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如何看待新加坡所謂佛系防禦

如何看待新加坡所謂佛系防禦

發布時間: 2022-12-28 18:35:16

『壹』 同是「佛系防疫」,為何新加坡卻能控制住疫情,而日本卻備受詬病

首先,新加坡的防疫並不佛系,甚至可以說有些雷厲風行;然後,新加坡雖然是國,但是佔地面積小,只是一個城市級別的國家,管控起來容易;還有就是新加坡的大部分是華裔,在防疫上面多少也是有我國的影子的。具體以下細說:

一、新加坡是國外防疫最早的國家,沒有之一。在武漢當地傳出疫情“辟謠”的時候,新加坡已經在提醒相關醫療機構留意非冠的病情,並且已經在區別對待來自武漢的旅客,只要有異常或是發熱,本著“有殺錯沒放過”的作風,一律隔離處理,而這些做法,已經在網上有過曝料的,在當時還引起過不少口水戰。

綜上所述,新加坡能做得這么優秀其實沒有疑問,因為他們看似“佛系”,但其實對疫情是足夠的重視的。

『貳』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佛系觀念

大環境影響一代人,「佛系」沒有什麼不好。

其實與其說現在很多年輕人變得越來越「佛系」,對待事情的態度是:都行、都可以、沒關系,不如說是現在的年輕人活得比較明白,時代的發展對我們每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佛系就成了自我緩解的一種方式。

有時佛系是一種看開。就比如說當代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面對公司996的高壓壓迫時,他們往往會選擇辭職,不會像一些老員工一樣,因為頂著養活家庭的壓力,而不得不在公司里為公司賣命。

這些年輕人的態度就是:如果我的收入和回報不成正比,那麼無所謂,我可以換一家公司。這就是他們所謂的佛系。

佛系其實並不代表著不好,也不是說這個人沒有追求沒有目標,不去奮斗,而是意味著對於條條框框的東西看得比較淡,對於得失也不是特別重視,畢竟在他的眼裡,道路千千萬,不必非要在一條上死磕。

而且當代年輕人的「佛」也是有針對性的,觸及到底線的東西,他們是絕對不會以佛系的態度去對待,而是以一種必須要爭取過來的心態積極的去努力 。

既有奮斗的動力又有「佛系」的心態,大概才是當代年輕人最寶貴的特質,我們這一輩人的出生年代和成長的大環境,都決定了我們是一輩既要追求享受生活,又要努力奮斗,實現自我價值的人。

所以每個人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上拼盡全力,在對自己無關痛癢的事情上表現得很佛系,對於個人來說,既能集中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又保持了大環境的和諧,何樂而不為呢?

『叄』 如何看待佛系的人

佛系的人一般都很善良,很和藹,非常好相處

『肆』 你怎麼看待現在年輕人中盛行的「佛系文化」

佛系文化現在在年輕人當中非常的流行,其實說白了,就是他們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是非常的佛系,也就是特別的隨便。雖然說是隨便,但是呢,也不是說特別隨便,他們也是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但是他們不喜歡麻煩的事情,他們喜歡簡單的事情,一般處理問題的話,他們也希望能夠盡快簡單粗暴的將這個問題處理好,而不是說特別的麻煩,繁瑣這樣的話,他們就會感覺特別的麻煩。

其實有的時候他們佛系的話,只是想要減少這件事情的繁瑣程度,可能由於他們過於的佛系,或者是他們有一種選擇恐懼症,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不要去乾的時候,尤為特別的佛系,但其實如果你要是幫他做了決定的話,他有的時候可能比較喜歡,有時候可能不喜歡,其實他心裏面還是有一桿秤,他明白這件事情,他要不要去做。其實他是都知道的,但是他表現出來的特別佛系。

『伍』 你對於現在年輕一代所謂的「佛系」作何評價

在我看來,"佛系″二字越來越多的滲透到年輕人的生活中這不是很好的現象。現在的年輕人物質生活水平極高,說白了家裡這么一個孩,條件在那呢!造成年輕人對好多事情沒有了獲得與爭取的慾望吧! ″佛系″是簡單、簡單到粗茶淡飯再到拿得起放得下再升華到不與世爭!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年輕人遇到小坎坷,小摩擦了……等等不如意!不會冷靜,積極的解決它,而是用躲的方法!這樣時間長了,沒有處理好事情越來越多,給自已解脫學佛啦!年輕人的大好時光,不能浪費,應正確積極的對待所有事,化解心理的陰影,爭取更大進步!而不是躲在家中參「佛系」!

