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有哪些先進的科技

新加坡有哪些先進的科技

發布時間: 2022-12-15 10:57:07

㈠ 新加坡除建水壩外,請你為它在提出一種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辦法,並說明理由。

一、採集儲存雨水。新加坡雨量充沛,具有短歷時、小區域、大流量的特徵。為了更多地收集雨水以供生產生活所需,同時緩解由於降雨量大而導致公路上積流成河的問題,新加坡政府實行明確的雨污分流制度,並耗巨資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統。其中的代表性工程為耗資2.26億美元建成的Marina Barrage(濱海堤壩)。Marina Barrage(濱海堤壩)的設計獨具匠心,建成後不僅可以用來採集儲存雨水,還可以開發為旅遊景點,最終達到經濟環境雙豐收的效果。據資料顯示,新加坡全島的雨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建成後,可以將全國約80%的降雨量轉化為飲用水,解決當地居民30%以上的用水需求。
二、廢水循環利用。新加坡政府主要採用微過濾系統和其他形式的高科技過濾技術來處理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達到廢水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目的。經過處理後的新生水水質非常好,一方面可以作為工業用水,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居民的生活用水。新生水的生產成本是海水淡化成本的一半,價格比自來水還便宜,並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生產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此項措施提供的水量如今已位居總供應能力的第二位,僅次於進口,占總用水量的30%,政府制定的長期規劃是將這一指標提升至50%。
新生水的誕生,使新加坡在污水治理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成為國際水業界公認的以科技創新解決水資源困境的成功實踐者。
三、海水淡化。新加坡從1998年開始實施「向海水要淡水」計劃。除政府自行設計、建造和營運外,還鼓勵私人企業參與。由於淡化水成本高昂,所以目前此項措施提供的水量僅占總需求的10%。然而,新加坡政府並沒有放鬆這項技術的發展,並預期隨著淡化科技的不斷進步,逐漸增加海水淡化的比重。新加坡公用事業局計劃在兩年內將海水淡化能力增加到現在的三倍,且目標在2060年,滿足新加坡水供的30%。
四、加強教育,提高民眾節約用水意識。除了積極開發水源,新加坡政府也十分重視水資源的合理使用。民眾是水資源的消費主體,為了提高民眾的節水意識,政府提出了「節省、珍惜、享用」的口號,除此之外,政府還會不定時地組織新穎的以節約用水為主題的活動,吸引民眾參與討論,為節水出謀劃策,做到真正的全民節水。在某些具體的政策法規上,政府強制執行。例如,新加坡政府以合理的水價強制節水措施;強制要求安裝雙排檔節水馬桶水箱等。在新加坡,水資源利用的一大原則是「將一滴水變成兩滴水用」,由於宣傳到位,人們節水意識很強。
五、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為保護和利用好有限的水資源,確保供水安全,新加坡特別注重加強水資源管理立法,有《水源污染管理及排水法令》,《製造業排放污水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同時推出了節水標記計劃、節水建築及強制性控制各類供水器具的最高水流量等政策。在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下,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執法機制和執法程序,以硬性的執法主體、政府律師隊伍和多樣化執法手段構成的有效監管體系,從根本上杜絕了水資源浪費和水污染事件的發生。
六、發展科技,以先進科技應對水資源問題。新加坡政府高瞻遠矚,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教育和科研優勢,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不斷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和資源。對於水資源短缺問題,新加坡人一方面時刻注重節約,另一方面積極發展科技。先進的科技使得新加坡水資源由「短缺型」向「充足型」過渡,向新加坡供水的馬來西亞現在反過來需要高價進口部分新生水。新加坡正在向世界各地出售其先進的水資源技術,其科技水平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贊賞。

