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風俗習慣有哪些
1.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社交方式,你知道新加坡的哪些社交禮儀呢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社交方式,你知道新加坡的哪些社交禮儀呢?
無論你去哪裡,每個國家,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一些社交方式。今兒想和大夥兒來聊聊關於新加坡的一些社交禮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新加坡概況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比較比較發達,在旅遊期內坐公交車十分方便,每一個地鐵站都標著顯著標記。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商店的遍布也是有民族特色。如東部地區有一個「馬來市場」,關鍵售賣馬來服飾食品類。新加坡政府部門竭力阻攔付台費,即使是對服務員的附加服務項目付台費,另一方也可能拒絕接收。
此外新加坡人還有一點很特殊,就是對「財源滾滾來」這一句祝頌詞十分抵觸,他們認為這話有唆使他人去發錢財、損人不利己的意思。此外,在新加坡大家是禁止嚼口香糖的。
小編所知道的新加坡的風俗禮儀差不多就是這些了,還有不全的地方,歡迎大家來補充呀。謝謝大家的關注!
2. 馬上要去新加坡,想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習慣。全面介紹一下吧
信仰:
1、華人大都信佛教或道教
2、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信仰伊斯蘭教
3、印度人信印度教
4、西方人信基督教
禮節:
1、華人見面相互作揖
2、馬來人見面行雙手的握手禮
3、印度人見面行合十禮
孝道:
新加坡人尊重長輩。敬老准則是:對父母和其他長輩,要用親切的稱呼;當父母或其他長輩講話時,不要插嘴;父母或其他長輩呼喚時,要隨叫隨到。
禮貌:
1、新加人鄰里遵守《鄰里禮貌守則》:見到鄰居要互相問候;逢年過節要請鄰居來訪,幫助鄰居照管屋子;使用公共電話或公用場所,要時時多方為別人著想。
2、重視「禮貌之道重於行」禮貌口號是:真誠微笑。處事待物,總是伴以真誠的微笑,打擾別人要微笑著說聲「對不起,打擾您了「。排隊打電話,打電話者會微笑著對等候者說聲:「對不起,讓您久等」。連交警對違章者罰款時也笑容可掬。
3、重視禮貌教育。「處事待人,講究禮貌」,「真誠微笑,處世之道」。
4、店員嚴格遵循禮貌待客守則:顧客臨門,笑臉相迎,顧客購物,別等他開口;顧客選物,耐心介紹,顧客提問,細心聆聽,認真解答。
國家介紹:
新加坡國土面積682.7平方千米,華人佔76.8%,馬來人佔13.9%,印度人佔7.7%首都是新加坡,貨幣為「新加坡元」官方語言有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國花為蘭花。
做客:
接待客人一般是請客人吃午飯或晚飯。
帶一束鮮花或一盒巧克力作為禮物。
談話時,避免談論政治和宗教。可談旅行見聞,新加坡的經濟成就。
對男士:
公眾討厭男士留長發,蓄鬍子。國家對嬉皮型留長發的男性管制嚴格,留著發,穿牛仔裝,拖鞋的男士,可能會被禁止人境。尤其是年輕人,不要把頭發留得長可及肩。
顏色及數字
喜歡紅、綠、藍,認為紫色、黑色不吉利,黑、白、黃為禁忌色。
數字禁忌4、7、8、13、37和69。
商業:
反對使用如來佛的形態和側面像。
標志:
禁止使用宗教詞句和象徵性標志。喜歡紅雙喜、大象、蝙蝠圖案。
3. 介紹一下新加坡的風土人情
是的,網路一下就會有很多資料,我搜的網路,希望可以幫到你。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亦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盤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猛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華僑多稱其為「石叻」或「石叻坡」,當地貨幣也稱之為「叻幣」,源於馬來語(Selat)「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
新加坡四大民族
華族
中華文化最能表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這種觀念在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中繼續保存。家祖宗舍的創立,可以維持鄉黨友愛的互助精神。華人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時髦的華裔新娘在婚禮中端出一隻小小的瓷製茶杯給新郎的父母,當公婆從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時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納到這個家庭。
