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工業區是什麼樣子的

新加坡工業區是什麼樣子的

發布時間: 2022-11-21 09:24:58

⑴ 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的介紹

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可簡稱蘇州工業園區)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東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國際合作項目。自1997年至2004年,蘇州工業園區由新加坡政府負責管理。

⑵ 請問新加坡工業園III位於新加坡哪個城鎮

一說 新加坡工業園位於吳江市區西南,距市區8公里的菀坪鎮,北靠碧波浩淼的太湖,工業園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
二說 越南新加坡工業園位於胡志明市以北17公里,佔地面積為500公頃,是一個綜合工業區,擁有自給自足的基礎設施和有效率的經營環境。
www.2500sz.net/invest/kfq/xjpgyy.htm
三說 成都市新加坡工業園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新園南一路2號 電話:028-85143598‎

⑶ 新加坡工業園區的介紹

新加坡工業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是蘇州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它位於蘇州古城以東金雞湖畔,1994年正式啟動,行政轄區面積為260平方公里

新加坡哪些地理條件對工業發展不利

新加坡土地資源有限,水資源缺乏,對工業發展不利。

新加坡裕廊島的經驗:在沒有水的環境里怎樣發展工業(三)

設計高質量水廠的起點是工業用水水質。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公用事業署(PUB)經營裕廊工業水網已長達20年,並積累了豐富的工業用水水質數據。

然而,就像其他許多下水道陳舊、地下水位高的海岸城市一樣,海水倒灌現象導致工業用水組分隨著潮位而急劇變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觀察到工業用水(IW)的電導率從低達800mS /cm可波動到高達1800mS/cm,有時甚至高達2000mS/cm。因此,為謹慎起見,應該提供安全設計度。在設計反滲透系統時,原水規范採用相當於 TDS1300毫克/升的最大電導率。另外,考慮到反滲透膜的逐漸污堵和鹽通量隨時間的增加,我們也提供了很高的安全設計余度。

建設三萬立方米的工業用水深度處理廠的項目在1997年初舉行招標,有10多家國際著名的水公司參與組織的投標。評標則基於每份標書的實際凈值進行(結合資金和長期運行成本的影響),同時考慮採用當時最可靠的先進技術。

提交的各種標書大概可以歸類成三種基本不同的工藝:

―――填充式電滲析技術

―――用微濾膜作預處理的反滲透技術

―――用傳統雙介質過濾作預處理的反滲透技術

令新加坡公共事務局感到欣慰的是,位於印馬德拉斯的肥料有限公司,成功地將傳統雙介質過濾和標准陶氏反滲透膜結合使用多年,日產一萬兩千立方米產品水。因此,用傳統雙介質過濾(DMF)作預處理的反滲透(RO)方案被確定下來。

系統回收率及項目經濟性

由於公用事業署對新加坡使用的每噸工業用水徵收水費0.43新元,所以廢水回收廠只有採用最高的可行的回收率,方能使該項目經濟上可行。同時,消費者也盼望有一個具有競爭性的水價。因此,篩選剩下的標書必須採用介質過濾作為反滲透的預處理,而且反滲透裝置的回收率高達86%,結合預處理部分99%的回收率,最後整個系統的回收率達到85%。

新生水的里程碑意義
吳作棟總理日前為新生水主持推介儀式,新生水供應晶圓盤製造廠作為工業用途以及注入蓄水池作為間接食水供應,象徵新生水正式成為我國水供來源之一,更是我國在水供追求自給自足的努力寫下了新的一頁。

新生水是新加坡突破國家生存困境的活水泉源,特別是馬來西亞反復以水供合約要挾勒索的不穩定時局下,更具有安定民心和揚眉吐氣的積極作用。新生水為新加坡人開了一條不必後顧的新路。新加坡地小人稠,先天條件不足,難以在水供上獨立生存,在新生水計劃落實生產之前,即使我們不喜歡也得依賴馬來西亞的水供,否則也勢必要付出其他代價看其他國家的臉色。雖然有白紙黑字的合約保障,但馬國領導人處理雙邊課題反復無常的態度和高傲姿態,讓新加坡人總是有一種被掐住咽喉的難受。