㈡ 問:新加坡有哪些研究所研究所開設課程嗎

答:新加坡的研究所包括:
新加坡生物信息研究所(BII)*
新加坡生物處理技術研究所(BTI) *
新加坡國立數據存儲研究所(DSI)
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 *
新加坡信息技術研究所(I2R)
新加坡生物工程與納米科技研究所(IBN)*
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所(IHPC)
新加坡材料研究所(IMRE)
新加坡微電子技術研究所(IME)
新加坡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 (IMCB)*
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SIMTech)
*BII, BTI, GIS, IBN及IMCN位於新加坡"緯壹"科技城內的Biopolis生物科技園One North
新加坡的研究所與本地的兩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設研究生課程。

㈢ 新加坡科技發達嗎

科技發達這個詞很寬泛, 不能套用在新加坡身上,這詞用他身上,挺別扭的
科技包括很多很多門類,不是說你在船舶,環保,食品這幾個方面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就算你科技發達了.
現代分工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詳細, 只有各類別都有,而且都不差,才能叫科技發達,
為什麼在70年代,80年代,我們國家那麼貧困那麼落後的時候,別人依然覺得中國是個不可小覷的大國?就因為我們有完備,健全的科技體系. (就是假如別人封鎖了你,你依然可以生產,自給自足,該有的都有,盡管可能不是特先進)

你要有製造業, 車床(中國很挫,但起碼在世界能排前列,該有的也都有), 石油製造業(包括採油業,製造提煉業)能源,交通,軍事,國防,電子,生物,農業,醫學....總之各門各類都有, 而且都比較好,才能叫科技發達.
比如德國,美國,俄羅斯,日本,中國等

㈣ 目前最先進的科技介紹

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3日報道稱,新加坡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院(IBN)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利用有機溶劑提取水溶液中的金屬離子。這種方法不僅可用於合成各種多功能納米粒子,還可用於改善環境,清潔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水源。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材料學》雜志上。

報道稱,IBN的研究小組通過將金屬鹽水溶液和十二胺(DDA)乙醇溶液混合,成功地將水溶液中的金屬離子快速轉移到有機介質之中。金屬離子會與DDA綁定,然後與有機溶劑一起被提取出來。這種有機溶劑的沸點很低,很容易蒸發,因此可以通過蒸餾法移除。而這些從水相轉換成有機相的金屬離子則可成功地用於合成各種金屬納米粒子、合金納米粒子和半導體納米粒子。

能夠溶於水的金屬化合物的用途相當廣泛。通過這種方法,許多有用的金屬和可溶於水的稀有材料就可以輕易地用於合成納米粒子。相較於其他方法,IBN的方法使用可溶於水的廉價普通金屬作為前體物質,成本低廉,效率高,可合成具有廣泛用途的多種類型納米粒子,包括金屬半導體納米復合材料和混合納米粒子。該方法簡便易行,可在室溫下進行,並且不會產生有毒的化學物質,十分環保。

該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應儀如博士表示,實驗證明了使用這種方法將金屬離子從水相轉變為有機相的有效性。使用該技術從水中提取各種金屬離子,將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使得製造各種金屬納米粒子、合金納米粒子、半導體納米粒子以及混合型納米粒子變得更容易,有助於設計製造出更具新奇結構和多種用途的新材料。這種方法不僅可用於合成各種納米晶體,在環境保護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如從水和土壤中提取重金屬污染物。

水源受到重金屬污染,是世界各國長久以來面臨的一個難解問題,不僅影響經濟發展,更有害於人類的身體健康。要想純化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水源十分困難,其成本也十分高昂。而使用如甲苯等可清除金屬殘留物的有機溶劑來提取溶於水中的金屬非常有效。有機溶劑的密度要小於乙醇或水,會漂浮在水溶液之上。當攪動混合物時,金屬會完全脫離水和乙醇而溶於甲苯。這樣就可從水中提取金屬,而無需瀝出其中的礦物離子。除了鉛、汞這樣的高毒性金屬,其他一些貴重金屬,包括金、銀、銥和鋨,也能溶於水,也可以用此種辦法加以提取

