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道場壇主是什麼
A. 領導新加坡獨立的人「Lee Kuan Yew」中文名字是什麼呀
李光耀
李光耀,GCMG,CH(Lee Kuan Yew,1923年9月16日-),新加坡華人,為新加坡前任總理、前任國務資政、以及現任內閣資政,常被譽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B. 新加坡佛教的新加坡佛教與中國淵源
新加坡的佛教與中國廣東、福建等地的漢傳佛教甚有淵源。西元一八九八年,由中國前來弘法的賢慧、會輝和轉道等諸師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一座寺院——蓮山雙林寺,漢傳佛教正式紮根立足。一九二六年,圓瑛大師和太虛大師相繼赴新加坡弘法,受戒聽講者數千人,於是開始有「新加坡佛教會」、「中華佛教會」和「青年佛教會」等組織的設立。四十年代末,從中國大陸前來星島的僧侶增多,隨著移民人數不斷增加,逐漸形成閩派和粵派兩大系,分別屬於凈土和禪兩大宗門。五十年代期間,新加坡的佛教主要受到台灣佛教界的影響,兩地的僧侶往來密切,很多新加坡的僧侶都在台灣的佛寺出家或擔任過住持。
六十年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的佛教界針對青年們不了解佛教,宗教觀念日益淡薄的情況,展開「佛教青年運動」。他們開辦各種佛教星期學校,編寫和出版大量的佛教書刊,成立「新加坡佛教青年會」、佛學研究團體,這股青年運動一直持續到七十年代。佛教界為了鼓勵社會大眾關心佛教,還舉辦有佛教徵文大賽。一九八一年,新加坡舉行主題為「依法生活」的法會,泰國和台灣的僧伽也參加了這次活動。一九八三年,新加坡舉辦「佛教文化史展」,有二十多個佛教文化團體和寺院參與展出,得到新聞界的熱烈支持,報紙、電台、電視台都給予詳細報導。
新加坡的面積雖然只有七百一十四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三分之二,但是境內寺廟林立,屬於北傳的寺院有一百五十所。其中,雙林寺既是該國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叢林。毘盧寺於六十年代修建,香火鼎盛,寺內供養毘盧遮那佛。報恩寺是新加坡僑領李俊承居士為報答父母恩而修建的佛寺。光明山普覺寺是新加坡僧界領袖宏船法師的道場,也是新加坡最興隆的道場。自度庵是著名的女眾道場。其他的佛寺還很多,形成「兩巷一庵,一街三寺」的特殊景象。新加坡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約有二十餘所,他們分別由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和越南的佛教徒管理。
一九五一年,新加坡成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新加坡分會」,畢俊輝居士曾長期擔任領導人,並擔任過世佛聯的副主席。一九五六年,成立「世界佛學社」,一九六六年,成立「新加坡佛教僧伽聯合會」,他們都是各族佛教徒的聯合組織,在該國很有影響力。其他組織有印度「摩訶菩提會新加坡分會」、「新加坡佛教聯盟」、「佛教青年聯合會」、「新加坡錫蘭佛教會」、「中華佛教會」、「佛教居士林」、「英文佛教會」等。發行的佛教刊物有《佛教聯盟時事通訊》、《南洋佛教》和《佛友資訊》等。
在教育方面,從六十年代開始,致力於佛教教育的普及化,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教育。先後有靈峰菩提學院、彌陀學校、新加坡女子佛學院等佛教教育機構成立。近年來,新加坡佛教界與中國大陸佛教界的交流頻仍,各佛教團體經常率領代表團前往參訪。
C. 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是哪個
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道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道教有「三清」-- 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靈寶天尊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為最高天神。道教天師道從創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將其中「道」和「德」作為基本的信仰。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興都廟成為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的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興都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於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會,專門負責馬里安曼、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西凡和維拉米瑪達拉曼等興都廟的行政與管理工作。這些興都廟都屬於基金會的。基金會也主辦一些大節日慶祝活動,如大寶森節、蹈火節和九夜祈禱節。 印度族也設有印度人咨詢委員會,對有關印度宗教和習俗,以及影響印度族社區的一般福利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
天主教會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萊佛士發現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過境的傳教士通過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穩健成長並開辦了數間學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會就開辦了第一間男校,這間學校後來成為著名的聖約瑟書院。聖約瑟書院建於1852年,由拉薩爾修士主理。兩年後,修女會在維多利亞街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聖嬰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祿六世頒令新加坡成為另一個主教區,不再隸屬以前的馬六甲一柔佛主教區。在1977年7月26日簽署的協議下,澳門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會管轄權移交給新加坡主教。這項協議於1981年5月27日獲得羅馬教廷的批准。當這道教令於1981年6月26日頒布後,就在7月1日生效,此後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就直接由羅馬教廷管轄。 新加坡共有30間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會管理20所小學、17所中學、一所大學先修班和一所初級學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也開辦安微尼亞山醫院、雅西西慈懷病院、5間老人院和一間兒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會
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4個月,他把一塊土地贈送給倫敦宣教會。5個月後,第一位傳教士抵達新加坡。在最初的數十年裡,一些不同的團體,對新加坡的基督教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它們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馬六甲的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以及印度與中國的基督徒移民。神學院與聖經學院也隨著成立。
D. 什麼是念佛道場
就是凈土法門,專門念
阿彌陀佛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的道場。像新加坡的居士林、印光念佛堂、東林念佛堂等,都是念佛道場。
E. 什麼是道場
什麼是道場?
