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為什麼能當上新加坡國父呢
1. 為什麼李光耀在新加坡被視為國父
國父,西方稱之為「Father of the Nation」或」Pater Patriae「,或謂「國家先賢「,通常是給予某一國家(民族或政權)奠基者的尊稱。
中國現代「國父」一詞,可考證的最早出處是清代學者梁廷枏的著作——《海國四說》,書中提及美國總統華盛頓逝世時,舉國稱其為國父,意指對於當前國家政權締造有特殊貢獻之人。在國際上,國父最早出現於在公元前10世紀初的古羅馬共和國和公元一世紀前後的羅馬帝國時期,當時的羅馬皇帝被象徵神話權力的宗教元老院授予國父稱號,以表彰其為國家成功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的功勛。及至後來全球化洶涌澎湃的大規模反封建、反奴役、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主義獨立運動等過程中,「國父」的稱號漸漸有了雙重意義:
以彰顯其獨立運動的合法性;
以作為父愛主義的象徵,匯聚民望。
其中:反封建代表人物如中國的孫中山先生;反奴役的代表人物如南非「國父」曼德拉先生;而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主義獨立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著名的如:印度國父」聖雄甘地「、越南國父胡志明、美國」喬治·華盛頓「、玻利維亞的西蒙·玻利瓦爾等等。
雖有些許不足和爭議,不過,縱觀李光耀一生的所作所為,他予以新加坡這個國家以獨立,建國後又長期執政,並且親自領導整個國家走上繁榮富裕強盛之路,因此,他被尊稱為新加坡的「國父」毫不過分。
2. 李光耀到底做出了什麼貢獻為什麼國際上這么多人都尊敬他!
1、李光耀執政及繼續發揮影響力期間,新加坡人均GDP從1960年的400多美元,到1991年超過1.4萬美元,再到2013年的5.5萬美元,創造了在一代人時間里「變身」發達國家的奇跡。
2、新加坡: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脆弱走向穩定,從腐敗走向廉潔,從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從缺乏歸屬感的移民聚散地變成族群和諧共處、身份認同感強烈的國家。李光耀功不可沒!
3、最重要的,我認為是他在國際關系(東西方關系)中的貢獻,在中國走向世界和世界逐步了解中國的這幾十年時間里,他起到了銜接的作用。西方把他作為認識中國的「領路人」。
隨著中國崛起為全球大國,在地緣政治中的作用日益顯要,世界多數國家都想了解中國領導人的想法和政策、中國的走向,此時李光耀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就顯示了出來。天時指的是新中之間的密切合作,地利指的是新加坡距離中國不遠,又都是華人社會,了解中國人的思維,人和指的是李光耀和中國大陸三 代 領 導人都有很好關系,和台 灣的蔣 經 國關系也相當不錯,世界領袖中具有這三點者,唯李光耀一人耳。
3. 李光耀這人到底如何,還有,新加坡是世襲制
對李光耀評價如下:
稱李光耀為「現代新加坡的締造者」是恰如其分的。自1959年以來,人民行動黨一直是執政黨。截至卸任的1991年,李光耀一口氣做了32年內閣總理。
1960年,新加坡人均名義GDP為428美元,是不折不扣的窮國。1991年人均GDP為14504美元,31年翻了近34倍,年均增長率為12%。別忘了,新加坡人口從1957年的144.6萬增至1991年的313.5萬,翻一番多。
李光耀卸任後,新加坡繼續從繁榮走向更加繁榮。該國人均GDP突破2萬、3萬、4萬與5萬美元的年度依次為:1994年(21578美元),2006年(33580美元)、2010年(46570美元)與2011年(52865美元)。2013年為55183美元。
新加坡是總理內閣制 ,實權在總理手裡。總統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沒有實權,只負責掌握國家外匯儲備,以及對重大人事有否決權(不過從未有總統使用過此權),總統不能幹預政府的政治。
以前的數屆新加坡總統是直接由李光耀任命的,甚至某位總統去世後按什麼規格舉辦葬禮,也是李光耀說了算。
(3)李光耀為什麼能當上新加坡國父呢擴展閱讀:
新加坡式民主
威權主義,顧名思義,與民主是有內在緊張的。形式上,新加坡實行自由結社與代議制民主。自1959年以來,人民行動黨贏得了新加坡的每一次議會選舉並獲得組閣權,比五五年體制之下的日本自民黨還要牛一些,後者有短時間在野的經歷。
可操作性的「民主」定義,不過是說作為民意機構的議會在整個政治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盡管被視為威權主義,但其實新加坡並沒有從程序上削弱國會的地位,新加坡國會並不是橡皮圖章。
人民行動黨每一次勝選的大前提仍是民眾支持。在這個大前提下,李光耀與人民行動黨通過對選舉規則與選舉程序的精心設計給民眾支持加了杠桿,以相對低比例的民意支持撬動更高比例的國會席次,可以把杠桿率定義為「國會席次比重/普選票得票率」,這個數值大於1,就是加了杠桿。