㈤ 有關新家坡的所有資料

1、新加坡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
新加坡的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現在,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90年代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興建「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服務業為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包括零售與批發貿易、飯店旅遊、交通與電訊、金融服務、商業服務等。旅遊業是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之一,主要景點有聖淘沙島、植物園、夜間動物園等。貨幣名稱:新加坡元(簡稱新元)

2、在招商引資方面的經驗
獨立後,政府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多樣化經濟。八十年代初開始,加速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

3、在港口與物流管理方面的經驗
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物流業在全球迅猛發展,連續10年保持20%至30%的高速增長,使其與高科技、金融業被並稱為三大朝陽產業。新加坡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政府的政策引導,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公認的物流中心之一。

新加坡物流業六特點

作為一個自由貿易城市,新加坡具有發達而完善的海空交通和電信通訊網路,在此基礎上,新加坡物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截至2001年,物流業佔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8%,物流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已達9.2萬人,佔全國總勞動人口的5%。世界知名物流企業,如敦豪、聯邦快遞、辛克都在新加坡設立了區域總部。現代物流業成為新加坡的支柱產業之一。新加坡物流業呈現以下六大特點:

集中度高

新加坡政府在樟宜國際機場附近設立物流園,吸引數十家大型物流公司進駐,達到了較好的規模經濟效果。新加坡物流業的高度集中極大地方便了客戶聯系業務,使其在物流園內就能找到運輸、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的專業物流商。

專業性強

新加坡境內的物流公司有明顯的共同特點:它們要麼專門為某一行業的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要麼為各行業的客戶提供某一環節的物流服務,例如供應鏈服務。服務的專一性是新加坡物流企業之所以能夠提供高質量服務的重要原因。以新加坡本地的雅閣物流公司為例,為了圓滿完成其承擔的瑞典skf公司在亞太地區的專業配送服務,雅閣設立了skf專 用倉庫。

實力雄厚

新加坡的物流企業普遍實力雄厚,這主要得益於新加坡政府造就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了眾多國際著名物流公司的眼球,使它們紛紛把亞洲區域總部設立在新加坡,其中包括全球物流業老大美國聯合包裹公司和老二聯邦快遞公司。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資金、運輸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實力推動了新加坡本地物流業迅猛發展。

效率極高

新加坡物流業充分體現了"高效"的含義,這不僅僅是由於新加坡物流園的優越地理位置(與機場毗鄰,交通四通八達),還在於其各環節暢通無阻。以通關程序為例,新加坡政府使用"貿易網路",實現了無紙化通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以轉口貿易為主,這意味著很多運抵新加坡港口、機場等國際交通樞紐的貨物並非新加坡進口,而僅稍作停留,然後轉運到其他國家。在這個過程中,這些交通樞紐就成了物流的重要場所。因此,很多物流公司在機場內部設立專用倉庫,對於需要在新加坡轉運的貨物,公司就在機場倉庫內當場理貨轉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節約了 運輸成本。

服務周全

隨著現代物流業在新加坡蓬勃發展,物流業服務范圍之廣之細可謂空前,物流業已經朝著"量身定做"的方向發展。以前,新加坡物流公司為客戶提供某種固定模式的服務,現在,這些公司已經轉向"量身定做"的服務,以滿足客戶需要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點,由物流公司和客戶共同研究選擇出一種或幾種最理想的服務方式,最終找出能最大限度為客戶提供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技術強大

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實現了整個運作過程的自動化,它們都設有高技術倉儲設備、全自動立體倉庫、無線掃描設備、自動提存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可以說,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業的主要支撐力量之一,而網路技術則是重中之重。

網路技術主要包括政府的公眾網路系統和物流企業的電腦技術平台。新加坡政府啟動"貿易網路"系統,實現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在線信息交換。除了政府提供的公眾網路外,物流企業都先後斥資數百萬美元建成了電腦技術平台。通過這個技術平台,客戶不但可以進行下訂單等商務聯系,在托運的貨物進入公司運行以後,客戶還隨時可以通過公司的網路了解所交運貨物即時的空間位置,了解貨物當時所處的運送環節和預計送達的時間。