馬來族
馬來文化表現在宗教思想上,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息息相關。回教法律和蘇丹制度則維系著他們生活的安分與團結。馬來人的婚禮幾乎邀請全村人前來參加,來賓們酒足飯飽離去時,手上都握著一個煮熟的蛋,表示多子多孫的意思。
印度族
印度人佔了新加坡9%的人口為第三大族群。印度的文化與他們的宗教思想關系密切,無論文學、藝術、舞蹈,都含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儉朴,但對於廟宇的建築則非常講究,各種的雕塑都精緻無比。
歐亞族
歐亞裔是指歐洲人與亞洲人結合的後代,新加坡的歐亞裔,大部分來自馬六甲和印度,其歐洲血統大多源自葡萄牙、荷蘭和英國。大部分歐亞裔為天主教徒,新加坡人口近2%為歐亞裔。
4. 新加坡的風俗文化有哪些
1、在新加坡,進清真寺要脫鞋。在一些人家裡,進屋也要脫鞋。由於過去受英國的影響,新加坡已經西方化。但當地人仍然保留了許多民族的傳統習慣,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們見面時握手,對於東方人可以輕輕鞠一躬。
2、新加坡人接待客人是請客人吃午飯或晚飯。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馬來人吃飯時,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裡吃飯,可以帶一束鮮花或一盒巧克力作為禮物。談話時,避談論政治和宗教。可以談談旅行見聞,你所去過的國家以及新加坡的經濟成就。
3、由於新加坡居民中華僑多,人們對色彩想像力很強,對紅、綠、藍色很受歡迎,視紫色、黑色為不吉利,黑、白、黃為禁忌色。在商業上反對使用如來佛的形態和側面像。在標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詞句和象徵性標志。喜歡紅雙喜、大象、蝙蝠圖案。數字禁忌4、7、8、13、37和69。
(4)新加坡風俗習慣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加坡禮儀文化
1、服飾禮儀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著上有自己的特點。馬來人男子頭戴一頂叫「宋谷」的無邊帽,上身穿一種無領,袖子寬大的衣服,下身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華人婦女多愛穿旗袍。政府部門對其職員的穿著要求較嚴格,在工作時間不準穿奇裝異服。
2、儀態禮儀
新加坡人舉止文明,處處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坐著時,端正規矩,不將雙腳分開,如果交叉雙腳,只是把一隻腿的膝蓋直接疊在另一隻腿的膝蓋上。他們站立時,體態端正,而不把雙手放在臀部,因為那是發怒的表現。
3、相見禮儀
在社交場合,新加坡人與客人相見時,都施握手禮。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但對男子來說,比較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再行握手。馬來人則是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4、餐飲禮儀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飯,有時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饅頭。馬來人用餐用手抓取食物,他們在用餐前有洗手的習慣,進餐時必須使用右手。飲茶是當地人的普遍愛好,客人來時,他們常以茶水招待,華人喜歡飲元寶茶,意為財運亨通。
5. 新加坡的傳統文化
1、節日
節慶活動:新加坡日歷上印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4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許多節日。在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人們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習俗演變。
主要節慶有新年、印度族豐收節、新加坡河木筏大賽、印度族大寶森節、伊斯蘭教齋月及開齋節、耶穌受難日、哈芝節、衛塞節、端午節、新加坡美食節、國慶節、中秋節、齊天大聖誕辰、中秋賞燈會、印度族屠妖節、印度族九宵節、九皇爺慶典、印度族盜火節、印度族萬燈節、聖誕節等。
2、宗教