此刻新生水計劃不但朝提供穩定水供的方向邁進,適時應付國人食水的基本生存需求,更在工業用水方面注入莫大信心。新加坡的工業用水佔用水量的幾乎一半,對水質尤其挑剔的晶圓廠能接受新生水,是新加坡爭取高科技工業投資的定心丸。

在我們驗收新生水成績單的同時,新馬關系也有望因去除了敏感的水供課題而可能有積極發展,正如吳作棟總理指出:「兩國就能把焦點放在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繫上。」新馬兩國的確應該同心協力面對其他經濟體的競爭和其他方面的挑戰。當然,對馬來西亞這些年來以及接下來履行合約供水,新加坡人是心存感激的,新加坡人飲水思源,也會同舟共濟。

然而,新生水的意義不單是從新加坡的利益角度思考。新生水計劃的成功除了漂亮地讓新加坡擺脫馬來西亞的羈絆與糾纏,更重要的是,為這個水資源嚴重不平衡分布也總是缺乏的地球,提供一個與水共生的新方向,特別是對先天地理條件不足的國家和都市而言,新生水證明了人定勝天的積極意義。

回頭看新生水在本地成功的經驗,我們發現,如果單靠技術,無法讓新生水成為提供生存的保障。新生水成功生產背後是新加坡過去處理污水(以排放入大海)的過程高度自律,遠超過國際標准,我們才得以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縮短污水和凈水之間的轉化距離,也才得以在成本相對低的條件下,把「比水更干凈的水」投入工業生產,也注入蓄水池。新加坡對環境的負責態度和不欺騙大自然的立場促成新生水的水到渠成。

誠然,水資源的寶貴不會因獲得的方便和科學的進步而有任何改變,新加坡人珍惜用水的觀念應該始終如一,更應該在體驗了水得來不易後,提高省水、惜水的意識。在水資源永遠匱乏的現實中求存,新加坡人還是必須節省用水,永遠謹記水的寶貴,即使是在我們不斷開拓具成本效益的新水源之際,節省用水始終必須是新加坡人的生活態度。

我們以創造力克服了生存的挑戰,新生水是新加坡生存的里程碑,對我國未來水供的影響深遠而意義重大。它是科技和人的意志戰勝環境的難得經驗,是自給自足的戰略概念,更是新加坡人學習逆境求存的寶貴的一堂課。

新加坡裕廊工業區的經驗啟示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潔凈國家,也是經濟發展極為迅速的國家之一,從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一躍而成為世界發達國家,確實是一個奇跡。而在新加坡崛起的過程中,其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創辦的裕廊工業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裕廊工業區的基本情況

裕廊位於新加坡島西南部的海濱地帶,距市區約10多公里,面積為60平方公里。此地區原本為荒蕪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澤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設現代化工業區的良好自然地理條件:有水深近12米的天然良港;臨近新加坡至馬來西亞的鐵、公路干線;新加坡西南部最大的河流——裕廊河橫貫區內,可以提供工業用水,基礎設施及工業原料齊備。

以原財政部長韓瑞生為代表的新加坡工業的奠基者們清醒的認識到,要使島國走上富裕之路,擺在面前的唯一辦法,只有進行大型工業化。他們選擇裕廊這個水網沼澤地帶作工業園出於三點考慮:第一,這個地帶位於新加坡的西南面,瀕臨大海,可建深水碼頭,以便運進工業原料,運出工業製成品;第二,這里土地荒涼,沒有居民遷移問題。土地國有,徵用費低廉;第三,這一帶多山丘,可添平沼澤,添海造地,平整土地容易進行。出於這種考慮,政府在裕廊劃定6480公頃土地發展工業園區,並撥出1億新元進行基礎建設。