『陸』 心理學:佛系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我有一個同學,從小就很佛性。

學習成績不上不下,不慌不忙。他很少說話,不是內向,而是懶得說。任何人與他爭執,他都一臉無所謂。他幾乎沒有特別開心的時候,也沒人見過他痛哭流涕。整個人看起來獃獃的,像個二傻子。家人都很擔心他的未來。

其實,他屬於那種啥都明白但是不說的人。因為他覺得說與不說沒區別。說了還累,不被人理解更累,乾脆不說。在別人眼裡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二傻子。

畢業進了公司,被老闆訓斥,他也只是嗯嗯地答應著,然後該幹嘛幹嘛,對同事的話題也沒興趣,互相懶得打招呼。甚至對愛情他也無所期盼:想談就談,不談就分。

他就一直這么心態平和的生活著,雖然有時為此吃點苦,也終於沒有露出很苦的微笑。

網上遍布類此佛系青年,他們撒豆成兵,遍地開花,培育出幾個共同的特徵:

1.無反饋。

對於別人的批評和贊美沒有任何反應,最多是隨聲附和意思一下,不過呵呵一笑,轉眼就忘。他們幾乎沒有情緒的發泄,最終導致抑鬱寡歡。

2.無所謂。

在生活各個方面都無所謂。吃辣的還是甜的?無所謂。買這個還是那個?無所謂。穿阿迪達斯還是地攤兒貨?無所謂。我們分手吧?好。

3.無可奈何。

有時他們會因為本身能力不夠,自律性低,心中雖有某種渴望,但是無法得到滿足,只好放棄,最終對任何事都沒有了興趣。

這些都是典型的三無人員。

針對最後一點「無可奈何」有一類人屬於例外:

他們之所以表現出佛性三無,是因為對這件事本身真的不感興趣。他們有自己的目標,在實現自己目標的行動中顯得非常積極有成效。他們身懷目標責任,自律性極強。

但是,對於那些無助於實現目標的其他「瑣事」,他們則表現得「麻木不仁」、「興致全無」。

所以「佛系」這種心態好不好,就看你是否有一個目標和原則。如果你是因為現實無法滿足你才收斂自己,那就有些過於消極了。

有一次我的讀者群里在討論「佛系」話題,有人還分享了一篇別人的佛系問題的討論截圖

這篇文章把佛系與佛教混為一淡了

是不爭,是葛優癱!又怎麼和佛教相提並論呢?

況且佛教里講的是涅磐,是蓮生,可不是單單只講讓你放棄

70年代,還沒打開國門開放的中國,那時候美國人看中國人,好生羨慕,以為中國人環保的意識太強了,到處都是騎自行車的影子!

問題,是嗎? 是咱有環保意識嗎?

根本就不是,是咱買不到車,又買不起車,也不讓買車好嘛

此佛非彼佛,差得遠了!

話說年輕人很累,有煩惱,但佛系終究是一種暮氣,是一種病態,一個十八九歲二十多歲的青年,就這樣頹唐沮喪,以至於「無所謂」了,我實在替年輕人擔憂。

真無所謂了還好,超凡脫俗。

問題是,這哪裡是人經歷過擁有後的那個人生最高境界的「無所謂」呢,它其實是「無望」後的一種「放棄治療」!

當然,對於年輕人,我從來不會給他們講「應該不應該」怎麼著的說法,你應該有生機,不應該暮氣沉沉,你應該努力,不應該憂樂放在心頭,其實這都是狗屁說教

因為「應該與不應該」都是成年人「心平氣和」時的「理所當然」,真到急處你試試?

