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巡邏艦有哪些
① 新加坡的國防力量主要靠什麼
新加坡的國防力量主要靠新加坡武裝部隊。
新加坡武裝部隊有三個組成部分: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總兵力為5.55萬,後備役部隊為17萬人。另有準軍事部隊4萬人。年軍費約43.8億美元。
陸軍
目前陸軍兵力有4.5萬人,陸軍編制為5個師,每個師包括有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後勤等兵種。裝備有350輛坦克,各種火炮150門,裝甲運兵車1000輛,反坦克武器90件。陸軍編成如下5個師司令部,2個聯合兵種師,轄有:1個機械化步兵旅和2個步兵旅,外加一個戰斗工兵營、一個通信營、1個裝甲偵察營、一個防空炮兵營和一個炮兵營;一個空運機動旅;一個炮兵旅;2個突擊旅;6個工兵營;3個通信營。陸軍的裝備如下:300多輛AMX-13輕型坦克;22輛AMX-10PAC90火力支援車、24輛步兵戰車、22輛輪式裝甲偵察車;2000輛V-200突擊隊員輪式裝甲車,250輛輪式裝甲車;720輛輛火力支援車、約有15至20門M-71155毫米炮,50門FH-88 155毫米炮,36門LG-1 105毫米炮;60毫米、81毫米、120毫米和160毫米迫擊炮;數量不詳;30部「米蘭-2」反坦克導彈發射車;裝有GIRAFFE雷達的20毫米、35毫米、40毫米L70防空火炮,其數量不詳;300枚RBS-70近程防空導彈,36枚裝在M-113車輛底盤上的MISTRAL/SANTAL地對空導彈;其他若干種反坦克武器數量不詳。此外,新加坡計劃再購置AMX-10P步兵戰車若干輛。目前,有175輛火力支援車正在改裝成裝有25毫米火炮炮塔的機械化步兵戰車。將有175輛M-113火力支援車經改裝裝上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FH-88 155mm牽引式火炮在繼續生產,以便最終完全取代M-71炮。有300輛BV-206履帶式車輛正在交付使用之中。
海軍
海軍部隊由海上艦隊、海岸部隊、海軍後勤部隊組成,海軍人數為4500人。新加坡海軍共有各型艦艇40餘艘。海軍兵員有0.45萬人,還有於預備兵員0.45萬人。海軍艦隊轄有第一、第三支隊,負責攻擊艦和支援艦的部署。海岸司令部負責新加坡海峽的平時值勤業務。海軍後勤司令部負責支援海軍的作戰。海軍艦隊裝備如下:小型護衛艦3艘,掃雷艇2艘,6艘導彈護衛艦,6艘導彈攻擊快艇,6艘快速攻擊炮艇,5艘坦克登陸艦,3艘登陸艇和其它若干艦艇。海岸司令部的裝備如下:8艘巡邏艇,12艘海岸巡邏艇。海軍陸戰隊擁有35艘小型海岸巡邏艇和汽艇,外加攻擊艇約450艘。海軍航空兵購置4架用運輸、搜索和救援的Fokker50飛機。這4架飛機屬海軍所有,但由空軍來飛行和維修。據報道,海軍計劃用6艘大型巡邏快艇來取代那6艘快速攻擊炮艇。
空軍
空軍是新加坡三軍中實力最強、裝備最現代化的,新加坡空軍人數約為6000人,由戰斗機中隊、直升機中隊、運輸機中隊、防空中隊等組成。新加坡現有樟宜空軍基地、巴耶利巴空軍基地、三巴旺空軍基地、丁加空軍基地等4個空軍基地。空軍的編成和裝備如下:2個戰斗機中隊,裝備有32架F-5E戰斗機和5架F-5F戰斗機;4個戰斗機地面攻擊中隊,裝備有40架A-4S/A-4SU戰斗機和6架TA-4S戰斗機,以及6架F-16A/B戰斗機、1個戰斗機偵察中隊,裝備有6架RF-5E偵查戰斗機、2個運輸機中隊,裝備有4架Fokker50飛機,1架KC-130加油運輸機和5架C-130H運輸機;1支聯絡部隊,裝備有12架飛機;1支空中預警部隊,裝備有4架E-2C預警飛機;三個直升機中隊,裝備有各種類型的直升機102架、2個教練機中隊,裝備有教練機59架。此外,新加坡空軍還裝備有為數眾多的地對空導彈部隊和雙35毫米高射炮。據報道,新加坡空軍訂購18架F-16C/D戰斗機,從1998年起開使交貨。空軍訂購6架CH-47D飛機,擬於1997年交貨,其中3架擬用於搜索和救援任務,另外3架擬用於實施重型裝備運輸任務。此外,還擬購置約30架先進的教練機和6架裝有導彈的巡邏機。新加坡還引進了美製「小牛」式電視導向空對地導彈系統,並改裝了A-4S天膺機,增強了電子戰能力。新加坡空軍還擁有4架KC-135A空中加油機,它是亞太地區空中加油能力最強的國家。
