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有哪些成就
A. 新加坡國立大學讀書有哪些優勢,申請這所學校需要滿足哪些要求呢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是一所以亞洲為核心的世界領先公辦研究型大學,是新加坡的旗艦級高校,給予全世界教育與研究思路,致力於亞洲的立場和專業技能。新國立在三個教學區配有17個學院和學校。其前沿性文化教育包含基本廣泛課程內容,由多學科課程和跨學校豐富多彩注重。來源於100個國家和地區38,000餘名學生們因其不同類型的社會發展及文化見解不斷豐富小區。
法醫鑒定科學合理
這門課程致力於為期待攻讀研究生學士學位或提升醫葯學知識本科學生而設置的。除開基本知識,還提供了法醫鑒定科學合理每個支系得多綜合知識,如法醫鑒定數據直接證據、法醫鑒定防禦力科學合理、高端犯罪現場調查及其法醫鑒定精神醫學和社會心理學。這個計劃將練習同學們對違法犯罪和醫葯學開展分析性和戰略考慮,並為其提供適用於各種的職業可遷移專業技能。
B. 新加坡國立大學跟北京大學綜合對比,誰的實力更強
在我國有很多學生都想要出國留學進行深造,從而增加學歷,是學歷的含金量加高對以後就業帶來幫助,在選擇學校方面,通常會首先選擇北京大學或者是縣加坡國立大學,因為這兩所學校都是非常優秀的同時如果想要出國留學的話,新加坡國立大學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熱門學校。但是有很多網友認為,新加坡國立大學要比北京大學要更為優秀,其實兩所大學都有著不同的好處以及優勢,下面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
通過上面所介紹的,我們可以了解到不管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還是北京大學兩所學校,都是非常優秀的,在世界排名當中也是非常靠前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兩所學校的之間的差距幾乎相差無幾,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所喜歡的專業去選擇學校。
C.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商科專業實力是很強的,申請條件都有哪些呢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科專業實力很強。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申請條件是什麼?申請本科專業,需要學生在國內高考成績達到100分以上或者在新加坡A-level考試達到3A。申請碩士專業,國內985或211工科大學畢業的學生需要平均分80分以上,語言成績方面學生雅思6.5分以上。
![](http://www.gonzalobarr.com/images/loading.jpg)
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新加坡國立大學MBA項目屬於商業管理類——工商管理。學生需要學習18個月,開學時間為每年的1月和8月(具體每月開學時間請咨詢我們的留學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MBA項目報名費需要100新元,約合人民幣480元,學費總額需要5萬新元,約合人民幣24萬元。新加坡國立大學MBA項目畢業後的證書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頒發。
D. 新加坡國立大學優勢專業有哪些
建築學 Architecture
文科及社會科學(提供18個專業) Arts & Social Sciences (Offering 18 Majors)
生物工程 Bioengineering
商業管理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商業管理(會計)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ith Accounting
化學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Civil Engineering
計算機工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計算機科學(提供6個專業) Computing (Offering 6 Majors)
牙科 Dentistry
電力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工程學 Engineering
工程科學 Engineering Science
環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工業設計 Instrial Design
工業系統工程 Instrial & Systems Engineering
法律 Law (Graate LL.B. Programme)
材料科學及工程 Materials Sciences & Engineering
機械工程 Mechanical Engineering
醫學 Medicine
護理學 Nursing
葯劑學 Pharmacy
工程及設備管理 Project & Facilities Management
房地產 Real Estate
自然科學(提供15個專業) Science (Offering 15 Majors)
E.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相比各有哪些優劣
序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去國外留學。由於歐美國家的留學費用相對來說比較高,於是在留學潮流中掀起了一股東南亞留學熱。在東南亞所有的國家中,新加坡國家由於華人人口較多,經濟條件較好,所以有很多人會選擇去新加坡進行留學。因此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相比各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三、業內認可度方面
如果考慮在新加坡就業的話,新加坡人對兩所大學的認可度其實不相上下,因此選擇兩所學校的優勢專業相對來說對就業前景會更好。如果選擇回國內就業的話,那麼國立大學的認可度可能就不如南洋理工大學,因為無論是在人們的口中,還是公司的認可度上,南洋理工大學相對來說更有名氣一些。
F.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加坡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那該大學熱門專業推薦有什麼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加坡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那該大學熱門專業推薦有什麼?
