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哪個島最富
1. 新加坡概況
新加坡共和國為一城市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面,由新加坡島及其附近小島組成,地當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北與馬來半島隔1.2千米寬的柔佛海峽,有長堤相連,可通行汽車和火車,總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
居民中華人佔77%,馬來人14%,印度人7.6%,其他民族1.4%。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馬來語為國語,英語為行政用語。根據新加坡1995年的家庭人口普查,年齡10歲以上表明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居民占總人口的85.5%,主要信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印度教。
經濟以轉口貿易、金融、航運業為主,還有石油提煉、石油化學、建築、造船、紡織、橡膠、食品罐頭等工業。旅遊業也很發達。財政主要靠轉口貿易維持。轉口石油、橡膠、錫、紡織品、植物油等,進口糧食、食品及生活用品。
交通發達,行政中樞新加坡(市),是東南亞最大海港,附近國家所產的錫、橡膠、石油等大多經此轉運,也是聯系亞、歐、大洋洲的重要國際航空中心。有造船、橡膠、食品等工業。
重要節日:國慶日8月9日。斤蓋伊節,農歷年的歲末。
與我國建交日:1990年10月3日。
貨幣:新加坡元。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8 小時;與北京同一時區。
國花:蘭花(卓錦、萬代蘭)。
國徽格言:前進吧,新加坡。
國名釋義:馬來語意為「獅子城」。古稱單馬錫,意為「湖泊、海城」。
民俗: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多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禁食節、大寶森節等多種節日。
(1)新加坡哪個島最富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這或許指的是吉寶海港。
1819年,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
1870年代前後,當地橡膠種植業發展蓬勃,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
1941年12月,英國完全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擊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一枚小寶石。作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日本必須拿下新加坡才能徹底把英國人趕走。
1945年9月,英軍回到了新加坡,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海峽殖民地就解散。
1955年,新加坡舉行選舉,馬紹爾成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長,由他所領導的勞工陣線,同巫統和馬華工會組成聯合政府。由於爭取完全自治談判破裂,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
新馬曾在1963年成功合並,但在兩年後分家。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
新馬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中央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兩地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
兩地在政治上也有沖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
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
吳作棟在1990年11月接替從1959年開始執政的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第二位總理。
2. 我不明白新加坡沒有多少礦產資源,為何這么富裕
新加坡在建國之初,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不僅自然資源貧瘠,而且建設資金匱乏。但是僅用了幾十年時間,新加坡就成功實現了工業化,在世界最容易經商、國際最佳外貿與投資、國際最開放市場、亞洲最具競爭力市場等評級中均名列第一,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新加坡奇跡」。
連日來,代表團一路考察、一路學習,同時也在一路思考:「新加坡崛起靠什麼?」
在裕廊集團,企業高管簡短而有針對性的介紹,讓大家深受啟發:「工業園是新加坡工業化的主要途徑和有效載體。」
裕廊集團,正是新加坡工業化的主要推手之一。作為新加坡最大的高級工業園和商業園區的規劃、發展和管理商,裕廊集團建設了7000公頃的工業園區和超過400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掌管著39個工業園和專業園區的建設,總共為近7000家本地公司及外國公司提供了辦公場所。集團通過打造產業空間載體——工業園區,實現了土地集約化應用,建設了世界級工業基礎設施,完善了產業發展政策,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條,推動了新加坡產業一次又一次的升級。
如今,裕廊集團已從新加坡邁向世界。目前與廣西合作有兩個項目,即北部灣北海鐵山港工業區和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的規劃設計。
當得知在裕廊集團的規劃設計下,鐵山港工業區的岸線資源將比原來增加3倍,而對海岸環境的影響不大;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將會打造成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走向印尼的模範產業基地時,郭聲琨十分高興,給予高度評價。
裕廊化工島是新加坡重要的石化產業生產基地。廣西也在抓緊建設石化產業基地,把石化產業打造成我區七大超千億元產業之一。新加坡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引起代表團的濃厚興趣,大家專程來到裕廊化工島學習考察。
「新加坡不產油,但是年煉油量卻達到6500萬噸。新加坡寸土寸金,我們便設法往海底發展、往空中發展、往地下發展。目前,我們正在建設海底儲油庫一期工程。離裕廊化工島不遠處的毛廣島也是一個專業化的石化產業基地,不到1平方公里的廠區面積,卻能產生每年2000萬噸的煉油量。」裕廊集團的高管人員一一道來。
「你們是善於『無中生有』,而且搞得有聲有色啊!」郭聲琨贊嘆說,「新加坡用最少的資源創造了最大的財富,把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到最高水平,讓我們深受啟發。」
「新加坡港口注重科學管理與先進技術的應用,用最低的成本換來了最高的效率,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科技與管理,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這一點,在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PSA)表現得淋漓盡致。
給個滿意回答吧!!!