② 新加坡共和國海軍部隊的兩棲登陸艦
堅忍級兩棲登陸艦共有4艘,是新加坡海軍中噸位最大的艦船。
長度 141 米,寬度 21 米,滿載排水量8000噸。由新加坡海事技術公司設計製造,以取代原先郡級兩棲登陸艦。每艘登陸艦可以容納4個登陸艇,飛行甲板可以容納兩架中型直升機。[16]新加坡海軍將堅忍級歸為傳統的兩棲登陸艦(LST),但由於其具有直升機飛行甲板且登陸方式以釋放登陸艇和開啟首部登陸出口以釋放兩棲力量為主,所以堅忍級也被認為是兩棲運輸艦。
堅忍級為新加坡海軍提供遠洋運輸能力以運輸陸軍的士兵和裝備到海外地區訓練,諸如台灣,菲律賓等地。堅忍號參與了2000年紐約的國際海軍巡展並成為新加坡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戰艦。[17] 堅忍級也經常活躍於東南亞的救災與人道救援行動之中,諸如東帝汶地區的人道救援,波斯灣地區和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救災之中。該級的4艘戰艦隸屬新加坡海軍第191中隊。
③ 請介紹一下東南亞各國海軍艦只,和噸位,謝謝!拜託了各位 謝謝
菲律賓:,「德爾皮納爾」號滿載排水量為3390噸,艦長115.21米,寬12.8米,吃水4.78米,艦上共有13名菲海軍軍官和82名士兵,是菲律賓海軍最大、最先進的戰艦。 武器76mm炮*1,密集陣*1 印尼:最精銳的是4艘西格瑪級護衛艦。該級艦是2003年底通過國際招標選中的。西格瑪級以荷蘭海軍德·澤芬省級導彈護衛艦為母型,採用模塊化設計建造,其艦型簡潔、武備精良,且有較高的穩定性、良好的隱身性及較強的生命力。2004年10月,首批2艘艦在荷蘭正式開工建造,第二批艦原計劃以技術引進的方式在印尼境內建造,但最後仍有斯格爾德船廠承建,並於2009年全部服役。該級艦滿載排水量1700噸,最大航速28節,18節時續航力為4000海里。其採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MACS3000綜合平台管理系統,以及荷蘭泰利斯公司提供TAC-TICOS作戰管理系統。MACS3000綜合平台,將艦上的推進、電站、損管、監視、操控和輔助決策等自動化設備和系統,連接成可進行集中管理的網路系統,使艦上人員在單一綜合監控操縱平台前就能監視並操控整艘艦,從而提高船艦的智能化水平。TAC-TICOS作戰管理系統,是艦上分布式感測器、武器和指揮控制的中樞,通過4個MK-3多功能操作控制台,實施反艦、防空、反潛戰,可對海上機動、電子戰、戰術圖像編輯等進行目標管理,並通過LINK-Y數據鏈與其他平台進行戰術數據交換。該級艦裝備4座法制MM40「飛魚」反艦導彈發射架、2座4聯裝「特拉爾」艦空導彈發射架(發射「西北風」輕型超近程對空導彈)、2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管(可發射MU90輕型反潛魚雷)、1座「奧托·梅萊拉」76毫米速射炮和2座「吉亞特」20毫米近防炮。其艦艉有寬大的直升機平台,可搭載大中型直升機。艦上還留有不少空間,可根據要求隨時安裝新的任務模塊。 越南:「獵豹」3.9級護衛艦是俄研製的11661型軍艦之一,能夠搜索、跟蹤和打擊所有水面、水下和空中目標,具有艦體堅固、造型獨特、雜訊和輻射小、航速快、續航和隱身能力強、火力強等諸多優點。該艦長102米,寬13.6米,吃水4.4米,滿載排水量達1930噸,動力裝置採用7375馬力的61D型柴油機,航速達到26節,自航能力達到20晝夜,以10節速度行駛航程可達5000海里,人員編制110名。艦上裝備有射程達130千米的2座4聯裝KH-35E反潛導彈系統,1座雙聯裝射程為15千米的SA-N-4防空導彈;1座AK-176型76毫米艦炮:2套533毫米雙管魚雷發射裝置:1套RBU-6000型12管火箭深彈發射器,備有水雷48枚等。