裕廊工業區的發展建設分為前後兩階段。以1961開始大規模拓荒動工至1968階段,共開闢土地14.5平方公里,興建一批標准廠房,同時重點建設港口、碼頭、鐵路、公路、電力、供水等各種基礎設施。為吸引國內外資本到裕廊工業區投資,新加坡政府對投資廠商提供貸款及享受統一稅收的優惠政策等。但由於新加坡此一時期實行進口替代策略,再加上60年代初期政治方面的不穩定,因此到裕廊工業區投資的企業僅150多家,而且絕大多數是本國資本,外資所佔比例很小,這一階段實際上是裕廊工業區起步和摸索階段。

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鎮管理局,專門負責經營管理裕廊工業區和全國其它各工業區。此時,裕廊工業區的發展進入另一新階段,建設速度大大加快。到70年代中期,裕廊工業區的發展面積已達50平方公里,而到80年代上半期,整體發展建設已幾近完成。隨著宏觀策略的轉變和投資環境的日趨完善,外商紛紛來裕廊工業區投資設廠,許多國際知名的廠商都選擇此地作為其海外生產基地。經濟總量逐步上升,企業數量由1990年的2000多家上升到2003年的7000多家,平均每年完成GDP2000多億元,有力地拉動了新加坡整體經濟的發展。

裕廊工業區的成功經驗

1.合理的制度安排。裕廊工業區的制度安排有兩個重要的特色。首先,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一的單一層次體制。園區是一項地方性工作。速度在很大意義上決定了交易的成本。一站式服務與其說是一種實際的服務方式,不如說是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支持商業的一種表示。裕廊工業區的真正優勢在於,與政府相關的交易成本很低,其中包括投資許可、營業執照、城市規劃與建設設計許可、勞動力、稅收、進出口報關服務和其他監管活動。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工業領域的政府投資、集群政策、人力資本政策、資本合作和勞動力合作等,機構之間的協作變得簡易。信息流動被極大地簡化了,交易速度快於包括香港在內的幾乎世界上所有地區。縱觀國際上的主要城市,公共管制結構都要比新加坡更為復雜。東南亞聯盟國家的全國、省級和市級政府的結構模式就不能享受這種優勢。因此為工業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2.工業區管理機構自主許可權較大。裕廊工業區的管理機構是1968年6月1日成立的裕廊管理局,該局成立後,接管了新加坡所有工業地區的規劃、建設、租賃和管理工作,當然也包括裕廊工業區在內。新加坡裕廊鎮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權,只要符合新加坡政府的工業政策,就有權吸引各種類型的投資者,盡管裕廊鎮管理局從本質上看只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但是園區管理委員會有批准項目,批准城市規劃以及園區規劃的權力,同時能發放居民暫住證,管理貿易和市場,征稅,發放商業許可證等。它不僅是園區的開發者,同時也是工業區招商引資的推廣者。委員會同時還提供警察、稅收、海關、社會保障、教育、計劃生育、全民體育運動,以及社區發展、勞工等多項公共服務。同時,裕廊鎮管理局還控制著工業用地、科技園區和商業園區設施的供給。裕廊工業區的制度安排保證了較好的規模經濟,提供了較好的經濟發展空間,帶來了租金的下降,縮減了一些公用設施的成本,提供了免費的公共服務、有效率的推廣戰略和品牌、持續性和諸如創新的便利設施,更好的基礎設施等良好的供給前景。

3.綜合發展、合理規劃。新加坡政府從一開始就將裕廊定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工業區,合理妥善地規劃。根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將靠近市區的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污染工業區,重點發展電子、電器及技術密集型產業;沿海的西南部劃為港口和重工業區;中部地區為輕工業和一般工業區;沿裕廊河兩岸則規劃住宅區和各種生活設施。為充分發揮裕廊工業區的綜合功能,新加坡政府於1969年9月在裕廊碼頭內設立自由貿易區,使裕廊工業區既是工業生產基地,同時也是轉口貿易的活動場所。在整體發展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問題也同時兼顧到,從一開始就有計劃地保留10%的用地用作建設公園和風景區。現已建成10多個公園,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飛禽公園、中國式公園、森林公園等,使裕廊成為風光別致的工業區兼旅遊區,被稱為「花園工業鎮」。

