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貿易公司貨倉怎麼樣
㈠ 我大專畢業5年想去國外打工,朋友介紹通過中介去新加坡,做倉庫管理一個月大約1800-2000新幣准備年前走。
我在新加坡工作過,不過是做商場管理,1800如果是最低標準的話在新加坡也足夠生活了,不至於讓你覺得生活困難我說實話,我們商場那些做營業員的一個月也就1200左右,新加坡這里一般人在家不做飯(有些房東也不喜歡租客把家裡搞的到處是油煙),不過你放心,新加坡有很多大排擋,吃飯並不貴,一般都是3-5新幣(便宜的像椰漿飯1,2塊新幣而已),早餐差不多也就是2新幣,而且一般大家也都是與人合租房子,如果與房東一起住,那會比較便宜,我租在牛車水,與人合租,有房東,一個月250新幣包水電,上網(房東是我同事),我在新加坡時有幾個同事就是1800薪水,我覺得他們過的不錯啊,經常買新衣服,天天在大排擋吃飯,每星期休假就去高級餐廳,每次買零食幾大袋子就那人家薪水還有很多剩餘,你覺得這種生活艱苦嗎?但樓上那位說的在新加坡上班沒有國內辛苦這點我不贊同,我在新加坡一天工作10小時,中午和下午吃飯在公司,全天吃飯時間總共只有1小時,碰到我們店慶,我得從早上8點半到公司一直工作到半夜12點,可以說都是強度工作,不比國內舒服,所以你要做好吃苦耐勞的心理准備。
㈡ 有去過新加坡勞務食品廠的朋友嗎 不知道那邊怎麼樣 求大家給指點
聽說過麵包廠特別苦的,住宿條件不好,掙得還少。
㈢ 新加坡的物流業怎麼樣
新加坡是亞洲的第四大貨運機場,每周4000航班連接57個國家的182個城市。新加坡樟宜機場在2006年處理了190萬公噸貨物,比2005年增加4.2%。新加坡擁有世界最繁忙的集裝箱轉口港的地位,200家船務公司把新加坡與123個國家的600個港口連接起來。它去年共處理了2500萬個標准集裝箱(TEUs),較2005年高出6.9%。新加坡是亞太地區領先的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中心。物流業一直是新加坡經濟的重要驅動器之一。在2006年,交通運輸及物流業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6%,並僱用超過11萬工人。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Singapore)交通與物流署主任張玲玲受訪時指出,新加坡有強大的海上和空中網路連接亞洲和世界其餘地區,超過9000家物流業者利用新加坡作為區域轉運及配運中心,其中包括名列世界頂尖25家裡的17家第三方物流公司(3PL)。新加坡是亞太地區最發達、最先進的物流和商業中心之一。世界頂尖的25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有10家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它們也是許多正進駐亞洲市場的跨國公司的亞洲總部。據亞太物流學院(TLIAP)的研究報告,新加坡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系統之一,目前它在亞太重點提供整體綜合物流解決方案業務。事實上,新加坡的目標是要在2010年,成為亞洲領先的綜合物流樞紐。在新加坡的主要物流業者是:美洲豹速遞(CougarExpress)、APL物流、CWTDistribution、KeppelLogistics、LTHlogistics、PILlogistics、YCH、Richland、PohTiongChoonLogistics以及Sea-Shore。物流業者向外擴展原因一些因素正在推動著新加坡的物流業者向外發展。首先,經濟的環球化造成了生產基地向東移。張玲玲指出:「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貿易開放、區域貿易協定和雙邊貿易協定,都有助於國際貨物流動的大幅增加。采購原材料、分包製造以及成品配送活動因此正日益環球化。這增加了企業供應鏈的長度和復雜性。」第二,成熟的國內市場和亞洲市場的商機。她指出:「在過去的幾年,物流相關服務一直佔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約8至9%,這顯示了物流業在新加坡的重要性。不過,新加坡的物流市場已成熟,因此新加坡的物流業者認識到必須走出國內市場,尋求新的促進增長的道路。」根據TransportIntelligence的《2004年亞太物流業報告》,亞洲物流業估計價值1萬億美元,以中國為首,其後依次是亞細安國家和印度。到2010年,亞太地區將佔全球第三方物流(3PL)服務開支的接近五分之一。據Datamonitor,在新興市場的帶動,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在未來五年的約4%的強勁增長率,將有助於大幅增加全球物流開支。這點,加上全球製造業基地的東移,將有助於促進全球貿易和貨物流動。所有這些因素都對第三方物流和貨運代理業者有利。據Datamonitor的物流分析員及《2006年物流業全球展望》的作者PraveenOjha認為,所有的地理區域對海、陸、空貨運以及物流承包服務的需求,將大大增加。第三方物流業者,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這個市場至今一直由內部管理或外包給地方、小型且分散的服務供應商。