4. 李光耀對新加坡的貢獻是什麼
李光耀為新加坡的國家獨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具體如下:
1.爭取新加坡的國家獨立。
1954年10月,李光耀成立人民行動黨,次年李光耀當選立法議院議員,開始與新加坡的共產黨合作爭取獨立。1961年李光耀為首的反共份子與黨內的親共份子決裂。1963年7月,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政府達成協議,雙方正式合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獨立。
2.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
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內政,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40年之內經濟平均增長了7%。在其任內,李光耀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3.擁護人才強國。
李光耀主張高薪養廉,以此來吸引社會人才並預防腐敗。在新加坡,如其它犯罪一樣,腐敗一方面由嚴厲的懲罰來預防,從鞭刑到死刑。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在新加坡你甚至都看不到警察,這意味著極大的成功。
4.推動新加坡與中國建交。
李光耀在70年代末開始與中國大陸交往,雙方都放棄了60年代時敵對的政策,1990年10月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推動中新關系友好發展。
5.推動新加坡社會文明建設。
李光耀發起反對隨地吐痰、嚼口香糖、喂養鴿子的運動,還禁止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和說粗話臟話,並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以及罰款標准。
(4)李光耀為什麼能當上新加坡國父呢擴展閱讀
李光耀的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李光耀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擔任新加坡總理的數十年間,他排擠政敵,對西方的批評置之不理,牢牢掌握政權,領導新加坡實現了政治獨立和經濟繁榮,把一個缺乏生機的城市國家變成了一個全球貿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已經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富國。
2000年12月7日,香港中文大學為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頒發了榮譽博士學位,稱其是近百年內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並形容他「以廉反貪」、「以法去亂」、「注重和平而避免沖突」、「協調種族而拘除仇視」、「帶領新加坡走向富強之路」等。
2005年5月17日,復旦大學授予82歲的李光耀名譽博士的學位,感謝他他對促進中新兩國關系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由於李光耀祖輩均為客家人,故其本人亦被視作為客家族裔的傑出代表之一,被特別聘請為新加坡最大的客屬團體(組織)——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的永遠榮譽主席一職。
負面評價
李光耀在執政初期推行雙語教學,著重於死記硬背,是錯誤的方法,導致幾代人對華文失去興趣,斷送了華文教育在新加坡的發展。1980年,基於「英語至上」和「政治利益」,李光耀政府將大中華地區以外唯一的中文大學南洋大學關閉,華文教育的生存從此斷送。
5.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逆襲史和神預言
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8分鍾
文/晏凌羊
01
李光耀管的地盤——新加坡——面積真的好小、人口也好少。
我們去新加坡 旅遊 的時候,感覺這個國家還沒有廣州一個市大,想想都覺得「很好管理」。
在中國的話,李光耀就是一個市委書記,但因為新加坡是獨立國家,所以,李光耀成為了新加坡的「國父」。
李光耀的逆襲史,讀來挺傳奇的。他祖籍廣東梅州,早些時候曾祖父下南洋,定居在了新加坡。
李光耀的爺爺李雲龍,在新加坡奮力打拚,經營船務公司、做橡膠生意,成為當地一個大家族。
李光耀的爹李進坤是家族裡的大兒子,卻也是個紈絝子弟,沾染賭博等惡習。
李光耀從小崇拜爺爺、鄙視老爹,好在他媽比較強韌,爺爺也比較給力,所以,哪怕家道中落,他也接受了很好的西式教育,16歲就考上了劍橋大學。
