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住宅和公寓有什麼區別
㈠ 住宅和公寓的區別是什麼
您好,住宅和公寓區別有以下四點:
1、實用年限的不同:公寓和住宅規定的使用年限不同,一般而言,住宅年限是70年,公寓是50年或是40年。但也有部分公寓70年使用年限的。
2、費用的不同:公寓和住宅的費用不同,有的公寓是商業用途,這些公寓的水電費用屬於商業用水電費用,要比純住宅昂貴。但有的公寓還是民用水電費用,這要看開發商的樓盤是如何立項,而且還需要看當地的政策法規或者通知,根據城市地域不同相關政策也可能略有不同。
3、物業管理的不同:經營性公寓的規劃用地性質為公共設施用地,建築外檐按公建標准控制建築外部不得設置陽台,規劃間距按公建標准執行,物業管理用房等相應配套服務設施按照相關規定在公寓內部安排。
4、建築設計的不同:經營性公寓按照公建設計標准執行,工程竣工驗收執行非住宅技術規范,居住型公寓的空調室外機不得外露,混合型公寓須設置入戶式空調。
㈡ 公寓和住宅的區別是什麼
公寓和住宅的具體區別如下:
1、居住舒適度不同
一般情況下,住宅是封閉式管理,有小區環境,人員相對穩定;公寓大多開放式管理,不僅可以居住,也可以商用,人員流動性高,無小區環境,舒適性差;住宅三通,公寓部分不通氣;住宅有劃分區域的學校,可轉讓;公寓不一定,可能有指標,轉讓之後無。
值得一提的是,LOFT公寓產品在戶型裝修設計上,稍加改裝,極有可能一房變兩房、兩房變三房。
2、採光條件不同
據悉,住宅和公寓在採光條件方面也是有差異的,有些公寓的衛生間和廚房都沒有窗戶,而且陽台也是內陽台,採光條件並不是很好。而根據《住宅建築設計規范》的規定,住宅必須滿足日照、採光等相關條件,因此現今的住宅大多都是明廚明衛,採光條件自然要比公寓好很多。
3、產權年限不同
雖然房屋的使用時間是沒有限制的,但土地產權的使用是有年限的。一般來講,土地使用年限會分為40年、50年和70年,其中,商業用地為40年,住宅用地為70年。
4、水電收費標准不同
一般的住宅屬於民用住房,水電費按照民用水電的標准來收取;而商業公寓屬於商用住房,水電費都是按照商業用水、用電的標准來收取的。長遠來看,住宅的水電費支出會比商業公寓的支出節省一半。
5、解決戶口規定不同
公寓一般是在商業用地上建起來的項目,是商業性質,因而不能解決戶口問題。如果是住宅的話,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要求,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購房者是可以解決戶口問題的。
6、稅費不同
公寓和住宅在稅費方面也是不同的,買公寓和住宅要繳納的稅費也是不同的,前者會比後者負擔更多的稅費支出。拿個稅來說,如果同時滿足家庭僅有的住宅、購買時間超過五年,則免交個稅,但如果所售房產是非住宅類房產,則不管什麼情況都要繳納個稅。
㈢ 住宅和公寓有何區別
公寓和住宅的區別有:公寓產權40年到70年不等,住宅產權為70年;公寓為商業用地或者綜合用地,住宅為住宅用地;公寓難落戶,住宅較易落戶;公寓一般按照商業用水用電計算,住宅一般按照居民用水用電計算。
【法律依據】
《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的,應當予以批准。續期的,應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㈣ 公寓和住宅的區別是什麼
公寓和住宅的區別是:產權年限不同、土地性質不同、水電收費標准不同。
1、產權年限不同:公寓房的土地使用權年限一般為40年或者50年,普通住宅的土地使用權年限一般為70年。
2、土地性質不同:公寓房的用地性質通常為商業用地、教育用地或者綜合用地,而普通住宅只能建造在住宅用地上。
3、水電收費標准不同:住宅屬於民用住房,水電費按照民用水電的標准來收取;而公寓屬於商用住房,水電費都是按照商業用水、用電的標准來收取的。
4、居住舒適度不同:居住的舒適度也是住宅和公寓的區別,一般住宅為兩梯三戶或者四戶,人員較少,不會對出行造成困擾,私密也比較好。而公寓通常為兩梯十戶,甚至更多,人員不僅多且雜亂,安全性和私密性都無法得到很好地保障。
㈤ 住宅和公寓有什麼區別
公寓:公共寓所,是商業地產投資中的一種居住地產形式。
公寓類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普通公寓、商務公寓、酒店式公寓。
普通住宅:是指按所在地一般民用住宅建築標准建造的居住用房屋。
區別:
公寓為商用水電費按商用算,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不可以遷戶口。住宅水電費按民用算,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
住宅居住人數較少,每戶僅3~4人,規范取3.5人;公寓通常居住人數較多,每房間4~8人,有時更多。
住宅里居住的人員,主要是家庭成員,居住時間較長,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公寓里居住的人員,主要是社會成員,居住時間短,幾天、幾個月或者幾年。
在《住宅設計規范》中住宅的各部分功能空間使用面積象卧室、起居室、衛生間、廚房都有最小使用面積要求,雙人卧室為10㎡,單人卧室為6㎡,兼起居室的卧室為12㎡,一類二類廚房面積為4㎡,三類四類廚房面積為5㎡,而公寓則沒有嚴格要求,甚至可以不設廚房。
室內環境要求不相同。住宅要求每套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冬季日照,卧室起居室廚房應設置外窗,窗地面積比不應小於1/7,而公寓則沒有日照和通風面積要求。
希望以上回復能夠幫助到您!
