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沒有馬六甲
① 馬六甲海峽那麼長,為何只有新加坡繁榮
馬六甲海峽很長,但是真正適合貨物運輸的天然良港並不多,它是一個西北東南走向的海峽,海峽附近比較大的幾個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因為它的那個位置暗礁比較多,海水比較淺,不適合停大型船舶。
新加坡現在還是。非常適宜居住的國家,因為他們對於環境的保護非常到位,雖然人口比較多,大概500多萬,國土面積也不大,但是因為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也注意環境的保護,人均等居住面積沒有那麼大,但是生活還是沒問題的。是一個陽光城市,可以去那裡旅遊。
② 馬六甲海峽兩岸有多個國家,為何只有新加坡成為了發達國家
新加坡的華人比例相對比較多,而其他就是一些東南亞人,因為東南亞的土著一般都是從事於相對低端的工作,而來到新加坡的華人,往往都是一些高端人才,所以給當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支柱,並且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靠著馬六甲海峽,是一個著名的貿易港口,加上新加坡的面積比較小,也方便與管理,人口也不算多,所以不會引發混亂。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新加坡的面積相對小,一般發達國家的面積往往不會太大,除了美國以外,像德國,日本,英國,也都不是大面積的國家,國家面積小就方便於治安管理,並且新加坡產業也比較傾向於高端技術產業和金融產業,而把那些低端的流水線工廠轉移到周邊的一些東南亞國家,最後那就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就和香港一樣,它地處港口地區,面對著馬六甲海峽的中心位置,這也是貿易發展的關鍵之處,沒有沿海港口的話,一個地方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③ 馬六甲海峽那麼長,為何只有新加坡繁榮起來了
因為新加坡是國際中轉站。
海峽的英國殖民首都最初位於檳城,但後來移居新加坡。英國人已經證明,新加坡是國際轉運點,比檳城要好。至於馬六甲港口,它不是一個島嶼,而是陸地,在各個方面都遜於新加坡。在殖民時代,南洋的華人中有許多人來到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而新加坡是華人定居點。由孫中山領導的聯盟及其南洋分公司位於新加坡。
④ 為什麼新加坡利用了馬六甲海峽,成為了一流港口,但印尼卻沒有
因為新加坡在歷史上是屬於馬來亞聯邦的,在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的支持下獨立成為一個國家,其領導者均為華裔政治精英,是美國樹立在東南亞地區的民主櫥窗,其民族成分單一(九成為華裔),民主和自由化程度高,並在西方國家的扶持和李光耀的統治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位列亞洲四小龍.而印尼在歷史上更多的是作為西方世界的原料採集地,經濟由於資源的被剝削發展緩慢,而且境內民族成分復雜,由宗教性仰產生的沖突此起彼伏(印尼多為伊斯蘭教信徒,與西方基督教文明格格不入,因次難以獲得支持)國內證據不穩定,所以不具備發展的內在以及外在條件
⑤ 為什麼同在馬六甲海峽,成就的只有新加坡
馬六甲海峽超過1000公里,為何占據海峽大部分地區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沒有一個港口繁榮起來,唯獨新加坡成了世界第一中轉站,人均GDP常年位居世界前三位?
馬六甲海峽是西北東南走向的一個海峽,西側的印度尼西亞海岸暗礁多海水淺,不適合大型船舶停靠;東側的馬來西亞海岸海水深,有許多地方是天然良港。
印度尼西亞在馬六甲海峽苦心經營,其在這一帶最大的棉蘭港,貨物吞吐量並不大。新加坡對岸屬於印尼的廖內群島,也是同樣的地理格局。由於先天不足,印尼人只能望洋興嘆,眼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在殖民時代早期,英國在馬六甲海峽搶建了3個港口,檳城、馬六甲、新加坡,合並稱為海峽殖民地。這三個地方的確也是馬六甲海峽最適合建造海港之地,英國人下尋找建港地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幾十年後整個馬來西亞都成了英國殖民地,但其他港口的發展都不如英國最初選定的這三個。
⑥ 新加坡獨立時 檳城和馬六甲為什麼不跟著一起獨立
1)因為很簡單,新加坡當時是由人民行動黨(PAP)組成州政府。
2)雖然PAP在新加坡是受新加坡人民歡迎,但在當時60年代的檳城和馬六甲,最受歡迎的華基政黨卻是馬華公會。
3)1965年馬來西亞大選,PAP遠離新加坡大本營揮軍北上競選馬來西亞半島各州的國會議席,但成績卻差強人意,只成功在馬來西亞半島(吉隆坡-BANGSAR)贏的一個席位!
