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歷史知識新加坡為什麼那麼多華人

歷史知識新加坡為什麼那麼多華人

發布時間: 2023-01-02 22:13:42

① 新加坡文化與中國文化關系

新加坡是華人社會,所以很注重華人的傳統,中國文化一般在新加坡都可以找到,甚至有些在中國大陸已經逐漸忘記的習俗,新加坡都可以找到。

② 為什麼新加波人有中國姓

新加坡有近百分之八十華裔,依然使用中國姓氏。
華裔:華僑在僑居國所生並取得僑居國國籍的子女。
新加坡公民有4大族群:華人(漢族)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
大多數的新加坡華裔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
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47萬。

1945年9月12日,日軍宣布投降,英國重新管轄新加坡,並恢復其名為「Singapore」。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5年8月9日,李光耀由於和當時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在權力分配上意見不合,新加坡被馬來西亞逐出聯邦,被迫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建國後,經濟上取得高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此同時,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在新加坡華語是一個廣泛使用的語言,有超過七成的新加坡人能說華語,是一些新加坡華人之間主要的共同語。新加坡官方使用與中國一致的簡體字。
宗教:新加坡擁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新教與天主教、道教、印度教。

③ 新加坡是怎麼誕生的

在歷史上,獅城新加坡的誕生可謂一波三折,但是透過波譎雲詭的時空迷霧,我們仍能看到一條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主線,甚至可以說,正是由於華人與英國人的默契合作,這個馬六角海峽旁的小島才能一躍變成世界交通樞紐之一。

新加坡的萊佛士雕像

以歷史的宏觀視角看,新加坡可以說十分幸運,在亞洲布局最早的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沒有成為這個小島的殖民宗主,而這兩個海上帝國,最終都黯然失敗,反倒是“趕了晚集”的英國人攫取了新加坡的控制權,實事求是地說,英國人在殖民歷史上的角色並不光彩,對於他們的批評遠多於贊美,但至少在新加坡,他們將一個海島建設成了國際港口。

當然,英國人的成就離不開華人的配合,英國人的治理經驗加上華人聰慧勤勞的特質,聯手把新加坡變成了一個充滿商業熱情的模板城市。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新加坡的誕生,是華人和英國人合作的結果,堪稱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案例。

參考文獻:

《新加坡史》康斯坦絲·藤布爾

《馬來西亞史》安達婭

《最新世界殖民史》大鹽龜雄

④ 新加坡為何不回歸中國

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於1965年正式獨立。是亞洲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人口560多萬,當然並不全是華人,其中華人佔75%,馬來人佔13%,印度人佔10%。


關於新加坡華人的歷史最早得追溯到中國的宋朝時期,由於宋朝工商業萌芽的興起,宋人開始有大量商船去南洋做生意,於是印尼群島開始有華人定居。宋末由於蒙古鐵騎南侵,使得大量漢人往南洋遷徙,躲避戰亂,求得生存。這一次遷徙導致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區開始有大量華人的身影。

元朝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漢人低等,南人最低等。所以許多人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被迫流亡。

明朝朱元璋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建立屬於漢人的王朝,可惜朱元璋實行封閉鎖國的政策,內修長城,對外禁海。朱元璋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太孫朱允炆,然而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不服,於是起兵造反,攻陷南京奪取了帝位,這就是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攻陷南京後,朱允炆卻莫名的失蹤了。國內找不到朱允炆,於是朱棣派身邊的太監鄭和下西洋去尋找,由此開啟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輝煌歷程。


鄭和下西洋內在目的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單純為這一個目的興師動眾率兩萬大軍去尋找,文武百官肯定會反對。因此有了一個掩人耳目的目的,建立朝貢制度。明朝在朱元璋三十年的管理下,國力漸漸強盛起來。朝貢制度也是歷來強大王朝的證明,比如唐朝就是萬國來朝。

可惜朝貢制度是一種虛榮的面子制度,朝貢制度是指周邊的國家遠處的國家,你只要承認我天朝是萬國之國,遵我天朝為宗主,就和你建立一種朝貢制度,你每年得向我進貢,但是你進貢我一分我的回饋十分,以此經濟援助小國才稱為朝貢制度。朝貢制度對小國的好處是直接經濟幫助,對宗主國的好處是帶來通商貿易的繁榮,並最終受益。可惜明朝對外禁海,嚴禁各種通商貿易,這就使得朝貢制度入不敷出,沒多久這種制度就不散而終!

