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打死多少日本人

新加坡打死多少日本人

發布時間: 2022-12-13 02:20:43

A. 二戰時有13萬英軍駐守的新加坡,是怎麼被3萬日軍

這十三萬人絕大部分是被日軍擊潰逃到新加坡的殘兵敗將 建制混亂 缺乏統一指揮 彈葯和重武器 另外英帝國在東南亞的駐軍此前主要是用於殖民地控制的內衛部隊 缺少重武器和野戰能力

B. 請問二戰新加坡戰役和馬來西亞戰役為什麼日軍傷亡只有幾千人

一是日本的海軍運送的是甲級師團,是日本戰鬥力最猛師團種類,日本的海軍當時世界第三,還有英軍本土當時風雨飄搖,根本不能進行有力的支援,遠征軍就那麼點,士氣也不高,殖民地軍人就別指望了(袁騰飛笑談吧,菲律賓軍人只會站著開槍,美國人沒教過怎麼趴著開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守軍能把日本打死打傷幾千人,很不錯了。

C. 新加坡大屠殺的事件紀念

日軍在新加坡的「大檢證」
以下是黃添右老先生的敘述。「日本軍隊在佔領新加坡後,在人們還沒來得及清理遍地瓦礫的廢墟、掩埋被日軍炸死者的屍骸的情況下,1942年2月中旬至3月初,侵略軍就將新加坡劃分為四個「檢證區」。我所在被「檢」的區域叫做水檢證中心,是由日本皇軍警備團和憲兵隊負責「檢」的區域。日本兵到各家各戶驅趕12~60歲之間的男性居民,每人限帶五天的糧食到其指定的區域內集中。「檢證」中心在海山街。周邊六條街道被用帶刺的鐵絲網圍起來,周圍有坦克車和日本兵監視。」
「我的姐夫葉秋濤帶著剛滿15歲的我,懷著憤怒和恐懼的心情進入了「檢證」區域。天氣炎熱,環境嘈雜,人山人海,個個都汗流浹背,洗澡和大小便都極困難。一清早,人們就等待被「檢」,日本兵不許排隊的人站著,只准他們蹲在地上,擁擠中不免秩序混亂,有人爭先恐後時,日本兵就用棍子毆打,打得他們頭破血流。我們屬於瘦弱之輩,當然不敢貿然參與到擁擠的人群中。」
「當我進入「檢」室之前,姐夫囑咐我要鎮定,萬不得已時,就只好跟日本兵拼了。有了這種心理准備,我倒是鎮定多了,當我們站在小桌前接受日本軍審視時,毫不緊張,日本軍在一張紙條上蓋了印章,手一揮,我們就拿著紙條從另一個門走出去。那張蓋著章子的紙條印著以下的字樣:昭和十七年,「檢」,大日本皇軍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將。」
「人們拿著這張紙條走出門口時,門房除站著一名日本兵崗哨之外,還坐著另一個日本軍頭目,他手一揮將人們放行,指示走一條街道回家;或另一隻手一揮,命令人們爬上停在街口的大貨車。那些上了貨車的,都是些身體壯實的人,他們被運送到新加坡樟宜或榜鵝的海邊集體槍殺。人口不到百萬的新加坡就這樣被殺了5萬人。」
「我住的那條街,有三個青年人被「檢」上了貨車,其中一個沒死,偷跑了回來,長期藏匿,直到日本人投降後,才敢出來露面。那兩個被殺的人,其中一個已婚,遺下了老母親和新婚已懷孕的妻子,老母親哭瞎了眼,含恨死去,妻子生了個遺腹子,母子倆過著凄慘的日子。另一個被殺者,留下了未婚妻,終日以淚洗面。日本人又去印度尼西亞抓爪哇青年到新加坡做苦工,病了又將其趕出集中營,以致他們餓死街頭巷尾。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所謂「解放」和「德政」。」
以下是另一位倖存者自述
「那年我21歲,未婚,住在膠園(現福建義冢附近),靠割膠為生。3月26日當天清晨6點多,大隊日軍闖入小鎮,著令全鎮二三百成年男人全部集中到學校對面的籃球場,站著等候「檢證」(甄別)。被令集中者,還包括興華學校校長殷春初,教務主任朱績夫和老師黃火生。鬼子命令男子脫掉上衣和短褲,只穿內褲一排排的蹲在球場上。從早上曬太陽到下午四五點。鬼子包圍著球場,有的持槍監視,有的配長劍來回踱步。五六個兵負責檢查男人的身體。據說,鬼子是檢查男子身體有沒有刺青圖紋,特別是在手部拇指與食指間虎口處。鬼子認為,有刺青者,就是私會黨,而私會黨是抗日的。」
「當鬼子來到他身邊正檢查其隔壁的男人時,突然就把那男子帶走。他心跳得很,心想這次沒命了。他說,檢查到他時,他手拿著的衣服,剛好衣角遮到之前曾擦爛過的,已不明顯的黑色五花點刺青。鬼子沒注意到而走到隔壁去。我逃過了鬼門關,但並沒有被釋放,而是又被拉進學校。過後,又一個一個排隊出來問話。我不敢先出,待到最後剩下二三十人時才出。很幸運的,我順利過關。到晚上才終於被釋放回家。我馬上走入山芭逃難。」