4.完善基礎設施,同步發展生產生活。國際上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先招商建廠,根據生產的需要和擴展情況逐步解決交通、供水等問題。此種模式的優點是針對實際需要建設,切合性強,投入成本和風險小;缺點是基礎設施往往分散零亂,效率不高,阻礙生產的發展。另一種模式是從整個工業區發展全面出發,按照總體建設規劃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一完整的基礎設施,為工業區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計劃性較好,效率高,並可迅速改善投資環境,但投入成本和風險也較大。裕廊工業區是採取後一種模式,從一開始就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的重點,投入大量資金,形成基礎設施系統,對裕廊工業區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各種社會服務設施也同步發展,興建了學校、科學館、商場、體育館等,使裕廊工業區成為生產和生活綜合體。生產和生活相得益彰,對工業區的人才儲備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5.積極引進跨國公司投資。新加坡原來長期依賴轉口貿易,工業基礎尚未建立,且國內市場狹小。針對這些不利條件,新加坡政府採取大力引進國外資本的策略,並明顯以跨國公司的投資為重點。裕廊工業區的迅速發展,就是能夠抓住機遇,大力引進跨國公司的投資,自20世紀60年代起陸續引進跨國公司設廠,如殼牌、美孚等跨國石油公司;荷蘭菲利浦公司;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美國列明士頓公司等世界著名大造船廠商;迄今新加坡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煤油中心、東南亞最大修造船中心及世界第二大海上石油平台生產圈,由此可見引進策略的成功。

對我國開發區發展的啟示

裕廊工業區的發展歷程以及其成功的經驗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我們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吸收和借鑒優秀的經驗,為我所用,推動我國園區經濟的發展。

1.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明確園區的設立目的和建設目標。新加坡60年代初期設立和發展裕廊工業區的主要目的是以此為龍頭,吸引外資以促進新加坡整體經濟的發展和整體工業化的實現,而不僅僅是為了發展裕廊這一地區,以後也一直是根據這一目的來規劃和管理裕廊工業區。裕廊工業區也一直發揮著帶動和促進全國經濟發展的作用,這一地位反過來又使它成為全國最佳的投資地區。因此,把握好角度和目的,實質上就是為整個工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奠定基礎,這是裕廊工業區成功發展的重要原因。我國目前有各種各樣的經濟技術開發區4600多家,發展處於十分不均衡的狀態,因此必須要明確自身的發展目的,以自身為龍頭,帶動區域整體經濟的發展,最終也是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國家競爭力的提高。

2.逐步完善管理體制,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裕廊工業區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完善的體制及自主管理的模式。我國目前的開發區管理大多還是處於政府直接管制之下,相對於依靠市場主體進行管理來說,其積極性以及辦事效率都要大打折扣,新加坡裕廊鎮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權,只要符合新加坡政府的工業政策,就有權吸引各種類型的投資者,盡管裕廊鎮管理局從本質上看只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但是園區管理委員會有批准項目,批准城市規劃以及園區規劃的權力,同時能發放居民暫住證,管理貿易和市場,征稅,發放商業許可證等。它不僅是園區的開發者,同時也是工業區招商引資的推廣者。而在我國,目前還無法做到這一點,政府更多的履行著開發區管理者的職責,行使著管理的權力,開發區的管理主體本身就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與市場接軌,這對開發區的招商引資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有必要進行改進。使得政府不作為工業區的開發主體,不直接參與具體管理,而是間接管理和調控;行政管理與發展管理分開,開發管理機構採取經營化方式。

