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的預言是什麼

新加坡的預言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19 18:04:49

❶ 女預言家萬加季米特洛娃

萬加出生於1911年1月31日,歿於1996年8月11日,住在保加利亞的佩特里奇市,葬於盧比捷的保加利亞聖佩特卡教堂一旁。

萬加於12歲那年失去視力。她被一場強龍卷風颳起,找到她時發現還有一口氣,可就是被石塊和沙土蓋住,沙子眯住了雙眼,結果變成了瞎子。

萬加於16歲開始為別人預言吉凶,一開始是幫父親找被偷走的羊。她准確地描繪了藏羊的院子,說她曾夢見過這個院子。但正式給人預測禍福還是30歲以後的事。

萬加由於自己准確的預言,從60年代中期已經名震世界。無數的人從西方和歐洲各地奔來找她。許多的人還是特地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興沖沖趕來的。

范吉利亞·季米特洛娃是一位盲人,但她卻能看到很多人的過去和未來,甚稱奇人。她能指示人對症治病,警告他人避免將發生的災難,幫忙尋找失蹤人的線索。據說,她還曾預言到史達林的去世而遭到逮捕。而她這種神奇的預言能力據說來自於一位神秘的騎士。神秘騎士教她預言 季米特洛娃居住在保加利亞、馬其頓以及希臘三國交界處的一個村莊,她在當地非常出名,願意幫助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她能夠指示人治病,警告失足犯錯,還能尋找失蹤的人。盡管她是一位盲人,但她能看到許多過去和未來的事情。 據說,她的這種預言能力是一位神秘騎士教她的。1941年1月的一個冷夜晚,一位身穿華麗鎧甲的騎士出現在季米特洛娃生活的村子裡,他進入季米特洛娃的房子後對她說:「災難即將開始降臨,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將死去。你願意站在這里預言這一切嗎?不要害怕,我告訴

你該怎樣預言。」 當時的季米特洛娃已經30歲,其實在騎士出現之前,季米特洛娃就已經具備了這方面的一些能力。在她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她曾做過一些奇怪的游戲,比如將一些東西放到花園或者房子中,然後用手將自己的眼睛遮住,她能准確說出這些東西的位置。她還喜歡扮演「醫治者」(指宗教方式給人治病的人)的角色,指示一些草葯給她的朋友們拿去治病。

祈求上帝獲得「千里眼」

季米特洛娃的生活十分艱難。「一戰」期間,她父親被保加利亞陸軍徵召入伍,母親也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戰後,她們一家的生活依然很困難。她的父親有一個畜牧場,季米特洛娃不得不每天幫助運

送奶桶。

一天,一場可怕的暴風雪襲擊了畜牧場。土塊兒、樹枝樹葉攪和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渦流區,將12歲的季米特洛娃捲起,送到很遠的地方。當人們找到她時,她的眼睛裡滿是沙土。隨後,她失去了視力。季米特洛娃不斷向上帝祈禱,盡管她變成了盲人,但是卻獲得了另外一種「視覺」——千里眼。 當她16歲的時候,季米特洛娃開始預言。她幫助父親尋找被偷走的羊,她能夠詳細描述出小偷藏羊的那個院子中的情景。季米特洛娃也開始夢到一些悲慘的事件,而這些事件最後不幸都變成了事實。

預言史達林去世被逮捕 「二戰」期間,季米特洛娃吸引了更多的信徒,很多人拜訪她,希望得到他們親戚是否還活著的線索,或者找到他們遇難的地方。季米特洛娃告訴人們怎樣在戰場上保護自己,怎樣用草葯、泥土以及蜂蠟治癒傷口,以及到哪找到丟失的東西。 但是其後不久,名聲越來越響的季米特洛娃被投進了監獄,因為她預言史達林將不久於人世。但一年後,她就被釋放出來,因為史達林真的去世了。她不想將領導人即將死亡和全球即將發生災難的事情告訴任何人,擔心嚇到他們。 當她的哥哥參加游擊隊後,季米特洛娃曾哭著求他不要去,因為他將在23歲的時候被殘忍地殺死。但是哥哥不相信她。同年10月份,哥哥被俘虜,在遭受殘忍折磨後被槍殺。 季米特洛娃從不害怕死亡,她說:「我告訴你們,盡管人死後身體會腐爛,但是身體的另一部分,也就是靈魂不會分解,它會以另外一種更高級的狀態繼續存在。」

❷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其官方語言有四種,包括漢語、英語、馬來語、以及泰米爾語。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英語是新加坡人的第一語言,華語(母語)為華人間的通用語言。

新加坡共和國為一城市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面,由新加坡島及其附近小島組成,地當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