艦艉甲板上可起降卡-28或卡-31直升機。 泰國「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全長182.6米,寬22.5米,吃水6.25米,標准排水量7000噸,滿載排水量11485噸。其動力裝置為柴-燃聯合形式,2台LM-2500燃汽輪機, 功率44250馬力,2台MTU16V1163TB83柴油機,功率11780馬力,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6節,續航力為10000海里/12節。它的標准載機為12架AV-8S「鷂Ⅱ」垂直起降戰斗機或14架「海王」直升機(也可以是6架「支奴干」直升機)。艦員編制為455人,航空人員為146人。 「差」艦飛行甲板長174.6米,寬27.5米,前部為上翹12度的滑躍跑道。飛行跑道偏向甲板左舷,跑道中線與艦體中線形成一個向右的3度小斜角,飛行甲板可供5架直升機同時作業。在上層建築前方和艦尾甲板上各有1台飛機升降機,每台可起重20噸。飛行甲板下面為機庫,全長100米,中間一道防火簾將其分為前後兩部分,可存放15架「海王」直升機或12架AV-8S「鷂Ⅱ」垂直起降戰斗機,機庫內有2台與水線下彈葯艙相連的升降機,專為飛機供彈。 「差」艦的防空武器預計為1座八聯裝「海麻雀」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和4座「密集陣」近防系統,但目前還未裝備上艦,另外也有加裝3組「薩德拉爾」近防系統的計劃。 它的作戰指揮系統以UYK-3/UYK-20計算機為核心;對空雷達為SPS-52C(三座標),對海雷達為SPS-64,導航雷達為休斯公司的1105型。艦上有4座MK-36干擾火箭發射器和1部SLQ-32拖曳式誘餌系統。 新加坡「可畏」級護衛艦,是來自法國的新一代導彈作戰艦,由法國DCNS負責設計、製造,「可畏」級具有隱身跟蹤功能。雖然該級艦是新加坡向法國提出的采購案,但新加坡政府以其國防工業實力也參與可畏級艦的研製、艦上戰斗系統、戰場管理系統的研發、安裝與整合。有40年歷史的新加坡海軍正在積極的發展海上力量,號稱東南亞最先進的「可畏」級護衛艦首艦(「可畏」號)於2007年5月5日正式服役,該艦的服役,成為新加坡海軍發展新一代海上作戰力量的里程碑。 「可畏」級的滿載排水量3200噸,採用全柴聯合動力配置。全艦採用模塊化設計,具備高度自動化功能,含空勤人員的艦員編制僅有70名。 「可畏」級的主機為4台10996馬力的柴油機,最大航速超過25節,巡航速度18節,續航力達2000公里。艦上配備的整合式艦橋管理系統與船艦管理系統,提升該級艦的運作效率與安全性,具有良好的自動化功能。 「可畏」級護衛艦的上層結構採用中央艦橋結構,艦體舷牆與上層結構的整合度提高,整體結構呈10度內傾。艦上的舷側欄桿,將起錨機、導纜器、絞纜器、消防與救生裝置、海上補給設備以及主炮、飛彈垂直發射器、反艦飛彈發射器、魚雷發射器都被內傾的舷牆包圍,配合全封閉式桅桿和盡量減少外露的天線與感測器的設計,雷達隱身性極佳。 武器方面,「可畏」級的武器裝備包括一門76mm艦炮、20mm艦炮、兩套八單元的「西爾瓦」A43型垂直發射器(內裝16枚「紫菀」15型防空飛彈)四具533mm魚雷發射器、8枚魚叉反艦飛彈和1架中型反潛直升機。「無畏」級裝有法國泰利斯公司的大力士型相位數組雷達,使得此艦成為世界上配備相位數組雷達噸位最小的作戰艦。 艦上還裝有兩具TS2001型對海搜索與監視雷達、RDO980型低頻主動拖曳式聲納和先進電子作戰系統。值得一提的是,「無畏」級配備新加坡研製的DSTA/ST 綜合作戰系統,這套系統採用了便於升級的開放式設計,並且高度自動化以精簡人員,同時這套系統還運用Link-11、ink-14、Link-16數據鏈路與機、艦進行聯系,執行聯合作戰任務。 緬甸:江湖I級(053H型)導彈護衛艦。 