新加坡華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倫理道德,保留著過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中華傳統節日的習慣。馬來族多信仰伊斯蘭教,作為宗教禁忌不吃豬肉,不喝含酒精飲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頭被視為神聖,除長輩和父母外,他人不可觸摸。
穆斯林婦女多帶頭巾。印度族多信仰印度教,許多人是素食者,生活簡朴,但對廟宇建築十分講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設有祭壇或禱告室。視牛為神的動物,不吃牛肉,不能贈送以牛皮革製成的禮品。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底蘊,勤奮實乾的創業精神。他們與各族和平相處,積極融入、反饋於當地社會。
(5)新加坡風俗習慣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加坡禁忌事項
1、不能吃口香糖
因為口香糖特別難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攜帶口香糖,違者會被罰款,嚴重的可能會被逮捕。
2、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
有用黃色油漆劃分出來的特定的吸煙區,在禁煙區吸煙是會被罰款的,第一次被發現最高可罰1000。酒吧、舞廳、卡拉OK和夜間場所除外。
3、地鐵禁忌
嚴禁在地鐵站和車廂內喝水或吃東西,會被罰款。因為榴槤味道太重,所以嚴禁攜帶榴槤進入地鐵或者公交車。
4、禁止在機場付小費
新加坡不鼓勵小費,機場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館的帳單會列出服務費(10%)。
5、不要當面拆禮物
這在新加坡,是不禮貌的行為。
6. 新加坡的習俗有那些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別為:華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馬來人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蘭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歡烏龜。嚴禁放煙花鞭炮。
新加坡的華人見面多行傳統禮——相互作揖;馬來人見面多行雙手握手禮,印度人見面時常行合十禮。
新加坡華人過春節送紅包禮。親友之間互贈紅包聯絡感情,有些企業家在職工初回上班時要分發「開工紅包」給職工,以示開門吉利。
新加坡人尊重長輩,舉世聞名。他們的敬老准則是:對父母和其他長輩,要用親切的稱呼;當父母或其他長輩講話時,不要插嘴;父母或其他長輩呼喚時,要隨叫隨到。
新加人鄰里之間,日常交往,大多數人自覺遵守《鄰里禮貌守則》。見到鄰居要互相問候;逢年過節要請鄰居來訪,幫助鄰居照管屋子;使用公共電話或公用場所,要時時多方為別人著想。
新加坡人重視「禮貌之道重於行」的准則。禮貌口號是:真誠微笑。人們處事待物,總是伴以真誠的微笑,打擾別人要微笑著說聲「對不起,打擾您了「。排隊打電話,打電話者會微笑著對等候者說聲:「對不起,讓您久等」。連交警對違章者罰款時也笑容可掬。
新加坡重視禮貌教育。街頭張貼講禮貌的宣傳品,「處事待人,講究禮貌」,「真誠微笑,處世之道」,等口號隨處可見。新加坡的店員嚴格遵循禮貌待客守則:顧客臨門,笑臉相迎,顧客購物,別等他開口;顧客選物,耐心介紹,顧客提問,細心聆聽,認真解答。
新加坡國土面積682.7平方千米,華人佔76.8%,馬來人佔13.9%,印度人佔7.7%首都是新加坡,貨幣為「新加坡元」官方語言有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國花為蘭花。
7. 新加坡新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 站在凳上撈魚生
新加坡人在過年時,必須要吃一道稱為「魚生」(Yu Sheng)的菜。象徵新的一年風生水起、好運旺旺來。這道菜其實是魚和菜蔬分別盛在圓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調味品,用筷子攪拌各種配料然後進食。這道菜的重點在於如何吃這道「魚生」,當然不只是將菜夾起來往嘴裡送那麼容易,所有人得將魚片、配菜高高地撈起來(廣東話稱為lo hei)吃掉,這樣來年就可以事事順利、步步高升——舉得越高,運氣就越好。新加坡人一向以有禮貌著稱,但如果春節期間,你在新加坡的餐廳里,看見一群人站在椅子上把筷子舉得老高在吃,千萬別覺得太奇怪,這是新加坡的節日習俗,不妨也站到凳子上也為自己求個好彩頭。
● 兩個桔子拜大年
桔子作為新年禮物。這一點可能是新加坡獨有的春節特色。新加坡保留春節期間拜訪親友的習慣,一般來說,大年初一,晚輩拜訪長輩。初二以後,同輩互拜,但與中國不同的是,即便拜訪的人是長輩或上司,人們上門攜帶的禮物不但相同,也非常之輕,是什麼呢?兩個桔子。
