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新加坡做轉口貿易
㈠ 新加坡不能做轉口貿易嗎
可以做轉口貿易啊,我公司鋁卷到美國那邊被反傾銷。也是從新加坡轉口去歐盟的,升寶國際轉口這方面做得挺專業的,可以讓它們把你分析一些方案,因為有10多年轉口經驗,相對比較老道些,早一批做轉口貿易的公司,行業中挺有名氣。可以網路查一下
㈡ 新加坡是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了轉口貿易。你覺得這種說法對嗎
不全對,新加坡之所以貿易發達,是因為它的自然條件和人為條件都很好。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轉運中心,擁有高效率、完善的轉運機制,能使貨物快速、經濟地轉口到其他地方。新加坡轉口貿易在地理方面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個自由貿易港,許多國家的貨物都要通過此地進行中轉。香港通過轉口貿易可以得到可觀的轉口利潤和倉儲、運輸、裝卸、稅收等收入外,同時也推動了當地金融、交通、電訊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其優勢也就可見一斑了。
這種貿易方式在生產國為間接出口,在消費國為間接進口,因而是一種間接貿易方式。而對第三國來說,它將進口的貨物再出口,所以是轉口,又稱再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已有數百年歷史,倫敦、鹿特丹、新加坡是著名的轉口貿易港。戰後轉口貿易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發展甚為迅速,並成為這些地區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㈢ 轉口貿易具體操作
轉口貿易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的買賣,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這種貿易對中轉國來說就是轉口貿易。交易的貨物可以由出口國運往第三國,在第三國不經過加工(改換包裝、分類、挑選、整理等不作為加工論)再銷往消費國;也可以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由生產國運往消費國,但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並不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中轉國分別同生產國和消費國發生交易。轉口貿易有貨物集散地、倉庫、堆棧之意,它屬於再出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中間接過境的一部分。
轉口貿易的發生,主要是有些國家(或地區)由於地理的、歷史的、政治的或經濟的因素,其所處的位置適合於作為貨物的銷售中心。這些國家(或地區)輸入大量貨物,除了部分供本國或本地區消費外,又再出口到鄰近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香港、倫敦、鹿特丹等,都是國際著名的中轉地,擁有數量很大的轉口貿易。它們通過轉口貿易除了可以得到可觀的轉口利潤和倉儲、運輸、裝卸、稅收等收入外,同時也推動了當地金融、交通、電訊等行業的發展。
轉口貿易產生的條件
轉口貿易(Entrepot Trade)是指兩國的進出口貿易是通過第三國的中間商把貨物轉手來完成的貿易方式。這咱貿易方式在生產國為間接出口,在消費國為間接進口,因而是一種間接貿易方式。而對第三國來說,它將進口的貨物再出口,所以是轉口,又稱再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已有數百年歷史,倫敦、鹿特丹、新加坡是著名的轉口貿易港。戰後轉口貿易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發展甚為迅速,並成為這些地區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轉口貿易對中間商所在國而言,一般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①自然條件,即中轉國的港口必須是深水港、吞葉能力強,地理位置優越,處於各國之間的交通要沖或國際主航線上;
②人為條件:要求中轉國對中轉地採取特殊的關稅優惠政策和貿易政策,如自由港、自由貿易區等,使中轉費用不致過高。同時,要求該地的基礎設施、交通、金融和信息等服務系統發達且完備,以利於轉口貿易的進行。
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Free Trade)是指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本國進出口商品各種優待和特權,對進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進出口,在國內市場上自由竟爭的貿易政策。它是「保護貿易」的對稱。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對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和關稅制度,而是根據外貿法規即有關貿易條約與協定,使國內外產品在市場上處於平等地位,展開自由竟爭與交易,在關稅制度上,只是不採用保護關稅,但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仍可徵收財政關稅。
自由貿易政策是西方國家自由竟爭時期的產物。英國實行此項政策達60年之久,對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推動作用。二戰以後,盡管聯合國憲章規定了自由貿易的原則,《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也明文規定降低關稅和消除非關稅壁壘,但世界大部分國家一直盛行貿易保護主義。