交通發達,行政中樞新加坡(市),是東南亞最大海港,附近國家所產的錫、橡膠、石油等大多經此轉運,也是聯系亞、歐、大洋洲的重要國際航空中心。有造船、橡膠、食品等工業。

(2)新加坡的預言是什麼擴展閱讀:

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外貿總額是GDP的四倍。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是世界最大燃油供應港口。有200多條航線連接世界600多個港口。根據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的數據,截至2014年年底,新加坡港集裝箱吞吐量上升4%至3390萬TEU,名列世界第二位。

新加坡擁有8個機場,其中新加坡樟宜機場及實里達機場是國際民航機場,其餘則用於軍事用途。樟宜機場佔地13平方公里,擁有3個航廈和兩條跑道。由新加坡民航局營運,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勝安航空、新航貨運和酷航等。

❸ 世間所流傳各種大災難預言的說法是真的嗎

問:請問 答:那我先要問兩個問題,看相算命先生說一個人的命運,你說是真的嗎?真有命運嗎?風水先生講地理風水,是真的嗎?諺語有句話說的很好,「信則有,不信則無」,那你到底是信還是不信?確實有人信,有人不信,中國外國都一樣,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相信的人也不在少數,不信的人也很多。那到底有沒有?我們看看佛法里所說的,佛法講因果,《十善業道經》上講的很清楚,中國道教《太上感應篇》一開頭就講這個問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佛肯定這個事實。 所以極樂跟我們娑婆世界有沒有差別?給諸位說,毫無差別。大經裡面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那我們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有沒有差別?說真話,沒有差別。沒有差別裡面他起了差別,差別怎麼起來的?世尊說得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說明原因了。我們跟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的差別在哪裡?他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現在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就是說明,他是個沒有分別妄想執著的佛,我們現在是有妄想分別執著的佛,都是佛,不一樣。我們要是把妄想分別去掉,放下、舍棄掉,你跟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就沒有分別,跟《華嚴經》上講的毘盧遮那佛也沒有分別,完全一樣;智慧一樣,德能一樣,福報一樣,確實沒有差別。 你今天為什麼不肯放下?佛講得很好,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你就叫阿羅漢,阿羅漢放下了三分之一;再把分別放下,你就成菩薩,菩薩放下了三分之二,還有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一是妄想;再把妄想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你要問,我怎麼修行?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才叫真正修行功夫,放下就是,為什麼不肯放下? 我是剛剛接觸佛法的時候,因緣很殊勝,遇到章嘉大師,頭一天是我一生當中第一次見出家人,就是見他。我就向他請教,我說佛法好我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就能契入?他就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明了、是智慧,放下是真功夫,就真的回頭了。怎樣看破?要放下,你才能看破,然後看破幫助你再放下,放下幫助你再看破,就是這四個字,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離不開這個原則,離開這個原則就不能成就。所以這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行證果就是這么成就的。看破是真學問,放下是真功夫。 