「肅清結果,共有15人被扣押,包括三名師長。他們被關在學校。第二天校長就押去太平憲兵部折磨。剩下14人在第三天凌晨,被押出村子,到不遠的沙叻北火車站附近三和礦場與和合興礦場旁(現今高壓電塔邊),日本兵用刺刀瘋狂刺殺14人。凄慘號叫聲響徹雲霄,連村子也聽到。」
「怎料到在刺殺過程中,竟有一人可能綁不緊,掙脫繩索突然拔腿飛跑,沖到礦湖邊縱身一跳,在黑夜的掩護下逃出生天。他就是40歲左右會游泳的教務主任朱績夫。」
「13具屍體第二天就由印度人就地埋葬。直到大戰結束後,親人們才到亂葬崗撿拾屍骨。由於無法區分,就全部合葬在現今墓址。而被折磨至死的校長,屍骨不知何去向,村民也將其名刻在碑上。他親戚王卡也是殉難者之一。」「我全家搬到馬來甘榜住了三年多,到和平後才搬回沙叻北來。」 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在新加坡市區的美芝路(Beach Road)有一座規模不大但意義重大的公園——戰爭紀念公園。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就坐落在這座公園里。顧名思義,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1942-1945年,日本佔領新加坡的三年零六個月苦難的日子裡,被迫害致死的新加坡各族人民,其中大多是華僑。
建立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的構想始於1962年。在這一年,在新加坡多個地方相繼發現日本佔領時期被屠殺者的遺骸。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不忍讓這些骸骨散棄在荒郊野嶺,於是在2月28日成立了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遺骸善後委員會,負責探查、發掘和安葬等工作。紀念碑於1967年2月15日,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主持下宣布落成揭幕。
李光耀在致詞說,這座紀念碑標志著一種經驗和教訓,它時刻提醒人們,當他們對未來的事物與發展毫無准備之時,什麼可怕的禍患都可能降臨。「只有我們痛定思痛,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明智而勇敢的鞏固我們的未來,我們許多死難的同胞才不至於白白地犧牲」。此後,每一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在這里舉行悼念活動。
遠處就能夠看到紀念碑那高達70米的碑身高聳入雲。四支錐形的白色石柱,組成一座巨大的錐形石塔,插入藍天,象徵新加坡的華裔、馬來人、印度裔和歐亞裔所共同擔負的苦難和精神。紀念碑四周環繞著碧水,方形基座的南北兩面由石階分成四個面,分別由四種文字寫著「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1942-1945」。沿石階而行,穿過水池,來到紀念碑的中心。在四支石柱上,各自有一面銘文,記錄著紀念碑建立的始末。而在整個建築的中央,有一尊半人高的方形石台,四面都有不同文字的銘文,中文部分這樣寫道: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日軍佔領新嘉坡,我平民無辜被殺者,其數不可勝計。越二十餘年始得收斂遺骨,重葬於此,並樹豐碑永志悲痛。」
紀念碑下埋葬的,正是上世紀60年代初在新加坡市郊山谷內發現的被日軍殺害的數千具屍骨,他們在此處得到了安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新馬一帶發起了眾多抗日運動和賑災活動。當中兩名積極參與抗日的義士——梅啟康、梁後宙(又名梁宙),前者不幸在肅清中喪命,後者組織鄉民支援中國抗戰,他一家35人被日軍殺害,自己逃過一劫。今年是二戰70周年,記者特地采訪了梅啟康與梁後宙的後人,一起來追憶這段已沉寂多時的往事,讓後人看到前人的光輝,記住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
訪梅啟康、梁後宙後人 追憶抗日義士事跡
