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多少金融機構
1. 新加坡中央銀行的職能由哪些機構履行
准中央銀行制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專門設置一個中央銀行,而是通過政府授權一個或幾個商業銀行,或者政府設置類似於中央銀行的部門,部分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的銀行體制。
最典型的代表是亞洲的新加坡和中國香港。
新加坡中央銀行的職能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貨幣局兩個法定機構共同履行。
金融管理局的職能是穩定金融、促進經濟增長及對金融機構進行監督和管理;貨幣管理局則是負責發行貨幣和儲備外匯。
中國香港沒有一個統一管理的金融機構。
中央銀行的職能由政府、同業公會和商業銀行共同承擔。
1993年,香港成立了金融管理局,下設貨幣管理部、外匯管理部、銀行監管部和銀行政策部,集中了金融監管、港幣和外匯基金管理及支付體系管理等中央銀行的部分職能,但發行貨幣的職能又由中國銀行、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三家銀行負責。
實行准中央銀行制度的還有馬爾地夫、賴比瑞亞、斐濟、賴索托等。
2. 請問新加坡有哪些銀行
目前,很多投資者們選擇在新加坡開戶的銀行主要有:星展銀行(DBS)、大華銀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和花旗銀行等,國內可以直接遠程辦理,非常方便。
1、星展銀行(DBS)
星展銀行(DBS),原名新加坡發展銀行(Development Bank of Singapore), 是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提供各種企業和個人銀行產品和服務,包括消費者銀行,資金和資本市場服務,資產管理,經紀服務,以及股權和債務融資。
2、大華銀行
大華銀行是東南亞第三大銀行,在19個國家設有500多個辦事處。它提供各種商業和個人銀行產品和服務,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相關服務,以及保險服務。
3、渣打新加坡
渣打新加坡(Standard Chartered Singapore)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之一,在70個國家擁有1200多家分支機構,90%利潤來自在亞洲業務。渣打銀行為企業和機構客戶提供貿易融資,現金管理,貸款,證券服務,外匯,債務資本市場和企業融資方面的服務,該銀行還通過私人銀行部門提供私人銀行服務。
4、匯豐新加坡
匯豐是一家香港/英國跨國金融機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之一。匯豐新加坡是一家合格的全方位銀行,提供各種銀行和金融服務,包括:零售銀行,財富管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私人銀行,保險相關服務,受託人服務,證券相關服務和資本市場服務。
5、花旗銀行新加坡
花旗銀行新加坡(Citibank Singapore)成立於1812年,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的銀行。目前,花旗銀行在160個國家/地區經營著2600多家分支機構。花旗銀行新加坡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除投資設施和存款賬戶外,花旗銀行還提供收費卡,抵押貸款和保險產品。
洋易達可為您提供銀行開戶、公司注冊、商標注冊等服務,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問,可以繼續問我,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3. 新加坡期貨交易所成立的時間
新加坡金融領域回顧
自本世紀60年代起, 新加坡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些年來, 憑借著良好的經濟和金融基礎、親商的法律和經商環境、戰略性的地理位置、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完善的通訊和基礎設施以及高水平的生活水準,新加坡吸引了眾多的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如今,金融服務業已佔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
在新加坡,本地及外國的各類大型金融機構約有700多家,為客提供種類繁多的金融產品和務:其中包括貿易融資、外匯換、金融衍生產品、資本市場運作、財團貸款、承銷、合並及購、資產管理、證券交易、財務顧問服務以及特殊保險業務等等。這些行業領頭機構為活躍和提升新加坡金融服務業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根據2006/07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新加坡在世界最具競爭力的金融市場排名中名列前茅,與亞洲金融市場相比則是排名第一。另外,新加坡在2006年被美國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再次評為世界最全球化的國家。
