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下沉式景觀是什麼
1.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1、魚尾獅
魚尾獅(Merlion)不是實際存在的動物,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由新加坡華人林浪新為旅遊標志設計的形象,為新加坡市中心著名噴水雕塑,是新加坡的城市地標,從1997年一直沿用到至今。
![](http://www.gonzalobarr.com/images/loading.jpg)
2. 下沉式廣場的歷史
解放後,江蘇最早的下沉式廣場出現於1985年連雲港市淮海大學(今淮海工學院)校區規劃設計,但未實施。自八十年代中後期以來,某些設計師比較熱衷於「下沉式」,幾乎成為一種時尚的新潮。但十幾年來,總的情況是規劃設計多、付諸實施少,有幸實施的所謂「下沉式」廣場也是不如意的多,成功者少。
造成上述情況,有諸多因素。依筆者所識,一個成功的真正意義上的下沉式廣場應該兼具尺度、深度、空間的關連度三要素。
下沉的子廣場,既然祈求取得空間、視覺和使用功能的效果轉換,那麼,其下沉量就必然需有一定深度,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目的。下沉量不大的所謂「下沉式」廣場,如果置身其間,視線所及,都是雜亂無章的人腿和車輪,絲毫沒有空間尺度、氣氛、環境、視覺和場所轉換的感覺,當然也談不上美感。不能把城市廣場理解為一馬平川的整塊平地,況且,廣場的原地形總是高低不平的。設計師進行廣場設計創作時,不能把稍有高差的處理手法均稱之為「下沉式」,正如沒有人把建築平台、觀景台等美稱為「上沉式」一樣。高差略有變化的處理手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下沉式」廣場。
那麼,下沉量以多深為宜?這與子廣場本身尺度有關。筆者以為,一般應以人在子廣場內盡量少看到藍天、白雲、高大樹木以外的近處地面場景為宜。
下沉式廣場不宜設計成盡端式的孤立子空間,它應當與鄰近地下空間串連融合,成為整個空間序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孤島感的子廣場,不易吸引人流,而串連套合的序列空間方能引人入勝。
下沉式廣場,打造城市的二度空間
它是一個圍合式的開敞公共空間,它的整體與局部下沉於周圍環境,它與地面廣場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空間的圍合感、平面形態、地面設計和安全性等方面,作為高密度中心城市開放空間製作手法之一。
下沉,需要豐富的形式
下沉式廣場因何而存在?一般來說,開發商並不會單純地為了做下沉式廣場而做下沉式廣場,它主要還是為了與其相連的帶式地下商城、地下會所、地下軌道服務,解決地下空間的通風、採光、消防等多方面的問題,提高舒適度,讓原來屬於地下的空間「重見天日」。
「下沉式廣場作為城市開放空間的一種,其形式是多樣化的。」綠城東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築師何兼指出:「下沉式廣場既可做退台跌落狀的垂直綠化;也可安置一些小品、幾把椅子,提供休息空間;水景的處理也是比較常見的,由於下沉式廣場與地面有一個落差,比較適合做瀑布、噴泉、水池等水景,水簾、水聲以及濺起的水花可以增添景觀的生動和趣味性。」
「另外,下沉式廣場的大小要有一定的尺度,注意道路和廣場連接上的處理。」何兼強調,「廣場周圍界限不能太明顯,要與周圍的馬路、小區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避免成為一個獨立的雕塑,或者說是『硬地凹坑』。要盡量將硬質空間軟化,使廣場融入到環境中去,讓人產生想下去看看的想法,而不僅僅是一個小口子。
3.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
1、海灣花園的超級樹叢
這個新加坡的著名地標是出鏡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作為一個耗資數十億美元的現代化伊甸園,超級樹叢被設計成一個融合了技術和綠化的藝術品。
樹叢總共有18棵超級樹,每棵樹都很獨特,高度不一,有些高達50米。每棵超級樹都內置了光伏電池,為公園產生運行所需的能量,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樹在新加坡的季風季節還能收集雨水,並通過公園的灌溉系統進行分配。
4. 新加坡有哪些風景名勝
魚尾獅公園(
MERLION
)
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像就坐落於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該塑像高
8
米,重
40
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於
1972
年共同雕塑的。
花柏山(
MOUNT
FABER
)
花柏山是新加坡市中心地帶的制高點,
登臨山頂,舉目四望,新加坡全景和港口的美麗景觀,可以盡入眼底。
聖淘沙島(
SENTOSA
)
這個充滿熱帶風情的小島,佔地面積
390
公頃,距新加坡本島南部僅半公里,由一座陸橋與本島連接起來;
新加坡植物園
這個有140多年歷史的植物園,是熱帶島國的一個縮影。園內有天然原始森林和特色花園。植物資源豐富,品種多樣,包括多種珍稀植物。
裕廊飛禽公園是全球最大的鳥類動物園之一,園內有
600
多種、
8000
多隻各色飛禽,是集教育性與娛樂性於一體的地方。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鳥類的生活,還能觀賞到精彩的鳥類表演
5. 什麼是下沉式庭院景觀設計
“下沉式庭院景觀”又稱“花園層“。一般是指運用在前後有高差的地方,通過人工方式處理高差和造景,使原本是地下室的部分擁有面向花園的敞開空間。
下沉式庭院景觀設計可以理解為採光井的更高級別,設計特點是在正負零的基礎上下躍一層,同時,附帶了很大面積的室外庭院景觀設計。那麼下沉式庭院景觀設計的特點有哪些呢?
一、下沉式庭院景觀設計豐富庭院空間層次
下沉式庭院景觀的魅力是通過庭院景觀與別墅底層綠地的坡差產生的。中國
傳統園林設計講究曲徑通幽的意趣,在下沉式庭院景觀設計中也可以多少體會到。
跟一覽無余的平層庭院設計相比,這種隱於內的庭院含而不露,別有一
番韻味。同時,它雖然處於室外,但因為“沉”入房屋下方,又可以跟
入戶花園一樣帶給人濃郁的歸屬感。一頭連接的是自然,另一頭就是溫
情的家居生活。這個庭院通過高低層次的打造,給空間帶來更加豐富的
視覺感和使用的可能性。
下沉式庭院的魅力之處在於它擁有豐富的、多功能的空間層次,通過
高低層次的打造,給空間帶來更加豐富的視覺感和使用的可能性。
二、下沉式庭院景觀的結構特點
下沉式庭院景觀的經典設計就是將地下室一面牆打開,與下沉式庭院連
接。這一設計,不僅有效地將陽光和新鮮空氣引入地下室,而且為地下
室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庭院景觀,使庭院的舒適性和功能性都得到了全面
提升。
首先,空間質量完全改觀。在面向景觀(庭院)的部分採用大面積
開窗、開門、達到內外通透,實現自然採光;其次,景觀更好,窗外就
是花園,可以輕松步出庭院;第三,功能性更強。這是一個真正既舒適
又實用的空間,它不僅使傳統地下室的設備間、傭人房等輔助區域功能
得到釋放,同時更為地下室增加了家庭娛樂、室外活動休閑等功能區。
這樣一來,地下一層藉助外庭院景觀設計的採光,就相當於地上一層。
有的下沉式庭院景觀設計,等於房子往外推出若干尺寸,然後下沉。相當於北
面是一層,南面是停躍層,停躍層可以直接走出去是花園層,這種做法實
際上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它面積的功能,而不是簡單的把庭院層做成一個儲
藏式,因為它完全採光,完全通透,完全可以做居住的感覺使用,無論做
客廳也好,做卧室也好,功能是最大化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