歲月悠悠,轉瞬70年過去了,多少人還記得在那烽火連天的年代,多少人為了正義、民族、國家和家園走上抗日道路?多少人慘死在日軍的炮火或屠刀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新馬形成的眾多抗戰救亡文藝運動中,最具號召力的是戲劇活動。各方言群都熱烈響應,包括廣東幫與商界代表梅啟康,他粉墨登場,親自參與戲劇演出,以實際行動籌款賑災。在檢證中,梅啟康因不願招供而遭處決。梅啟康的生平事跡鮮少被人提起,直到最近其家人在本報刊登了一則追思啟事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遭遇不幸的也包括梁後宙。梁後宙這位對開發林厝港貢獻很大的先驅人物,一家35人被日軍殺害,僅他和另外五名家人逃過一劫。若不是不久前新加坡歷史博物館接收梁後宙後人捐贈的一批頗有歷史價值的遺物,相信這起慘絕人寰的事件,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
1942年3月6日,梅啟康被朋友帶去日軍憲兵部。他當天回家時神情沮喪,隔日一早再到憲兵部報到,從此一去不返。新加坡淪陷後,日軍便展開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以肅清抗日分子。當年位於史丹福路的英國人青年會總部被改為日本憲兵部,日本憲兵就在這里以酷刑對付抗日分子。據《新馬華人抗日史料》的記載,梅啟康是被檢查及指名被逮捕的人之一。梅啟康的長子梅保堅說,當時父親拋下一句「不要害人」的話後,便匆匆忙忙上車離開。事後他從朋友口中得知,父親是不願招供而被折磨至死的。
不會唱不會演也要上台講兩句
1896年出生於廣東台山的梅啟康,9歲隨父親南來,抗戰時期是曇花鏡影慈善劇社的名譽會長及海天游藝會社員。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東南亞各地華人社區紛紛成立籌賑祖國難民的籌賑會,全情投入抗日活動中。本地華社也不落人後,幾乎每一種娛樂形式都動用了,業余劇社的社員也紛紛參加抗日籌賑,包括先後於1913年和1920年成立的海天游藝會和曇花鏡影慈善劇社,這兩個社團多以演劇的方式進行抗日籌賑。
梅保堅(89歲)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父親曾說過中國難民很苦,他們因戰爭流離失所。父親不會唱,也不會演,但也上台講兩句,為籌賑出一分力。」一次,海天游藝會演出粵劇《呂布與貂蟬》為中國難民籌款,梅啟康還飾演董卓一角。現在,這張劇照就展示在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二戰史料展廳里。梅啟康也是星華籌賑會的廣幫代表之一。本報曾報道,在一份《星華籌賑會主辦救濟英國戰時婦孺游藝大會第一次會議議案錄》中,清楚記錄梅啟康是出席會議的數十名來自各分區及各方言群代表之一。梅保堅說,其父是星華籌賑會的廣幫總務。
熱心公益和教育事業
抗日戰爭年間,梅保堅已是一名少年。在他的記憶中,父親很少跟家人提起他在外的活動,但記得父親跟吳鐵城有聯絡,詳情則不得而知。吳鐵城是當年中國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1939年曾奉命赴南洋各國聯絡和爭取華僑捐款資助抗戰。梅啟康走時,留下妻小九人,在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的梅保堅才16歲。在梅保堅的心目中,父親是個堅貞不屈的義士,為人慷慨仗義,除積極參與抗日活動,也非常熱心公益和教育事業。
有關梅啟康的資料零散且有限。較完整的資料只能在新加坡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的二戰史料展廳和國家檔案館梅保堅的口述歷史中找到,而且不多。至於梅啟康的其他貢獻記錄,則幾乎是零。多虧梅保堅,他雖年事已高,但說話條理分明,思路清晰。記者根據他的憶述,找到一些線索,終於從梅汝南堂的《本堂宗親記錄部》《廣惠肇留醫院八十周年特刊》《精武體育會50周年紀念特刊》《精武體育會七十周年紀念專輯》《百年樹人》和《新加坡全國社團大觀》刊物中翻查到一些相關資料,並拼湊起來,才對梅啟康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摘自聯合早報) ■ 克蘭芝烈士紀念碑
■ 伊麗莎白公園烈士紀念碑
■ 陸軍少將林謀盛之墓
■ 舊福特汽車工廠
■ 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 樟宜監獄博物館
■ 亞歷山大醫院