所以只要你放下一切的惡念,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災難就沒有了。大乘經裡面佛說得好,水災,你看現在報紙上常常報導,南北極的冰在加速度的融化,這是大災難。聯合國在前幾年發布了一個訊息,說二一00年,也就是說,今年是二00六年,再過幾天就是二00七年;換句話說,還有九十三年,九十三年之後地球上再也看不到冰了,冰這個名詞變成歷史上的名詞,冰沒有了。冰沒有了,諸位知道,這問題很嚴重。海水上升,要上升七十米,預算水要上升七十米,全世界靠海岸的都市統統被淹了,這是大災難。 為什麼會有這個災難?佛說貪心。貪心所感得的是水災,瞋恚感得的是火災,愚痴所感的是風災,心裡頭不平,不平所感得的是地震,這是佛講的。你看這個天然災害,如果我們沒有貪心,冰就不會融化,水又會結成冰;我們沒有瞋恚,就沒有火山;我們沒有愚痴,台風、颶風都沒有了,龍卷風都沒有了;我們沒有不平,心平氣和,地震就沒有了。你說是不是《感應篇》所說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我們看看災難有沒有?好像是有,為什麼?走遍全世界,哪個地方的人沒有貪瞋痴慢?貪瞋痴慢要到飽和點,這個事情就麻煩了,什麼災難都會出現。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甚至於世界上許多宗教徒,認真修行的人都是在化解災難。確實古人講的,一百個當中有一個修行人,災難都可以把它擺平,雖然不能消滅,會減輕,百分之一。這個比例在今天做不到,在我想大概一萬人當中有一個善人,這大概還差不多,應該有這個數字。真正發心,把自己學習的功德迴向祈求世界和平,會有效果。 我們過去看日本江本博士他做了個實驗,日本的琵琶湖,非常大,像海一樣。靠近岸邊上有個小的海灣,湖的湖灣,二十多年因為水流不出去,死水,所以水很臭、很臟,走到那邊的人都是掩著鼻子而過。他就在那個水邊上做了個實驗,找了三百五十個人,請了一位法師,好像九十多歲的一位老法師,帶領大家祈禱一個小時。集中意念,大家起一個念頭,念什麼?「湖水干凈了」,就念這一句,湖水干凈了。三百五十個人一起念,念了一個小時,三天之後湖水真的干凈了。所以日本的新聞報紙都大力的報導,從來沒有方法解決,它怎麼自己干凈了。而且繼續保持著半年,半年之後又不行了。祈禱的力量你看看,三百五十人一個小時,能夠叫它保持半年,就很難得了。如果每個月祈禱,那不就永遠干凈了嗎? 我們從這個道理來推論,引申來說,如果我們全世界的這些善心人士,一萬人當中有一個,那也就不少了,七十億人也相當可觀。我們這些人能夠真正覺悟,每天做祈禱,希望世界和平,沖突化解,真的會有效果。這是很值得提倡的,真正能產生效果。我們現在國家地區多災多難,我們學佛的人、修道的人,甚至於其他宗教,哪個不祈求社會安定,地區災難能化解?都有這個意願。所以,雖然有人講災難怎樣,我看都化解了。 二000年那時候我住在新加坡,法國十六世紀諾查丹瑪斯的預言,這是世界上的人都很相信的。四百年前他講世界末日在哪一天?在一九九九年的年底到二000年,這是世界末日。那一天平平安安過去了,沒事。好像過了幾個月,三、四個月,那邊有個天主教神學院院長講了一句話,說明明這時候世界末日現前,怎麼會沒事?非常懷疑。有人把這個訊息告訴我,我說你可以把話傳給他,為什麼沒事?因為這樁事情,四百年來全世界人都知道。我相信在一九九九年、在二000年,全世界的宗教徒都為世界和平祈禱。我們從琵琶湖這個例子來看,真的有效果,它就化解了。現在又過了六年,今年二00六年,都沒事,於是人都不相信了,造業、干壞事的念頭又起來。起來,現在好像災難愈來愈嚴重,愈來愈明顯。只要這個世界,佛家講的好,境隨心轉,境是環境,環境是隨著人心轉的,人心善,它就變善,人心不善,它也不善,境隨心轉。 所以哪裡有災難不要跑,逃不掉,在劫難逃。怎麼辦?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災難就化解了,這才真正叫消災免難,到哪裡逃?說是要挖很深的地洞,地洞也沒有用,像海水淹掉了,你永遠在海水底下,你能活得了嗎?沒用處。所以,真正消災免難是斷惡修善。不要怕死,我們救自己,還要救別人。怎麼個救法?就這四句話就能救,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才是真正的化解災難。什麼樣的預言,聽了我們可以做參考,我們加功用行,格外努力來認真修學,災難可以化解。又何況佛經上告訴我們,共業裡面有別業,有不共業,任何一個災難來的時候,有人不會死完,還會有一些。那不是幸運的,他有不共業,共業里頭有不共業。我們人只要好好的,縱然造作罪業,改過自新,都是好人。(凈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六 2006/12/1) 其他相關文章