李光耀是第四代移民,家裡人講的是英語和馬來語,不會說漢語。當時新加坡還是殖民地,所以,他還曾經因為自己不會說話語而在當地華人圈受過歧視。
二戰爆發,李光耀學業中斷,只能回家。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大舉入侵東南亞,也佔領了新加坡,李光耀作為抗日積極分子也被追蹤。但他很聰明,借這機會精進日語,並憑借著流利的日語和英語,成了一家報社的日文翻譯員,既能養家糊口,又能了解世界局勢。
日本宣布投降後,李光耀為了再考劍橋大學回到學校讀書,並在這里認識了妻子柯玉芝。
兩人雙雙考上劍橋,並於1947年在英國登記結婚。
李光耀在劍橋學的是法律,學成回國以後就在新加坡開了律所。當時,新加坡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援用的是英國的法律,他也通過幫人打官司聲名鵲起,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聲望。
1954年,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動黨,並任秘書長。次年,他參加立法議會選舉,卻因為他不會讀寫中文,被認為他沒資格代表華人選民。
李光耀氣得要死,制定了瘋狂的學中文計劃,把中文學得賊溜,後來還是當上了立法議員。
當時,英國殖民統治已經衰弱,新加坡抓住機會於1959年宣布獨立,年僅35歲的李光耀當選成了新加坡第一屆自治政府的內閣總理。
獨立之初的新加坡,哪方面都不行,他一直希望能與馬來亞合並成立「馬來西亞」。
經過多方努力,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亞合並成為馬來西亞聯邦。但合並後,因為馬來西亞的種族沙文主義導致新加坡人廣受排擠,所以,1965年新加坡脫離聯邦,宣告獨立。
新加坡當時能獨立,完全是由於馬來西亞當局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和中國干涉別國內政的憂慮,而強行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的。
當年的李光耀和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為了留在馬來西亞曾經多次請願,新加坡真的獨立以後,李光耀曾嚎啕大哭。
獨立的時候新加坡就是個彈丸之地,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工業,傳統的港口貿易日趨式微,內部有民族沖突和暴亂的威脅,而旁邊還有隨時可以切斷新加坡供水的馬來西亞和虎視眈眈的印尼。
這么小的地盤,想要成為獨立國家,在強國如林的地球上怎麼博生存嘛。窮則思變,李光耀開始想辦法,發誓要把新加坡建設好。
新加坡太小,如果再發生戰爭,幾分鍾就被打下來,所以,李光耀先是尋求國際 社會 的承認,加入聯合國——這樣,別的國家若是皮癢了來打你,就是侵略,道義上就站不住。
緊接著,他抱上英國大腿,成為英聯邦成員國。雖然英聯邦是個鬆散的組織,但哪個國家想要打新加坡,也得給老英國幾分面子吧?
他還向侵略過這塊土地的日本學習管理。
新加坡雖然也被日本侵略過,但他們對日本的感情和我們中國人不一樣,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移民,那裡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地盤,而且日本侵略時間不長、烈度較小,所以,他們比較容易原諒日本
與此同時,李光耀向以色列學習全民兵役,組建了武裝部隊。
在外交方面,他向瑞士學習,在外交上搞中立,在國際 社會 上不惹事、不樹敵,一門心思發展經濟。
幾套組合拳打下來,李光耀覺得被大國侵略的可能性變小,於是,他著手發展經濟。
那時候,中國忙著搞十年浩劫呢,李光耀覺得向西方學習和靠攏才是新加坡實現逆襲的路徑,於是,他強令學校進行英語教育,取消傳統華語教學,開始發展輕工業、外貿、金融、港口經濟。
在執政中,他注重打擊腐敗,賞罰嚴明,新加坡一時政治很清明,像違法之後「下不為例」的這種事情絕不可能在新加坡發生,因為犯法的人一被抓到就要罰,罰到你怕。
到底是小國,人口又少,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新加坡慢慢變得繁榮了起來。當然了,亞洲四小龍之所以能迅速繁榮強大起來,主要還是因為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契機,而且當時的中國還沒有搞改開。
中國一搞改開,李光耀又敏銳地察覺到東方大國即將崛起,馬上在全國推行講華語運動。
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里,新加坡不僅解決了一系列內憂外患,在經濟上完成了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轉變,更是獲得了極大的國際地位(新加坡人民去全球170多個國家免簽)。
新加坡的法制健全程度、 社會 能見度和公平度、城市宜居度、民眾的富庶程度也令人嘆服,至少我個人還是蠻喜歡這個國家的。
李光耀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很牛逼的創業者,只不過,別人把一個企業搞起來了,而他搞的是一個國家。
