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蘇州工業園區哪個好
1. 蘇州工業園區有點像新加坡,為什麼能規劃的這么好,原因顯而易見
工業園區的設計是根據城市的特點和城市所需要。展現給人民面前的。
2. 當初新加坡為什麼要幫助開發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真的是很美的地方,新加坡也是看到了商機,發展前景也是相當可觀的。這樣優勢的地理位置具備了一系列的開發條件,影響力巨大。
首先,當初新加坡選擇幫助開發蘇州工業園區,是考慮到很多元素的,畢竟開發工業園區是要具備很多環境因素,地理條件,和資源因素的。之前有很多備選城市,上海到蘇州那麼遠,那麼無錫碩放機場是軍用航空。建立國際機場是沒有條件的,因此不再考慮無錫。無錫和蘇州的新加坡工業園區的規模、水平和檔次遠非任何可比性。所以最好的地點還要是在蘇州。
總而言之,蘇州是個很美的地方,所以新加坡選擇蘇州當工業園區自有自己的道理的,我覺得這個園區真的是很好的,一直很想去觀賞,有機會我一定親自領略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3. 可以提供一些關於新加坡選擇投資蘇州工業園區原因嗎
蘇州工業園區是世界聞名的中新合作典範,為什麼新加坡選擇了蘇州而不是其他城市呢?原因很多,除了報導出來的官方原因外,這里再提供2個原因.一種說法是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的夫人也就是現任總理李作棟的老媽祖籍是蘇州,所以從感情上當然傾向在蘇州了.另外一種說法是,當時新加坡想把工業園區建在無錫,但為了交通上的方便需要建設一條通往上海的公路,因為滬寧高速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可蘇州在建這條公路時不配合,所以只能選擇蘇州了.
4. 蘇州哪個區以後發展潛力比較大
20年後絕對是相城為大,或者跟園區平起平坐。
當前園區第一,沒疑問。未來的潛力和發展速度會受限,畢竟體量已經很大。
吳中:地形長條狀,規劃亂,發展不平衡,後續的發展方向不明確,不看好。
吳江:並區後發展確實較快,其實更多的是大家的一種感覺,源於吳江太湖新城的發展,而太湖新城只是房地產撐起來的,並沒有什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因此吳江的發展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是靠過去的產業在支撐。
新區:在蘇州城區一直排第二, 科技 城也發展了不少新產業,未來應該會為新區助力不小,新區的不足在於交通落後、發展腹地不夠。
看好相城源於以下幾點:
1-蘇州地理中心,蘇州的交通樞紐,雙十字的交通要道。
2-相城自身成立最晚,當前經濟較差,但是其跟蘇州最發達的區縣相鄰和包圍(新區、老城區、園區、崑山、常熟),勢必會受到發達區域的帶動。
3-相城發展晚,經濟相對較差,拆遷動遷相對容易且成本低,結合相城的地形較齊整,便於整體規劃。
4-從政府的一些規劃安排可看出端倪,市一級政府的一些公共設施新建地點,除了園區,就數在相城多,比如二圖、二宮,疾控中心等,說明執政者有往北發展的長遠規劃,這里也有落子相城的成本較低、與古城區很近的考慮,也有以下第5點的考慮。
5-下一步,蘇州並區對象,大概率是常熟,並崑山的難度要比常熟大,且並常熟後,蘇州直接擁有了長江港口,同時意味著蘇州城區跟所有縣市直接相連(當前與張家港和太倉不相連),這一點很重要,並常熟後,相城的地位就顯而易見了。
6-蘇州的機場,遲早是要有的,一個地區的機場,尤其是像蘇州這樣,各區縣發展非常均衡的地區,無論客流還是物流體量都會很大,所以蘇州未來的機場定位一定應該首先服務蘇州大市的各區縣。以此推斷,未來機場落戶在蘇州的地理中心位置最合適………陽澄湖北與常熟中間位置。
7-相城這兩年的規劃和對外招商引資力度讓人側目,雖然還沒普遍開花,但結果可期。
以上,個人見解。
蘇州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當屬吳江區。
一,未來的高鐵蘇州南站會設在吳江,通蘇嘉高鐵和湖蘇滬高鐵在此交匯,吳江將成為蘇州南部的交通樞紐。此外,經過吳江並通達上海的省域地鐵線路也在規劃之中。
而蘇州若建設機場,最有可能的選址就是吳江,因為吳江遠離上海兩大機場,空域比較充足,而且可以覆蓋蘇南浙北的客流需求。
二,國家重點發展的長三角合作區,已經初步選址位於江浙滬交界的吳江一帶,這是吳江的一大機遇。 此前吳江撤市設區之後,所得到的政策扶持基本是蘇州大市層面,而長三角合作區則是國家層面的規劃。
所以,擁有長三角合作區,並補足了交通這一短板,成為高鐵、高速、地鐵、機場四位一體的樞紐,吳江的發展前景確實值得期待。
歡迎評論、關注,獲取更多干貨知識
本人蘇州十年媒體從業經驗,對蘇州本地資訊長期關注。
論實力,園區毫無懸念,首屈一指;但論潛力,近一兩年來,蘇州最有「上升空間」的是 相城區 。
相城區, 在很人的概念里曾經一直是以「大閘蟹」、「水稻田」為標簽的,所謂的鄉下地方, 然而近兩年來,相城區開始「驚醒」了。
據相城區委政府新媒體平台「今日相城」數據,2018年,相城產業招商成績顯著,先後舉辦了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國、德國、荷蘭、日本等投資環境推介會及區經貿懇談會,共簽約項目235個、總投資超 2000億元 ,其中超10億元項目69個。
2019年,相城區共有省、市、區重點項目37個,實事工程項目20個,計劃總投資達 1197.2億元 。
相城區2019年的關鍵詞是:項目落地推進。
所以,相城區將來發展值得看好!潛力值爆滿!