❹ 被稱為是政壇「預言家」的李光耀,迄今他到底有哪些預言成功了呢

李光耀預言的“我國在是太平洋的對抗會占上風”,“中美並不是美蘇的零和游戲關系”,“日本正在走向平庸”,“兩岸統一隻是時間上的問題”,“習應該屬於曼德拉級別的人物”,“中國的未來是很難預測的”。這些都應該說是應驗的。

五,習應該屬於曼德拉級別的人物。李光耀對於習的評價是非常准確的,從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來看,他的預言也是很對的。

六,中國的未來是很難預測的。這個觀點也是一些小國家對於現在強大的中國的疑慮。雖然不算是准確的,但是也是很值得反思的,讓國家更透明,未來會具有確定性,這估計不僅僅是世界的願望,也是我們國人的願望吧。

❺ 年初時英媒提的這十大預言有多少實現了

英國《每日郵報》特約分析師在2015年年初的時候,對今年的科技行業發展趨勢作出了十大預言。那麼,在2015年即將過去的時候,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十大科技預言到底有沒有實現。
1、移動支付迎來變革
預言內容:隨著Apple Pay的推出,2015年的形勢將發生改變。用戶可以將信用卡信息存儲到新iPhone上,用iPhone在付款台完成支付,支付時利用指紋掃描儀進行身份驗證。
實現狀況:2015年3月7日,蘋果支付服務採用近場通信技術,用戶可用蘋果手機進行免接觸支付,免去刷信用卡支付步驟。用戶的信用卡、借記卡信息事先存儲在手機中,用戶將手指放在手機的指紋識別感測器上,將手機靠近讀卡器,即完成支付。
不過,雖然技術上的預言實現了。但是,Apple Pay在美國市場一直未能得到快速普及,部分原因是缺少推廣,接受Apple Pay的零售店終端有限。而且即便已經與國內多家銀行達成合作協議,不過2015年的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依然被支付寶、微信牢牢控制。
2、比特幣走到十字路口
預言內容:去年2月,這個加密電子貨幣遭受重創,由於對其安全性和缺少監管感到擔憂,比特幣的價格將會直線下降。
實現狀況:2015年年初比特幣價格升至150美元左右,隨後數月的發展並不積極,穩定在200美元左右。最急劇的變化發生在11月初,匯商曾報道11月4日比特幣單日漲幅達20%,最高飆升至500美元,之後徘徊在400美元左右,有消息指出這是因為中國交易者用於「MMM」的社交詐騙網路而刺激了比特幣價格。目前來看,比特幣並沒有走到十字路口,反而保持著比較樂觀的勢頭。
3、智能手機還將變大
預言內容: 2014年,手機廠商紛紛推出尺寸更大的智能手機,蘋果推出了5.5英寸(約合13.9厘米)的iPhone 6 Plus,谷歌和諾基亞則推出了6英寸(約合15厘米)版本。更大的屏幕更適合玩游戲、看視頻和上網沖浪,分析師表示這種趨勢還將繼續。
實現狀況:8月30日,外媒PhoneArena對近幾年來在手機屏幕尺寸方面的偏好做了一項調查統計。結果顯示,5-5.5英寸之間的手機被認為是可移植性和觀看體驗的最完美平衡點,其得票率為43%。另外,5.5英寸以上手機產品的得票率僅為4%。這也難怪國內一些廠商跟風退出5.7、6英寸、6英寸+的手機會遭遇慘敗。
4、平板電腦逐漸退燒
預言內容:據預測,iPad銷量將保持在較低水平,採用Windows和安卓系統的平板電腦表現更好一些。這一年,Apple的iPad Mini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說明可能很快就要下架。
實現狀況:根據IDC指出,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設備出貨量為4870萬,總出貨量同比下滑12.6%,已經連續4個季度下滑。12月8日消息,據市場調查機構1010data Ecom Insights Panel提供的2015年10月平板電腦在線銷售數據報告,微軟Surface系列的巨大成功使之首次在今年10月超過蘋果iPad,成為了全美在線銷量最高的平板電腦設備。不過,由於2015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有可能較去年下滑8.1%。以三星為代表的安卓系統的平板電腦並沒有取得明顯的增長。
5、智能手錶繼續完善
預言內容:蘋果智能手錶將在2015年初登陸市場,智能手錶市場將發生巨大變化。相關技術和軟體不斷進步,外觀設計也將進一步完善,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實現狀況:Cnet編輯總結了2015整個智能手錶市場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其中Apple Watch無疑是最為成功的,在做工、佩戴感、深層次運動監測、溝通性方面均不斷完善,再加上蘋果的品牌號召力,可能是很多用戶的首選。不過,它的電池壽命是一個問題,並且基本上無法解決。
6、智能眼鏡陷入尷尬
預言內容:谷歌曾力求讓谷歌眼鏡這種頭戴式電腦成為主流,但現在已經悄無聲息。谷歌眼鏡甚至成為「侵擾」的一個代名詞,並導致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對谷歌眼鏡喪失興趣。
實現狀況:谷歌的智能眼鏡「谷歌眼鏡」第一代胎死腹中,新團隊接收後正在開辟第二代。日前第二代產物爆出一些動靜,據美國科技舊事網站「The Information」報道,在此中一款面向通俗消費者的產物中,團隊將會打消鏡片,讓谷歌眼鏡變身成為智能耳麥。
7、虛擬現實漸成主流
預言內容:2015年,我們將迎來索尼的Project Morpheus——可以與PlayStation 4連接在一起,以及具有開拓性的Facebook Oculus Rift。虛擬現實技術給沉寂式游戲和娛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實現狀況:雖然,2015年,國外有Facebook收購OculusVR,有索尼投入的Morpheus設備,亦有HTC攜手三星布局VR,它們已經成為目前VR行業的領頭羊;在國內,也有諸多企業投身於VR市場。但是,據調研公司JuniperResearch今日發布報告,對2016年全球科技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報告指出,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只是吸引了科技愛好者的極大興趣,但明年該技術將逐漸走進主流消費者市場。
8、電視未來將是網路
預言內容:廣播電視網的老闆不能繼續忽視網路技術,電視的未來將是網路,2015年將達到一個臨界點。
實現內容:9月3日,據國外媒體報道,阿里巴巴集團已在特定型號的天貓魔盒上推出了Tmall Box Office流媒體視頻服務,向用戶提供中國和海外電影和電視劇。而在今年10月份,為了削弱蘋果Apple TV和谷歌Chromecast的渠道實力,從而使自身產品的競爭力更強,其在流媒體視頻服務領域的戰略主要是建立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亞馬遜表示將不允許這些產品有新品上架。
9、Uber繼續大爆發
預言內容:私家車打車服務應用Uber正加速擴張,繼續激怒計程車運營公司,同時也給世界各地的監管部門提出難題。對於汽車共享服務Uber X,監管部門最擔心的是安全性。
實現狀況:12月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Lyft、中國打車應用滴滴出行宣布與印度打車應用Ola Cabs和新加坡打車應用GrabTaxi戰略結盟,已對抗Uber在全球市場的快速擴張。業內人士指出,上述四家資金充沛的初創公司宣布結盟,事實上是承認他們在各自市場的增長已經觸及天花板,而且也間接的承認Uber在全球市場的擴張已經給他們的業務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此外,今年11月,Uber中國宣布與太平財產和太平資產達成戰略合作,太平財險將為Uber中國定製保額為100萬人民幣的新型「乘客意外險」,在分攤Uber乘客風險的同時,填補了Uber乘客意外險的空白。
10、Facebook快速增長
預言內容:盡管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的一些古怪想法讓投資者感到驚嚇,但這家社交網站仍將保持蒸蒸日上的勢頭。