哲學問題都是在心平氣和時談的,它不是應急時的有效良葯!

佛系青年應該如何治療?我們不妨從自然和 社會 的角度來談!

首先,咱們都是自然的奴隸,要征服自然,就要先服從於自然,比如說人類要睡眠,這是自然行為,是規律,換句話說,人類不能不睡眠,但是如果你違反自然,那人就會因為睡眠不充足,而影響到轉天的學習與工作,甚至於影響到情緒,以至影響到你的思考。科學家研究發現,沒有充足睡眠的人,往往容易煩躁!

煩躁一來了,煩惱就乘虛而入了,要排解煩悶,須得使你的自然沖動有機會得到補償。

因此,我提倡,治療之前先睡一個高質量的眠!

我們常會說晚安,安心,其實都是強調放下,人為什麼失眠,抑鬱,歸根還是因為有東西放不下!

當然,人類的睡眠包括自然界的睡眠肯定不是光為了睡眠,而是為了明天的太陽,為了明天更好的捕食,更好的發展,更好的創造,這就是順從自然!

在自然界中,你不動,不發展,不創造,不再睡眠了,那就意味著臨近死亡了

生活中離我們最近的那些寵物,比如狗啊,貓啊,它們動的時候,是快樂的, 健康 的,一不動的時候肯定是生病了!

其實,人也是!

因此,動比靜好!

面對不高興,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的處理方式你看小孩子偶爾不樂意了,便會放聲大哭,哭過了,氣也消去,甚至都忘記因為什麼不樂意了,所以這個動最有生機!

老年人感覺煩惱時要拘束些,不能由你放聲大哭!要憋住了,苦在心頭,反而愈覺其苦,易於生病,最後了無生機!

從人生的階段來講,年輕人比老年人更易於發愁又強於小孩子的無端情緒,因此青年人的生機最強旺,不至於被抑鬱!反又有能力把不高興的轉化為動力!

歌德少時因失戀而想自殺,幸而他的文機動了,埋頭兩星期寫成一部《少年維特之煩惱》,書成了,他的氣也泄了,自殺的念頭也打消了。

你看過去的詩人們,如果不遇到點不高興的事情,又怎麼能寫下那麼多的膾炙人口的詩句呢?

如果元好問沒遇到過一場凄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劇,你又如何能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的好詞

因此,還是動比靜好!

當然,年輕人有壓力,不一定要寫詩,寫書,但總會有發泄的方法,比如打一回 游戲 ,看一季美劇,聽一場好聲音,哪怕是借酒消愁,也可以大暢胸懷。

但是,如果在大暢胸懷時,也有所創造,那就再好不過了!

什麼是快樂?就是不管你做什麼事,必得盡性才好,創造,就是盡到性極處!

盡性,這不是我說的,是孟子,這是生活的目的,也是生活的方法

倘若生活不是以「盡性」為基點而展開,那又如何尋出無限的快感呢?

說到這里,我倒要重新審視年輕人的這種「佛系」狀態其實這也分兩種,

一種,是只放棄某方向的努力,但不放棄其它的努力,比如,我會打掃房間,打一場籃球,踢一場足球,我會在我有興趣的地方努力,而不是成年人的「你應該」方面的努力,這其實也是動,不動的其實只是我不喜歡的那方面罷了

從這個種狀態來講,佛系是一種病嗎?不是,它更像是一種抗爭,是對現在的約定成俗的 社會 成功模式的一種反抗!

而另一種,是什麼都不感興趣了,什麼都無所謂了,什麼都激不起我的感覺了……

這是病,也是我覺得必須要治的!

動起來吧,只有跑跑跳跳,才能談談笑笑!