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2022年qs全球排名第11;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是新加坡領先的世界級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海峽殖民地和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1912年,學校更名為愛德華七世醫學院。1928年,萊佛士學院成立。1949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和萊佛士學院合並為馬來亞大學。1955年,南洋大學由新加坡華人社團組織創辦。1962年,新加坡馬來亞大學的校園成為新加坡大學。1980年,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合並,校名命名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教育優勢
新加坡國立大學有13個學院,提供本科和4個研究生學位課程,1700名博士、博士後專家學者和500名研究人員。這些師資力量都畢業於世界名校(主要是歐美名校),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國際化和教學質量的卓越。強大的師資力量使這所大學在世界上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和好評。近年來在國際高等院校排名中一路飆升,成為亞太地區頂尖大學。除了高水平的教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在研究領域也取得了領先地位。
G.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歷史沿革
愛德華七世醫學院 1823年,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與著名漢學家兼傳教士馬禮遜博士(Dr Robert Morison)會面,商討在新加坡興辦一所高等學府,設有理科、文科與倫理道德科系,招收各大種族學生。
1903年,華人立法議員陳若錦率領數位華社代表,與新加坡各種族社群代表連署,上書海峽殖民地新加坡總督安德遜爵士(Sir John Anderson),呼籲政府興辦醫學院。
1905年,新馬及東南亞各地華社集資籌款87000元,包括陳若錦個人捐出12000元,協助創辦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Straits Settlements and Federated Malay States Government Medical School)。醫校首屆招收23名學生,上課地點設在四排鋪一所舊女子精神病院內。
1912年,愛德華七世紀念基金(King Edward VII Memorial Fund)捐贈124800元予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設立生理學教授基金。為紀念這筆捐款,醫校同年更名為「愛德華七世醫科學校」(King Edward VII Medical School)。馬來亞種植人協會也捐出1629元成立「Bailey獎學金」,紀念已故的 W W Bailey。 W W Bailey紀念基金也同時獲得雪蘭莪的英國高原地區及低地區橡膠種植公司(Highlands and Lowlands Rubber Company)與雙溪路(Sungei Way)橡膠園承諾每年800元捐款。生理學教授基金委任坎貝爾醫生(Dr J.A. Campbell) 為首任教授,任期由1913年至1921年。
1916年,愛德華七世醫科學校頒發的內外科醫學執照獲得英國醫學教育總會正式認可。同年,馬來聯邦政府斥資興建馬來聯邦宿舍,供72名男生寄宿。
1920年,愛德華七世醫科學校醫校再更名為「愛德華七世醫學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 of Medicine),學術地位升格為大學,提供醫學專業培訓,也增聘了解剖學、醫學、助產及婦科、臨床外科及外科教授。
1925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獲洛克菲勒基金會(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35萬元捐款,增聘細菌學、生物化學及生物學教授。
1926年,醫學院新大樓在歐南路落成,由總督基理瑪爵士(Sir Lawrence Guillemard)主持開幕。
1929年,醫學院牙科系招收首批學生,並於愛德華七世醫學院開設公共診所。
1934年,醫學院獲國際聯盟(The League of Nations)認可,獲選為瘧疾學國際課程學習中心。
1942年,二戰日軍佔領時期,愛德華七世醫學院由日本政府接管,成了日軍總部,也是日軍血清研究單位所在地。
1945年,日軍投降,英軍重返新加坡,醫科學生呼籲英國政府復辦醫學院。
1946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在二戰結束後重新開放,所頒予的牙科外科學位獲英國醫學委員會(British Medical Council)認可。