4)這證明了當時的馬來西亞半島華人某種程度上還是對PAP抱著懷疑態度。
5)而檳城和馬六甲卻是有當時的盟聯(現在的國陣)贏得絕大多數議席,所以當新加坡獨立時,盟聯肯定是放棄自己的地盤任其獨立的。
⑦ 馬來西亞為什麼沒有助馬六甲海峽崛起
在我看來應該有幾個原因,1馬來西亞內部沒有達成一致,本身馬因南海和中國有爭端。2新加坡的因素,新加坡是據守馬六甲海峽的國際性大港口,對於馬六甲港口有天然的優勢,競爭太過激烈。3施工周期長,中國的援助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是要見回報的,如果看不到實際利益,後續可能不了了之。
⑧ 馬六甲在新加坡境內
馬六甲簡介
馬六甲(英Malacca, 馬來文Melaka。Jawi: ملاك;或Malacca),另一個寫法是麻六甲,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在馬來半島南部,瀕臨馬六甲海峽。馬六甲州的首府也叫馬六甲。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1511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為荷蘭占據。1826年成為英國海峽殖民地一部分。馬來西亞第一位首相拉曼在1956年2月20日宣布馬來西亞獨立,其儀式就是在馬六甲的草場舉行的。後因馬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檳城、新加坡的興起,城市地位下降。產橡膠、椰子、水果與稻米等。以工藝品著稱於國內外。與吉隆坡和新加坡通航空線和公路。港口為橡膠出口和大米、白糖等雜貨的進口港。郊區亞沙漢山是馬來西亞最早的橡膠種植園誕生地,附近巴株美連南的魚類研究所在東南亞頗具規模。
居民
馬六甲的居民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及歐亞混血兒等,多通曉數種語言。馬六甲城內以傳統建築最具特色,包括很多中國式的住宅。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街道曲折狹窄,屋宇參差多樣,很多住房的牆上鑲著圖案精美的瓷磚,瑞獅門扣,鑲龍嵌鳳,處處顯示出馬六甲這個歷史古都的獨特風貌。
市內匯集有多國風格的文化遺產 。 華人領袖鄭芳楊於1567年建造的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廟宇,供奉有觀音菩薩、關帝、王母娘娘,至今仍是華人宗教活動的中心。中國之上是一座大山岡,是馬來西亞保留中國史跡最完整、最豐富的地方。此外還有紀念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的三保山 、三保井、三保亭等。葡萄牙式古跡有聖地亞哥古城門和聖保羅教堂等。荷蘭式建築有史達特斯教堂 (現為市政廳 ),以及由荷蘭民宅改建的馬六甲博物館,館內陳列有國王 (蘇丹)曼蘇爾·沙建國構想圖、鄭和與公主漢麗寶朝見國王的圖文、古代兵器、農村用具等。郊外的東奎那教堂為蘇門答臘型式建築,內有柔佛蘇丹的陵墓。
首府
馬六甲 (馬來語: Bandar Melaka)
州長
Tun Datuk Seri Utama Mohd. Khalil b. Yaakob
首席部長
YAB Datuk Seri Hj. Mohd Ali b. Mohd Rustam
面積
1,650 KM2(平方千米)
人口
估計值 648,500
歷史
馬六甲在漢代至唐代稱為稱為哥羅富沙。唐永徽( 650年-655年)中,曾獻五色鸚鵡。明永樂三年(1406年,酋長西利八兒速喇遣使上表,願為屬郡。永樂七年(1410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監鄭和封西利八兒速喇為滿喇加王,從此不隸屬暹羅。永樂九年(1412年),拜里遞蘇喇繼王位,率領妻子和隨從540人來朝,進貢麒麟,明成祖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賜王妃冠服。九月拜里遞蘇喇王辭行,明成祖賜宴於奉天門,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並賜黃金一百兩、白金五百兩、鈔四十萬貫。此後直到成化末都多次朝貢。
