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與新加坡的高溫有什麼不同
1. 新加坡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 地中海氣候
很多人都認為地中海氣候是舒適的好氣候,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個人也投地中海一票,但要注意地中海氣候大體上分涼夏型和暖夏型,前者一般需要在南北緯大陸西岸30度上下找,後者反而是絕大部分真·地中海城市的氣候。涼夏型典型的有卡薩布蘭卡、里斯本、波爾圖、開普敦、灣區以及蔚藍海岸那一串;暖夏型則如巴倫西亞、羅馬、希臘、君士坦丁堡(精羅高呼^^) 等等,這些暖夏型地中海氣候往往夏天也又熱又曬,再加上容易受到撒哈拉地區熱帶氣團的影響,夏天有時已經不比我們華北優越多少了。洛杉磯講道理應該是涼夏,但因為大陸性比較強,東邊不遠就是美國熱極-死亡谷,所以夏天也比較熱,也能歸類到暖夏裡面去。總體來說地中海氣候,尤其是涼夏型,溫度適中、濕度適中、陽光充足、紫外線不算強(基本不超10,有的如蔚藍海岸那塊都不超8),也沒什麼大的自然災害,可以說是比較完美了,當然也有不足,對一些喜歡植被的同學來說可能不是很滿意,因為雨熱不同期的緣故,地中海氣候往往植被是比較少的,顯得有點荒(但我是蠻喜歡這種裸露海岸風的)
3.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往往就出現在地中海氣候緯度再高一點的地方,如英法之於西葡、溫哥華西雅圖之於加州,還有像南半球的奧克蘭、墨爾本等。同樣受洋流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全年溫差比較小,降水量均勻適宜,紫外線也不強,普遍以8甚至7為極限,這些地方也基本沒有什麼自然災害,看起來一切都很完美。但天下是沒有完美的氣候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倒就倒在了日照時長上。高緯度和海洋性強共同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在本來日出時間就短的情況下,還偏偏喜歡連綿陰雨,對於這一點,最具代表性的倫敦和西雅圖都表示我心好累。不同於季風氣候的雨熱同期,全年平均的降水意味著溫帶海洋氣候在冬天也經常下雨,冬天、晝短、陰雨,抑鬱三連走一波。不過因為南半球南極寒流比較強,同時大陸性更弱的特點,奧克蘭和墨爾本這兩大溫帶海洋性城市所處緯度是比北半球同僚們低不少的,因此日照情況也能相對好一些。(代價就是臭氧層空洞帶來的紫外線指數升高)
4. 大陸性不顯著的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大陸
除了以上海島、熱帶高原、地中海和溫帶海洋等容易貢獻優良氣候的大區域,還有一些在不太被認為是好氣候的地方出現的相對好氣候,原因基本都是因為海洋性相對較強。一個是東歐巴爾干北部從布達佩斯到索菲亞到布加勒斯特那一片以及黑海沿岸一些城市,這些城市整體上雖然處於大陸,但因為距離地中海、黑海、以及北邊的北冰洋水系都不算太遠,因此大陸性不顯著,尤其是夏季,你們可以查一下,基本沒有平均高溫上30的,相比之下受副高控制的大陸東側就難受多了。這些地方冬季比地中海是冷了不少,但也就和我們長三角一個水平,然而濕度比長三角低(長三角的魔法攻擊不是蓋的),甚至黑海那一圈還是弱地中海氣候加亞熱帶季風氣候,為蘇聯人民療養做出了卓越貢獻;再有就是南美拉普拉塔河入海口那一片,包括布宜諾斯艾利斯、蒙得維的亞等,和我國長三角一樣都是亞熱帶季風,但因為海洋性強,副高相對弱,夏天均高溫也在30以下,同時冬天最低均溫遠在0之上。(眼看著那麼好一片平原就這么白瞎地養那麼點人,作為種田民族後代的我心好痛啊!)
以上基本就是所有容易出氣候舒適城市的地區了,其它零星的一般都是有很大部分自身小氣候的原因,成因太復雜,不具有普遍性,比如東亞這片氣候困難模式地區我個人最喜歡青島、京都的氣候,但東亞整體還是在氣候舒適性上差一些了。
最後總結一下,喜歡戶外運動、陽光沙灘型的,推薦涼夏型地中海卡薩布蘭卡、拉巴特、波爾圖、里斯本、巴塞羅那、戛納、尼斯、灣區、洛杉磯、聖迭戈等
喜歡世外桃源、無敵海景的,推薦馬德拉島、加那利群島(三毛和荷西流浪過的地方)
不喜歡以上兩種容易曬黑地方的妹子,推薦畢爾巴鄂、聖塞巴斯蒂安、墨爾本、悉尼(不是溫海,但很像)等緯度較低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城市(想更美白一些,可以考慮倫敦、巴黎、西雅圖等溫海)
最後對想要和家鄉一樣四季分明但希望氣溫和緩一些別那麼變態的人,推薦巴爾干半島北部、黑海沿岸和拉普拉塔入海口地區如布達佩斯、布加勒斯特、敖德薩、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城市
2. 倫敦最常見的天氣 北京最常見的天氣 新加坡最常見的天氣 悉尼最常見的天氣 莫斯科最常見的天氣
倫敦最常見的天氣:全年都比較溫和的樣子
北京最常見的天氣:冬天冷,夏天熱,夏天悶熱,冬天乾燥
新加坡最常見的天氣:高溫 潮濕 多陣雨!