新加坡交易所及證券市場簡介
新加坡交易所(SGX)成立於1999年12月,是由前新加坡股票交易所(SES)和前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合並而成的。新加坡交易所證券市場的交易活動由其屬下的兩家子企業 - 新加坡證券交易有限企業和中央托收私人有限企業共同負責管理。新加坡交易所已於2000年11月23日成為亞太地區首家通過公開募股和私募配售方式上市的交易所。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也是全亞洲首家實現全電子化及無場地交易的證券交易所。它致力於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健全、透明和高效的交易場所,幫助他們實現集資和投資的目標。這些年來,它建立並營造了一個活躍高效的交易市場,以一流的證券交易所而著稱於亞太地區。
新加坡交易所在截止至2006年末已有707家掛牌上市企業,總市值約5,896億新元。這些企業函蓋了各個行業,包括製造、金融、商貿、地產、服務等。
其中製造業 (含電子業) 所佔比例較高,達41%。
新加坡交易所是一個區域性交易所,它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在這里掛牌上市。截止至2006年末,外國企業佔了總上市公司的37%(約268家),其中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地區的企業共158家。外國企業大部份是以新加坡做為融資平台,所以很多外國企業在新加坡本地沒有任何業務運營。其它63%(約460家)的上市企業則是新加坡本地企業,其中有不少的營收來自海外。在與本區域其他國際市場相比,新加坡的市場是最為國際化的。
企業到新加坡上市所考慮的因素
上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上市成功後也有相應的責任。所以 企業在決定上市時應充分衡量上市的好處與責任。
上市所帶來的好處
上市企業將享有很多好處。其中一些主要的優勢為:
• 為企業的股票創造交易市場
• 加強企業的聲譽和財務信譽
• 提升企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
• 使企業有機會為其員工推出股票認購權計劃
• 可通過發行新股和其他證券為企業未來發展進行後續融資
• 利用企業的股票進行收購活動
• 為現有股東提供投資套現的渠道
上市所負有的責任
公開上市有其優點,但也意味企業及其董事負有更多的義務和責任:
• 對公眾股東責任提高
• 需要保持股息和利潤的增長勢頭
• 更容易遭到敵意收購
• 須了解並嚴格遵守監管機構的管理條規
• 提升業績報告標准而造成成本升高
• 在上市後對企業控制力有所影響
• 媒體對企業的關注會減少企業的隱私
作為私人企業的主要股東,依企業的計劃和目標衡量上市的好處和責任是極其重要的。企業應該和律師、獨立會計師和其他專業顧問詳盡討論,以便有更周全的考量。
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優勢
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企業,能享受到這一充滿活力的市場帶來的各項優勢。新加坡交易所透明的市場、完善的科技服務和高度的國際知名度,能讓上市企業和投資者在應付市場變化的同時,實現自己的融資和投資目標。另外,新加坡交易所領先的科技為投資者從全球各地進入其市場打開方便之門。新加坡交易所不斷擴展其全球網路並增強市場深度和交易量的努力,使市場參與者能擁有更高效率更具吸引力的市場。
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股票市場是亞太區最為國際化的市場,將近35%的上市企業來自海外。這個比例與本區域其它的資本市場相比是最高的,也就吸引了很多國際基金經理對新加坡上市企業的注視。此外,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境內管理的基金在2005年末達到7200億新元,比前一年增長了26%。新加坡擁有超過1500名專業基金經理和投資專家及250名投資分析專家。所有這些因素使得在新加坡上市的企業更容易登上國際舞台。( 見 附錄2a, 附錄2b與 附錄3〕
高效的融資平台
企業在新加坡除了上市是發行新股、募集資金外,它也隨時可以在二級市場集資供進一步發展之用。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求和市場狀況可決定再次募集資金的形式、時間和數量。二級市場融資的手續十分簡便、速度也很快。另外,新加坡沒有外匯管制,發行新股及舊股所募集的資金可自由流動。
健全的法規體系
新加坡是一個高效和管理完善的市場,而它健全的法律體系向來眾所周知。這有利於那些尋求樹立良好公司治理形象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新加坡上市企業能獲得投資者更多的信心,並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活躍的股市