道場是道教宮觀中的高功法師,經師為善男信女祈禱消災,超度亡靈而設的壇,祭福神靈的宗教活動。道場分祈祥、度亡兩大類。�
(一)祈祥道場�
祈祥道場是在白天為陽間人所做的祈福延壽、消災解厄、事業發達、和睦平安、求子祝壽的道場。大則禳解災疫,祈晴禱雨,祈國泰民安,小則為民安宅鎮土,消災解厄,祝福祝壽。�
(二)度亡道場�
度亡道場是在夜晚為亡魂做的一種道場,道教認為天在上為陽,地在下為陰,人居陽下陰上為半陰半陽,元陽日日隕失,陽盡純陰人則亡,人死後魂升魄降,若有所滯被鎖進豐都地獄,魄化為骷髏拋於荒郊野外,淪滯於昏暗之中,於是活人為逝去的親人舉行超度道場,設醮供齋,使其脫離豐都地獄之苦;同時也寄託著活人的悼念與哀思。�
祈祥和度亡道場有集體個人之分。�
個人的道場是應齋主的要求,日期自定,單獨為個別齋主所做的道場。�
十四、道教主要節日及道場有哪些?�
正月初九日玉皇大帝聖誕,祈祥道場。�
正月十五日上元節,祈祥道場。�
正月十九日邱祖聖誕,祈祥道場。�
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聖誕,太清祈祥道場。�
清明日清明節,度亡道場。�
四月十四日呂祖聖誕,祈祥道場。�
夏至日靈寶天尊聖誕,上清祈祥道場。�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白天祈祥道場,晚上度亡道場。�
九月初九日九皇會,祈祥道場。�
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度亡道場。�
十月十五日下元節,祈祥道場。�
冬至日元始天尊聖誕,玉清祈祥道場。�
十一月十一日救苦天尊聖誕,度亡道場。
F. 前一後三燒香怎麼解釋
前一後三燒香怎麼解釋
前一後三燒香怎麼解釋,許多善男信女經常到寺院在佛前燒香磕頭,祈福祈壽祈子,祈求陞官發財、姻緣美滿、萬事勝意。那麼你們知道燒香的知識嗎?以下還是前一後三燒香怎麼解釋
前一後三燒香怎麼解釋1
燒香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人祖伏羲的尊敬。,一般都是燒「三柱香」,三柱香代表天地人;也有「燒一炷香的」,則代表一心一意的敬人祖。
道教燒香
諺語說「香不過寸,過寸神不信」,香有兩種,一是殿主燒香,此皆用立香,以三炷為准,插於大香爐內,炷與炷之間距,三炷平列以不過寸寬為合格
二是壇主拈香,此香以檀香為之,敬拈檀香,非常講究,每炷檀香長短粗細,長不過寸,粗不過分。壇主拈香時,初炷香插入爐中間,二炷插於左,三炷插於右,三炷香平列並攏。香爐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頭有三叩、九叩之別。 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為一禮。與上聖高真祝壽、慶賀道場畢要行三禮九叩。叩頭雖用拜墊,實際是五體投地,即雙足,雙手著地,頭磕下去時要頭著手。足站成八字形,雙膝與手同時著地,左手摟著右手,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身為一,表示著「八十一化」
燒香也告訴我們一些道理,要心平氣和,要心地正直,要寸心,這就是燒香的基本規矩。
佛教燒香
許多善男信女經常到寺院在佛前燒香磕頭,祈福祈壽祈子,祈求陞官發財、姻緣美滿、萬事勝意。作為一種善意的精神寄託,無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的本意卻不是這樣的。
「香」代表戒、定真香,燒香就是提醒我們,要修學戒、定,從而開顯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一種對覺悟者的恭敬行為,發願行為,也代表著一種因果邏輯。
三柱香,分別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決心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夠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夠得到智慧。
戒、定、慧,三者是「破迷開悟」的方法,也是一種因果關系。只有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來;心定下來之後,才會出現"定能生慧"的結果。一個人如果整天想著陞官發財、斂物斂色,打人整人,偷雞摸狗,貪污受賄,"上下交爭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來呢?心動神疲,無暇靜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滿智慧呢?