鄭和七下西洋到馬來西亞地區時,為了和當地人建立朝貢制度,他不僅不幫助當地華人,而且還應當地人要求,把華人領袖陳祖義活捉並帶回國斬殺。

沒多久後荷蘭殖民者達到這里後,當地華人一方面由於失去庇佑,不得不依附荷蘭殖民者以求得生存;另一方也是由於華人的聰明,勤奮,有能力管理大農場,能為荷蘭人帶來財富而受善待。荷蘭人在當地建立了一個社會等級制度,歐洲人位於社會的最高等級、華人和阿拉伯裔是第二等級,土著是社會第三等級。這使得當地土著對華人是有仇視的心理,並為以後反華埋下了禍根。

由於明朝的禁海,使得許多的遠洋貿易和漁民失去飯碗,於是大批人建立自己的軍隊,企圖突破明朝海防。比如汪直、徐海等人,都是當時的明朝人被迫做了海盜,帶領日寇沖犯海防。而一些商販為了尋找商機,開啟了大批移民南洋的熱潮。華人移民潮也就發生在荷蘭殖民的早中期。


後來英國殖民者也來爭奪這塊土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地區被英國殖民者佔領。二戰時期日本迅速打敗歐洲殖民者,從而佔領了東印度群島。二戰後日本宣布投降,新加坡地區再次淪為英國殖民地。此後經過數年奮斗,新加坡取得較大的自治權,1959年新加坡進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後來馬來亞首相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並於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然而合並後的馬來西亞在政治上兩地發生重大沖突。

馬來西亞首相叫東姑,他很害怕李光耀的華人政黨取代馬來人政黨,成為了馬來西亞的執政黨,這對馬來人非常不利。馬來人當然清楚華人的厲害,團結、勤勞、聰明、能幹,當時馬來西亞的大商人大部分都是新加坡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的經濟實際上很大一部分是由華人掌控,不僅僅是新加坡的華人,也包括馬來西亞本國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的厲害是很清楚的。所以在1965年,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宣布,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就這樣被迫獨立了。


獨立後的新加坡為何沒有選擇回歸祖國呢?

其一,早在荷蘭殖民時期,1740年的時候,華人人口佔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地區一半。華人人數日益增長,經濟力量日益強大,成為了荷蘭人的對手,最後導致了華人大屠殺事件。大量的華人慘遭殺害,於是一些華人選擇回到祖國,然而當時的清朝卻並不承認這些華人是中國人,在外受迫害,回國又無望。使得大量的華人逃往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地區,所以新加坡地區所聚集的華人是遠多於其他族人的。

其二,當時的新加坡當時連飲用水都需要馬來西亞供應,它哪裡有條件獨立呢?然而新加坡在19世紀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貿易增長了八倍。一戰結束後,英國也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早在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隨著蒸汽船的發展也因此不斷學習到先進的知識,並作為歐亞船隻重要的停泊港口依靠稅收提升著本國的經濟實力。

也就是說,西方的先進工業實力更是新加坡嚮往。而當時的中國是處於社會主義時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對新加坡並沒有太大幫助。而且西方的經濟、政治、科教、文化已經對新加坡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回歸祖國走向社會主義幾乎不可能。

其三,新加坡宜居繁榮的社會環境。由於新加坡自身環境較好,而且這里的治安秩序也非常完善,所以新加坡也是一個承擔著全世界很多人希望的理想居所。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