3.明確自身優勢,促進產業升級和開發區主導發展方向。裕廊工業區在發展初期即選擇傳統加工區,但市場前景好,特別是適合發揮自己區位優勢的煤油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以後逐步推進升級,發展電子、通訊等高科技產業。所以,建立新工業園區前應先根據區位特點、國際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機遇,仔細研究,以實際出發,建立產業結構和主導方向。反過來看我國的開發區,很多並沒有明確符合自身發展的產業模式到底是什麼,自身到底具有哪些優勢,盲目的引進外來資本,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對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得不償失。因此我們必須注意這一點的重要性,因地制宜,明確自身的主導發展方向到底是什麼,然後進行下一步的運作與開發。同時需要我們轉換觀念,跳出現有的僵化的發展模式,促進優勢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最終實現規模經濟。

4.加強開發區軟體建設,完善開發區的發展規劃。新加坡政府始終認為,硬體建設只是辦好工業園區的基礎,軟體建設則是保證工業園區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的關鍵,裕廊工業區的成功在於有一套完整而實際可行的發展規劃。我國本身的國土面積很大,資源也非常豐富,發展開發區經濟應該是有非常大的優勢的,但是至今沒有形成規模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軟體建設的滯後,過度關注於硬體建設和開發區的形象問題而忽視了人力資本、智力因素、先進的思維方式等軟體方面的建設,這對於一個還不成熟的開發區而言是很不利的,而對於一個已經較為成熟的開發區而言,其副作用很可能是毀滅性的,因此,我國的廣大開發區必須要注重軟體的建設,包括開發區的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同時,在開發區的整體規劃方面同樣需要慎重,其運行機制和操作規程也需要認真制定。一般而言,制訂運行機制和操作規程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採取各種特殊政策,刻意創造出一個與宏觀經濟環境不同的小區域,另一種是在統一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強調發揮區位優勢和營建產業集聚優勢。裕廊工業區選擇的是後一種的思路,而我國是一個宏觀調控手段使用較多的國家,因此同樣可以借鑒後一種思路,發展區域經濟和優勢產業經濟。

⑸ 新加坡裕廊工業園的開發模式

其開發模式一直是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和模仿的對象。 裕廊位於新加坡島西南部的海濱地帶,距市區約10多公里,面積為60平方公里。此地區原本為荒蕪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澤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設現代化工業區的良好自然地理條件。1961年政府計劃在裕廊劃定6480公頃土地發展工業園區,並撥出1億新元進行基礎建設。1968年園區內的廠房,港口、碼頭、鐵路、公路、電力、供水等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鎮管理局(JTC),專門負責經營管理裕廊工業區和全國其它各工業區。
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島內已建立了30多個工業園區,共佔地8025公頃,已開發5069公頃,包含了7000多家跨國公司和本地的高技術製造業公司,對GDP的直接貢獻率為25%,僱傭了全國1/3以上的勞動力。其中裕廊鎮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這些工業園區的主要開發者。 裕廊工業園區的發展建設前後分為三個階段:
1、勞動密集型產業主導階段(1961-1979年):此階段的入區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主要是為了解決新加坡就業問題,改變其工業落後的面貌。經過這一階段的發展,新加坡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業率從1965年的10%下降到3.3%;製造業佔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2、技術與資本主導階段(1980-1989年):為了吸引高附加值的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JTC啟動了10年的總體規劃(1980-1990年),此項規劃體現了這個階段的服務特點,即為高增長型的企業設計和提供具有差異化的設施和廠房,包括將南部的島嶼開發區開發成石油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配售中心,將羅央開發成第一個航空工業中心以及建設新加坡科技園區以容納科技開發型企業。
3、知識經濟主導階段(1990年以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有限的土地資源和激烈的競爭將工業園區的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時期。出現了商業園、技術園、後勤園等新概念的園區。為了提高集約化利用園區的土地,JTC將成本效益分析和知識經濟融合到工業園區的設計和發展之中。 1、政府主導的開發運營模式
新加坡工業園區的開發運營主要是由政府壟斷開發。不論是在最初的管理機構——經濟發展局,還是後來在從經濟發展局獨立而出的裕廊管理局的管理之下,新加坡工業園區的公共物品特性很強。
在整個開發過程中,裕廊工業園區的資金籌集、土地運用、招商引資等均採用一級政府統一規劃,專業化分工建設、管理和服務協調相配合的發展模式。園區的初期開發建設資金來自政府。後期資金的來源雖呈多樣化趨向,但項目建設的初期投入資金仍然主要來源於政府。政府用法律制度來安排土地的開發利用,由JTC統一控制全國工業用地和各類園區的供給,園區由經濟發展局遍布世界的專業招商隊伍統一負責招商。
這種開發模式的優點是:保證項目快速啟動並盡快達到規模經濟;快速並以較低成本獲取私人土地;有效吸引跨國公司的投資;園區的競爭對象在國外而不在國內,園區之間沒有惡性競爭。
2、全球范圍內的集中招商模式
裕廊工業園區採取公司總部統一招商策略,由經濟發展局統一招商,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這種策略的主要特點是:擁有高度的營銷自主權;為跨國公司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如新加坡首創的「一站式」服務;有效選擇客戶群。
經濟發展局主要招商的客戶群體有三類,分別是:戰略性公司,重點吸引其財務、市場等重要部門至園區內;技術創新型公司,重點吸引其核心產品及技術研發的部門至園區內;公司的重要部門,重點吸引其最復雜的生產程序和最先進的生產技術部門到園區內。通過這三類公司的引進,裕廊工業園區不再僅僅是一個低成本的生產中心,而是公司進行戰略運作的長期基地。