磕三個頭,一叩首表示對佛禮敬,二叩首發願向佛學習,願歸於佛門,三叩首是在庄嚴者的面前反省、懺悔自己的錯誤、罪過。
前一後三燒香怎麼解釋2
佛前燒3支香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許多信眾到寺院一般都有燒香拜佛的習慣,一些規模名氣比較大的寺院往往總是香客不斷、香火旺盛。大家都去燒香,如果自己不這樣做,就顯得對佛菩薩不夠恭敬,容易得罪佛菩薩,不利於自己培植福報,故而人雲亦雲,但其實這是對佛法的一種嚴重誤解。燒香不是必須行為,也不是在和佛菩薩做交易,完全看自己的發心。只要一心清凈善良、無功利雜念,不燒香也是在種福田。
佛教里的任何一種外在儀軌都是在表法,是在透過庄嚴的形式來攝人的心念,讓我們煩亂憂郁的內心得到解脫和清凈。我們做任何供養也都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不是說我們燒香,燒的越多,佛菩薩就最先保佑我們,不是我們燒的香越貴越高就越好了。佛菩薩慈悲,視一切眾生平等,怎會因這些世俗之物而區別對待呢?
如果學佛學不到心裡,不改變自己的念頭,只是執著於外在的形式,執念於自己做了多少供養、磕了多少頭,這是學佛走偏了路,沒有建立對佛教的正知、正見、正念,再修多年也是愚痴人,人生也得不到任何的改觀。比如我們燒香要燒3支香,不求香多、也不求香貴。為何要燒3支香?是有深刻含義的!
在佛門里,香被稱為「戒定真香」,代表著佛門里的「戒、定、慧」三無漏學,以燃香供佛,意味著發願「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此外,香自古以來就是傳遞消息的使者,佛前燃香,將佛法傳遍虛空法界,感通十方諸佛,功德福報無量。
插三支香也代表供養佛、法、僧三寶,一般右手燃香、左手插香。點燃香支後可用大拇指和食指夾著香支,其餘三指合攏,舉起香支,令其與眉毛平齊。第一支香插在中間,默念皈依佛,覺而不迷,佛是覺者,皈依佛,就是皈依真理,永不迷惑。香支插在寺院殿堂外的香爐里,每插完一支香,最好合掌頂禮。
第二支香插在右邊,默念皈依法,正而不邪,法即佛法,有了佛法,人生也就有了辦法;皈依僧,凈而不染,僧代表的是內心的一種清凈,是眾生的導師,是續佛慧命的使者。佛前燃三支香,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虔誠恭敬供養。香燃燒自己、普香十方,照亮別人,也是在提醒修行者要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燒香,表達的是我們對佛陀的尊敬和感念,是讓我們的心去染成凈、凈化心靈。所以,我們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是我們的內心之香,是因覺悟而得到解脫的心香。佛菩薩不缺眾生的任何供養,他們最欣慰的是眾生能夠自我覺悟、自我覺醒,如此,才是佛菩薩給予眾生種種善巧方便的真實意義所在。
一顆真誠無私的.心比任何外在貴重的供養都重要。佛門里有一句話: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心還在煩惱中,念再多的佛號,燒再貴的香,也難以解脫煩惱和痛苦。
佛教寺院里僧眾舉行法會,一開始都要念誦著名的《爐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願大眾持戒、禪定、修福增慧,脫離煩惱苦,得大般若自在彼岸。南無阿彌陀佛。
前一後三燒香怎麼解釋3
為什麼佛前燒香,一定要燒三支香,它又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
我們知道,在佛門中,香被稱為「戒定真香」,我們要學佛修道,也就是要從「戒定」二字入手,這樣才能得到圓滿無礙的無上智慧。戒行自然不必多說,這就像我們世間法中的法律法規,甚至還包括道德標准,行為規范,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則等等,這都是佛門中必須要遵守的。
釋迦牟尼佛特別強調「戒律」的重要性。相傳,其在准備入涅槃時,告誡弟子們,在他入涅槃之後,眾僧要以「戒」為師。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僧團之中,如果沒有了各種清規戒律,一切都會亂套了。除了嚴守戒行,接下來就是要保持內心的安定,如如不動,佛法是心法,修行在於修心,自己在待人接物,面對各種不同的境界時,心都要保持安定不動,隨緣應對,這才是真正有修行的表現。