新加坡不僅適合宜居,而且法律完善,治安穩定,對外貿易友好。因此能吸引大量的商業人士前往這里大顯身手。如果新加坡回歸祖國,那麼他們將作為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面臨著重新調整已成型的法律秩序的壓力。

在這種種條件的因素下,新加坡獨立後,並未選擇回歸祖國。而且獨立後的新加坡,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但是新加坡仍然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

雖然新加坡並未回歸祖國懷抱,但是其中國人特有勤奮、團結等基因卻從未有過斷離。或許我們無法再做家人,但卻能成為攜手並進的兄弟。

⑤ 新加坡唐人街節日氛圍濃,新加坡和華人存在怎樣的淵源關系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祖籍位於廣東大埔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華人,新加坡與華人的歷史淵源是很深的,我們從很早以前就一直有聯系,而直至現在新加坡也有非常多的華人。新加坡中華的歷史淵源

《新唐書》稱“薩廬都”,《宋史》稱“柴歷亭”,如今新加坡仍有華人稱新加坡為石叻,史料記載,1320年,元朝派人到“龍牙門”尋找大象。

可見早到我國唐代,新加坡就已經被記在史料里了,而唐朝以後的各種歷史資料也對新加坡有所記載,兩地區官方之間的聯系也日益密切,也促進了兩地人民之間的交流。而中國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時期, 流離失所的人們也有部分往新加坡遷移,更是直接將儒家的文化與先進的生產工藝傳輸過去,極大的加強了兩地聯系以及當地人民對儒文化的認同,從明朝到近代,這一段歷史也被稱為下南洋,人數在保守估計是幾百萬到幾千萬。

需要了解的一些知識

但是有一點我們值得注意,當地政府不代表當地人民,當地人民多多少少存在一種仇視中國商人的態度,在他們的印象中,華人或者是中國人,在掠奪他們的財富,這並不是新加坡官方所希望出現的,因為中國商人的出現,促進了新加坡經濟的發展,所以他們在積極的改變少部分當地人的這種觀念,在這個意義上唐人街的節日氛圍宣傳也得到了一種提升。

⑥ 新加坡是怎麼形成的

新加坡早期的歷史記載並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3世紀,中國將新加坡叫作「蒲羅中」,即「半島末端的島嶼」。史料記載,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龍牙門」或許就是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1330年,一個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首次來到此地,將其命名為Pancur(泉水),當時已經有華人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海城)的,是1365年的《爪哇史頌》。類似的名字還出現在同一時期的一份越南文獻上。一直到14世紀末,梵文名字Singapura(意為「獅城」)才首次出現。

當時,暹羅(即今天的泰國)以及位於爪哇島的馬加帕希帝國(Majapahit Empire)爭奪著新加坡的控制權。根據馬來文獻的記載(Sejarah Melayu),新加坡在一次與馬加帕希帝國的戰爭中失敗。但是一名巨港(Palembang)的王子,Iskandar Shah,之後殺死了當地的領袖,並自己宣布成為新加坡的新統治者。此後不久,他就被趕走,目前並不清楚到底趕走他的是暹羅人還是爪哇人。之後他逃亡北方馬來半島的麻坡(Muar),並在那裡建立了馬六甲蘇丹國,而新加坡則是蘇丹國中重要的一部分。

現代新加坡的建立
18世紀中葉,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易。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船隻停泊、維修的港口,以在與荷蘭人的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他們在檳城(1786年)和新加坡(1819年)建立了貿易港,並從荷蘭人那裡搶得了馬六甲(1795年)。