1948年,萊佛士學院薛爾斯醫生(Dr Benjamin Sheares)受委為醫學院婦產科主任,他於1971年成為新加坡第二任總統。
萊佛士學院 1918年,萊佛士開埠一百周年紀念,以海峽殖民地輔政司佐治.瑪史威公爵(Sir George Maxwell)為首的百年紀念委員會成立,成員包括本地社區領袖。委員會建議興辦一所以新加坡創立者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命名的學院,以示紀念,也充作未來大學的起步。
1919年,由英國殖民政府提學司H W Firmstone率領的工作委員會提呈報告書,建議創建一所高等教育學府,名為「萊佛士學院」。
1922年,創建萊佛士學院的法令正式通過,英國殖民政府舉辦全帝國建築設計比賽,廣邀建築師為新學院提呈設計。
1928年,萊佛士學院招收首批43名學生。
1929年,萊佛士學院由海峽殖民地總督兼馬來聯邦高級專員克里福爵士(Sir Hugh Clifford)正式開幕。海峽殖民地與馬來聯邦政府均撥款資助,民間華族社群與歐裔社群也分別捐贈540000元及426563元。當中,華商領袖黃仲涵、陳思源與余東旋均以個人名義分別捐出150000元、120000元及100000元, Manasseh Meyer爵士也捐出150000元。提學司溫士德(Richard Winstedt)受委為萊佛士學院首任院長。學院開辦文憑課程,設有英文、歷史、經濟學、地理、教育、物理、化學、數學等科系。
1934年,英國殖民地政府實施新政策,海峽殖民地民事服務部門每年錄取兩位萊佛士學院傑出畢業生擔任行政職務。
1938年,萊佛士學院開辦為期一年的教育研究生課程,讓被選中的教育系畢業生有機會繼續深造。
1940年,萊佛士學院聘請首位本地講師林溪茂(Lim Tay Boh)。
1941年,二戰爆發,萊佛士學院被殖民政府醫療服務處徵收,充當療養院以及醫療輔助服務急救站。
1946年,二戰結束,萊佛士學院重新開課,委任W E Dyer 為院長。 馬來亞大學 1940年,在英國駐東南亞最高專員麥唐納 (Malcolm MacDonald)的倡議下,英國政府通過了《殖民地發展與福利法案》(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Welfare Bill),支持各殖民地加速推展發展項目。伯明翰大學校長Raymond Priestly 博士受邀到馬來亞視察,建議在這里興辦一所大學。
1946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首屆畢業生陳樹楠醫生及醫學院校友會呼籲英國軍事管制政府盡速建立一所大學。
1947年,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卡爾桑德斯爵士(Sir Alexander Carr-Saunders)領導的委員會,著手研究在新加坡興辦大學的可行性。
1948年,《卡爾桑德斯委員會報告書》(Carr-Saunders Commission Report)發表,建議創辦可頒授學士學位的全方位綜合大學。
1949年,馬來亞大學成立,由英國駐東南亞最高專員麥唐納出任名譽校長,愛德華七世醫學院院長喬治艾倫(G V Allen)博士擔任校長。馬來亞大學理事陳振傳出資製作大學權杖,由英國銀器珠寶商Mappin和Webb先生設計。
1953年,圖書館新大樓竣工落成。馬來亞聯邦政府與新加坡殖民地政府成立聯合委員會,檢討馬大醫科教育的未來發展。
1954年,設於新加坡的馬來亞大學獲得英國紋章院(College of Arms)頒授紋章。就馬來亞大學未來發展進行檢討的聯合委員會提呈建議,主張放棄遷址柔佛新山的計劃,在新加坡與吉隆坡分別選定適當建校地點,並在吉隆坡開設農業系、工程系,以及建立文學院。醫科教育檢討委員會提議進一步擴充醫學院。馬來亞大學協會(University of Malaya Society)成立,以更好地代表和推動馬大畢業生權益。
1957年,伯明翰大學校長R S Aitken受委領導一支五人咨詢委員會,對馬來亞大學的組織結構、行政、財務與擴展進行全面檢討。馬來亞大學在吉隆坡開課,籌備在馬來亞聯邦成立馬來亞大學吉隆坡分校。
1959年,馬來亞大學新章程生效,馬來亞大學更名為「新加坡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 in Singapore)。印度學系、馬來研究系、地理系及工程系遷至馬來亞大學吉隆坡分校。
1961年,「新加坡大學條例」(University of Singapore Ordinance) 取代「馬來亞大學條例」(University of Malaya Ordinance)。 南洋大學 1955年,新馬華人社群捐款集資,興辦南洋大學,簡稱南大。 新加坡大學 1962年,馬來亞大學兩所分校分道揚鑣,成為各自獨立的兩所大學。新加坡分校更名為新加坡大學,由拿督李光前出任新大首任名譽校長,首任校長是斯里尼瓦森醫生。
1963年,新加坡政府與新大聯合設立七人委員會,探討在新大開設科技學院或應用科學學院的可行性。新大東南亞社會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n Social Science)在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的協作下,第一次主辦國際大型研討會,主題是「亞洲領導與權威」( Leadership and Authority in Asia)國際研討會,由李光耀總理主持開幕。