現代科技還保證了貨物的安全。在各個物流公司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條形碼和無線掃描儀對貨物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使每天多達數千萬份的貨品運送准確率超過99.99%。

政府支持"一條龍"發展物流

現代物流業是新加坡的支柱產業之一,是該國重要的經濟命脈之一。為了把新加坡建成亞洲物流中心,新加坡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新加坡政府規劃物流業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導委員會制定發展綱領,同年新加坡貿易發展局聯合13個政府機構,其中包括海關、經濟發展局、民航局、生產力及標准局、資訊發展局、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等,展開"1997年物流業提升及應用計劃"。在該計劃獲得成功之後,新加坡政府又先後推出了"1999年物流業提升及應用計劃"以及"2001年物流業提升及應用計劃"。這一系列的計劃成功地將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環節整合成"一條龍"服務。這些計劃主要包括下面4個內容。

流程改造

為了開發高效、科學的物流流程,新加坡政府出面委託專家顧問進行多項研究,同時鼓勵業界人士積極投身到這一活動中來。在政府的主導下,新加坡政府顧問成功地完成了對"物流業挑戰及商機"等課題的研究,而業界完成了"貨盤標准化"等研究計劃。

基礎設施

新加坡政府提倡大力發展物流業後,立刻啟動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海事及港務管理局於1997年從政府架構中獨立出來之後,致力於改善物流基礎設施:一方面引進高新技術,包括電子入閘系統和全自動化橋式吊機;另一方面,在樟宜機場附近開設物流園,吸引國際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設立總部及地區性物流中心。

人力資源

1999年,新加坡政府以物流講座的形式介紹了物流技術知識的最新發展,並推出了政校合作、國際交流以及鼓勵有潛力的其他行業人才轉投物流門下等多項物流人才培訓計劃。那一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美國喬治亞州科技學院在新加坡合作成立亞太物流學院,並提供雙碩士學位課程。2000年,第一批亞太物流學院的學生畢業並獲得"認可物流專業證書"(cpl)。

物流科技

1999年,政府制定了物流業的科技發展綱領,以建設公共電子走廊、促進該行業的低成本電子數據交換為目標。到目前為止,新加坡政府已建成"港口網路"、"貿易網路"等公共電子平台,並將推出空運業電子發票及電子付款系統及空運業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等。

航空物流

新加坡航空物流的代表是樟宜國際機場。這個機場被譽為東南亞最現代化的國際機場,每年接送乘客超過2000多萬人次,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亞太地區最佳機場"、"世界最受歡迎的機場"等。民航局不時研討制定樟宜機場的發展規劃,以確保機場有足夠的能力應付亞太地區航空交通的強勁增長。樟宜機場內設有樟宜航空貨運中心,面積達47公頃,是一個24小時運作的自由貿易區。這個一站式的服務中心,提供了裝卸航空貨物所需的設備和服務。每天,無論何時,從飛機卸下的貨物送到收貨人手裡,前後只需一小時。

港口物流

新加坡不僅有優良的深水港,還興建了4個集裝箱碼頭。新加坡港務集團每年可裝卸超過1500萬個集裝箱,是世界最大的單一箱運碼頭經營機構。新加坡的遠景目標是把該國發展成為集海、陸、空、倉儲為一體的全方位綜合物流樞紐中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港口最近採取了新舉措。一方面,調整港口管理策略並制定新措施,准備開放港口允許船舶公司以合資方式擁有自營碼頭,並歡迎國際上的港口經營集團到新加坡投資發展碼頭。另一方面,注重技術改造,通過挖掘內部潛力來提高生產力。2002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進行了一項試驗性計劃,在新加坡海港採用自動識別系統,避免船舶相撞並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