實現狀況:BI中文站 12月12日報道,Facebook社交平台用戶群的快速增長預示著,在長期發展中,Facebook依然蘊含著大量的業務增長機會。現在,Facebook、Facebook Groups、Messenger、WhatsApp以及Instagram的月活躍用戶分別達15.5億人、9.25億人、7億人、9億人以及4億人。
最後,總的來說,雖然英國《每日郵報》關於2015年科技行業的十大預言沒有一一命中,不過大部分預言已經實現或者在今後有可能實現。而且沒有實現的預言,更體現出了科學技術創造力和想像力,以及整個行業的朝夕萬變。由此,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❻ 亞洲小國新加坡怎麼發展起來的

1965年新加坡的獨立新加坡不大,國土面積僅618平方公里,人口卻有217萬(1992年數據)。既無礦山又無農田;幾條小河最長的也不過15公里,而且無魚可捕,利用價值極小;飲水要靠馬來西亞提供。所以,當新加坡在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時,許多政治家和經濟學家都預言,沒有資源、沒有市場的新加坡將很難生存下去。然而,擔任總理的李光耀卻不氣餒。一上台便和他的同僚們分析新加坡的地理環境和當時的世界形勢。他們在仔細地研究了瑞士和以色列這兩個在人口和面積上與新加坡相似的小國經驗後,得出的結論卻相當樂觀:新加坡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又是天然的良港,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完全可以實現繁榮和強大。

當然,李光耀政府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加坡工業落後,僅限於對轉口產品的初級加工工業和為港口服務的機械、車船修理等小型工業,經過二次大戰日本侵略者的破壞,整個新加坡滿目瘡痍。

新加坡面臨幾乎沒有工業又缺乏發展條件而且人口密度高的困境,新成立的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解決就業問題。只有解決了就業,人民的收入才有保障,人民的生計才有著落;只有解決了人民生計,社會才能得以穩定,經濟發展才有保證。而要求得經濟的長足發展,則必須改變殖民的、畸形的經濟結構。由單一型經濟發展成多元化經濟結構。在這種認識下,李光耀政府推行以迅速實行工業化為主要內容,以多元化經濟為目標的經濟發展戰略。

1959~1967年為第一階段,經濟處於恢復階段。新加坡政府以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進口替代」工業為重點,以此來改變單純依賴於轉口貿易的畸形經濟結構,發展多元化的國民經濟,並藉以解決就業問題。