做好了「戒」、「定」二字,再深入佛法之中,精進修行,便可獲得至高無上的智慧,直至最終成佛。佛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當你真正去除了妄想心,執著心,保持內心的完全清凈,平等,慈悲,你就會離佛越來越近了。所以,「戒定慧」就是佛門中的三無漏學,是真正圓滿的修行方法,佛教修行的原則可以概括為「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這十個大字。只要你能牢記心中,並能依教奉行,一定有證悟開慧的一天。
回到之前的話題,佛前上香要上三支香,這就分別代表著要時刻提醒自己記得「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按照這樣的方法去修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這是站在最究竟的佛法修行的角度來說的。當然還有不同的說法,比如燒三支香代表供養「十方佛、十方法、十方僧」。因為「佛法僧」被稱為三寶,我們只有誠心依附三寶,依仗三寶力量的加持,才能使我們走上菩提大道,不至於墮落退縮,或者迷失方向。
尤其是現在是末法時代,各種惡知識層出不窮,眾生無明障礙深重,很容易就被習氣所染而至墮落,沒有三寶力量的加持肯定是不行的。我們上香的目的,就是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自己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才能皈依佛法真理,破迷開悟。
此外,還有很多說法,比如第一支香供養佛法僧三寶,第二支香供養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第三支香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等等,這些不同的說法,其實都是讓我們明了不同的含義,讓我們對佛法生起信心,對父母師長生起感恩之心,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之心,佛法是心法,只要我們在拜佛燒香的同時,保持內心的清凈,慈悲,沒有妄念,沒有雜想,這就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這樣才能與佛菩薩相應,大家說是嗎?
G. 水陸法會有幾個壇場分別都念什麼經
法事壇場從布置上分內壇和外壇。共設七個壇場。外壇依行持分設六個壇場,分別為:大壇,法華壇,凈士壇,諸經壇,楞嚴壇,華嚴壇。
內壇誦《信心銘》。
大壇:禮拜《梁皇寶懺》十二部,諷誦《葯師經》、《金剛經》六十部、《梵網經心地品》二十四部。
法華壇:諷誦《妙法蓮華經》二十四部、《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四部等。
華嚴壇:默誦《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
楞嚴壇:諷誦《楞嚴經》二十四部。
凈土壇:諷誦《阿彌陀經》。
諸經壇:諷誦《佛說無量壽經》二十四部、《觀無量壽佛經》二十四部、《金光明經》二十四部、 《大方廣佛圓覺經》二十四部。
H. 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為什麼臨終時心臟衰竭而死
李木源居士有沒有誹謗凈空法師,我不清楚。但是老法師在新加坡時,李居士護持是有功德的!善我們要宣揚,惡我們要遮隱。「揚人惡,即是惡」聽的耳熟,但就是用不上啊!遇到境界還是隨順煩惱習氣造惡業,可見,我們的業障是多麼的深重!李居士即使是實有其過,我們親眼所見,也要遵守世尊的教誨「遮惡持善」!何況是道聽途說呢?如果揚人惡,我們就是步後塵,下場是一樣的。
說親教師的過,背師叛道,忘恩負義的人,佛在《正恭敬經》講墮「為滅地獄」。這是我們要清楚的。世尊說這個經就是警戒我們不要說親教師的過!發現自己有這個過失趕緊改正。絕對不是讓我們看看哪個人在說親教師的過,稱名說其過惡。
印光大師法語: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自己一個人是凡夫。李居士若真是你說的這樣,他也是菩薩再來,給我們示現這個樣子,讓我們警覺不要犯同樣過失!頂禮李木源居士!
I. 關於新加坡!
朋友,我也是去過新加坡待了很N久,這個國家東西不想多說,隨便搜搜有的是,而且相信你也知道的很多,說點實際的吧:
1.你去新加坡是讀書嗎?