新加坡之所以能創造這些了不起的奇跡,當然不能只歸功於李光耀一個人。
一個彈丸之地能創造這么了不起的奇跡,當然得靠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的成全。
天時的話,戰後五十年本就是各個國家飛速發展的五十年。
地利方面,新加坡擁有兩項別的國家不具備的優越條件,想不富裕都難。
一個是馬六甲海峽每年的海峽通過費用以及港口貿易,給新加坡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還有一個原因是新加坡周圍都是穆斯林國家,在伊斯蘭教義裡面,存款借款收取利息都是不允許的,因此,這些國家的資金,總要找一個能給年利息的來往又方便的安全度高的地方,恰巧新加坡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人和方面,李光耀的政治思維非常西方化,他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加之新加坡華人佔多數,這些華人本就素質相對比較高又很團結勤奮,決策者和民眾一起努力建設這個人口比不多的國家,發展起來非常容易。
02
2005年,李光耀讓自己的兒子李顯龍成為了新任總理 (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實際上是聽李光耀話的,只是一個中間的權力過渡人) 。
這個兒子,相比老爹,政治格局就比較一般般。
本來,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在國際關繫上不站隊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結果呢,在中國南海和TPP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美日搞出來圍剿中國的,後來特朗普把它廢了) 問題上,他公開選擇與美日站隊,跟中國關系不大好。
2013年,李光耀出版了著作《李光耀觀天下》。在書中,他預言了幾點:
第一、未來歐元區將解體;
第二、美國不再強大;
第三、日本會慢慢走向平庸,
第四、印度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第五、中國強大才是常態;
第六、不確定新加坡是否還會存在。
現在我們感覺他的預言好像慢慢成為現實——新加坡也許還會存在,但不一定會以「李家的新加坡」的形式存在。
2015年,李光耀去世,享年91歲。
2016年,中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正式開航,後來又與馬來西亞在馬六甲共建港口,新加坡以前依託馬六甲的港口優勢「涼涼」了一大半。
而且,風水輪流轉,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勢頭出現頹勢,而中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崛起。
2017年,李顯龍也跟自己的弟弟、妹妹鬧起了遺產糾紛,李家在新加坡的政治聲譽進一步下降。至於這場內斗能否將李家的政途掐斷,咱們未來再看。
反正,在我看來,每一個某家王朝,都是一個家族公司。
有個強有力的大人物制訂好規矩且大家都願意遵守,家族公司就興旺發達。若不是,就很容易翻車。
家族公司也好,非家族企業也罷,世界是屬於「聰明人」的,而不是「集體中的人」。
話說李光耀在新加坡被稱為國父,但馬來西亞華人是非常反感李光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馬來人心理不平衡。
馬來西亞上一輩華人認為,李光耀拋棄了吉隆坡、檳城等地的華人自己搞了獨立,而且後來讓新加坡華人過得那麼好,而馬來西亞華人雖然有錢但不得不跟馬來人、印度人生活在稍差一點的馬來西亞國。
馬來西亞、印尼的傳統華人,大多以自己的中國文化自豪感,對在傳統文化上已經很蒼白的新加坡人,也是持鄙視態度的。
當然了,新加坡人輕視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傳統華人們,主要是因為他們過得不如他們好。
新加坡人對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的態度也很矛盾,一方面奇怪中國人怎麼變有錢了,一方面又不大看得起中國人。其實,往上數三代,新加坡人也只是「洗腳上田」的傳統華人而已。
事實上,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也有所忌憚,因為自己本國土地太少,糧食果蔬甚至水源都需要馬來西亞供給。
也許也是因為這種危機感,讓新加坡自己開始建壩攔截新加坡河的河水,以便將來用作飲用水源。
為了遏制新加坡港口貿易,中國和馬來西亞達成協議在馬六甲海峽聯合建港口,新加坡對此比較反感,而馬來西亞人則感到歡喜鼓舞。
馬來華人希望中國能越來越強大,自己的國家也越來越強大,好讓新加坡人別再那麼拽。
以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END--
PS:圖片全部來源網路。