WTO在某中程度上說,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推進世界市場的自由貿易。相信我國加入WTO後,自由貿易程度會有很大的提高。
轉口貿易的方式
轉口貿易的形式多樣,根據貨物流通渠道的不同,可分為再出口貿易和單所處理貿易方式兩種:
①再出口貿易(Re-export Trade)方式,是指出口商通過中間商與進口商發生買賣關系。而後將貨物直接從出口國運往進口國的貿易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貨物並未在第三國通關進出口,而中間商亦僅涉及交易單據的處理。這種單據處理貿易方式實際上是貨物所有權的再出口。 再出口貿易方式在轉口貿易發展的初期較多發生。人們由於經驗、通訊設備等的缺管,轉口貿易就通過兩交貨物的進出口來完成。隨著轉口貿易的發展,單據處理貿易的方式逐漸發展起來,為種方式可以避免貨物在第三國通關進出口的每秒雜手續,節省運費、保險費和手續費等費用,減少風險,還可縮短交貨時間,有利於進口商抓信貨物銷售良機,從而實現較大的利潤。因而單據處理貿易方式逐漸取代再出口貿易方式,成為當今轉口貿易的主要方式。 轉口貿易根據貨物是否在中轉地加工,可分為純粹轉口貿易和加工轉口貿易兩種:
②純粹轉口貿易。所謂純粹轉口貿易系指中轉的第三國的中間商對進口的貨物未經加工再出口。當然,中間商可以將進口貨物在當地保稅倉庫進行分級、混裝、加包裝、貼標簽等。這些活動並未改變原進口貨物的形態、性質,結構或效用等,所以不屬於加工的范圍。
③加工轉口貿易,指貨物通關輸入到中轉國,紅加工增值後再輸往進口國的貿易方式。貨物經過某種程度的加工,使加工後的貨物與原來未經加工的貨物在形態、性質、結構或交用上發生某此變化,大氣層以這種貿易方式不僅可以獲得轉口利潤,還可獲加工利泣。加工轉口貿易要求中轉地有大量的勞動力,工資水平較低,基礎設施較好,並有保科倉庫或保稅區等,這樣才能使商品加工成本低,具有國際競爭力。加工轉口貿易可以對整批貨物進行加工、裝配等;也可以是從國處采購某些零部件,與原有的設備配套裝配成大型設備出口。
轉口貿易和過境貿易的區別?
過境貿易:別國出口貨物通過本國國境,未經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狀條件下運往另一國的貿易活動.包括直接過境貿易和間接過境貿易.比如內陸國與不相鄰的國家之間的商品交易,就必須通過第三國國境,對第三國海關來說,就會把這類貿易歸入過境貿易。不過如果這類貿易是通過航空運輸飛越第三國領空的話,第三國海關不會把它列入過境貿易。指別國貨物通過本國國境,未經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狀的條件下運往另一國的貿易活動。過境貿易有兩種類型,一種稱之為直接過境貿易,即外國貨物到達本國口岸後,在海關直接監管下,通過國內運輸線從其它口岸離境,有時直接過境甚至不需卸貨和轉換運輸工具,承辦過境的國家一般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另一種稱為間接過境貿易,即指外國貨物到達本國口岸後先存人海關保稅倉庫,未經加工改制,又從海關保稅倉庫提出,運出國境的活動。
轉口貿易和過境貿易的區別,在於商品的所有權在轉口貿易中先從生產國出口者那裡轉到第三國(或地區)商人手中,再轉到最終消費該商品的進口國商人手中。而在過境貿易中,商品所有權無需向第三國商人轉移。
轉口貿易和間接貿易的區別?
間接貿易(IndirectTrade) 間接貿易是「直接貿易」的對稱,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賣買商品的行為。其中,生產國是間接出口;消費國是間接進口;第三國是轉口。轉口貿易(EntrecoteTrade)是指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通過第三國所進行的貿易。即使商品直接從生產國運到消費國去,只要兩者之間並未直接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
轉口貿易對中轉國來說就是轉口貿易。交易的貨物可以由出口國運往第三國,在第三國不經過加工(改換包裝、分類、挑選、整理等不作為加工論)再銷往消費國;也可以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由生產國運往消費國,但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並不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中轉國分別同生產國和消費國發生交易。轉口貿易有貨物集散地、倉庫、堆棧之意,它屬於再出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中間接過境的一部分。
轉口貿易的發生,主要是有些國家(或地區)由於地理的、歷史的、政治的或經濟的因素,其所處的位置適合於作為貨物的銷售中心。這些國家(或地區)輸入大量貨物,除了部分供本國或本地區消費外,又再出口到鄰近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香港、倫敦、鹿特丹等,都是國際著名的中轉地,擁有數量很大的轉口貿易。它們通過轉口貿易除了可以得到可觀的轉口利潤和倉儲、運輸、裝卸、稅收等收入外,同時也推動了當地金融、交通、電訊等行業的發展。
㈣ 為何新加坡轉口貿易發達求解
下面是成為轉口貿易的必要條件:
①自然條件,即中轉國的 港口 必須是深水港、吞葉能力強,地理位置優越,處於各國之間的交通要沖或國際主航線上;
②人為條件:要求中轉國對中轉地採取特殊的關稅優惠政策和貿易政策,如自由港、自由貿易區等,使中轉費用不致過高。同時,要求該地的基礎設施、交通、金融和信息等服務系統發達且完備,以利於轉口貿易的進行。
㈤ 新加坡公司特點,如何做轉口貿易 企業如何合理避稅
名義資本的概念已經取消。每家於新加坡注冊成立的公司皆需於公司章程大綱指定實際資本的金額。實際資本最低為1新加坡元(即發行一股,面值1新加坡元)。公司可以通過股東決議案增加註冊資本。
董事人數和資格
每家新加坡公司必需有最少一名董事,其中一名需為居住當地之新加坡公民或者是持有新加坡工作簽證的人士。恆信泰富可以為客戶提供新加坡當地居民出任代理董事。
股東人數和資格