陸路物流
新加坡在積極發展公共交通的同時,以多種經濟調控手段控制以私家車為主體的私人交通的增長。公共交通系統完整,方式多樣,包括大運量的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公共汽車系統、計程車系統,其特點是網路覆蓋面廣,運行快捷高效。電子公路收費系統是新加坡政府已經實施的一項先進的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統,它由分布在中心區各道路路口的電子自動計費門、隨車(全國所有車輛)安裝的ic付費卡、數據傳輸與中央控制系統組成。任何進入中心區的車輛在經過該系統時,均會被自動扣除一定費用。

4、在工業發展與環境治理方面的經驗
新加坡能取得優異的環境紀錄,原因在於牢固的強有力的政治領導。新加坡經濟發展以來,就堅持一個策略,就是預先安排,未雨綢繆,從長計議。他對中國近年來對於環境污染的力度表示欽佩,在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的環境問題,國家賴以生存的貿易,無法為就業人口提供機會,為解決這個問題,同時提高生活的水平,必須要進行規劃計劃。但是在規劃計劃當中,他們謹慎投資環境基礎措施,加強立法和監管的管制,力求於以最先進的科技技術,並且向其他國家學習的文化,為了配合急速的工業化進行,新加坡進行了廣泛的環保計劃,包括防範、執法、教育等等。他表示新加坡願意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同時也包括在中國學習經驗。要藉助科技的環保來創新,為了成功,人們必須跟政府合作。

5、在區域經濟中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
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

6、在區域經濟規劃與發展戰略方面的經驗
要解放思想,進一步拓寬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思路。
7、在政府職能轉變與角色定位方面的經驗

8、在農業產業方面的經驗
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園藝種植、家禽飼養、水產和蔬菜種植。農業擁有可耕地面積5900公頃, 占國土面積的9.5%。糧食全部靠進口, 80%的蔬菜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種植一些傳統的熱帶經濟作物等。

㈥ 新加坡沒啥科技實力為何能成為發達國家

新加坡有科技實力,世界排名第16名。

㈦ 新加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有什麼特點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著名的自由貿易港,集中著世界一流的商品。

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

國土: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入、東南亞地區的中心,堪稱"亞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國國面積為626.4平方公里,城市面積占絕大部分,因而被稱為"城市國家"。

氣候:新加坡全部國土都位於北緯1度線內,距赤道不過137公里,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以最暖熱濕潤為特徵,全年溫度大約在24℃到32℃之間,晝夜溫溫差不大,降水量在2400毫米左右。10月至次年3月雨較多,4月至9月雨 量相對較少。

國家簡史:傳說在遠古時代,亞歷山大大帝的後裔烏塔馬王子在海上航行時,船被暴風雨刮到現在的新加坡島上,在島上,王子看到一頭怪獸,渾身赤紅色,頭部的毛黑亮,胸前還有一撮白毛。隨行人員告訴王子這是獅子,王子便把這個不知名的小島稱為"新加普拉",也就是獅子的意思,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㈧ 香港,新加坡到底有些什麼高科技,這么發達

這兩個地方都是英國的前殖民地,英國的殖民統治奠定了兩個城市的基礎,包含行政、司法、商業、教育等方面,所以雖然是以廣東人為主,但是實際上遵循的是英國式的政府和商業模式,法律制度又很健全,思想相對 多元化和開放。兩個城市掌權的精英階級又都是受過英式教育的人,他們與西方交流沒有障礙。這才是兩個地方能夠快速在商業、旅遊、服務產業上快速崛起的同時,又能夠保障個人自由、司法獨立的社會環境。兩個地方又是中英文通用的環境,這可以迅速的國際化,外國人在香港和新加坡工作生活都無障礙。
相對而言,雖然中國大陸擁有更多的自然和人力資源,但是缺乏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司法也不獨立,很難再維持經濟發展的同時又維護到個人自由,因此不大可能孕育出自由的社會環境,法律的缺失也使得國際化幾乎是不大可能。所以,雖然有深圳、上海這樣的半國際化的都市,卻真的很難成為香港新加坡那樣有強大競爭力的樣板。

