行。當時負責檢證而被指控的警備司令官河村三郎,供證他所負責的市區內只有四五千人被殺,而其他五位被告不是堅持說不知道,就是矢口否認曾經大規模殺害過華人。
1983年,日本新版中學歷史教材經日本政府審查後,將「檢證」被害人數由兩萬人改為六千人,這跟某些日本右翼分子極力壓低南京大屠殺遇害人數的做法如出一轍。然而,無論侵略者怎樣掩蓋真相,事實是永遠改變不了的。1942年出版的日本《朝日東亞年報》早就提到過,當年在新加坡共有七萬人被檢舉;根據歷史學家的考證,因「檢證」遇難的華人應超過二萬五千名;而新加坡華人也一直都相信,被「檢證」殺害的華人當在四五萬名之間。無論數字的多寡,都不能減免日軍大規模屠殺城市平民的深重罪孽。
⑩ 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的時候打過仗么
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的時候沒有打過仗。
1965年5月,行動黨和其他主要的反對黨成立了馬來西亞團結聯盟,要求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巫統黨內激進人士非常不滿李光耀的行為,甚至要求東姑將他逮捕。東姑怕紛爭將會進一步惡化,決定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李光耀為總理,尤索夫·伊薩為總統。
國語:馬來語 。新加波人知道他們是馬來人。
官方語言:英語、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