每家公司必需有最少一個股東,股東不必是新加坡公民,也不必是新加坡居民,而且可以是另一個法人團體(即法人股東)。
公司秘書每家公司必須委任一名公司秘書。該名公司秘書需有為新加坡當地居民出任。恆信泰富可以提供代理公司秘書。
注冊地址每家公司皆需有一位於新加坡的地址作為注冊地址。恆信泰富可以提供公司的注冊地址。
新加坡公司的優勢
1、一般而言,新加坡不被認為是稅務天堂。也就是說,在新加坡注冊成立的公司,一般來說,不會被其他國家的稅務管理機構認為是為了達到避稅的目的。事實上,新加坡是一個信譽良好、規管嚴格的國際貿易樞紐。
2、轉口貿易。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轉口貿易港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由貿易港政策使新加坡與全球各地的國家和地區關系密切民。將產品經新加坡轉口至歐洲、美洲、亞洲、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可以避免一些經濟和政治因素的影響。
3、如果經過適當的安排,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境外賺取的利潤是不需要在新加坡繳納所得稅的。
4、稅務寬減。新加坡是世界上稅負最輕的幾個國家和地區之一,稅負輕,引致成本的降低,更有利於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無論是採用當地加工或是貨物轉口的形式,都將使企業有極好的利潤回報。新加坡公司即使在新加坡當地經營業務,首10萬新加坡元利潤也是免稅的。而從10到30萬的利潤也只需要繳納9% 的所得稅。
5、如果年營業額低於500萬新加坡元,那麼就不需要安排審計。
6、新加坡公司在很多地方都很容易開設公司賬戶。香港的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國內的一些外資銀行都接受新加坡公司的開戶申請。
7、新加坡已經和五十四個國家,包括日本、中國、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簽署了免雙重征稅協定。
8、新加坡的保密法規比較完善。新加坡政府拒絕和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的其他成員交換信息。因此對投資者提供比較大的保障。
9、投資者在新加坡注冊公司後,如果准備在新加坡實質經營業務,可以申請新加坡工作簽證(新加坡就業准證)。
10、新加坡被世界經濟論壇評定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網路就緒指數」(network readiness index)的國家。世界經濟論壇的專家每年就全球120多個國家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基礎設施以及政府促進科技發明創新的規章制度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考查,然後作出排名。
新加坡公司的缺點
1、根據新加坡公司條例的規定,每家於新加坡注冊成立的公司必須委任一個新加坡居民出任董事。
㈥ 新加波如何利用優越位置發展物流業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位於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及大洋洲最短航線的必經之路。
海上航運十分繁忙。這種地理優勢有利於發展本國的對外貿易,促進新加坡的經濟發展。
(1)地處馬來半島南端,擁有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它是著名的國際大洋航線的樞紐,是東南亞的航運中心,還連接著太平洋和印度洋,起著溝通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作用,交通便利
(2)溝通三大洲,連接兩大洋,港口資源豐富,有利於引進科技,發展知識(電子)產業、旅遊產業、深加工產業
(3)處於東南亞的「十字路口」發展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定位為「花園城市」
(4)首先是利用馬六甲海峽的交通便利,發展船運業和轉口貿易;其次是引進資金和技術,發展電子工業和海上鑽井平台;
同時利用便捷的交通,周到的服務和熱帶海島風光發展旅遊業.同時,新加坡能這樣快速發展,和正確的國家政策分不開的.
㈦ 新加坡發展轉口貿易,對外貿易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最重要的應該是地理優勢,新加坡緊鄰馬六甲海峽,是中東和歐洲經過東亞的必經之路。
㈧ 為什麼說新加坡是依靠港口取得所需的一切的國家
新加坡是依靠港口取得所需的一切的國家。因為國土太小,沒法發展農業和工業,基本上很多東西都依賴進口。自己沒有資源,包括飲用水,用電都需要進口。新加坡擁有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當初開發者就把它當做轉口貿易倉儲地來發展,港口是他最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直到今天,這個地位仍然保持著。港口能帶來錢,也能帶來需要的貨品。
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英語: Republic of 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14世紀,新加坡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軍佔領。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是亞洲的發達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2] 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 成員經濟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