以下個人觀點,和大家探討一下:目前和近幾年內,毋庸置疑,蘇州工業園區是首屈一指,五區可以撼動,這也證明了當時新加坡城市整體規劃和國家,蘇州政府全力之下可以讓原本一片綠油油的農田郊區,在資源政策的扶持下可以發揮到極致。97-10年,我就住在園區最西的徐家浜小區。眼看著田變草坪,草坪變住宅高樓,再變商業中心等等。從園區的 歷史 和經驗中,可以看出。只要有資源和政策的扶持,土地條件允許,發展變強只是時間的問題。90年代的崑山,80年代的深圳,民國時期的上海,封建末期的香港,這些都能佐證,資源政策扶持需要一個條件,就是土地廣闊干凈並且周圍都是經濟人才富饒之地,這個交集之地只需要一個導火線,就能引爆。
根據以上的條件,蘇州目前不含縣級市,唯一可以發展的就是吳江區和相城區。十八大期間,吳江市撤市劃區,市政府全力發展房地產,為了不讓GDP下降,先後開發了太湖新城、吳江南城。但是,這種沒有後續產業支撐的短期發展,只要是有點眼光和想法的領導班子都會知道,這樣不是真正的方向。吳江區還有一點就是再往南就是浙江省。姑蘇區已沒有大面積給予新型產業做溫床,園區再往東發展,就是崑山市的西郊;新區的發展也是到了太湖邊緣,政策上也是不能破壞蘇州大市的生活用水源頭——太湖,後期新區沿湖區域都是生態城。最後,蘇州市唯一一塊未被大力開發,有且還能根據以往優秀經驗和試驗的地方——相城區,一定會成為未來蘇州2025-2045年的最大發展寶地
在未來20年依然是工業園區潛力最大,江蘇看蘇州,蘇州看園區。1994-2019 這是一個萬眾矚目的「非凡新城」!
25年前,中國和新加坡兩國第一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簽署,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25年後,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產業新城拔地而起,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發展區域之一。
有人說,這還是一座後來居上的「典範之城」、一個名副其實的「開放之城」、一個著眼未來的「創新之城」。如何理解盛名之下的蘇州工業園區?園區下轄的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集聚了29所國內外知名高校,被稱作「世界名校區」。1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有在校生人數近8萬人,區域經評審的各類高層次人才1542人次,高層次海歸人才1700多名,人才密度與活躍度全國罕見。與國內其他開發區相比,園區起步並不算早。它靠什麼彌合時空之差,實現後來居上?園區人給出的答案是:十年如一日對新加坡經驗的學習借鑒和再創新。統計顯示,在最新的全國經開區綜合考評中,蘇州工業園區位居第一;在全國百強產業園區排名中,位列第三。
不可能是相城區,相城區現在還是在補課階段。要看還是園區,新區,姑蘇區。
相城區不過一個火車站罷了,全國高鐵樞紐多了去了,依靠高鐵就能興風作浪?
如今相城在風頭上只不過它北面還有常熟,讓很多人遐想連篇,但是在目前環境下,蘇州吃得下常熟嗎?