新加坡股票市場流通性良好。在與亞太區幾個主要國際市場的換手率比較中,新加坡市場的表現是十分突出且活躍的。外國企業在新加坡市場的表現更為突出。尤其是大中華公司,每月的平均換手率遠遠高於新加坡本地企業。市場化的上市標准新加坡的股票市場有著開放、透明、明確的上市條件。它根據新經濟發展的需要而設計的市場化上市標准,有利於新興且具潛力的中國企業在新加坡市場融資。對於企業發展的最關鍵時期,新加坡交易所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融資平台。另外,企業在上市前後都可與新加坡交易所聯系了解相關規定並討論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見附錄4)
靈活的上市條例
新加坡交易所的上市條例非常靈活。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只在新加坡上市或在新加坡和其它市場同時上市。對於注冊地和業務運營地點,新加坡交易所都不做要求。企業也可從三個會計標准,即新加坡公認會計原則、國際公認會計原則及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選擇其一。此外,上市企業可自由選擇股票交易貨幣及會計報表貨幣。
創新的上市後服務
企業上市後仍然需要經常與投資者溝通和保持密切關系。為了給予上市企業這方面的支持,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幾項創新的上市後服務。這包括定期組織投資者交流會和安排上市企業全球路演。此外,新加坡交易所也推出了全球首創由交易所發起的研究計劃*。通過這些活動,投資者更有機會了解和認識新加坡的優秀企業,企業也能在國際舞台上獲得更大的關注。
融資途徑多種選擇
為滿足各類型企業的上市需求,新加坡交易所提供了幾個上市途徑供企業選擇。除了股票上市,企業也可選擇以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商業信託(Business Trusts)*、全球存股證(GDRs)或外國債券(Foreign Debt Securities) 方式在新加坡交易所掛牌上市。企業應按自身的需求選擇適合的融資途徑。
上市所面對的挑戰
企業改制及重組
由於歷史因素,一些企業的產權結構比較復雜,尤其是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因此,這些企業在上市前的改制及重組工作會比較復雜。
遵循國際化的企業管理規范
企業若要在海外市場成功上市,需要在企業管理方面遵循國際標准,因而一些管理水平還未與國際認可的管理體制接軌的傳統企業需要更多時間改進。這包括管理觀念的轉變及管理人才的選拔與培養。企業上市後也需要執行良好的公司治理。
上市的協調工作
由於上述體制及觀念上的不同,企業在與國際中介機構如主理商、會計師和律師等在准備上市過程中可能產生摩擦。企業需要與這些專業機構更多的相互溝通及互相理解。
宣傳活動及投資人關系
目前,大多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外國企業都沒有在新加坡營業,因此新加坡的投資者對企業的業務和運作都不太了解。企業在上市前後應著重向公眾和投資者進行講解與宣傳。上市後,企業也應注意保持與投資者的良好溝通,讓投資者了解企業的發展前景。
*只供英文資料
交易時間
交易時間為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至中午12:30;下午2:00至 5:00。此外,也設有開市前時段(上午8:30至9:00)和閉市前時段(下午5:00至5:06)。新加坡的公共假日休市。
交易單位
股票交易主要以1000股作為一個交易單位。不過,也允許進行零股交易。
自2003年4月14日起,「單位股市場」取代了「零股市場」,從而使零股能夠以少於
整股的任何數量在股市交易。例如,一個購買1060股ABC股票的訂單,其中1000股將在目前現有的市場進行交易,其餘的 60股將在單位股市場交易。由於能夠在現有市場和單位股市場進行合並交易,因此,同一相關股票在這兩個市場中的交易,可以綜合在一個單一的合約中。
現有市場中仍保留整股的交易,以方便那些願意以指定的整股繼續交易的投資者。
4. 新加坡銀行賬戶的優勢有哪些
恆信泰富表示新加坡銀行賬戶的優勢:
1.可開立在岸離岸賬戶,不受外匯管制,資金可自由調撥
2.方便進行國際貿易的款項結算
3.各種貨幣可自由兌換
4.賬戶日常操作簡便
5.可開通網上銀行進行交易
6.便於向國際性銀行進行貿易融資
5. 新加坡DBS和POSB銀行的一周營業時間是什麼
一般是早上9點至下午6點,周六和周日休息,也可以去任意一家星展銀行和POSB櫃台咨詢。
補充資料:新加坡DBS銀行其實就是星展銀行(Developmental Bank of Singapore)於1968年由新加坡政府成立,目前在開設100多家分支機構。星展銀行是東南亞最大的銀行,在中國,阿聯酋,香港,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亞,緬甸,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泰國,越南,英國和美國設有分支機構和辦事處。星展銀行提供各種企業和個人銀行產品和服務,包括消費者銀行,資金和資本市場服務,資產管理,經紀服務,以及股權和債務融資。2016年,銀行總資產為3335億新加坡元,總利潤為43.6億新加坡元。