D. 二戰,為什麼英國守新加坡10萬人打不過3萬日本

因為英軍在新加坡戰略備戰上出現重大失誤,只注重面海防禦,過大的估計了背後叢林對日軍的阻滯作用,嚴重低估了日軍叢林作戰的任務。所以當日軍出現在新加坡要塞後方後,英軍實際上面臨無險可守,水源被切斷的絕境,加之英軍增援艦隊被日軍擊潰,英軍實際上只能作困獸之鬥了。另外在西方近代軍事文化中,將領面對人道主義投降還是戰死的選擇中一般都會選擇前者,所以英軍才會最大的集體投降。

E.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屠殺了多少新加坡人

日本的官方數字是5000人,可是新加坡華社給出的數字是10萬人。戰後的審訊中的證據提出的數字是約25,000人至50,000人左右。

F. 二戰日本人究竟有多殘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方所犯的暴行是如此殘酷,以至於幾乎無法理解。在某些方面,最好忘記這個可怕的歷史,但這樣做會令遭受苦難和喪命的人感到羞恥。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最嚴重的罪行,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當今世界,尤其是韓國和中國對日本仍然懷有敵意。此外,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學習並記住我們最近歷史上的可怕罪行,以便我們確保不再犯下這些罪行。

警告:此列表包含極其令人不安的內容。

  • 南京大屠殺

  • 日本入侵香港始於1941年12月18日,是太平洋戰爭史上鮮為人知的事件,其命令是「不俘虜任何人」。包括英國醫務人員在內的任何試圖保衛該島的人都被帶到了城市的郊區,並用刺刀將其派遣出去。

G. 新加坡戰役的詳細經過是怎樣的最後結果如何呢

1941年12月,日軍登陸馬來半島,英屬印度軍第三團立即向日軍進軍。雖然日軍在數量上沒有優勢,但在空中控制、作戰車輛、步兵戰術和作戰經驗方面有很大優勢。皇家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軍艦和「敵」號戰列巡洋艦本應攔截並降落日軍,但他們從新加坡發起攻擊,但在馬來亞海戰中被日本魚雷機擊沉,造成重大損失。這就是新加坡戰役又稱馬來亞戰役

2月14日,日軍先後佔領了鐵馬高地、因波丁水庫、加蘭機場等重要地點,形成了對市區的三包包圍,同時加強了空襲。日本人佔領了英寶頂水庫後,控制了淡水供應。2月15日,日本登陸一周後,帕西瓦爾簽署了無條件投降協議,「東部第一堅城」落入日軍手中。