● 大人給小孩發紅包
每當大年夜全家齊聚,吃完團圓飯後,一個重要的節目就開始了,那就是向晚輩發放紅包。新加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結了婚的人要給沒有結婚的人(沒有結婚的人無論多大都算小孩)送紅包。
送灶神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是道教徒的重要節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說好話,因此這一天道教徒特別准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8. 去新加坡應該注意那些問題生活習慣及社會風俗是怎樣的
1、新加坡有很多種宗教信仰存在,到一些宗教場所時要尊重別人的信仰習慣。
2、在公共汽車、劇場、影院、餐館和裝有空調的商店、政府機關辦公室等禁煙區吸煙,要被罰款。
3、使用公廁後要記得主動抽水沖洗,否則將被認為是違法行為,一旦罪名成立的話,將被罰款。
4、在新加坡的地鐵等公交系統里注意不能喝飲料、水等,否則也要罰款。
5、在新加坡必須隨時注意保持環境衛生,隨地吐痰、棄物要受千元懲罰;在明令禁煙場所要遵守規定。
6、新加坡的自來水可直接飲用,無需煮沸
銀行貨幣
銀行營業時間在周一至周五為上午10:00至下午3:00;周六為上午9:30至下午1:00(少數銀行於周六營業至下午3:00)。一些位於烏節路的銀行則於周日上午9:30至下午3:00繼續營業。
大多數銀行辦理旅行支票和外幣兌換業務。但某些銀行於周六不辦理外幣兌換業務。
在樟宜機場、烏節路及市中心一帶的大多數購物中心,都有合法的錢幣兌換商。在兌換商處兌換錢幣,會比在酒店或銀行兌換劃算。一定要找有執照的兌換商,並問清楚兌換率。
電信服務
大多數購物中心及地鐵站設有公用收費電話。使用電話卡可撥打本地和國際長途電話。本地電話按每3分鍾1角收費。有些電話亭也可以用信用卡打電話。
各郵局、7-Eleven便利店和電話卡代理商出售各種面值的電話卡和國際電話卡。
新加坡電信、第一通與星和是新加坡的三家行動電話服務公司。撥打國際直撥電話的代碼是:新加坡電信001、第一通002、星和008。
宗教禮節
1.衣著:在參觀廟宇和回教堂時,衣著必須端正,手腳都得有衣物遮蓋。
2.脫鞋:到訪印度寺廟和回教堂,都得在進門之前脫鞋,到本地人家裡作客也是如此。
3.進餐:在吃印度餐或馬來餐時,請用右手。
4.打招呼:本地孩子稱呼長輩都為「叔叔」和「阿姨」。
其他事項:
1.電壓:新加坡供電電壓為220-240伏的交流電,頻率為50赫茲。大多數賓館提供變壓器以滿足使用不同電壓的電器(如 110—120伏,頻率為60赫茲)的遊客的需求。
2.小費:被稱為「服務費」,是明文規定的。大多數酒店和餐館的帳單上都會列出10%的服務費。
3.語言:由於新加坡有78%是華人,所以中文在這里可以行遍天下。碰到印度人,也只要略懂英文即可。
新加坡英語:Singlish,帶有華人方言或馬來詞彙的英語,最常見的是在句末加上「啦」或「咯」等。
宗教:宗教信仰方面,華人一般信仰佛教,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在新加坡,幾乎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信仰者。這些人信奉著自己的神靈,尊重著別人的信仰,所以他們在同一個國度里融洽和平的相處,一派祥和。
9. 新加坡有什麼風俗習慣
1、娘惹文化
娘惹是數百年前中國移民和馬來女性所生的女性後代,主要在檳城、馬六甲、新加坡和爪哇一帶。娘惹保存的中國傳統習俗加入了馬來文化習俗的影響,所以不等同於中土文化。
2、宗教文化
新加坡的宗教文化種類眾多,實行宗教自由政策,新加坡為多宗教國,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佔了人口的83%。新加坡的宗教包括佛教與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等等,其中新加坡佛教是全國第一大宗教,約占人口的33%。
3、脫鞋習慣
很多新加坡人在家裡都不穿鞋,如果你有要去拜訪新加坡人家裡的話,若是看到他們的家門口放著腳墊,四周還有幾雙人字拖,則需要入鄉隨俗脫掉鞋子。在新加坡,有些寺廟與清真寺也會有脫鞋才能進入的規定。
4、「安哥」與「安娣」
在新加坡,老年人統稱為「樂齡人士」,你在街上總會聽到有人在稱呼他們「安哥」與「安娣」,這種叫法來自於英文單詞「uncle」和「auntie」。
5、香煙的管制
新加坡對於香煙的管制十分嚴格,日漸擴大的禁煙區域、越來越復雜的法律法規,甚至連本地人有時候都不太確定到底能不能抽煙。所以新加坡大多數的公共場合、橋上、醫院外甚至巴士站5米范圍內,都不允許吸煙。
6、消費稅
在餐廳或咖啡店消費過後,你會發現賬單上有兩個數字,7%和10%。其中「GST 7%」表示7%的消費稅,而「SVC 10%」則表示10%的服務費。所以,所謂的小費就以服務費的形式,已經被計算在你的賬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