6. 曾經僅僅只是一名小律師的李光耀,他究竟是如何成為新加坡總統的
李光耀是法律專業畢業,他一生都法律有著解不開的緣分,在他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之下當上了新加坡的總統。李光耀看到只有登上政治上的巔峰才能拯救整個國家,於是他決定放棄法律,投身於政治界。沒有太多的經驗的李光耀,憑借著自己多年的努力, 最後當上了新加坡的總統,李光耀被尊為新加坡的“國父”, 其強有力的領導和政治才能廣受尊敬 ,也是新加坡崛起的重要人物,使新加坡轉型為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李光耀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力。在他逝世的時候,很多的國家也都進行了慰問,潘基文說李光耀是亞洲的一個傳奇人物,為新加坡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隨著新加坡的崛起以及新的經濟形勢的變化, 新加坡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和李光耀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7. 李光耀為什麼在新加坡是老大
李光耀 是我們新加坡的開國功臣,也是我國的第一任總理。新加坡是採取 內閣制,總理的權力比總統大。不過新加坡的現任總理是 李顯龍,是新加坡的第三任總理。李光耀的威望仍在,新加坡人民還是非常尊重他老人家。他目前已經是一個88歲的老人了。
8. 東南亞島國新加坡,為何總被人們戲稱為是李家坡
因為新加坡歷史上第一位總理就是李光耀先生,並且他長期任職,第二任總理雖然不是姓李,但第三任總理是李顯龍,也就是李光耀的兒子,可以說新加坡李家掌握了很多的財富跟話語權。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移民國家,華人最多。李光耀上台後,對新加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在新加坡獨立後。因為新加坡面積並不大,很多方面壓根無法自給自足,必須要做出改變才能讓當時的新加坡人民活下來。他的政治風格也很明顯,一方面強調民主、法治,另外一方面則顯示鐵腕,深受“家長式統治”影響。李光耀於1990年卸任總理,粗略計算他當了31年總理,在新加坡政壇地位可謂是根深蒂固,他帶領的PAP一直在新加坡議會里佔有大多議席,而他是實際掌權者。新加坡人最長住的政府組屋,也是他們家族控制,而且新加坡最神秘的也是由政府控股的國資企業淡馬錫,它的執行董事兼總裁則是04年擔任新加坡總理也是李光耀兒子——李顯龍的太太何晶,綜上幾項被很多人詬病,覺得新加坡都被李家控制,被稱為李家坡也不奇怪了。
9. 李光耀被稱為是新加坡的「國父」 ,為何新加坡紙幣頭像卻不用他的呢
因為新加坡所有的面值上都印著一個人的頭像,那就是新加坡的第一任總統尤索夫·賓·伊薩克, 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總理,為新加坡的獨立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被新加坡人稱為“國父”,但是代表一個國家形象的應該是總統,所以新加坡紙幣上印著開國總統的頭像,但是他倆都是新加坡人最值得尊敬的領袖。
雖然新加坡的總統並沒有多大的實權,實權都掌握在新加坡的總理手中,但是對一些重要人事任命,總統仍然有著很大的決定權, 而且總統才是一國元首,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所以在1999年新加坡發行新的紙幣時,就將尤索夫·賓·伊薩克的頭像印在上面,表示紀念。
10. 被稱為是新加坡「國父」 的李光耀,他在位期間到底有哪些重大政績
李光耀能被稱謂新加坡的“國父”肯定是有原因的,從大體來看其最為主要的政績是他在位不足40年的時間里,成功將新加坡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彈丸之地(前身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發展到如今的發達國家,並且帶領新加坡成功躍升成為“亞洲四小龍”(這里的四小龍主要有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和新加坡)。李光耀的重大政績往細里說也是很具有傳奇色彩的,接下來我會分三個方面談談李光耀的重大政績。
第三點,從國內政策上來講,李光耀外交策略上以和平為主,不會激進,這位新加坡在國際贏得好評,在國內的社會治理上,李光耀宣揚文明清廉,重視人才,甚至建立了廉政公署等一些機構,這都為新加坡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綜上而言,李光耀被稱作新加坡國父的確是當之無愧的,他為新加坡帶來了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以及社會的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