POSB銀行其實就是新加坡郵政儲蓄銀行(Post Office Savings Bank)成立於1877年,它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銀行。新加坡郵政儲蓄銀行於1998年被星展銀行收購,目前作為星展銀行子公司來運營。該銀行提供各種面向家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序號 國家/地區 辦公地址 辦公時間 備注
1 新加坡 63號馬吉街,新廈#22-00
新加坡郵區 048942 周一至周五
9am _ 6pm
周六、周日及法定假日休息
2 香港 香港中環港景街1號 國際金融中心1期34樓 周一至周
五9am _5:30pm
周六、周日及法定假日休息
3 菲律賓 22/F Tower One and Exchange Plaza
Ayala Triangle, Ayala Avenue
1226 Makati City, Philippines 周一至周五
9am _ 6pm
周六、周日及法定假日休息
4 阿聯酋 新加坡銀行有限公司(迪拜國際金融中心分行)
Office 30-32, Level 28, Central Park Tower
Du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P.O. Box 4296, Du U.A.E. 周日至周四
9am _ 6pm
周五、周六及法定假日休息
5 英國 The Rex Buildin
62 Queen Street London EC4R 1EB
United Kingdom 周一至周五
9am _ 5pm
周六、周日及法定假日休息
6 盧森堡 BOS Wealth Management Europe S.A.
33, rue Ste Zithe
L-2763 Luxembourg 周一至周五
8:30am _ 6:30pm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6. 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的簡介
1986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搶在日本之前推出日經225指數期貨,成為國際金融機構進行日經225股指交易的主要場所,開創了以別國股指為期貨交易標的物的先例。雖然兩年後日本本土也推出了同類的產品,但始終未能奪回指數期貨的主導權,在緊緊追趕之後,至今交易量也只有新加坡市場的一半。之後,1997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又搶先推出了摩根台灣指數期貨。隨後台灣期貨交易所也推出了同類產品,但是其2006年上半年交易量只有可憐的5022張合約,同期的新加坡市場的交易量達到了522萬張合約,是台灣1000倍。1998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又推出了摩根香港指數期貨,其產品與香港期交所的恆生指數期貨有99.995%的相關性,而在成本、交易時間方面都更有優勢。隨後又推出了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期貨等。
1989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成為亞洲第一家能源期貨交易市場。它還與包括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在內的世界有影響的交易所建立了合作關系。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80%的交易客戶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國家。從產品和業務范圍的角度看,它已涵蓋北美及歐洲市場。因此,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於1989、1992、1993年被英國的《國際金融評論》雜志(International Financing Review)年度最佳國際交易所獎,這也是亞洲唯一獲選的交易所。1999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被《資產》雜志(The Asset)和assetasia投選為亞洲最佳衍生商品交易所。2000年,SIMEX獲得了《AsiaRisk》雜志頒發的2000年最佳衍生商品交易所榮銜。
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有35個清算會員(Clearing member,即SIMEX的股東),一個清算會員應擁有1股股票和3個交易席位。除了這35個清算會員之外,SIMEX還有472個非清算會員機構交易席位和147個非清算會員個人交易席位。
7. 新加坡為什麼能
新加坡能崛起的原因:
一是高度發達的運輸與信息產業。新加坡之所以集聚了全球7000多家跨國公司和4000多家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原因在於它的港務集團經營著全球最繁忙的中轉集裝箱碼頭,處理著全球1/4的轉運量,能為客戶提供通往130個國家700個港口的200多條航線;從樟宜國際機場起飛的客、貨航班往返於50個國家的140個城市,每周定期航班3250次;此外,新加坡絕大多數人口擁有寬頻網路接收功能,目前已取得每秒21兆兆位的國際聯系寬頻。