1818年末,印度總督哈斯丁勛爵(Lord Hastings),決定授權明古連(Bencoolen)總督斯坦福·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nford Raffles)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1819年1月29日,萊福士在考察了附近島嶼後登陸新加坡。第二天,他就與Temenggong Ab'r Rahman簽訂了初步的協定,在當地建立一個貿易港。雖然Temenggong是實際的統治者,新加坡是柔佛-廖內-龍牙(Johor-Riau-Lingga Sultanate)馬來蘇丹國的一部分。柔佛蘇丹Abl Rahman在前一年已經和荷蘭人簽訂了條約,他的王國其實已經處於荷蘭的統治之下。顯然萊福士面臨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萊福士的塑像今天豎立在他當年登陸的地方但是,萊福士知道柔佛內部對這位新蘇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分歧。Abl Rahman蘇丹是前一位蘇丹的小兒子。萊福士成功地將被流放的長子Tengku Hussein偷渡回新加坡。1819年2月6日,萊福士宣布Tengku Hussein成為受大英帝國所承認的柔佛蘇丹。一份新的正式條約簽署,授權英國在新加坡合法地設立工廠。該舉動遭到荷蘭的馬六甲以及爪哇總督的強烈抗議。

英國政府在1819年8月之前並不知道萊福士與荷蘭人的沖突。而當他們知曉時,新加坡已經成為英國重要的一塊殖民地。更何況,英國曾經在拿破崙戰爭中對荷蘭有恩惠。到1820年時,新加坡開始為英帝國產生利潤,三年後,新加坡的貿易額已經超過檳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地得到確立,2個新的條約正式簽署。

第一個是1824年3月的《英荷條約》(Anglo-Dutch Treaty)。根據此條約,荷蘭撤銷所有對英國佔領馬來亞、新加坡的反對意見,並將他們在馬來半島和印度的所有基地讓給英國人。作為回報,英國同意將其在蘇門答臘的基地讓給荷蘭。在馬六甲海峽中劃出一條分界線,兩國各自取其南北兩端。該條約也有效地削減了柔佛蘇丹國的影響力,它的國土被分成三份:位於馬來半島的柔佛以及新加坡(已經正式屬於英國),和廖內群島(由荷蘭控制,今天是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
新加坡共和國建立後,華人經濟隨著新加坡國民經濟的發展不斷壯大。華人資本按照新加坡政府經濟戰略的調整,由傳統行業迅速轉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新興科技工業。1968年,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被確立後,華人金融服務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旅遊業是新加坡多元化經濟的又一重要支柱也是華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吃、住、行、游、購、娛各業,絕大部分都由華人經營

⑦ →→→→關於日本,新加坡等和中國的關系←←←←

日本以前是個小國家,中國唐漢鼎盛時期,日本曾派出留學人員來唐朝學習禮儀文化科學技術等知識,即「遣唐使」從古代史的角度來講,中國和日本的聯系還是很密切的。但是我認為,日本和中國的關系只存在於狗和主人的關系,當狗發現有更加好的主人的時候,邊離開自己的窩蹦向「遠大」前程去了

語言還是隔絕的問題,比如中國方言,北方地勢平坦,個個地區交流比較多,所以語言習俗等相對比較近,而在南方,由於地理歷史等的因素,交流比較少,所以相隔幾公里的地方的方言也會有很多的差別。更何況日本和中國大陸的隔絕比中國南北差異大的多。
每個地區,每個國家是否能建立一個國家這個各地區的文化,經濟,政治,歷史情況有關,但是文化和歷史狀況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比如中國古代,黃河流域和現在的中國南方地區的聯系就比較少,夏朝的疆域只限於中國黃河流域,而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差異和現在一樣明顯。語言的差異也非常明顯,就像現在北方人在沒學過閔南話的情況下是根本聽不懂的。春秋戰國是每個國家在你現在心裡就像一個國家的這樣的印象實際上是因為現在中國這個地區是統一的。發現我跑題了呵呵
說直白點,為什麼日本會「獨立」而不是中國的一個省?因為中國沒真正佔領過那裡。沒有從文化上同化過大和民族。

⑧ 新加坡與中國的關系

從地理角度講:中國處於東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處於東南亞.位於中國的南邊,熱帶雨林的島國(馬來半島之上,加里曼丹島上)新加坡更處於一個黃金海峽*馬六甲*旁邊.馬來西亞面積比較大,經濟一般(反正比中國好).新加坡是獅子國,面積很小,靠轉口貿易發展成了一個相當發達的過家.