排水量:標准1425噸,滿載1661.5噸 主尺度:長103.2米,寬10.8米,吃水3.19米 動力:兩台12PA68TC柴油機,每台功率8000馬力 航速:26節 航程:7200公里 編制:190人 武器:2座雙聯裝「上游」-1(SY-1)反艦導彈,射程90公里(無再裝填功能) 2座單管100毫米炮,射程16公里,射高9.5千米,15發/分,半自動 6座雙聯裝37毫米炮(61式),有效射程3-5公里 2座250毫米5管反潛火箭發射器(65式),射程1200米 艦尾設有4座深彈發射炮(64式)和兩個深彈發射架 馬來西亞:「萊吉爾」級是馬來西亞從英國購買的護衛艦,裝有16單元垂直發射裝置,發射「海狼」近程防空導彈;8枚MM40「飛魚」II型反艦導彈,採用2座四聯裝發射架;1座「博福斯」57毫米SAK Mk2型艦炮;2座30毫米DS 30B型艦炮;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發射「白頭」反潛魚雷。後甲板可容納兩架直升機。該艦於1999年正式服役。
④ 新加坡 威武級護衛艦 防空 導彈數量是多少
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裝備「紫菀」ASTER—15型防空導彈32枚)
1、概況:全長114.8米,艦寬16.3米,艦高6.0米,滿載排水量3200噸。其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精密的綜合作戰和艦舶管理系統,使船員總數只有70名。加上15名艦載直升機飛行和後勤人員,一共85人。而同級別的其他戰艦則需要超過150人才能操作。
2、防空方面:裝備有歐洲導彈設計局設計製造的「紫菀」ASTER—15型防空導彈,和法國艦艇建造局設計製造的「西爾瓦」SYLVER垂直發射系統,整套系統備彈32枚,使用四套8單元「西爾瓦」SYLVERA43發射模塊,採用指令指導,主動雷達搜尋。
既可以打擊空中來襲的飛機,也可以攔截反艦導彈。「紫菀」ASTER—15型導彈使用二級固體發動機,具有非常高的敏捷性和高機動性,可有效防禦射入的那些採用末端機動和再攻擊模式的導彈,如掠海反艦導彈。
⑤ 為什麼新加坡海軍「可畏」級護衛艦長的像法國🇫🇷的「阿基坦」級護衛艦
可畏級護衛艦(英語:Formidable-class frigate)為新加坡海軍的新一代多功能護衛艦,是法國海軍拉法耶特級(拉菲特級)護衛艦的升級改進版本,可畏級除了首艦由法國DCN的洛里昂海軍造船廠(Lorient Naval Dockyard)造船廠承造外,其餘五艘都在DCN的協助下由新加坡STM的造船廠建造,DCN並負責協助新加坡建立對新護衛艦的維修能力。
歐洲多任務護衛艦,即FREMM,法國版以其首艦阿基坦號也稱之為阿基坦級。FREMM是世界新銳護衛艦建造計劃的代表作之一,亦為國際國防合作項目的範例之一,艦上大量應用拉斐特級護衛艦與地平線級驅逐艦的開發經驗。
所以可畏級護衛艦與阿基坦級護衛艦比較相似。
⑥ 中國江凱改進型護衛艦和新加坡可畏級護衛艦對比
動力系統:在動力方面,「江凱」級護衛艦的動力系統比較有爭議。保守估計「江凱」級護衛艦的最大航速27節,18節航速下續航力為3800海里。 武器系統:與革命性艦體的研製速度相比,「江凱」級上配備的武器系統的研製進度要慢得多,因此在「江凱」級只能沿用「江衛」級的一些武器系統。總的來說「江凱」級上配備的武器基本上和「旅海」級相當,除了在近防武器系統上使用了4座外形經過隱身設計的AK-630以外,在其它方面並無新奇之處。「江凱」級護衛艦上唯一的新式艦載武器系統,只有艦首安裝的一座100毫米單管艦炮,該炮是仿製的法國100毫米緊湊型艦炮,這款艦炮曾經被裝在了江湖IV上,與之前裝備的型號相比,「江凱」級上配備的100毫米緊湊型艦炮在外形上採用了一定的隱身設計,除此以外沒有其他變化。 電子設備:「江凱」級護衛艦大量沿用與「旅海」級驅逐艦相同的雷達系統。總的來說「江凱」級在抗飽和打擊方面的能力還有待加強,目前第9艘已經下水。 可畏護衛艦技術數據 「三角工程」新型護衛艦設計是法國「拉法葉」級隱形護衛艦的一種派生型,但噸位略小。由於技術方面借鑒,隱形性能方面優於「拉法葉」級。在雷達、聲音、紅外線和電磁等方面具有低信號特徵。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精密的綜合作戰和艦舶管理系統使「可畏」級船員總數只有70名。「可畏」級新型護衛艦全長114.8米;艦寬16.3米;艦高6.0米;滿載排水量3,200噸。