園區,新區已經發展過一輪了,現在都要搞第二輪,第三輪。相城只不過開發晚,規劃起點高而已。真要聚集人氣,也不是幾年,十幾年能好的事情。
就目前看園區是第一名,但蘇州長期發展的潛力只有相城區,雖現在在排行上落後園區、姑蘇區和高新區,但整個蘇州要做大做強也只有相城區能擔次重任,相城區北連常熟,土地方正,在今後的打算來看常熟肯定會成蘇州的一個區,目前東面園區己經建設成熟飽和,南面吳江己成為蘇州的吳江區正加緊建設,高新區也基本布局到位,只有相城區還基本是處女地,目前市政開發相城各方面都是高起點高標准,重心逐步北移,除加緊高鐵新城規劃外,北面的盛澤湖與陽澄湖的雙湖規劃也在加緊實施,此雙湖今後有可能媲美金雞湖當獨墅湖,難怪現在外來人口在蘇州買房也只有相城區要求積分600分,所以本人看來在若干年後,蘇州的蘇州中心基本定型相城區。
我生活工作在園區湖西近18年年了,最近去看了吳江區的蘇州灣,大大震驚,蘇州灣的一紙規劃,先地下後地上,在規劃區內不留一個原住居民,不留一幢原有房子,其規劃水平己超過早期的園區湖西地區。目前的建成區域的城市建設水平也已經超越了工業園區。在蘇州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就是園區和蘇州灣太湖新城,其它區域僅僅是地塊規劃。而吳江的太湖新城的又明顯優與吳中,因為吳江太湖新城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冬季是向岸風向,夏季是離岸風向,氣候學上位置特別好,風水寶地。
未來常熟撤市建區可能性最大,崑山是省管縣試點縣之一,蘇州動不了,常熟並區,便於管理,市區直接與崑山,太倉,張家港相連,常熟一旦並區,蘇州就要撤掉一個區,相城區是首選,那麼相城區直接就會並到園區,姑蘇區,高新區,相城區建區最晚,發展滯後,攤子太大,開發的煎餅根本攤不到望亭,東橋,那裡還是比較農村,天高皇帝遠,望亭鎮老鎮區改造,牆面白化,只粉刷沿街沿馬路一側,裡面濤聲依舊,如果這樣發展趨勢,相城區永遠是墊底的一個區。
肯定是吳江啊,現在蘇州規劃相城是因為蘇州能碰的規劃而且有地的地方就只有相城了,但是吳江的規劃是國家長三角一體化小組的,這個級別和當年新加坡工業園區得到的政策也差不多了而且也是兩湖為核的發展。這也是為啥蘇州現在拼了命趕在長三角一體化所有政策落地之前死命給相城資源,如果等長三角一體化規劃落地,相城就要被虹吸了。而且吳江嘉善虹橋這個配置起來的體量,未來單獨成立地級市,或者中央直管區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5. 當初新加坡為什麼要幫助開發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真的是很美的地方,新加坡也是看到了商機,發展前景也是相當可觀的。這樣優勢的地理位置具備了一系列的開發條件,影響力巨大。
蘇州工業園區創立之初,借鑒新加坡和國際先進城市規劃建設經驗,編制了高標準的總體發展規劃,建立一系列剛性約束機制保證規劃實施始終如一,實現「一張規劃圖,管它到結束」,體現建設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我覺得這個園區真的是很好的,有機會我一定親自領略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我會愛上那裡的!
6. 蘇州園區和無錫新加坡園區相比哪個更好,在做詳細點介紹
當然是蘇州的好了,全名叫中國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1994年成立,無錫算個毛
7. 新加坡為什麼退出蘇州工業園
新加坡為什麼退出蘇州工業園?親您好!初雙方達成協議,在蘇州建設一個工業園區,向中方教授如 何規劃、如何管理,並同時吸引外資。但蘇州方面的官員感興趣的卻是硬體,他 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帶來投資,在當地建橋、修路,這與我們的目標有所偏離 。蘇州工業園區,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位於蘇州市城東;於1994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1994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面積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
8. 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怎麼樣今天聽考研老師講,研究生在那裡,畢業後工作一定能找到,研究生待遇是3,4一
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還是不錯的,有一些跨國公司在那邊建廠。不能保證有工作,這些都要靠個人去爭取。待遇比蘇州其他地方會高一點,是否買得起房子,這個說不好。管理模式中西結合,比一般的中國公司能開放一點
9. 蘇州工業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是同一個地方嗎
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不是你說的蘇州工業新區)是兩個地方,其中園區在蘇州市的東面而新區在蘇州市的西面。
從人文環環境來說,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整體要比蘇州高新區要好一點,園區發展比較早,整體規劃也比較好。
新區往西的話自然環境更好一點。
10. 新加坡選擇投資蘇州的工業園區原因而不是其他城市
因為蘇州靠近上海,有地理,人才,交通等各個方面的優勢
而且蘇州不象上海地價那麼貴
所以相對成本更低
就像你買房子一樣
不一定要買在市中心,而是市中心邊緣。