1964年,新大與新加坡理工學院接受科倫坡計劃專家建議,把新加坡理工學院發展為先進科技學府,設有工程學院、會計學院、建築學院,結業時頒發新大學士學位。
1966年,新大宣布將做特別安排,為新加坡理工學院建築、會計、工程學士課程畢業生頒發新大學位。校外進修計劃正式升格為校外進修部門。
1967年,新大錄取第一批以馬來文考獲高等中學畢業證書(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的馬來學生。為響應平等對待四大語文源流的教育方針,新大擴大漢語與漢學研究系以及馬來社會文化研究系,並重新推出印度研究課程。以糖王黃仲涵(Oei Tiong Ham)之名命名的「黃仲涵堂」擴建後改名為「黃仲涵樓」。
1968年,世界衛生組織選擇新加坡作為其亞洲區域免疫學培訓與研究中心,中心設在新大醫學院內。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專家向新大呈交一份1億5000萬元的重組計劃書,列出新大為因應新加坡邁入1970年代的經濟需求所須採取的重組措施,包括搬遷校園、開設工程學院、把新加坡理工學院所有的學士課程轉至新大。醫學研究生院改為獨立機構,不再隸屬於醫學院。
1969年,新大授予新加坡總統兼新大校長尤索夫伊薩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Doctor of Letters)。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寮國、越南這八個亞洲國家聯合成立區域高等教育與發展研究所(Regional Institute of Higher Ecation and Development),所址設於新大。
1970年,新大副校長 Reginald Quahe 為臨床醫學系的腎病部門主持啟用儀式,這個新部門收治腎臟病人,是新加坡抗腎病的斗爭中取得的一大突破。
1971年,原為每年五月開課的新學年,改至七月開課,一學年分三學期改為兩個學期,這是為了讓所有大一生可以完成部分的國民服役。
1972年,世界銀行給予新加坡2850萬元的貸款,作為新大擴建和搬遷的經費。邵仁枚為婦產科系所創立的人類生育部門主持開幕禮。這個部門設在竹腳醫院,該醫院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的十所人類生育臨床研究中心之一。
1973年,新大與南大設立聯合招生委員會,以協調兩所大學的招生事務,促進雙邊聯系。
1975年,新加坡國會通過新加坡大學修正案。
1976年,建築與建築學學院從淑女山校園遷至肯特崗新校園,這是首期工程中第一個落戶新校園的學院。
1978年,新大的武吉知馬校園成為南大與新大的聯合校園,以協助南大轉型為以英文源流大學。
1980年,新加坡政府頒布新加坡國立大學法令,批准新加坡大學與南洋大學合並為新加坡國立大學。陳慶炎博士受委為國大首任校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 198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新加坡國立大學法令》,讓新加坡大學與南洋大學合並,成立新加坡國立大學(簡稱國大)。時任教育部長的陳慶炎博士受委為國大首任校長。肯特崗宿舍及萊佛士宿舍啟用。
1981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合作,創建了系統科學院(Institute of Systems Science)。
1982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融合了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兩所大學校徽的特點,設計並啟用全新盾徽。
1988年,婦產科學系利用「顯微精子轉移受精」 (Micro-Insemination Sperm Transfer)技術,完成了全球首個顯微注射受孕成功案例。這項技術可協助精子數量極少的男士解決不育問題。
1989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同設立於新加坡科學園的兩台超級電腦之一聯系起來。
1991年,國大光纖網路NUSNET於4月11日正式啟用。NUSNET採用了亞太地區覆蓋范圍最廣的先進校園網路,通過互聯網與世界約3000所教育研究機構連線。
1992年,採用一種影音雙向通訊網路科技,國大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進行了一堂遠程授課,創本區域大專院校之先例。
1994年,系統科學院獲選為日本「真實世界計算」(Real World Computing)組織的合作夥伴。
1996年7月,國大推出「才能發展計劃」(「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
1997年,國大舉行首屆教職員頒獎典禮,頒發三大類別獎項,包括:「卓越教學獎」、「傑出研究員獎」及「員工成就獎」,分別對教學、科研、服務三方面表現優越的教職員給予表彰。