㈥ 公寓和住宅的區別是什麼
~~
公寓和住宅的在於以下幾點:
1、產權性質不一樣:公寓是屬於商業性質,住宅是非商業,住宅性質;
2、產權年限不一樣:公寓商業性質是40年產權,住宅是70年產權,但由於重慶較為特殊,開發商拿地為綜合性用地,產權年限為50年;
3、落戶問題:住宅可以落戶,但公寓不能落戶;
4、通氣問題:住宅都通氣,但公寓大部分都不通氣,少部分公寓通氣;
5、住宅的水電都是民水民電,而公寓是商水商電;
6、首付層數:住宅首付分首套、二套之分,首套首付3層,二套首付4層,但公寓都是首付5層以上;
7、貸款年限:住宅最高可以貸30年,但公寓最高只能貸10年;
8、利率上調:住宅根據不同情況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上上浮10%-20%,公寓上調30%-50%;
9、首二套資質:住宅會佔用首套、二套資質,但公寓不受限制,也不會佔用資質。
㈦ 新加坡的房產類型有哪些
新加坡房產類型分為
政府組屋(HDB)
新加坡的組屋政策是政府給新加坡本地人的福利,由政府開發建造。1964年政府推出的「居者有其屋」計劃,80%以上的新加坡人都住在這里,作為福利當然對購買者的要求嚴格,新組屋(BTO)必須是夫妻雙方都是本地居民或者本地居民和永久居民組合或者年滿35歲以上的單身本地居民才能購買。
二手組屋政策相對較寬松,夫妻雙方只須有一人是本地居民就能購買,或者雙方都是永久居民(PR)且滿三年以上才能購買,對高收入者並無限制,可以立馬入住。
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的都只能購入一套組屋。五年後,可出租或轉售。地契通常是99年。
執行共管公寓(EC)
夫妻雙方本地居民或者夫妻是本地居民➕永久居民組合可以購買。EC是介於組屋和公寓之間的,由私人開發,設施配套和公寓幾乎一樣,五年後可以轉租,五年後也可以轉售給本地人或者永久居民,十年後徹底私有化,跟私人公寓沒區別,可以出售給本地人、永久居民、外國人。
私人公寓(Condominium)
本地人、外國人、永久居民、公司都可以購買。由於身份不同導致印花稅不同,購入價格也有區別。可以作為投資自住使用,買了不需要等待可以直接出租。地契有99、999和永久。公寓是由私人開發商開發的,配套設施更好,泳池健身房整體的設計都更加完善。
有地住宅(Landed)
有地住宅類似於別墅,入手價格相對較高。購買者一定要是新加坡本地居民,可以出租,轉賣。分為99、999和永久地契,購入有地住宅會更推薦永久地契。
其次永久居民(PR)必須向有關部門申請批准才可以購買。
㈧ 公寓和住宅有什麼區別
1、產權年限不同。公寓和住宅最大的區別就是產權年限不一樣。雖然房屋的使用沒有限制,可是土地產權的使用是有年限的。通常,土地使用年限會分為40年、50年和70年,其中,商業用地為40年,工業用地為50年,住宅用地為70年。
2、物業管理不同。通常情況下,公寓的用地性質是公共設施用地,需要按公共建築標准來控制建築外部,開發商不可以設置陽台,另外,規劃樓間距也需要按公建標准來實施,物業管理用房等相應配套服務設施按照相關規定在公寓內部安排,而住宅用地的房屋不受相關的限制。
3、水電收費標准不同。公寓和住宅的稅點收費標准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都知道,住宅的水電費按照民用水電的標准來收取;而公寓屬於商用住房,水電費都是按照商業用水、用電的標准來收取的。長遠看來,住宅的水電費支出至少會比公寓的水電支出省下一半都不止。
4、落戶規定不同。由於公寓是在商業用地上建起來的房子,所以公寓是屬於商業性質的,所以公寓房是不能落戶的。如果是住宅的話,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要求,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購房者是可以辦理落戶手續的。
5、稅費不同。公寓和住宅要需要交納的稅費也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公寓會比住宅要交納的稅費更多一些。比如說個稅,如果同時滿足家庭僅有的住宅、購買時間超過五年,則免交個稅,但如果所售房產是非住宅類房產,則不管什麼情況都要繳納個稅。
以上是星語林·新城壹號為大家總結的關於公寓和住宅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給廣大購房者帶來幫助。大家在買房時不能只盯著房價,而忽視了房子的屬性問題。因為住宅和公寓是有明顯的區別的,大家不要買完以後才後悔為什麼自己買的是公寓房而非住宅房。
㈨ 住宅和公寓有什麼區別
1、產權年限不同