二是優越的企業總部發展環境。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有利於營造總部經濟所追求的高水準、高效率、低成本運營管理之目標。仍以新加坡為例,它有超過500家的本地和外國金融機構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本地的證券和貸款市場以及亞洲的美元市場都可以為經商者提供所需的資金,使之成就為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並正在塑造亞太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三是高效務實的政府形象。跨國公司總部青睞新加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廉潔、清明、務實。政府堅持任人唯賢、人盡其才,每年計劃引進全球一流博士500名,國立大學每年有2000名研究生畢業受聘。每年對公務員和員工的工作績效和潛能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與報酬、晉升、調動掛鉤。但新加坡公私分明,部長一級均不準公車私用,其反腐工作從機制入手,形成公務員「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的制度環境。
四是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本存量。新加坡政府投入的教育經費達到財政支出的20%以上,全國不論是公務員,還是企業員工每年都有12.5天的培訓時間,實施終身教育
8. 新加坡銀行有哪些分別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新加坡有4大本地銀行:DBS(星展銀行)、POSB(郵政儲蓄銀行)、OCBC(華僑永亨銀行)和UOB(大華銀行)。其中,POSB已被DBS收購,所以,其實算是一家。
星展銀行(DBS)
星展銀行(DBS),原名新加坡發展銀行(Development Bank of Singapore), 是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環球金融》(Global Finance)雜志評選出全球50家最安全銀行榜單,星展銀行榜上有名。
(1)首筆存款為3,000新元,美元賬戶為1,000美元。
(2)最少1名董事和銀行簽字人必須親臨星展銀行分行開設賬戶。
(3)本地董事和外國董事可以分別在星展銀行的分行辦理開設賬戶。
(4)有線上銀行、轉賬卡、ATM提款卡。
(5)國內銀行資金門檻:40萬;新加坡賬戶資金門檻:無。
(6)開新加坡星展銀行,不用本人去到新加坡。
新加坡郵政儲蓄銀行(POSB)
新加坡郵政儲蓄銀行(Post Office Savings Bank)成立於1877年,它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銀行。新加坡郵政儲蓄銀行於1998年被星展銀行收購,目前作為星展銀行子公司來運營。該銀行提供各種面向家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華僑永亨銀行(OCBC)
新加坡華僑銀行是新加坡歷史最為悠久的本地銀行,其歷史追溯至1912年,是亞洲目前領先的金融集團之一,也是亞洲評價最高的銀行,現有資產1830億新幣。
(1) 董事及股東帶齊綠盒資料及個人身份證明原件(身份證或護照),親臨銀行簽名開立賬戶。
(2) 開戶時間為一個星期左右。
(3) 國內銀行資金門檻:國內無分支行;新加坡賬戶資金門檻:20萬新幣。
大華銀行(UOB)
新加坡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Bank)1935年創立,為新加坡第二大銀行,至今已有83年歷史。目前已是亞洲的主要銀行之一。大華銀行集團共有超過500間分行與辦事處,分布在亞太、西歐與北美的19個國家與地區。
(1)首筆存款為1,000美元。
(2)本地董事和外籍董事必須一起親臨大華銀行分行辦理開設戶頭。
(3)本地董事和外國董事可以分別在大華銀行的分行辦理開設賬戶。
(4)有線上銀行、轉賬卡、ATM提款卡。
(5)大華銀行職員將對公司進行全面評估。新設立的外國公司被拒率高。(除非公司的持有人與銀行關系良好。)
(6)國內銀行資金門檻:10萬;新加坡賬戶資金門檻:5萬新幣。
在新加坡的外國銀行:拉希德海珊銀行(RHB)、CITIBANK(花旗銀行)、HSBC(匯豐銀行)、State Bank of India(印度國家銀行)、Barclays Bank(巴克萊銀行)、Bank of china(中國銀行)等等。
拉希德海珊銀行(RHB)
馬來西亞拉希德海珊銀行成立於1997年,總部位於吉隆坡,主要從事商業銀行、企業與投資銀行,以及國際銀行服務。各大機場、商圈內都有ATM分布,不過銀行卡需帶有CHIP(晶元)才可以使用,單次取款上限額度也是1000馬幣。
(1) 獨資企業的初始存款僅為RM1,000,企業和公司僅為RM3,000。
(2)香港、開曼、BVI、塞席爾、貝里斯、均可接受開戶。