⑹ 新加坡裕廊工業園的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

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二戰後,新加坡是一個缺乏資源、工業基礎落後、失業率極高的彈丸之地。為了改變這種面貌,新加坡建立了開發區,選擇了以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為主的發展道路。其工業園區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實現了快速工業化,且時至今日依然保持發展活力。

⑺ 新加坡的工業區是分布在哪個地方最多

Type of InstryAreas Light- Ang Mo Kio
- Bedok
- Kg Ampat
- Redhill
- Sims Avenue
- St Michael's
- Tampines
- Tanglin Halt
- Telok Blangah
- Tiong Bahru
- Toa PayohLight/General- Ayer Rajah
- Kallang Basin
- Kallang Park
- Kg Ubi
- Tai Seng
- Woodlands
- Yew TeeLight/General/Heavy- JurongOil, chemicals and petrolchemicals- Offshore Islands south of JurongGeneral (Sawmilling and woodbased)- Kranji
- Sungei KatAviation and aerospace- Loya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 & D)- Singapore Science Park

⑻ 新加坡都有哪些地區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國家,而城邦國家城邦是指一個獨立、自主、單獨的城鎮為中心的國家,又譯為「城市國家」,因此只有新加坡市一個城市。

不過新加坡有很多選區,分別為:

1、單選區:後港、先驅、裕華、豐加北、蒙巴登、盛港西、榜鵝東、武吉班讓、波東巴西、拉丁馬士、鳳山、武吉巴督、麥波申。

2、集選區:義順、裕廊、三巴旺、蔡厝港、東海岸、西海岸、阿裕尼、宏茂橋、淡濱尼、馬林百列、丹戎巴葛、碧山-大巴窯、荷蘭-武吉知馬、白沙-榜鵝、摩棉-加冷、馬西嶺-油池。

(8)新加坡工業區是什麼樣子的擴展閱讀:

新加坡也叫星洲、星島和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段,毗鄰馬六 甲海峽南口,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新加坡歷史並不算悠久,是於近代才變得越來越重要。

1819年,任職於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萊佛士與柔佛蘇丹簽訂條約,獲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蘇丹是在伊斯蘭教歷史上一個類似總督的官職,一般都對外號稱擁有獨立主權或完全主權。