3. 新加坡經濟發展較好的幾個島
新加坡是城市國家,新加坡總共擁有大些的島63個。主要的生活區、商業區、工業區在新加坡島,該島占該國總面積的88.5%。其他工業區島有裕廊島等。
4.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的民丹島和巴淡島等島嶼都有輪渡聯系。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8.3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准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新加坡:
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英語: Republic of 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14世紀,新加坡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軍佔領。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是亞洲的發達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 成員經濟體之一。
5. 新加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為什麼能成為最富有的國家
說幾個關於新加坡小知識吧
第一、新加坡的面積很小,只有724平方公里,還不如通州區面積大。由於面積太小,新加坡沒啥自然景觀,這里就是一個熱帶小島嶼,四面環海,除了聖淘沙等少數風景以外,來新加坡旅遊基本上都是看一些人文景觀。
(新加坡中學有不少中國學生,國內家長都是看中了新加坡發達的雙語教學)
第四、新加坡主要是華人構成的國家,漢語與印地語、馬來語、英語同為官方語言,當地華人也基本上都會講普通話,但是在工作場合英語是新加坡的第一語言。
當然,你會講英語也沒關系,你用漢語和當地華人交流沒有任何障礙,因此在新加坡溝通不存在任何不便。
6. 新加坡以什麼出名什麼是新加坡的強項
新加坡在城市綠化和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的美稱。
新加坡藝術,文化多樣性和旅遊業聞名。
新加坡是對許多事情和事件而聞名。讓我們在新加坡著名的東西快看:
新加坡是美國著名的海軍基地。
新加坡是著名的飛禽公園。
樟宜水回收廠是著名的新加坡。
新加坡是用於噴墨列印機戴爾推出聞名。
新加坡是著名的夜間動物園。
新加坡是著名的熱帶雨林。
新加坡是著名的水上運動。
新加坡裕廊島是著名的形成從七個島嶼的組合。
新加坡是著名的跨國公司和多種族的多樣性。
新加坡也為不同類型的菜餚而聞名。
新加坡是著名的自置居所的比率最高。
新加坡是著名的聖淘沙島,最受遊客參觀。
7. 新加坡的歷史簡介是什麼
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英語: Republic of 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14世紀,新加坡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軍佔領。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是亞洲的發達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 成員經濟體之一。
8. 新加坡主要經濟地區以及經濟活動
新加坡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運輸中心和國際貿易中轉站,也是世界電子產品重要的製造中心和第三大煉油中心。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1959年以前,新加坡國民收入的75%來自轉口貿易活動。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另外,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建立「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近年來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新加坡政府從改革單一的轉口貿易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入手,鼓勵發展工業,逐步走上工業化和建立多元經濟結構的道路。到20世紀80年代初,以石油提煉、電子電器、船舶修造為主體的新興工業發展起來,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航運中心、煉油中心,以及亞洲的金融中心,並且出色地解決了居民住房和就業問題。到1981年底,71%的居民住進了政府修建的設備齊全、價格低廉的公共住宅,人均住房面積為15平方米,居亞洲首位。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新加坡經濟已步入了穩健增長時期,經濟發展漸趨成熟,國際競爭力增強。自1994年以來的世界各國國際競爭力綜合排名中,新加坡連續5年位居第二。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新加坡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發展到如今的「亞洲四小龍」之首,從不發達國家跨入 「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成為近年來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國家。近年來,新加坡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對美、日、歐和周邊市場依賴性很大。據新加坡貿工部的研究顯示,美國的經濟增長對新加坡經濟的影響最大,美國經濟每增長1%,新加坡經濟就會增長0.96%。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後,新加坡憑借健全的金融體制和著眼長遠的發展戰略,自身所受沖擊較小。金融危機爆發時,新加坡主要行業的增長情況是:製造業4.3%,建築業13.3%,商業5.8%,運輸與通訊業9.2%,金融與服務11%。但由於新加坡經濟總量小,嚴重依賴對外貿易,區域經濟形勢惡化使其1998年的經濟增長大幅下降。1999年,新加坡經濟好轉,2000年經濟實現加速增長,GDP為1398.4億新元,比上年增長9.9%,主要原因是外來需求旺盛以及地區經濟復甦。