Frost&Sullivan的研究分析員AarthiNandakumar指出,本區域貿易壁壘的解除,將幫助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提供更全面和綜合性的服務,以及鼓勵跨國公司增加在本區域投資。根據該公司的新分析,亞細安第三方物流市場預計在2006年將創造148億4000萬美元的收入,2012年時料將達到278億5000萬美元。第三,跨國公司日益要求物流服務提供商擁有全球網路。企業面對提高投資收益的壓力,逼使它們把專注於核心業務能力,並且把復雜的物流業務外包出去。除了為節省費用,它們也在探討如何使一個有效率的供應鏈,幫助他們持續保持競爭優勢。第四,物流業者需要規模經濟效益,以取得更高的盈利。張玲玲認為:「物流主要是個網路的游戲,每個節點在網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決定了實力、實用性和整個供應鏈的可擴展性。「新加坡業者向來是區域跨國企業的物流服務提供商,因此已經擁有廣泛的網路。它們需要進一步擴大業務,達到足夠的規模,以取得更大的利潤。」具有地理覆蓋面廣泛的網路,物流服務提供商方能夠為較大的客戶服務,增加產品系列,以及提供更多的綜合服務。這從而將創造更多供應鏈管理(SCM)服務收入和更高的利潤。她說:「有了足夠的業務和網路規模,物流業者方能夠投資於資訊科技系統和市場情報分析,滿足客戶更高的需求,作為客戶需求的一個『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物流業新趨勢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交通與物流署主任張玲玲表示,世界貿易的快速增長對跨國企業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保持領先,它們必須不斷採用新的商業模式和策略,以降低成本。外包已被認定為一種有效的策略,以精簡業務、把握業務重心。廠商集中於關鍵能力並把部分的供應鏈外包給物流業夥伴,增值服務將更加重要。物流服務供應商必須跟隨其客戶走向國際市場。新加坡物流業吸引跨國企業有優勢她說:「跨國企業正日益希望與新加坡的物流業者建立夥伴關系。新加坡的優越地理位置,給了我們競爭優勢,成為一個關鍵的配運中心和環球公司進軍亞洲市場的戰略跳板。為了進軍高增長市場,如印度和中國,跨國公司需要可靠、有經驗、並且了解該地區的物流業夥伴。這有其商業道理,它們能夠利用在新加坡的物流業者的強處,輔助它們在新加坡的區域發展中心。這是因為,新加坡的物流公司已建立全面的配運網路,在質量、速度以及靈活性方面有優良紀錄,並且具備先進資訊科技能力,支持它們的增長以及在亞洲擴展業務。」物流業外公司也進入物流市場競爭另一趨勢是,新加坡物流業近年來迎接了好些新的競爭者。傳統物流業以外的公司,正進入物流市場,在同一空間與現有業者競爭。其中一個例子是船務公司,它們試圖把貨運空間直接推銷給托運人。製造公司的物流部門,也日漸成為一個獨立的單位,並向行業客戶提供自己的專業知識。物流業者整合以規模效益「應戰」此外,物流服務供應商正在進行整合。面對這種競爭,物流業者走向合並,以增加其議價能力和規模經濟效益。它們企圖成為一個一站式的店面,以便贏得新業務。物流服務供應商(LSP)之間的合並勢頭將加快。在2006年1月,Kuehne&Nagel公司以4億40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了ACR物流公司,使其東歐和亞洲的網路成倍地擴大。這是物流業受到的最新一波的收購和合並浪潮。其他的例子包括DHL購買了Exel;Schenker收購了BaxGlobal。她認為:「這類新的環球網路和一站式綜合服務的巨型物流公司的產生,顯示出環球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局面。小型業者如果沒有一個獨特的銷售獻議,將發現難以競爭。」AsiaGateway公司提供亞美物流聯系服務這是新加坡三家交通運輸與物流業者合資成立的公司,三個股東是、SkyliftConsolidator、以及PinnacleWorldTransport公司。三家公司合共有超過80年的營業歷史,年收入達28億美元。AsiaGateway因此集合了亞洲最佳的物流、空運、以及海運能力,為需要美國與亞洲之間全面物流聯系的公司,提供難以匹敵的服務。AsiaGateway公司董事張鼎聲(他也是PILLogistics公司的董事經理)受訪時透露,公司是在今年成立,除了海陸空配運,它也提供倉儲及其他增值服務。公司目前在美國營業,提供美國與亞洲之間的物流服務。在美國能更有效地把服務銷售給美國客戶。張鼎聲說:「我們的強處是能夠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服務。較大的物流公司,在靈活性、反應以及細節的執行方面較難照顧到顧客需要,我們通常是與它們競爭。我們的另一個強處是我們的中國能力。我們的夥伴PIL公司在中國已成立多年,在中國建立了相當強的物流能力。但我們的弱點是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在美國的有限營業歷史,建立品牌知名度是個大挑戰。」因此,他計劃加強公司在美國的銷售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