導彈 在反艦方面,「可畏」級新型護衛艦將裝備美國波音公司「魚叉」反艦導彈。「魚叉」反艦導彈射程130公里和使用主動雷達制導,配備一個227 公斤彈頭。 在防空方面,將裝備歐洲導彈設計局「阿斯特」15型防空導彈和法國艦艇建造局SYLVER垂直發射系統,整套系統備彈32枚使用四套8單元SYLVER A43發射模塊。「阿斯特」15型導彈使用二級固體發動機,具有非常高的敏捷性和高機動性,可有效防禦射入的那些採用末端機動和再攻擊模式的導彈,如掠海反艦導彈。在防禦導彈模式中「阿斯特」15型有效射程15公里;防禦有人駕駛飛機和無人飛機的有效射程達到30公里。 艦炮 「無畏」級的主艦炮是一門Oto Melara 76毫米/62型快速炮,使用6公斤炮彈,射程16公里,射速達到120發/分鍾。 反潛作戰 「無畏」級反潛作戰裝備EDO公司980 ALOFTS型主動低頻拖曳聲納,提供對抗潛艇的遠距探測和分類能力。ALOFTS包括一個可變深度聲納(VDS),拖曳主要部分使用一組拖曳基陣。護衛艦裝備二具三聯裝輕型魚雷發射裝置,使用Eurotorp A244S型魚雷。 艦載直升飛機 「無畏」級有能力去容納一架10噸等級中型直升飛機。在船尾的直升機甲板大約22米 x 16米(360平方米),只有一個降落點。配備的機庫裝備完善的直升飛機支援和維護系統。「無畏級」護衛艦用於直升飛機操作任務,專門增加15名機組成員。新加坡海軍將會飛行艦載直升飛機,但這些直升飛機機組人員將會來自新加坡空軍。新加坡國防部正在考慮選擇采購艦載直升飛機,主要候選機型是歐洲直升機公司美洲獅、NH工業公司NH-90或西科斯基S-70。 感測器 「無畏」級裝備由泰利斯公司提供的「武仙座」(Herakles)多功能雷達,這是護衛艦的主要監視雷達。「武仙座」多功能雷達是一種先進無源相控陣雷達,三維搜索和火控雷達,在F-波段操作。雷達安裝在主桅桿頂部一個天線罩內,用於遠距離空中/水面監視和武器控制。「武仙座」雷達與「阿斯特」防空導彈系統整合。「可畏」級護衛艦水面搜索和導航雷達是Terma Scanter 2001型,在I-波段操作。 推進系統 「無畏」級護衛艦動力系統使用四台MTU 20 V 8000型柴油機,採用組合柴油和柴油 (CODAD)配置。每台發動機額定功率8,200千瓦。發動機雙軸驅動兩具五漿葉等距螺旋漿。巡航速度18節和最大航速27節,航程7,200 公里(4,000海里)。 新加坡海軍「無畏」級新型護衛艦是新加坡自行建造的第一種中型艦艇,也是新加坡最大的水面艦艇,使新加坡海軍開始擁有遠洋作戰能力。「無畏」級整體性能十分優異,將是東南亞地區最先進的水面艦艇。 速度我們稍遜,雷達和反艦導彈差不多,防空方面不好說,畢竟我們的保密沒法對照,實際上可畏就是中國台灣裝備的拉菲耶護衛艦的改進版而已,如果和江凱單挑實際上差不多,如果是數艘群毆鑒於我們有預警機的優勢江凱恐怕未必能討得便宜。
⑦ 新加坡共和國海軍部隊的歷史
19世紀開始,世界性的航海貿易蓬勃興起,由於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的獨特地理位置,新加坡對於英國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史丹佛·萊佛士和繼任的新加坡總督將新加坡發展為大英帝國乃至世界上的重要港口。而新加坡又是一個依賴外國航運進口的地域,其海域安全性也顯得極為重要。自英國佔領新加坡後幾位注重新加坡的海防力量,建設了岸防炮台,訓練水兵以保證新加坡海域受到英國的絕對控制。[2]
新加坡海軍最早是由20世紀3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駐扎在新加坡的兩艘巡邏艇起家的。1934年4月20日英屬海峽領地的皇家海軍志願預備隊在馬來亞地區成立,1941年新加坡志願部隊從馬來人志願部隊中脫離,成為了新加坡海軍的人員基礎。相對於當時強大日本海軍,新加坡武裝力量極為薄弱,1941年下半年,英國決定派出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等6艦進駐新加坡進行協防以保衛新加坡不受到日本的入侵,但在該年12月10日,即被日本航空部隊截殺,此後新加坡在受到日本陸軍為主海空軍為輔的夾攻下投降。