2.聽你口氣說去面試,是不是申請了這邊的公立大專,還是那兩所本科?可以說清楚好幫你看看,呵呵。
3.不過,如果是公立的學校,不管大專還是本科那都還好,起碼是很正規的。
4.如果是私立,那文章可就多了,老子是吃過虧的人,現在一樣照混了過來。
5.真是去留學的話,可以詳細聊聊 ,實在有很多可以分享的,玩樂也是,呵呵
最後,那邊的官方語言雖然是英語,但是完全不用擔心,講國語是可以通行全國的,你所說的英語面試,告訴你,別嚇著自己,越是正規的學校,口語面試越是人性化的,人家都是很牛的外教,才不會刻意刁難我們這些英語的菜鳥,你只要把自己基本情況准備好,求學動機,大概的學習方向之類的英語弄熟點,到時千萬不要緊張,慢慢說,人家都是說的很簡單很清晰的,你不要太卡就好了。
反正我所知道的身邊的人去參加公立大專面試,都是很容易的,沒你想的那麼恐怖,只是那個入學考試和以後全英教學,做作業之類的,那個英語就比較難,而且比較難過,一學期掛三科那就完蛋了,但是這里公立學校的獎學金是想但誘人的,如果你成績好,前30名,那既可以免去70%的學費還可以每月領到一大筆的獎學金,是政府補貼給你生活用的,一般5000-7000人民幣左右,不過要簽合同,你畢業後要留在那裡工作3到5年,期間可以申請綠卡,但是想畢業就回來那就得補回學費.......
再給你一個必須記住的論壇網站吧《http://bbs.sgchinese.com/》,這里都是自己人,是早年中國都留學學子弄得,你在新加坡遇到所有問題,前人們都知道,在這里都可以找人咨詢,在外靠朋友啊!
PS:在那裡不要隨意簽合同,一定要自己弄明白再簽,不然很吃虧的。
J. 副本任務的路線選擇8:水陸大會
唐王向來懷有佛心,近日選定良辰吉日,要選集諸僧,參禪講法,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野鬼。遂敕令化生寺一干僧眾修建道場,說屆時前來同民眾一起拈香拜佛,以慈悲心聽圓滿法。金山寺的玄奘法師品德高尚又通悉佛典,被選為壇主,負責道場的大小諸事。
民間素聞玄奘法師有大智慧,聽說他要開壇講法,無不歡欣雀躍,紛紛自願前來幫忙。化生寺人來人往,打造禪榻,裝修功德,整理樂音,齊備物件,好不熱鬧。但是在陰暗的角落,有妖物陰森森的眼神注視著他們,牙齒發出摩擦的聲音……這些妖物到底是什麼來頭?要破壞這祥和的一切,它們的目的何在?我們能夠保證水陸大會一切順利嗎?
單環任務(任務時間:120分鍾)
當團隊成功組建開啟後,任務開始。
通過化生寺(32,15)的疥癩和尚
傳送進水陸道場,
幫助道場督僧修築道場。
進入水陸道場後,
找到道場督僧(水陸道場 44,28)
道場督僧告知道場還缺些木材,
去道場後院109,70附近採集一些桃木。
道場後院109,70附近
種有蟠桃樹為道會供品之用,
最近從後山爬進幾只潑猴,偷吃供果,
而佛門弟子不可殺生,
使用小石塊幫忙驅趕。
道場製作工期在即,
道場督僧希望大家幫忙送上邀帖。
經過大家的努力,齊心協力幫忙,
道場准備工作已經完成。
唐王向來懷有佛心,良辰吉日,
與眾臣到場待玄奘開壇講法。
玄奘法師正准備頌經時,突然天色大變,
狂風滾滾,殺出十幾個妖邪,
請眾人速返回救駕。
黑雲散去,道場只留下受傷的程咬金,
通過程咬金,了解到一些妖獸的信息:
玄奘法師正准備頌經時,突然天色大變,
狂風滾滾,殺出十幾個妖邪,
最可怕的是有一個妖邪半空中閃出,
九尺長且有著茶盞大小的雙眼,
呼啦的張開大嘴,把大家卷了去,
而黑雲好象往寺後院飄去。
道場後院妖魔很是兇猛,玩家無法應付。這幫妖怪是什麼來歷,如此神通廣大?又有什麼企圖,劫持了唐王和玄奘法師?眾人驚懼之時,卻得土地公公指點,原來那道場後院已與妖獸窠穴相連,其中妖孽乃上古妖獸幫凶。觀音大士正在長安街頭,幻化人形尋找取經向善之人,必須找到她,共謀破解之法。
找尋到幻化成百姓模樣的觀音大士,了解到破解妖獸之法:洞府內的雙金乃千萬年黃泉怨氣所生,一隻叫「魑魅」,一隻叫「魍魎」,要讓一隊捨身與妖獸拚鬥,當拚鬥一定程度,妖獸會使用「乾坤斬」,此時才有破解之處,場外需有人點妖獸使用法器即可降妖除魔。 「魑魅」需用錦襕袈裟破解,「魍魎」需用九環錫杖破解。
通過千辛萬苦,破除層層劫難,
大家順利的救出了唐王、玄奘等人,
解救了三界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