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幼鹽是什麼樣的
① 幼鹽是什麼
幼鹽,又稱餐桌鹽,中國本地也稱細鹽,用在食物調味。幼——「細」。
食鹽,又稱餐桌鹽,是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也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鹽的主要化學成份氯化鈉(化學式NaCl)在食鹽中含量為99%,部分地區所出品的食鹽加入氯化鉀以降低氯化鈉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壓發生率。同時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食鹽都通過添加碘來預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鹽叫做碘鹽。
食鹽是人們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體內所含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 g,其中 80%存在於細胞外液,即在血漿和細胞間液中。氯離子也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鈉離子和氯離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幾點:
1、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Na和Cl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K和HPO4是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在細胞外液的陽離子總量中,Na佔90%以上,在陰離子總量中,Cl佔70%左右。所以,食鹽在維持滲透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體內水的動向。
2、參與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氫鈉,在血液中有緩沖作用。Cl與HCO3在血漿和血紅細胞之間也有一種平衡,當HCO3從血紅細胞滲透出來的時候,血紅細胞中陰離子減少,Cl就進入血紅細胞中,以維持電性的平衡。反之,也是這樣。
3、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強酸性,pH約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鹽酸和粘液。胃體腺中的壁細胞能夠分泌鹽酸。壁細胞把HCO3輸入血液,而分泌出H輸入胃液。這時Cl從血液中經壁細胞進入胃液,以保持電性平衡。這樣強的鹽酸在胃裡為什麼能夠不侵蝕胃壁呢?因為胃體腺里有一種粘液細胞,分泌出來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約l mm~1.5 mm厚的粘液層,這粘液層常被稱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襲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潰瘍。但飲酒會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潰瘍的可能性。
此外食鹽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上也有作用。 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如流血過多、出汗過多)或食物里缺乏食鹽時,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減少,鉀離子從細胞進入血液,會發生血液變濃、尿少、皮膚變黃等病症。 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 g~5 g。由於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實際食鹽的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別,我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食鹽10 g~15 g。
② 什麼叫幼鹽呢
細(精)鹽,又稱幼鹽,是以地下天然鹵水、岩鹽水溶開採得到的鹵水和溶解粗鹽製成的鹵水為原料,用化學方法除去其中的可溶性雜質,澄清後,再經蒸發 、結晶 、脫水 、乾燥 、篩分而成。井礦鹽區都以岩鹽水溶開採得到的鹵水或地下天然鹵水為原料,生產精製鹽。在經過篩選的精製鹽中,添加適量的抗結劑,攪拌均勻,就成了精鹽。精鹽不含有雜質。屬於混合物。
食鹽
是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也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鹽的主要化學成份氯化鈉(化學式NaCl)在食鹽中含量為99%,部分地區所出品的食鹽加入氯化鉀以降低氯化鈉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壓發生率。同時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食鹽都通過添加碘來預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鹽叫做碘鹽。
③ 幼鹽是什麼鹽
幼鹽是給小孩吃的鹽,跟成年人的是不同的
成人的食用鹽:其中39%是鈉,61%是氯化物。當這兩種化合物在人體內形成一種溶液後,就分解成為鈉和氯離子,分別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幼兒的食用鹽:明顯鈉和氯化物都比較少,所以不會對寶寶的味覺和健康產生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