大家買房的時候對房屋的產權年限看的比較重。住宅和公寓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產權年限了;雖然房屋的使用沒有限制,可是土地產權的使用是有年限的。通常商業用地為40年,工業用地為50年,住宅用地為70年。只有正規住宅產權年限才是70年,公寓產權年限一般是40年或50年。
2、水電收費標准不同
大家都知道,住宅的水電費價格是比較便宜的。這是因為住宅屬於民用住房,水電費按照民用水電的標准來收取;而公寓屬於商用住房,水電費都是按照商業標准來收取的。如果您是一個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人,最好就別考慮公寓了。
3、採光條件不同
大家都清楚,對於住宅的採光問題國家是有明確規定的,而對於公寓的採光則沒有,所以二者在這方明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有些公寓的衛生間和廚房都沒有窗戶,而且陽台也是內陽台,採光條件並不是很好。住宅必須滿足日照、採光等相關條件,因此現今的住宅大多都是明廚明衛,採光條件自然要比公寓好很多。
4、落戶規定不同
很多人買房其實就是為了落戶,尤其是一些人想將農業戶口轉為城市戶口。落戶規定方面住宅和公寓也是有區別的,公寓是在商業用地上建起來的項目,是商業性質,因而不能落戶。如果是住宅的話,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要求,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購房者是可以辦理落戶手續的。
5、稅費不同
在買房過程中需要繳納的稅費也是不同的,總體來說公寓要比住宅負擔更多的稅費支出。拿個稅來說,如果同時滿足家庭僅有的住宅、購買時間超過一定年份,則個稅可以減少,但如果所售房產是非住宅類房產,則不管什麼情況都要繳納個稅。其實商業用地的徵收價格本身就比住宅用地的徵收價格要高出很多,這些價差最後還是要落在購房者的身上。
㈩ 住宅和公寓的區別是什麼
公寓和住宅區別如下:
1、產權年限不同
公務和住宅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產權年限了。雖然房屋的使用沒有限制,可是土地產權的使用是有年限的。通常,土地使用年限會分為40年、50年和70年,其中,商業用地為40年,工業用地為50年,住宅用地為70年。
2、物業管理不同
一般公寓的規劃用地性質為公共設施用地,建築外檐按公建標准控制建築外部不得設置陽台,規劃間距按公建標准執行,物業管理用房等相應配套服務設施按照相關規定在公寓內部安排,而住宅用地的房屋不受相關的限制。
3、水電收費標准不同
住宅屬於民用住房,水電費按照民用水電的標准來收取;而公寓屬於商用住房,水電費都是按照商業用水、用電的標准來收取的。長遠看來,住宅的水電費支出至少會比公寓的水電支出省下一半都不止。
4、居住舒適度不同
一般住宅是封閉式管理,有小區環境,人員相對穩定;公寓大多開放式管理,不僅可以居住,也可以商用,人員流動性高,無小區環境,舒適性差;住宅三通,公寓部分不通氣;住宅有劃分區域的學校,可轉讓;公寓不一定,可能有指標,轉讓之後無。值得一提的是,LOFT公寓產品在戶型裝修設計上,稍加改裝,極有可能一房變兩房、兩房變三房。
5、落戶規定不同
公寓是在商業用地上建起來的項目,是商業性質,因而不能落戶。如果是住宅的話,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要求,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購房者是可以辦理落戶手續的。
6、稅費不同
公寓和住宅要繳納的稅費也是不同的,前者會比後者負擔更多的稅費支出。拿個稅來說,如果同時滿足家庭僅有的住宅、購買時間超過五年,則免交個稅,但如果所售房產是非住宅類房產,則不管什麼情況都要繳納個稅。
7、使用功能不同
公寓不僅有居住的性質,還有商務辦公的性質。不少小型企業選擇在公寓、soho、loft等商住樓辦公,相比辦公寫字樓投入更低,而住宅名義上是不能用來商業辦公的,且不能注冊公司。
住宅的分類:
1、按層數分:單層住宅,多層住宅,高層住宅,超高層住宅
在我國,修建的住宅以高層住宅為主, 其中高層住宅分為:
單元式高層住宅:由多個住宅單元組合而成,每單元均設有樓梯、電梯的高層住宅。
塔式高層住宅:以共用樓梯、電梯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層住宅。
通廊式高層住宅:以共用樓梯、電梯通過內、外廊進入各套住房的高層住宅。
2、按產品性質分類①:普通住宅,別墅,公寓,花園洋房。
3、按產品性質分類②:商品住宅,非商品住宅。
4、按繳稅標准分為: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