(3)馬紹爾公司不接受開戶。
(4)島嶼公司均需要Incumbency文件。
花旗銀行新加坡Citibank
花旗銀行新加坡(Citibank Singapore)成立於1812年,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的銀行。目前,花旗銀行在160個國家/地區經營著2600多家分支機構。花旗銀行於1902年在新加坡成立國際銀行公司,之後成為新加坡頂級銀行之一。
花旗銀行新加坡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除投資設施和存款賬戶外,花旗銀行還提供收費卡,抵押貸款和保險產品。
匯豐新加坡(HSBC)
匯豐是一家香港/英國跨國金融機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之一。目前,匯豐銀行在70個國家設有4000多個辦事處。匯豐銀行於1877年首次在新加坡開設業務。匯豐新加坡(HSBC Singapore)在二戰後的重建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匯豐新加坡是一家合格的全方位銀行,提供各種銀行和金融服務,包括:零售銀行,財富管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私人銀行,保險相關服務,受託人服務,證券相關服務和資本市場服務。
印度國家銀行(SBI)
印度國家銀行(State Bank of India)是印度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在全球設有多個辦事處和分支機構。該銀行為個人和企業客戶提供各種零售銀行服務,儲蓄和存款賬戶,抵押貸款服務,保險服務和資產管理。
巴克萊銀行(BCS)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是一家英國跨國金融機構,業務遍及40個國家。巴克萊銀行新加坡辦事處是亞洲最大的辦事處,是亞洲所有私人銀行業務的區域中心
9. 在新加坡銀行開戶的原因都有什麼
新加坡作為首屈一指的亞太金融中心,銀行受當地金融管理局嚴格監管,資產受當地法律保護,客戶利益有保障。還有獨立的金融市場管理體系,不受外匯管制,資金可自由調撥,而且銀行與國際貿易融合度高,金融市場成熟,銀行業務便捷,備受高凈值人士青睞。
新加坡作為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擁有500多家金融機構,不僅在國際金融、貿易融資、海事金融、保險、財務運作方面擁有領先地位,在資產及財富管理方面也屬佼佼者。
新加坡銀行開戶的優勢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信譽度高:新加坡因其銀行業發達,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實現資產國際化更有保障,融資和存貸更為便利,且更容易獲得國際資本支持。
2、貿易自由度高:新加坡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在信息聯通方面門檻更高;同時,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是全球金融中心和外貿交易中心。
3、無外匯管制:新加坡有獨立的金融市場管理體系,不受外匯管制,資金可自由調撥。
4、完善的稅務制度:新加坡是全世界稅率最低的已開發國家之一,稅收體系簡單低廉,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7%,個人所得稅稅率不到中國的一半,無資本稅,資本可在主要金融中心自由流動。
5、安全保密:新加坡銀行非常重視客戶的隱私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設立了相關嚴格監管和懲罰機制,保障客戶的賬戶安全和私密性。
6、全球配置:在新加坡開戶,投資人可以選擇單一貨幣賬戶或者多貨幣賬戶投資,投資幣種和投資產品多樣,投資范圍涵蓋全球。
10. 新加坡加強對數碼支付代幣的管制,你對數碼支付代幣了解多少
在新加坡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下,代幣的非安全性非常重要,也是新加坡政府決定是否直接干預監管的首要指標。因此,對於任何想在新加坡開展相關業務的區塊鏈項目來說,出具律師認可的法律意見書,證明所涉代幣的非證券性質,是合規性最重要的部分。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是新加坡的中央銀行。它通過制定適當的貨幣政策和密切關注宏觀經濟趨勢,促進新加坡經濟的非通貨膨脹增長。同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是一個綜合性監管機構,負責監管新加坡所有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交易所、保險公司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一直密切關注本地金融技術,包括區塊鏈和代幣,並不斷向投資者推出各種監管措施和風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