新加坡也叫星洲、星島和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段,毗鄰馬六 甲海峽南口,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新加坡歷史並不算悠久,是於近代才變得越來越重要。

1819年,任職於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萊佛士與柔佛蘇丹簽訂條約,獲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蘇丹是在伊斯蘭教歷史上一個類似總督的官職,一般都對外號稱擁有獨立主權或完全主權。

自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開始逐步擺脫了僅僅依靠轉口貿易維持生計的局面,逐漸發展成為新興的發達國家,並因此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作為全球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

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100多年來,從亞洲、歐洲等地區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主要種族為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而新加坡華人基本源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其中4成是閩南人,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公元14世紀,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的王子乘船前往小島環游,看見岸邊有一頭異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他認為這是一個吉兆,於是決定建設這個地方。

早期的居民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新加坡正是梵語「獅城」之諧音,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

⑼ 新加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為什麼能成為最富有的國家

說幾個關於新加坡小知識吧

第一、新加坡的面積很小,只有724平方公里,還不如通州區面積大。由於面積太小,新加坡沒啥自然景觀,這里就是一個熱帶小島嶼,四面環海,除了聖淘沙等少數風景以外,來新加坡旅遊基本上都是看一些人文景觀。


(新加坡中學有不少中國學生,國內家長都是看中了新加坡發達的雙語教學)

第四、新加坡主要是華人構成的國家,漢語與印地語、馬來語、英語同為官方語言,當地華人也基本上都會講普通話,但是在工作場合英語是新加坡的第一語言。

當然,你會講英語也沒關系,你用漢語和當地華人交流沒有任何障礙,因此在新加坡溝通不存在任何不便。

⑽ 新加坡的主要產業部門有哪些

一、新加坡的電子產業

新加坡電子產業以32%的比重遙遙領先於化工、交通、生物醫葯等其他產業。尤其是全球電子行業排名前50的著名企業都將研發中心或亞太總部遷移至新加坡。

二、新加坡的精密工程產業

新加坡的精密工程行業發展始於上世紀70年代,現如今,精密工程業行業已發展成為擁有大約2700家精密工程公司,其中有中小型企業(SME),也有大型跨國公司(MNC),因此,新加坡也成為了很多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及重要的研發中心。

精密製造工程是製造業的十分重要的支柱,特別是精密工程業成為航空航天、石油與天然氣、醫療設備和電子產品等很多產業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新加坡的醫療服務業

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前發布「世界健康報告」《World Health Report》,並對各國的醫療體系進行了比較,對預期壽命進行了排名。排名考量主要有:醫療水平、接受醫療服務的難度、醫葯費負擔公平性等方面、經過了綜合對比,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列第三。

四、新加坡的化工產業

新加坡裕廊島工業區是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和荷蘭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新加坡還是世界石油貿易樞紐和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鑽井平台製造國,獨佔全世界70%市場份額。

(10)新加坡工業區是什麼樣子的擴展閱讀

1961年,新加坡政府為加快工業化過程、促進經濟發展,創建了裕廊工業區。該區的面積為70平方公里,包含了來自各地的跨國公司和本地的高技術製造業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將新加坡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污染工業區;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島和毛廣島等劃為港口和重工業區。

中部地區為輕工業和一般工業區。新加坡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2012年產值為1085.5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1%。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化學與化工、生物醫葯、精密機械、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產品。迄今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以及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農業園區位於林厝港以及雙溪登加,擁有可耕地面積六百多公頃,產值占國民經濟不到0.1%。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蘭花、熱帶觀賞魚批發養殖、雞蛋奶牛生產、蔬菜種植,還有養魚場。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有50個蔬菜農場、三個雞蛋農場,以及126個陸地及沿海養魚場。蔬菜產量大約占總消耗的12%,雞蛋和魚類產量,各占本地消耗的26%和8%。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