悉尼最常見的天氣:和北京差不多吧
莫斯科最常見的天氣:冬天很冷!最近夏天超熱
3. 英國北京悉尼新加坡莫斯科的常見天氣
英國處於歐洲西部,大西洋東岸,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成因:一方面受中緯度西風(即盛行西風)影響下,常年溫和多雨。
另一方面與流經此處的北大西洋暖流也有關系。暖流能對沿岸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英國常見天氣: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
北京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風向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
北京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11~13℃,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為9~11℃,高寒山區在3~5℃。年極端最高氣溫一般在35~40℃之間。
悉尼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氣是由鄰近的海洋所調節,因此內陸的西部城區大陸性稍強。最暖的月份是1月,沿海地區的氣溫是18.6°C–25.8°C,年中平均有14.6日是30°C以上。
雖然悉尼不會遇上氣旋或大地震,但聖嬰現象或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正影響悉尼的天氣狀況:一方面有乾旱和林區大火,另一方面是風暴和泛濫,與濤動相對的兩方面結合。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長夏無冬,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年平均溫度在24攝氏度至34攝氏度之間:最冷月為1月,受來自中國的東北季風影響,加上低壓帶的南移,較乾燥的東北風會令新加坡的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3至24度左右。
新加坡由於在數十年來市區發展迅速,使全國皆受熱島效應影響下,平均溫度也比鄰近熱帶城市明顯更高。
莫斯科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積雪期長達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長而天氣陰暗。1月平均氣溫-10.2℃(最低-42℃),7月平均氣溫18.1℃(最高37℃)。全市綠化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3,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4. 北京,倫敦,莫斯科,新加坡,悉尼,哪個地方最熱
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氣候是最熱的。
5. 悉尼氣候特點 悉尼屬於什麼氣候
悉尼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氣是由鄰近的海洋所調節,因此內陸的西部城區大陸性稍強。最暖的月份是1月,沿海地區的氣溫是18.6℃—25.8℃,年中平均有14.6日是30℃以上。陸地的最高溫度是45.3℃,1939年1月14日在為期4日的全國性的熱浪結束後錄得。夏天略微涼快,沿海地區的氣溫很少降至5℃以下。最冷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極端值是8.0℃—16.2℃。陸地的最低最小值是2.1℃。夏天和冬天的雨量相當平均,由於東風調節,上半年的雨量稍微高一點。年均降雨量約為1217毫米,適中且變化不大,年中平均有138日降雨。
6. 莫斯科,曼谷,紐約,悉尼,新加坡,上海,倫敦,巴黎,那個城市的溫度高於北京
高於北京:曼谷、新加坡、上海、
低於北京:莫斯科、紐約、悉尼、倫敦、巴黎
7. 悉尼海灘避暑遊客絡繹不絕,為何南北氣候差異這么大
導致悉尼南北氣候差異大的原因有:緯度位置的不同,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附近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海陸位置的不同,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地形的不同,通常情況下,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沿岸寒暖流的不同,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於暖濕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悉尼占據2個地理區域——坎伯蘭峽谷與康士比高原。坎伯蘭峽谷比較平坦、有些起伏,橫卧於傑克遜港以西、以南。康士比高原是海港以北的高原,海拔約200米,被草木叢生的溪谷所切割開。悉尼的老城區位於平坦的地區,也就是坎伯蘭峽谷,而康士比高原的地區被稱為北岸,到1932年悉尼港灣大橋啟用,才將高原與城市連接起來。
8. 悉尼「高燒」難退:經歷160年來最熱11月夜晚,為何會有如此高溫
悉尼29日凌晨溫度達25.3攝氏度,打破1967年的24.8攝氏度紀錄,為當地逾160年以來最熱的11月夜晚。為何會有如此高溫?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該省發生了太多次的山火,從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當地的氣溫上升。
山火是無情的,但是人世有情的,為了我們的地球村,我們應該愛護我們的山林,保護我們的家園。
9. 新加坡與悉尼哪個更適合居住
生活水平高低的衡量標準是什麼?是收入的話,差不多。
就更適合人居住而言,悉尼的氣候似乎要比多倫多好一些。
10. 悉尼與中國的氣候差別
悉尼屬於地中海氣候,中國沒有這種氣候類型。中國最明顯是季風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炎熱乾燥,降水集中在冬季。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所以雖然悉尼在南半球,但是它的降水分布與中國一致。
降水量不一樣。
但是氣溫分布相反。悉尼的溫度最高月是夏季,此時我國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