《榜葛剌進貢麒麟圖》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曾以馬六甲為大本營,建立城牆、排柵和鼓樓、角樓,並建設倉庫儲存錢糧百貨。鄭和船隊開往占城、爪哇等國都先在馬六甲停泊;由暹羅、忽魯莫斯等國回程時,也在馬六甲聚集,打點錢糧,入庫保存,等候信風駛返中國。
至今馬六甲還保存不少鄭和遺跡,三寶山為鄭和船隊在馬六甲扎營的地點。在山腳至今仍有一間三寶廟及一口相傳為鄭和下令挖掘的三寶井。三寶廟左邊有座抗日紀念碑,上面留有蔣中正題的碑文"忠貞足式「四字。
馬六甲蘇丹
馬六甲的建立者是拜里迷蘇拉,一位在1396年為了對付敵人麻偌巴歇帝國而離開蘇門答臘的三佛齊(巨港)王子。按照流行的傳說,拜里迷蘇拉打獵時在一棵樹下休息,他的一條狗將一隻鼠鹿(又名小鼷鹿〕逼到絕境。為了自衛,鼠鹿將狗趕進河裡。拜里迷蘇拉對鼠鹿的勇氣印象深刻,決定在他坐的地方建立一個帝國。他就以在下面休息的這棵樹的名字將這里命名為"馬六甲"。
拜里迷蘇拉在1414年皈依回教,並改名"Iskandar 沙蘇丹"。開始從漁村成長為該地區最重要的港口,吸引來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國的商人,作為兩次季風之間中印貿易的停泊點。拜里迷蘇拉統治時期,中國帝國和商人的船隊,中國人的居留地在中國山鄰近地區--馬六甲風水(占卜)最好的地方。蘇丹 沙死於1424年,由其子Sri Maharaja繼位。不幸,馬六甲的繁榮引來了暹羅的入侵。1446年到1456年,首領Tun Perak試圖抵擋。馬六甲這時發展和中國的關系,是抵擋暹羅攻擊的一項戰略決策。
由於它的戰略位置,馬六甲成為鄭和壯觀的遠航船隊一個重要的前哨基地。為了加強聯系,漢麗寶公主帶500名隨從到達馬六甲,嫁給蘇丹曼蘇爾沙(統治從1456年到1477年)。她的隨從嫁給當地人,主要住在Bukit China(中國山)。
活躍的貿易導致Peranakan人的擴張,擴散到該地區其他重要居留地。
⑨ 馬六甲地區有三個國家,為何大部分船舶選擇停靠新加坡
1.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雖然印度尼西亞也位於海峽沿岸,但新加坡位於海峽以北馬來半島的最南端。馬六甲海峽有西北-東南方向。前往印度洋的船隻必須在進入海峽後向西北方向航行。前往太平洋的船隻,因為主要目的地通常是韓國、日本和韓國,所以離開馬六甲海峽,需要向東北航行。所以他們在北邊進進出出,所以他們更喜歡海峽北邊的港口,所以印尼無法與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競爭。
2.新加坡建設較早,各項基礎設施完善。早在19世紀中葉,新加坡就發展成為國際著名的轉口港。如今,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新加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可以為過往船隻提供一流的服務。例如船舶維護、貨物裝卸等,這些技能和服務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不可用的。此外,新加坡被稱為花園城市,擁有一流的環境和一流的衛生設施,這也是吸引過往船隻停靠的有利條件。
⑩ 如果新加坡失去了馬六甲海峽,它們會面臨怎樣的處境
如果新加坡是去馬六甲海峽,對新加坡的經濟會造成很大影響,每年通過馬六甲海峽的十萬艘輪船之中,大部分都要停靠新加坡中轉 ,每年新加坡收取通行費的數額是非常巨大的,新加坡因馬六甲海峽,實現了國家富強 ,失去馬六甲海峽的話,真的是一個相當巨大的損失。
當然,由於新加坡作為一個國際航運中心,完全有能力讓外國的船舶來停靠和轉運,而且擁有非常完善的法律系統,萬一發生糾紛,能夠得到合理的解決。新加坡繼承了英國的法律體系,在國際上比較通行,讓國外船舶放心。所以新加坡如果失去馬六甲海峽等於失去一個巨大的經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