民族的形成要沖歷史來說,清朝後期,20世紀初.馬來亞相繼在被荷蘭,葡萄牙殖民後,被英國殖民,從中國販賣華人到兩國做勞工.從此有很多華人在兩國定居.1946年英國當局分而治之的政策把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60年代的世界國家獨立浪潮中獨立了.三大民族是1:當地土著馬來人,2:華人,3印度人..
語言方面:
新加坡的國語為馬來語,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為官方語言..

這三個國家所佔的華人相當於一個台灣省,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印度尼西亞。而他們也是中華民族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群人,三個國家的華人同屬一塊地方,同屬一種環境,絕大部分是源自中國的漢人,其次是一些滿族人或者中國的其它民族,最早來的華人可追溯到漢朝,其次是鄭和艦隊的七下西洋,而最近來的這批則是清末以及戰火紛飛的二戰時期,大躍進時期也來了不少,逐漸形成了這些國家的少數民族,但他們卻過著不同的生活,有著不同的命運。他們都被伊斯蘭世界包圍著,但是號稱正統回教國家,被馬來民族鐵碗統治的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卻對西方文化愛不惜手,真不能想像回教國家也會過聖誕節(基督教節),再做一下聖誕子夜彌撒簡直就是錦上添花,基回一家親!而馬來族的文字也是歐洲人留給他們的重要遺產,而不是中東的阿拉伯文字,所以很多中國人到這些國家旅遊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看不懂的「英文」。
一九六五年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新加坡共和國,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得到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富裕,國家定立的各種系統也步入了正軌,每個人都在這個鋪好的軌道里行走。新加坡領導人好比一個快速運轉的馬達,而新加坡人就像掛在馬達的皮帶,形象一點的說就是抽新加坡人一鞭他才動一下,雖然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統治的國家,但國土小,小的只是中國一個小城市裡的一個區的面積。然而新加坡人因為某些原因選擇了英語作為自己的語言,老一輩的華人幾乎不懂的說漢語,更不懂的寫,年青一代有一小部份人曉得說,但不懂的寫。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讓新加坡的精英階層大跌眼鏡。另外,新加坡領導人靈敏的嗅覺意識到了學習漢語的重要性以及緊迫性(但不知道有沒有民族情意結),為了讓新加坡盡快踏上懸磁浮中國列車的經濟艙,現在新國政府鼓勵國人積極學習漢語,奠定了沉睡已久的漢語種子在新加坡的重新萌芽,但是有一部份新加坡的「英文原教旨保守派」在作英勇頑強的最後抵抗,只可惜如此浩大的浪潮誰人可擋。

新加坡人總是跟我說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沒有辦法不以英語交流,我也很理解新加坡,但是華族與華族之間用華語交流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難不成英國人與英國人之間用刀叉進食還要感到害羞?以前我記得新加坡有位叫陽陽好好(在這里稱您為陽先生)的網友跟我說過,因為父親在中國家鄉的時候是個獨子所以常常受人欺負,你本人也是獨子所以也被人欺負,既而陽先生對中國家鄉沒有多大好感,那麼我想請問陽先生,假設你在新加坡遭受搶劫,您是否會疼恨新加坡?你在人權美國遭受白人的調戲是否會敵視美國?然而您還跟我說過,父親告訴您即使在新加坡被馬來西亞停水的時候中國也會運水來新加坡,其實中國連印尼這樣的國家遭遇災難的時候,中國主席以及總理都用自己的專用飛機搭載救濟品送給當地的災民,更何況是兩國長期友好的新加坡。另外,中國很明白與新加坡的關系,新加坡有小偷中國不可能派公安去抓,這已不是純粹的干涉內政,而是等同把新加坡納入了中國的統治,希望你能明白!