1968~1979年為第二階段,經濟處於擴張階段。新加坡由「進口替代」轉向發展出口工業化時期,也是新加坡經濟的起飛時期。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迫使新加坡政府在經濟發展戰略方向上作出新的選擇,實行「出口導向」方針,即利用外部經濟力量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以此帶動外貿、交通、通訊、金融等行業,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到1979年,李光耀執政已是第20個年頭。在工業化迅速發展的推動下,新加坡的國民經濟結構起了根本性變化。新加坡城市也從一個落後的殖民地都市變成了一個人均國民收入達8291新元,僅次於日本的聞名遐邇的新興工業國家。

1979~1986年是第三階段,經濟處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時期。7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處於滯脹狀態,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也競相走上工業化道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原有優勢逐漸喪失。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下,如果繼續以大量勞動密集型工業存在下去,勢必處於不利地位。審時度勢,新加坡必須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1979年7月,新加坡政府提出了為期10年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鼓勵發展技術集約型工業,採用先進技術以提高工業企業的技術層次,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對此,李光耀充滿信心,他認定:「新加坡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一定會成功。」

1980年是新加坡經濟發展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05億美元,人均收入達4600美元,這時新加坡經濟已被世界確認為戰後亞洲經濟奇跡之一。1981年,新加坡政府根據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十年經濟發展計劃」,新加坡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雖然有石油危機的沖擊,新加坡經濟仍取得一定的進展。並且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出現經濟衰退時,新加坡的發展是首屈一指的。

從1959年李光耀執政到1992年退出政界的幾十年中,新加坡的經濟取得了迅速發展與令人矚目的成績,它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959年的19.68億新元增長到1992年的644.2億新元,增長了32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59年的404.5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14714美元,增加了35倍。以建立多元化經濟結構為中心的經濟戰略得到了較好的實現:從一個以轉口貿易為基礎的、殖民地的、畸形的經濟結構轉變成了一個以製造工業為中心,商業貿易、交通運輸、金融、旅遊與國際服務業全面發展的多元化經濟結構;製造工業內部結構也從一個以初級產品初步加工與為港口海事服務的造船修船、機械工業為主的結構轉變為一個以電子電氣工業、煉油工業、工業用化學材料工業為中心的門類比較齊全、生產技術比較先進的製造工業體系;貿易結構從以轉口貿易為主轉變成為以出口本國工業產品為主;在原有的轉口貿易與自由港的基礎上,目前新加坡已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航運等國際服務中心。縱觀幾十年經濟的發展,新加坡成功地由「蝦」變成了「龍」。

「如果諾貝爾獎設最佳國家領導人獎的話,李光耀一定是得主,而且可能不只得獎一次。」這是香港《亞洲周刊》羅伯特?烏德盧在1984年11月對李光耀的贊語。

❼ 新加坡的語言是什麼

新加坡的語言是英語、馬來語、漢語、泰米爾語。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是著名的國際化貿易的中心點,長期以來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而語言作為必備的交流方式,在新加坡就顯得愈發重要。

語言特點

對於新加坡來說,國民的近七成都是華人,也就意味著漢語應該是新加坡的第一大語言,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以漢語作為母語的家庭越來越少,處於政治和經濟原因,新加坡採用雙語教學,要求所有的公立學校的學生必須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把各自的母語作為第二語言。也就是說,華人學生必須學習英語和漢語,馬來學生要學習英語和馬來語。

現在的新加坡,國語即馬來語是象徵性的,只在國歌歌詞和軍隊發號施令中使用;英語是工具語言,是獲取英語世界知識的工具,「謀生的工具」;母語是文化語言,傳承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❽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逆襲史和神預言

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8分鍾



文/晏凌羊


01


李光耀管的地盤——新加坡——面積真的好小、人口也好少。


我們去新加坡 旅遊 的時候,感覺這個國家還沒有廣州一個市大,想想都覺得「很好管理」。


在中國的話,李光耀就是一個市委書記,但因為新加坡是獨立國家,所以,李光耀成為了新加坡的「國父」。



李光耀的逆襲史,讀來挺傳奇的。他祖籍廣東梅州,早些時候曾祖父下南洋,定居在了新加坡。



李光耀的爺爺李雲龍,在新加坡奮力打拚,經營船務公司、做橡膠生意,成為當地一個大家族。


李光耀的爹李進坤是家族裡的大兒子,卻也是個紈絝子弟,沾染賭博等惡習。

李光耀從小崇拜爺爺、鄙視老爹,好在他媽比較強韌,爺爺也比較給力,所以,哪怕家道中落,他也接受了很好的西式教育,16歲就考上了劍橋大學。

李光耀是第四代移民,家裡人講的是英語和馬來語,不會說漢語。當時新加坡還是殖民地,所以,他還曾經因為自己不會說話語而在當地華人圈受過歧視。

二戰爆發,李光耀學業中斷,只能回家。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大舉入侵東南亞,也佔領了新加坡,李光耀作為抗日積極分子也被追蹤。但他很聰明,借這機會精進日語,並憑借著流利的日語和英語,成了一家報社的日文翻譯員,既能養家糊口,又能了解世界局勢。

