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選民哪裡投票
『壹』 新加坡政治體制 新加坡是什麼制度
根據新加坡共和國憲法,新加坡與英國殖民歷史淵源,法制深受英國影響,秉承英國西敏士議會民主制,是一個類似於英國的單一制,議會民主內閣制國家,國會為一院制的議會,與總統構成了完整的新加坡立法機構,議員每5年一次,是通過選民投票直選產生,為共和民主政體,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6年,通過民選產生,賦予憲法許可權。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黨魁為政府總理,組織內閣。
『貳』 新加坡總統的歷任總統
1、尤索夫·賓·伊薩克(Encik Yusof Bin Isha k):1965年8月9日-1970年11月23日;
2、本傑明·亨利·薛爾思(Benjamin Henry Sheares):1971年1月2日-1981年5月12日;
3、琴加拉·維蒂爾·德萬·奈爾(Chengara Veetil Devan Nair):1981年10月23日—1985年3月28日;
4、黃金輝(Wee Kim Wee):1985年9月2日—1993年9月1日;
5、王鼎昌(Ong Teng Cheong):1993年9月1日—1999年8月31日;
6、塞拉潘·納丹(Sellapan Rama Nathan):199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
7、陳慶炎(Tony Tan Keng Yam):2011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
8、哈莉瑪·雅各布(Halimah Yacob):2017年9月14日—至今。
(2)新加坡選民哪裡投票擴展閱讀
新加坡現任總統哈莉瑪·雅各布簡歷:
哈莉瑪·雅各布,曾是一名穆斯林律師,2001年步入政壇;
2012年11月,續任新改組的社會與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
2013年1月14日,被任命為新加坡國會議長。由於新加坡憲法規定議長不能同時擔任政治職務,哈莉瑪已於2013年1月13日辭去政務部長一職;
2017年9月13日,新加坡前國會議長哈莉瑪當選為第八任新加坡總統,她也是新加坡首位女總統。
『叄』 新加坡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
新加坡屬於資本主義國家。
新加坡國是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屬於新興的發達國家,並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
典型花園城市,近年來經濟與環境發展和諧,由於國家太小,所以在外交上多體現與世無爭,國際環境也比較好。新加坡華人占總人口的6成多,缺點無大國自豪感,在很多生意上都對外商保持者距離。
新加坡的軍事實力也很強大,現役部隊總兵力為7.16萬,其中陸軍5萬人
新加坡在中國、東南亞和美國擁有大量投資,總資產高達數千億美元!新加坡還是世界跨國公司在亞太地區總部最多的城市
(3)新加坡選民哪裡投票擴展閱讀:
新加坡實行的是多黨制下的自由選舉制度,現有合法注冊的24個政黨都可參加大選。但人民行動黨利用歷史上形成的對政治、經濟與社會資源的高度有效控制(其中就包括立法通過一系列特殊的選舉程序設計),以程序合法的方式在公開競選中始終能取得壓倒性多數優勢,從而在多黨體制的形勢下,成功地維持著一黨長期獨大的執政地位。
其他23個政黨則一直是在野的「反對黨」,雖可以獨立宣布自己的政綱以爭取選民支持,但尚不能對人民行動黨的執政地位發起實質性的挑戰,僅能發揮對執政黨一定程度的監督與制衡(如果執政黨失去民心敗選,其他黨派自然有機會並能迅速填補空白)的作用。這被學界認為是新加坡特殊的「選舉權威主義」。
『肆』 新加坡地圖上的GRC,SMC字樣
這都是新加坡選舉中的選區
smc = 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選民投票選舉一個人
grc = 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選民投票選舉一組人
『伍』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有什麼弊端呢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 獨裁專制 精英治國
「要砥柱中流和贏得選舉,政治議程必須掌握在我們手裡。」
由於新加坡有100多年被英國殖民者統治的歷史,因此新加坡在獨立時採用的政治體制,基本採用了英國的威斯敏斯特體系,但也根據新加坡的情況作了一些改進。
新加坡政體是議會共和制,全國被劃分成84個選區,每個選區選舉產生一名議員組成議會。在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組成政府,政府對議會負責。
由於新加坡是個小國,因此只有一個統一的議會,沒有上議院、下議院之分。議會中多數黨的領袖出任總理,總理在議員中任命政府部長。因此在新加坡要成為執政黨,首先必須在議會選舉中獲勝;要成為政府部長,首先必須被選為議員。在新加坡,執政黨、議會、政府實際是三位一體的。因為執政黨是議會的多數黨,政府的部長都是議員,所以政府決定的事在議會很容易通過,政府總理擁有最高權力。