佛系是一種什麼心態?答案: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佛陀的開示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也代表蓮花的意思,心也代表煩惱(魔性)的意思。

例子一:

一位眾生(張三)發了一萬塊錢的紅包給另外一個眾生(李四),發紅包的那個當然不開心了,受紅包的這個就開心。一個不開心的與一個開心的心態,兩個都成了一反一正因果剛好相連。發紅包的成了負因果,受紅包的成了受因果,兩位中生就產生了因果關系。

有了負因果的眾生與受因果的眾生,兩個人的以後輪回,以後一個就要受回來,一個就要還出去的因果關系。

當然了,因果錯綜復雜,不是張三付給了李四,一定是李四還給張三,整個以後輪回,反正負出去的,以後就會有得回來的報應,受這個以後不管怎麼樣都要付出去,不管男女老少出家或在家。

例子二:

張三打罵了李四,張三當然解了心中的憤怒,李四被打罵,當然不開心(佛)了。

以後的輪回不一定是李四打回張三,反正張三打罵了人,以後輪回也要受回被打罵的報應。沒有那一位能逃脫因果報應(包括佛陀)。

例子三:

不一定打人罵人就是惡毒的心(佛),不一定甜言蜜語對眾生就是慈悲心(魔),畫皮畫骨難畫心(佛),自己的心(佛)只有自己的心(佛)里最清楚,所謂佛就是心,心就是佛。

總結:

過去佛開示的就是心理學,人的種種行為,從心(佛)里發出來。而現在的 科技 說人的思維是腦里發出來,不管 科技 腦也好,心(佛)也罷,都是同樣的道理。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佛系」心態主要是指 看淡一切,有目的的放下,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佛系作為一種流行的心態,描述了現在許多人「萬事看淡」、按自己意願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我單位有個單身男,下班後想吃啥就去吃啥,不想吃的話就一連兩三天啥也不吃,只喝水,甚至有時候心情不好水也不喝。

按他所言:萬事看淡,佛法無邊。許多人催他找對象,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其實這當然是玩笑話,事實上,讓他認為緣分這東西,該來就來,不該來的話就不會來。如果一直沒有來,那就是宿命安排,壓根沒有。

所以他想吃吃,想睡睡,其他都處之泰然。

如此,挺好。

佛系,是近些年才很流行的詞,大概指的是一種與人無爭,與世無求的心理。還有一種錯誤理解的「佛系」心理,就很危險了,您可以辨別一下。

人生在世,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兒,佛繫心態,會讓人少鑽牛角尖,生活得更恬淡。

但是有些年輕人錯誤的理解了佛系:

1、面對工作,停止學習,自廢前途。

2、面對愛情,太過於隨意,不注重細節,不去多體諒關心人,雖然不矯情,也不能「無所謂」「都可以」,結果造成了分手的局面。

3、錯誤的「佛系生活」,過一天算一天,什麼都無所謂,對生活沒有要求,做事也沒有原則,這種佛系,會很快的迷失自己,變得對生活麻木,淡漠。

佛繫心態,應該是一種平和的,溫厚的心態,而不應該是一種退縮的,不思進取的理由。

我感覺佛系就是不過度計較,能接受現狀。

首先說不過度計較吧,當別人說了自己不愛聽的話時,不在心裡暗暗生氣,也不去跟這個人爭辯。而是告訴自己別人怎麼想怎麼說是別人的課題,不是我的課題,我無法控制別人的想法,也不能要求每個人只說我愛聽的話。雖然我管不了別人說什麼,但是我可以決定聽不聽得進去。有時候別人可能無心說的話,在我們聽來好像是另外一個意思,只要不是觸碰我們的底線,我們真的不必過於計較。有的人因為一句話就跟別人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這其實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還不如佛系一點,不愛聽的話左耳進,右耳出就行了。

然後再說能接受現狀吧。

當你聽到有人跟你說:「某某某的工資很高經常給父母買這買那。」「某某某嫁了一個有錢的老公,家裡有豪宅名車。」「某某某人脈關系特別廣」等,你心裡是什麼感受。

我們小時候害怕別人家孩子,長大後害怕某某某。有些人膚白貌美,還過著很富裕,很優渥,很享受的生活,但是平凡還是大多數。我們可能沒有出生在優渥的家庭,參加工作後工資也不太高,甚至我們的長相也很普通。我們可能沒有太多能夠炫耀的東西,也無法去過那種用錢堆砌出來的「精緻生活」。難道我們的人生就是沒有價值的,我們的生活就是不值得過的嗎?當然不是。