㈨ 從哪些方面說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一樓的復制我以前回答的答案
http://..com/question/169774.html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南端,隔寬約1 400米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面積約618平方千米,其中新加坡島面積538.1平方千米,其他是幾十個小島。新加坡的資源十分貧乏,連淡水都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但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控制著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沖。新加坡港是一個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不僅是東南亞的航運中心,還連接著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要道。新加坡獨立以後,經濟面臨著嚴重困難,廣大新加坡人民在政府的領導下,奮發圖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實現了新加坡的經濟起飛。新加坡政府根據獨立後的新加坡國情,針對當時的國際經濟形勢,制定了經濟發展的正確戰略。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戰略的特點,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959~1967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跨越三個不同時期,即自治政府時期、馬來西亞聯邦內的新加坡州時期和新加坡共和國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恢復殖民統治時的破爛不堪的經濟,利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向海外轉移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時機,引進資金和技術,發展勞動力密集型工業,減少從國外進口,建立起所謂的「進口替代」工業。在此期間,政府制定了兩個五年計劃,頒布了一系列振興經濟的法令,加緊進行郵電、交通、公用事業等基礎實施建設,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優良的硬體和軟體環境。1961年,在新加坡島的西南部一片野草叢生的沼澤地帶興建了著名的裕廊工業區。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為新加坡的經濟起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68~1979年,大力發展出口工業,建立起外向型的經濟格局。在此期間,新加坡引進了大量外資和先進技術,1978年底,投資新加坡工業的外國資金達到49.7億美元。建立起一些新興的工業部門,新加坡一躍成為世界著名的石油冶煉、電子工業、修造船業中心。同時,大力擴建新加坡港,建成了亞洲最大的集裝箱碼頭,新加坡港也在1979年成為僅次於鹿特丹的世界第二大商港。新加坡還建成了亞洲最大的航空港——樟易飛機場。這樣,新加坡作為世界交通和商業中心的地位更加穩定。在此期間,新加坡實現了經濟的起飛。

1979年以後,新加坡的經濟開始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實行工業技術升級,發展資本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建立高技術、高附加值、競爭力強的新興工業,並優先發展通訊、金融和咨詢等服務業。同時繼續發展科技教育,培養自己的高素質人才。新加坡的高技術產業年均增長率達到30%,高科技隊伍20年間增加了12倍。80年代,新加坡成為東南亞高科技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區。1988年,新加坡的黃金外匯儲備增至401.37億美元。1990年,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外匯交易市場,新加坡港也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旅遊業非常發達。

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新加坡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梵文意為獅子城,又因國土小如星斗,故稱星洲、星島。新加坡國土總面積618平方千米,人口約有270萬,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這4369人。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1965年獨立後,立足本國實際,因地制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究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發揮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個有利因素,成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領土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在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同印度尼西亞相望,海峽長105千米,寬1.7千米,扼守著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
新加坡地狹人稠,資源貧乏,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國際航運、航空和貿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億噸以上,居世界前列,國際航空客運周轉量僅次於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為基礎,從鄰國大量進口各類初級產品,匯總、分級、包裝後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轉口貿易和航運業為主體的獨特經濟類型。
2、工業和技術服務中心 新加坡四面環海,以煉油和造船為核心的工業部門具有世界意義。全國建有五大煉油廠,年加工能力達4290萬噸,成品油出口額僅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造船業為傳統的優勢部門,不僅能修造繁多的各項船舶,還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鑽井平台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工業以製造業為中心轉向技木密集型部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

㈩ 新加坡有哪些工業

新加坡最大的是電子工業,包括各種電子產品(電腦等)的研發和組裝

第二大工業是化學工業, 主要包括石油,石油化工和專業化學品

另外由於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製造業如造船也成為重要的工業之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