日本宣布投降後,李光耀為了再考劍橋大學回到學校讀書,並在這里認識了妻子柯玉芝。



兩人雙雙考上劍橋,並於1947年在英國登記結婚。



李光耀在劍橋學的是法律,學成回國以後就在新加坡開了律所。當時,新加坡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援用的是英國的法律,他也通過幫人打官司聲名鵲起,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聲望。




1954年,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動黨,並任秘書長。次年,他參加立法議會選舉,卻因為他不會讀寫中文,被認為他沒資格代表華人選民。

李光耀氣得要死,制定了瘋狂的學中文計劃,把中文學得賊溜,後來還是當上了立法議員。


當時,英國殖民統治已經衰弱,新加坡抓住機會於1959年宣布獨立,年僅35歲的李光耀當選成了新加坡第一屆自治政府的內閣總理。

獨立之初的新加坡,哪方面都不行,他一直希望能與馬來亞合並成立「馬來西亞」。

經過多方努力,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亞合並成為馬來西亞聯邦。但合並後,因為馬來西亞的種族沙文主義導致新加坡人廣受排擠,所以,1965年新加坡脫離聯邦,宣告獨立。

新加坡當時能獨立,完全是由於馬來西亞當局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和中國干涉別國內政的憂慮,而強行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的。

當年的李光耀和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為了留在馬來西亞曾經多次請願,新加坡真的獨立以後,李光耀曾嚎啕大哭。




獨立的時候新加坡就是個彈丸之地,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工業,傳統的港口貿易日趨式微,內部有民族沖突和暴亂的威脅,而旁邊還有隨時可以切斷新加坡供水的馬來西亞和虎視眈眈的印尼。


這么小的地盤,想要成為獨立國家,在強國如林的地球上怎麼博生存嘛。窮則思變,李光耀開始想辦法,發誓要把新加坡建設好。


新加坡太小,如果再發生戰爭,幾分鍾就被打下來,所以,李光耀先是尋求國際 社會 的承認,加入聯合國——這樣,別的國家若是皮癢了來打你,就是侵略,道義上就站不住。

緊接著,他抱上英國大腿,成為英聯邦成員國。雖然英聯邦是個鬆散的組織,但哪個國家想要打新加坡,也得給老英國幾分面子吧?

他還向侵略過這塊土地的日本學習管理。


新加坡雖然也被日本侵略過,但他們對日本的感情和我們中國人不一樣,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移民,那裡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地盤,而且日本侵略時間不長、烈度較小,所以,他們比較容易原諒日本

與此同時,李光耀向以色列學習全民兵役,組建了武裝部隊。



在外交方面,他向瑞士學習,在外交上搞中立,在國際 社會 上不惹事、不樹敵,一門心思發展經濟。

幾套組合拳打下來,李光耀覺得被大國侵略的可能性變小,於是,他著手發展經濟。

那時候,中國忙著搞十年浩劫呢,李光耀覺得向西方學習和靠攏才是新加坡實現逆襲的路徑,於是,他強令學校進行英語教育,取消傳統華語教學,開始發展輕工業、外貿、金融、港口經濟。

在執政中,他注重打擊腐敗,賞罰嚴明,新加坡一時政治很清明,像違法之後「下不為例」的這種事情絕不可能在新加坡發生,因為犯法的人一被抓到就要罰,罰到你怕。

到底是小國,人口又少,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新加坡慢慢變得繁榮了起來。當然了,亞洲四小龍之所以能迅速繁榮強大起來,主要還是因為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契機,而且當時的中國還沒有搞改開。

中國一搞改開,李光耀又敏銳地察覺到東方大國即將崛起,馬上在全國推行講華語運動。


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里,新加坡不僅解決了一系列內憂外患,在經濟上完成了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轉變,更是獲得了極大的國際地位(新加坡人民去全球170多個國家免簽)。

新加坡的法制健全程度、 社會 能見度和公平度、城市宜居度、民眾的富庶程度也令人嘆服,至少我個人還是蠻喜歡這個國家的。


李光耀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很牛逼的創業者,只不過,別人把一個企業搞起來了,而他搞的是一個國家。