二戰之後的1948年,馬來亞地區的共產黨實力不斷壯大繼而爆發了馬來亞危機。該年新加坡地區的共產黨人發動了暴亂隨後新加坡進入了戒嚴狀態。1952年英國准予新加坡和馬來亞海軍部隊以「皇家馬來亞海軍」自稱,從而表彰海軍部隊在馬來亞危機中協助政府戒嚴的表現。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而「皇家馬來亞海軍」也更名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1963年9月22日。新加坡志願海軍則正式由英國皇家海軍轉至馬來西亞皇家海軍,成為新加坡志願部隊(Singapore Volunteer Force,SVF)的一部分。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由馬來西亞正式分離而獨立,並加入了英聯邦。1966年1月22日,新加坡志願部隊海事分隊改名為新加坡志願海軍部隊。1967年5月5日,新加坡志願海軍部隊第一次升起自己的軍旗,同年9月,新加坡志願海軍部隊改名為人民海上防衛部隊,受海上防衛司令部的指揮。1968年,海上防衛司令部改名為海事指揮部(Maritime Command,MC),即現在新加坡共和國海軍部隊的前身。此後海事指揮部立志於擴大海軍部隊的規模以更有效的防衛新加坡海域。
1975年4月1日,海事司令部正式改名位新加坡共和國海軍部隊,隨後新加坡武裝部隊正式確立海陸空三軍分立。[3]
⑧ 新加坡共和國海軍部隊的掃雷艦
新加坡海軍自1975年開始就擁有了反水雷的能力。新加坡的技術工程人員將美國海軍藍鳥級海岸掃雷艇長尾鮫號(USS Thrasher)和北美夜鷹號(USS Whippoorwill)翻新改進之後並轉入了新加坡海軍,並重新由新加坡命名為木星號和水銀號。[18]
現在這兩艘戰艦已經由兀洛級替代。該級首艦兀洛號由瑞典Karlskronavarvet公司基於Landsort級的設計改造而來。後三艘該級戰艦有瑞典進行初裝,然後運送到新加坡進行總裝。該級戰艦長度 47.5 米,寬度 9.6 米,排水量 360 噸。殼體所使用玻璃鋼和高強度塑料以降低戰艦的磁場和噪音。該級四艦隸屬於新加坡海軍第194中隊。
⑨ 新加坡軍事實力如何
在如今的各國較量之間,最容易拿來比較的就是綜合國力,除此以外就是軍事實力。一個國家如果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那麼他就會隨時被其他的國家殲滅,或者面臨被別人蹂躪的地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各個國家開啟了自己軍事上的最大投入,努力的提升軍事實力。
通過新加坡的軍事力量配比和他們的軍事能力展現,我們能夠感受到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想要讓自己的國家更加安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的去發展自己國家的軍事,使得自己在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新加坡雖然國家面積小,但是他們的自我防備意識十分強大,所以使得新加坡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軍事也成為了能夠與經濟比肩的一個長處和優點。
⑩ 為什麼新加坡「可畏號」導彈護衛艦是新加坡海軍的中堅力量
新加坡「可畏號」導彈護衛艦是新加坡海軍的中堅力量,其滿載排水量1924噸,艦長103.2米,航速27節,裝備有8枚「魚叉」艦艦導彈,4座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作戰系統先進,隱身性能好。其續航力也很大,可以長時間部署在海上,搭載一架S-70B直升機,以增強其反艦和反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