1998年,「預科試點計劃」(Pilot Preparation Programme)推出,協助國大生做好准備,到非英語系歐洲國家交流實習。國大與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合作建立影像處理與應用聯合實驗室(Imag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Laboratory)。這所實驗室屬雙方研發協作計劃下開展的項目,設於國大,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醫學應用中視頻數據及3D影像的索引與檢索。
1999年,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學術聯盟(Singapore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iance)首屆全時間研究生課程與研究計劃同在7月推出,提供的學位包括先進材料理學碩士、工程系統高性能計算理學碩士、工程學碩士及哲學博士。
2001年,國大博學計劃推出。這項計劃分別從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商學院、計算機學院、設計與環境學院、工程學院和理學院等各大學院遴選最傑出的資優生,為他們提供一個可激發求知慾並最大限度發揮潛能的環境,讓他們集中學習。
2002年,國大宣布新願景新使命:國大將秉承「發展知識、鼓勵創新,教育學生、培育英才,服務國家、回報社會」這一使命,實現「躋身全球知識企業之列,使教育、研究、創業,協同發展」這一願景;以期在一個知識推進、飛速創新的全球經濟體,更好地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
2004年,國大在智利舉行的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常年校長大會上,獲推選連任主席,在新的兩年任期內繼續領導這個由36所頂尖研究型大學組成的聯盟。
2005年,國大同亞、澳、歐、美四大洲的9所頂尖研究型大學簽署協議,成立研究型大學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IARU)。
2006年,國大與上海復旦大學及韓國高麗大學合作,共同成立了「上海、首爾、新加坡大學聯盟」(取三座城市英文名,簡稱「S3大學聯盟」)。
2008年1月31日,大學城(University Town)奠基儀式在原沃倫高爾夫球場舉行,由李顯龍總理親臨主持。國大與歐洲宇航防務與航天集團(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and Space Company – EADS)簽署科研承包框架協議(Contract Research Framework Agreement)。
2009年,國大校長陳祝全教授宣示國大的新願景、新使命:國大將秉持著「立足亞洲、放眼世界、影響未來的世界級頂尖大學」之願景,立志成為一所受認可為足以影響亞洲未來走勢的權威學府。
2010年,國大在中國開設第一所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
2012年,國大和淡馬錫基金會聯合推出淡馬錫基金會—國大大學領袖計劃(TF-NUS Programme for Leadership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
H. 新加坡公立大學的數量是比較少的,新加坡公立大學有幾所呢
新加坡的大學中,公立大學的數量是比較少的。新加坡公立大學有幾所呢?這個目前是有六所的,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加坡理工大學以及新加坡新躍大學,新加坡的公立大學都是國際名校,申請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一般需要學生是學霸級別。
新加坡公立大學推薦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簡稱國大(nus),是新加坡最高學府,在教學、研究以及創業方面於世界上都具有卓越的領先優勢。在今年最新的qs全球大學排名中,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亞洲排名第 1 的大學。國大擁有來自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00名學生,學生的多元化背景和都市化的環境造就了國大三個校園豐富的學習與生活氛圍。三個校園包括:佔地150公頃的肯得崗主校區、武吉知馬校園、以及位於歐南園校園的國大-杜克醫學研究生學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簡稱南大(ntu),是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憑借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堅實基礎與強大優勢享譽國際。在qs全球大學排名中常年與國大角逐,爭奪亞洲第 1 的地位。南大秉承培育領袖人才、開拓知識領域的辦學理念,南大致力於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教育,確保其畢業生能在21世紀快速發展的全球高科技經濟領域里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