H. 二戰時期,13萬英軍在新加坡,為何會被3萬日軍俘虜

真不是我吐槽英國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士兵在反法西斯聯盟中可以說是最慫的了,尤其是在亞洲戰場,被打的…..不對,不應該說被打的怎麼樣,還沒有真正的開始打呢,只要日本人先進行火力投送這一輪轟炸,英國人就舉白旗了,然後進行交涉,要求日本人遵守日內瓦公約,善待俘虜。

因此在緬甸戰場,這些英國士兵可是坑苦了中國遠征軍了,經常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然後中國遠征軍趕來支援,等把這些英國人救出來之後,馬上就撤到了殖民地印度,留下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者拼殺,因此中國軍隊才會在緬甸戰場上如此艱難!

反正英國人坑隊友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在二戰中也做出了貢獻,但是吧,相對來說,慫!

I. 澳大利亞軍隊在二戰中殺了多少日本人

當時,澳大利亞與新加坡組成了澳新軍團。

二戰日軍戰死情況見後文。

~以下內容轉自知乎~

日本政府沒有正式統計或公布過二戰死亡人數,日本各部門統計口徑不同,數據也有差距;日本歷史學界的認知也有一些差異,多數認為在185萬人----245萬人之間。

以下是日本厚生省的統計,應該較為准確,因為這是日本政府向死亡者家屬發放撫恤金的依據。

日本陸海軍軍人・軍屬の戦沒者概數———— 厚生省援護局統計資料

総數 2,073,000人

日本本土 103,900人

小笠原諸島 15,200人

沖縄諸島89,400人

台灣 39,100人

朝鮮半島26,500人

樺太、千島 11,400人

満州46,700人

中國本土 455,700人

シベリア 4,700人(西伯利亞)

小計792,600人

中部太平洋(サイパン、グアム、他) 247,200人(塞班島、關島、其它)

フィリピン 498,600人(菲律賓)

仏印(ベトナム、ラオス、カンボジア) 12,400人印度支那(越南,寮國,柬埔寨)

タイ 7,000人(泰國)

マレー、シンガポール 11,400人(馬來,新加坡)

ビルマ、インド164,500人(緬甸,印度)

インドネシア(スマトラ、ジャワ、他) 70,600人(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其它)

ボルネオ 18,000人(婆羅洲)

西部ニューギニア(モルッカ、他) 4,400人(西新幾內亞)

東部ニューギニア(ソロモン、他) 246,300人(東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其它)

小計 1,280,400人

注1,原文是日文;

注2,朝鮮半島,樺太,滿洲和西伯利亞,多數為蘇聯的戰果,少數是美軍(南朝鮮)戰果。

注3,緬甸,印度,馬來,新加坡的死亡數,主要是英軍的戰果、包括中國遠征軍和美國空軍及特種兵共同的戰果。

注4,印度尼西亞的死亡數,包括前期荷蘭軍隊抵抗的戰果。

注5,這是1937年以後的數字。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後到1937年之前死17176人,不包括在內。

原文傳送門

J. 新加坡要塞固若金湯,13萬英軍為何向4萬日軍投降

雖然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們對日本這個國家很討厭,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其實在二戰時期是屬於比較強大的國家,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武器裝備,都還是比較先進的那一列。這場在新加坡的戰斗,擁有絕對人數優勢的英軍向日軍投降,原因很簡單,因為現代戰爭不是靠人數能夠決定的。


並且這13萬英軍說是軍隊,但是因為英國人本來就比較少,加上日不落帝國把地圖鋪開的太大。導致這13萬英軍只有少數的是訓練有數的英國士兵,大多數都是一些殖民地的民兵,流勇組成而成的軍隊,而日軍則是全副武裝的4萬軍隊,所以不管怎麼看,這場戰斗都是必輸無疑的。天時,地利,人和,英軍就佔一個地利的優勢,但是在現代戰爭中,地利的優勢已經被削弱了,所以這場戰斗基本上是屬於必輸無疑的戰斗,當時的英軍會選擇投降也是能夠理解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