在此以前的10年裡,新加坡GDP 年均增長達到7.7%,2000年經濟增長率達9.9%。2001年,遭遇世界經濟下滑和美國「9?11」事件影響,新加坡經濟出現衰退,GDP同比下降2.0%;對外貿易也出現顯著下降,其中對外出口1225.4億美元,同比下降11.8%,進口1096.8億美元,同比下降13.9%。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新加坡經濟似出現典型的「W」型波動。面對經濟衰退,新加坡為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提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思路,歸納起來可稱為「高科技戰略」「中國戰略」和「擴大腹地戰略」,目的在於提升產業結構,積極尋求海外市場,拓展對外經貿活動的空間。從中長期看,新加坡經濟增長速度將放緩,可能難以再現金融危機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與此同時,新加坡經濟增長波動將增大。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波動的同步性增強,它將直接影響到新加坡經濟增長的穩定性。美、日等發達國家「高科技泡沫」破裂後,世界的電子工業迅速衰退,國際市場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急劇萎縮。尤其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生產周期日益縮短,目前一個周期平均只能維持兩年半的時間,這就使以電子業生產與出口為主導的新加坡經濟增長周期也將縮短,從而導致國內經濟增長波動起伏加大。在投資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吸引外國投資,積極從管理審批制度、產業政策、稅收優惠等方面提供便利,包括:通常給予外資以國民待遇,除了與國防有關的某些行業外,對外資在新加坡的運作沒有任何限制;完全開放商業、外貿、租賃、直銷廣告、電信市場,推進資本市場發展;對先驅公司(即涉及巨額資本開支或復雜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企業)和某些金融企業給予稅收優惠等。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也採取財務、融資便利等措施協助本地企業向海外發展,包括:一般財務支持,即通過經濟發展局、貿易發展局、生產力與標准局等機構為本國企業的經營提供商務開發計劃、品牌開發援助計劃等各種財務支持計劃;貿易21計劃。為了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迎接21世紀的挑戰,新加坡在1991年制定了名為《新加坡:新的起點》的跨世紀發展戰略。這一戰略在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20世紀最後10年的同時,著眼於新世紀前30年的發展,制定了分階段的目標和任務,規劃了跨世紀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荷蘭的水平;到203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美國的水平,成為一個充分發達的國家。總而言之,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加坡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經濟運行比較穩定,國民經濟穩健增長。2、製造業和服務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帶動製造業增長的是高科投資訊工業,而服務業則主要是由金融服務業帶動的。在金融服務業里,新加坡已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亞洲排名第三,列東京、香港之後;外匯交易量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紐約、倫敦和東京。3、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出口擴張。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經濟的增長主要還是靠國外需求推動。4、在全球的激烈競爭中保持了強勁的經濟競爭力。新加坡在1989-1993年間,一直是最有競爭力的發展中國家。1994-1995年間,新加坡被列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最有競爭力的國家。5、經濟區域化成效顯著。新加坡海外發展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緬甸8個亞洲國家。至1997年4月,新加坡對外投資就達100億美元,比1995年增加了59%。6、人均國民收入迅速增加。新加坡的人均國民收入從1990年的23537新元增加到1996年的44020新元;以美元計算,1996年已達28000美元,人均收入居世界第十一位。已達到瑞士在1984年的水平。世界經合組織則在1995年底宣布,從1996年開始,新加坡已跨入「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行列。
9. 新加坡聖淘沙島,是亞洲頂尖的度假天堂嗎
如果讓大夥兒挑選休閑度假地,80%的人都能挑選海邊,因此在之前還可以出國的情況下,大夥兒都選擇去海島國家休閑度假,所以這些海島型的大國都有著絕美的沙灘。但在諸多海島國家中,最富裕的應屬新加坡,新加坡盡管面積不大,但旅遊資源開發各種各樣,即然新加坡是一個海島國家,那新加坡的休閑度假海灘在哪裡呢?
聖淘沙是新加坡最熱門旅遊勝地,海島有聖淘沙名勝古跡全球、新加坡環球影城、西羅索海灘和巴拉灣沙灘、新加坡海洋世界等旅遊景點,適宜全家人交通出行。除開大中型主題游樂園、海洋世界,聖淘沙也是有著位的深海酒店餐廳、賭廳和多家奢侈品牌零售店,室外沖浪池、皮艇、海灘單車等沙灘活動,iFly乘波體航行、陡坡滑輪和時光之翼水幕表演等遊玩項目。
10. 為什麼馬六甲海峽不收錢,新加坡卻還可以那麼富有
馬六甲海峽位於印度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之間的漫長海峽,由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共同管理。但是為什麼馬六甲海峽不收取,新加坡還是一樣的富裕呢?新加坡是亞洲發達國家之一,經濟體系也是亞洲最高的之一。
這就是為什麼馬六甲海峽不收取任何金錢,而新加坡依然是亞洲發達國家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