我們真誠善良,我們對工作認真負責,我們有三兩知己,我們能接受自己很平凡這個現狀,並且願意為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大眾普遍認為很好的東西,比如財富,地位,成就,假如擁有固然好,但是沒有也不必責怪自己。佛系就是能接納自己的現狀,不責怪自己,不和別人攀比,不嫉妒,這樣也就少了很多煩惱和痛苦,就能讓自己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生活。佛系就是「我的世界很小,但剛剛好」。

「佛繫心態」表達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看淡一切,不求輸贏」的心態。在日常生活小事中,面對一些無關原則、不壞底線的小事,少一點錙銖必較、針鋒相對,多一些大肚能容、一笑置之,不失為豁達。但是,在工作當中,這種佛繫心態要不得。如果我們隊伍中,尤其是黨員幹部或者青年幹部在政務工作上、原則問題上保持「佛繫心態」,那必將導致「佛系沉默」「佛系旁觀」「佛系不為」滋長蔓延,幹部隊伍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大打折扣。

我對佛系的理解和其他人有些不同,佛其實並不是無欲無求,佛學太高深了,我們常人根本沒辦法跟透徹的理解。我對佛系的理解是不為難自己,不為難別人,所謂為難,一定是超越個人能力的一種要求。不為難自己,也就是不讓自己難受,不與人計較,也是放過自己,因為任何矛盾都會給自己帶來壓力,帶來不悅,所以佛系,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生氣。

最近看了伊麗沙白·吉爾伯特寫的《一輩子做女孩》,書中提到的兩個觀點或許可以從一個側面詮釋佛繫心態。

極簡、隨緣、不強迫自己是這兩種心態的主色調。

從某種意義上說,佛繫心態有些狹隘:一是缺少開拓作為的激情,二是缺少利他的主動性。

佛繫心態不可以沒有,不可以常用。

「佛系」該詞最早來源於日本,2014年,日本某雜志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麼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

而我們之前理解的有緣而來,無緣而去。世上之事,就是這樣,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來的,歡迎,去的,目送。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人世間的事情勉強終歸不能如意,強求勢必不會甜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無悔,盡心無憾。

現下的佛系,更多的是指一個人喜歡宅在家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影一個人睡覺一個人旅行,對人對事不悲不喜,似乎與外界隔離。

『柒』 你怎麼看待佛系文化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生活里,我感覺年輕人們大談「佛系」,其實是對自己面對生活壓力時保持豁達心態的期待。

『捌』 新加坡開始把新冠當做流感看待,是經濟壓力所迫,還是確有依據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經濟是外向為主,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後,新加坡實行「佛系防控」,政府提倡公眾不戴口罩,更不會封鎖社區、道路。新加坡把新冠當做流感看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新冠並不會短期消失,可能會伴隨人類長期存在。新加坡醫療發達,所有病人都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把新冠當做流感,不會讓公眾恐慌。

在此大前提下,第二步為改變新冠病毒的檢測策略。例如不再是發現有新冠確診病例後再進行社區大規模檢測,而是確保有大型人群聚集的活動能進行。而檢測重點仍會放在邊境上,特別是關注攜帶變異病毒的人士。新加坡亦提出會推出更快的檢測方式,力求一分鍾得到檢測結果,並鼓勵民眾進行常規的新冠病毒自查。

新加坡本就是旅遊大國,常態化是在控制疫情的同時不限制經濟及社會發展,而根據目前疫情數據所示,是有效合理的方法。

『玖』 如何辯證看待「佛系」,那些可採取,那些可摒棄

所謂的復習難道是指不作為嗎?其實你們對佛系的理解都是錯的。佛系是真正的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夠去擔當的,你看唐玄奘為了取經歷經千辛萬苦,得到了真經從印度學成歸來,這種才是佛系的人所需要的勇氣,而不是現在所說的,什麼都不想干。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