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規劃哪些國家
A. 新加坡主要經濟地區以及經濟活動
新加坡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運輸中心和國際貿易中轉站,也是世界電子產品重要的製造中心和第三大煉油中心。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1959年以前,新加坡國民收入的75%來自轉口貿易活動。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另外,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建立「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近年來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新加坡政府從改革單一的轉口貿易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入手,鼓勵發展工業,逐步走上工業化和建立多元經濟結構的道路。到20世紀80年代初,以石油提煉、電子電器、船舶修造為主體的新興工業發展起來,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航運中心、煉油中心,以及亞洲的金融中心,並且出色地解決了居民住房和就業問題。到1981年底,71%的居民住進了政府修建的設備齊全、價格低廉的公共住宅,人均住房面積為15平方米,居亞洲首位。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新加坡經濟已步入了穩健增長時期,經濟發展漸趨成熟,國際競爭力增強。自1994年以來的世界各國國際競爭力綜合排名中,新加坡連續5年位居第二。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新加坡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發展到如今的「亞洲四小龍」之首,從不發達國家跨入 「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成為近年來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國家。近年來,新加坡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對美、日、歐和周邊市場依賴性很大。據新加坡貿工部的研究顯示,美國的經濟增長對新加坡經濟的影響最大,美國經濟每增長1%,新加坡經濟就會增長0.96%。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後,新加坡憑借健全的金融體制和著眼長遠的發展戰略,自身所受沖擊較小。金融危機爆發時,新加坡主要行業的增長情況是:製造業4.3%,建築業13.3%,商業5.8%,運輸與通訊業9.2%,金融與服務11%。但由於新加坡經濟總量小,嚴重依賴對外貿易,區域經濟形勢惡化使其1998年的經濟增長大幅下降。1999年,新加坡經濟好轉,2000年經濟實現加速增長,GDP為1398.4億新元,比上年增長9.9%,主要原因是外來需求旺盛以及地區經濟復甦。在此以前的10年裡,新加坡GDP 年均增長達到7.7%,2000年經濟增長率達9.9%。2001年,遭遇世界經濟下滑和美國「9?11」事件影響,新加坡經濟出現衰退,GDP同比下降2.0%;對外貿易也出現顯著下降,其中對外出口1225.4億美元,同比下降11.8%,進口1096.8億美元,同比下降13.9%。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新加坡經濟似出現典型的「W」型波動。面對經濟衰退,新加坡為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提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思路,歸納起來可稱為「高科技戰略」「中國戰略」和「擴大腹地戰略」,目的在於提升產業結構,積極尋求海外市場,拓展對外經貿活動的空間。從中長期看,新加坡經濟增長速度將放緩,可能難以再現金融危機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與此同時,新加坡經濟增長波動將增大。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波動的同步性增強,它將直接影響到新加坡經濟增長的穩定性。美、日等發達國家「高科技泡沫」破裂後,世界的電子工業迅速衰退,國際市場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急劇萎縮。尤其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生產周期日益縮短,目前一個周期平均只能維持兩年半的時間,這就使以電子業生產與出口為主導的新加坡經濟增長周期也將縮短,從而導致國內經濟增長波動起伏加大。在投資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吸引外國投資,積極從管理審批制度、產業政策、稅收優惠等方面提供便利,包括:通常給予外資以國民待遇,除了與國防有關的某些行業外,對外資在新加坡的運作沒有任何限制;完全開放商業、外貿、租賃、直銷廣告、電信市場,推進資本市場發展;對先驅公司(即涉及巨額資本開支或復雜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企業)和某些金融企業給予稅收優惠等。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也採取財務、融資便利等措施協助本地企業向海外發展,包括:一般財務支持,即通過經濟發展局、貿易發展局、生產力與標准局等機構為本國企業的經營提供商務開發計劃、品牌開發援助計劃等各種財務支持計劃;貿易21計劃。為了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迎接21世紀的挑戰,新加坡在1991年制定了名為《新加坡:新的起點》的跨世紀發展戰略。這一戰略在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20世紀最後10年的同時,著眼於新世紀前30年的發展,制定了分階段的目標和任務,規劃了跨世紀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荷蘭的水平;到203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美國的水平,成為一個充分發達的國家。總而言之,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加坡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經濟運行比較穩定,國民經濟穩健增長。2、製造業和服務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帶動製造業增長的是高科投資訊工業,而服務業則主要是由金融服務業帶動的。在金融服務業里,新加坡已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亞洲排名第三,列東京、香港之後;外匯交易量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紐約、倫敦和東京。