英語是目前的世界性語言,不單止要學,更要把它學好,但是在掌握英語的同時更因該要保護好母語,胸懷母語才去放眼世界,母語乃民族之靈魂也,人與動物的分水嶺就是語言,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構成也是語言還加個文化加點五官。

相信新加坡政府現在最頭疼的問題是怎樣有效的推廣漢語,我的意見有以下幾點:

1、政府主導,全民配合,從娃娃抓起

以前怎樣把國人推向英語的聖殿,今天也以同樣的方法把國人拉到漢語的天堂,而且要添更多的油加更多的醋,娃娃是新加坡未來的棟 梁,從小就給娃娃灌輸漢語的知識,語文課必須以漢語教學,如果有需要,連其他種族也拉進來學習漢語。

2、積極宣傳中國先進的一面,從媒體做起

像新加坡的徵兵廣告那樣,向國人宣傳中國最cool的一面,即使沒這么cool也作到這么cool為止,特別是引進或者自創中華文化的卡通片,比如《三國志、花木蘭》之類的,讓小孩子在娛樂中於教學,增設豐富多採的華語節目,面向成年人,不管用什麼招式,即使是帶有一點色情成分的A節目也可以。

3、在家裡講漢語,從父母做起

華人的家庭就沒必要講英語了,偶爾夾兩句沒什麼所謂,影響孩子最深的莫過於自己的父母,父母都不講漢語叫孩子怎麼講。

4、多跟中港台等地展開文化節目

比如什麼大型歌唱會啊、選美啊、華語歌曲頒獎、邀請中國太空人以及返回艙訪問新國啊之類的,記得一定要多舉行。

新加坡年青人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已經進入了肌膚乃至骨髓,優越感表現出色,自然的產生了嚴重的歧視觀,歧視之風達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但經過受害人的各種批評後,現在有了長足的進步,希望好的能夠繼續發揚,缺點積極改造,我們期待新加坡能夠成為亞洲乃至世界一顆真正的璀璨明珠!中國人也因該加強對自身素質的修養,在這么美麗、干凈的地方,你的舉止怎能這么粗野,怎能忍心扔下果皮紙屑,怎能大聲喧哇,怎能不遵守秩序,你喉嚨癢就不懂的帶包紙巾出街,你沒地方扔垃圾就不懂的放在口袋裡捏在手心裡,你坐公交車或買東西時就不懂的排隊,你丫的...你趕著去投胎嗎!你們以為自己的行為只是個人行為嗎?你們拿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出去你們就是中國,現在批評中國人素質差的聲音充滿全球有人類的地方,從歐羅巴橫跨拉丁美,從北冰洋縱貫南極島,你們在外面丟人現眼,做出如此多的惡劣行徑難道就不感到一絲絲的慚愧,難道從來就不會忍受良心的拷問和譴責,你們讓中國雪上加霜再加冰再加鹽,即使在被別人看到惡劣行徑的情況下就不懂的說一句sa yo la la嘛 。

⑨ 新加坡今天之成就,不是靠什麼儒家文化,而是英國殖民者帶來的現代文明

一名中國學者形象的描繪李光耀:『儒家經典描狀的「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聖賢風貌,中華先人推崇的「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的君子風度,正是眼前這位老人的儀容氣象』。如此的歌頌,對能夠看懂這幾個中文字的部分新加坡華人而言會特別的刺耳。新加坡華文知識分子即便是李光耀的信徒,在見證了 華校滅亡的歷史過程是應該會有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其次,新近出版的人民行動黨歷史故事書的出版者前言對新加坡大時代背景的一個歷史論述就是一個典型的失真例子;新加坡人口雖然是以華人為主,但並不是以受華文教育者為主。這兩者似是而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