新加坡之所以能創造這些了不起的奇跡,當然不能只歸功於李光耀一個人。

一個彈丸之地能創造這么了不起的奇跡,當然得靠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的成全。

天時的話,戰後五十年本就是各個國家飛速發展的五十年。

地利方面,新加坡擁有兩項別的國家不具備的優越條件,想不富裕都難。

一個是馬六甲海峽每年的海峽通過費用以及港口貿易,給新加坡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還有一個原因是新加坡周圍都是穆斯林國家,在伊斯蘭教義裡面,存款借款收取利息都是不允許的,因此,這些國家的資金,總要找一個能給年利息的來往又方便的安全度高的地方,恰巧新加坡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人和方面,李光耀的政治思維非常西方化,他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加之新加坡華人佔多數,這些華人本就素質相對比較高又很團結勤奮,決策者和民眾一起努力建設這個人口比不多的國家,發展起來非常容易。


02



2005年,李光耀讓自己的兒子李顯龍成為了新任總理 (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實際上是聽李光耀話的,只是一個中間的權力過渡人) 。


這個兒子,相比老爹,政治格局就比較一般般。


本來,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在國際關繫上不站隊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結果呢,在中國南海和TPP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美日搞出來圍剿中國的,後來特朗普把它廢了) 問題上,他公開選擇與美日站隊,跟中國關系不大好。

2013年,李光耀出版了著作《李光耀觀天下》。在書中,他預言了幾點:

第一、未來歐元區將解體;
第二、美國不再強大;
第三、日本會慢慢走向平庸,
第四、印度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第五、中國強大才是常態;
第六、不確定新加坡是否還會存在。

現在我們感覺他的預言好像慢慢成為現實——新加坡也許還會存在,但不一定會以「李家的新加坡」的形式存在。

2015年,李光耀去世,享年91歲。

2016年,中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正式開航,後來又與馬來西亞在馬六甲共建港口,新加坡以前依託馬六甲的港口優勢「涼涼」了一大半。




而且,風水輪流轉,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勢頭出現頹勢,而中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崛起。

2017年,李顯龍也跟自己的弟弟、妹妹鬧起了遺產糾紛,李家在新加坡的政治聲譽進一步下降。至於這場內斗能否將李家的政途掐斷,咱們未來再看。


反正,在我看來,每一個某家王朝,都是一個家族公司。

有個強有力的大人物制訂好規矩且大家都願意遵守,家族公司就興旺發達。若不是,就很容易翻車。

家族公司也好,非家族企業也罷,世界是屬於「聰明人」的,而不是「集體中的人」。


話說李光耀在新加坡被稱為國父,但馬來西亞華人是非常反感李光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馬來人心理不平衡。

馬來西亞上一輩華人認為,李光耀拋棄了吉隆坡、檳城等地的華人自己搞了獨立,而且後來讓新加坡華人過得那麼好,而馬來西亞華人雖然有錢但不得不跟馬來人、印度人生活在稍差一點的馬來西亞國。

馬來西亞、印尼的傳統華人,大多以自己的中國文化自豪感,對在傳統文化上已經很蒼白的新加坡人,也是持鄙視態度的。

當然了,新加坡人輕視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傳統華人們,主要是因為他們過得不如他們好。


新加坡人對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的態度也很矛盾,一方面奇怪中國人怎麼變有錢了,一方面又不大看得起中國人。其實,往上數三代,新加坡人也只是「洗腳上田」的傳統華人而已。


事實上,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也有所忌憚,因為自己本國土地太少,糧食果蔬甚至水源都需要馬來西亞供給。

也許也是因為這種危機感,讓新加坡自己開始建壩攔截新加坡河的河水,以便將來用作飲用水源。


為了遏制新加坡港口貿易,中國和馬來西亞達成協議在馬六甲海峽聯合建港口,新加坡對此比較反感,而馬來西亞人則感到歡喜鼓舞。


馬來華人希望中國能越來越強大,自己的國家也越來越強大,好讓新加坡人別再那麼拽。


以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END--

PS:圖片全部來源網路。

❾ 新加坡的母語是什麼

新加坡的母語是馬來語。

自新加坡獨立以來,政府一直採用英語作為不同種族社群之間的主要通行語和教學語,並將之定位成「第一語言」,新加坡憲法及法律也以英語書寫,在法院中,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也會翻譯成英語。

語言使用情況:

2020年,在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中,五歲及以上者有接近一半的人最常用的語言為英語;近一半的新加坡華人、約四成馬來人及約六成印度人在家中最常用英語,同時在十五歲及以上者中有約百分之十五沒有英語讀寫能力。

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新加坡人能使用兩種及以上語言,大多為英語及其它官方語言,不過在流利程度上有很大的差異。由於曾經受到英國的管理,新加坡英語也多以英語為標准,新加坡式英語則介於標准英語與皮欽語之間,但政府並不鼓勵使用新加坡式英語。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