3、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出口擴張。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經濟的增長主要還是靠國外需求推動。4、在全球的激烈競爭中保持了強勁的經濟競爭力。新加坡在1989-1993年間,一直是最有競爭力的發展中國家。1994-1995年間,新加坡被列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最有競爭力的國家。5、經濟區域化成效顯著。新加坡海外發展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緬甸8個亞洲國家。至1997年4月,新加坡對外投資就達100億美元,比1995年增加了59%。6、人均國民收入迅速增加。新加坡的人均國民收入從1990年的23537新元增加到1996年的44020新元;以美元計算,1996年已達28000美元,人均收入居世界第十一位。已達到瑞士在1984年的水平。世界經合組織則在1995年底宣布,從1996年開始,新加坡已跨入「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行列。
B. 新加坡的移民主要來自哪幾個國家
新加坡的移民主要來自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英國這幾個國家和地區
C. 新加坡周圍是哪些國家
馬來西亞印度。
D. 新加坡有幾個城市
新加坡市行政上相當於國家,因此是一個城市國家,它分四個地區-市中心地區、市中心周圍地區(北、東北和西部)、市郊區(東、北和西部)、外圍地區(東、北和西部)。
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63年9月16日加入馬來西亞。但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單方面維護巫統利益和馬來人政治特權無視其它社群,1965年8月9日,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被迫退出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面積682.7平方公里,2000年普查人口為4,017,733。 五個社區發展理事會的名稱是:中區、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
(4)新加坡規劃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英國殖民政府起初以郵政編碼01到83將新加坡分區。1948年新加坡舉行議會選舉後,政府遂以選舉區作為行政區劃,每區由一位國會議員代表該區選民。從1990年代起,市區重建局將新加坡分為55個規劃區。規劃區是固定的,不會因各屆選舉導致的選區范圍更動而改變。新加坡統計局於2000年人口普查中首次使用市區重建局的規劃區進行調查。
E. 新加坡實際是由哪個國家控制
網友問題令人莫明其妙,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自主國家,本土多元社會的新加坡人通過大選,擁有多數議席的政黨執政,組織政府,當然是本土新加坡人所控制管理。
F.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受到哪些國家或者理論的影響
新加坡曾是英國殖民地,二戰被日本殖民。殖民初期英國總督萊弗士描繪了新加坡的第一張城市規劃圖,規劃區現已成為歷史核心區,新加坡明顯保留著英國的城市規劃傳統。
新加坡獨立後,城市規劃提出如下理念:
公屋政策為第一優先:住者有其屋,逐步擴大成為結合公積金、公共政策、社會發展、社會福利的整體國家發展策略。新加坡住屋發展局和公積金政策對於新加坡城市發展規劃具有深遠的影響;
新市鎮建設,用捷運相連:每個新市鎮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成熟商業服務業和一定的就業機會,大大減少市中心的壓力;
用綠化帶將各新市鎮與快速路相隔,將工業區隱藏在新市鎮之外;
新市鎮內部層級分明的道路系統:只有慢車道和人行道
長遠規劃,精密計算
填海造田,轉移開發壓力
G. 與新加坡建交的國家有那些國家
新加坡立足東盟,致力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推動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重要國家的合作關系;奉行「大國平衡」,主張在亞太建立美、中、日、俄戰略平衡格局;突出經濟外交,積極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已與紐西蘭、日本、歐洲自由貿易協會、澳大利亞、美國、約旦、韓國、印度和巴拿馬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與紐西蘭、智利、汶萊簽署了首個地跨三個大洲的自貿協定,並與巴林、埃及、科威特和阿聯酋就商簽雙邊自貿協定達成共識。倡議成立了亞歐會議、東亞——拉美論壇等跨洲合作機制。2004年提出建立「亞洲——中東合作對話」構想,首屆會議於2005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積極推動《亞洲地區政府間反海盜合作協定(RECAAP)》的簽署,根據協定設立的信息共享中心於2006年11月正式在新成立。共與17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新加坡外交部新加坡
http://www.mfa.gov.sg/
H. 新加坡周邊的國家都有哪些
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首都:新加坡市(Singapore City)
主要城市: 實龍崗, 裕廊, 義順
貨幣: 新加坡元
母語: 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
座佑銘: 向前進的新加坡
國士面積(km2): 692
最高點: 武吉知馬山 166 m.
鄰近國家或地區: 馬來西亞
附近海域: 南海 人口(百萬)、4.61
I. 新加坡的行政區劃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國家,故無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規劃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它們分別為:中區社區(120萬人),東北社區(130萬人),西北社區(83萬人),東南社區(84萬人),西南社區(83萬人),由相應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簡稱社理會)管理。這5個社理會在2015年被重新分割為89個選區,當中包括13個單選區和16個集選區。
1) 單選區:後港、先驅、裕華、豐加北、蒙巴登、盛港西、榜鵝東、武吉班讓、波東巴西、拉丁馬士、鳳山、武吉巴督、麥波申。
2)集選區:義順、裕廊、三巴旺、蔡厝港、東海岸、西海岸、阿裕尼、宏茂橋、淡濱尼、馬林百列、丹戎巴葛、碧山-大巴窯、荷蘭-武吉知馬、白沙-榜鵝、摩棉-加冷、馬西嶺-油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