新加坡設有總統,這個職位有點像英國的女王,是個象徵性的職位,基本沒有實權。開始時總統的任命由執政黨推薦,議會批准,從1993年起改為民選。民選總統的權力較以往的總統有所增加,增加了三項職權:一是對國家的儲備金進行監管,新加坡的儲備金數額很大,資金安全受國人關注,為防止政府濫用儲備金,總統負責對儲備金的監管,確保儲備金安全。二是一些重要的人事任命,如大法官、三軍總司令,總統有否決權,這是以往總統所不具有的權利。三是負責對總理的監督。新加坡的貪污調查局擁有很大權力,可以調查任何公務員,它直屬總理辦公室,只對總理負責。那麼誰來監督總理?這就是總統。如果總理刻意拖延有關對他本人、他的部長或高級官員涉嫌貪污的調查,總統就有權進行干預。
新加坡的政府官員,分為政治領導和公務員。政治領導負責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公務員負責政策的執行和落實。政治領導的產生,需要通過選舉,有一定的任期。如議員,是直接選舉產生的;如政府部長、政務部長、政務次長等,這些官員由總理提名任命,政府換屆時他們的職務也隨之終止。新加坡的政治領導包括:議員、內閣成員、各部政務部長、政務次長等,人數不是很多,但都是高級官員。公務員不通過選舉產生,但只有經過嚴格的考試才能進入公務員隊伍,包括面試、心理素質測試等,要求非常高。一旦成為公務員後,只要不犯大的錯誤,如被判刑、嚴重的紀律處分等,就可以一直做下去。公務員的最高職務是各部的常任秘書。高級常任秘書的工資和政府部長同級。
議員在新加坡又叫代議士,他是選區內所有居民利益的總代表。議會開會一般是一月一次,一兩天開完。每次會議有些什麼議題,都事先公告。由於事先准備充分,開會時的辯論一般都不是很激烈。在新加坡,議員不能作為一個人的職業,所以每個議員除在議會開會、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外,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有的是律師,有的是醫生,有的是企業管理人員等,但議員不能任政府公務員。議員靠自己的薪水謀生,但每月能領到一兩萬新元的津貼。這是因為作為議員,一方面本職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也會有一些額外的支出,如逢年過節要到社區慰問群眾,都要表示表示,碰到生活困難的居民,給予一定資助等。
每個議員都必須對本選區的選民負責,這是新加坡政治制度中一個根本性的原則。議員把選民的意見帶到議會,最後形成國家的意見。在這樣一種機制下,議員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員,他必須和選民打成一片,取得選民的信任,維護選民的利益。新加坡有個議員接待選民制度,每個議員每星期必須拿出一個晚上的時間接待選民。選民有困難、有建議意見,都可以找議員表達。
在新加坡,成立一個政黨比較容易。幾個人,有一個黨綱,到有關部門登記一下就行了。目前新加坡的合法的政黨有20多個,影響最大的是人民行動黨,還有工人黨、民主進步黨等。現在新加坡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從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時開始執政,在每一屆的大選中都獲得勝利,是世界上連續執政最長的政黨之一。
在上世紀60年代早期選舉的時候,人民行動黨差一點被反對黨社會主義陣線挑下了馬,據說兩者只差關鍵的一票,這讓李光耀驚出一身冷汗。後來政府就設法對選舉辦法進行了修改,推出集選區制度。本來一個選區選一名議員,現在把五六個選區綁在一起選,叫集選區,理由是要讓少數族裔在議會里有自己的聲音。因為如果按單一選區選舉,每個選區選出來的可能都是華人。現在改為了集選區,每個黨派推舉出來的候選人中,都必須有至少一名少數族裔,這樣才能確保少數族裔的參政。由於反對黨的勢力都很小,要他們一下子推出多名候選人參加集選區的選舉十分困難,因此在集選區人民行動黨往往是?戰而勝。目前新加坡有14個集選區和9個單一選區。李光耀曾經說過:「要砥柱中流和贏得選舉,政治議程必須掌握在我們手裡。」
當然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也導致人們政治參與意願的降低。新加坡人的政治參與度不是很高,很多人對政治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反正自己有工作,有飯吃就行了。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政治表達,新加坡對議會進行了改革。他們在84個選舉議員之外,設立了非選舉議員。那個得票最多又沒有當選的反對黨的領袖可作為非選區議員,這樣確保反對黨也能進入議會。此外還設立了官委議員,他們通過任命而不是選舉產生,共有八名,是新加坡社會各界的代表。非選區議員和官委議員可以參與議會辯論,但沒有表決權。通過設立非選舉議員和官委議員,增加了議會的代表性。
在新加坡的選舉中有一個怪現象,凡是人民行動黨組織的政治集會,往往沒多少人去,會場上比較冷清。但凡是反對黨組織的政治集會,一般會有很多人參加,會場上很熱鬧。但在選舉投票時,人們還是投人民行動黨的票。這反映出人們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政治上有新的變化,但同時還是覺得人民行動黨好,對人民行動黨的執政有較深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